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病人病情分级

合集下载

急诊病人分级五级分类法颜色

急诊病人分级五级分类法颜色

急诊病人分级五级分类法颜色一类急危症(红色)二类急重症(红色)三类紧急(黄色)四类亚紧急(绿色)非急诊生命体征不稳定边缘尚稳定稳定稳定目标反应时间即时180min定义病人受重伤而有生命危险,或生命体征不稳定需马上急救病人有潜在的生命危险,生命体征欠稳定,需紧急治疗和密切观察病人受重伤,但生命体征尚稳定紧急但情况仍稳定,没有严重并发症,故仍可等待病人情况属轻微并稳定,可等待,需安排初级照顾无呼吸/无脉搏病人、急性喉阻塞、急性AMI征象、动脉夹层、大面积肺梗死重度颅脑损伤、严重创伤/多发伤伴大出血,严重低血容量性休克、严重呼吸困难、持续严重心律失常、张力性气胸、心脏压塞急性意识障碍/定向力障碍、消化道出血、大咯血、可疑AMI,外科危重急腹症,严重创伤或骨折,COPDSOO285%90%,呼吸衰竭、休克代偿期,严重心律失常,心衰,高血压危象、热射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宫外孕、中毒腹痛、高热、支气管扩张、哮喘、眩晕症、癔症、轻度乙醇中度、胃肠炎(中度脱水)、闭合性骨折,高血压(发热伴寒战,急性尿潴留)非严重骨折/脱位,严重扭伤,呕吐腹泻(无脱水)、持续发热>5d、皮肤软组织挫伤、尿路感染低热、感冒、失眠,皮疹,便秘等清醒程度GCS评分为3GCS评分8清楚清楚清楚呼吸情况呼吸停止、呼吸道阻塞、呼吸<中度呼吸困难、呼吸辅助肌呼吸、气促不能平卧轻微喘鸣音轻微呼吸困难、病人曾有哮喘发作,但没有喘鸣音正常血压测不到、低血压(即根据年龄及性别成人收缩压<80mmHg并有出冷汗及头晕),心率<40120mmHg伴头晕头痛、分、心率>120秒,皮肤湿冷血压高轻微神经系统征象,如头痛、头晕血压稍高无症状无症状生命体征稳定体温(成人)高热伴有抽搐或超高热(体温>41)高热(体温40.41)或体温不升高热(体温39.40)中度热(38.39)低热(体温37.体温(儿童)高热惊厥、意识不清高热、急性病容轻微烦躁或疲软出血大出血>500ml、大咯血>100ml24h,伴意识障碍或严重低血容量性休克有失血性休克征象、咯血<100ml不能控制的小量、咖啡色呕吐物、黑便、血红蛋白<80g/能控制的小量出血、痛经功能性失血、月经不调、肛裂或小痔疮胸痛剧烈胸痛伴大汗、脸色苍白不稳定型心绞痛(硝酸甘油含服缓解腹痛疼痛评分7分,腹痛持续36h以上呕吐/腹泻严重脱水,尿量减少急诊儿科分级分诊标准所有来院就诊的急诊患儿均需进行预检分诊。

急诊分级诊疗

急诊分级诊疗
病人来诊时呼吸循环状况尚稳定,但其症状的严重 性需要很早就引起重视,病人可能发展为1级,如 急性意识模糊/定向力障碍、复合伤、心绞痛。急 诊科需要立即给这类病人提供平车和必要的监护设 备。严重影响病人自身舒适感的主诉,如严重疼痛 (疼痛评分≥7/10),也属于该级别。
Ⅲ级:急性病病人
病人有急性症状和急诊问题,但目前明确没有 危及生命或致残危险,应在一定时间段内安排 病人就诊(应诊时间30分钟内)
胸痛
患者伴有发烧

呈现相对稳定的生命体 50次/分<脉搏<120次/ 征,需要及早治疗 分
1促没、,有中SⅠ度PⅡO呼2在级吸9中0困%的-难9症5,%状之如和间呼体吸征短2、血头压痛高等, 症伴 状有头晕,
40℃>体温 >38.5℃咳嗽、 咳痰

稳定的生命体征,无并 60次/分<脉搏<100次/
发症,可以等候
急症病人 病人目前明确没有在 短时间内危及生命或 严重致残的征象,应 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安 排病人就诊。
Ⅳ级(非急症病 人)
非急症病人 病人目前没有 急性发作症状 ,无或很少不 适主诉。
常见临床表现
护士接诊 医生接诊 接诊地点
气管插管无呼吸/ 无脉搏急性意识 障碍其他需要采 取挽救生命干预 措施的病人
急诊分级标准
分级
病情总评价
HR,适用于成年患者 呼吸频率和其他呼吸特征
血压
体温

