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亚洲的教案设计
初中地理亚洲的教案设计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范围、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提高观察、分析、比较和归纳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资料等,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观察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我们居住的大洲——亚洲,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亚洲的地理位置、范围、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
教学难点:亚洲地理位置的特点。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动手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地图册、图片资料、亚洲相关视频资料、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入(5分钟)1. 展示有关亚洲的图片资料,如珠穆朗玛峰、死海、贝加尔湖等。
2.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景观都位于哪个大洲?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板书课题:亚洲2.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范围。
三、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学习亚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讨论(15分钟)1.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亚洲地理位置的特点。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后作业(5分钟)1. 根据课堂所学,完成课后练习。
2. 收集有关亚洲的资料,下节课分享。
第二课时:一、回顾上节课内容(5分钟)1. 检查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2. 学生分享收集到的亚洲相关资料。
二、课堂讲解(15分钟)1. 讲解亚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
2. 分析亚洲地理位置的特点及其对气候、经济的影响。
三、小组活动(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如制作亚洲地理位置海报、模型等。
2. 各组展示活动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10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强调亚洲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5分钟)1. 根据课堂所学,完成课后练习。
2. 思考亚洲地理位置对我国的影响,下节课分享。
初中地理教案亚洲
初中地理教案亚洲教学目标:1. 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概况。
2. 掌握亚洲的主要半岛、岛屿、山脉、河流等地理特征。
3. 了解亚洲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特点。
4. 掌握亚洲的主要国家和首都。
5.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地图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亚洲的基本概况、地理特征、气候类型及主要国家。
教学难点:亚洲地理特征的分布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准备:地图、课件、教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地球仪,找出亚洲的位置。
2. 提问:你们对亚洲有哪些了解?二、亚洲的基本概况(10分钟)1. 介绍亚洲的面积、人口、地理位置等基本信息。
2. 讲解亚洲与非洲、欧洲的关系。
三、亚洲的地理特征(15分钟)1. 分析亚洲的主要半岛(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等)。
2. 讲解亚洲的主要岛屿(日本列岛、菲律宾群岛等)。
3. 介绍亚洲的主要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乌拉尔山脉等)。
4. 讲解亚洲的主要河流(长江、黄河、恒河等)。
四、亚洲的气候类型(10分钟)1. 介绍亚洲的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等)。
2. 分析气候类型在亚洲的分布特点。
五、亚洲的主要国家(10分钟)1. 列出亚洲的主要国家及其首都。
2. 简要介绍各国地理位置、经济状况、文化特色等。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亚洲的地理特点。
2. 提问学生:你们认为亚洲有哪些值得关注的问题?七、作业布置(5分钟)1. 绘制亚洲地图,标注主要国家、半岛、岛屿、山脉、河流等。
2. 选择一个亚洲国家,深入了解其地理、经济、文化等方面,下节课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互动,使学生了解了亚洲的基本概况、地理特征、气候类型及主要国家。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能力。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亚洲各国的特点。
在作业布置方面,要求学生绘制亚洲地图,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下一节课,可以组织学生分享自己选择的亚洲国家,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初中地理认识亚洲教案
初中地理认识亚洲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能描述亚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点;2. 学会使用地图和相关资料,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3.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地图和图片,观察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 分析亚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了解亚洲的特点;3. 运用比较法,探讨亚洲与其他大洲的差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亚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的兴趣和热爱;2. 培养学生关注亚洲的发展和繁荣,培养国际视野;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教学内容】一、亚洲的地理位置1. 经纬度位置:亚洲主要位于东经25°至170°,北纬0°至80°之间;2. 半球位置:亚洲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3. 海陆位置:亚洲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西临欧洲,北临北冰洋。
