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兴化市昭阳湖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诵读欣赏 诗词曲三首教案 苏教版

合集下载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诵读欣赏导学案:诗词曲三首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诵读欣赏导学案:诗词曲三首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诵读欣赏导学案:诗词曲三首第二单元诵读欣赏诗词曲三首(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背诵这三首诗词曲,理解大意。

2.体味赏析每首诗中的经典名句。

3.反复诵读,理解诗歌中所蕴涵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理解诗歌中所蕴涵的复杂的思想感情《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自主学习1.李白:字,自号。

他是(朝代)诗坛的代表作家之一,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主义诗人,性格豪放浪漫。

他的诗语言朴素,感情激荡,韵味深长,形成独特的“纵逸”豪放的风格。

杜甫称赞他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有《李太白集》。

2.体裁:因此这是一首借饯别以咏怀的言古诗。

二、合作探究1.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的思想核心是一个字:___________。

2.开头两句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3.诗人在此诗中运用了比喻的方法,请举一例说说其作用。

4.诗的最后两句表现出了诗人消极的态度,对此,你如何认识?《渔家傲》一.自主预习1、背景:宋仁宗宝元三年(1040),西夏攻延州(今陕西延安),范仲淹与韩琦同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并兼知延州,守卫西北边疆,遏止了西夏的侵扰。

当时边境民谣说“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庆历元年(1041)四月调知耀州(今陕西耀县),这首词即作于此时。

2、范仲淹:(朝代)政治家、文学家。

字,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少年时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

死后谥号“文正”,他的文章诗词风格豪放,语言简练,有《范文正公集》,其中诗歌268首,词传世仅五首,这首《渔家傲》写得慷慨悲壮,最为脍炙人口,散文代表作《岳阳楼记》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影响深远。

二、合作探究1.点明秋天边塞风景大变的一个词是。

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绘出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由此可以联想到王维《使至塞上》的什么诗句?答:3.词作暗含对比,请举例说明。

答:4.揭示词作主旨的一句是。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诵读欣赏导学案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诵读欣赏导学案 苏教版

诵读欣赏1.反复朗诵诗歌,领略诗人深沉的情怀,复杂的感情。

2.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3.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充分发挥想象能力。

●重点:学会欣赏诗词曲的一般方法。

1.查阅有关资料,完成下面知识卡片。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人称“诗仙”。

诗风雄奇豪放,想象瑰丽丰富。

范仲淹(989-105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字希文,吴县人。

主张政治改革,是当时著名的政治家。

卒谥“文正”。

他的文章诗词都有名篇传诵于世,风格豪放,语言简练。

马致远(1250-1321),号东篱,大都人。

元代著名戏剧家、散曲家。

有“曲状元”之称。

作品风格多样,或豪放清丽,或平易自然,纵横挥洒,无不如意。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谢朓.(tiǎo) 酣.(hān) 扁.舟(piān) 饯.别(jiàn) 校.书(jiào)逸兴.(xīng) 塞.下(sài) 燕.然(yān) 羌.管(qiāng)3.根据你的积累,写出描写边塞风光、思乡主题的诗句各两句。

描写边塞风光: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李贺《雁门太守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思乡主题: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4.自读三首诗词曲,完成下图。

问题一:初读诗歌,体会诗情。

1.《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全诗强烈地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苦闷之情。

2.《渔家傲》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初读诗歌,说说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一方面,表现出作者平息叛乱、反对侵略和巩固边防的决心和意愿,另一方面,也描写了外患未除、功业未建以及久戍边地、士兵思乡等复杂矛盾的心情。

3.马致远的小令名作《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

这首曲子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天涯游子思乡的那种孤寂凄楚的心情。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诵读欣赏诗词曲两首》教案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诵读欣赏诗词曲两首》教案

《诵读欣赏:诗词曲两首》教学目标:1、学习诗词中重点词语的音义,把握诗的内容。

2、通过比较阅读,分析两首诗词的异同点。

3、领略诗词之美,真正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教学重难点:1、通过比较阅读,分析两首诗词的异同点。

2、领略诗词之美,真正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一.导入新课中国人的启蒙教育,多是从学诗开始。

诸如珍爱粮食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寻求新机遇、新境界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教人顽强执着的“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身处逆境仍乐观打拼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文化需要传承,古诗词亦然。

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2017年春节到元宵节,一档以古诗词为主题的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意外”走红。

