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课论文
太极拳对身心健康影响论文
浅谈太极拳对身心健康的影响【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压力日益增大,各种身心疾病层出不穷,作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华武术的瑰宝,太极拳可以缓解人们的心理压力,强身健体。
长期坚持太极拳锻炼不但可提高心肺功能,减少心管和呼吸系统的疾病,而且可减少骨矿物质的自然丢失,使骨的密度稳定,并能有效调节血钙之间的动态平衡。
而且有助于完善个性品质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太极拳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抗衰老一、引言太极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的武术项目,是中华名族智慧的结晶。
它注重内外兼修,长期练习有着良好的益智健身的效果,深受人们的喜爱。
由于它简便易学,受场地、时间、器材、身体状况等因素影响极小,推广难度小,目前全世界有数亿万人在练习太极拳。
二、太极拳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关于太极拳对人类健康影响的研究,涉及骨骼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以及免疫功能、老年虚弱等方面的研究和分析,尤其是中国科学院武术协会多年研究、对照分析了脑电、心电、血脂、微循环等方面太极拳产生的锻炼效果,作出了卓著的贡献。
太极拳能降低血液粘度。
许多资料表明,中风、特别是缺铁性中风以及包括癌症在内许多疾病均与血液的高粘滞状态有密切的关系,据有关资料表明,太极拳对血粘度有明显的影响,对高切粘度及切粘度均有降低的作用,特别是对低要粘度的影响更为显著。
太极拳对骨密度的影响:骨质疏松是老年人易患疾病,人进入老年以后,骨密度逐渐下降,这种下降在女性绝经后明显加速,因此女性的骨密度比男性低而男性骨质疏松的危险性比女性高,练习太极拳能显著改善肌肉的力量及柔韧性,从而达到防治骨质疏松和预防由于摔倒而引起的早老性骨折的目的。
常年从事太极拳运动,可对骨肌肉运动系统形成良好刺激,有效的减少体内骨矿物质的自然丢失,使骨密度多年保持稳定,有效调节骨钙,血钙的平衡。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许多研究证实太极拳锻炼能延缓心血管机能的减退,提高血液的功能,尤其是免疫功能,对于增强机体抵抗力。
太极拳毕业论文
太极拳毕业论文太极拳毕业论文太极拳作为一种古老的武术形式,源远流长,凝聚了中华文化的智慧与精髓。
它不仅是一种身体锻炼的方式,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法。
本文将从太极拳的历史渊源、技术要点以及对身心健康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太极拳的历史渊源太极拳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武术文化,最早可追溯到明朝末年的张三丰。
张三丰是武当派的创始人,他将道家哲学与武术技巧相结合,创造了太极拳这一独特的拳法。
太极拳的核心思想是“以柔克刚”,通过身体的柔韧性和灵活性来应对外界的力量。
太极拳的练习方法主要包括慢功和快功两种,慢功注重内在的调养和修炼,而快功则强调外在的力量和技巧。
二、太极拳的技术要点太极拳的技术要点主要包括身体姿势、呼吸方法和动作流程等。
在太极拳的练习中,身体姿势要求放松自然,保持重心稳定,同时保持头部、颈部和脊椎的垂直状态。
呼吸方法是太极拳练习中的重要环节,通过深呼吸和缓慢的呼吸节奏,可以调节身体的能量和气血循环。
太极拳的动作流程包括一系列连贯的动作,每个动作都有特定的名称和含义,通过练习这些动作可以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三、太极拳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太极拳作为一种身体锻炼的方式,对身体和心理健康都有积极的影响。
首先,太极拳的练习可以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增强肌肉的力量和耐力。
其次,太极拳的呼吸方法可以调节呼吸系统的功能,增加肺活量和氧气的摄入量。
此外,太极拳的练习还可以改善心理状态,减轻压力和焦虑,提高注意力和专注力。
太极拳的练习还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提高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四、太极拳的应用领域太极拳作为一种传统的武术形式,不仅在中国有着广泛的传承和应用,也在国际上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
在中国,太极拳已经成为一种普及的健身运动,许多人通过太极拳的练习来保持身体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此外,太极拳还被应用于医疗和康复领域,用于治疗一些慢性疾病和改善身体功能。
在国际上,太极拳也逐渐受到了科学界的关注,一些研究表明太极拳对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症和焦虑症等方面有积极的影响。
医学职业院校开展太极拳课程教学论文
刍议医学职业院校开展太极拳课程的教学【摘要】通过对太极拳理论的学习以及几年的太极拳教学经验,总结了一些开展太极拳教学的经验,以及一些教学手段,希望能和大家分享,不足之处,也请谅解。
【关键词】职业院校;太极拳【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001-02太极拳是我国的一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我国优秀的文化瑰宝,有大量的练习人群,而且也在职业院校课程中开始普及,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对学生的各方面素质的提高都有很好的帮助,同时,其孕育的传统文化知识,对职业院校学生来说,对提高其社会适应,加强自我认知,提升学习兴趣等都有很好的帮助,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营造锻炼氛围,消除厌倦心理1.1我校广泛开展太极拳课程。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纲要》,太极拳属于拓展模块a——选项内容-系列1,该课程是我校长期开展的一门课程,必修课有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选修课有陈氏太极拳。
另外,在2010年全校运动会开幕式上,我校多名师生组成的太极拳方阵,身着传统武术服装,为全校师生奉上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表演。
1.2营造太极拳练习氛围。
体育教师在学期初授课中,先组织学生观看太极拳的光盘,并介绍太极拳的基本知识,以及常练习太极拳的益处,将10年的运动会的开幕式的录像放给同学们看,在学期初就营造一种练习太极拳的氛围。
孟子学生乐克生《学记》中说:亲其师而信其道。
教师首先需要苦练基本功,把太极拳打好,同时,需要和同学们处理好关系,多从自己的切身体会引导鼓励学生,来练习太极拳,将学习太极拳的氛围烘托出来。
随着课程深入,还可以给学生安排课外作业,比如利用休息时间找有关太极拳的资料,并讲讲自己练习太极拳的一些体会。
1.3消除烦躁心理。