二、亚洲的范围和特点1. 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洲,面积约为4400万平方公里;2. 亚洲地形复杂多样,有高山、平原、盆地、海岸等多种地形;3. 亚洲气候类型丰富,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寒带气候等多种气候类型;4. 亚洲人口众多,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0%,是人口最多的大洲;5. 亚洲民族文化丰富多样,有汉族、印度族、阿拉伯族、蒙古族等多种民族。
三、亚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1. 自然环境:亚洲有世界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有世界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有世界最大的河流——长江和恒河等;2. 人文景观:亚洲有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中国、印度、巴比伦,有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泰国、日本、印度尼西亚等。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新课利用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关注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Step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点,完成课堂练习。
Step 3:课堂讲解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进行课堂讲解,详细介绍亚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点,以及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
(完整版)亚洲教学设计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位置和范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稿1.教材编排的用意本章是学习区域地理的起始篇章,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的形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将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灯知识运用于某一个具体区域的学习过程中,同时也为后续学习不同地区和国家地理提供了基本的方法和策略。
2.课程标准要求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3.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结合亚洲地理位置的学习,学会运用地理等资料,描述一个大洲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4.教学重难点描述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5.课时安排2课时6.教学方法设计(1)采用经验迁移导入新内容。
例如介绍某位学生的座位:哪一组?哪一排?坐在他前后左右的邻居有哪几位?如果用同样的方法,描述一个大洲的位置,该怎样说?这样,引出描述大洲地理位置应包括的三个方面: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将描述大洲地理位置分解成三个方面的任务: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把学生分成三个组,每组分配上述任务之一。
参照课本表述,讨论形成共同的描述方法。
最后各组交流,让每位学生掌握描述大洲地理位置的思路和方法。
(3)结合课本活动,引导学生阅读图6.1和图6.3,用刚学习的方法,分别描述北美洲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以此来落实课标要求。
7.教学环节(1)新课导入介绍某位学生的座位:哪一组?哪一排?坐在他前后左右的邻居有哪几位?如果用同样的方法,描述一个大洲的位置,该怎样说?这样,引出描述大洲地理位置应包括的三个方面: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新课讲述(雄踞东方的大洲)将描述大洲地理位置分解成三个方面的任务: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把学生分成三个组,每组分配上述任务之一。
参照课本表述,讨论形成共同的描述方法。
最后各组交流,让每位学生掌握描述大洲地理位置的思路和方法。
(教师指导)描述半球位置时,应看大洲的主体部分;描述纬度位置时,应看大洲位于那些温度带(五带);描述海陆位置时,应正确使用方位词并按一定的逻辑顺序。
《亚洲》教学设计
第六章第一节自然环境(第一节)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具挂图、地形名称卡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亚洲的位置、范围、政区划分以及地形河流概况。
能力目标:1. 通过对亚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如学会读图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学会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某一区域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出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并分析其相互关系。
2. 通过地图和资料,尝试从不同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发展发散思维。
3.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探究意识和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亚洲自然风貌的学习以及用歌曲强化氛围,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于我们生活的大洲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通过对亚洲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正确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
[ 引入] 问题抢答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大洲是哪一个吗?你知道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是哪一个吗?你知道世界陆地的最高点在哪吗?在哪一个大洲?你知道世界陆地的最低点在哪吗?在哪一个大洲?你知道中国在哪一个大洲吗?──对,以上所有的答案都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大洲—亚洲。
[ 板书](课题)[ 新课导入]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的对象将由上学期通观全球,转向距离我们周边的世界越来越近的地理应从哪里入手来认识一个大洲或地区呢?[ 情景提问]比如,我想去某一个同学家拜访,可不认识,你能为我描述一下你的家庭住址吗?[ 归纳、确认]在这里,同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我描述──1.你家门牌号码多少?2.你家周围有什么明显的地物标志?3.你家的房子有什么特征,如:有多大?有多高?其实,认识一个大洲,也和认识别人的家庭一样,先要从“在哪里”入手,也就是明确位置,搞清楚范围、边界。
