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与环境物探实验报告实习调研报告工作总结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实验仪器:
Strata Visor NZⅡ数字地震勘探仪。Strata Visor NZⅡ地震勘探系统一般由主机、多芯电缆、检波器、触发器、震源(大锤或炸药)、铁板、直流电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直流电源线以及数据采集、处理和解释软件等。
3.4实验步骤:
在工区布设测线.原则:由南向北、由西向东测线号与测点号依次增大。使用皮尺标注检波器位置与激发点位置。连接仪器的各个部分.将主机、电源、多芯电缆、检波器、大锤、触发器按正确的方式一一连接起来。注意:各接口均使用“防呆”设计,电缆插头与对应的插槽才能连接,电缆插头与非对应的插槽不能连接。禁止暴力插拔各插头、插槽,以防仪器损坏。采集处理解释。
2.4实验步骤:
布置测线,布设多芯电缆,再按规定间距(1m~5m)打下铜电极,连接多芯电缆与铜电极。联机:连接DZD-6多功能直流电测仪和多路电极转换开关将电测仪-电极开关连接电缆、ABMN接线柱连接电缆分别连接DZD-6多功能直流电测仪和多路电极转换开关上对应的接线柱,分别在接DZD-6多功能直流电测仪和多路电极转换开关上设置。采集参数检测接地电阻。采集:检测完电极接地电阻后,分别按DZD-6多功能直流电测仪和多路电极转换开关上的“复位”键。再依次检查DZD-6多功能直流电测仪和多路电极转换开关的采集参数是否对应。最后,按DZD-6多功能直流电测仪的“测量”键,系统开始测量,屏幕上部显示测量曲线,下部显示电位差、电流强度、视电阻率值。
工程与环境物探实验
地球与物理学院
班级:勘察技术与工程一班
姓名:李文忠
学号:200805060102
2011年5月20日星期5
1.电法勘探实验(对称四极剖面)
1.1实验目的:了解对称四极装置的原理;了解对称四极装置的工作布置及观测方法;了解对称四级装置在高阻体和低阻体上的视电阻率异常特征。
1.2实验原理:
而测量电极距MN应满足
本次实验仅使用对称四极装置,不涉及复合对称四极装置。对称四极装置通常用于了解基岩起伏,不同岩性接触面和古河道等。基特点是曲线形态简单、易识别、异常幅度小,受表土不均匀和地形影响小、效率高。
1.3实验仪器:
DZD-6多功能直流电测系统。DZD-6多功能直流电测系统由DZD-6主机、供电电极、测量电极、直流电源、传导导线和导线线架等组成。
2.2实验原理:
电剖面法是用以研究地电断面横向电性变化的一类方法。一般采用固定的电极距并使电极装置沿剖面移动,这样便可观测到在一定深度范围内视电阻率沿剖面的变化;而电测深法则是在同一测点上不断扩大电极距,使探测深度逐渐加大,这样便可得到测点处沿垂直方向由浅到深的视电阻率的变化。为同时揭示电阻率在水平和深度方向上的变化,引入二维电阻率成像。即在测线上进行观测时,等效于对每一个测点都进行了电测深,即完成了对电测深和电剖面二者的同时测量。高密度电阻率法系统包括数据的采集、处理和解释。数据采集时只需将全部电极设置在一定间隔的测点上,一般从1m~5m。然后用多芯电缆将其连接到程控多路电极转换开关上,电极转换开关是一种由微机控制的电极自动转换装置,它可以根据需要自动进行电极装置形式、极距及测点的转换。测量电信号由电极转换开关送入微机工程电测仪,并将测量结果依次进行存储。将数据回放并送入微机便可按给定程序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解释。
2.5 结果分析:得到附图2
根据采集的数据得到附图1处理后克制推断地表电性不均匀所引起的畸变13.14之间出现陡立的高阻体。地表电性不均匀对电阻率成像的影响有:由于地表土覆盖,而它的电性经常是不均匀的,使得测量电极附近的电阻率随着变化,在表层电性属底阻处视电阻率出现低值,而出现的曲线是不光滑的锯齿状跳动,曲线的放大反映深层区域性的影响而小锯齿则反映了浅层局部干扰。