太极拳学习过程中,难免会有厌烦心理,首先是静力性的动作较多,其次练习时间长,需要记忆的动作比较多,而且还有记忆顺序,再者,很多学生经常看他们的爷爷奶奶打太极拳,觉得太极拳就应该是老年人打的,说是因为他们平时活动强度不能太大,年轻人不应该练太极拳,该跑跑,跳跳,打打球等。
A太极拳论文题目太极拳与保健养生探析解析
A太极拳论文题目太极拳与保健养生探析解析福建太极运动大学题目:太极拳与保健养生的探析作者:时间:太极拳论文————以太极拳拳理研究为视野洪拳保-1-15太极拳与保健养生的探析———以太极拳拳理研究为视野目录摘要 2 引言 3 一、太极、太极拳、保健养生概述 41、何谓太极 42、何谓太极拳 43、何谓保健养生 5 二、太极拳由来与发展 6三、太极拳基本内容及特点 8太极拳基本内容 81、基本功法 82、太极桩功 93、太极推手 104、太极架式 11 太极拳主要特点 11 四、太极拳部分练法 11太极拳对人体各部位姿式的要求 11 太极拳训练应掌握五个阶段 12 太极拳内三合、外三合练法 13 太极拳架子三步审查法 14 五、探析太极拳拳理与保健养生的关系171、太极拳对应八卦五行调和人体阴阳平衡 172、太极拳运动能调节现代人心理 183、太极拳拳理规格要求与人体的关系 194、现实生活中习练太极拳对人体已知的影响 20 结束语 21 参考文献 2223/1太极拳与保健养生的探析———以太极拳拳理研究为视野摘要健康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要素本文主要探析太极拳运动与保健养生之间的关系旨在探析太极拳拳理对保健养生的最佳效果太极拳是荟萃了诸多学科和民族文化的精华而逐渐发展、完善起来的优秀运动项目构成太极拳的基础比较广泛,其中最主要的是武技基础、哲理基础和养生基础武技基础:太极拳是一种武术,它是以攻防动作为素材的运动,每个动作都有攻防的含义,不同于简单机械性的周期性运动,也不同于相对静止的纯气功式运动哲理基础:太极拳吸纳中国古代的太极理论,对立双方在不停地运动中,保持平衡,逐步形成具有深刻哲理性、充满辩证思想的独特运动理论中医理论认为,阴阳平衡,人就健康;阴阳失调,人就会生病;阴阳分离,人就会死亡太极拳的动作和技术要求,都是遵循这一理论设计的养生基础:太极拳吸收了我国古代养生法中的精华,例如:导引法、吐纳法、道家的“性命双修、养气养形术”,拳家的“易筋经”,特别是传统医学中调整阴阳平衡的导引、吐纳之术,使太极拳符合医学养生保健的要求太极拳是融武术、哲理、医学、养生及其他理论精华于一身的高雅拳术,太极拳形成了“以功为本,以养为主,以拳为母”的整体锻炼方法,它和其他运动项目最根本的区别就是:绝大多数运动都是消耗能量的运动,而太极拳则是补充能量的运动,或者说,太极拳是以最小的消耗去补充最大能量的运动它不追求更高、更快、更强,而是要求柔和、缓慢、安舒、自然,不要勉强,不要用拙力,不要强行超越生理极限,要顺其自然从健康的角度看,太极拳不过是通过训练,教会人们随时保持最佳生理状态、最佳呼吸方法和最佳用脑的方法只要你学会了这种方法,并且能够在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中保持,你就进入了太极拳家所说的“无时不太极,无处不太极”的境界,你也将从中获得健康,达到保健养生的目的关键词:习太极懂拳理保养生23/2太极拳与保健养生的探析———以太极拳拳理研究为视野引言在社会稳定、物质丰富、精神文明的今天,人们期盼、追求更高的愿望是身体健康,如何保健养生这一理念就成为今天大家最为关切的事情,在探讨分析运动保健养生的原理,各种运动保健养生中,唯有太极拳成为当今最为热门的运动保健养生,是因为太极拳保健养生遵循古代太极哲理,运用阴阳相互对立、相互依存;五行相生、相克、相互制约、以平为期的理论;结合古代导引术、吐纳术、最符合调节人体生理功能、和人体各组织器官结构的运动要求、而创编的运动保健养生拳术太极拳拳术富含哲理、并切合实际保健运动,很受普遍人群的欢迎和喜爱!更是成为中老年人的青睐太极拳拳理是利用身体的外在导引运动,结合吐纳方法,使身体内在阴阳、五脏、六腑得到调节平衡,从而使人体体内阴阳、气血运行通畅,体内各器官功能得到调节平衡,从而达到有病祛病、无病防病、强健身体的目的;另外,从太极拳运动形式的节奏来看,太极拳运动,是以静制动,其动作舒缓,轻软灵活,步法稳键,刚柔相济,一动全身皆动为著称,习练时无须用过分之气力,无论是强弱体质、男女老幼,均可习练,这就使太极拳运动保健养生成为当今家喻户晓,得到运动保健养生普及的特色然而,太极拳运动保健养生虽是达到普及的状况,但是,就目前大众习练来看,大多数习练太极拳者,几乎都是以跟学、跟练为主,没有系统学习掌握太极拳理论,就无法深刻去理解太极拳的拳理,也就无法真正达到习练太极拳保健养生应有的最大效果因此,目前社会上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如何推广太极拳拳理,使习拳者真正掌握拳理,达到习拳保健的最大目的本文从太极拳拳理入手,结合自己多年习练太极拳的心得,阐述太极拳拳理与保健养生的关系,以及按太极拳拳理习练,确确实实给人体带来正能量的影响其目的是与拳友们共同分享习拳应当深刻理解体会拳理的重要性,每一架式、每一步骤都要严格按照太极拳拳理,规格标准化习练,旨在强调引导习拳者要高度的重视,才能真正达到太极拳运动保健养生的最大效果23/3太极拳与保健养生的探析———以太极拳拳理研究为视野一、太极、太极拳、保健养生概述1、何谓太极太极是古代哲学,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概念、范畴,中国古代哲学用以说明宇宙、世界本原的范畴迄今所见,能查到的“太极”一词,出于《周易·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两仪即“阴阳”俩仪,符号:用“-”代表阳仪,用“--”代表阴仪两仪生四象,即:阴阳俩仪重叠,成为太阴、太阳、少阴、少阳四象生八卦,即:阴阳俩仪三重叠成为:乾、坤、巽、兑、艮、震、离、坎其符号是:乾☰、坤☷、巽☴、兑☱、艮☶、震☳、离☲、坎☵八卦互相重叠后,就是六十四卦,当然还可以继续再衍化下去古人将太极的衍生用来阐明宇宙从无极而太极,以至万物化生的过程无极,即“道”,是比太极更加原始、更加终极的状态太,即大;极,指尽头,极点物极则变,变则化,所以变化之源是太极《易传系辞上》又说:“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其意指浩瀚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包含着阴和阳,以及表与里的两面而它们之间却既互相对立斗争又相互滋生依存的关系,这既是物质世界的一般规律,是众多事物的纲领和由来,又是事物产生与毁灭的根由所在天地之道,以阴阳二气造化万物,阳变阴合而生木、火、土、金、水五行顺布,四时行焉天地、日月、雷电、风雨、四时、子前午后,以及雄雌、刚柔、动静、显敛,万事万物,莫不分阴阳人生之理,以阴阳二气长养百骸经络、骨肉、腹背、五脏、六腑,乃至七损八益,一身之内,莫不合阴阳之理太有至的意思;极有极限之义,就是至于极限,无有相匹之意,既包括了至极之理,也包括了至大至小的时空极限,放之则弥六合,卷之退藏于心,可以大于任意量而不能超越圆周和空间,也可以小于任意量而不等于零或无,以上是太极一词的含义2、何谓太极拳首先我们要先了解拳的含义:在太极拳里头,拳有狭义、广义之说23/4太极拳与保健养生的探析———以太极拳拳理研究为视野①狭义之拳:就是捶,如太极拳里的五捶:搬拦捶、撇身捶、进步栽捶、肘底捶、指裆捶等,指的是有攻击性的意义②广义之拳:万物分阴阳,拳也不例外,两手相握而成拳,这个拳称之为显拳或阳拳;同时,还有一种看不见的拳,这个拳称之为隐拳或阴拳而这阴拳才是太极拳道中要阐述的拳这个拳是什么呢?师云:“拳者,权也!”在古代汉语中,“权”字做名词用时有“秤锤”义,如《汉书●律历志上》:“权者,铢、两、斤、钧、石也,所以称物平施、知轻重也”“权”字做动词用时有“称量”义,如《孟子●梁惠王上》:“权,然后知轻重”师云:“练拳其实就是要把自己练成一杆秤;练拳其实就是练“权”,即练平衡!”