[ 副板书]在哪里──地理位置[ 承转]那么,应当如何描述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呢?──其实这和描述同学家的住址也是一样的:亚洲所在的街区就是他在世界半球中的位置;亚洲的的门牌号码就是其经纬度;亚洲的邻居就是他周边的大洲和大洋。
初中地理亚洲优质教案
初中地理亚洲优质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范围、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 通过地图和图片,使学生掌握亚洲的主要国家、山脉、河流、湖泊等地理要素。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 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 亚洲的主要国家、山脉、河流、湖泊等地理要素。
教学难点:1. 亚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
2. 亚洲地图的阅读和分析。
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亚洲的地理知识。
2. 运用地图和图片,进行直观教学,帮助学生理解亚洲的地理特点。
3. 采用分组讨论、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1. 亚洲地图、各国国旗、山脉、河流、湖泊等图片资料。
2. 教学课件、投影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展示亚洲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 提问:亚洲主要有哪些国家?让学生分享自己所了解的亚洲国家。
二、探究亚洲的自然环境(15分钟)1. 提问:亚洲的自然环境有哪些特点?引导学生思考亚洲的气候、地形等。
2. 分组讨论:让学生根据图片资料,分析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如高山、河流、湖泊等。
三、了解亚洲的人文特点(20分钟)1. 提问:亚洲的人文特点有哪些?引导学生思考亚洲的文化、宗教、人口等。
2. 展示亚洲各国国旗,让学生了解亚洲各国的文化特色。
四、总结(10分钟)1. 教师总结亚洲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
2. 学生分享自己在探究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复习亚洲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
2. 提问:亚洲有哪些著名的山脉、河流和湖泊?二、探究亚洲的主要山脉、河流和湖泊(20分钟)1. 展示亚洲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亚洲的主要山脉、河流和湖泊。
2. 分组讨论:让学生根据地图和图片资料,分析亚洲的主要山脉、河流和湖泊的特点和分布规律。
亚洲大班教案
亚洲大班教案教案编写是教学准备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提供给教师全面而系统的指导。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份针对亚洲大班的教案,旨在帮助教师有效地组织和授课。
教案概述课程名称:亚洲大班教案适用年龄:3-5岁课时数量:5课时教学目标:通过介绍亚洲的文化、风俗习惯和地理特点,培养幼儿的多元文化意识和地理知识。
教案内容第一课:亚洲地理概述教学目标:1. 认识亚洲大陆及其主要地理特点。
2. 学习亚洲大陆上的一些国家和主要城市。
教学步骤:1. 通过地图或世界地球仪向幼儿展示亚洲大陆的位置。
2. 给幼儿展示和介绍亚洲大陆上的一些国家和城市的图片,并引导幼儿进行讨论。
3. 制作一个亚洲地图拼图活动,让幼儿根据提示将国家和城市的名称贴在正确的位置上。
第二课:亚洲的文化多样性教学目标:1. 了解亚洲的不同文化和风俗习惯。
2. 培养幼儿的尊重和接受不同文化的态度。
教学步骤:1. 通过图片或视频向幼儿展示亚洲各国的传统服饰、建筑和食物。
2. 引导幼儿讨论亚洲不同国家的文化和风俗习惯。
例如,中国的春节和印度的排灯节等。
3. 制作一份亚洲文化小册子,让幼儿选择一个国家,画出该国的传统服饰或标志性建筑,并记录一些了解到的文化信息。
第三课:亚洲的动物世界教学目标:1. 认识亚洲大陆上的一些特殊动物。
2. 培养幼儿的动物保护意识。
教学步骤:1. 通过图片或视频向幼儿展示亚洲的特色动物,如大熊猫、孔雀和虎。
2. 引导幼儿讨论这些动物的特点和所生活的环境。
3. 给幼儿分发一份亚洲动物的填色练习,并解释为什么它们需要受到保护。
第四课:亚洲的节日与庆典教学目标:1. 了解亚洲一些重要的节日和庆典。
2. 培养幼儿的传统文化认同感。
教学步骤:1. 向幼儿介绍亚洲一些重要的节日和庆典,如中国的中秋节和日本的樱花节。
2.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这些节日和庆典的庆祝方式和特色活动。
3. 分成小组,让幼儿选择一个节日或庆典,制作一个海报来展示与该节日相关的传统食物、服饰或习俗。
初中地理亚洲教案模板
初中地理亚洲教案模板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地理特点和重要国家。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和经纬网来确定亚洲的位置,并能分析亚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亚洲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对居住大洲的热爱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1. 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 亚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
教学难点:1. 亚洲的分界线和国家分布。
2. 亚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的分析。
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通过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 比较法:引导学生比较亚洲与其他大洲的差异,加深对亚洲特点的理解。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亚洲典型国家的地理特点,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展示亚洲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亚洲的位置和范围。
2. 提问:你们对亚洲有哪些了解?亚洲有哪些著名的地方?二、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1. 讲解亚洲的经纬度位置,引导学生理解亚洲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2. 讲解亚洲的海陆位置,引导学生理解亚洲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
3. 讲解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引导学生理解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为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
三、亚洲的自然环境1. 讲解亚洲的地形特点,引导学生理解亚洲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