生命重症或生命体征极 不稳定,需立即抢救
心搏停止
1、频死呼吸加阵发性气喘呼 1、测不到血压 2、
吸<10次/分(成人)
2、高血压危象,生命体
呼吸停止
征不稳定
1、血压低,休克早 发烧,颈部僵

医院急诊科患者危重分类及诊疗规定

医院急诊科患者危重分类及诊疗规定

急诊科患者危重分类及诊疗规定
一、急诊患者危重分类:
根据患者症状、体征进行病情评估,将患者分为轻、中、重度。

轻中度患者按顺序就诊,重度患者直接进入抢救室优先抢救治疗。

1、轻度:患者生命体征在正常范围,情绪稳定,神志清楚。

2、中度:患者生命体征稳定,虽有明显不适症状,情绪不稳,但病情在短时间内不会发生突然变化者。

3、重度:已威胁到患者生命或病情在短时间内有可能发生急剧变化者。

如收缩压<80mmHg或>200mmHg;呼吸频率>35次/分,极度呼吸困难;脉搏>140次/分或<40次/分者;昏迷;抽搐;超高热等。

二、危重患者抢救:
1、急诊患者先由分诊护士分诊,危重症患者立即送入抢救室,同时通知急诊值班医护人员,后协助补办挂号手续;
2、急诊值班护士可酌情先予急救处理。

如吸氧、吸氧、心脏按压、心电监护等,同时通知住院总或科主任,值班医师进行病情紧急评估后与护士共同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和疾病的紧急处理。

3、进行紧急抢救时医师可下达口头医嘱,护士复述一遍,备药、核对,无误后执行,并保留所有药物空瓶以便核对。

在抢救结束后30分钟内补录医嘱。

4、医师应及时书写病历,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情、阳性体征、抢救经过及患者的反应,6小时内完成抢救记录。

三、患者转运(如做必要的检查、收入院、转院)前应进行病情评估,并在病历中记录评估结果。

一般情况下,在生命体征相对稳定
时进行转运。

如抢救条件限制,应进行必要处理(吸氧、建立静脉通道、辅助呼吸等)的同时,以最快速度安全转运患者。

急诊患者病情分级原则

急诊患者病情分级原则

急诊患者病情分级原则
急诊患者病情分级原则是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病种、病情变化等因素,将患者分为不同的等级,以便于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病情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

一般来说,急诊患者病情分级可以分为四级,即:
1. 一级(危急)病人:病情危重、需要立即抢救的病人,如严重创伤、大出血、休克、呼吸心跳骤停等。

2. 二级(紧急)病人:病情紧急、需要立即处理,但病情不危重的病人,如急性心梗、急性脑卒中、急性中毒等。

3. 三级(普通)病人:病情较轻,但需要进一步观察和治疗的病人,如一般感冒、发烧、胃炎等。

4. 四级(非急症)病人:病情较轻,不需要立即处理,但需要定期随访的病人,如慢性病、康复期等。

在急诊科,医护人员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分级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

对于一级和二级病人,医护人员会立即采取抢救措施,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对于三级和四级病人,医护人员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确保患者的健康和舒适。

急诊病人病情分级.

急诊病人病情分级.
休克、脑卒中、心绞痛、各种严重骨折、多发伤、气胸、胸痛持续36h以上、各种脏器衰竭、消化道大出血、临床危象以及其他生命体征不平稳等
抢救医疗区
尽快抢救
3级Biblioteka 急症急性腹痛、肾绞痛、发热、腹泻、呕吐、感冒、头痛、轻度外伤等
诊断医疗区
30分钟
4级
非急症
其他稳定的病情以及开具各种化验单、检查单、更换尿管、胃管、临时开药等
一般医疗区
120分钟
急诊病人病情分级
为保证危重病人的及时救治,合理利用急诊医疗资源,依据国家卫计委《急诊病人病情分级指导原则》,对急诊病人实行分级救治。
级别
色标
病情严重程度
常见疾病
就诊区域
候诊时间
1级
濒危
心脏呼吸骤停、严重呼吸困难、昏迷病人(GCS<9)、各种休克、急性心肌梗死、重度创伤大出血等
抢救医疗区
立即复苏
2级
危重