练拳也就是通过导引运动,使人体之阴阳达到平衡因此说,太极拳是遵循古代哲学、太极衍生理论,结合古代导引术、吐纳术而创编成的一种拳艺这种拳艺既有武术、哲理、又有保健养生的基础后人把太极拳又被称为“哲拳”3、何谓保健养生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总之,养生就是保养身体健康、延长生命的意思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生长化收藏之变化规律,对人体进行科学调养,保持生命健康活力有精神养生:是指通过怡养心神,调摄情志、调剂生活等方法;有运动养生:是指通过运动锻炼,舒筋活络,气血畅通,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从而达到强身健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综上所述,太极阐明宇宙万事万物化生的全过程,其哲理衍生理论运用在医学上、指导诊病用药,或者推拿按摩、针炙火罐等等,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太极拳也如此,也是用太极哲理衍生理论,依托阴阳、五行学说、结合导引术、吐纳术运用在太极拳道上,通过导引的运动,促使气血循环,调节人体阴阳平衡,也能防病治病其实从太极拳的名称含义上,不难看出太极拳名称的本身,就已经诠释了习练太极拳,就能防病袪病,从而达到保健养生的意义23/5太极拳与保健养生的探析———以太极拳拳理研究为视野二、太极拳由来与发展翻阅查找史书,太极拳可以追述到唐朝许宣平创三十二式,又称长拳长拳也有人说是明代著名抗倭将领宋朝张三峰:在《王征南墓志铭》中,黄宗羲说,内家拳“盖起于宋之张三峰明朝张三丰创十三式,明朝王宗岳所著《太极拳谱》中之《太极拳论》,被视为太极拳经典理论以后基本是按十三式为母拳,各家创编成各式套路,流行于世,纵观现存的拳艺,基本可以分成二大类1、流行太极拳:这一大类是以张三丰十三势为基础创编的,主要有赵堡、陈氏、杨氏、武氏、吴氏、孙氏等2、奇异太极拳:这类太极拳不是以张三丰十三势为基础创编的,有的比张三丰十三势还古老,历史还悠久,还有是张三丰本人没创编十三势以前收集整理的内家拳,流传于民间少数人中由于传人保守,没有广为传播,不能让人们认识,所以,这类太极拳虽然也是按太极哲学原理,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但没有十三势理论,生命力弱小,几乎快要消失了由此可见十三势的重要性,十三势理论给太极拳注入了新鲜血液,助太极拳独得生机勃发,使太极拳能流行到今天,功劳很大我们这里要说明的是,由于历史原因,刨根、追究、纠缠太极拳创始人,应该不是那么重要,但要记住十三势创始人是何等的重要啊!有人认为太极拳创始人是张三丰,有人认为是陈王庭,还有人认为两者都不是,远古就有张三丰创编了太极十三势,陈王庭创编太极养身功,到底十三势和养身功两者哪个是太极拳呢?历史专家也说不清,道不明杨、武、吴、孙等式与十三势很接近,陈式和赵堡与养身功很接近,但杨、武、吴、孙及赵堡尊张三丰,只有陈氏尊陈王庭,赵堡虽然与养身功接近,但赵堡传人说是张三丰所创,王宗岳、蒋发传下来的据颜紫元考证,现代赵堡拳与蒋发到陈清萍的拳不一样,是陈清萍徒弟结合十三势和通臂拳创编的,现代陈氏拳是陈有本结合十三势、通臂拳及炮锤创编的杨露蝉向陈长兴学的是十三势,不是学陈有本创编的拳,所以现在杨氏拳和陈氏23/6太极拳与保健养生的探析———以太极拳拳理研究为视野拳相差很大,不是有人说杨氏修改了陈氏拳这么多历史问题,谁也解不开现在太极拳史可以查到陈王庭前三代了,博爱唐村千载寺资料:明朝博爱唐村千载寺太极宫博公道人教陈王庭舅舅李茂春十三势,陈的舅舅又介绍陈王庭和陈王庭的二位表哥三人一起到千载寺学十三势,王堡村人在明朝也有到千载寺学十三势记载后来唐村、王堡村、赵堡镇十三势流行了,杨露蝉向陈长兴学十三势很正常,你以为陈长兴怎能只会陈氏拳,不能会外来的千载十三势呢?杨、武两家把十三势带到北京,到了王宗岳写《太极拳论》,太极拳的名字才确定下来,他们不是把戚氏三十二式长拳带到北京的,戚氏三十二式与太极拳名字的确定没有关系,十三势才是太极拳的母拳在《太极拳论》出现后拳术界才进入由其它拳改名为太极拳的时代好象一下子地下冒出好多太极拳我对太极拳史的评论:太极拳应该是像中医四大经典之一的《黄帝内经》一样,纳百川而成江海,是中国数朝数代人在社会实践中集体智慧的结晶,不是某一个天才独创,但不否认个别人的贡献首先,没有伏羲太极阴阳、八卦、五行学说的理论,肯定就没有“太极拳”这个名字,那太极拳这种拳术虽然是用太极的理论,只能是“内家拳”、“十三势”、“赵堡街架”、“陈氏拳”、“绵拳”、“柔拳”、“杨氏拳”、“武氏拳”、“吴氏拳”、“孙氏拳”等等多种名字,也肯定不会出名,只能象其它一般拳术,随时可能消失;另外太极拳遵循伏羲太极阴阳五行学说的理论,对调和人体的阴阳平衡,确确实实起到保健养生的效果,其生命力才能有如此的旺盛伏羲太极文化是中华文化的象征太极拳的功劳伏羲第一!十三势的创编者排在第二,各式流行太极拳都是其它拳术与十三势综合的结果,没有十三势的影子,太极拳就流行不起来,很多资料显示十三势是张三丰创编的杨、陈、吴、孙、武等几位各式太极拳创始人中,杨露禅功劳应排在第三,他让世界认识了太极拳其他各式拳创始人蒋发、陈王庭、武禹襄、吴鉴泉、孙禄堂等对今天太极盛世的功劳平等排在第四现代太极拳国家普及套路、竞赛套路是李天骥、李德印组织创编的,他们对太极拳的普及健身、竞赛提高也是功劳不小的23/7太极拳与保健养生的探析———以太极拳拳理研究为视野三、太极拳基本内容及特点太极拳基本内容1、基本功法⑴手型:A拳:五指卷屈,自然握拢,不要过紧,用力自然、舒展B掌:五指自然伸直微分,虎口撑圆,掌心内凹C勾:五指第一指节自然捏拢,屈腕⑵手法:A掤:屈臂成弧形,横于体前肘关节下垂,掌心向内,高于肩平,力达前臂外侧B捋:两臂稍屈,掌心斜相对,两掌由前向后划弧摆至腹前或者捋向身后C挤:一臂屈于胸前,另一手贴近屈臂手腕内侧,手心向前,两臂同时向前推出,两臂撑圆,高不过肩,力达前臂D按:两臂由屈而伸,两手由后向前弧形推按沉腕舒指掌心向前,高不过肩,力达两掌E打拳:拳从腰间内旋向前打出,力达拳面拳眼向上为立拳,拳心向下为平拳F栽拳:拳从上向前下打出,拳面斜向下,力达拳面G贯拳:拳从侧下方向斜上方弧形横打,臂微屈,拳心斜向下,力达拳面H撇拳:拳从上向前翻臂打出,拳心斜向上,高与头平,力达拳背I分掌:两手由合抱向前后或左右分开,两臂微屈J 搂手:一掌由腹前经膝向外横搂,掌心向下K推掌:掌从肩上或胸前向前推出,肘部放松微屈,掌心向前,指尖向上L穿掌:掌从另一手臂或大腿内侧伸出,指尖朝前M 云手:两掌在体前,依次由里向外向上交叉划立圈,低不过裆,高不过头N架掌:屈臂上举,掌架于额前上方,掌心斜向外O撑掌:两掌上下或左右分撑,对称用力P压掌:拇指向内,掌心向下,横掌按压Q托掌:掌心向上,由下向上托举R挑掌:由指尖向前过渡到指尖向上,侧立掌由下向上挑起,高与眉齐⑶步型:A弓步:两脚前后分开,前腿屈膝,大腿斜向地面,脚尖向前,膝与脚尖,上下相对,后腿自然伸直,脚尖斜向前,全脚着地 B虚步:后腿屈膝半蹲,脚尖斜向前,全脚着地,前腿稍屈,用前脚掌或脚跟着地 C仆步:一腿屈膝全蹲,全脚着地,脚尖外展;另一腿向体侧自然伸直,脚尖内扣,全脚着地 D半马步:前脚直向前微内扣,后脚横向外,两脚相距约三脚长,全脚着地两腿屈蹲,大腿高于水平,重心偏于后腿E歇步:两腿交叉屈蹲,23/8太极拳与保健养生的探析———以太极拳拳理研究为视野前后相叠,前脚全脚着地,脚尖外展,后脚跟提起F丁步:两腿半蹲并拢,一脚全脚着地支撑,另一脚以前脚掌着地点于支撑腿脚内侧⑷步法:A上步:后脚经过前脚(支撑脚)内侧向前上步B退步:前脚经过后脚(支撑脚)内侧后退一步C跟步:后脚向前跟进半步,不越过前脚 D侧行步:两脚平行连续侧向移动 E摆步:脚尖外摆上步落脚,与后脚成外八字形 F扣步:脚尖内扣上步落脚,与后脚成内八字形 G碾脚:以脚跟或脚掌为轴转动⑸腿法:A分脚:支撑腿微屈站稳另一腿屈膝提起然后小腿上摆,腿伸直,脚面绷平,高过腰部 B蹬脚:支撑脚微屈站稳另一腿屈膝提起,小腿上摆,脚尖回勾,用脚后跟蹬出,脚高过腰部 