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消费者行为的基本特征分析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模式及消费行为特征研究_基于海尔冰箱农村市场营销调查与策略的研究
通过对实际消费行为的描述来分析其影响因 素 % 张 广胜 !!""! # 朱信凯 & 杨顺江 !!"") # 方玲 !)$$$ "$ 现有的农村居民消费问题研究文献所选择的 指标 % 数据 " 选择主要来源于官方统计数据 % 主 要来 自 不 同 年 份 的 ) 中 国 统 计 年 鉴 * 及 地 方 统 计 年 鉴 "! 数据的单一性迫使研究层面的选择 空间狭窄 ! 无法 从微观角度对消费行为进行 深层的挖掘和分析 ! 这 也使得研究者主要从经济因素 % 主要是收入水平 " 来分析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特征 % 王曼 !"") "$ 现有文献对中国农村居民消费问题研究具有 极 大 的 趋 同 性 !表 现 在 以 下 几 个 方 面 +数 据 来 源 趋 同 &解 释 因 素 趋 同 &分 析 方 式 趋 同 &策 略 建 议 趋 同 $ 现有消费问题的定量研究主要集中 在统计学领域 ! % 孙 艳 玲 !!""( # 宁 自 军 & 隗 斌 贤 !!""( " 并 且 研 究 内 容多是对某些消费模型的实证性研究 ! 这些消费模
对农村居民支出习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分析 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动情况 $ 包括动态分析与比 较静态分析 $ 动态分析主要是分析不同时间 % 时期 " 农村居民消费 结 构 比 较 #% 宁 满 秀 ! 胡 浩 !""! # 山 世 英 !""" # 卢 嘉 瑞 !#$$% " 比 较 静 态 分 析 主 要 是 就 同 一时期农村 居民消费结 构 的 比 较 & 包 括 不 同 区 域 消 费结 构 的 比 较 &省 际 间 消 费 结 构 的 比 较 &同 一 区 域 % 省份 " 消费结 构 的 比 较 ’ % 李 锐 !!""( # 任 淑 荣 等 !
新时期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分析
恩斯依 “ 互不影响 ”假定 ,确信 每一个 消费者 的 消费行为均不受他人消费行为的影响。不同消费者 的效用函数具有不同的性质 : 在跟潮者的场合 ,商 品的效用与其他消费者的消费正相关 ;在逆潮者 的 场合 ,商品的效用与其他 消费者的消费负相关 ;在 挥霍性消费者的场合 , 品的效用与商品的价格正 商
“ 要核”归纳为 :边 际效用递 减规律 、需求规律 、 需求的价格弹性规律 、消费习俗的惯性和消费者剩 余 。马歇尔围绕这 5个 “ 要核 ” 系统地 阐释其 消 费者个人需求理论的同时 ,还对社会消费趋势进行 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例如 ,他提 出了闲暇消费、消 费信贷制度 的发展可能对消费者 的消费行为产生极 大影响的观点。这些 巳越来越被现实所验证。 英 国经 济学家凯 恩斯 (. . ens JM K ye)的绝对
新时期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分析
王明珠
( 长春大学 管理学院。吉林 长春 1o2 ) 3o2
摘 要:研 究探 索新时期中国农村居 民消费行为及消费需求,对于改善农村居 民消费结构、开拓 农村 市场、推进 中国农村小康社会进程 ,真有重要的现 实意义。本文以西方主流度非主流经济学 的消费行为理论为根据 ,分析新时期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特征 ,阐释 了农村居民消费群体行为 特征对 中国农村居 民消 费趋势的影响。 关键词 :农村居民;消费行为;消费心理;消费趋势
相 对收 入 理 论 ( eav no eH ptei,RH) R li Icm yohs te s I
认为 ,消费者的消费支 出不仅受其 自身收入的影
年龄等因素影响,从而达到整个生命周期 内消费的 最佳配置。可见 ,生命周期假定所追求的是终生跨 时预算约束下 的效用最大化 。第二 ,一个家庭的实 际支出在任何 阶段都围绕着家庭的总生活水平而上 下波动,通 过对 其整个生命周期 内总财产的 “ 权
对我国边际消费倾向的分析及对策研究
对我国边际消费倾向的分析及对策研究【摘要】据调查我国现阶段边际消费倾向总体处于下降趋势,其中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高于城镇居民消费倾向。
而消费对经济的持续增长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所以努力扩大国内需求,提高居民消费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
居民消费的形成和变动主要是消费者根据自身的收入水平和消费偏好自主选择的结果。
本文在分析边际消费倾向不断下降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若干提高边际消费倾向的对策。
【关键词】边际消费倾向消费需求收入水平一、我国现阶段边际消费倾向的现状(一)边际消费倾向总体在递减一般地,消费与收入是同方向变动的,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相应的增加。
关于消费与收入的关系,凯恩斯认为存在一条基本的心理规律: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虽然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的增加。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突飞猛进,近年来,国民收入不断升高,人们手中可支配的货币量也不断增加。
收入增加自然引发消费数量不断增加,可连续几年的消费增速脱离收入的增速,边际消费比率处于下降的趋势,没有与收入实现同水平的增长。
有数据显示,中国边际消费倾向从0.595下降到0.356。
消费需求作为促进一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却持续处于低迷的状态,对长远的经济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二)不同收入群体的边际消费倾向存在差异凯恩斯消费函数,函数形式为:C=A+BY,其中C代表消费,A是自发消费,B是边际消费倾向,Y是可支配收入。
从函数中可以看出收入是影响边际消费倾向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
然而社会中各主体的收入存在差异,因此也会存在不同的边际消费倾向。
高收入阶层的消费倾向低,低收入阶层的消费倾向高。
一是通过对城镇居民总体消费倾向和城镇高收入居民消费倾向进行了回归,结果表明:城镇高收入居民消费倾向的下降成为引起城镇总体消费倾向下降的重要原因。
二是对城镇与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比较,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高于城镇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表明收入水平相对较低的农民将当期增加收入的更大比例用于消费支出。
乡村居民消费理念
乡村居民消费理念
乡村居民的消费理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实用:乡村居民在消费时更注重产品的实用性和耐
用性,而不是过多关注品牌和外观。
2.节约为先:由于乡村居民的收入相对较低,他们在消费
时通常会注重节约,更愿意选择价格实惠、经济实用的产品。
3.传统节俭:乡村居民的传统节俭观念较强,更注重勤俭
持家,消费时往往会精打细算。
4.追求品质:随着乡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越