2. 讲解亚洲的气候特点,引导学生理解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特征明显。
四、亚洲的人文特点1. 讲解亚洲的人口特点,引导学生理解亚洲人口众多,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0%。
2. 讲解亚洲的文化特点,引导学生理解亚洲文化多样,包括东亚文化、南亚文化、中亚文化、西亚文化和北亚文化等。
第二课时:一、亚洲的重要国家1. 讲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中国位于亚洲东部,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 讲解日本的地理位置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日本位于亚洲东部,是一个岛国,拥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文化。
亚洲的自然环境教案七年级地理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教案:亚洲的自然环境七年级地理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点。
2.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资料分析亚洲自然环境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我国周边自然环境的认识,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点。
2.教学难点:亚洲气候的复杂多样性。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亚洲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亚洲的地理位置。
(2)提问:亚洲位于哪些半球?与哪些洲相邻?2.亚洲的地理位置(1)展示亚洲地理位置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
(2)讨论:亚洲的地理位置对其自然环境有何影响?3.亚洲的地形(1)展示亚洲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亚洲的地形特点。
(2)分组讨论:亚洲地形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有哪些主要地形区?4.亚洲的气候(1)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亚洲的气候特点。
(2)分组讨论:亚洲气候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有哪些主要气候类型?5.亚洲的河流(1)展示亚洲主要河流分布图,引导学生了解亚洲的河流特点。
(2)讨论:亚洲河流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有哪些主要河流?6.课堂小结(2)提问:亚洲的自然环境对我们有何启示?7.课后作业(1)绘制亚洲地形图,标注主要地形区。
四、教学反思1.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了观察地图、分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氛围。
但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引入更多生动形象的案例,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学生参与度:本节课学生参与度较高,分组讨论环节同学们积极发言,课堂氛围活跃。
但部分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4.教学效果:总体来说,本节课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对亚洲的自然环境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讲解亚洲气候时,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理解上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巩固。
(1)引入更多生动形象的案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加强课堂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
初中地理亚洲教案模板
教案标题:初中地理亚洲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范围、气候、地形、自然资源等基本地理特征。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和地理知识分析、归纳亚洲的地理特点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亚洲的认知和热爱,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亚洲的地理位置、范围、气候、地形、自然资源等基本地理特征。
2. 教学难点:亚洲气候、地形、自然资源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亚洲的地图、图片等资料。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总结等方式,深入了解亚洲的地理特点。
3. 运用比较法,让学生分析亚洲与其他大洲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展示亚洲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 提问:你们对亚洲有哪些了解?亚洲在世界地理上有什么特殊地位?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范围、气候、地形、自然资源等基本地理特征。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案例分析1. 展示亚洲气候、地形、自然资源的图片和数据,让学生观察和分析。
2.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总结,深入了解亚洲气候、地形、自然资源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亚洲的地理特点。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点评并鼓励。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提问:亚洲有哪些独特的地理特点?这些特点对亚洲的发展有何影响?二、课堂讲解1. 讲解亚洲的地理位置、范围、气候、地形、自然资源等基本地理特征。
2. 分析亚洲气候、地形、自然资源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三、课堂互动1. 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探讨亚洲的地理特点对亚洲各国的影响。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亚洲的地理特点及其影响。
亚洲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一、课程名称《亚洲文化概况》二、课程目标1. 了解亚洲各国的历史、文化、地理、宗教等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对亚洲文化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意识和国际视野。