不仅刷新了收视率新高,也在荧屏内外掀起了一波波诵读传统诗词经典的热潮。

更多的人在领略到诗词之美、诗词之趣的同时,纷纷感到自己诗词知识的匮乏,惊呼“好想再学一遍古诗词”。

今天,我也节选了一些《中国诗词大会》中的题目,来考察一下同学们的古诗词素养,准备好了吗,我们一起来看题。

二.我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占主导地位的文学体裁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三.合作探究、解决疑难。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1、题解2、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

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

3、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安史之乱前不久。

李白于742年(天宝元年)怀着远大的政治理想来到长安,任职于翰林院。

两年后,因被谗而离开朝廷,内心十分愤慨地重新开始了漫游生活。

李白客居宣州不久,他的一位故人李云行至此,很快又要离开,李白陪他登谢朓楼,设宴送行。

4、初读古诗,扫清字词障碍。

5、品味语言,理清情感线索。

6、再读古诗,升华主题。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诵读欣赏《诗词曲三首》教案(1)(新版)苏教版-(新版)苏教版初中八年级下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诵读欣赏《诗词曲三首》教案(1)(新版)苏教版-(新版)苏教版初中八年级下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教学目的要求:1.体会诗歌中所蕴涵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2.诵读、体味、欣赏这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教学目的要求1难点:教学目的要求2教学课时数:一课时教学内容与过程:一、导入课文(1)朗读诗歌导入。

(2)由李白的身世导入。

二、学生齐读全诗。

三、讲解诗歌:1.从题目看,这是一首饯别诗。

2.开头即以两个散文式的句子直抒心中的郁结。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两句借景抒情。

“蓬莱文章建安骨”以下四句自成一段,写登楼引发的感慨,也是李白与族叔李云酒酣耳热之后谈话的中心。

“抽刀断水水更流”以下四句写壮志难酬的悲慨。

3.每组派一代表朗读,男女生轮流朗读。

四、小结:李白的诗,语言朴素,感情激荡,韵味深长,形成了独特的“纵逸”风格。

这首饯别诗如歌如诉,情感跌宕起伏,充分体现了诗人豪放坦率的性格和怀才不遇却无可奈何的心态。

结构上的大跨度跳跃与诗人的情感变化相一致。

五、补充李白的诗歌《秋登某某谢朓北楼》。

教师简介这首诗的内容。

学生谈熟读后的感受。

六、当堂背诵、默写这首诗。

【二】《渔家傲》教案课前要求收集有关边塞诗词,课上交流[越多越好]一、回顾有关X仲淹的作品及生平简介:1、背诵《某某楼记》体会作者的政治理想与抱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简介:X仲淹:字希文,某某吴县人[某某省]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

在诗词文章方面都有名篇传诵于世。

曾守卫西北边疆多年,政治上主X革新,他的词风格明健,对苏轼、辛弃疾豪放诗派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著有《X文正公集》二、导入: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的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事迹,都有仁人志士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请大家回顾曾经学过的有关诗歌背诵其中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心情的诗句。

[分组比赛交流]1、李贺:《雁门太守行》:“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2、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3、李白:《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4、王昌龄:《从军行》“某某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八下第二单元“诵读欣赏”《诗词曲三首》基础知识、练习、拓展_教案教学设计

八下第二单元“诵读欣赏”《诗词曲三首》基础知识、练习、拓展_教案教学设计

八下第二单元“诵读欣赏”《诗词曲三首》基础知识、练习、拓展八下第二单元“诵读欣赏”《诗词曲三首》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一、字音字形:(一)字音:谢朓(tiǎo)酣(hān)扁(piān)舟饯(jiàn)别校(jiào)书蓬莱(pénglái)二词语解释:高楼:即题“谢朓楼”,南齐诗人谢朓官宣城(即宣州,今属安徽)太守时所建。

蓬莱:指秘书省。

李白族叔李云官秘书校书郎。

清发:清新秀丽。

逸兴:超逸的意兴。

散发:不戴冠簪子。

指散漫无拘束。

扁舟:小船。

弄扁舟,指归隐江湖。

三、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李白: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

他是盛唐诗坛的代表作家之一,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人称“诗仙”“谪仙人(指神仙受了处罚,降到人间)”。

性格豪放浪漫。

传说“铁杵磨成针”就是他小时候的故事。

他的诗语言朴素,感情激荡,韵味深长,形成独特的“纵逸”豪放的风格。

杜甫称赞他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有《李太白集》。

2、写作背景:背景:此诗作于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秋。

李白于上年在幽州目睹安禄山阴谋叛乱之嚣张气焰,忧心忡忡,游历河北河南后,于本年秋从汴州梁园(今河南省开封市)来到宣州(今安徽省宣城县),恰遇李华以监察御使来宣城办事,共登谢朓楼,乃作此诗。

