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节选.ppt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大学》节选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赏鉴
首页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赏鉴
首页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层层递进,逻辑严密 本文语言方面多用铺排,如第3段阐述不能端正思想的原因及表现, 从不同方面展开,运用排比进行铺垫与蓄势。 但本文最为突出的艺术特色还是层层递进的说理方式,如“知止而 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又如“古 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 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 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 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首页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赏鉴
2.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译文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 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 点评《大学》一文反复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说明修己是治人的前 提,修己是为了治国平天下,强调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 有了对世间万事的研究,就获得了对真理的认识,认识了真理,就能 够做到诚意、正心,表里如一,内心不被个人好恶左右,这样修身的目 的就达到了,明明德的个人修养问题就解决了。在此基础上,就要“亲 民”,推己及人,使天下人都能够明明德,也就是齐家、治国、平天下。 通过这样的过程,无论是个人修养,还是国家治平,就都达到了“至善” 的目标。 提高个人修养,是达到治国平天下的前提和基础;治国平天下,是以 提高个人修养为途径、为条件的。
明确课节重点
首页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课 序
题
《大学》课件ppt
《大学》注重修身养性和人际关系的和谐,有助于个人在成长中建 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心态。
04
《大学》的当代解读
现代视角下的《大学》
现代视角下的《大学》更注重其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而非仅仅作为道德教化的工 具。
当代学者认为《大学》所强调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宗旨,对于现代人 的人格养成和道德修养仍具有重要意义。
齐家
管理好家庭,建立和谐的家庭 关系。
治国
参与国家治理,为社会做出贡 献。
平天下
实现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共同 发展。
三纲领和八条目
三纲领
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八条目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格物致知与诚意正心
格物
致知
诚意
正心
探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获得真知。
通过实践和学习,获得 知识和智慧。
阐述儒家思想的核心观点,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的理念。
详细描述
《大学》从个人的修身养性出发,提出了以德行为本、以仁 义为质的思想,强调个人在家庭、社会、国家中的责任和义 务,主张通过修己安人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02
《大学》的核心思想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01
02
03
04
修身
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正确的道 德观念。
《大学》对个人成长的指导方法
01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通过学习《大学》,明确人生目 标和价值追求,树立正确的人生 观。
02
培养自我管理能力
03
拓展思维方式
借鉴《大学》中的自我管理思想 ,提升个人自我管理能力,提高 工作效率。
《大学》中的思维方式对于个人 成长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有助于 拓展思维视野,激发创新精神。
04
《大学》的当代解读
现代视角下的《大学》
现代视角下的《大学》更注重其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而非仅仅作为道德教化的工 具。
当代学者认为《大学》所强调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宗旨,对于现代人 的人格养成和道德修养仍具有重要意义。
齐家
管理好家庭,建立和谐的家庭 关系。
治国
参与国家治理,为社会做出贡 献。
平天下
实现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共同 发展。
三纲领和八条目
三纲领
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八条目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格物致知与诚意正心
格物
致知
诚意
正心
探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获得真知。
通过实践和学习,获得 知识和智慧。
阐述儒家思想的核心观点,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的理念。
详细描述
《大学》从个人的修身养性出发,提出了以德行为本、以仁 义为质的思想,强调个人在家庭、社会、国家中的责任和义 务,主张通过修己安人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02
《大学》的核心思想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01
02
03
04
修身
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正确的道 德观念。
《大学》对个人成长的指导方法
01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通过学习《大学》,明确人生目 标和价值追求,树立正确的人生 观。
02
培养自我管理能力
03
拓展思维方式
借鉴《大学》中的自我管理思想 ,提升个人自我管理能力,提高 工作效率。
《大学》中的思维方式对于个人 成长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有助于 拓展思维视野,激发创新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大学》 ppt课件