三、课程内容1. 亚洲地理环境与自然景观2. 亚洲历史与文化传承3. 亚洲宗教信仰与民俗风情4. 亚洲艺术与建筑5. 亚洲经济发展与政治格局四、教学对象本课程适用于大学本科二年级及以上学生,以及对亚洲文化感兴趣的社会人士。
五、教学时间共计16周,每周2课时。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亚洲文化概况》2. 多媒体课件3. 网络资源:亚洲各国官方网站、学术论文、视频资料等4. 图书馆资源:亚洲各国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书籍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让学生初步了解亚洲文化的基本特征。
2. 讲授新课:a. 亚洲地理环境与自然景观:介绍亚洲各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
b. 亚洲历史与文化传承:讲述亚洲各国历史发展脉络,探讨其文化传承与演变。
c. 亚洲宗教信仰与民俗风情:介绍亚洲各国的宗教信仰、传统节日、民间艺术等。
d. 亚洲艺术与建筑:赏析亚洲各国的艺术作品、建筑风格,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e. 亚洲经济发展与政治格局:分析亚洲各国的经济特点、政治体制,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
3. 课堂讨论与互动:a. 针对课程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亚洲文化的理解。
b.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讲座,让学生深入了解亚洲文化。
4. 实践环节:a. 组织学生参观亚洲各国文化展览、博物馆等,亲身体验亚洲文化。
b. 安排学生进行亚洲文化研究项目,如撰写论文、制作PPT等。
5. 课后作业:a. 阅读教材及相关资料,加深对亚洲文化的理解。
b. 完成课后作业,如撰写读书笔记、观后感等。
6. 期末考试:a. 闭卷考试,考察学生对亚洲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
b. 开卷考试,考察学生对亚洲文化的综合运用能力。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参与课堂讨论、互动,完成实践环节等。
初中地理亚洲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亚洲教学设计在这片广袤的亚洲大地上,真是有太多的奇迹和故事了,简直让人目不暇接。
哎,大家想想,亚洲可是个拥有多样文化和风景的地方哦!从北边的白雪皑皑的山脉,到南边的热带雨林,每一处都有它独特的韵味。
谁能不被那美丽的樱花吸引呢?每到春天,樱花盛开的时节,简直就像是在大自然的画布上洒满了粉色的颜料,走在樱花树下,仿佛在梦里漫步,心情瞬间就开朗了。
亚洲的美食,那可是让人垂涎欲滴啊,火锅、寿司、咖喱……每一种都是一个小世界,真是让人一试成主顾。
再聊聊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吧!从东亚到南亚,亚洲各国的人们都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
大家的生活方式、传统节日,甚至是日常交流的方式,都千差万别。
像在中国,过年可是个大事,家家户户忙得不可开交,准备年夜饭、贴春联、放鞭炮,热热闹闹的场面,简直让人乐翻了。
而在印度,节日同样五光十色,迪瓦利时,灯光璀璨、烟花绚烂,那场面就像是把整个城市都装点成了仙境。
哦,对了,亚洲的宗教也多种多样,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各自都有独特的信仰和文化背景,大家在信仰中找到力量与希望,这种多样性真是让人赞叹。
如果说到风景,那就更不得了了!亚洲的山河湖海,各具特色。
比如,大家听说过喜马拉雅山吗?那可是世界最高峰,真是高耸入云,站在山脚下,仰望那巍峨的山峰,心中满是敬畏和崇拜。
还有泰国的普吉岛,阳光沙滩、椰树摇曳,真是个度假的天堂,让人流连忘返。
你要是去过那里的夜市,绝对能体验到美食的无穷魅力,夜幕降临后,热闹的摊位、诱人的香味,瞬间就把人引到了美食的海洋。
咱们也不能忘了亚洲的历史哦!历史悠久的文明,如中国的长城和埃及的金字塔,背后都有一段段精彩的故事。
每一块砖、每一根柱子,都像是在诉说着那段辉煌的历史,让人忍不住想去深入了解。
亚洲各国的历史交融交错,像是一幅幅精美的画卷,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哎,真想穿越回去,看看古人的生活是怎样的,感受那份时代的气息。
说到教育,亚洲的教育水平也是相当高的。
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孩子们的学习,尤其是数学和科学,简直是无人能敌。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第六讲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1课时)【课型】新授型复习课【三维目标】知道亚洲的位置、地形特征,主要气候、河流等运用亚洲地形剖面说明地势特征及其对河流气候的影响说明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教学重点】亚洲的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特点及其成因【教学难点】运用图表说明亚洲地形对气候河流等的影响【教学过程】『导入』直接导入。
这节课我们起学习我们多生活的大洲——亚洲。
『新课』<板书> 第六讲亚洲<投影:亚洲政区图>学生了解:亚洲的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以及亚洲与邻洲的界线;亚洲的分区以及重要的国家(学生完成:自主填空)<投影:亚洲地形图> 学生知道:亚洲的地势特点、主要地形区(主要的山脉、高原、平原、盆地、丘陵)<结合亚洲地形图>学生读图说出:亚洲主要有哪些河流,分别注入哪个大洋?<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亚洲地形对河流的影响——放射状水系<投影:亚洲气候图>学生了解:亚洲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他们分布在什么地方?特点及其成因各是什么?亚洲缺失哪些气候类型?为什么?<练习>学生完成“学以致用”第1题和第2题<教师结合讲义>讲解亚洲的人文地理特征1、人口2、多样的地域文化3、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课时小结』『作业』优化方案必做:讲义P57“基础巩固”选作:P58“能力提升”【教学课题】第六讲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练习讲评(第2课时)【课型】习题讲评课【三维目标】反馈学生掌握情况,及时进行纠正强化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指导实际读图识图的方法与技巧【教学重点】反馈、纠正、方法与技巧的引导【教学难点】反馈、纠正、方法与技巧的引导【教学过程】『批改情况综述』优化方案P57读图填涂部分,学生对照图册,基本可以填注起来,但是不看图册,完成的成功率就不高了。
另外学生对于位置判读仍然是难点,错误率一直较高。
基础巩固部分:P57T2、P58T10、T11(6)、T12(3);能力提升部分:P59T3——5、T6、T8、T11(3)(4);高考体验。
初中地理亚洲优秀教案
初中地理亚洲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范围、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分布和经济特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和地理知识分析亚洲的地形、河流、气候等特征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己居住的大洲——亚洲的热爱,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亚洲的地理位置、范围、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分布和经济特点。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地图和地理知识分析亚洲的地形、河流、气候等特征。
