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世界分区地理及国家

第一节亚洲概述、东亚及日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握亚洲地形、气候、河流的特点

2.掌握东亚位置范围、自然地理特征(主要地形、河流、主要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成因、特点;资源、自然灾害)

3.了解东亚人文地理特征(居民、民族、各国经济特点,东亚沿海和内陆差异比较)

4了解.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位置范围、地形、气候、自然资源、自然灾害)

5.了解日本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6了解.日本的经济发展状况(工业、农业、贸易)

7.掌握日本主要的工业地带、工业区

8了解日本进出口的产品构成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会利用地图等资料分析大洲自然环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的方法

2.运用区域地理的比较法、综合法分析东亚、日本的地理特征。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从大局观、世界观

二、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使学生从自然环境的角度去认识亚洲、东亚及日本的地形、气候和水文。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相关的基础知识,具备相应的知识背景,因此,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探究、讨论等方法来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师只需适时引导,提供资料,答疑解惑。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框架,使学生明确如何通过对地图和相关资料的分析,归纳出区域自然环境的特征,并能举一反三,学会认识一个大洲自然环境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东亚主要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

2.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

3.日本经济发展的条件分析

4.日本的工业分布及特点

难点:

1.亚洲地形、气候的分布及特征

2.日本工业分布及特点

四、教学过程

本节课采用瑞丽一中生本课堂“三环节六步教学法”

环节一:课前

第一步:教师设计前置作业,学生自学完成。

学生自学完成《区域地理》自主学习。

设计意图: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学定教,教师提前布置好前置作业,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自学,提高自学的质量。

前置作业根据地理学科思维路径思考:“在哪里?→有什么?→怎么样?→为什么这样?”,意在培养学生联系的,综合的对地理事物分析的能力。

环节二:课中

导入新课:1、播放歌曲《亚洲雄风》

2、展示图片感知亚洲的世界之最

第二步:小组讨论达成共识(5分钟)

教师活动:从刚才对亚洲自然环境的整体感知中,你能归纳出认识大洲的自然环境,除位置、范围外,还要从哪些方面入手吗?

学生活动:感知、归纳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了解学习方法。

第三步:小组展示与质疑(28分钟)

教师活动:让每组选出代表交流搜集到的资料,充分展示亚洲、东亚、日本的自然、社会经济状况

下面请小组代表上台给我们介绍,其他小组认真听讲,以便补充。

学生活动:将收集到的资料上台展示。

教师活动:我们已经从位置和范围、气地水土生等方面以及社会经济方面了解了亚洲、东亚及日本,我们不只是简单了解,还要深入去掌握它们之间的联系,我提出以下几个问题,小组探究完成

探究一:亚洲地形、河流、气候之间的关系;

探究二:东亚季风显著的原因;为什么冬季风强于夏季风?

探究三: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长地带的原因;

探究四:日本发展加工-贸易型经济的条件

学生活动:小组接着对所提问题进行探究。

教师活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教师适当走动,辅助学生。

学生活动:抽到的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成果,其他小组做补充与质疑。

设计意图:由组内的活动扩大到组间的活动,在更大的范围上分享与竞争,在聆听与质疑中,学生更能主动地去思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四个课堂探究,旨在培养学生综合的,联系的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

第四步:评价总结归纳(3分钟)

设计意图:教师的每一句话对学生意义重大,学生的每一次展示与质疑,需要教师的肯定,需要教师的及时纠正,需要教师的补充完善,作为教学主导的的教师,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的始终。

第五步:课堂检测(4分钟)

完成区域地理即学即用

第六步:课后提升

配餐作业

完成区域地理配套练习课后提升30分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