中国传统文化《大学》
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 非诸人。
这一章讲到君子的教化作用,必须先要自 己做到,才能要求别人做到,否则便名不 正言不顺,这样百姓是不会听从的。孔子 强调君子的榜样作用,认为一家仁,一国 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
慎其独是儒家十分看重的事情,小人做了坏事认 为别人不知道,装出一副善良的模样,其实别人 看他们做的事,就好像能看到他们的肺腑一样, 是瞒不过去的。因此君子必须谨慎的对待独处的 时候。因此君子一定是知行合一,心灵真诚无妄 的人。
中国传统文化《大学》
修身在正心。
儒家认为心中只要有愤怒、恐惧、欢乐、 忧患,就会被情感所影响,就会听而不闻、 视而不见,思想不得端正。中庸有云:喜 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中节,谓之 和。可见,儒家是讲究中正平和的,所谓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就是此理,所以想 要修身,就要控制情绪,不要被情绪所掌 控,端正自己的思想,才行。
• •
•
经它 学二 一
典是 是是
,古 相博 《
位代 对学 列儒 于
大
四家 小
学
书弟 学 之子 的
》
首必 大
。修 人
的之
中国传统文化《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 善。
这是大学之道的宗旨,不像道家的出世, 逍遥自在,它在于入世,弘扬大德于天下, 这是它的目标。
接下来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 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达到这一目标 的方法,先从自己做起,完善自我,然后 改变外界,可以说,儒家强调君子的榜样、 教化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大学》
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每个人都有私心和偏见,对于自己喜欢的 东西看不到一点缺点,厌恶的东西则没有 一点儿优点。所以正确的、全面的看待问 题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排除这种私心和 偏见,一个家族就不能被治理好。所谓举 贤不避亲仇,就是如此,所以君子一定要 摒除自己的偏见,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大学》完整版本ppt课件
国际合作项目类型及实施方式
01
教师互访与交流
通过教师互访、学术研讨等方式,增进双方了解,推动教学科研合作。
02
学生交换与联合培养
开展学生交换项目,实施联合培养计划,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学习经
历。
03
合作研究与项目合作
针对共同关心的领域和问题,开展合作研究,共同申请国际科研项目,
推动学术进步。
留学生招生及培养策略
高等教育标准
参照国内外高等教育相关标准,确保质量标 准的先进性和国际性。
利益相关者需求
充分考虑政府、社会、企业、学生等利益相 关者的需求和期望。
持续改进策略实施效果
01
教学质量提升
通过持续改进教学策略和方法,提 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社会服务拓展
加强校企合作,拓展社会服务领域, 提高社会声誉和影响力。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通过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等多种途径,全面提高学生的 综合素质。
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方案,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创新教育观念
倡导创新教育
认为创新是大学教育的灵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 力。
鼓励学生探索未知领域
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未知领域,开展创新性实验和研究,培养学生的 科研能力。
06 大学国际交流与 合作
国际交流重要性及意义
拓展学生国际视野
通过国际交流,学生能够接触不同文化,培养跨文化沟通 能力,为未来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提升学校国际影响力
国际交流有助于学校与国际接轨,提高学校的国际知名度 和影响力。
推动科研合作与创新
国际交流为学者提供了更广阔的学术平台,有助于推动科 研合作与创新,提升学校整体科研水平。
《大学》全文 带拼音PPT课件
xìng nǎi qiān
jiào zhī dào
guì yǐ zhuān
•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
• 【解释】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 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 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启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头等重要 的大事。要想使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必 须时刻注意对孩子的教育,专心一致,时时不能 放松。
中国历史从商代以后才有了较可靠的记载这以前的历史是个神话和传说的时代即上古tngyuyhordxingyxnchngshngsh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解释黄帝之后有唐尧和虞舜二位帝王尧认为自己的儿子不肖而把帝位传给了才德兼备的舜在两位帝王治理下天下太平人人称颂
三字经全文
rén zhī chū xìng běn shàn xìng xiāng jìnxí xiāng
20
•
mǎ niú yáng
jī quǎn shǐ
cǐ
liù chù
rén suǒ sì
• 马牛羊 鸡犬豕 此六畜 人所饲
• 【解释】在动物中有马、牛、羊、鸡、狗和猪, 这叫六畜。这些动物和六谷一样本来都是野生的。 后来被人们渐渐驯化后,才成为人类日常生活的 必需品。 解读〗人类真不愧万物之灵,我们的祖先很早就 把有些野生的动物,通过驯服和人工喂养成为人 类的工具和食品。
•
fù
zǐ ēn
fū
fù cóng
xiōng zé yǒu
dì zé gōng
• 父子恩 夫妇从 兄则友 弟则恭
• 【解释】父亲与儿子之间要注重相互的恩情,夫 妻之间的感情要和顺,哥哥对弟弟要友爱,弟弟 对哥哥则要尊敬。 〖启示〗家庭成员之间要礼貌相待,和睦相处, 这样的家庭才是幸福的家庭。我们中国人很注重 家族观念,因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每个家庭都 能和睦相处,社会也必然安定了。
《大学》课件(62张PPT)
第三段
【原文】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1)有所忿懥(2),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注释】 (1)身:程颐认为应为“心”。 (2)忿懥(zhì):愤怒。
第三段参考译文