来越多的乡村居民开始注重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选择有品质保证的产品。
5.崇尚自然:乡村居民对自然环境有着更深的依赖和敬畏,
在消费时更倾向于选择环保、健康、天然的产品。
6.群体认同:乡村社会是一个高度认同的社会,乡村居民
在消费时也往往会考虑自己的群体归属和认同,选择符合自己所在群体规范的产品。
这些消费理念是乡村居民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随着乡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乡村居民的消费理念也在不断变化。
了解和把握乡村居民的消费理念,对于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和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80后90后00后消费行为的分析报告
80后90后00后消费行为的分析报告成功的营销者是那些能够有效的开发对消费者有价值的产品,并运用富有吸引力和说服力的方法将产品有效的呈现给消费者的企业和个人。
因此,研究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对于展开有效的营销管理活动至关重要。
下面我以80后、90后、00后的消费行为为例,将对这些人群的消费心理、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进行分析。
80 后:指的是我国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一代人。
我国80后一代中很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变化中长大,在西方流行文化的耳濡目染中长大。
他们面对着中国传统思想和西方文化的冲突,面对着巨大的升学压力和就业压力,有着和上一代人截然不同的思想和环境压力。
这些不同,也直接的放映在了和一代人的行为上。
他们崇尚个性,装扮时尚,消费超前,跳槽频繁…80后的消费行为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80后是追求享乐的一代,他们在努力学习和工作的同时也崇尚尽情娱乐。
他们成长在娱乐方式前所未有的丰富的时代,在漫画书和美国大片的浸泡下长大,在娱乐上,他们的开支比前人要多的多。
在娱乐方式上,也比以前丰富得多,除了传统媒体、电影院、吃饭逛街,还有KTV、泡吧、网络娱乐等新兴娱乐活动,连运动,也有如舍宾、攀岩、拉丁舞等新花样。
80后比以前的人群更看重品牌,他们从小就知道可口可乐、迪斯尼,在外国品牌大举进入中国和国产品牌开始大量宣传的时代中成长起来。
也由于对自我、流行的追求,对品牌的选择更挑剔,更有品牌意识。
品牌忠诚度就比较难说,有时候也许会比其他人群更忠诚,有时候由于青少年的不稳定性,也会发生改变。
比如,当可口可乐聘请李宇春当形象代言人后,喜欢她的粉丝可能会转而购买可口可乐,而不喜欢他的人也可能会转移到别的品牌上。
相关群体指那些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们看法和行为的群体。
人们至少在三个方面受到他们相关群体的重大影响。
相关群体使一个人受到新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并且还影响个人态度和自我概念;相关群体还产生某种趋于一致的压力,他会印象个人的实际产品选择和品牌选择。
我国农村市场需求分析
商业西矸究我国农村市场需求分析roll喻占元武汉工业学院经贸管理学院[摘要]简要介绍了农村市场需求分析的必要性,比较详尽地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市场需求的主要特点。
[关键词]农村市场消费需求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倾向一、农村市场需求分析的必要性分析农村市场需求的必要性.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1从宏观层面讲.是增加农民消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需要。
立足于扩大国内需求.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重大战略方针。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人民群众收入水平提高和消费结构升级的发展阶段,国内储蓄率也较高,这就决定了我们需要也有可能主要依靠国内需求推动发展。
既要继续扩大投资需求,保持固定资产投资以合理的规模和速度增长,更要注意扩大消费需求。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努力扩大国内需求,增加居民消费特别是农民消费作为扩大消费需求的重点,进一步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而要增加农民消费,就必须分析农村市场需求。
2从微观层面讲.是企业开拓农村市场,求生存和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加入WTO之后.我国国内市场国际化。
在大中城市.中外企业之间.国内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白热化,价格战、促销战、广告战、服务战、渠道战此起彼伏。
很多产品的城市市场趋于饱和。
在此情况下.进入市场竞争相对较弱,市场容量巨大的农村市场就成为一部分企业的较好选择。
而要进入农村市场.也必须分析农村市场需求。
二、农村市场需求分析目前,我国农村市场需求主要有以下特点:1消费水平低,消费潜力巨大。
目前.我国乡村人口数为76851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5947%。
这是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
2003年,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分别为6511元和1943元,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比为335:1: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为16065亿元.仅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5842亿元的35%。
同年,我国农村百户家庭彩电、冰箱、洗衣机、录放像机、家用电脑的拥有量分别为678、1589、3427、351和14台,城镇居民的拥有量分别是1305、887、94.41、1791和278台。
当下中国人的消费观念及消费行为
当下中国人的消费观念及消费行为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生产力得到了极大提高~国民经济保持了长期高速增长。
随着我国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水早也随之提高~从而使居民的消费结构、消费观念、偏好~以及消费方式与手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追其理论根源~利益结构的变化导致了新兴消费观念的兴起。
同时~居民消费需求增长是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了解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居民消费观念的基本现状~对研究把握居民近期的消费行为走势和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及生产经营战略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改革开放, 消费观念, 利益结构, 消费行为随着改革开放更加深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基本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伟大跨越,逐步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基本上达到小康水平,消费形态发生了重大变化,呈现出消费需求不断增长,消费观念不断更新,消费结构不断优化,消费行为不断时尚,消费方式不断超前,消费领域不断扩展的新局面。