四、课文内容分析:(一)题目解说:这首诗一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谢朓楼:在今安徽宣州,又名北楼、谢公楼,是南朝齐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也是谢朓高斋地。

他曾在此送友,后成为宣城著名的送别之地,谢朓,是李白很佩服的南朝齐代杰出诗人。

唐懿宗咸通年间,改名为叠嶂楼。

饯别:以酒食送行。

校书:秘书省校书郎(专掌图书收藏、校勘及抄写事务)省称。

叔云:李白族叔李云(华)。

从题目上看,这是一首饯别诗,但诗中并无惜别之语。

诗人李白才高志远,但他的一生却很不得意。

唐玄宗天宝初年,他由道士吴筠(y’n)推荐,应诏入京,供奉翰林院。

八年级下第二单元诗词曲三首 渔家傲

八年级下第二单元诗词曲三首 渔家傲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词的主要内容,体会词的意蕴。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情感。

3、情感目标:走近词人的内心世界,激发爱国情思。

二、教学重点:品析语言三、教学难点:学会通过描写---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五、课时准备:一课时六、教学方法:1、诵读品味法。

通过读使学生体会诗词的意蕴和作者的情思。

2、体会——讨论——点拨法。

质疑解难,合作研讨,互动探究,教师相机诱导点拨,引导学生鉴赏词作。

3、描述法。

激发学生想象,用描述性的语言再现词的画面,品味词作的意境美。

一、导入新课:出示图片,请大家回顾曾经学过的有关边塞诗,背诵名句。

1、李贺:《雁门太守行》:“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2、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4、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边塞词的名篇--- 范仲淹的《渔家傲》。

提起范仲淹,大家就会想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深入人心的名言,范仲淹不仅是这样写的,而且,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忧国忧民的情怀。

他曾三次上书,三次被贬,始终不改直言敢谏、刚直不阿的风格。

公元1040年,西夏十万大军大举进攻宋朝,52岁的范仲淹临危受命,担负起力挽狂澜的重任,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渔家傲》就是创作于这次远征途中。

二、初读:下面我来检查同学们的预习1、学生自由读。

2、学生齐读。

3、学生评价后再个别朗读。

4、教师范读。

当然要把词的味道读得更足一点,需要我们进一步理解词的内容,才能读出其中情感。

三、品读: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这首词分为上下两阕,我们先来看上阕,指学生个别朗读。

1、古人讲究炼字,“力求着一字而境界全出”。

【最新】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诵读欣赏《诗词曲三首》课件 (共43张PPT)

【最新】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诵读欣赏《诗词曲三首》课件 (共43张PPT)

韵译:
弃我逝去的昨日已不可挽留, 乱我心绪的今日多叫人烦忧。 长风万里吹送秋雁南来时候, 对此情景正可开怀酣饮高楼。 你校书蓬莱官,文有建安风骨, 我好比谢朓,诗歌亦清发隽秀。 我俩都怀逸兴豪情,壮志凌云, 想攀登九天,把明月摘揽在手。 抽刀吹断江水,江水更猛奔流, 想要举杯销愁,却是愁上加愁。 人生在世,不能活得称心如意, 不如明朝散发,驾舟江湖漂流。
诵读欣赏
三首
我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占主导 地位的文学体裁。 • 汉赋 • 唐诗 • 宋词 • 元曲 • 明清小说
感悟诗人的情怀 欣赏诗歌的意境美,旋律美
根据诗句猜人物
• 诗中无敌,酒里称仙, 才气公然笼一代; • 殿上脱靴,江头披锦, 狂名直欲占千秋。 李白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题解
宣州:今安徽省宣城县。 谢眺楼:南北朝时齐朝诗人谢眺 任宣城太守时,在宣城外陵阳山 上所建的一座楼,人称谢眺楼。 校书:官名,校书郎的简称。 云:李云。
解题:宋仁宗康定元年,作者任陕西 经略副使兼知延州,抵御西夏。他在西 北边塞生活了四年,对边地生活与士兵 的疾苦有较深的理解,治军颇有成效。 这首词就作于此时,一方面,表现出作 者平息叛乱、反对侵略和巩固边防的决 心和意愿,另一方面,也描写了外患未 除、功业未建以及久戍边地、士兵思乡 等复杂矛盾的心情。
人生在世不称意, 明朝散发弄扁舟。
诗人回首昨日,痛感人生不称 意;放眼今日,烦忧不堪,不平满 目。于是,决心与世决绝,从此浪 迹江湖,表现了诗人一贯的叛逆与 反抗的精神。当然,这并非绝望的 哀吟,而是对黑暗社会所发出的强 烈抗议和愤怒控诉。
江明 人 湖天 活 。就 在 散尘 着世 头间 发不 驾能 一称 叶心 扁如 舟意 ,, 归那 隐我
宣州谢朓楼饯别 校书叔云