【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通过地图、图片、模型等直观教具,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 探究学习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探讨亚洲的地形、河流、气候等特征。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亚洲的具体国家或地区,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亚洲的自然资源、人口分布和经济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亚洲地图,让学生观察并说出亚洲的位置和范围。
2. 提问:亚洲有哪些著名的地理特征?引发学生对亚洲地理的兴趣。
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范围、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分布和经济特点。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亚洲的地形、河流、气候等特征。
三、课堂讲解1. 讲解亚洲的地理位置:东西半球、南北半球、海陆位置。
2. 讲解亚洲的范围:亚洲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东与北美洲相望。
3. 讲解亚洲的气候:亚洲气候复杂多样,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寒带气候等。
4. 讲解亚洲的自然资源:亚洲矿产资源丰富,有石油、天然气、煤炭等;水资源丰富,有长江、黄河、恒河等。
5. 讲解亚洲的人口分布:亚洲人口分布不均匀,以东亚、南亚和东南亚人口较为稠密。
6. 讲解亚洲的经济特点:亚洲经济实力雄厚,有中国、日本、印度等世界强国;经济发展不平衡,部分国家仍处于贫困状态。
四、案例分析1. 分析中国:地理位置、地形、河流、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分布、经济发展。
湘教版初中地理亚洲教案
湘教版初中地理亚洲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2. 运用地图说明亚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3. 通过标准时间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介绍,培养学生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学生对地图的阅读,使学生学会从地图上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2. 学会运用地图说出某地域的地理位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优秀情感,激发学生的骄傲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学会运用地图说出某地域的地理位置。
2. 亚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教学难点:学会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
【教学方法】复习引导法、读图剖析法、对照剖析法。
【教学媒体】地图册【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上有多少个大洲吗?它们分别是哪些?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地球上共有七大洲,分别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
3. 提问:那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哪个大洲呢?4. 学生回答:亚洲。
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打开地图册,自主学习亚洲的地理位置。
2. 学生通过阅读地图,了解亚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三、课堂讲解1. 讲解亚洲的地理位置特点:亚洲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西与欧洲接壤,北与北美洲隔白令海峡相望。
2. 讲解亚洲的时区划分:亚洲时区主要包括东亚、南亚、西亚、中亚和东南亚五个时区。
四、课堂练习1. 让学生运用地图,说出亚洲的地理位置。
2. 学生互相讨论,教师进行点评。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亚洲的地理位置和时区划分。
2. 强调亚洲作为世界第一大洲的重要性。
六、课后作业1. 让学生运用地图,练习说出亚洲的地理位置。
2. 学生自主学习国际日期变更线的相关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和课堂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亚洲的地理位置和时区划分。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地图来学习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能力。
亚洲教学设计完整
亚洲教学设计完整好的,我将为您提供一个完整的亚洲教学设计,并用中文进行回答。
教学主题是“传统亚洲文化”。
1. 教学目标:- 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 了解亚洲各国的传统文化。
- 介绍亚洲各国的传统节日和习俗。
- 培养学生对亚洲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2. 教学准备:- 世界地图和亚洲地图。
- 图片、照片或视频展示亚洲各国的传统文化和节日。
- 亚洲国家文化的简介和资料。
- 亚洲传统乐器的录音或视频。
- 学生用于记录笔记的纸和笔。
- 互动游戏或小组讨论活动的准备。
3. 教学过程:(a) 引入:- 使用地图展示亚洲,并简要介绍亚洲的特点和地理位置。
- 分享一个亚洲国家的故事或传统,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b) 主体:-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亚洲国家进行研究。
让他们了解该国的地理、历史、语言、传统节日和习俗等。
学生需要通过图书馆、互联网或其他资源来收集信息。
- 学生报告:每个小组向全班介绍他们研究的国家,并展示他们收集到的图片、照片或视频。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发现,并解答其他学生提出的问题。
- 音乐体验:播放亚洲传统乐器的录音或视频,并让学生试着模仿演奏。
例如,播放中国二胡、印度坚琴等乐器。
- 互动游戏:设计一个亚洲文化相关的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学习亚洲各国的传统节日和习俗。
例如,模拟日本的折纸挑战或中国的猜灯谜。
(c) 结束:- 总结亚洲各国的传统文化和节日。
-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亚洲文化的新认识和体验。
- 提供亚洲相关图书或电影的推荐,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亚洲。
4. 教学评估:-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展示中的参与程度。
- 检查学生的笔记和报告,评估他们对亚洲文化的理解。