之所以说修养自身的关键在于端正自己的内心,这是因为,内心有什么愤懑,那么就不能够端正;内心有什么恐惧,那么就不能够端正;内心有什么喜好,那么就不能够端正;内心有什么忧虑,那么就不能够端正。内心如果不在正位,那么虽然在看,却看不见东西,虽然在听,却听不到声音,虽然在吃食物,却辨不出滋味。这就是说修身的关键在于端正自己的内心。
2.课题释疑
《大学》是体现儒家思想的一篇政论文。 1.大人之学 “大学”是对“小学”而言,是说它不是“详训诂,明句读”的“小学”。古人八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
2.治国安邦的大学问 古人十五岁入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修己治人,治国安邦”的大学问。 后一种含义其实也和前一种含义有相通的地方,同样有“博学”的意思。
朱熹把《大学》重新编排整理,分为“经”一章,“传”十章。 朱熹认为,“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 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 (《中庸》: 相传孔子的孙子子思所写)
古代想要把完美的德行昭示、阐明于天下的人,就要先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国家,就要先整治好自己的家庭;想要整治好自己的家庭,就要先修养自身的品性;想要修养自身的品性,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内心;想要端正自己内心,就要先使自己的心意诚实;想要心意真诚,就要先获得知识。而要获得知识,关键在于研究万事万物,推究事物的原理。
第一段参考译文
《大学》节选pptPPT课件
论学习求知
总结词:举一反三
详细描述:这是《大学》中提出的学习的境界,表示通过学习一个知识点,能够触类旁通,掌握更多 相关的知识。
论为人处世
01 总结词
君子和而不同
02
详细描述
这是《大学》中提出的为人处 世的准则,表示有德行的人与 人相处应该和谐友善,但在原 则问题上要有自己的立场和主 张,不随波逐流。
提高自我修养
引导个人不断自我反省、 修正行为,提升自身修养 水平,成为更好的自己。
激发内在潜力
鼓励个人发掘自身潜力,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实现个人价值。
对教育观念的转变
重视德育教育
强调德育在教育中的地位,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 观念,培养德才兼备的人 才。
提倡人文教育
关注人的精神世界,注重 培养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论学习求知
总结词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详细描述
这句话是《大学》中提出的对待学习的态度,表示学习要不断进取,不能满足于现状,同时也要时刻 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避免因为自满而失去学习的动力。
论学习求知
总结词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
详细描述
这是《大学》中提出的学习方法,强 调学习要广泛涉猎,深入探究,认真 思考,明辨是非,以达到全面、深入 的理解和掌握知识。
节选三:论儒家教育观
总结词
探讨了儒家教育观的理念和实践。
详细描述
该节选选取了《大学》中关于儒家教育观的论述,深入探讨了儒家教育观的理念和实践,包括教育的目的、内容 和方法等方面的内容,以及儒家教育观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价值。
《大学》节选的意义与影响
03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01
《大学》课件(62张PPT)教学教材共64页文档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大学》课件(62张PPT)教学教材
56、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57、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5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 理荒秽 ,带月 荷锄归 。道狭 草木长 ,夕露 沾我衣 。衣沾 不足惜 ,但使 愿无违 。 59、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60、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谢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大学》课件(62张PPT)教学教材
56、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57、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5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 理荒秽 ,带月 荷锄归 。道狭 草木长 ,夕露 沾我衣 。衣沾 不足惜 ,但使 愿无违 。 59、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60、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谢谢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第四单元 4 《大学》节选
“诚意”指的是在修养自身的过程中,能够做到诚实、不自欺。 要慎独,在与别人相处时是这样;在独处时也应该是这样;内心 如此,表现于外更是如此:即所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 慎其独也”。
所谓“正心”,就是防止个人感情的偏向。人们的内心不可避 免地会出现愤愤、恐惧、好乐、忧患等感情,这些思想感情如果 不能发现并得到控制,它们就会战胜理智,就会影响道德修养, 影响人固有善性的发挥。所以诚实、不自欺后,还要端正内心, 防止“欲动情胜”的情况出现。
就是不仅自己要明明德,而且要使别人“去其旧染之污”,重做新 人。“止于至善”说的是不论“明明德”,还是“亲民”都要达到至善 至美的境地,从而使整个社会道德趋于完善。朱熹认为“此三者, 大学之纲领也”,这三纲领构成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个体到 群体到社会的层层递进的完整体系,它表达了儒家一贯倡导的以 教化为手段达到德政目的的施教主张。
4.古今异义
(1)大.学.之道
古义:_古__代__天__子__设___立__的__学__校__,__与__小__学__相__对__而___言__,____ 教__以__穷__理__、___正__心__、__修__身__、__治__人__之__道____________
今义:实施高等教育的学校的一种,包括综合大学和专科大学、
8.名句集锦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大学》)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文本研读
【主旨归纳】 本文介绍了儒学文化的主体“三纲”“八目”, 两者层次分明,逻辑严密。文章告诉人们只有通过格物致知,摆 脱外在诱惑、困扰,真心诚意地培养高尚的情操,才能够使自己 的精神境界得以提高,进而使自己家庭关系符合人伦道德,并最 终完成为国建功立业、使天下太平的伟大理想。
《大学》完整版本ppt课件