急诊病人病情分级

急诊病人病情分级

急诊病人病情分级急诊科从功能结构上分为红黄绿“三区”,将病人的病情分为“四级”,从而提高急诊病人分诊准确率,保障急诊病人医疗安全。

急诊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决定病人就诊及处置的优先次序。

急诊病人病情分级不仅仅是给病人排序,而且要分流病人,使病人在合适的时间去合适的区域获得恰当的诊疗。

病人病情评估结果分为四级:一级是濒危病人,二级是危重病人,三级是急症病人,四级是非急症病人。

濒危病人是指病情可能随时危及病人生命,需立即采取挽救生命的干预措施,急诊科应合理分配人力和医疗资源进行抢救。

临床上出现下列情况要考虑为濒危病人:气管插管病人、无呼吸或无脉搏病人、急性意识障碍病人以及其他需要采取挽救生命干预措施病人。

这类病人应立即送入急诊抢救室。

危重病人是指病情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进展至一级,或可能导致严重致残者,应尽快安排接诊,并给予病人相应处置及治疗。

病人来诊时呼吸循环状况尚稳定,但其症状的严重性需要很早就引起重视,病人有可能发展为一级,如急性意识模糊或定向力障碍、复合伤、心绞痛等。

急诊科需要立即给这类病人提供平车和必要的监护设备。

严重影响病人自身舒适感的主诉,如严重疼痛,也属于该级别。

急症病人是指病人目前明确没有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或严重致残的征象,应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安排病人就诊。

病人病情进展为严重疾病和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性很低,也无严重影响病人舒适性的不适,但需要急诊处理缓解病人症状。

在留观和候诊过程中出现生命体征异常者,病情分级应考虑上调一级。

非急症病人是指病人目前没有急性发病症状,无或很少不适主诉,且临床判断需要很少急诊医疗资源的病人。

急诊诊治区域分为三大区域:红区、黄区和绿区。

红区即抢救监护区,适用于一级和二级病人处置。

黄区即密切观察诊疗区,适用于三级病人,原则上按照时间顺序处置病人,当出现病情变化或分诊护士认为有必要时可考虑提前应诊,病情恶化的病人应被立即送入红区。

绿区即四级病人诊疗区。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急诊科常见病情评估与分级方法

急诊科常见病情评估与分级方法

急诊科常见病情评估与分级方法急诊科作为医院中最紧急、最重要的一环,承担着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及时救治的重要任务。

因此,准确评估患者的病情,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级,对于提供及时救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急诊科常见病情评估与分级方法,以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应对急危重症病患。

一、病情评估1.主诉记录主诉记录是急诊领域中最基础、最重要的评估环节之一。

患者的主诉通常包括疼痛部位、症状发作时间、症状性质等,医务人员应详细了解患者的主诉信息,并准确记录。

2.病史采集病史采集是评估患者病情的重要环节之一。

医务人员需要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家族病史以及过敏史等相关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判断患者的疾病类型、病情严重程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3.体格检查体格检查是评估患者病情的关键环节之一。

医务人员通过观察、触诊、听诊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以获取更多的体征信息。

体征信息可以帮助医务人员初步了解患者的病情,为后续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

4.实验室检查在急诊科中,常常需要进行一系列实验室检查以评估患者的病情。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生化指标、心电图、X光等,这些检查结果能够提供更加客观、准确的病情判断依据,有助于明确患者的疾病类型并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二、病情分级方法1.三级分级法三级分级法是急诊科中常用的一种病情分级方法。

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三个级别,分别是急诊患者、危重患者和非危重患者。

急诊患者:病情紧急但尚未危及生命安全的患者,如急性腹痛、轻度创伤等。

这类患者通常需要及时治疗,但不需要重症监护。

危重患者:病情非常严重,可能危及生命的患者,如心肺骤停、严重外伤等。

这类患者需要立即予以救治,并在重症监护室进行严密监护。

非危重患者:病情相对稳定,不危及生命但需要紧急治疗的患者,如轻度发热、轻微呼吸困难等。

这类患者通常在急诊科进行诊断和治疗,但不需要重症监护。

2.四级分级法四级分级法相对于三级分级法更加细致,能够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更准确地分级。

急诊病人病情评估标准

急诊病人病情评估标准

急诊病人病情评定标准
病人病情评定结果分为四级:一级是濒危病人,二级是危重病人,三级是急症病人,四级是非急症病人。

濒危病人是指病情可能随时危及病人生命,需立即采取挽救生命干预方法,急诊科应合理分配人力和医疗资源进行抢救。

临床上出现下列情况要考虑为濒危病人:气管插管病人、无呼吸或无脉搏病人、急性意识障碍病人和其它需要采取挽救生命干预方法病人。

这类病人应立即送入急诊抢救室。

危重病人是指病情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进展至一级,或可能造成严重致残者,应立即安排接诊,并给病人对应处理及诊疗。