A M O N B
如上图为对称四极装置:AM=NB,取MN的中点O为测量记录点,装置视电阻率为:
其中,装置系数KAB为:
如果AM=MN=NB,则装置称为Wenner装置。对称四极装置布极特点:对称四极剖面法的供电电极距,主要是根据工作地区基岩顶板的平均埋藏深度或疏松覆盖层的平均厚度来确定。为了在同一条剖面上研究两种不同深度上的电性特征,通常采用两种供电电极距(A1B1和A2B2)。A2A1MNB1B2(所谓“复合对称四极剖面法”)的电极距与覆盖层的平均厚度(H)关系如下:
并使我了解各类地球物理方法获得的参数,以及这些参数在工程及环境问题中的意义和使用熟悉提高地球物理探测信息分辨率的方法与技术途径;?懂得现场工作的必须性、物探与工程、环境、地质紧密结合的重要性。
这次学习把我们所学的知识更多的运用到实践中去,得到了超乎书本上的收获,能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知识,并掌握了一种解决地质问题的方法。这次的野外物探试验让我对这地质勘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3.地震勘探实验(折射波法)
3.1实验目的:
了解地震勘探的原理;了解地震勘探工作布置及观测方法;.掌握地震勘探数据采集、处理和解释,熟练操作相关软件。
3.2 实验原理:
地震勘探是根据人工激发(爆炸或撞击地面)的地震波在地下传播过程中,遇到弹性性质不同的地震界面后,在地层中产生反射和折射,部分地传回地表,用专门的仪器记录返回地面的波的旅行时间,研究振动的特征,来确定产生反射或折射的界面的埋深和产状,并根据所观测的地震波在介质中传播速度及波的振幅与波形变化,探讨介质的物性与岩性。
电剖面法是用以研究地电断面横向电性变化的一类方法。一般采用固定的电极距并使电极装置沿剖面移动,在各个测点观测电位差和电流强度,计算视电阻率值,这样便可得到在一定深度范围内视电阻率沿剖面的变化。
电剖面法的装置形式一般有:二极装置、三极装置、联合剖面装置、对称四极装置、偶极装置、中间梯度装置等。电剖面法常用剖面图和平面剖面图对所测断面进行定性解释。
1.4 实验步骤:
在工区布设测线在工区布设测线,原则:由南向北、由西向东测线号与测点号依次增大。使用皮尺标注供电电极、测量电极以及记录点的坐标。连接仪器、根据工作布置选定极距,计算装置系数将主机、供电电极、测量电极、直流电源、传导导线按正确的方式一一连接起来;在第一个测量记录点处正确的布置供电电极AB和测量电极MN;计算装置系数。采集①在第一个测点处开机,观测电位差和电流强度,计算视电阻率,并做记录。②跑极,进入下一测点,再次观测观测电位差和电流强度,计算视电阻率,并做记录。处理解释
3.5实验结果:得到附图3,附图4,附图5
分析如下:深度1.35米处速度149米/秒。深度7.44米处速度221.94米/秒。深度14.13米处速度487.19米/秒。即随着深度的增加横波的速度逐渐增大,可知道向地下深处密度逐渐增大。
4.实习总结:
本次实习使我更好的的了解了电法勘探的原理,更好的掌握了电法勘探的测量方法,
2.3 实验仪器:
DUK-2高密度电法测量系统,DUK-2高密度电法测量系统由“DZD-6多功能直流电测仪”、“多路电极转换开关”、“电测仪-电极开关连接电缆”、“RS232通信电缆”、“ABMN接线柱连接电缆”、“多芯电缆”、60个“铜电极”、“多芯电缆-铜电极连接线”、直流电,(电池盒)、数据采集软件、处理解释软件以及成图软件等组成。
1.5分析结果得到附图
实验结果分析,推断地下大约1米处左右测点4-8之间为低视电阻率,18-32之间地下1米处左右推断为低视阻率.中间10-16地下1米处左右为高电阻率。
2.电法勘探实验(电阻率成像)
2.1实验目的:
了解电阻率成像的工作布置及观测方法;理解电阻率成像观测原理;掌握电阻率成像数据的采集、处理和解释,熟练操作相关软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