一、当下中国人消费观的基本现状消费观就是人们对消费的基本观点和态度。
人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受环境和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条件和环境的变化,必然导致消费观念的改变。
(一) 消费观念渐趋理性理性的消费观是立足于可持续发展基础之上的、利于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的消费观念。
人的需求是无限的,但资源却是有限的。
而我们中国对资源的需求量更是远大于其他国家。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人们的消费已由维持生存阶段转变到发展阶段,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有限的资源和日益恶化的环境要求我们的发展必须建立在人与自然和谐的基础之上,必以理性消费为前提。
随着“一个地球”的环境意识的觉醒,人们的消费观已经越来越富有理性。
尤其在近些年买方市场形成后,可选择的替代商品实在太多,另外一个主要原因是由于人们生活、文化水平的提高,消费者越来越“内行”,是否真的需要、商品质量和服务的好坏、价格的真实度,成为消费者选购商品的首要条件,理性消费占主导。
消费者行为学知识点概括
消费者行为:指人们为满足需要和欲望而寻找、选择、购买、使用、评价及处置产品和服务时介入的活动和过程。
消费者行为学:是研究消费者为满足其需要和欲望而选择、获取、使用和处置产品、服务的活动过程,也包括影响这一活动和过程的各种因素。
研究消费者行为的意义主要包括:1.研究消费者行为有助于企业赢得消费者2.研究消费者行为可以帮助和引导消费者,保护消费者权益3.研究消费者行为可以有效的帮助企业制定市场营销战略4.研究消费者行为有利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的生态环境的保护消费者市场的特点:1.顾客多,范围广2.需求差异性大3.需求弹性大4.购买量少,频率高5.非理性购买较强市场细分:按照消费者欲望与需求把一个总体市场划分成若干个具有共同特征的子市场的过程。
(市场细分是营销战略的第一步)细分市场的变量主要有四类:地理变量,人口变量,心理变量,行为变量。
以这些变量为依据来细分市场就产出地理细分,人口细分,心里细分,行为细分四中市场细分的基本形式。
市场细分原则:一致性;可衡量性;可进入性;效益性;稳定性产品:是消费者获得和用以满足其需要的任何东西。
促销:是企业通过与消费者的信息交流来引起人们的兴趣并说服他们试用其产品的活动。
产品定位:就是在消费者头脑中为产品确立某种地位或树立某种形象,使其与其他同类的竞争产品相区别。
关系营销的产生是建立在两个经济学论据基础上的:第一个论据,保持一个顾客的费用远远低于争取一个顾客的费用;第二个论据,企业与顾客的关系越持久,这种关系越有利可图。
人口密度属于地理变量细分市场。
在有些情况下,同一个产品既会被定义为工业品又会被定义为消费品。
感觉:是刺激物作用于感觉器官,经过神经系统的信息加工所产生的对该刺激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个体选择、组织和解释刺激,形成一种有意义的与外部世界相一致的心理画面的过程。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比感觉更为全面的理解世界的过程。
知觉的主要特性: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恒常性。
农村居民消费潜力分析
农村居民消费潜力分析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长期的经济落后,农村居民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仍需要进一步改善和培养。
因此,分析农村居民的消费潜力,有助于了解农村市场需求和潜在消费者,指导企业开展市场营销活动,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的持续增长。
一、农村居民消费现状农村居民消费是指农村人民在生产和生活中所购买的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行为。
在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整体较低,但随着城乡经济一体化和城乡发展差距的逐步缩小,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0936元,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087元,约为城市居民的一半。
同时,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高,2019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13467元,同比增长8.0%。
从消费结构来看,农村居民消费主要集中在粮食、食品烟酒、衣着、住房和医疗卫生等方面。
其中,粮食、食品烟酒和衣着占比较大,这些方面的消费相对比较基本,也较为稳定。
而在新兴消费领域,如旅游、教育、娱乐等方面,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相对较低,但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这些方面的消费潜力也在不断释放。
1.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多样化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消费需求日益多元化。
除传统的物质需求外,农村居民消费对服务、旅游、文化、教育等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
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发展,农村居民的消费场景和消费方式也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这为培育新消费增长点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农村居民消费观念转变加快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居民的消费观念逐渐发生了变化。
传统的“实用主义”消费观念正在被逐步转变为“享受主义”消费观念。
现在的农村居民在消费时更加重视品质和品味,对于品牌、质量、服务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
因此,企业需要根据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和消费观念差异,设计出更有吸引力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我国农民消费行为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农民消费行为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在日益开放的社会和市场环境中,中国消费者行为在不断发生变化。
从20世纪90年代起,这一问题己经引起学者的关注,但是研究者们大部分都把重点放在整体角度,缺乏根据群体特色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尤其是农村。
