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word版本
爱莲说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爱莲说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爱莲说》练习题1、《爱莲说》选自《__________》,作者,是时著名的家。
2、《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为莲的总陪衬,以和作为莲的正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
3、《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4、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___, ___ 。
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26、“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7、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8、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9、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
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答:10、《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3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
11、《爱莲说》作者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12、写出莲花的别称二个以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42. :“淤泥”和“清莲”是写莲花的________________;“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是写莲花的_______________ ;“香远益清”指莲花的香味;“亭亭净直”指莲花的整个形体姿态,“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是从观赏者的角度说的,写她_____________ 。
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
《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爱莲说》的作者是()。
A. 周敦颐B. 欧阳修C. 苏轼D. 范仲淹2. 下列哪个词语不是出自《爱莲说》?()A. 出淤泥而不染B.濯清涟而不妖C.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D. 落霞与孤鹜齐飞3. 在《爱莲说》中,作者用“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来形容莲的()。
A. 根B. 叶C. 茎D. 花二、填空题1. 《爱莲说》中,“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一句中的“蕃”字,通假字是()。
2.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句话表明了作者()的品格。
3.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这句话描述了莲的()特点。
三、简答题1. 请简要概括《爱莲说》中作者对莲的喜爱之情。
2. 请举例说明《爱莲说》中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四、翻译题五、阅读理解题1. 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哪些观点?2. 作者为什么喜欢莲花?3. 你认为作者在文中想要传达怎样的人生态度?六、句子仿写题1. 仿照《爱莲说》中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一个描述竹子的句子。
2. 仿照《爱莲说》中的句子“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写一个描述松树的句子。
七、段落仿写题请仿照《爱莲说》中描述莲花的段落,写一段话来赞美梅花。
八、文学常识题1. 《爱莲说》属于我国古代散文中的哪一类?()A. 唐宋八大家散文B. 随笔C. 小品文D. 唱和文A. 菊花B. 桂花C. 牡丹D. 荷花九、拓展阅读题“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 请解释“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中的“陶后”指的是什么。
2. 请分析“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十、作文题请以《我心中的莲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要求结合《爱莲说》中的内容和自己的感悟,表达对莲花的喜爱之情。
答案一、选择题1. A. 周敦颐2. D. 落霞与孤鹜齐飞3. C. 茎二、填空题1. 繁2. 高洁、不同流合污3. 形态、气质三、简答题1. 《爱莲说》中,作者通过对莲花的赞美,表达了自己对莲花高洁、清雅、坚贞品格的喜爱和向往。
《爱莲说》试题及答案_文言文阅读集合
《爱莲说》试题及答案_文言文阅读篇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A.可爱者甚蕃(多)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亲近而不庄重)C.陶后鲜有闻(少)) D.宜乎众矣(适宜)【小题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水陆草木之花问所从来,具答之 B.自李唐来自三峡七百里中C.濯清涟而不妖密愧而出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小题3】.对选择文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在第一段中,作者用了一边串的铺叙,对莲花挺拔秀丽的芳姿,特别是可敬而不可辱的磊落风范,作了淋漓尽致的渲染。
B.在第二段中,作者由评花进而对人作出评价,发出感慨;当今之世趋炎附势的小人比比皆是,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少啊!C.作者以牡丹为陪衬,以菊为反衬,使莲花挺拔超群的高洁形象矗立在读者心中,歌颂了自己坚贞不渝的理想和洁身自爱的君子情操。
D.作者通过对莲花的爱慕与礼赞,表明自己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对高尚情操的崇奉,对庸劣世态的憎恶。