2、太极桩功⑴无极桩;⑵太极桩;⑶二仪桩;⑷三才桩;⑸四象桩;⑹五行桩;⑺六合桩;⑻七星桩;⑼八卦桩……主要是训练腿力和下肢稳定性一般而言,桩功虽有多样,其修炼大体包含站桩、行桩、化桩三种境界,由于层次不同,具体要求也有所区别,是根据修练的自我层次而定的A站桩:是在静止状态中实现中和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培养人体内在潜能,蓄力于体内的过程同时,站桩可以提高人体抗击打能力及发放能力,还可以锻炼神经末梢,增加反应灵敏度在站桩修炼中,采取了意念假借、内视观想及精神放大等三种精神诱导方法意念假借是在假想身体与外物相互作用时,体会身体所发生的相应变化然后,在意念假借基础上,利用内视观想的方法来体察自身表皮、肌肉、筋、骨、髓的变化精神放大,即是意想自己头顶蓝天,脚踏大地,身体充塞于天地之间在实际站桩过程中,意念是十分丰富的,每个环节都互有区别,各尽其用,本文不能详谈先天无极门的桩功,为充分发挥人体潜能,将劲力有效调动起来,在上述意念诱导训练的同时,更注重丹田开合及周身气血鼓荡因为丹田乃气机发起之源,只有充分启动丹田,才能实现身如气囊力贯周身通过站桩,可达到内外三合,并可促成六面平衡之力,周身相争相抗,不偏不倚②行桩:是在运动中通过单式习练,将站桩中生出的六面平衡混圆力发挥出23/9太极拳与保健养生的探析———以太极拳拳理研究为视野来,并在此基础上产生整体八面螺旋力使肢体在运动中八面生力,任何方向上皆可打可化,运转自如这一步主要是把站桩中所练出来的内涵与运动实战有效的连接到一起,有些习练者在站桩时能练出整体力,但在运动当中这种整体力又散了,这就是在行桩这个环节上没有有效的深入练;导致中间脱节,这种脱节使你日常训练的内涵不能有效的发挥,实乃练功中一大损失!③化桩:是在站桩、行桩的基础上,行走坐卧始终处于桩态,全身任何一点皆具八面螺旋力,在这个阶段对架式的要求就不是很注重了,因为修炼者的一举一动都是在太极拳阴阳转换的哲理中进行的,大可无外,小可无内,无形无象,只有神意犹存,初步接近后天返先天的境界 3、太极推手太极推手是太极拳独特的训练方法架子开始练得著熟,身法渐能把握,由外而内寻求松沉,就须学推手推手可以验证架子是否练得正确,找出自身毛病(丢顶)所在,再回到架子上改善不足之处能反覆的在推手及走架两方面追求,才能有好的进步拳式只是工具,走架是练功,推手是验证练拳不练推手就永远进不了太极拳的大门,更不要谈太极拳在武术体用了在中国武术之中,只有太极拳主张不用力打人这种理论,与日常用力的习惯相反在一般人眼中,是天方夜谈,不可能的事太极拳流传已有数百年,有这种论据,自当有其道理用力是我们发出能量的惯常方法,难道除了用力,便没有其他发出能量的方法?要找出真谛,只能随太极拳的练习方式去慢慢体验推手除了能增进身法的水平,另一个目的是练劲常见学习太极拳有年者,仍未能分辩劲与力太极拳用意不用力是其主要特色之一,实不可不分析清楚,否则学者只会跟太极拳背道而驰力要经过骨发,往往陷於肩背而不能发;劲则经筋、皮肤及肌肉发放,可达於四肢力为有形,劲则无形;力方而劲圆;力涩而劲畅;力迟而劲速;力散而劲聚;力浮而劲沉;力钝而劲锐此力与劲之不同也阳劲以刚胜;阴劲以柔胜如大风过处,百草俱偃,此为少林拳中之上乘功夫太极拳亦然,全尚柔劲而不尚拙力其人呆力愈大愈厚,则巧劲愈小愈促太极劲以松空为主,能松空便能圆活,劲由柔转巧,由巧至神妙虽云太极拳至大成时,仅尚意不尚劲然初学者,升阶有级,入室由门,必须从劲著手拳经23/10太极拳与保健养生的探析———以太极拳拳理研究为视野云:“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後愈练愈精,而阶及神明”因此懂劲是习太极拳的一个大目标 4、太极架式太极拳套路繁多,一般都以十三式为母拳,现最流行的有杨、陈、吴、孙、武等式和新中国成立后所创编的24式简化、32式、40式、42式、48式、56式等等由于篇幅所限,这里无法一一赘述太极拳主要特点:太极拳的主要特点是:虚灵,含拔、松腰、定虚实、沉坠、用意不用力、上下相随,内外相合,相连不断,动中求静,此太极拳之十要,学者之不二法门也1、静心用意,呼吸自然,即:练拳者,都要求思想安静集中,专心引导动作,呼吸平稳,深匀自然,不可勉强憋气2、中正安舒,柔和缓慢,即:身体保持舒松自然,不偏不倚,动作如行云流水,轻柔匀缓3、动作弧形,圆活完整,即:动作要呈弧形式螺旋形,转换圆活不滞,同时以腰为轴,上下相随,周身组成一个整体。
大学体育课论文--太极拳
大学体育课论文--太极拳太极拳是一种具有博大精深的传统武术,因其独特的哲学思想和健身效果而深受人们的喜爱。
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太极拳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本文将介绍太极拳的起源和发展,探讨太极拳对健康的益处,并强调太极拳在大学体育课中的重要性。
太极拳起源于中国古代,可追溯到明朝时期,并在清朝进一步发展。
它基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如道家的“太极”和阴阳观念。
太极拳的核心理念是“以柔克刚”,通过练习太极拳可以使人体达到阴阳平衡的状态。
这种平衡包括体力、心智和精神上的平衡,从而达到身心健康的状态。
太极拳主要通过一系列连贯的动作和姿势来练习。
这些动作通常有缓慢的速度和流畅的连贯性,需要精确的身体控制和平衡。
太极拳的动作结合了柔和的流动和连续不断的转身,从而形成了独特的美学效果。
太极拳对健康有着广泛的益处。
首先,太极拳练习可以帮助增强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通过练习太极拳,肌肉和关节的活动范围得到改善,从而提高身体的灵活性。
其次,太极拳练习可以改善心血管健康。
研究表明,太极拳的节奏性动作和呼吸技巧可以降低心率和血压,从而减轻心血管系统的负担。
此外,太极拳练习还可以提高肌肉力量和耐力,从而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在大学体育课中,太极拳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太极拳是一项适合大多数人练习的运动,无论年龄、性别、体能水平如何,人们都可以通过练习太极拳改善身体健康。
其次,太极拳练习有助于缓解学生们在学习和生活压力下的身心疲惫。
太极拳作为一种静心的活动,可以帮助学生们减轻压力,增加注意力和专注力。
最后,太极拳练习可以培养学生们的耐心和自律能力。
太极拳的练习需要长期坚持,通过不断的实践和修炼,学生们可以培养出耐心和毅力。
总之,太极拳作为一种传统武术和健身方式,有着独特的文化和健康益处。
在大学体育课中,太极拳可以帮助学生们改善身体健康、缓解压力,并培养出耐心和自律能力。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太极拳的推广和普及,使更多的学生受益于太极拳的健身和文化魅力。
农村高中太极拳教学与练习要点及注意事项体会论文
浅谈农村高中太极拳教学与练习要点及注意事项的体会摘要阐述了正确认识太极拳的重要性,以及太极拳的健身功效,提出了太极拳教学与练习中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关键词农村高中正确认识太极拳健身功效快拳教学法身心放松自然稳静太极拳是我国宝贵的体育文化遗产之一。
它是一种老少皆宜,内涵丰富的养生健身之术,已然走向世界。
它经过历代先辈们不断地创新、提炼和发展,逐渐形成了一种融哲理、医理和拳理于一身,并具有强身健体、娱乐表演等多种功能的传统武术拳种。
为了更好地培养农村高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提高农村高中学生对太极拳运动的兴趣,使农村高中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好太极拳,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1 正确认识太极拳,是练好太极拳的首要条件太极拳运动在中国古代哲学“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下,其思维方式突出表现为综合整体观点。
这种整体观点体现在整体优化的生命观、形神皆备的审美观和身心俱健的健康观。
在人体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方面,主要体现顺应自然,与自然界和谐同韵;注重人的武德修养,与人协作共勉。
我们今天练习太极拳应该站在辨证法的高度上,这就会使我们眼界更宽广,视野更深远,科学的底蕴更深刻、扎实。