跨文化交流背景下的《大学》传播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跨文化交流 的增多,《大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 的重要代表之一,逐渐走向世界舞台 。
通过各种形式的跨文化交流活动,如 学术会议、文化交流项目、孔子学院 等,《大学》逐渐被更多国家和地区 的人们所了解和接受。
在跨文化交流的背景下,《大学》的 传播不仅涉及语言翻译和文化解释的 问题,还需要考虑不同文化背景下的 理解和接受问题。
因材施教
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个性化教育, 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
德育为先
注重学生的品德教育,培养具有高尚品 德的人才。
儒家思想与现代教育的融合
儒家思想中的“仁爱”与现代教育中的 人文关怀相融合,关注学生的情感、态
度和价值观。
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与现代教育中的 平衡发展相融合,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避免片面追求成绩。
《大学》对于全球文化交流的贡献
《大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为全球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通过《大学》的传播和推广,可以让更多国家 和地区的人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儒家思想, 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交流。
同时,《大学》所倡导的道德观念、修身齐家 治国平天下的理念等,也具有普世价值,可以 为全球文化交流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止于至善
不断追求更高的道德标准,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人格塑造的途径与方法
内省与慎独
通过自我反省和谨慎独处,培养自律和独立思考 的能力。
博学与笃行
广泛学习各种知识,并付诸实践,不断提升个人 素养和实践能力。
诚信与友善
保持诚实、守信、友善的品质,建立良好的人际 关系,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大学》在东亚文化圈中被广泛传播和接受,成为儒家经 典之一,对东亚各国的思想、文化、教育等领域产生了深 远影响。
《大学》(一)PPT课件
齐家治国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家庭教育
借鉴《大学》中齐家治国的思想,注重家庭教育的德育功能,培养 孩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社会治理
将齐家治国的理念应用于社会治理中,注重家庭和谐对社会稳定的 作用,通过家庭教育、家风传承等方式提高社会整体道德水平。
国家治理
借鉴《大学》中齐家治国的思想,将家庭和谐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 通过加强家庭教育、传承优秀家风等方式,促进国家长治久安。
其中的思想精髓和人文价值。
提高学生素养
通过学习《大学》,培养学生的 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养和审美
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适应社会需求
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注 重综合素质,本课程有助于提高 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增
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大学》简介及地位
01
《大学》概述
简要介绍《大学》的作者、成书年代、主要内容等基本情况。
意义
强调个人、家庭和国家之间的内在联 系,认为家庭的和谐是国家治理的基 石,体现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 、平天下”的思想体系。
齐家治国方法与途径
方法
注重家庭教育,培养家庭成员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倡导家庭和睦,维护家庭团结和稳定。
途径
通过家庭教育、家风传承、家庭礼仪等方式,将齐家治国的理念融入日常生活中,形成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
教育的核心价值
注重德育,强调个人修养和品德培养;同时,重视知 识传授和学术研究,追求真理和智慧。
教育的社会功能
通过教育培养人才,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实现国家 繁荣和民族振兴。
学习方法及技巧
自主学习
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通过自我驱 动和自我管理,实现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提 升。
高中语文 4.4《大学》节选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由于意真诚、心端正,个人道德完善,家庭中形成父慈子孝的关系 ,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想也就实现了。 【知行启迪】“心正”“意诚”是做人做事的根本。事实上,每个人 都想立业建功,心正意诚者往往能“穷则独善其心,达则兼善天下” ,而心不正意不诚者往往成为家庭、民族、国家的罪人。
2.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句意品读】人们的外表与内心往往是一致的,平时不好的意念、想 法总能在行为中表现出来。
提高个人修养,是治国平天下的前提和基础;治国平天下,是以提 高个人修养为途径,为条件的。
3.你是怎样理解“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这句 话的含意的?这种观点在今天有哪些现实意义? 【明确】(1)含意:品德高尚的人自己身上具备了美德,然后再要求 别人拥有美德;首先要去掉自己身上的不足,然后再去批评责备他人 。也就是说,要提高别人的道德水平,首先要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 要要求别人,首先要要求自己。它体现了儒家注重内向用功、律己甚 严的内省的修养方法。
答案:动词,轻视、看不起/形容词,浅、短/动词,迫近/形容词, 淡薄
三、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 1.名词活用 无诸己而后非诸人 ( )_________
答案:名词﹒作动词 批评
2.形容词活用
(1)上老老而民兴孝
(2)上﹒长长而民兴弟
(3)一﹒家仁,一国兴仁
( )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
心思在如何在课件中贯彻案例的设计意图上、如何增强课件的实效性上,既是技术上的进步,也是理论上的深化,通过几个相关案例的制作,课件的概 念就会入心入脑了。 折叠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教学课件是指根据教师的教案,把需要讲述的教学内容通过计算机多媒体(视频、音频、动画)图片、文字来表述并构成的课堂要件。它可以生动、 形象地描述各种教学问题,增加课堂教学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10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学中的手段,是现代教学发 展的必然趋势。