参考答案【小题1】(2分)D【小题1】(2分) D【小题1】(2分) C《爱莲说》试题及答案_文言文阅读篇2阅读《爱莲说》,完成下面题目(28分)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子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小题1】下列各组画线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A陶渊明独爱菊无独有偶 B香远益清精益求精C陶后鲜有闻屡见不鲜 D宜乎众矣因地制宜【小题2】解释划线词的意思。
爱莲说测试题及答案
爱莲说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爱莲说》的作者是谁?A. 李白B. 杜甫C. 周敦颐D. 苏轼2. 《爱莲说》中提到的“出淤泥而不染”是指什么?A. 莲花生长在淤泥中,但花朵不沾染泥污B. 莲花即使在恶劣环境中也能保持纯洁C. 莲花的花瓣不会被泥水弄脏D. 莲花即使在泥土中也能生长得很好3. 文中“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描述的是莲花的什么特性?A. 莲花的茎直而中空B. 莲花的茎不弯曲C. 莲花的茎不分枝D. 莲花的茎不缠绕二、填空题4. 《爱莲说》中“香远益清”的下一句是“______”。
5. 文章中提到莲花的“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意味着莲花具有______。
三、简答题6. 简述《爱莲说》中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之情。
7. 根据《爱莲说》,分析作者为什么将莲花比作君子。
四、论述题8. 论述《爱莲说》中莲花的象征意义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答案:一、选择题1. C2. B3. A二、填空题4. 亭亭净植5. 高洁的品格三、简答题6. 作者通过描绘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等特性,表达了对莲花纯洁、高雅、坚韧不拔的赞美之情。
7. 作者将莲花比作君子,因为莲花具有出淤泥而不染的纯洁性,中通外直的正直性,以及香远益清的高洁性,这些都是君子所应具备的品德。
四、论述题8. 莲花在《爱莲说》中象征着纯洁、高雅和坚韧,它代表了君子的品德。
在中国文化中,莲花因其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常被用来比喻君子的高洁品格,以及在逆境中保持纯洁和正直的精神。
莲花的形象广泛出现在文学、艺术、宗教等多个领域,成为中国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符号。
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
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练习题一阅读以下诗句,填写每句的下一句,构成完整的诗句。
1.雨纷纷,旧故里草木深。
下一句:________2.阳光明媚,微风拂面吹。
下一句:________3.水波不兴,还静哉悄无声。
下一句:________4.花自飘零水自流。
下一句:________5.郁郁葱葱,绿意浓浓遍大地。
下一句:________练习题二请简要回答以下问题。
1.《爱莲说》这首诗是哪位诗人的作品?2.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3.诗中的莲花象征着什么?4.这首诗的格律是什么?5.你对这首诗有什么评价?答案练习题一1.雨纷纷,旧故里草木深。
下一句:人生花丛忽似舞。
2.阳光明媚,微风拂面吹。
下一句:明月清风共舞腾。
3.水波不兴,还静哉悄无声。
下一句:远山如黛隐轻云。
4.花自飘零水自流。
下一句:一种相思两处闲。
5.郁郁葱葱,绿意浓浓遍大地。
下一句:翠竹红梅共映春。
练习题二1.《爱莲说》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兼政治家曾巩的作品。
2.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作者对莲花的喜爱和赞美以及对生活哲理的思考。
3.诗中的莲花象征着坚强、纯洁和无私的品质。
4.这首诗采用了七绝的格律。
5.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莲花的美丽和生命的哲理,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通过对莲花的赞美,诗人唤起了读者对纯净和无私品质的向往,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内心感悟的追寻。
这首诗的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堪称中国古代文学的佳作。
爱莲说考试题及答案初中
爱莲说考试题及答案初中一、选择题1. “爱莲说”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A. 李白B. 杜甫C. 周敦颐D. 苏轼答案:C2. 根据“爱莲说”,以下哪种花被作者比喻为“君子”?A. 牡丹B. 菊花C. 莲花D. 梅花答案:C3. 文中提到的“出淤泥而不染”是指莲花的哪种特性?A. 颜色B. 香味C. 形态D. 清洁答案:D二、填空题4. “爱莲说”中,作者认为莲花的“______”和“______”是其最值得赞赏的品质。
答案: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5. 文章中提到的“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是用来形容莲花的______。
答案:茎三、简答题6. 简述“爱莲说”中作者对莲花的总体评价。
答案:作者认为莲花具有高洁的品性,它生长在污泥之中,却不被污染,保持自己的纯洁和清新。
莲花的茎直而不弯曲,不蔓延,不分枝,象征着君子的正直和不随波逐流的品质。
7. 根据“爱莲说”,作者为什么喜欢莲花?答案:作者喜欢莲花是因为它象征着君子的品质,莲花虽然生长在污泥中,但能够保持自身的洁净,不沾染污秽,这与君子的高洁、正直、不随波逐流的品质相符合。
四、阅读理解题8. 阅读“爱莲说”全文,分析作者通过莲花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
答案:作者通过莲花表达了对君子品质的赞美和向往,以及对世俗污浊的批判和不满。
莲花的纯洁和高洁象征着君子的道德品质,而作者对莲花的偏爱也反映了他追求高尚道德和精神境界的愿望。
五、作文题9. 以“我眼中的莲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答案:(此题为开放性题目,学生需根据自己对莲花的理解和感受,结合“爱莲说”中的思想感情,撰写一篇作文。
)。
《爱莲说 》练习及答案
一、填空1、《爱莲说》作者是,字,世称“”,是(朝代)著名家,宋明学的创始人。
“说”说是古代一种可以的文体。
2、作者用了菊花和牡丹(手法)了莲花的形象,采用了以花喻人、的写法。
作者对莲描写和赞美寄托了他、的思想感情。