不仅要考察太极拳的过去,挖掘整理珍贵的遗产,又要分析太极拳的现状,找出其新的生长点,要展望太极拳的未来,掌握发展的总趋势。
2太极拳的健身功效根据近年来生理学的发展,特别是许多生理学家对中枢神经的研究,使我们更进一步地认识了中枢神经系统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任何一种锻炼方法,如果能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对全身来说就有很好的保健意义。
太极拳的优越之点就在于此。
对于现代“快节奏”社会来说,太极拳运动能有效的缓解人们的身心疲惫,促进身心真正意义上的健康。
3太极拳教学与练习中的要点3.1重视基本功训练压腿是武术中的重要基本功,但多数练习者往往忽视压腿,直接练习太极拳套路,从而使练习效果不佳,导致节奏感不强,架势懒散;下肢稳固性差,步伐漂浮慌乱。
武术具有“练拳无桩步,房屋无立柱”、“百练不如一站”的经验总结。
陈式太极拳劲法论文
陈式太极拳劲法综述摘要本文通过对大量太极拳理论以及文史资料的研究,分析、综合整理得出太极拳劲法更清晰、通俗、易懂的解释以便指导太极拳练习者提高技术水平。
关键词太极拳劲劲法前言太极拳系中华武术的一种,是中华名族之瑰宝,博大精深。
由于太极拳兼具竞技、防身、健体、娱乐、表演、防病、疗疾和延年益寿等多种功能,因此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在太极拳的发展和传承过程中许多人理论知识欠缺,在练习过程中知其形而不知其意,过分追求外形与套路的熟练度,忽略了太极拳的内在真谛,使太极拳开始“操”化,丢失了太极拳运动的特点。
在太极拳健身功能日渐突出的今天,太极拳仍旧兼承着中华武术的“攻防技击”本质,失去了攻防技击的含义就是失去了太极拳的本意,失去了中华武术的灵魂。
如果抛开攻防技击而单纯以动作的运动去健身,那就是对太极拳功能的异化,因为太极拳的健身原理和作用是寓于“攻防技击”中的,而攻防技击的关键在于劲力。
一、问题的提出提到太极拳,提到劲,人们会自然而然想到练习太极拳时常提到的一句话“太极用意不用力”,然而深知太极拳理的人都知道“不用力”,并不是否认太极拳中力的存在,而是强调太极拳中所作用的不是“拙力”而是太极拳之“劲”。
在太极拳运动原则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劲力核心原则。
“夫太极者,千变万化,无往非劲。
势虽不侔而劲归一。
”通常所说的太极八法,在为八种招法的同时又是八种劲法,其核心就是“劲”,八法本身就各是劲的一种体现。
太极拳运动中,无论是太极拳单练还是对练,太极拳推手,都有关系到“劲”的运用,无论是“掤”、“捋”、“挤”、“按”、“採”、“挒”、“肘”、“靠”还是“沾”、“粘”、“连”、“随”、“来”、“叫”、“顺”、“送”都是以劲力为基础的。
俗语道”清能早达善学者必以理为尚”,习太极拳若想求得真知必以拳理为先。
太极拳内容博大精深,其拳理、拳法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以拳理到拳架乃至用法,从外部的一招一式到内部“劲”力的转换蓄发形成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
太极拳保健特点和美学价值论文
太极拳的保健特点和美学价值摘产要:太极拳是我国古老的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它吸取了道、佛、儒三家的古典哲学思想,融汇了哲学、医学、生理学、力学、兵学、技术教育、美学等各个领域的理论,它采日月之精华,集拳术导引术吐纳术之大成,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璀璨瑰宝。
关键词:太极拳;保健;美学价值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4-155-001学练太极拳既有强身健体、陶冶情操、防病祛病的效果。
又有攻防格斗的高对抗的技击功能。
它适合各种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练习。
其舒缓飘逸的动作,和谐的神韵,既有自然之美的朴实无华,又有艺术之美的优雅精练。
特别是意、气、神的完整统一,形式和内涵的统一,阴阳相济,内外兼修。
这对于调节和改善身体各部位的生理机能有着良好的作用。
一、太极拳对神经系统的协调作用练习太极拳要求情神贯注、意守丹田、不存杂念,即要用意不用力和心静。
注意力虽高度集中,但又要求全身放松,使人处于一种十分兴奋而又没有丝毫紧张的精神状态。
使大脑皮质在运动中得以休息。
使神经系统的各个方面,由兴奋或抑制的不平衡转向平衡。
对调节中枢神经的灵活性和灵敏性,消除大脑疲劳,活跃情绪及训练各感觉器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都有良好的作用。
太极拳也可以打破疾病的病理兴奋灶,修复和改善高级神经中枢的功能,从而使内脏器官的病患也获得修复和改善。
特别适合脑力劳动者,在工作疲劳时。
打一趟太极拳,立刻会有头脑清醒、神智灵慧的感觉。
太极拳对失眠、健忘、头晕、耳鸣等神经衰弱及其他神经系统的疾病有着很好的疗效。
二、太极拳对内脏各器官的保健功能太极拳运动具有缓慢,均匀,连绵不断的特点。
呼吸细匀浑长,讲究呼吸与动作的有机配合。
“气沉丹田”的腹式呼吸。
使呼吸运动有规律地得到加强。
吸入足够的氧气,可增强体内营养物质的氧化吸收。
以及其他生理化学作用,呼出二氧化碳,消除身体毒素,保持体内良好的生态平衡。
肺组织良好的吐故纳新功能。
可增加腹肌和横膈肌的运动量,改善心脏血液的输入输出条件,促进血液循环,加强心肌的营养。
太极拳体育论文
从太极拳思考人与自然的和谐之道由于疫情的影响,我们无法开展正常的线下体育教学活动,只能退而求其次,通过线上教学的方式来开展武术课的教学活动。
线上授课以来,已经学习了一个月左右的太极拳,不得不承认的是,这样的教学方式的确对教学效果产生了一定影响,但也正是在这一特殊时期,通过这样一种方式,使得我对太极拳,对中华武术的内涵有了与以往不同的、更深层次的认识。
中华武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中国作为武术的发源地,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培育出了博大精深的武术文化,而太极就是这浩瀚海洋中最能体现中华民族文化内涵、精深核心的一种武术形式。
太极拳文化是典型的东方文化,其最大的特点就是重经验的持续总结和身体的直接体悟,而现代研究成果中不乏浮于表层的华丽说辞。
太极拳是武术前辈们观察自然、体悟生活的结晶,太极拳文化更是武者思想和精神的集合。
其蕴含的深刻文化内涵与哲理思想在当今社会、特别是在这个疫情爆发的特殊时期,对世人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此次爆发的新冠肺炎是自03年非典以来我国爆发的最大疫情,已经夺走了超过15万人的生命,并有在全球范围内愈演愈烈之势。
但其实不仅仅是肺炎疫情,从国际比较角度看,2020年有着不平凡的开局,天灾人祸降临世界各地。
除了我国已跨越至全球的严重新冠肺炎疫情外,还有美国的持续流感,澳大利亚烧了一半国土的火灾,非洲跨越洲际的蝗灾,种种天灾抑或人祸是全球的灾难,是全人类不愿面对的苦痛。
我们不禁思考,究竟为何灾难降临人间?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天灾人祸的发生固然有偶然因素的存在,但更为关键的人类过于的狂妄,缺少敬畏之心,人的种种行为破坏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才招此祸患。
回看这场重大的疫情灾难,虽然其真实性尚未确切证明,但早在1月20日,钟南山院士就已经表示: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的来源很大可能是野生动物,只是具体是什么动物,尚未可知。