中国的农民是世界上最庞大的消费群体,中国农村消费市场是中国乃至世界最庞大的消费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如今政府大力推动农村市场的发展,因而,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中国农村市场的主体农民消费行为的现状特点,更深层次的探讨影响农民消费行为的因素,为有效的发展农村市场提供对策研究。
一、理论基础消费者一般被视为问题的解决者或决策者。
从这一假设出发,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被看作一个理性的问题解决过程,并将这一过程区分为认识问题、收集信息、评估筛选、购买和购买后行为等几个阶段。
重点在于了解消费者如何形成购买决策、在不同的产品和品牌之后做出选择的过程。
消费者行为可以看成是由两个部分构成,一是消费者的行动,二是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
购买决策是消费者在使用和处置所购买的产品和服务之前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倾向,属于消费态度的形成过程;而消费者行动则更多的是购买决策的实践过程。
在现实的消费生活中,消费者行为的这两个部分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消费者行为的完整过程。
以往学者在研究影响消费者行为因素方面,主要提出了以下几种理论:二因素论将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分为两大类,一类存在于消费者内部,如意识、知觉、记忆、思维、想象、需要、价值观等因素;一类存在于消费者外部,如社会阶层、家庭、参照群体、文化、经济等因素。
三因素论则将“营销”视为影响消费者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即外部因素、内部因素和营销因素。
科特勒(Kotler)则提出了消费者行为影响因素的4个层面:文化、社会、个人和心理,如表1所示:表1 消费者行为影响因素的四个层面文化因素社会因素个人因素心理因素文化参考群体个性和自我概念激励亚文化家庭年龄和生命周期阶段知觉、学习社会阶层角色与地位职业、经济环境、生活方式信念和态度二、我国农民消费行为特点我国农民数量特别多,但农民的购买力却很低,农村消费市场需求不旺。
农民行为的概念
农民行为的概念农民行为是指农民在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中所表现出的行为特征和行为方式。
农民行为的研究对于制定农村发展政策、优化农业生产方式以及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农民行为的特征是多样性。
农民群体庞大,分布广泛,经济水平、教育程度、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农民行为呈现出多样性。
不同地区的农民对于种植业、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等方面的偏好和需求不同,有的农民偏向于传统种植业,有的农民转向现代农业技术,还有一些农民从事非农业产业等。
另外,农民行为的动态性也是其特征之一。
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不断改变着农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思想观念等。
农民的行为也受到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农民可能根据市场需求、政策导向、自身经济情况等进行农业产业的选择、推行现代农业技术、参与农村合作社等。
农民的行为与经济利益密切相关。
农业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因此农业生产中的行为决策常常受到经济利益的驱动。
农民在选择种植作物、购买肥料农药、销售农产品等方面都会考虑利润,力求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收益。
此外,农民还会根据市场需求和价格波动调整生产结构,选择经济效益更好的农业产业。
社会文化因素也对农民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农村社会的传统价值观念、习俗和社会关系等方面,对农民的行为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在农村社会中,家庭、亲友关系紧密,农民的行为决策往往需要考虑到对家庭的影响和亲友的意见。
此外,农村社会的传统文化、信仰和风俗等也会影响农民对于农业生产技术、市场信息的接受和运用。
政策环境也是影响农民行为的重要因素。
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农业政策、农村发展政策等对农民的行为产生直接影响。
政策导向可以改变农民的行为取向,比如通过农业补贴政策鼓励农民发展高效农业,通过农村金融政策支持农民创业等。
总的来说,农民行为是指农民在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中所展现的行为特征和行为方式。
农民行为具有多样性和动态性,受到经济利益和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了解农民行为的特点和驱动因素,对于制定农村发展政策、引导农民转变生产方式、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农村消费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及对策建议
关于农村消费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及对策建议农村消费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及对策建议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消费面临着众多新的情况和问题。
本文将从城乡差距拉大、农民收入提升、消费升级、服务供给不足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首先,随着城乡差距的拉大,农村消费面临的新情况是消费水平较低。
在城市中,人们可以享受到更丰富的商品和服务,而农村地区由于受限于交通和物流,很难获得同样的消费体验。
这导致了农村消费水平相对较低的问题。
对策建议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对农村交通、物流、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提高农村地区的交通便利性和物流能力,有助于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
其次,随着农民收入的提升,农村消费面临的新问题是消费结构不合理。
过去,农民收入主要依靠农业生产,农村消费以生活必需品为主导。
但随着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消费需求也日益多样化。
然而,由于农村消费市场相对不成熟,供给侧不足,使得农民的消费结构没有得到合理引导。
对策建议二:推动农村消费升级。
加强对农村消费市场建设的引导和投入,鼓励农民消费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农民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
同时,加强对农村消费者教育的培训,提高农民对新型消费品和服务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他们的消费能力和意愿。
此外,随着城市消费品牌的涌入,农村消费面临的新情况是市场竞争压力增大。
在过去,农村消费市场相对封闭,供求关系较为稳定。
但随着城市品牌的进入,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农村消费者面临更多的选择,同时也面临着购买决策的困惑。
对策建议三:促进农村消费市场规范发展。