3、陶渊明,一名,字,(朝代)诗人。
4、“”,“”是描写莲花生长环境的句子。
5、“”写出了莲花的清高风度。
6、“,”写出了莲花的体态。
7、“”写出了莲花的香味。
8、《爱莲说》中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二、翻译字词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三、指出下列各句中“之”字的含义(1)水陆草木之花()(2)菊,花之隐逸者也()(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5)菊之爱,陶后鲜有闻()(6)何陋之有()四、翻译句子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填空1、《爱莲说》作者是周敦颐,字茂叔,世称“濂溪先生”,是北宋(朝代)著名哲学家,宋明理学的创始人。
“说”是古代一种可以说明事物、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的文体。
2、作者用了菊花和牡丹衬托(手法)了莲花的形象,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作者对莲描写和赞美寄托了他不慕富贵、洁身自好的思想感情。
3、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东晋(朝代)诗人。
《爱莲说》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爱莲说》阅读练习题及答案《爱莲说》阅读练习题及答案「篇一」一、阅读下面文言选段,回答1—7题。
(21分)爱莲说周敦颐(北宋)原文略1.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A.可爱者甚蕃(pān )B.出淤泥而不染(xū)C.濯清涟而不妖(zhū)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xiè)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在句中的含义。
(4 分)(l)香远益清益: (2)不蔓不枝蔓:(3)陶后鲜有闻鲜: (4)宜乎众矣宜: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l)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从作者对莲花的喜爱中,你看到了作者怎样的追求?(2 分)5.根据上文说说作者心中的君子具有怎样的品质。
(2分)6.本文主要写的是“莲之爱”,为什么还要写“菊之爱”、“牡丹之爱”呢?(2分)7.自古以来,花往往成为人们的精神象征,人们往往借花言志,国家或城市也将某种花定为国花或市花。
请你为长垣市推荐一种市花,并说明理由。
(3分)二、阅读两则与“赏荷”有关的文言文,完成8—12题(15分)【甲】《爱莲说》原文略【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
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
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
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
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
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8.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2分)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②余以为妙绝()9.《古汉语词典》对“鲜”字有以下几种解释。
请根据语境,选出对“陶后鲜有闻”中“鲜”字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
(2分)A.读xiān,活鱼。
B.读xiān,新鲜。
C.读xiān,鲜艳。
D.读xiǎn,少。
10.根据语意,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A.晋陶渊明独/爱菊 B.世人/盛爱牡丹C.荷花为雨/所洗 D.余忆年/少时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莲之爱,同予者何人?②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7课《爱莲说》阅读专练(word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下《爱莲说》阅读专练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①,为分宁主簿。
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辩,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
”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
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
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②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③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逵悟,囚得免。
【注】①任:推荐。
②手版:笏板,是古时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持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
③仕:指做官。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不蔓不枝.()(2)陶后鲜.有闻()(3)有狱.久不决()(4)囚法.不当死()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敦颐独与之.辩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人不知而.不愠C.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杀人以.媚人D.乃.委手版归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甲】文_______________,借莲表述自己的志向和情操;【乙】文叙事写人,通过“速决一狱”和_______________两件事分别表现了周敦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爱莲说》试题及答案
《爱莲说》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爱莲说》的作者是________。