江苏省兴化市昭阳湖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诵读欣赏诗词曲三首作业(无答案)苏教版

江苏省兴化市昭阳湖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诵读欣赏诗词曲三首作业(无答案)苏教版

江苏省兴化市昭阳湖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诵读欣赏诗词曲三首作业(无答案)苏教版一、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酣.高楼()弄扁.舟()燕.然未勒()羌.管()二、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的思想核心是一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的最后两句表现出了诗人消极的态度,对此,你如何认识?《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中,一个异字起到了_________的作用,突出了_______。

2.这首词表达了作业怎样的一种感情,请概括作答。

《天净沙·秋思》1.《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中的______。

天净沙是______,秋思是散曲的______。

2.《天净沙·秋思》作者______,是______代著名______作家、______家。

他与_______、_______、_______被称为“杂剧四大家”。

他的《天净沙·秋思》被称为“___________”。

3.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夕阳”相呼应的是:“________”,与“天涯”相呼应的是:“________”,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________”。

体现“思”字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问题是:1、诗歌借助于四个怎样的形象来表现乡愁?“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四个表达时间的词语,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量词的运用,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4、简要分析这首诗在结构上的特点。

初中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诵读欣赏 诗词曲三首》课件ppt

初中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诵读欣赏 诗词曲三首》课件ppt
10
祈求风雨
风 你 刮吧 刮吧
林以广
风雨 你们 更猛烈地刮吧 下吧 把那些蚊子和苍蝇 全都打发到 永不见人的囚营
把那令人窒息的腐腥 刮尽 刮尽
只留下一片 含情脉脉的温馨

你 下吧
明朝
我们
下吧
齐声高唱 去迎接那 重新梳洗过的
把这万物快从尘网中 放松 放松
还他们一方 自由自在的天空


11


1、墙角的花
9
留住每一天
淮安外国语学校初二(4)班 李 伟
免不了消沉、气馁 免不了歇斯底里的崩溃 也有自己的希翼
你说,潇洒的人
也有自己的忏悔
不需要日记
我说,潇洒的心 该拥有一本带锁的秘密 不可能,只有女孩才会写日记 每个人都有抒写心情的权利
一个人守住秘密真的太累
忧郁的烦恼似云 漂泊的心情如梦 我只想告诉你 把每一天都写信给日记
2、泰山日出 3、蜗牛
4、书 校 别 饯 楼 朓 谢 州 宣
渔家傲 思秋沙净天
5

悟出道理 悟出趣味
6

李叔同(弘一法师)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扶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7

写出自我 写出品味
8
春天来了
江苏省新安小学 林 喆
春天来了, 春天是一条小溪, 一切全变了, 在欢快地流淌; 变得明朗, 春天是一朵小花, 变得嘹亮, 在美丽地开放; 变得芬芳。 春天是一只小鸟, 在自由地飞翔; 春天是一个快乐的孩子,春天,你来了, 在尽情地跳舞又歌唱。 你给了我们力量, 你给了我们希望。
WELCOME TO

初中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诵读欣赏 诗词曲三首》课件

初中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诵读欣赏 诗词曲三首》课件

5

悟出道理 悟出趣味
6


李叔同(弘一法师)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扶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7

写出自我 写出品味
8
春天来了
江苏省新安小学 林 喆
春天是一条小溪, 在欢快地流淌; 春天是一朵小花, 在美丽地开放; 春天是一只小鸟,
WELCOME TO
HUAIAN FOREIGN LANGUAGE SCHOOL
1
2
天 渔宣
净 家州
沙 傲谢
秋 思
朓 楼 饯






诵 读

欣 赏



3
读读
出 问 题
读 出 意 味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傲 家 渔 思 秋 沙 净4天