加强对市场竞争的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打击虚假宣传和不正当竞争行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同时,加强对农村消费者的权益保护教育,提高他们的消费意识和维权意识,增强他们对市场信息的分辨能力和购买决策的理性性。
最后,随着社会服务水平的提高,农村消费面临的新问题是服务供给不足。
在过去,农村地区的服务供给相对较少,农民往往需要前往城市才能享受到高品质的医疗、教育、娱乐等服务。
中国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结构分析基于QUAIDS模型的两阶段一致估计
中国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结构分析基于QUAIDS模型的两阶段一致估计一、概述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结构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为了深入探究这一变化背后的规律和特点,本文采用QUAIDS模型进行两阶段一致估计,对中国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结构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分析。
QUAIDS模型(Quadratic Almost Ideal Demand System)作为一种先进的经济学模型,能够基于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假设,有效地估计消费者对各类商品的需求响应程度。
我们运用该模型对农村居民家庭的各类消费支出进行了深入研究,包括食品、衣着、耐用品、交通通讯、文化教育、医疗保健等多个方面。
通过对这些消费支出的分析,我们旨在揭示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结构的现状、特点及趋势,进而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还通过对比不同收入水平和地区之间的差异,进一步探讨了消费结构变化的深层次原因。
本文基于QUAIDS模型的两阶段一致估计方法,对中国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结构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分析,旨在为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1. 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结构问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中国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结构分析基于QUAIDS模型的两阶段一致估计》文章段落生成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结构问题逐渐凸显,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能力逐渐增强,其消费结构也在发生深刻变化。
与此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结构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消费结构单消费层次不高、消费环境不完善等,这些问题不仅制约了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也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结构进行深入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消费结构作为反映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是衡量农村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依据。
通过分析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结构,可以深入了解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消费偏好和消费水平,为制定针对性的农村经济发展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中国农村消费市场分析_基于消费者行为的视角
2009年4月号市场周刊·理论研究一、问题的提出中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0%左右,农村消费市场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深入研究和开发农村消费市场,对促进农村经济和农村市场繁荣、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中国经济步入工业化中期后,国家对农民实现了由“取”向“予”的重大转折,开始了向“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历史性转变,初步建立和形成了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制度框架,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大力助推农村经济繁荣,从而使农村经济发展正在向更高的发展平台迈进,城乡经济和市场共生、共荣的局面已初露端倪。
在当前国际经济危机、国际市场萎靡的格局下,扩大内需无疑是中国经济保持繁荣的明智选择。
当今城市消费市场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并已基本趋于饱和,相比之下,农村消费市场因其固有的次生性特征,仍然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开发潜力,通过研究和开发农村消费市场,一方面能够使企业寻觅到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并满足农村居民的不同层次消费需求;另一方面,近些年来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及其给予的政策、投资等倾斜,在为农民提供了更大获利空间的同时,也为企业研发符合农村和农民消费特征的产品和服务提供了机遇。
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研究农村消费市场,分析农民消费者的行为特征,有针对性地培育和教育农村市场,生产和提供适应农民消费者需要的产品和服务,采取有力措施消除农民消费者的后顾之忧,无疑是应对的良好对策。
二、文献综述中国二元结构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现象,对于中国这种二元结构下的农村问题的解决在国际上是没有先例可供借鉴的,国外这方面的研究也就特别少。
国内对农村消费市场的关注始于20世纪末,它是随着中央对农村的关注而逐渐受到重视的。
纵览国内有关农村消费市场的研究成果,学者们的研究视阈和视角存在一定差异性。
成思危(2001)主编的《中国农村消费市场的分析与开拓》一书,对中国农村消费市场的地位与结构、农村消费市场需求、中国农民的消费行为及其消费结构进行了全面而深入地洞悉,提出了提高农民购买力的途径及开拓农村消费市场的思路和方法,是目前较具代表性的论著;贾建民(2006)、严先溥(2006)等人则把研究重点放在对农村消费市场的历史变革和现状分析方面,提出了一些具有启发意义的看法和建议;高觉民(2005)、郝辽钢(2008)等人通过实证研究、运用定量方法探讨了城乡消费市场的差异;刘艺容(2006)重点研究农村消费方式的转变机制;郭国峰(2002)、李宝库(2006)则针对农村市场的不同特征,对企业如何有针对性地开拓市场进行了分析。
经济活动之消费者行为分析