2.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句意品读】人们的外表与内心往往是一致的,平时不好的意念、想 法总能在行为中表现出来。
提高个人修养,是治国平天下的前提和基础;治国平天下,是以提 高个人修养为途径,为条件的。
3.你是怎样理解“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这句 话的含意的?这种观点在今天有哪些现实意义? 【明确】(1)含意:品德高尚的人自己身上具备了美德,然后再要求 别人拥有美德;首先要去掉自己身上的不足,然后再去批评责备他人 。也就是说,要提高别人的道德水平,首先要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 要要求别人,首先要要求自己。它体现了儒家注重内向用功、律己甚 严的内省的修养方法。
答案:动词,轻视、看不起/形容词,浅、短/动词,迫近/形容词, 淡薄
三、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 1.名词活用 无诸己而后非诸人 ( )_________
答案:名词﹒作动词 批评
2.形容词活用
(1)上老老而民兴孝
(2)上﹒长长而民兴弟
(3)一﹒家仁,一国兴仁
( )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
心思在如何在课件中贯彻案例的设计意图上、如何增强课件的实效性上,既是技术上的进步,也是理论上的深化,通过几个相关案例的制作,课件的概 念就会入心入脑了。 折叠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教学课件是指根据教师的教案,把需要讲述的教学内容通过计算机多媒体(视频、音频、动画)图片、文字来表述并构成的课堂要件。它可以生动、 形象地描述各种教学问题,增加课堂教学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10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学中的手段,是现代教学发 展的必然趋势。
《大学》(讲课)PPT课件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国学,一国所固有之学术也。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同时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等等。
什么是国学?
大学校训中的《大学》格言
河南大学
(国土)
(民族)
(土地)
?
(政区)
?
?
?
大 学
03
04
05
01
02
五、《大学》提出的教育观点
《大学》重在阐述教育纲领,其着眼点为教育与国家政治、社会的关系。提出了著名的“三纲领”,即“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八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主张以道德认识(格物、致知)为起点,以克服偏私情感,树立道德信念(诚意、正心)为根本要求,以“治国、平天下”为实践目标。核心论点是:治人以修身为本,修身以慎独为先。(慎独:指人们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凭着高度自觉,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动,而不做任何有违道德信念、做人原则之事。 )
大学语文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言简意赅的阐述您的观点。
舍得就是舍去和得到, 危机就是危险和机会, 悲观的人看到的是舍去和危险, 而乐观的人则看到的是得到和机会。
一加州大学教授云:
content
第一单元 国学 大学
貳
点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壹
点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大 学
上述三种意思,第一种最接近《大学》的原旨,所以朱熹加以采用。古人八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十五岁入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
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国学,一国所固有之学术也。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同时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等等。
什么是国学?
大学校训中的《大学》格言
河南大学
(国土)
(民族)
(土地)
?
(政区)
?
?
?
大 学
03
04
05
01
02
五、《大学》提出的教育观点
《大学》重在阐述教育纲领,其着眼点为教育与国家政治、社会的关系。提出了著名的“三纲领”,即“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八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主张以道德认识(格物、致知)为起点,以克服偏私情感,树立道德信念(诚意、正心)为根本要求,以“治国、平天下”为实践目标。核心论点是:治人以修身为本,修身以慎独为先。(慎独:指人们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凭着高度自觉,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动,而不做任何有违道德信念、做人原则之事。 )
大学语文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言简意赅的阐述您的观点。
舍得就是舍去和得到, 危机就是危险和机会, 悲观的人看到的是舍去和危险, 而乐观的人则看到的是得到和机会。
一加州大学教授云:
content
第一单元 国学 大学
貳
点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壹
点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大 学
上述三种意思,第一种最接近《大学》的原旨,所以朱熹加以采用。古人八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十五岁入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
《大学》课件(62张PPT)教学教材PPT共64页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大学》课件(62张PPT)教学教材
41、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42、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 4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44、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4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 当勉励 ,岁月 不待人 。
▪
谢谢!