品出美感 品出韵味
云叔书校别饯楼朓谢州宣
渔家傲
思秋沙净天
免不了消沉、气馁 免不了歇斯底里的崩溃 也有自己的希翼 也有自己的忏悔 一个人守住秘密真的太累 忧郁的烦恼似云 漂泊的心情如梦 我只想告诉你 把每一天都写信给日记
10
祈 求 风 雨 林以广
风你 刮吧 刮吧 把那令人窒息的腐腥 刮尽 刮尽 只留下一片 含情脉脉的温馨
雨你 下吧 下吧 把这万物快从尘网中 放松 放松 还他们一方 自由自在的天空
风雨 你们 更猛烈地刮吧 下吧 把那些蚊子和苍蝇 全都打发到
永不见人的囚营
明朝 我们
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高唱
去迎接那
重新梳洗过的
太阳
11
练习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单元 诵读欣赏二《天净沙思》教案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单元 诵读欣赏二《天净沙思》教案 苏教版

《[越调]天净沙﹒秋思》教学目标1.了解元曲的基本知识和特点;了解马致远的文学常识。

2.反复诵读品味本曲遣词造句的妙处,品味本曲的意境。

3.理解作者寄寓在作品中的情感,培养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了解元曲的基本知识和特点;了解马致远的文学常识。

2.反复诵读品味本曲遣词造句的妙处,品味本曲的意境。

教学难点3.理解作者寄寓在作品中的情感,培养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七百多年来,人们说起“乡愁”,就会想到这篇作品。

因为它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怀主人公置于特定氛围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这是一篇抒情作品,仅用28个字,就生坳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

二、整个感知1.作者简介马致远,号东篱,元代杂剧作家、散曲家,他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所作杂剧现知有15种,流传至今的有《青衫泪》《汉宫秋》等7种,代表作《汉宫秋》是元杂剧的优秀作品之一。

2.基础字词枯藤:枯干的藤条。

昏鸦:黄昏时回巢的乌鸦。

古道: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驿道。

断肠人:多指漂泊在外,思念家乡或亲人的人。

天涯:天边,指极远的地方。

3.元曲知识元曲是继唐诗、宋词之后兴起的一种艺术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

杂剧就是戏剧。

一部杂剧,一般由四折戏加一个楔子构成。

一折,相当于现代戏剧的一幕;楔子,相当于序幕或过场,放在全剧的开头或中间。

角色有旦、末、丑、净等。

除演唱外还有科白,“科”表示动作或舞台效果,“白”是道白或说白。

先白后唱,是元杂剧的定格。

散曲包括小令和散套两部分。

小令是单个的曲子,跟现代的歌词大致相近,是按曲调创作的,每个曲调都有自己的名称。

各个曲调的字数和句式都不相同,常用于写景、抒情。

课文中所选的元曲,就属于这种形式。

散套,又称“套曲”“套数”,通常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子连缀而成,长短不论,一韵到底,一般都有“尾声”,适宜于叙述比较复杂的内容。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诵读欣赏”——《诗词曲三首》学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学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诵读欣赏”——《诗词曲三首》学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学案

八下第二单元“诵读欣赏”《诗词曲三首》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一、字音字形:(一)字音:谢朓(tiǎo)酣(hān)扁(piān)舟饯(jiàn)别校(jiào)书蓬莱(péng lái)二词语解释:高楼:即题“谢朓楼”,南齐诗人谢朓官某某(即宣州,今属某某)太守时所建。

蓬莱:指秘书省。

李白族叔李云官秘书校书郎。

清发:清新秀丽。

逸兴:超逸的意兴。

散发:不戴冠簪子。

指散漫无拘束。

扁舟:小船。

弄扁舟,指归隐江湖。

三、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李白: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

他是盛唐诗坛的代表作家之一,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人称“诗仙”“谪仙人(指神仙受了处罚,降到人间)”。

性格豪放浪漫。

传说“铁杵磨成针”就是他小时候的故事。

他的诗语言朴素,感情激荡,韵味深长,形成独特的“纵逸”豪放的风格。

杜甫称赞他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有《李太白集》。

2、写作背景:背景:此诗作于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秋。

李白于上年在幽州目睹安禄山阴谋叛乱之嚣X气焰,忧心忡忡,游历某某某某后,于本年秋从汴州梁园(今某某省某某市)来到宣州(今某某省某某县),恰遇李华以监察御使来某某办事,共登谢朓楼,乃作此诗。

四、课文内容分析:(一)题目解说:这首诗一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谢朓楼:在今某某宣州,又名北楼、谢公楼,是南朝齐谢朓任某某太守时所建,也是谢朓高斋地。