经济活动之消费者行为分析1.介绍消费者行为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和服务时所表现出的决策和行为模式。
消费者行为的研究对于企业了解消费者需求、优化产品设计、制定营销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消费者行为进行分析,探讨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因素和决策过程。
2.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因素消费者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个人因素个人因素是指消费者的个人特点和特征,包括年龄、性别、教育程度、收入水平、职业等。
不同的个人因素会影响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购买决策以及购买力度。
2.2 社会因素社会因素是指消费者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
家庭、朋友、同事等社会关系对消费者的态度、价值观和购买意愿产生重要影响。
此外,社会地位、文化背景和群体行为也会对消费者行为产生巨大影响。
2.3 心理因素心理因素是指个体的心理状态、态度和个人价值观。
个体的认知、情感、态度以及对风险的接受程度都会影响其购买决策和消费行为。
2.4 外部环境因素外部环境因素指的是与产品和市场相关的因素,如产品品质、价格、促销活动、竞争状况等。
这些因素会影响消费者对产品的感知和评价,从而影响其购买决策。
3.消费者决策过程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一般可分为五个阶段:需求识别、信息搜索、产品评估、购买决策和后续行为。
3.1 需求识别需求识别是指消费者对自身需求的认知和意识。
当消费者感到有一定需求时,他们会开始主动寻找满足需求的产品。
3.2 信息搜索信息搜索是指消费者在确认需求后主动寻找相关的产品信息。
消费者可以通过互联网、口碑传播、社交媒体等渠道获取信息,并对不同产品进行比较和评估。
3.3 产品评估产品评估是指消费者对不同产品进行比较和评估。
消费者会考虑产品的性能、品质、价格、品牌声誉等因素,并根据自身需求和偏好做出购买决策。
3.4 购买决策购买决策是指消费者最终决定购买某种产品或服务的过程。
消费者会考虑产品的价格、品质、服务质量等因素,并结合自身的经济能力和消费预算做出最终购买决策。
农村居民消费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分析2023-11-09contents •农村居民消费概述•农村居民消费影响因素分析•提升农村居民消费的对策建议•案例分析目录01农村居民消费概述定义农村居民消费是指农村居民为了满足生产、生活、文化等各方面需求而进行的消费活动,包括购买商品和服务。
要点一要点二特点农村居民消费具有自给性、单一性、不可逆性和季节性等特点。
自给性是指农村居民消费以满足自身需求为主,较少考虑市场因素;单一性是指农村居民消费的品种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生活必需品上;不可逆性是指农村居民消费一旦完成,很难再改变或调整;季节性是指农村居民消费受到季节性影响,如农忙季节和农闲季节的消费差异较大。
农村居民消费的定义与特点03新世纪以来的农村居民消费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居民消费水平逐渐提高,开始向多元化、品质化方向发展。
农村居民消费的发展历程0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农村居民消费这一时期,农村居民消费以自给自足为主,市场消费需求相对较小。
02改革开放后的农村居民消费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农村居民消费逐渐向市场化转变,但仍然以基本生活需求为主。
现状目前,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消费结构单一、消费环境不完善、消费水平不均衡等。
问题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单一,主要集中在生活必需品上,对于品质化、多元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尚未得到充分满足;同时,农村消费环境不完善,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商品流通渠道不畅等,制约了农村居民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此外,城乡消费水平不均衡也是当前存在的问题之一,城乡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居民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
农村居民消费的现状与问题02农村居民消费影响因素分析经济因素收入水平01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是影响其消费的首要因素。
随着收入的增加,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也会提高。
收入结构02农村居民的收入来源和结构也会影响其消费。
如果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那么消费可能会更加稳定;如果收入来源多样化,消费也会更加活跃。
农村消费市场特点
..农村消费市场特点第一,农村消费市场存在多层次的消费结构和消费行为。
中国的农村市场也并不是同步发展的,一些农村较为富裕,一些农村相对贫穷,这使得农村市场之间也存在消费的级差,比如,西部地区的农村消费者相对来说收入就要低一些,而一些沿海的农村,以及东部的省份农村的收入相对就高,而在一些省份内部的不同地理区域之间的农村发达程度也不同。
这种因为基础设施、地理区域、收入差别带来的差异导致了农村消费市场也就出现了多个层次的消费结构,比如有贫困型消费者,现阶段还缺乏消费的自由;有温饱向小康过渡的消费者,其基本生活消费品已有保障,对消费品的需求已由数量增长型扩张过渡到质量提高阶段;还有一些小康型消费者消费倾向与消费结构已经接近于小城镇的水平,消费结构升级的欲望强烈;甚至还有少数富裕型消费者,其消费结构与城市已经基本接近,热点已转向中档和较高档次的产品。
对于企业来说,农村市场是一个新的市场,在这个市场中,先进入哪些市场,分析不同市场的消费者偏好,将农村市场作为一个总体市场来寻找地理区域、生活方式、消费行为和偏好的细分和定位,才能够更好的挖掘农村市场的潜力。
第二,农村市场有明显的淡旺季,对大型的耐用消费品的购买较为集中。
农村市场由于平时忙于农业生产和外出打工,很多农村消费者平时只是购买日常的消费品,对于一些穿的和用的商品,特别是大件的耐用消费品的购买,主要集中在春节期间,在这段时间内,很多农民往往会将一年的大部分收入集中进行消费。
对于企业来说,需要针对农村市场的消费和购买特征来制定营销计划,并在春节前后采取促销和营销,将能够满足农村市场的需求。
第三,农村市场的渠道体系不完善,对于城乡连锁的销售渠道存在巨大需求。
现在很多产品很难进入农村市场,原因在于物流和配送体系,以及商业零售终端较少,对于很多连锁企业,以及工商企业来说,根据农村特点,建立城乡一体的零售连锁集团,在广泛的农村建立销售网点和服务网点,将能够增强农村消费者购买的方便性。
全面了解除夕消费者行为
全面了解除夕消费者行为除夕,即农历年的最后一天,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在这一天,人们通常会进行各种庆祝活动,并且会涌现出独特的消费行为。
本文将全面了解除夕消费者行为,揭示其特点和影响。
一、购买食品除夕夜,吃团圆饭是每个家庭的传统习俗。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人们会购买大量的食品来准备丰盛的晚餐。
食品市场在除夕前后总是繁忙的,超市、菜市场、特色小吃摊位都会迎来大批购买者。
从蔬菜、肉类、水果到糖果、糕点,各类食品的销量都会大幅增加。