64
高中语文 人教版选修《大学》课件(共29张ppt)
古人十五岁入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 等“修己治人,治国安邦”的大学问。
2
11
三、《大学》的主体是“三纲”“八目”。
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八条目:格物、致知、
诚意、正心、 修身、齐家、 治国、平天下。
2
12
整体感知
1.开篇开宗明义,提出三纲八目。 2.解释如何“诚其意”。 3.从反面说明如何“正心”和“修身”。 4.从反面说明如何“修身”和“齐家”。 5.解释“齐家”和“治国”。 6.解释“治国”和“平天下”。
所谓三纲,是指 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
三纲领是由低级到高级,个体到群体、社会的层层递
2
进的体系。
14
知止(4)而后有定(5);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 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6)。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 先后,则近道(7)矣。
(4)知止:知道要达到的最高境界是“至善”。 (5)定:目标 (6)得:收获。 (7)道:事物发展的规律 实现三纲八目的六个步骤:
2
13
课文解读
第一段
大学之道(1),在明明德(2),在亲民(3),
在止于至善。
【注释】 (1)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
(2)明明德:前一个“明”作使动词,即“使彰明”。后一个“明”
作形容词,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品德。
(3)亲民:根据后面的“传”文,“亲”应为“新”,使人弃旧图
新、去恶从善。
(4)止于至善:达到完善的最高境界。
章,这便是《大学》和《中庸》。
朱熹将《大学》、《中庸》这两篇文章与《论语》、《孟子》合在一起,构成 《四书》。
2020/6/4
5
在宋元明三代,《四 书》的权威已超越 《五经》。
《五经》称名始于西汉时的汉武帝时代, 《四书》的称名 却始于南宋的朱熹,其间相隔一千三百年左右。
2
11
三、《大学》的主体是“三纲”“八目”。
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八条目:格物、致知、
诚意、正心、 修身、齐家、 治国、平天下。
2
12
整体感知
1.开篇开宗明义,提出三纲八目。 2.解释如何“诚其意”。 3.从反面说明如何“正心”和“修身”。 4.从反面说明如何“修身”和“齐家”。 5.解释“齐家”和“治国”。 6.解释“治国”和“平天下”。
所谓三纲,是指 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
三纲领是由低级到高级,个体到群体、社会的层层递
2
进的体系。
14
知止(4)而后有定(5);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 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6)。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 先后,则近道(7)矣。
(4)知止:知道要达到的最高境界是“至善”。 (5)定:目标 (6)得:收获。 (7)道:事物发展的规律 实现三纲八目的六个步骤:
2
13
课文解读
第一段
大学之道(1),在明明德(2),在亲民(3),
在止于至善。
【注释】 (1)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
(2)明明德:前一个“明”作使动词,即“使彰明”。后一个“明”
作形容词,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品德。
(3)亲民:根据后面的“传”文,“亲”应为“新”,使人弃旧图
新、去恶从善。
(4)止于至善:达到完善的最高境界。
章,这便是《大学》和《中庸》。
朱熹将《大学》、《中庸》这两篇文章与《论语》、《孟子》合在一起,构成 《四书》。
2020/6/4
5
在宋元明三代,《四 书》的权威已超越 《五经》。
《五经》称名始于西汉时的汉武帝时代, 《四书》的称名 却始于南宋的朱熹,其间相隔一千三百年左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之俊秀,皆 入大学”(朱熹 语),学习穷理、 正心、修身、治 人的学问。
朗读正音
• 在亲民 通新,读xīn
• 如恶恶臭
Wù è
• 如好好色
hàohǎo
• 此之谓自谦 通慊,读qiè
• 有所忿懥
fènzhì
• 一言偾事
fèn
• 絜矩
xiéjǔ
文言现象学习与翻译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管理,治理
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
使端正
使虔诚
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求得
推究
古代想要在天下彰显美德的人,先治理好他的国 家;想要治理好国家的人,先管理好他的家;想要 管理好家的人,先修养好他的品行;想要修养好品 行,先端正他的心性;想要端正心性,先让他的心 意虔诚;想要心意虔诚,先求得知识;求得知识, 在于探求事物的原理。
Hale Waihona Puke 掩盖、掩藏的样子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
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
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显露
小人独处的时候做些不道德的事,没什么做不出来, 看到了君子后,遮遮掩掩,想掩盖他的不道德行为, 又要显露他的善行。别人看待你,就像看见自己的 肝肺一样,(你这么做)又有什么益处呢!这就是 说内心要诚恳,与外部的言行表现一致,所以君子 独处的时候一定要使言行谨慎,一丝不苟。
文言现象学习与翻译
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帅天下以暴, 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 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
诸,兼词。有之于己,指自己有善行,能做到善 无之于己,自己不做坏事 指责
对于 有偏向 他,代词 喜欢 缺点 厌恶
所谓齐家在文修其言身现者:象人之学其习所亲与爱翻而辟译焉,之其
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