2. 作者在文中提到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其含义是莲花________。
3. 文中“中通外直”形容的是莲花的________。
4. “香远益清”指的是莲花的________。
二、选择题1. 《爱莲说》一文的作者是谁?A. 李白B. 苏轼C. 周敦颐D. 王安石答案:C2. 下列哪一项不是《爱莲说》中所描述莲花的特点?A. 出淤泥而不染B. 濯清涟而不妖C. 香远益清D. 凌寒独自开答案:D三、简答题1. 请简述《爱莲说》中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之情。
答:作者通过对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描写,赞美了莲花的高洁品质,表达了自己对莲花的敬仰和喜爱之情。
2. 作者在《爱莲说》中提到了哪些与莲花相似的君子品质?答:作者在文中提到了“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等品质,这些都是君子所应具备的高尚品德。
四、阅读理解题阅读《爱莲说》全文,回答问题:1. 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答: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对莲花的赞美之情,以及对莲花所象征的君子品质的向往。
2. 文中“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句话,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价值观?答: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对高洁品质的尊重和保护,认为君子的美德应当被远观和敬仰,而不是被亵渎和玩弄。
五、论述题1. 请结合《爱莲说》全文,谈谈你对“莲,花之君子者也”这句话的理解。
答:这句话是作者对莲花的极高评价,将莲花比作君子,意味着莲花具有君子的高尚品质。
莲花生长在污泥中,却能保持自身的洁净,不沾染污秽,这象征着君子即使身处污浊的环境,也能保持自己的清高和纯洁。
同时,莲花的香气远播,象征着君子的德行能够影响他人,使周围的人受益。
因此,“莲,花之君子者也”是对莲花的一种崇高的赞美,也是对君子品质的一种象征。
答案:一、填空题1. 周敦颐2. 莲花生长在污泥中,却能保持自身的洁净3. 茎4. 香气二、选择题1. C2. D。
《爱莲说》测试题及答案
《爱莲说》测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爱莲说》是宋代文学家________的作品。
2. 文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形容的是________。
3. 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对________的不认同,而对莲花的________表示赞赏。
二、选择题1. 《爱莲说》中“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描述的是莲花的哪种特性?A. 香气B. 形态C. 颜色D. 味道2. 以下哪种植物不是《爱莲说》中提到的?A. 莲花B. 菊花C. 牡丹D. 梅花三、简答题1. 请简述《爱莲说》中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之情。
2. 根据《爱莲说》,作者对莲花有哪些方面的描述?四、翻译题请将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五、论述题请结合《爱莲说》全文,论述作者通过莲花表达了哪些人生哲理。
答案:一、填空题1. 周敦颐2. 莲花3. 牡丹、菊花;高洁二、选择题1. B. 形态2. D. 梅花三、简答题1. 作者在《爱莲说》中通过对莲花的描绘,表达了对莲花高洁、纯洁、不染尘埃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借莲花比喻君子的品德,表达了对君子品德的推崇。
2. 作者对莲花的描述包括其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形态(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气(香远益清)以及其观赏价值(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四、翻译题1. 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生长出来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2. 可以远远地欣赏它,却不能靠近亵玩。
五、论述题通过《爱莲说》,作者表达了对莲花高洁、纯洁、不随波逐流的品德的赞赏,同时也借莲花比喻君子,表达了对君子品德的追求。
作者认为,君子应当像莲花一样,即使身处污浊环境,也能保持自己的纯洁和正直,不被外界所污染。
此外,作者还强调了君子应当有远大的志向和高尚的品德,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保持自己的独立和清高。
结束语:通过以上测试题及答案,我们不仅复习了《爱莲说》的基本内容,也深入理解了作者通过莲花所传达的深刻人生哲理和高尚品德。
爱莲说习题及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爱莲说》练习题一、解释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二、翻译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③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①②③三、问答1、《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爱莲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草木之花为莲的总陪衬,以菊花和牡丹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
2、《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
3、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4、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
5、“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6、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7、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8、.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