此外,一些传统的特色食品如糖葫芦、年糕等也备受欢迎。
二、购买年货除夕是中国人迎接新年的时刻,人们会购买一些传统的年货来祈求祝福和好运。
年货市场在除夕前会变得热闹非凡,家家户户都会购买各式各样的年货,如糕点、糖果、饺子、腊肉、酒类等。
同时,文化氛围浓厚的地方还会有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色商品,如剪纸、年画等,成为人们选购的对象。
三、购买年装除夕是迎接新年的节点,人们会注重自己的仪容仪表。
因此,许多人会在这一天购买新衣服和鞋子,以展示自己的良好形象。
服装店、商场成为购买年装的热门地点。
此外,一些配饰如首饰、手表等也会在这个时候有较高的销量。
四、家居装饰为了迎接新年,人们还会购买各种家居装饰品。
比如春联、年画、灯笼、福字等等,这些装饰品会在家里摆放起来,以增加节日的欢乐氛围。
人们可以选择在传统集市或者一些线上购物平台购买这些家居装饰品。
五、旅游近年来,除夕的旅游消费呈现出不俗的增长。
而且,很多人喜欢在节日期间到其他城市或景区游玩。
人们可以提前预订机票、酒店、门票等,体验异地的过年氛围。
旅游行业也会利用这一节日推出丰富多彩的旅游产品。
除夕消费者行为的特点与影响源自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也反映了春节文化的独特氛围。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人们的消费行为也在不断演变。
然而,这些习俗和消费行为的传承,使得除夕成为了经济的一个重要节点,促进着市场的繁荣。
除夕消费者行为也给商家带来了商机,他们可以根据人们的需求和喜好,精心设计推广打折活动,吸引顾客购买。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一、本文概述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差距的逐步缩小,农村居民消费问题日益受到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的关注。
农村居民消费不仅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也直接影响到整个国家的内需增长和经济发展质量。
因此,深入分析中国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因素,对于理解农村市场动态、制定有效的农村经济发展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全面探讨中国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因素。
文章首先对相关研究进行文献综述,梳理已有研究成果和不足,明确研究问题和研究假设。
然后,基于中国农村居民消费的实际情况,构建理论框架,选取合适的数据来源和计量经济学模型,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分析。
在分析过程中,文章将综合考虑宏观经济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以揭示各因素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具体作用机制和影响程度。
文章还将关注城乡差异、地区差异等因素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以提供更全面、深入的分析结果。
文章将总结研究结论,提出政策建议和研究展望,以期为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和消费市场繁荣提供有益参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中国农村居民消费问题提供更为科学、系统的分析视角,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扩大内需提供有力支持。
二、文献综述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一直是经济学和社会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农村居民的消费模式及其背后的驱动力。
国外研究现状:在国外,一些经典消费理论如生命周期理论、持久收入假说和相对收入假说等,为理解农村居民消费提供了理论框架。
例如,Modigliani和Brumberg的生命周期理论强调了消费者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平滑消费的重要性,而Friedman的持久收入假说则指出,消费者的消费决策更多地基于其持久性收入而非暂时性收入。
一些国外学者还关注了社会文化、家庭结构、金融市场发展等因素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
国内研究现状:在国内,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村改革的深入推进,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于各种原因,相当于占全国人口2/3的农村居民却只消费了全国1/3的消费品。
近年来,农村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农村消费环境不断改善,农村消费市场随之悄然升温,国内外企业早已对这块大“蛋糕”觊觎已久,纷纷踏足或者正准备进入农村市场。
但由于二元经济结构等原因,中国农村消费者与城市消费者有着巨大的差异,来自城市的营销商若在“决战”农村时一着不慎,则有可能使企业陷入失败的境地。
显然,进入农村市场的机遇与风险并存,因而在进入农村市场之前,必须事先对农村消费者有足够的了解和认识,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那么,当代中国农村消费者行为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企业又应如何针对这些特点有针对地制定营销战略和策略呢?一、中国农村消费者行为特征分析总体而言,当代中国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主要有如下六个特点:1、消费偏好:以求实消费为主与城市居民不同,农村居民的收入不高,据《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10)[1]数据显示,2009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3.33:1,而且他们的收入不仅要用于生活消费,还要用于生产投资,因而他们没有足够的资金用于高层次的消费,消费仍以追求实用为主,喜欢物美价廉的产品,对商品的质量、性能和耐用性要求比较高,对价格较为敏感,而对产品的品牌、包装以及外观设计等方面则不是十分的看重,概念性、奢侈性产品在农村基本没有市场。
虽然随着收入的不断增加,以及受到外出打工者带回的新潮消费观念的影响,农村居民的消费逐渐从实用型向注重时尚和品牌的方向发展,但在短期内,他们以求实消费为主的偏好将不会改变。
2、消费决策:倾向于从众趋同相对于西方消费者而言,中国人的消费决策受群体影响较大,对于生活在熟人社会的农村居民来说尤其是如此。
农村居民的攀比心理相当突出,他们中的多数不是根据自己的主观需要来决定自己的购买行为,而是依据他人的消费行为来决定自己的消费行为;他们非常注重个人消费在社会关系成员中的反应。
具体而言,他们在消费时普遍存在从众趋同的现象,购买商品前喜欢向亲戚、邻居和熟人打听,并且对他们深信不疑。
例如,近些年来,手机消费开始在农村兴起,据《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10)的数据显示,农村居民移动电话每百户拥有量由2000年的4.3部上升至2009年的115.2部。
农村消费者在购买手机时趋同性和从众心理比较突出,往往由于一定区域内的先购者买了某种品牌、型号和价格的手机,并产生了良好的评价,追随者也会在同一零售商处购买相同或相似的手机,造成在同一区域内的手机消费趋同。