- 通过互动游戏的参与和表现来评估学生对亚洲传统节日和习俗的掌握程度。
5. 教学延伸:- 邀请亚洲人士或亚洲文化专家来学校分享他们的经验和知识。
- 组织学校的亚洲文化节,让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亚洲文化。
- 推荐学生阅读关于亚洲的图书和电影,以进一步拓宽他们的视野。
亚洲教案初中
亚洲教案初中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概况。
2. 使学生掌握亚洲的主要地形、气候特点以及河流分布。
3. 培养学生对亚洲地理特征的认知和兴趣。
教学重点:1. 亚洲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概况。
2. 亚洲的主要地形、气候特点以及河流分布。
教学难点:1. 亚洲地理特征的详细解释和理解。
教学准备:1. 教材《地理》相关章节。
2. 亚洲地图、地形图、气候分布图等教学图片。
3. 教学视频或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亚洲地图,让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亚洲国家名称。
2. 提问:你们对亚洲有哪些了解?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亚洲的地理位置:亚洲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北与北美洲相望。
2. 介绍亚洲的面积: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洲,面积约为4400万平方公里。
3. 介绍亚洲的人口: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0%。
三、亚洲的地形和气候(各5分钟)1. 介绍亚洲的地形特点:以高原、山地为主,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2. 介绍亚洲的气候特点: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特征明显。
四、亚洲的河流和湖泊(5分钟)1. 介绍亚洲的河流特点:河流众多,长河较多,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向四周流入海。
2. 介绍亚洲的湖泊:亚洲有世界上最大的湖泊里海,以及贝加尔湖等著名湖泊。
第二课时:一、亚洲的国家和地区(5分钟)1. 介绍亚洲的国家数量:亚洲共有约50个国家。
2. 介绍亚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中国、日本、印度、韩国、印度尼西亚等。
二、亚洲的经济和文化(各5分钟)1. 介绍亚洲的经济特点:亚洲经济发展不平衡,有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也有发达国家日本,以及发展中国家印度等。
2. 介绍亚洲的文化特点:亚洲文化多样,有中国传统文化、日本文化、印度文化等,各有特色。
三、总结和拓展(5分钟)1. 总结亚洲的地理特点:面积最大、人口最多、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河流众多。
初中地理面试亚洲教案
初中地理面试亚洲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范围、面积和人口分布。
2. 掌握亚洲的主要半岛、岛屿、山脉、河流、湖泊和海洋。
3. 理解亚洲的气候特点和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4. 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能力和地理思维。
教学重点:1. 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 亚洲的主要半岛、岛屿、山脉、河流、湖泊和海洋。
3. 亚洲的气候特点和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1. 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的划分。
2. 亚洲的气候特点和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1. 地图阅读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阅读和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半岛、岛屿、山脉、河流、湖泊和海洋。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亚洲的气候特点和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亚洲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二、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 教师介绍亚洲的地理位置,解释亚洲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西接欧洲,北邻北冰洋。
2. 教师介绍亚洲的主要半岛、岛屿、山脉、河流、湖泊和海洋,如阿拉伯半岛、马来群岛、喜马拉雅山脉、长江、贝加尔湖、里海等。
3. 教师讲解亚洲的气候特点,如亚洲气候复杂多样,有热带雨林气候、沙漠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寒带气候等。
三、案例分析(10分钟)教师选择一个亚洲地区的案例,如中国,分析亚洲的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包括地形、气候、资源等。
四、小组讨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亚洲的其他地区,如日本、印度、澳大利亚等,分析它们的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关于亚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半岛、岛屿、山脉、河流、湖泊和海洋的知识。
二、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 教师继续介绍亚洲的其他地区,如韩国、东南亚、中亚等,强调它们的特点和重要性。
初中地理亚洲的教案
高三理科综合化学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Cl-35.5 Na-23Ba-137Ca-407.人们日趋重视环境问题,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 .装饰装饰资猜中的甲醛、芬芳烃及放射性物质都会造成室内污染B.人类超量碳排放及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的排放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由C.煤焚烧时加入少许的石灰石能够减少废气中的二氧化硫排放D.我国自实行“限塑令”以来,“白色污染”在必定程度上获得有效截止8.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 .0.1 mol/ L 氨水中, c( OH-)= c(NH4+)B.体积和物质的量浓度均同样的稀H2SO4与 NaOH 溶液充足混淆后溶液的 pH=7C.在0.1mol / L CH3COONa 溶液中: c( OH-)= c+(CH3COOH)+ c( H )+D.0.1mol/L 某二元弱酸强碱盐NaHA 溶液中: c(Na )=2c( A 2-)+ c(HA -)+ c(H2A )9.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 .12g 石墨烯 (单层石墨 )中含有六元环的个数为0.5N A一B.25℃时 pH=13 的 NaOH 溶液中含有OH的数量为0.1 N AC.1mol 的羟基与 1 mol 的氢氧根离子所含电子数均为9 N A-1的 NaAlO 2水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D.1.0L1.5mo1 L·为 3N A10. 2011 年 3 月 15 日,央视新闻频道播出了一期《“健美猪”实情》的特别节目,再次掀起瘦肉精高潮。