他曾在此送友,后成为某某著名的送别之地,谢朓,是李白很佩服的南朝齐代杰出诗人。

唐懿宗咸通年间,改名为叠嶂楼。

饯别:以酒食送行。

校书:秘书省校书郎(专掌图书收藏、校勘及抄写事务)省称。

叔云:李白族叔李云(华)。

从题目上看,这是一首饯别诗,但诗中并无惜别之语。

诗人李白才高志远,但他的一生却很不得意。

唐玄宗天宝初年,他由道士吴筠(y’n)推荐,应诏入京,供奉翰林院。

但由于权贵排挤,不到两年便被玄宗“赐金还山”。

八年级第二单元《古诗四首》教案

八年级第二单元《古诗四首》教案

八年级第二单元《古诗四首》教案(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小学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单元作文、话题作文、体裁作文、读后感、英语作文、作文素材、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imary school composition, junior high school composition, senior high school composition, unit composition, topic composition, genre composition, post-reading feeling, English composition, composition material,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八年级第二单元《古诗四首》教案《古诗四首》同学们,你一定听说过“岳母刺字”的故事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诵读欣赏诗词曲三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初步理解诗的炼字和初步体味诗的句法。

过程与方法2.背诵这三首诗词曲。

情感态度价值观3.进一步学一点诗的韵律。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一、导入:复习送别的诗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等,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诗仙李白的送别诗《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板书:课题、作者)二、课前热身:李白: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

他是盛唐诗坛的代表作家之一,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性格豪放浪漫。

传说“铁杵磨成针”就是他小时候的故事。

他的诗语言朴素,感情激荡,韵味深长,形成独特的“纵逸”豪放的风格。

杜甫称赞他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有《李太白集》。

解题:所以这首诗一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谢朓楼:在今安徽宣州,又名北楼、谢公楼,是南朝齐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也是谢朓高斋地。

他曾在此送友,后成为宣城著名的送别之地,谢朓,是李白很佩服的南朝齐代杰出诗人。

从题目上看,这是一首饯别诗,但诗中并无惜别之语。

诗人李白才高志远,但他的一生却很不得意。

唐玄宗天宝初年,他由道士吴筠推荐,应诏入京,供奉翰林院。

但由于权贵排挤,不到两年便被玄宗“赐金还山”。

理想和现实的尖锐矛盾,使他长期陷于苦闷之中。

诗人在饯别族叔李云时,感怀万端,既满怀豪情逸兴,又有壮志难酬的忧愤和掩抑不住的郁闷与不平。

这首诗抒写的就是诗人因怀才不遇而引发的无尽烦忧。

体裁:因此这是一首借饯别以咏怀的七言古诗。

三、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教师范读一遍全诗。

同学整体感知诗文。

明确:弃我而去的是不可留的昨天;乱我心绪的是诸多烦忧的今日。

秋日的天空是那么辽阔,万里长风也赶来助兴,坐在他所饮佩的谢朓楼上,面对与自己志趣相投的李云,真可以开怀畅饮了。

李云的文章风格刚健,我的文章也象谢朓一样清新秀发。

两人(诗人们)都怀有超迈的意兴和雄心壮志,想要摘下天上的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难以如意,倒不如第二天早晨,散发驾小舟泛游于江湖之上,隐遁江湖。

(二)四边互动(师生互动)第一、二句:连用十一字长句,喷涌出郁结抑塞之气。

既说“弃我去”,又说“不可留”;既言“乱我心”,又称“多烦忧”。

表现出他的忧愤之烈、心绪之乱,以及一触既发、发则不可抑止的感情状态,有着一泻千里之势,可谓奇矣。

第三、四句:借景抒情。

上两句的壮志难酬而时不我待的苦闷之气吐出后,李白的心情为之一弛。

第三句忽作转折,接以即席所见之景,第四句连类而下,始落到题面。

目接风送秋雁之景,“秋”字点明饯别的季节,精神为之一振,烦忧为之一扫,感到心与境合的舒畅,于是“酣饮高楼”的豪情油然而生,点明了饯别的地点和方式。

此:指上句所写的长风秋雁的景色。

酣高楼:在高楼上开怀畅饮。

酣,畅饮;高楼,谢朓楼。

第五、六句:接下来赞美李云的文章可上追两汉,有建安风骨;自己的文章,可与谢朓媲美。

蓬莱文章:指汉代文学作品。

蓬莱,传说中的海中仙山,藏有仙家典籍。

东汉中央校书处东观,藏书很多,被称为“道家蓬莱山”。

周代的藏室、汉代的东观和唐代的秘书省,都是国家的藏书机构。

唐人则多以蓬莱山,蓬莱阁指秘书省,李云任秘书省校书郎,故用“蓬莱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