面对此次的“野味”疫情,我们应该看到,它折射出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不和谐问题,人类对人类自身,对自然缺少应有的尊重和敬畏。
太极拳运动对人体养生保健的功效[论文]
浅谈太极拳运动对人体养生保健的功效摘要太极拳运动是世界上最流行最广泛的一种体育活动,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
实践证明,太极拳确实是一项对健身、养生、医疗、美容十分有益的体育活动。
经过笔者大量的阅读文献资料及科学的分析与总结,现主要从太极拳运动特点、太极拳运动要求来阐述太极拳运动对人体养生保健的功效。
通过研究太极拳对人体的健身养生之功效将使人们认识到太极拳确实具有强身健体,开发智慧,延年益寿功能的科学性,进一步地增强太极拳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
关键词太极拳养生保健中图分类号:r212 文献标识码:a0 前言具有光辉灿烂历史的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和积累了数不清的武术门类和健身手段。
近年来,社会上推出的各式各样的健身法、拳法如雨后春笋。
其中,太极拳深受人们的欢迎。
经过不断的推广,太极拳已经成为全民健身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项目,并在世界范围内备受推崇。
据统计,全球太极拳练习者多达2.5亿,国内各城市,习练太极拳的人十分普遍。
在国外,日本习练太极拳的人号称“百万大军”,出版了《太极拳》刊物,在欧美、东南亚、澳大利亚也形成了一股“太极热”。
在“天下太极拳是一家”的口号下,彼此共同切磋拳艺,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1 太极拳运动特点与太极拳养生保健功效1.1太极拳运动缓慢柔和的特点太极拳运动速度缓慢,动作柔和,从而使人体的微循环得以扩张。
剧烈运动会使血液运行走捷径,得不到充分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而太极拳缓柔的特点可加大经络传导速度和强度,有助于经络畅通透达,使气血充盈,灌注全身,温养濡润各脏腑器官,维护和保护机体正常功能,加大抗御病邪和自我修复能力。
1.2太极拳是意识、呼吸、动作密切结合的运动太极拳“以意领气,以气运身”,用意念指挥身体的活动,用呼吸协调动作,融武术、气功、导引于一体,是“内外合一”的拳术。
练太极拳要将神敛于内,进而精神得养、身心愉快,则百脉通畅,机体健旺。
太极拳呼吸细、匀、长、缓,这种呼吸不仅可增强肺的通气功能,且可益肾而固护元气。
太极拳论文
太极拳论文
太极拳,也称为太极拳术,是一种传统的武术拳法。
它源于中国古代的道家哲学和武术技巧,最初由张三丰创立。
太极拳的主要特点是缓慢柔和的动作,注重身体的协调和平衡。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手势和呼吸技巧。
太极拳的目的是提高身体的健康,增强身体的力量和灵敏性。
它可以锻炼人的身体肌肉、增强心肺功能,并促进血液循环。
太极拳的练习还可以平衡人的心理状态,增加身体的耐力和耐力。
太极拳的动作有很多种类,如“抓鸟尾巴”、“单鞭”和“倒骑龙”。
这些动作被认为是模仿自然界中的动物和自然现象,通过模仿它们的动作来改善人体的灵活性和平衡能力。
太极拳还注重内功的锻炼,包括呼吸技巧和呼吸控制。
通过正确的呼吸方式,可以调节身体的能量流动,并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太极拳的练习可以通过个人的努力和指导来进行。
在现代,很多人选择参加太极拳培训班或太极拳团体来学习和练习。
总之,太极拳是一种综合性的身体锻炼方式,它融合了哲学、武术和身体健康的原则。
它不仅可以提高身体的健康水平,还可以培养人们的耐力和意志力。
对于现代人来说,太极拳是一种独特而有益的运动方式。
太极拳论文
感悟武术专项课时间过得飞快,一转眼,这一学期的体育课已经接近尾声。
在老师的系统指导下,我初步接触并学习了二十四式太极,感觉收获颇多。
二十四式太极拳是上课的重点,也是考试重点。
以前对太极的了解就是慢动作的老年人的运动。
内心深处产生了一种趋之若鹜的感觉。
但通过这短短一学期的学习,改变了我对太极这一传统的运动的态度。
虽然一开始对于招式还有诸多问题,但是老师每节课都带着我们复习,我发现只要多练习几遍,就可以牢记动作与顺序。
太极二十四式之间都有一种逻辑,一招到另一招之间的转换都是很自然圆润的。
太极拳要打得好,要流畅,心一定要静下来。
就比如简单的抱球,就需要既不能把手臂伸太直、或把球抱得太大,又不能太抠缩,只有把握好那个度,才能“抱”出一个匀称的、合适大小的“球”。
在太极拳每一招中穿梭,在动与静中取得身体的平衡,而不是东摇西晃。
这对于现在的我就是一种磨练,在学习与生活中,习惯了快节奏,太极正好可以使自己心境平静,又锻炼了身体。
太极拳在学习中强调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
它是意识、动作、呼吸三者同时协调地运动,它要求“以静御动”,“虽动犹静”是合乎生理规律的。
我们知道,人类依靠神经系统的活动,以适应外界环境并改造外界环境。
练太极拳时,首先要求精神贯注,“意守丹”,不存有杂念,即要“心静用意”。
这样,在意识的支配下,人的意念始终集中在动作上,排除了大脑其它思绪的干扰,专注于指挥全身各器官系统机能的变化和协调动作,使神经系统受自我意念控制的能力得到提高。
其次,练习动作需要“完整一体”,从眼神到上肢、躯干、下肢,上下不散,前后连贯,绵绵不断。
同时,由于某些动作比较复杂,需要有良好的支配与平衡能力,因此要求大脑在紧张的活动下完成,这也对中枢神经系统起着间接训练作用,从而达到强化大脑的调节目的。
在学习过程中我也走过误区,——一开始过分的强调动作的一致,而忽略了太极的本质。
这样对于自己的学习没有什么提高,也打不到那种行云流水的舒畅。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教法论文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教法初探摘要:本文就在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教学过程中,如何结合“基本防卫术”及运用我国特有的民族音乐等进行教学,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学得更快,掌握得更好,并结合教学,实践促进学校体育文化开展。
关键词:太极拳防卫术训练探究太极拳是我们国家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它是我们祖先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身体锻炼法。
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使学生更快掌握运动技术,并真正起到强身健体的促进作用,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及接受能力,优化了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结合基本防卫术练习,改变单一的健身意识太极拳具有养神、益气、固贤、健脾、通径脉、创气血、养筋骨、利关节的作用。
在太极拳动作徐缓而舒畅,均匀而细致的同时,人们往往忽视了太极拳具有相当实用的自卫防身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基本防卫术,可以改变单一的健身意识,并更能领会太极拳中所含的彬、履、挤、按、采、列、肘、靠、进、退、顾、盼、定的基本特征,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提高了劲力内蓄的涵养。
以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为例;第一组起势动作实际上就是一个典型的防守解脱动作。
