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摄影师》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小摄影师
上海市民办扬波外国语小学王姝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突然、立刻、人行道、照相机、打量、摆弄、准备、胶卷、秘书、杂志社、记者、转告”等词语。
2.分角色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读好对话,并从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感受高尔基对男孩的关怀爱护和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
5.学会结合课文内容续写故事。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1)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学生搜集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第一课时
【课时要点】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突然、立刻、人行道、照相机、打量、摆弄、准备、胶卷、秘书、杂志社、记者、转告”等词语。
2.分角色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读好对话,并从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一、导入新课
1.名言导入,交流认识。
同学们,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的格言是永恒的。以榜样的格言激励人,犹如春光沐浴,细雨润物,终身受用不尽。在上课前,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些伴随老师成长的名言:
媒体出示:
理想,能给天下不幸者以欢乐!
聪明在于学习,智慧在于积累。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一切伟大的事业,或者是说一切大事,都是由小事组成的。
人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而是因为可爱而美丽。
学习——永远不晚。
这些名言,也许你似曾相识,也许你倒背如流,你知道它们都出自哪位名人吗?(高尔基)
请大家结合课前查找的资料向大家介绍高尔基。
说明: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尽量鼓励学:生;,发言,肯定他们的读书成果,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巧妙引导,抓住要点:高尔基(1868~1936),苏联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母亲》,自传体篇小说三部曲《童年》、《人间》、《我的大学》。高尔基的作品自1907年就开始介绍到中,他的优秀文学作品和论著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共同财富。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和高尔基有联系,题目叫做《小摄影师》,请大家看老师书:课题,一定要认认真真写好每一个字。
说明: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是高效率的。以激励教师成长的名言导入新课,既能使导课有新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在交流中丰富学生的积累,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师生之间的交流更有助于帮助学生提高认识水平,帮助学生逐步学会抓住要点进行积累。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相互提出读书建议:就要开始读课文了,针对你对同桌小伙伴的了解,你想对他提出什么样的读书建议呢?
说明:教师把对学生的统一要求改为由小伙伴针对同桌的学习况提出读书建议,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读书欲望,同时也体现了差异教学,满足了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
2.学生自读:学生在小伙伴的建议下认真读课文,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3.同桌互读:检查是否按照要求完成了读书任务。
4.指名朗读:检查是否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说明:建议教师以同桌的形式进行检查,给,学生提供展示他们学习成果的机会。
5.再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读懂了什么?
说明:这一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概括,能用比较简洁的语言说清课文的主要内容。
语文教学应该以读为主,在读中体会,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这是初读课文的教学设计,以读通、读顺、整体感知为目标,由小伙伴提出读书建议,巧妙地代替了教师的一言堂“,使学生乐读、爱读,教师以同桌的形式进行检查,又促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会读书,避免了一遍遍的“傻读”。
三、研读课文
1.揭示第一个关键词:“纸团。”围绕“纸团”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初步引导学生感受高尔基对孩子的关爱和小男孩儿的聪明。
‘牵一发而动全身’,学习中我们应该善于找到一个关键词,围绕这个词语,我们的学习就会事半乒功倍。”请你认真读读课文的前五个自然段,想想在这五段的描写中,哪个词最关键?
说明:如果学生寻找起来不太顺畅,建议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改为寻找一个“关键的东西”,一定不要在找词语上浪费很多时间。
媒体出示: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高尔基正在读书,突然,一个纸团从窗外飞到了桌子上。(l)请大家画出和“纸团”有关的句子,并想想从这些句子中,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
(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引导点拨:
①一个纸团飞进高尔基的窗口,要求给他照相。这种方式虽然是不正规的,不礼貌的,但是高尔基没有因此生气、拒绝孩子的请求,说明他理解、爱护孩子。②小男孩用纸团来传递信息,说明他很聪明,遇事会动脑。“鞠躬”一词可以看出孩子本身很懂礼貌。扔纸团也是无奈之举。
(3)指导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与体会。
说明:课文中人物对话并没有提示语,教师要在刚才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读出文中蕴含的情感,使朗读与理解密切结合。
2.揭示第二个关键词词:“摆弄。”围绕“摆弄”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进一步引导学生感受高尔基对孩子的深切关爱。
借助纸团的帮助,小男孩成功地进入了高尔基的办公室。请你认真读读课文的第
6-11自然段,想想哪个词可以成为关键词。(摆弄)
媒体出示:
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
(1)请学生先谈谈对“摆弄”的理解。。
(2)请学生结合课文谈小男孩是如何“摆弄”高尔基的。
说明: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吩咐、很久很久”来展开想象谈理解。
(3)表演体会:现在,我就是小男孩,你们就是高尔基,请按照我的吩咐来做:“把头扭过来一些,请您再微笑一点儿!”、“对不起,您的腿抬得有些高,能放下去吗?”、“报纸挡住您的脸了,能放低点吗?”……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人情人境地表演,在表演过程中,教师相机提问司,“此时,你有什么想法?”学生一定会觉得被人摆弄很麻烦。教师再追问:“你只被摆弄了一会儿,就已经耐烦了,而课文中的高尔基蓬却被摆弄了‘很久很久’,此时,你最想说什么?”使学生在表演中充分体会高尔基对孩子的极大耐心。
(4)分角色朗读,进一步体会高尔基对孩子的关爱。
教师小结:在小男孩拍照之前,高尔基听从他的“吩咐”,而且还等了“很久很久”。开始照相时,“高尔基侧过脸,对着他微笑”,所有这些“摆弄”的细节都反映出高尔基积极配合孩子的工作。特别是“很久很久”,表明在这样长的时间内高尔基没有厌烦,反映了他对孩子怀有极大的耐心。
3.揭示第三个关键词:“?”。
教师巧妙设疑:前面的关键词都是大家认真读书寻找出来的,在关键词的引导下,,我们确实收效很大,最后一部分,老师在读书中反复寻找,最后决定用“?”作为关键词,你们自己仔细读读课文,能猜出其中的奧妙吗?
请学生围绕问号,自己质疑,比如:为什么高尔基不见记者却要见小男孩?小男孩还会再来吗?……
教师引导学生解决他们自己提出的问题,并抓住关键语句来体会。高尔基最后对秘书说:“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要抓住,“很忙”和“一定”两个关键词语。从中可见高尔基对媒体宣传自己并不关心,相反,对于这个少先队员却非常重视。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高尔基关怀下一代、爱护下一代的崇高品质。
“小男孩还会再来吗?”这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不必强求一致,只要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