建安骨:东汉末年,以曹操父子为首的作家,文章刚健清新,辞情慷慨,后世的文学评论家把这一时期的文学风格称为“建安风骨”。

建安,汉献帝的年号。

骨,比喻文学作品刚健遒劲的诗文风格。

故诗中用“建安骨”赞美李云的文章风格刚健。

中间:指从建安(东汉末年,汉魏)到唐代之间的南朝。

小谢:世称南朝宋代诗人谢灵运为“大谢”,南朝齐代谢朓为“小谢”。

清发:清新秀发,指谢朓的诗风。

因李白非常推崇南朝诗人谢朓,这次又是以谢朓楼上饮酒,所以,他自喻小谢,显得非常自然,也流露出对自己才能的自负。

第七、八句:主客双方谈古论今,喝酒谈诗,豪放的李白情绪不禁高涨,雄心勃发,连天上的明月也想摘下来。

俱怀:两人都怀有(也可包括汉代作家、小谢)。

逸兴:豪迈高雅的超越凡欲的兴致。

壮思:雄心壮志。

览:同“揽”,摘取。

小结:可见,五到八句写了对才能的自负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人神驰宇宙的豪情,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在第八句中十分形象地表现出来,豪情达到极点。

然而这不过是诗人酒酣兴发时的豪语而已,当他从幻想回到现实,低头却见楼下宛溪水长流不断,就会更加强烈地感到理想与现实难以统一的苦闷无以排遣。

这种无以排遣的苦闷诗人又是如何表达的呢?以下四句就表达了这种壮志难酬的悲慨。

第九、十句:是本诗的又一大转折,也是本诗的名句。

诗人从高楼上远远望去,溪水如带绕城而过,不尽的流水与无穷的烦忧之间极易产生阳想,因而很自然地由排遣烦忧的强烈愿望中引发出抽刀断水的意念。

第九句借用生活中的现象来比喻内心的苦闷无法排解,显得奇特而富有创造性。

这一比喻源于眼前景,合乎心中情,因此读来感到自然天成。

李白一生借酒浇愁,原想解脱,结果是愁上加愁。

第十句三个“愁”字,足见愁思之多,与开头“多烦忧”呼应,道出了不得志的苦闷之深。

诗人长期陷于一种“不称意”的苦闷之中,不得不寻求另一种超脱方式,即“散发弄扁舟”。

第十一、十二句:不称意:不如意;散发:古人束发戴冠,而散发就是不束发、不戴冠,有不受拘束、狂放不羁和隐逸不仕两重意思。

明朝:第二天早晨。

弄扁舟:驾小舟泛游于江湖之上。

扁舟,小船。

这里有泛游江湖、归隐江湖之意。

小结:全诗如歌如诉,情感跌宕起伏,韵味深长,一波三折,章法跳跃,语言明朗朴素,似脱口而出,音调激越高昂,豪放与悲愤共存,天真与苦闷统一,形成太白独特的“纵逸”风格,抒发了诗人因怀才不遇而引发的无尽烦忧,也体现了诗人豪放坦率的性格。

另外,结构上的大跨度跳跃与诗人的情感变化相一致。

《渔家傲》范仲淹一、导入:上学期我们曾学过反映边塞军旅征战生活的诗李贺的《雁门太守行》(齐背“黑云压城城欲摧”)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反映北宋西北边境军旅生活的词。

这首词通过对充满肃杀之气的塞下秋景的描写,表现词人慨叹功业未立和戍边将士思念家乡的复杂心情。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词(板书:课题、作者)二、课前热身:提到词,大家已不陌生了。

词是古代诗歌的一个分支,原来也称曲、曲子词,又因句子参差不齐而称长短句。

每一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词牌”。

例如这首词的词牌就叫“渔家傲”。

背景:宋仁宗宝元三年(1040),西夏攻延州(今陕西延安),范仲淹与韩琦同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并兼知延州,守卫西北边疆,遏止了西夏的侵扰。

当时边境民谣说“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庆历元年(1041)四月调知耀州(今陕西耀县),这首词即作于此时。

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字希文,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少年时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

死后谥号“文正”,他的文章诗词风格豪放,语言简练,有《范文正公集》,其中诗歌268首,词传世仅五首,这首《渔家傲》写得慷慨悲壮,最为脍炙人口,散文代表作《岳阳楼记》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影响深远。