非法分子把瘦肉精增添到猪饲猜中 ,溶于水后和一般饲料没有什么差别,可是能够显然促使猪的瘦肉的生长。
瘦肉精的构造式以下 ,以下对于瘦肉精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 .摩尔质量为 313.5gB.属于芬芳烃类化合物C.瘦肉精是一种不溶于水的有机物D.可发生加成反响、复原反响、代替反响11.以下离子方程式或化学方程式不正确的选项是A .向 AgCl 悬浊液中滴加Na2S 溶液,白色积淀变为黑色:2AgCl+S2――=Ag 2S↓ +2C1B.Na2O2在湿润的空气中搁置一段时间,变为白色黏稠物: 2Na2O2 +2CO2=2Na2CO3+O2-C.向酸性 KMnO 4溶液中加入H2O2:2MnO 4 +5H2O2+6H +=2Mn2+ +5O2↑ +8H2OD .在0.1mol / L CH 3COONa 溶液中:c( Na+)= c (C H3COOH)+ c( CH3COO―)12.对于以下各装置图的表达中,正确的是..A .若采纳装置①精华铜,则 d 极为粗铜, c 极为纯铜,电解质溶液为CuSO4溶液B.装置②是原电池,能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锌电极发生复原反响C.装置③中 X 若为四氯化碳,可用于汲取氨气或氯化氢,并防备倒吸D.装置④可用于采集氨气,并汲取剩余的氨气13.三硫化磷 (P4S3)是黄绿色针状晶体,易燃、有毒,分子构造之一以以下图所示,已知其焚烧热△H=-3677kJ/mol(P 被氧化为 P4O10),以下有关P4S3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分子中每个原子最外层均达到8 电子稳固构造B.P4S3中硫元素为 -2 价磷元素为 +3 价C.热化学方程式为P4S3( s)+8O2(g) =P4O10(s )+3SO2(g)△H=- 3677kJ/molD.一个 P4S3分子中含有三个非极性共价键26.( 14 分)乙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液体燃料,能够在必定条件下利用CO2与 H2反响制得:请回答:(1)该反响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世界分区地理及国家
第一节亚洲概述、东亚及日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握亚洲地形、气候、河流的特点
2.掌握东亚位置范围、自然地理特征(主要地形、河流、主要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成因、特点;资源、自然灾害)
3.了解东亚人文地理特征(居民、民族、各国经济特点,东亚沿海和内陆差异比较)
4了解.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位置范围、地形、气候、自然资源、自然灾害)
5.了解日本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6了解.日本的经济发展状况(工业、农业、贸易)
7.掌握日本主要的工业地带、工业区
8了解日本进出口的产品构成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会利用地图等资料分析大洲自然环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的方法
2.运用区域地理的比较法、综合法分析东亚、日本的地理特征。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从大局观、世界观
二、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使学生从自然环境的角度去认识亚洲、东亚及日本的地形、气候和水文。
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相关的基础知识,具备相应的知识背景,因此,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探究、讨论等方法来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师只需适时引导,提供资料,答疑解惑。
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框架,使学生明确如何通过对地图和相关资料的分析,归纳出区域自然环境的特征,并能举一反三,学会认识一个大洲自然环境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东亚主要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
2.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
3.日本经济发展的条件分析
4.日本的工业分布及特点
难点:
1.亚洲地形、气候的分布及特征
2.日本工业分布及特点
四、教学过程
本节课采用瑞丽一中生本课堂“三环节六步教学法”
环节一:课前
第一步:教师设计前置作业,学生自学完成。
学生自学完成《区域地理》自主学习。
设计意图: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学定教,教师提前布置好前置作业,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自学,提高自学的质量。
前置作业根据地理学科思维路径思考:“在哪里?→有什么?→怎么样?→为什么这样?”,意在培养学生联系的,综合的对地理事物分析的能力。
环节二:课中
导入新课:1、播放歌曲《亚洲雄风》
2、展示图片感知亚洲的世界之最
第二步:小组讨论达成共识(5分钟)
教师活动:从刚才对亚洲自然环境的整体感知中,你能归纳出认识大洲的自然环境,除位置、范围外,还要从哪些方面入手吗?
学生活动:感知、归纳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了解学习方法。
第三步:小组展示与质疑(28分钟)
教师活动:让每组选出代表交流搜集到的资料,充分展示亚洲、东亚、日本的自然、社会经济状况
下面请小组代表上台给我们介绍,其他小组认真听讲,以便补充。
学生活动:将收集到的资料上台展示。
教师活动:我们已经从位置和范围、气地水土生等方面以及社会经济方面了解了亚洲、东亚及日本,我们不只是简单了解,还要深入去掌握它们之间的联系,我提出以下几个问题,小组探究完成
探究一:亚洲地形、河流、气候之间的关系;
探究二:东亚季风显著的原因;为什么冬季风强于夏季风?
探究三: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长地带的原因;
探究四:日本发展加工-贸易型经济的条件
学生活动:小组接着对所提问题进行探究。
教师活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教师适当走动,辅助学生。
学生活动:抽到的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成果,其他小组做补充与质疑。
设计意图:由组内的活动扩大到组间的活动,在更大的范围上分享与竞争,在聆听与质疑中,学生更能主动地去思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四个课堂探究,旨在培养学生综合的,联系的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
第四步:评价总结归纳(3分钟)
设计意图:教师的每一句话对学生意义重大,学生的每一次展示与质疑,需要教师的肯定,需要教师的及时纠正,需要教师的补充完善,作为教学主导的的教师,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的始终。
第五步:课堂检测(4分钟)
完成区域地理即学即用
第六步:课后提升
配餐作业
完成区域地理配套练习课后提升3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