它的意义与作用在于,当被对方从正面双手抓住两肩部时,已方双手由下而上上移,从对方双手的内侧按压对方以臂,从而完成解脱过程。
又如“左右野马分鬓”以“左”为例,当对方从左方向自己拳击面部时,顺势闪躲,用右手抓住对方右手手腕,同时将左脚插入对方右脚后侧,另将用左臂插入对方左腋下,贴紧对方,快速拧转上体,迫使对方失去重心,向后摔倒。
这种典型的攻防动作,在整套动作内还有“左右搂膝拗步”,“左右倒卷肱”、“左右穿梭”及“转身搬拦捶”等不下十余种,而“肉通臂”及“双峰贯耳”等更具有实际的攻击。
这些动作含意,往往被人们在学习和练习中所忽视。
而在学生中,尤其是男同学,总认为太极拳是老年人锻炼的一种手段,导致学习及练习的积极性不高,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
太极拳论文身心健康论文:论太极拳与人体身心健康
太极拳论文身心健康论文:论太极拳与人体身心健康摘要:太极拳自诞生之日起发展至今,已普及到世界各个角落,成为人们喜爱的体育活动之一,作为强身防病和治病的方法在民间广为流传。
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和体验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太极拳对各个年龄段的人的身心健康都有非常好的作用。
太极拳与人体身心健康的关系密不可分,经常习练太极拳会对人的身心健康会产生很多有益的影响。
关键词:太极拳;中老年;青少年;身心健康一、太极拳对中老年人身体的作用1.太极拳对中老年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太极拳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有许多,经研究证实,太极拳锻炼能延缓心血管机能的减退,提高血液系统的功能,尤其是免疫功能,能增强机体抵抗力,延缓衰老。
2.太极拳对神经系统的作用太极拳与其他拳种的最大区别,就在于练拳要用“意”而不用力,要求“完整”一气,前后连绵不断,全神贯注,以意导气,一招一式都是讲求意念要在身体动作前先动,意不动身不动,意动身随,意静形止。
所谓意念,也即是大脑中枢神经发出的各种指令、信号。
同时动作的某部分比较复杂,而要有良好的平衡能力,大脑要在紧张的活动下完成,从而提高了中枢神经系统的紧张度,对中枢神经系统能起到训练作用。
3.太极拳对中老年人骨密度的作用太极拳确实能降低骨矿物质丢失率,有效地降低骨折的发生机会,另外练习太极拳能显著改善肌肉力量及柔韧性,从而达到防治骨质疏松和预防由于摔倒而引起的骨折。
常年从事太极拳运动,可对骨骼肌肉运动系统形成良好的刺激,有效地减少体内骨矿物质的自然丢失,使骨密度多年保持稳定,有效调节骨钙、血钙平衡。
二、太极拳对中老年心理的作用1.太极拳对中老年人修心养性的作用老年阶段,更能感受到生命的意义,更能体会到身体健康的重要。
单纯的健身,以期延年益寿,而不重视健心以期修心养性,是很难达到安度余生、颐养天年、寿终正寝的目的。
所以对于老年人一定要在观念上用内涵丰富的健康取代目标单一的健身,并在运动内容和形式的选择上,要注重适合老年人的生理特点,也要注重适合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太极拳论文
24式太极简单研究1 学习理论,了解太极的健身作用上世纪五十年代,为了广泛推广太极运动,国家体委组织专业人员,在杨氏拳的基础上创编了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并一直流传至今。
其动作简单明了,通俗易懂易学,适合男女老少。
太极拳对人体有非常重要的健身作用,经常练太极拳对改善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均有良效,它具有预防疾病和抗衰老的作用,对神经衰弱、高血压肠、胃炎、风湿寒腿病、关节炎、糖尿病等慢性病有很好的医疗作用。
所以,太极是一种有康复作用的健身运动。
2 了解简化太极拳的自身特点,掌握其技术要领要学好太极,首先要了解太极拳自身的特点,了解这套太极自身有哪些要求,在学习中要注意哪些问题,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提高学习质量。
在学习其技术要领时,要注意以下几点:2.1 轻松柔和,意动身随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的架式比较平衡舒展,动作柔和。
没有大幅度忽起忽落的明显、变化和激烈的跳跃动作。
在练拳时,要求用意识(指想象力)引导动作,把自己的意念、气息、用力点等融入到动作之中去,真正体会到太极的韵味。
2.2动作连贯,分清虚实太极拳动作的整套动作中,从“起势”到“收势”,每一个位置和方向的改变处处都贯穿着步法的变换和转移重心的活动,不论动作的虚实变化和姿势的过渡转换都衔接紧密,并要求身法和手法的运用。
由虚到实或由实到虚,既要分明,又要连贯一气,速度均匀,一气呵成,好像行云流水,绵绵不断。
2.3动作协调,上下相随太极拳的动作不论是整个套路,还是单个动作姿势,要求上下相随,内(意含,呼吸)外(躯干,四肢动作)一体,身体各部分密切配合,习拳时必须以腰为轴,手、脚的许多动作都由躯干来带动,并互相响应,即:全身“一动无有不动”,“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成一气”。
2.4圆弧均匀,呼吸自然太极拳的动作中要求上肢动作处处带有弧形,这与人体各关节自然弯曲状态相吻合,通过这种弧形活动的锻炼,有得动作的圆洛自然。
练习者的呼吸也应按自己的习惯和当时的需要进行,动作和呼吸不要互相约束,可根据个人锻炼的体会程度毫不勉强地随着速度的快慢和动作幅度的大小进行。
太极拳论文
保健班理论作业一、收获今年因为手术的原因没有办法正常上体育课,所以来到了保健班学习42式太极拳。
很早就想学习太极拳,因为喜欢道家文化,也被太极拳以静制动和柔中有刚理念吸引。
学习了十多周太极拳,虽然仅仅学习和领悟了一点皮毛,但对我来说还是大有裨益的。
首先,我平时容易紧张,做动作的时候身体僵硬,学习太极拳的过程中能够让我将身体放松下来,身体舒展开来,有效的缓解了我的紧张情绪。
其次,学习太极拳提高了我的注意力,在打太极的过程中,眼睛随着身体慢慢移动,做到视线和身体一致性,使我慢慢摆脱了经常走神的恶习,能够专注于一件事情。
再者,学习太极拳锻炼了我的柔韧度,在一些下势,拍脚的动作学习之后,感觉韧带被拉开了,同时结合太极拳舒缓的节奏,使我的身体更加协调,更有柔韧美。
最后,学习太极拳加深了我对道家文化的理解。
平时经常喜欢读些道家的书籍,学习太极拳后,在太极拳舒缓圆润的动作中,更能深刻的理解道家中“上善若水”“规律”“守静”等文化的精髓。
二、太极拳对头部、躯干部和腿部的要求头部练习太极拳时,对头部的姿势的要求是很严格的。
所谓“头顶悬”、“虚领顶劲”,或“提顶”、“吊顶”的说法,都是要求练者头向上顶,避免颈部肌肉硬直,更不要东偏西歪或自由摇晃。
头颈动作应随着身体位置和方向的变换,与躯干的旋转上下连贯协调一致。
面部要自然,下颏向里收回,口自然合闭,舌上卷舔住上颚,以加强唾液的分泌。
眼神要随着身体的转动,注视前手(个别时候看后手)或平视前方,既不可皱眉劝目,也不要随意闭眼或精神涣散。
打拳时,神态力求自然,注意力一定要集中,否则会影响锻炼效果。
躯干部1.胸背:太极拳要领中指出在“含胸拔背”,或者“含蓄在胸,运动在两肩”,意思是说在锻炼过程中要避免胸部外挺,但也不要过分内缩,应顺其自然。
“含胸拔背”是互相联系的,背部肌肉随着两臂伸展动作,尽量地舒展开,同时注意胸部肌肉要自然松弛,不可使其紧张,这样胸就有了“含”的意思,背也有了“拔”的形式,从而也可以免除肋间的紧张,呼吸调节也自然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
极
拳
学
习
心
得
姓名:
系别:
班级:
学号:
专业:
1
这学期,在张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系统学习了陈氏18式太极拳,收获颇大。
陈氏18式太极拳是本学期学习的重点,也是本学期考试的内容,通过学习了解到太极拳是一种修气养身的运动。