三、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教师范读一遍全词,同学整体感知。

明确:秋天的西北边疆风景非常奇特。

大雁向衡阳南飞,对西北的荒凉之地毫不留恋。

边塞之地,傍晚时分,四面八方北疆特有的悲凉之声随着城头的号角而起。

在重重叠叠像屏障一样的山峰包围中,漫无边际的暮霭、血红的夕阳,衬托、映照着紧闭的孤城。

一杯浊酒让人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

但敌兵未溃,功业未成,边境未安,尚不能归还。

笛声悠远,寒霜满地。

将士们深夜不寐,将军愁白了头发,征夫落泪。

(二)四边互动(师生互动)上阕:着重写景。

写了什么样的景呢?塞下:边境险要之地,这里指西北边疆;一句话交待了所写景象的地域、季节及环境,一个“异”字概括总的感受。

因为词人是南方人,所以这北方的秋景让他感到非常奇特。

那他是否喜欢这里的风光呢?词中没有明说,但我们可以感觉出来,哪一句?连南飞的大雁都毫无留恋之意,何况是离乡戍边的将士呢?衡阳雁去:是“雁去衡阳”的倒文,指大雁离开这里飞往衡阳。

古代传说,秋季雁南飞避寒,到衡阳即止。

衡阳:今湖南省地名,旧城南有回雁峰,即因此而得名。

这一句烘托出荒凉,极写感受:雁去而人不得去。

接下来从听觉续写延州傍晚时分的景象:边声:指各种带有边地特色的声响,如边塞的风声、草声、马嘶声、驼羊悲鸣声、牧人的吟啸声、胡茄羌笛声等。

角:古代军中的一种乐器。

边塞之地,傍晚时分,四面八方北疆特有的悲凉之声随着城头的号角而起。

形成了浓厚的悲凉气氛,进一步为下阕的抒情蓄势。

千嶂:像屏障一样的群山。

在重峦叠嶂的山峰包围中,漫无边际的暮霭、血红的夕阳,衬托、映照着紧闭的孤城。

这一句从听觉转入视觉,尽括了悲凉苍茫的气象,展现了悲凉壮阔的北国风光。

“孤城闭”三个字透露出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为下阕做铺垫。

小结:可见词人笔下西北边境的秋景,是多么得悲凉奇异!也显示出边地生活的艰辛和军事形势的严重。

下阕:下片由写景转入抒情。

又抒发什么样的情呢?浊酒:古人以米酿酒,乳白色,故称“浊酒”。

“一杯”与“万里”造语悬殊,暗衬乡愁。

这一句紧承“孤城闭”而来。

词人身在荒僻的边境孤城,夜晚难免会起乡关之思,于是借酒消愁。

但一杯浊酒哪能消得了浓重的愁思!何时才能返回家乡呢?可是尚未破敌立功,回乡之计从何谈起?燕然未勒:是指没有建立破敌的大功。

据《后汉书》记载,汉和帝永元元年(89),东汉的将军窦宪大破北匈奴,穷追北单于,曾登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

燕然,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杭爱山。

勒,在碑上刻字记功。

这个典故道出了词人守边御敌,不胜不归的决心。

这两句是本词的名句。

羌:古代西部少数民族,“五胡”之一。

笛本出于羌中,故称“羌管”。

笛声悠远,寒霜满地。

这一句是写景句,从时间上看是“长烟落日”的延续,可见将士们寒夜戍守的艰辛,以及因“归无计”而“人不寐”的哀伤,表现出边地之苦。

这里的“人”指谁?既指词人自己,也包括戍边士卒。

而结句“将军白发征夫泪”最能引发读者的同情和思考:将军为什么深夜不寐,愁白了头发?征夫为什么落泪?显然都是因“燕然未勒归无计”造成的。

可见,爱国的情怀,思乡的苦闷,构成了守边将士复杂的心态。

小结:全词写景抒情完美结合,将爱国情怀、思乡之苦和建功立业的渴望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苍凉悲壮的情调。

并将视野扩展到塞下孤城、千嶂万壑,着墨于军旅生活,与盛唐边塞诗相近,以悲景苍莽的意境体现出崇高的壮美感,风格苍凉悲壮,开宋代苏辛豪放词派的先声,在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一、导入:大家都知道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文学成就最高的当推唐诗宋词元曲,唐诗宋词大家都已知相当熟悉,那么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下元代的曲这种文学样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