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
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
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所谓管好家庭在于修养好他的品行,(理由是)人们 对于他亲近爱护的人有偏向,对于他鄙视厌恶的人有 偏向,对于他畏惧尊敬的人有偏向,对于他同情怜悯 的人有偏向,对于那怠慢失礼的人有偏向。喜欢一个 人也知道他的缺点,厌恶一个人也知道他的优点的人, 天下很少见。所以有谚语说:“没有谁知道他孩子的 缺点,没有谁知道自己的禾苗长得正旺”。这就是品行 没修养好不能管好自己的家(的道理)。
所谓治国必先文齐言其家现者象,其学家习不可与教翻而教译人者,无之。
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
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一家仁,一国兴 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
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
所谓治理国家必定先管好自己的家庭,(说的是)自己家人都 不能教化好却能教化好别人的人,是没有的。所以君子不必走 出家门却能在一个国家成就教化之功:孝顺父母的道理,也就 是侍奉国君的道理;顺从和敬爱兄长的道理,也就是孝敬长辈 的道理;慈爱子女的道理,也就是役使百姓要仁慈的道理。… 家庭讲仁爱,整个国家就会兴起仁爱之风;家庭讲礼让,整个 国家就会兴起礼让之风;人人贪婪暴戾,国家就会起祸乱。它 (齐家)的作用就是这样。这就是说一句话可以坏事,一个人 可以使国家安定。
知道要达到至善境界然后就有了志向,有了志向 然后才能静下心来,静下心来然后才能安处,安 处然后才能精思熟虑,精思熟虑然后才能有所收 获。万物都有本有末,事情都有始有终,知道什 么在先什么在后,那就接近到正确思想了。
文言现象学习与翻译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
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
节 选
第一课时
《大学》是四书之首,本是《礼记》中的一
篇。朱熹把《大学》重新编排整理,分为 “经”一章,“传”十章。朱熹认为, “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传十 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经文205 字,传文1546字,凡1751字。要义就是 “三纲领”,“八条目”。
解题
大学:古代天子 所设学校,与小 学相对。
宗旨,原则 使明显,彰明 美好的品德 使…去旧更新 到达 善的最高境界
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显美德,在于 使老百姓弃旧图新,在于达到善的 最高境界。
文言现象学习与翻译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
志向,目标
静心
安处
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始终,
思考
收获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在先在后,动词 正确的思想
文言现象学习与翻译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 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不要 厌恶 极 喜好
美好
通慊,满足
使行为谨慎
所谓使他的心意诚恳,(就是)不能自欺, 像厌恶臭气,喜好彩色,这就叫自我满足。 所以君子在独处的时候,一定会使自己的 行为谨慎,一丝不苟。
文言现象学习与翻译
独处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
正而后身修,文身修言而现后家象齐学,家习齐与而后翻国治译,国治
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
一律、一切
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
薄者厚,未之有也。
看重
疏远
事物的原理推究出来了,然后知识就获得了;知识获得了, 然后心意就诚恳了;心意诚恳了,然后心性就端正了;心 性端正了,然后品行就修养好了;品行修养好了,然后家 就能管好;家管好了,然后国家也治理好了;国家治理好 了,然后天下就平定了。从天子到平民,一律都把修身做 为根本。那根本乱了,末节还能治理好(的看法),是不对 的。那所看重的反而疏远了,所疏远的反而厚待了他,这 样的情形从没有过。
文言现象学习与翻译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 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 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 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所谓修养品行在于端正心性,(说的是)心存愤怒 就不能端正心性;心存恐惧就不能端正心性;心存 喜好,就不能端正心性;心存忧患就不能端正心性。 用心不在这些事上,(对这些事)视而不见,听而 不闻,吃什么都不在乎味道(就能端正心性了)。 这就是修养品行在于端正他的心性(的正确做法)了。
朗读正音
• 在亲民 通新,读xīn
• 如恶恶臭
Wù è
• 如好好色
hàohǎo
• 此之谓自谦 通慊,读qiè
• 有所忿懥
fènzhì
• 一言偾事
fèn
• 絜矩
xiéjǔ
文言现象学习与翻译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管理,治理
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
使端正
使虔诚
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求得
推究
古代想要在天下彰显美德的人,先治理好他的国 家;想要治理好国家的人,先管理好他的家;想要 管理好家的人,先修养好他的品行;想要修养好品 行,先端正他的心性;想要端正心性,先让他的心 意虔诚;想要心意虔诚,先求得知识;求得知识, 在于探求事物的原理。
Hale Waihona Puke 掩盖、掩藏的样子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
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
