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 共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共同发展

摘要:结合职业学校财会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践,探讨分层教学在财会专业课程中实施的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旨在通过对教学环节的剖析,落实分层教学的课堂实施点,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目标。

关键词:分层教学;因材施教;认知层次

近年来,在“普高热”和“就业学历上移”两股大潮的冲击下,初中毕业成绩稍好一点的学生,都奔向普高,这些外部因素造成了不少职业学校的生源危机,因此不少职业学校只有降低招生分数录取线甚至不看分数,招收学生入学,由此不可避免地形成了一个事实,那就是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素养难以令人满意。非但如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发现,职业学校学生的身心发展虽有着相同特点,但是在知识、智力、能力等的发展水平上,又存在着个体差异,甚至差异还很突出。在传统的班级授课教学形式中,由于受到教学时间、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教师往往采用“一刀切”的方式授课,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层次高的学生的思维认知水平的发展受到了牵制,不能充分发展,层次低的学生迫于进度、内容疲于奔命,完不成学习任务,出现了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

的现象,最终导致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形成分化。因此,如何在同一教学班内实现分层教学,已成为诸多职业学校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关注的热点。

一、分层教学的含义及理论依据

所谓分层教学是指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知识水平、学习态度、具体的学习目标,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提出相应的教学要求,并采取相应的激励机制,对各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其实质是对不同个性的学生实行个性教育,从而实现全体进步的素质教育目标。

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是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来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研究表明:教育对学生的发展能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学生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把握“最近发展区”,正确地认识学生现有发展水平和其潜在的发展可能,合理组织教学,使教学建立在学生通过一定努力可能达到要求的智力发展水平和知识水平上,并据此确定知识的广度、深度和教学的进度,以促进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该理论的核心就是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在其“最近发展区”获得最充分的发展。

二、分层教学的课堂实施点

1.学生分层点

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等,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层次,这一步是分层教学的基础。但在实际操作中要讲求灵活,因为学生的状况总是在不停发生着变化。在分层之前,应掌握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情况,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加以分层:A层,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方法正确,成绩优秀;B层,知识基础和智力水平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C层,知识基础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同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情况,重新设计教学目标,提高或降低难度,再将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实行分层,设计不同的问题和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知识水平上得到提高,最大限度地考虑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内在潜力,较好地处理了面向全体与照顾个别的矛盾,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使所有学生都体验到学有所成的快乐,增强了学习信心,有利于所有学生的全面提高。

2.目标分层点

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教师应该紧扣教学大纲和教材,对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和要求作实际的分析,并根据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学习可能性,按不同层面确定分层的教学目标。各层次教学目标既不能要求过高、增加教学难度、加重学生负担使其消化不良、丧失信心,也不能降低大纲要求、过分

放慢教学进度、完不成学习任务。力求准确地把握各类学生的认知“最近发展区域”,较好地解决“吃不好”与“吃不饱”的矛盾。例如,在运用每股收益分析法进行资本结构决策时,要求困难生模仿课本例题进行无差别点息税前利润的

计算及通过预期息税前利润下每股收益的计算进行筹资决策。而对于学优生,则要求灵活运用每股收益分析法,同时结合EBIT-EPS分析图进行资本结构决策。这样针对各层次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不仅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而且极大地优化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而提高师生合作、交流的效率,使实际施教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增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3.上课分层点

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授课形式,保证在同一节课内既有面向全体的“合”环节,又有兼顾学优生、困难生的“分”环节。一般步骤为:分(分类自学)―合(集体讲授)―分(分层质疑)―分(分类指导)―分(分类练习)―合(集体归纳)。这不但使预习、新授、质疑、辅导、巩固、小结自然地融进正常的教学程序,而且较好地解决了A、B、C

各层次间动静支配的矛盾。教师要注意把握课堂教学策略,让各类学生均有输出信息的机会。通常在讲授知识时提问中等生,利用他们在认识上的不完善,把问题展开,进行知识的研究;在突破重、难点或概括知识时,发挥学优生的作用,

启发全体学生深刻理解;在巩固练习时,检查困难生的理解程度,及时查漏补缺,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知识。例如,在会计实务的演示训练中,正确填制凭证、登记账簿是全体学生都必须掌握的,可由困难生完成;核对账户、错账更正的工作可由中等程度的学生完成,困难生模仿跟进;编制科目汇总表、编制财务报表的工作可由学优生完成,中等学生配合,困难生模仿。这样能够较好地解决教材的统一性和学生个性差异的矛盾,使学生各有所得。

4.作业分层点

学生作业分课内、课外两类。课内作业全班统一标准,统一要求,这是根据大纲、教材的基本要求设计的,面向中等学生,困难生经过努力也能完成。课外作业则分层设计。一是拔尖提高题,即是根据学优生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设计的要求较高、难度较大的题目;二是巩固练习题,即是根据中等生设计的,一般指教材后的习题;三是放缓坡度题,也就是根据困难生的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将难度较大的课后习题分解成几个小题或给予具体提示。例如,在练习货币时间价值中即付年金这一内容时,要求学优生通过即付年金公式和转化成普通年金等多种形式答题,而要求困难生采用其中一种形式并通过公式提示答题。这样,既缓和了困难生学财会专业课难的状况,切实减轻了过重的课业负担,又增强了他们求知的积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