9、文中对莲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10、“独爱莲”,“独爱菊”两个“独”字,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生活态度?11、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
12、《爱莲说》作者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的品质《爱莲说》参考答案三、问答1、:隐逸者、富贵者、君子。
2、《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
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爱莲说中,作者周敦颐赞美莲花“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
”2. 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提到,莲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__________。
”3. 在《爱莲说》中,作者表达了对莲花的偏爱,认为它“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体现了莲花的__________。
4. 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将莲花与牡丹、菊花进行了比较,认为莲花“__________,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二、选择题1. 爱莲说中,作者将莲花比作什么?A. 君子B. 隐士C. 贤人D. 圣人2. 爱莲说中,作者认为莲花的哪些特点最值得称颂?A. 出淤泥而不染B.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C. 香远益清D. 以上都是3. 爱莲说中,作者提到了哪些花?A. 牡丹、菊花B. 菊花、莲花C. 牡丹、莲花D. 菊花、梅花三、判断题1. 《爱莲说》是一篇赞美莲花的散文,作者是周敦颐。
(对/错)2. 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认为莲花是花中君子。
(对/错)3. 《爱莲说》中提到了“可远观而不可亵玩”,这表明莲花的高洁。
(对/错)4. 周敦颐认为牡丹比莲花更受人喜爱。
(对/错)四、简答题1. 请简述《爱莲说》中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之情。
2. 请分析《爱莲说》中莲花的象征意义。
五、论述题1. 请结合《爱莲说》内容,论述莲花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象征意义。
答案:一、填空题1. 濯清涟而不妖2. 亭亭净植3. 高洁4.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二、选择题1. A2. D3. C三、判断题1. 对2. 对3. 对4. 错四、简答题1. 《爱莲说》中,作者周敦颐通过莲花的自然特性,赞美了莲花的高洁、不染尘埃的品质。
作者认为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表明莲花即使生长在污泥中,也能保持自身的清洁,不被外界污染,象征着君子的高尚品德。
2. 在《爱莲说》中,莲花象征着君子的高尚品德和不随波逐流的独立精神。
它代表着纯洁、高雅和坚强,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能保持自己的本色,不被外界所影响。
《爱莲说》基础练习(含答案)
《爱莲说》基础练习(含答案)《爱莲说》基础练习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一、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1)可爱者甚蕃.:__________________(2)亭亭净植.: __________________(3)濯清涟...而不妖:(濯:__________________)(清涟:__________________)(4)香远益.清: __________________(5)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__________________(6)而不染.: __________________(7)濯清涟而不妖.: __________________(8)不蔓.不枝.:(蔓:__________________)(枝:__________________)(9)不可亵玩..焉: __________________(10)陶后鲜.有闻: __________________(11)宜.乎众矣: __________________(13)同予.者何人?: __________________(15)晋陶渊明独.爱菊: __________________(16)自.李唐来: __________________二、一词多义:1、之(1)水陆草木之.花:__________________(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__(3)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______(4)何陋之.有:__________________2、鲜(1)陶后鲜.有闻:__________________(2)芳草鲜.美,落英缤纷:__________________三、用原文语句回答:1、文中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随俗浮沉,又庄重、质朴,不孤高自许、哗众取宠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
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
1. 《爱莲说》的作者是谁?
2. 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将莲花比喻为什么?
3. 文章中提到“出淤泥而不染”,这里的“淤泥”指的是什么?
4.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描述的是莲花的哪些特点?
5. 周敦颐通过《爱莲说》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 周敦颐。
2. 莲花被比喻为君子。
3. “淤泥”在这里指的是世俗的污浊环境。
4.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描述的是莲花茎干中空,外形直挺,不生蔓藤,不分枝的特点。
5. 周敦颐通过《爱莲说》表达了对君子高洁品质的赞美和向往。
附加练习题
6. 《爱莲说》中提到的“香远益清”是什么意思?
7. 文章中“亭亭净植”描绘了莲花的什么形象?
8. 周敦颐为什么选择莲花来比喻君子?
9. 请简述《爱莲说》中莲花与君子之间的相似之处。
10. 《爱莲说》对后世有哪些影响?