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显露
小人独处的时候做些不道德的事,没什么做不出来, 看到了君子后,遮遮掩掩,想掩盖他的不道德行为, 又要显露他的善行。别人看待你,就像看见自己的 肝肺一样,(你这么做)又有什么益处呢!这就是 说内心要诚恳,与外部的言行表现一致,所以君子 独处的时候一定要使言行谨慎,一丝不苟。
文言现象学习与翻译
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帅天下以暴, 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 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
诸,兼词。有之于己,指自己有善行,能做到善 无之于己,自己不做坏事 指责
对于 有偏向 他,代词 喜欢 缺点 厌恶
所谓齐家在文修其言身现者:象人之学其习所亲与爱翻而辟译焉,之其
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
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
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
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所谓管好家庭在于修养好他的品行,(理由是)人们 对于他亲近爱护的人有偏向,对于他鄙视厌恶的人有 偏向,对于他畏惧尊敬的人有偏向,对于他同情怜悯 的人有偏向,对于那怠慢失礼的人有偏向。喜欢一个 人也知道他的缺点,厌恶一个人也知道他的优点的人, 天下很少见。所以有谚语说:“没有谁知道他孩子的 缺点,没有谁知道自己的禾苗长得正旺”。这就是品行 没修养好不能管好自己的家(的道理)。
所谓治国必先文齐言其家现者象,其学家习不可与教翻而教译人者,无之。
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
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一家仁,一国兴 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
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
所谓治理国家必定先管好自己的家庭,(说的是)自己家人都 不能教化好却能教化好别人的人,是没有的。所以君子不必走 出家门却能在一个国家成就教化之功:孝顺父母的道理,也就 是侍奉国君的道理;顺从和敬爱兄长的道理,也就是孝敬长辈 的道理;慈爱子女的道理,也就是役使百姓要仁慈的道理。… 家庭讲仁爱,整个国家就会兴起仁爱之风;家庭讲礼让,整个 国家就会兴起礼让之风;人人贪婪暴戾,国家就会起祸乱。它 (齐家)的作用就是这样。这就是说一句话可以坏事,一个人 可以使国家安定。
知道要达到至善境界然后就有了志向,有了志向 然后才能静下心来,静下心来然后才能安处,安 处然后才能精思熟虑,精思熟虑然后才能有所收 获。万物都有本有末,事情都有始有终,知道什 么在先什么在后,那就接近到正确思想了。
文言现象学习与翻译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
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
节 选
第一课时
《大学》是四书之首,本是《礼记》中的一
篇。朱熹把《大学》重新编排整理,分为 “经”一章,“传”十章。朱熹认为, “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传十 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经文205 字,传文1546字,凡1751字。要义就是 “三纲领”,“八条目”。
解题
大学:古代天子 所设学校,与小 学相对。
宗旨,原则 使明显,彰明 美好的品德 使…去旧更新 到达 善的最高境界
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显美德,在于 使老百姓弃旧图新,在于达到善的 最高境界。
文言现象学习与翻译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
志向,目标
静心
安处
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始终,
思考
收获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在先在后,动词 正确的思想
文言现象学习与翻译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 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不要 厌恶 极 喜好
美好
通慊,满足
使行为谨慎
所谓使他的心意诚恳,(就是)不能自欺, 像厌恶臭气,喜好彩色,这就叫自我满足。 所以君子在独处的时候,一定会使自己的 行为谨慎,一丝不苟。
文言现象学习与翻译
独处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
正而后身修,文身修言而现后家象齐学,家习齐与而后翻国治译,国治
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
一律、一切
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
薄者厚,未之有也。
看重
疏远
事物的原理推究出来了,然后知识就获得了;知识获得了, 然后心意就诚恳了;心意诚恳了,然后心性就端正了;心 性端正了,然后品行就修养好了;品行修养好了,然后家 就能管好;家管好了,然后国家也治理好了;国家治理好 了,然后天下就平定了。从天子到平民,一律都把修身做 为根本。那根本乱了,末节还能治理好(的看法),是不对 的。那所看重的反而疏远了,所疏远的反而厚待了他,这 样的情形从没有过。
文言现象学习与翻译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 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 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 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所谓修养品行在于端正心性,(说的是)心存愤怒 就不能端正心性;心存恐惧就不能端正心性;心存 喜好,就不能端正心性;心存忧患就不能端正心性。 用心不在这些事上,(对这些事)视而不见,听而 不闻,吃什么都不在乎味道(就能端正心性了)。 这就是修养品行在于端正他的心性(的正确做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