下鼻甲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鼻甲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低温等离子治疗下鼻甲肥大的疗效。方法:340例下鼻甲肥大患者,行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术后随访3个月。结果:鼻塞改善100%,无并发症。结论:下鼻甲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疗效确切。
[关键词]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下鼻甲
20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学者应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下鼻甲肥大,我国学者也于2000年开始应用此项技术。其特殊的精确性和安全性,保证了较好的医疗效应和社会效应。我科于2009年开始应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下鼻甲肥大,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9年8月至2012年3月以下鼻甲肥大住院及门诊治疗患者,共340例,年龄16-71岁,男229例,女111例。均持续性鼻塞3个月以上,经保守治疗无效;经鼻内镜检查及鼻窦CT 检查,无鼻中隔偏曲、鼻息肉、鼻腔肿瘤及腺样体肥大。1%麻黄素收缩下鼻甲不敏感。
1.2 手术方法:手术均采用成都产低温等离子手术治疗机,输出功率设定为6档。鼻内镜下以1%丁卡因及肾上腺素混合液(10ml:1ml)
棉片行鼻腔黏膜表面麻醉2次,再以2%利多卡因行双侧下鼻甲局部浸润麻醉。鼻内镜下选择鼻甲肥厚多点进针,一般选择3个点,沿黏膜下(勿过深触及骨面或过浅损伤黏膜表面)将治疗刀头插到预定部位,自前向后在黏膜下进行消融,每处消融约3-5s,然后后退以3mm/s 左右速度行电凝止血。对局部肥厚明显部位可追加消融治疗。不需鼻腔填塞,术后应用抗生素和局部应用布地奈德鼻喷剂喷鼻,术后3-7天用吸引器吸出伪膜及分泌物。随访1,2,3,4周。
1.3 疗效评价标准:显效:通气功能良好,鼻腔通畅,鼻甲较前明显缩小,未诉特殊不适。有效:鼻塞症状较前改善,通气功能部分受阻,鼻甲肥大较前缩小。无效:鼻塞无改善,鼻甲肥大无改变。
2 结果
显效283例,有效57例,无效0例。无鼻腔出血、鼻腔干燥、空鼻综合征及萎缩性鼻炎等并发症。
3 讨论
下鼻甲肥大引起持续性鼻阻塞属于慢性肥厚性鼻炎的病理学改变,由黏膜下纤维组织增生所致。表现为:下鼻甲黏膜增生,呈桑椹状改变,失去光泽,弹性差,坚韧,对血管收缩剂反应迟缓,经药物治疗症状改善不满意,这类病人应是手术适应证[1]。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的基本原理该手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100kHz的等离子射频电场,使电解液变为低温等离子态,在电极前形成厚度为100um的等离子体薄层,强大的电场还使等离子体薄层
中的自由带电粒子获得足够动能,打断分子键,使靶组织细胞分解为简单的分子或原子及低分子量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以及二氧化碳)。与以往通过高温使组织坏死的热皱缩技术不同,等离子刀可以将温度精确控制在40-70℃,当射频电场的能量作用于组织(包括血液)时,组织的阻抗会导致热效应,从而产生组织皱缩和止血作用,既确保使胶原蛋白分子螺旋结构皱缩,又保持了细胞的活力。在低温下形成切割和消融效果,而普通射频和微波是使靶组织内的水分子随输出的磁场左右运动,分子间摩擦产生热量,再通过热能使蛋白凝固、坏死,没有切割作用,且会使细胞功能丧失。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的优点。该手术突出的优点在于缩小组织体积的同时不操作黏膜,使术后黏膜功能趋于正常生理状态。由于采用了单针双极技术,电场仅存在于电极间,治疗温度低,作用范围局限、准确,对周围组织损伤小,安全性能有很大提高。且其治疗后没有不良反应,并发症少,易被病人接受,对解剖结构也无显著影响,必要时可重复使用。
并发症情况。有文献[2]报道行下鼻甲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后患者出现鼻出血、鼻骨外露等并发症。这是由于等离子不仅可以实时消融,还具有延期减容的作用,如果术中一味追求实时消融效果而延长消融时间或增加打孔数量,则造成过度消融和叠加消融,可导致黏膜破坏,局部出血甚至骨质外露。
低温等离子射频术由于其独特的作用原理,使其具有低温作用,
消融明显,微创治疗,能较好地保护鼻腔黏膜功能。其疗效好,并发症少,术中无辐射危害,创面极少出血,手术时间短,不破坏下鼻甲表面结构,无需鼻腔填塞,患者痛苦小,术后康复快,术后基本无需护理。且未发现鼻干、结痂、鼻腔粘连及过度通气等并发症。综上所述,下鼻甲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是一项安全、可靠、微创、并发症极少的手术。
参考文献:
[1]王向阳,石丽亚,莫志峰.下鼻甲手术适应证讨论[J].当代医学.2010.1(16):21-22.
[2]肖水芳,王惠丽,王桂香.等离子下鼻甲部分消融术与吸割钻下鼻甲部分切除术[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6.13(5):317-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