附加答案
6. “香远益清”意味着莲花的香气远播,越远越显得清新。
7. “亭亭净植”描绘了莲花高洁、独立、不受外界污染的形象。
8. 周敦颐选择莲花来比喻君子,因为莲花生长在泥泞中,却能保持清洁,不染尘埃,与君子在世俗中保持高洁品质相似。
9. 莲花与君子之间的相似之处在于它们都具有高洁、清洁、独立、不受外界污染的品质。
10. 《爱莲说》对后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文学创作和道德教育上,它启发人们追求高洁的品格,成为后世文人墨客赞颂君子品质的典范。
希望这些练习题和答案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爱莲说》这篇文章。
爱莲说复习题及答案
爱莲说复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爱莲说》的作者是______。
2. 文中“出淤泥而不染”的下一句是______。
3. 作者用“______”来比喻君子的品德。
4. “______”是作者对莲花的总体评价。
5. 文中提到的“______”与莲花形成对比,突出了莲花的高洁。
二、选择题1. 《爱莲说》这篇文章主要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哪种情感?A. 喜爱B. 厌恶C. 无感D. 敬畏2. 作者认为莲花与其他花卉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A. 色彩艳丽B. 香气浓郁C. 形态优美D. 清高不染3. 文中“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形容的是莲花的哪一部分?A. 花瓣B. 茎C. 叶子D. 根4. 作者通过莲花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志向?A. 追求名利B. 洁身自好C. 随波逐流D. 追求权势三、简答题1. 请简述《爱莲说》中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之情。
2. 作者在文中提到“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这表达了莲花的哪些特质?3. 文章中“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句话,反映了作者怎样的价值观?四、阅读理解题阅读《爱莲说》全文,回答问题:1. 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对莲花的哪些具体赞美?2. 文章中“不蔓不枝”和“香远益清”分别体现了莲花的哪些特性?3. 作者通过莲花这一形象,传达了怎样的社会理想和个人追求?答案:一、填空题1. 周敦颐2. 濯清涟而不妖3. 莲花4. 君子之花5. 牡丹二、选择题1. A2. D3. B4. B三、简答题1. 作者通过对莲花的形态、香气、生长环境等方面的描述,表达了对莲花高洁、清雅、不染尘埃的赞美之情。
2. “香远益清”表达了莲花香气清新且远播的特质;“亭亭净植”则描绘了莲花挺拔、洁净的生长状态。
3. 这句话反映了作者对高尚品德的追求和对低俗行为的排斥,体现了作者洁身自好、追求高洁的价值观。
四、阅读理解题1. 作者赞美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等特性。
2. “不蔓不枝”体现了莲花茎的直立特性,不旁逸斜出;“香远益清”则表现了莲花即使在远处也能闻到其清新的香气。
完整版《爱莲说》复习课练习及答案
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文学常识1.《爱莲说》选自《》,作者是(朝代)哲学家。
2.“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的文体,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
“爱莲说”即说一说喜爱莲花的道理。
二、句子翻译1.可爱者甚蕃。
(蕃:)2.晋陶渊明独爱菊(独:)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染:)4.濯清涟而不妖。
(濯:)(涟:)(妖:)5.亭亭净植(亭亭:)(植:)6.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亵:)7.花之隐逸者也。
(隐逸:)8.陶后鲜有闻。
(鲜:)9.宜乎众矣。
(宜:)二、句子翻译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濯清涟而不妖。
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4.香远益清,亭亭净植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7.莲之爱,同予者何人?8.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二、主要内容和主旨:课文通过对的描写和赞美,歌颂君子“”的美德,表达了作者的高尚品格和对的。
四、课文结构第一部分:描写莲花的,,和,赞美莲花的品格,表明自己独爱莲花的原因。
第二部分:点明菊花、牡丹、莲的象征意义,表明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也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名利贪慕富贵,表达作者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和对追逐名利的世态的鄙视和厌恶。
五、艺术特色:1.课文采用的手法。
2.手法:以花喻人,菊花比隐士,牡丹比宝贵,莲花比君子3.手法:用菊花正衬莲花,用牡丹反衬莲花,隐逸者和富贵者衬托正人君子,爱菊爱莲的人少衬托爱宝贵之花牡丹的人多。
4.手法,将君子和富贵者,隐逸者进行对比,突出不同的人格和不同的价值观。
“富贵”是追求世俗名利,“隐逸”是对社会责任的淡化。
5.“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运用的修辞手法,作用是:(1)使开头“可爱者甚蕃”有了着落,照应开头“”;(2)透露出作者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感叹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太少,品行高尚的人更少。
《爱莲说》阅读练习及答案
《爱莲说》阅读练习及答案《爱莲说》阅读练习及答案「篇一」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小题1】解释划线的字。
(4分)(D出淤泥而不染()@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亭亭净植()@陶后鲜有闻()【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旬子。
(6分)心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小题3】周敦颐喜欢莲的淡雅高洁,你喜欢什么花,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理由不少千20个字)(3分)答案【小题1】(D沾染(污秽)@亲近而不庄重@树立@少【小题1】心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缠生藤蔓,不旁出冗枝,香气传送到远处,更加使人觉得清幽@爱莲花的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小题1】略解析【小题1】学生对课内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旬意完整、语旬通顺。
【小题1】只要设计合理,理巾充分,文通旬顺即可。
《爱莲说》阅读练习及答案「篇二」比较阅读《陋室铭》和《爱莲说》,回答问题。
【甲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臼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乙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下列各组旬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 有仙则名/莫名其妙B.宜乎众矣/因地制宜C.晋陶渊明独爱菊/无独有偶D.香远益清/精益求精2.翻译文中划横线的旬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是北宋时著名的哲学家家.“元公”是他的谥号。
2、《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爱莲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草木之花为莲的总陪衬,以菊花和牡丹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隐逸者、富贵者、君子3、《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7、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8、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摹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9、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
