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赴内蒙古呼和浩特鄂尔多斯包头三市学习考察的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赴内蒙古呼和浩特鄂尔多斯包头三市学习考察的报告

阳泉市党政考察团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书记袁纯清同志在我市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建设更大、更强、更富、更美新阳泉,于7月12日至16日,市委书记白云,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栋梁率团赴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鄂尔多斯、包头三市进行了学习考察。考察团先后深入到呼和浩特市东岸国际、成吉思汗公园、大召区改造项目和伊利、蒙牛等知名企业,鄂尔多斯市亿利资源集团PVC循环经济园区,华泰汽车集团、伊金霍洛旗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乌兰木伦新村建设、神华集团煤直接液化项目以及东胜新区、康巴什新区城市建设项目,包头市北重集团、一机集团、包头装备制造业产业园区,石拐区棚户区搬迁改造、东方希望包头铝业公司循环经济项目、神华集团煤制烯烃项目、南海湿地自然保护区、赛汗塔拉公园等进行了考察学习。短短五天时间,考察团下企业、到农村,进园区、到工地,看城建、看项目,共考察企业、项目、园区30多个,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议,大家亲身感受到了内蒙古“呼包鄂”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感受到了中西部地区发挥后发优势,奋力赶超、争先发展、激烈竞争的压力。“呼包鄂”三市的快速发展,令人震撼又使人振奋,大家一致感到这次学习考察思想触动大,认识体会深,学习收获多。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呼包鄂”三市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

呼和浩特、鄂尔多斯、包头三市毗邻,互为犄角,相互间距离不超过200公里。这里资源富集,煤炭、稀土、铁等储量丰富;交通便利,公路、铁路、航空网密布;教育科研力量雄厚,集中了全区大部分大专院校,是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被称为内蒙古“金三角”。

呼和浩特,是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和全区政治、经济、文化、科教、金融中心。总面积1.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67万,其中市区人口近170万,辖4区、4县、1旗和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矿产、土地和电力资源富足,准格尔煤田已探明储量260亿吨,全市装机容量达720万千瓦,特别是第三产业发展迅猛,增加值占到其总量的59.2%,占自治区三产增加值的比重达26.3%。打造了伊利、蒙牛两大乳业巨头,有“中国乳都”的美誉。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644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达到20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39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802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01亿元。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城、双拥模范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先后被评为综合实力全国百强城市前50名、全国投资环境50优城市。

鄂尔多斯,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的地级市,总面积8.7万平方公里,辖七旗一区,总人口159.1万人,其中蒙古族17.5万人。鄂尔多斯资源富集,扬(羊)眉(煤)吐(高岭土)气(天然气),阿尔巴斯白山羊绒,享有纤维钻石、软黄金之称;已探明煤炭储量1676亿吨,约占全国已探明储量的六分之一,占自治区总储量的二分之一;高岭土储量为65亿吨;天然气已探明储量为8788亿立方米,约占全国已探明储量的三分之一,拥有举世闻名的世界级整装大气田苏里格气田,是国家重要的能源生产基地。改革开放之初,鄂尔多斯是内蒙古最贫困落后的地区之一,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均居自治区后列。进入新世纪以来,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开发战略的机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09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2161亿元,财政收入365.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83元,农牧民纯收入7803元,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增速均居自治区第一位。综合实力位列全国地级城市百强市第28位,城市增长竞争力、效益竞争力分别名列第1和第3,荣膺中国投资环境百佳城市。特别是“鄂尔多斯模式”得到中央和自治区的充分肯定和高度重视,成为改革开放30年全国十八个典型地区之一。

包头,又称“鹿城”,是国务院首批确定的十三个较大城市之一,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

工业城市,是国家重要的基础工业基地。全市总面积2.78万平方公里,辖9个旗县区和1个国家级稀土高新技术开发区,总人口257万。自然资源富集,已发现各类矿物74种,稀土资源独具优势,白云鄂博稀土的工业储量居世界首位,被誉为“稀土之都”。产业基础雄厚,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712家,拥有包钢、一机、北重、包铝和二O二厂等一批国家重点企业,有“草原钢城”之称,为全国20个最适宜发展工业的城市之一和全国投资环境50优城市之一。2009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168.8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2440美元,地方财政总收入达到217.2亿元。是全国首批文明城市、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优秀创新型城市,曾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联合国人居奖等多项荣誉。

二、“呼包鄂”三市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呼包鄂”三市在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机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强力推进资源深度开发,走出一条依托资源而不依赖资源的新型工业化发展路子,实现了由传统工业城市或小城镇向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和绿色生态城市的跨越。

(一)高站位谋划、大举措推进,实现了经济社会的超常发展、跨越发展。“呼包鄂”三市始终把自身放在全区、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去定位,坚持战略思维、世界眼光,高点站位谋发展。呼和浩特确立了打造一流首府城市、建设一流首府经济、提高首府经济首位度的总目标,致力于打造以服务经济为主导的经济结构,全力打造“中国乳都”、“新能源之都”、“京津夏都”。2000年至2009年,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1.8%,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35.8%,10年间分别增长4.9倍、14.7倍。包头确立了“科学发展、富民强市”战略,做强“草原钢城”、建设“稀土之都”,全力打造科学发展示范地区。地区生产总值2006年突破千亿元大关,2009年完成21688亿元,三年时间翻了一番多。鄂尔多斯市提出打造中西部地区经济强市、确立了“赶苏州走进全国前列,学鲁尔走向世界一流”的战略部署,高起点谋划建设“大煤炭,大煤电,大化工,大循环”等大产业,建成了全国科技创新试点城市、国家羊绒标准化基地、煤液化基地、国家新材料成果转化基地。全市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150亿增加到2009年的2161亿元,财政收入由不到16亿元增加到365.8亿元,10年间分别增长13.4倍、21.7倍。“呼包鄂”金三角地区在全区11.2%的国土面积上,创造出占全区近60%的GDP和财政收入,在西部大开发的10年中,三市始终保持了20%以上的快速增长,远远高于全区、全国平均水平,实现经济社会大发展、大跨越。

(二)高起点规划、大手笔建设,全面城镇化加速推进、亮点频频。“呼包鄂”三市按照“走进全国前列、走向世界一流、走向现代化”的目标,瞄准世界一流的水准建城市。呼和浩特秉承“现代化+宜居+文化特色”的理念,坚持改造旧区与建设新城统筹、完善功能与突出特色并举,致力于打造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按照“一核双圈一体化”的思路,拓展城市空间,拉伸道路框架,强力推动新城建设,拆迁和新建面积达到1600万平方米和4500万平方米,建成区面积和人口都翻了一番,同时,大规模进行旧区改造,恢复建设了大召等文化古迹,打造了伊斯兰特色景观街、蒙元文化特色景观街,体现了草原首府的独特魅力。先后被评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科教兴市先进城市、优秀旅游城市和北方沿边开放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包头城市总体规划50年来始终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形成了“一市两城、三个组团、带状布局”的现代化大都市,是一座“公园棋布、森林围城、组团隔离、绿网相连”的草原钢城,有一半楼房一半树的美誉。鄂尔多斯提出“拉大、补欠、崛起”的城市化发展思路,对东胜区进行了大规模改造扩建,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规划建设了32平方公里的康巴什新区,形成了“一市两区,三个组团”,容纳100万人口的城市总体框架,短短几年时间,建成区扩张了75平方公里,城市化率达到68%。同时,“呼包鄂”三市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管理,三市的建城区绿化覆盖率都达到了36%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平方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