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瓣飘香教学案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珍视情感体验关注生活积累

――《花瓣飘香》教学案例

晋中市昔阳县西大街小学王秀良

《花瓣飘香》是苏教版第六册的一篇课文。本课是一篇洋溢着浓浓亲情的记叙文,文章写了一个小姑娘给生病的妈妈送花瓣的事,情节简单,语言平实、情意真切。表明了小姑娘敬重父母,有孝心、有爱心。她美的心灵、爱的情怀香气四溢,不仅感染了“我”,而且感染了每一个读者。课文寓深刻的道理于平凡细小事情的叙述之中,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是对

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好教材。为此,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抓住关键词通过充分地朗读,感悟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孩子,体会她真挚、纯朴的亲情。

3、在反复诵读中积淀情感,唤醒孩子们对父母的爱。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难点:在反复诵读中积淀情感,唤醒孩子们对父母的爱。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一一“问”

1、老师有一首小诗想和大家分享,想听听吗?

花瓣飘香

清晨,月季花上闪动着露珠,小女孩摘下一片花瓣,轻轻放在妈妈的枕边。表一份心愿,道一声祝福,妈妈的脸上漾起了微笑。小小的花瓣,像绒布一样柔软,淡淡的清香随风飘散。

小小的女孩,像露珠一样透亮,你不就是那片清香的花瓣吗?

2、听了这首小诗,你有什么问题?你想说些什么?

3、一片花瓣代表了小女孩的一颗心。(媒体出示:一片花瓣一颗的心)这是一颗怎样的心呢?(学生自由发挥)

过渡:“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2—10自然段,你能不能从文章中读出一颗心来。

二、精读课文一一“读”

1、红艳艳的月季花开了,如果你看到有人来偷偷摘花瓣,你会怎样想?

2、课文中的我是怎么做的?小姑娘什么反映?

3、最后,我还夸小女孩呢。请你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我夸奖她的一句话。

4、你能从哪里看出小女孩爱花呢?

①(出示)她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 ”

师: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②(出示)小女孩说:“妈妈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给她。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妈妈会高兴的。”

同学们静静地想一想,当小女孩双手捧着花瓣轻轻送给妈妈手中

时,小女孩会怎么说?怎么做呢?

5、指导朗读。

6、小结:最美的花瓣送给最爱的人,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7、(再次出示第2自然段)小朋友们再读读第2自然段,再去琢磨琢磨这些关键词,你有什么新的体会。

8(出示)“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他常常来信叫我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小女孩眼眶里闪动着泪花。

⑴从这里你能体会到什么?小女孩眼眶里为什么闪动着泪花?

⑵此时此刻,女儿有多少心里话想对爸爸说呀。如果是你,你会对远在南沙的爸爸说些什么呢?

9、是啊!真是个懂事的小女孩!从我和小女孩的对话中你能不能感受到

“我”对小女孩的感情来?每句话都要很好地感受。

10、学生自由读,指名交流。

过渡:这是一片美丽的小花瓣,幸福的小花瓣,它不仅温暖了妈妈的心,也深深地感动了我(引读:第二天早晨,我从集市上买了两盆带着露水的月季花,一盆送给了小女孩,另一盆放在我母亲的阳台上。)

三、感情升华一一“探”

现在你再来读一读课题,对“飘香”你有了新的理解吗?还仅仅是花瓣本身飘出香味吗?

1、学生默读全文。

2、小组内交流自己对课题的新理解。

3、全班交流展示,教师适时点拨。

4、师小结:刚才,同学们通过读书、交流和探讨,读懂了作者的心思,读懂了这天底下最纯真、最动人的爱,就把它深深地藏在心中。来, 把这份情感、这份体会用你们深情的朗读飘洒向人间。(生齐读最后一节)

四、总结延伸一一“用”

一片小小的花瓣,满溢着浓浓的爱,传递着深深的情。小女孩的美德就像那芬芳的月季花香,漫天飘洒;小女孩的一颗爱心就如同迷人的月季花香,四处传播,感染了我,更会感染更多更多的人。文章学完了,但我们要将这飘香的花瓣永远留在心中。

1、用花瓣写上你祝福的话语,献给自己的妈妈,也可以献给你爱

的人

2、为妈妈或爸爸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献上自己的一份爱心,然后写一篇

日记。

五、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很人性化、情感化,适合慢慢品味。我想这样的文章要读出情感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讲是比较难的。唯有于学生展开深入的交流,用生活的思想去理解课文,才会碰撞出情感。

教学中,在学生充分朗读对话的基础上,我抓住本文的文眼“懂事”,让学生再自读课文,找出认为小女孩懂事的地方。鼓励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下,加深理解和体验,从而有所感悟,有所思考,受到情感熏陶。果然,有的学生觉得小女孩摘花瓣送给生病的妈妈,是非常体贴妈妈的,她是懂事的孩子;有的学生认为小女孩的爸爸交待她要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她做到了,也非常懂事;也有的学生认为她没有摘整朵花,而只是摘了一片花瓣,懂得珍惜花草••…可见学生透过课文所呈现的语言文字,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对小女孩的感叹一一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但出乎意料的是,教学中,当我出示句子“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他常常来信叫我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小女孩眼眶里闪动着泪花。”

(1)从这里你能体会到什么?小女孩眼眶里为什么闪动着泪花?

许多孩子的回答都是小女孩想爸爸了,她是因为想爸爸而流泪。学生们对课文只能停留于表面文字的理解,不能走进小女孩的内心世界。于是, 我及时调整预案,不急于追问孩子。而是让爸爸在外打工的孩子举手,叫他们说说爸爸不在家的时候妈妈生过病吗?妈妈生病时你都做了些什么?这时孩子们有话了,有的说:“爸爸不在家,妈妈生病的时候,我为妈妈买药。”有的说:“爸爸不在家,妈妈生病的时候,我为妈妈煮方便面。”还有的说:“爸爸不在家,妈妈生病的时候,我为家里提水、看火……” 他们说话的声音是那样低沉,而眼里的泪水就像断了线的珠子。此时的学生们已经真确地感受到文中的小女孩爸爸不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