冥冥之中感到一种敬畏和羡慕。
这学期上了太极拳课后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通过这学期的学习,虽然我还存在诸多的问题,但我认为,在张老师的悉心点拨下我对太极拳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有了更大的兴趣。
一、太极拳的起源和发展
关于太极拳的起源,众说纷纭,大致有唐朝许宣平、宋朝张三峰、明朝张三丰、清朝陈王廷和王宗岳等几种不同的说法。
但现在多数拳家亦以现传各式太极拳俊源出陈式太极拳之说为本。
据中国武术史学家唐豪等考证:太极拳最早传习于河南省温县陈家沟陈姓家族中。
陈氏太极拳的创编人是陈王廷,他是一位卓有创见的武术家。
. 陈式太极拳又分老架和新架两种,老架是清初陈王廷所创,原有5个套路,又名十三势,另有长拳一百单八势1套,炮捶1套。
从陈王廷起,经过300多年的传习,积累了不少经验,对原有拳套不断加工提炼,终于形成了近代所流传的陈式太极拳第1路和第2路拳套。
这两套拳动作都是经过精心编排的,其速度和强度不同,身法、运动量和难度也不尽相同,但都符合循序渐进和刚柔相济的原则。
二、陈式太极拳的18式
1、起势
2、金刚捣碓
3、懒扎衣
4、六封四闭
5、单鞭
6、白鹤亮翅
7、斜行
8、搂膝
9、拗步10、掩手肱拳11、高探马12、右蹬一根13、玉女穿梭14、云手15、双摆莲16、当头炮
17、金刚捣碓18、收式
三、陈式太极拳与养生
几百年来的陈氏太极拳学,追求的就是阴阳合德形神合一的最高境界。
苍健劲直是形的静的物理,超拔清逸则是神的动的神情。
静的高举远慕是形的本体,动的万有流变是神的礼赞,在金木水火土“五行”中充分的交融汇合。
陈氏太极拳学,不仅在武术的领域里独领风骚,更将在健身疗疾、养生益智及开发人体潜能的领域里开辟新的天地,开创一代新风。
陈式太极拳是中国古老的拳种之一,也是目前人们最喜爱的健身项目之一。
陈式太极拳是依据阴阳之理、中医经络学说及导引、吐纳术,综合武术技术创编而成的。
因此,练习陈式太极拳可以平和阴阳,调节神经,全面提高人体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消化系统和运动系统的各项生理机能,从而起到防病、治病、健身的作用。
实践证明,练习陈式太极拳对防治神经衰弱、高血压、心脏病、关节炎等多种慢性疾病有显著的作用。
太极拳作为一项体育运动,之所以具有养生保健功能,其奥秘在于“一动
2
无不动”的身体活动,能给各组织器官一定强度和量的刺激,激发和促进身体在生理、生化和形态结构上发生一系列适应性变化,使体质朝着增强的方向上转化和发展。
对于中老年人及慢性病病人来说,能推迟身体各组织器官结构和功能上的退行性变化,能有效地起到健身、疗疾、延缓衰老的作用。
太极拳是非常讲究天人合一、形神合一养生术,太极拳的动静结合,动中求静,以静御动和虽动犹静,使太极拳更符合运动适度的健身原则;同时太极拳独特的心静用意,使心更易入静,可有效阻断过分亢进和炽烈地七情对气血的干扰和逆乱影响,护卫“元神”正常发挥其调控人体身心健康的功能。
四、陈式太极拳与修身养性和对人的影响
太极拳结合了传统导引、吐纳的方法,著重练身、练气、练意三者之间的紧密调协。
练习时一方面可锻炼肌肉,舒筋活络;另一方面又能透过呼吸与动作间的相互配合,对内脏加以按摩锻炼,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1)对身体的效益:
好处一:增加神经系统的灵敏性——练太极要心静意定,练拳时必先令大脑皮层休息,加强了神经系统的灵敏性。
好处二:畅通经络、血管、淋巴及循环系统——因练太极拳的时间不会太短,故能像一般的带氧运动一样,能使血气运行顺畅。
练了若干时间,会察觉有指尖麻软发痹、关节微响、针刺、腹鸣等感觉。
根据中国医学理论认为这是经络畅通的反应。
透过搂拗屈膝绞转等运动,动脉血管得到适量挤压及放松,能使血液加速运行,增加氧气的供应,也促进了淋巴系统的新陈代谢,加强了个人的抵抗力。
好处三:好处三:改进柔韧度、肌力及肌耐力——太极拳多以慢速走圆及弧,配以屈腿半蹲式运动,加上重心交替变换,运行动作又多搂、拗、绞转,使各肌肉的肌力及肌耐力得以提高;再配合多方向及大幅度之活动如下势、蹬脚等式子,能改善各关节的柔韧度。
好处四:提高心肺功能——练太极拳要保持呼吸自然沉实,透过深、长、细、缓、匀的腹式呼吸方法,增加胸腔的容气量及递增了吸氧呼碳的次数,确保气体能充分交换,相对地提高了各器官的获氧量。
又因练太极拳时间较长,此等带氧性活动能训练及提高心肺功能。
好处五:治疗慢性消化管道疾病——因练拳时各关节、肌肉、骨骼会相互牵引、绞缠、挤压和舒张,内脏又因腹式呼吸而产生自我按摩的作用;加上横膈膜的上下升降幅度增大,对肠的蠕动有正面的刺激作用;而练拳时的舌顶上颚,唇齿轻闭能增加唾液的分泌,提高了消化功能。
总之,经过中西方多面的科学化研究证实,长年修习太极拳能对各种慢性病,(2)精神效益:
好处一:消除压力——练拳时因要心静用意,心无杂念,又要体松,精神只集中於意上,加上太极拳本身要求刚柔并重,呼吸调协,各器官的获氧量相对提高,故练后使人顿感轻快,压力尽消,情绪稳定平伏;又因练拳后血气循环畅旺,
3
精神亦抖擞起来,工作效率自然提高。
这无疑对样样讲求效率、日常生活紧张、精神压力沉重人有著正面的帮助。
好处二:认识及体验和谐协调的阴阳哲学观——太极拳倡身心和谐调协,不强已所难,内外相合、虚实分明、刚柔互兼。
正所谓静中触动动犹静,这种讲求明白阴阳对立统一辨正关系的哲学,就是太极拳之创作精神哲理之本。
好处三:认识不以强凌弱,不借故犯人之道德观——太极拳论所说之舍己从人,彰显了太极拳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独特武学精神。
太极提倡借力打力,以小力胜大力,一切回击以顺应对方来势,以灵巧的动作,较小的力气加于其上,使来犯者失准而落败。
故太极拳的真正威力,只有在被人蓄意侵犯下才发挥出来,其终目的也只是立自己于不败之地罢了,绝无加害对方之意!
好处四:了解修身处世之道——修习太极拳要讲求“中正安舒,心静体松”,这八字真言正好是我们立身处世的最佳座右铭。
通过练太极拳,我们可以体会到立身不正之弊:劳劳终日而不得其所。
做人只要中正,不走歪路,不偏不倚,就可感安舒之态;平日只要学会心静,抛开生活压力的负担,就能体验到体松之感!
五、陈式太极拳未来的发展前景
太极拳作为一种民族传统文化现象,与经济社会处于一种互动的状态,通过再经济社会与世界文化格局中交流、碰撞、太极拳文化必将显示出勃勃生机,既太极拳定位于健身、养身价值的同时还发展了它的技击价值,使太极拳的文化内涵得到了升华,这充分说明了两点:第一,它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最先进的文化方向,顺应了时代的需要。
第二,具有民族性的就具有世界性,这是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规律。
历经百年沧桑的太极拳,在全球化趋势下太极拳的发展战略的研究,要加大宣传,注重理论和文化现象的研究,加强太极拳师资队伍的培养,正确引导太极拳组织的社会化发展方向。
六、对太极拳课的感悟
在学习期间我最大的感悟是:太极拳本来就是修身养性的,不可用于武力,太极拳多为修气,在练习中把你学到的慢慢做,不要计较动作的好坏,甚至可以不计较动作的顺序,在清晨或者闲暇时间可以到一个无人的地方修炼,这是太极拳修身的最好方式和环境。
在修炼时,不要刻意让自己模仿学到的动作和顺序,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走动,太极拳分八门其实无门,八门皆在心里,修炼中,身体肢势随心所动,且勿迫心而动,那样会适得其反,太极拳游动中上身有十指颤动劲脉,下身有双腿颤动劲脉,游动中,十指张合与臂膀摆动为太极拳主要修真,随着双臂的摆动,你会感觉到十指劲脉颤动,十指连心,日长后,你会发现体内器官明显舒畅,而且免疫力提升。
最后我想说的是,太极拳为独拳,是一种象灵芝人参一样的灵性拳,它不可物扰,不可与俗燥之气接触,凡违背者皆不得真修,这是什么意思?这些是说练太极拳最好的环境就是一个人,四周没有任何东西打扰,没有其他人,再好一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