这与城市居民手机消费的时尚化和个性化倾向形成鲜明对比——城市居民把手机看成是自己生活的延伸,通过手机显示自己的个性和生活方式,而农村居民在购买手机时表现得相当谨慎,不愿意承担购买新品牌、新型号手机的风险,再者,农村居民社区归属感更强,喜欢通过使用相同或相似的产品来保持群体一致性,而不喜欢标新立异[2]。
3、消费观念:节俭与奢侈并存中国传统文化崇尚节俭,提倡量入为出,强调储蓄和积累,这在农村表现得尤为突出。
受低收入水平、未来收支不确定性以及流动性约束的影响,农村居民平时保持较低的消费水平是一种理性选择。
农村居民更受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思想的影响深远,他们的消费观念与经历了改革开放经济大发展、思想大解放的城市居民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出节俭的特点,精打细算,舍不得花钱,更不敢超前消费;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他们在一些重要的场合,如逢年过节、婚丧嫁娶、人情往来等,则一改平日的节俭,拿出平时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钱,尽情消费。
从吃到用,从穿到行,大肆采购。
更有甚者,不惜举债消费,承受欢乐几天换来背债数年的痛苦。
事实上,费孝通先生早就发现,在农村,人们从小就受到节俭的教育,生活很节俭,衣服都是几代人穿,剩饭也从来不倒掉,但在婚丧礼仪场合,他们节俭的思想就消失了[3]。
如此两极化的消费特点,使得农村居民的消费呈现出集中的趋势,平时少花不花,到了重要场合却大花特花,这也决定了他们在生命的不同时期特有的储蓄行为和消费高峰,形成消费观念节俭与奢侈并存的奇特现象。
4、消费文化:灰色消费长盛不衰农村居民文化素质较低,乡土文化气息浓厚,他们的消费生活中仍充斥着许多灰色元素。
在这其中,首当其冲的要属迷信消费。
在农村,婚丧嫁娶、乔迁新居等场合的迷信消费十分普遍,尤其是老年人,把这种行为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事。
其他人则采取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
其次为赌博消费长盛不衰。
由于农村的文化设施匮乏,农村居民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的问题仍很突出。
因为农村居民的休闲、娱乐极为单调,大部分休闲时间用来打牌。
有的农村在过年过节和农闲时期,赌博成风,通宵达旦。
这些灰色消费不仅增加了农村居民的经济负担,而且给社会风气和消费层次提升带来诸多负面影响。
5、消费心理:钱事小,人情、面子事大“面子”是中国人特有的价值观。
在中国传统社会,“面子”是极其重要的东西,是人的道德的存在根本,维系体面被视为中国人文化生命的基本需要。
而对于农村这么一个熟人社会,维持面子更是生活中必须要遵循的逻辑。
从某种程度上说,“面子”是农村消费者人情消费和攀比消费的根本原因。
维系中华文明2000余年的儒家伦理十分重视“礼”,强调“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往而不来亦非礼也”。
在重视私人关系的中国社会,“礼尚往来”这一具有文化道德含义的社会交往伦理最终成为私人交换利益的手段,即人情。
在乡村社会,农村居民大都接受“人情大于天”的古训,请客送礼被视为维护面子、维持关系的基本行为规范,人情消费在农民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随着农村经济的市场化,礼金成为人情往来的主要载体。
农村送礼名目繁多,花样百出。
生儿育女、过生日、建房、分家、升学、参军等,亲朋好友都要送礼。
人情消费已经成为村民的生活负担,据周会等(2007)对辽宁省部分地区调研的数据结果显示,约70%的农村居民认为人情礼金过重,平均每年每户消费在2500元左右[4]。
人们往往通过礼金的高低来评判人际关系的亲密程度,人情消费成为农村居民的一大硬性的现金支出。
请客送礼名目繁多、标准不断升级,有些农村居民为此而超前消费,借钱请客、负债送礼,最终因“礼”而贫。
把消费作为一种工具和手段来维护自己在社区中的道德资本以及社会地位、名誉及声望等,并从消费中获取满足感,已为很多农村居民所认同。
“打肿脸充胖子”的攀比消费往往是农村居民自觉的消费选择[5]。
据一项调查显示,当农村居民被问及对为什么红白喜事大操大办不惜代价,有52%的人回答“别人都这样自己不能比别人差”。
12%的人回答“为显示自己富有”,36%的人回答对这件事情重视。
可见,有64%的人表明在此事上的攀比心理[6]。
二、农村营销的基本策略选择根据以上的农村消费者行为分析,笔者有针对地提出以下五点农村营销战略和策略选择:1、产品设计重在适用与实惠农村消费者收入水平较低,购买力有限,喜欢的是经济、实惠、耐用的产品。
这时,营销商一方面要针对农村消费者的特点,设计他们认为重要的功能,例如,适合在信号不佳的环境下收看电视节目的具有超强功能的电视机;另一方面,要学会针对农村市场对产品“做减法”,例如,联想电脑针对农村市场减少一些非必要的功能,从而降低产品价格,达到“实惠”的定价目标,采用的就是这种战略思路。
2、以礼品定位俘获农村消费者的心针对农村消费者重人情、重面子的特点,企业应采用给产品巧妙赋予礼品定位的策略,以吸引消费者的青睐。
史玉柱在全面推出脑白金之前,充分研究了农村消费者的心理,发现农村老大爷、老太太希望儿女把脑白金作为礼品送给他们,这让史玉柱发明了那句著名的“土得掉渣”的广告语——“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一举令脑白金成为中国最畅销的礼品之一。
礼品定位在农村的奇妙功效由此可见一斑。
3、营销传播注重借助口碑的力量农村信息传播不发达,信息的来源与影响力多来自亲人、邻居和熟人,农村居民的消费倾向于从众趋同,因而在农村开展口碑营销是上策。
要通过口碑赢得农村消费者,必须首先在产品和服务上下功夫。
应有针对性地设计实用、可靠的产品,而不是简单地、追求短期利益地向农村倾销在城市已经过时的产品;在服务上要重视售前引导,加强售后的维修、安装和服务,消除农村居民的后顾之忧,使农村居民觉得可靠、放心才是维系农村客户关系的根本。
其次要善于利用意见领袖的影响力,让他们成为品牌或产品的宣传者和示范者。
由于村民对权威的信任和服从,以及爱攀比、好从众的心理,当地的村干部、能人、德高望重的权威人士对农村消费者都有很大的影响力,因此应设法把这些意见领袖培养成企业的核心客户,让他们起带头和号召作用,以点带线、以线带面,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营销攻势聚焦传统节日与红白喜事如上文所述,农村居民的消费呈现波动状态,即平时不舍得消费,在重要节日时不惜大量投入消费,例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佳节是农村居民消费的重要时段。
企业应把营销资源集中在这些节日前后投放。
例如,脑白金的广告投放就集中在中秋节和春节,采用脉冲式广告排期:即2月至9月初,广告量很小。
每年只集中在春节和中秋节两次高潮。
广告密度最大的时段是从中秋节倒推10天,从春节倒推20天,加起来一共30天。
到了关键销售旺季,沸点也同步达到了。
此外,农村居民的红白喜事也是他们消费的重要场合,营销商应注意根据当地的礼俗进行营销。
例如,婚庆所需要的烟酒和家电等产品,应着重在当地婚庆较为集中的时段进行促销。
5、文化营销填补农村居民闲暇消费空白针对农村居民闲暇消费内容贫乏的特点,企业可以采用文化营销的策略推广产品和服务,即在营销中加入文化的元素,给农村居民带来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在满足他们闲暇消费需要的同时,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升产品销量。
例如,在电冰箱的销售中,当其它商家都沉醉于大登广告,大搞有奖销售之时,海尔却另辟蹊径,发起“送万场电影下乡”的公益活动,又购买多部客货两用车和几十部电影拷贝,每辆车载一名司机与几名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宣传员,带上专门印制的农村科技知识宣传册,下乡进村,把特有的“海尔文化”送给逐渐富裕起来的农民,使其冰箱的销售量大增。
本文摘自:阳翼著《赢在低端市场:中国农村消费者行为与市场营销研究》(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