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言之成理即可。
例如:同意第一种观点,只要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即使身处恶浊的环境也能独立不移10、《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
(2分)①可爱者甚蕃.多②亭亭净植..树立或立12.下列句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D)(2分)A.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 B.香远益清清荣峻茂C.中通外直指通豫南D.陶后鲜有闻此人一为具言所闻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对于莲花的爱好(0.5分),像我这样的还有什么人呢(0.5分)对于牡丹的爱好(0.5分)人该是很多了。
14、解释“之”①水陆草木之花之:的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助词,起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可不译③无丝竹之乱耳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可不译④何陋之有之:助词,在这里是宾语提前的标志,无实义15、《爱莲说》作者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16、写出莲花的别称二个以上荷花、芙蕖、水芝、水芙蓉、菡萏17、文中对莲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答: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
18、“独爱莲”,“独爱菊”两个“独”字,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生活态度?答:表现出他们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同时又相对表明周敦頣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19、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
答:正直、通达、庄重、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清高而美名远扬。
打印一二页参考答案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是北宋时著名的哲学家,“元公”是他的谥号。
2、《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爱莲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草木之花为莲的总陪衬,以菊花和牡丹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隐逸者、富贵者、君子。
3、《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7、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8、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摹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9、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
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答:言之成理即可。
例如:同意第一种观点,只要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即使身处恶浊的环境也能独立不移。
10、《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11、文中对莲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答: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
12、“独爱莲”,“独爱菊”两个“独”字,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生活态度?答:表现出他们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同时又相对表明周敦頣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13、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
答:正直、通达、庄重、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清高而美名远扬。
14.①多(0.5分)②树立或立(0.5分)12.D(2分)13.对于莲花的爱好(0.5分),像我这样的还有什么人呢(0.5分)对于牡丹的爱好(0.5______分)人该是很多了(0.5分)1⑷①的②助词,起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可不译③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可不译④助词,在这里是宾语提前的标志,无实义15不慕名利、洁身自好16荷花、芙蕖、水芝、水芙蓉、菡萏《爱莲说》练习题二一、默写1.《爱莲说》一文中写莲花形象品质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爱莲说》一文中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3.《爱莲说》一文中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意不敢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文章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比喻君子既不与世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7.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填空1、本文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法,作者所托“物”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言的的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写莲的过程中,又写了菊、牡丹等花,这种写法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写“莲”的品质,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正面映衬,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反面映衬。
3、“陶后鲜有闻”中的“陶”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学过他的一首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篇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写出你喜欢的一种花,并说明喜欢的原因。
花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喜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5、文中有对一对反义词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
三、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1.可爱者甚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2.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 )______ 3.濯清涟而不妖(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5.陶后鲜有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亭亭净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予谓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宜乎众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翻译下列句子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3、陶后鲜有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中通外直,不蔓不枝5、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