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内涵建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化内涵建设提升办学水平

为进一步开创学校事业发展的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在校五届四次教代会上的工作报告

校长徐放鸣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受校行政委托,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到会的特邀代表、列席代表提出意见。

一、2007年工作回顾

2007年,是党的十七大隆重召开,党和国家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催人奋进的一年,也是我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实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一年。全校师生员工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年度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聚精会神抓落实,一心一意谋发展,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成绩。

(一)强化学科与科研工作,内涵建设水平有了新提升

学科学位点建设工作扎实推进。完成了学校“十一五”学科建设规划的制定工作,进一步明确了“十一五”期间学科建设的基本思路与主要措施;组织外出考察学习兄弟高校学科建设的成功经验,举办了院长学科建设专题研讨班;成立了外联、宣传、条件保障和材料等四个申博职能组,相关工作正有条不紊地推进;在国内主要媒体推出我校学科建设最新成就系列宣传,学校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邀请近60位高层专家学者和主要业务部门领导,举办13次学科建设专家咨询会,加强了与上级主管部门、兄弟院校的沟通与联系,展示了学校的办学成就,为申博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服务的能力进一步增强。2007年获得横向科研项目28项,横向科研经费同比也有大幅增长。在人才培养、城乡规划、新农村建设、产品研发等领域主动融入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继2006年与盐城市签订市校合作协议之后,2007年又与连云港市签订市校合作协议,与宿迁市的合作也在洽谈推动之中;同时与江苏豪森药业等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全力推进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与市场接轨。淮海发展研究院以及新成立的汉文化研究院等科研机构也面向社会发展需求,通过承担招标项目、参与地方文化建设等方式,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

科研课题立项以及科研获奖的数量和质量均有所突破。一年来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7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5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3项,其他部级项目3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基金14项,江苏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基金课题38项,省社科联项目6项,各级各类项目经费约2569万元;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江苏省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0项,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优秀成果奖2项,徐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项。共发表SCI及SCIE论文116篇,居全国普通高校第97名,已连续五年居全国高校排名百名以内。

高层次、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活动频繁,一年来学校主办或承办了包括第三届海外中国语言学者论坛、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文学历史学术专场等辐射面广、影响力大的大型学术会议13场,举办各类学术报告170多场次,受到学术界广泛关注。

(二)积极推进“质量工程”建设,创新型人才培养有了新突破

一年来,我们积极贯彻落实教育部教高〔2007〕1、2号文件,全面启动教学质量工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实践教学。2007年暑假专门召开教学工作研讨会,深入研讨我校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质量等问题;从2007级新生开始,全面启用新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打下了坚实基础。专业和课程建设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汉语言文学专业获教育部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历史学专业获教育部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学校获得“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1门课程被省教育厅推荐参加国家精品课程评选,2门教材被评为江苏省高等学校精品教材,1门教材获准立项江苏省精品教材。组织精干力量,对我校2001年以后招生的34个新办本科专业逐一进行检查评估,形成了全校性的分析评估报告,制定了整改方案,校党委常委会进行专题研究,就新专业建设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

注重教学团队与实验室建设。出台了相关的规章制度,跨学科、跨专业整合资源,培育高水平教学研究成果。在省2007年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中,我校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并有5人获江苏省第二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得国家级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6项,省级教育科学研究课题25项。以徐州高校教学联合体为平台,主持召开了徐州高校教学联合体首届英语教学研讨会,举办了教务处长、成教院(处)长教学管理研讨会和有关学术会议,为进一步推进创新型人才培养做了积极有效的探讨。实验室建设得到加强,新增2个省级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首批5个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获得立项建设,评选出28个首批校级实验教学中心和4个首批立项建设的校级重点实验室。

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进一步增强。2007年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全国和赛区包括一等奖在内的6个奖项;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获得江苏赛区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代表江苏省参加全国推广普通话形象大使选拔赛的我校2名选手均获二等奖;推荐申报的18项江苏省高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全部获得立项,其中8项推荐参加国家级立项;省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设计(论文)评优与抽检工作中,我校共有9篇论文获奖,并获得优秀毕业设计团队1个。

(三)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师资队伍建设有了新气象

组织召开了师资工作会议,总结了“十五”时期特别是2003年师资工作会议以来我校师资工作所取得的成就,明确了“十一五”期间师资建设工作的目标和任务;以改善结构、提高质量为重点,坚持引进和培养并举,高层次人才队伍得到进一步壮大。2007年引进博士7人,正高职2人,副高职2人;晋升正高职15名,副高职47名,校聘教授6名、副教授4名;注重梯队建设,大力推进青年教师培养工程,新增省“333”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2人、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14人,获得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资助2人,1名教师荣获“全国模范教师”,46名青年教师被评为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中青年学术骨干在国内、国际的学术影响力不断扩大,和学科同行学术权威的“对话”能力进一步增强。

(四)加强教育与管理,研究生规模和质量有了新发展

进一步完善研究生管理体制和培养体系,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增补研究生指导教师39名。圆满完成2007级542名全日制研究生、312名教育硕士的招生工作,并首次与重庆师范大学合作培养教育硕士21名,目前研究生在校人数(含教育硕士)比去年增加了400余人。以增强创新能力为核心,开展了2007年度研究生科研课题申报立项工作,完成2006年度研究生立项课题结题验收工作。举办了第三届研究生学术节,开展系列研究生学术论坛活动,邀请多位校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举办学术讲座,形成了浓郁的学术氛围。研究生培养质量进一步提高,2007年“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评审中,我校6个项目获江苏省高校研究生科技创新计划项目立项,4篇硕士学位论文被评为江苏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门课程被评为江苏省优秀研究生课程,创历史最好水平。

(五)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学生素质教育取得新成绩

进一步强化“以德为先,以学为主,以识为要,以才为本”的人才培养理念,强化辅导员队伍建设,完善辅导员考评体系,以较好成绩通过省辅导员工作专项检查。通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