病人来诊时呼吸循环情况尚稳定,但其症状严重性需要很早就引发重视,病人有可能发展为一级,如急性意识模糊或定向力障碍、复合伤、心绞痛等。

急诊科需要立即给这类病人提供平车和必需监护设备。

严重影响病人本身舒适感主诉,如严重疼痛,也属于该等级。

急症病人是指病人现在明确没有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或严重致残征象,应在一定时间段内安排病人就诊。

病人病情进展为严重疾病和出现严重并发症可能性很低,也无严重影响病人舒适性不适,但需要急诊处理缓解病人症状。

在留观和候诊过程中出现生命体征异常者,病情分级应考虑上调一级。

非急症病人是指病人现在没有急性发病症状,无或极少不适主诉,且临床判定需要极少急诊医疗资源病人。

急诊诊治区域分为三大区域:红区、黄区和绿区。

红区即抢救监护区,适适用于一级和二级病人处理。

黄区即亲密观察诊疗区,适适用于三级病人,标准上根据时间次序处理病人,当出现病情改变或分诊护士认为有必需时可考虑提前应诊,病情恶化病人应被立即送入红区。

绿区即四级病人诊疗区。

述急诊病人的病情分级。

述急诊病人的病情分级。

述急诊病人的病情分级。

急诊病人的病情分级是医院对病人的急迫程度进行评估和分类的一种方法。

根据不同的病情分级,医务人员可以合理安排病人的救治顺序,确保急需救治的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以下是对急诊病人病情分级的详细介绍。

1. 分级标准:一般来说,急诊病人的病情分级通常采用五级分级标准。

其中,一级为最紧急的病情,五级为最不紧急的病情。

一级:危及生命,即刻抢救必要;二级:危及重要器官功能,需立即救治;三级:病情稳定但需要及时处理;四级:有症状但病情不紧急,可以稍作等待;五级:非急症,可在较长时间内等待治疗。

2. 不同病情分级的特点:一级病情通常与大出血、心脏骤停等紧急情况相关,需要立刻进行抢救措施,以防止患者生命垂危。

二级病情可能与心脏病发作、中风等疾病有关,需要及时采取措施避免损害重要器官功能。

三级病情通常包括高烧、急性腹痛等,虽然病情相对稳定但需要及时处理,以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四级病情一般与轻度创伤、呼吸道感染等有关,可以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等待医生的处理。

五级病情大多是一些非急性的疾病,例如皮肤病、日常检查等,患者可以在相对较长的时间内等待治疗。

3. 病情分级对医院管理的重要意义:通过病情分级,医院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优先安排最紧急的病人接受治疗,提高急诊病人的生存率。

同时,对不同病情的准确定级,可以缓解医院急诊室的拥挤情况,提高医疗效率。

4. 患者的自我判断与医生的专业评估:急诊病人在选择就诊时,有时会对自己的病情产生误判。

因此,患者应尽量客观地评估自身病情,并尽早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而急诊医生在对病人进行评估时,应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病史等因素,进行准确的病情分级。

总之,急诊病人的病情分级对于医院的急救工作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的分级,医务人员能够做出正确的救治决策,优化资源配置,最大程度地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患者在面对急诊情况时,也应尽量保持冷静并配合医务人员的工作,以促使自己得到及时救治。

急诊绿色通道病情分级

急诊绿色通道病情分级

急诊“绿色通道”病情分级
1.为更高效、合理的对急诊病人进行分流,合理运用急诊医疗资源,使病人在合适的时间去合适的
区域获得恰当的诊疗。

现对急诊病人进行病情分级,对急危重症患者实行优先诊治,具体内容如下:1)根据病人病情评估结果将病人病情分为五级:
I类病人:急需心肺复苏或生命垂危患者,要刻不容缓的立即抢救;
II类病人:有致命危险的危重患者,应在5-10分钟内接收病情评估和急救措施;
III类病人:暂无生命危险的急症患者,应在30分钟内行急诊检查后给予急诊处理;
IV类病人:普通急诊患者,可在30分钟至1小时内给予急诊处理;
V类病人:非急诊患者,可根据当时抢救情况适当延时给予诊治。

2)五类病人所包含的疾病如下:
I类疾病有:心脏骤停患者、心肌梗塞、严重心律失常患者、多发伤患者、大出血患者、溺水(严重)、CO中毒(严重)、重型颅脑损伤(含脑干损伤)、呼吸衰竭以及COPD急性发作等,患者不需等候,直接进入抢救室;
II类疾病有:药物中毒、急性重症胰腺炎、心绞痛以及心脑血管意外(除I类以外)、消化道大出血、各类休克、颈椎骨折、骨盆骨折等;
III类疾病有:急腹症(I、II类以外)、各类严重创伤(如除I类以外的动脉损伤、胸腰椎骨折等)、急性胸痛(I、II类以外)、各种原因引起的气短(I、II类以外)等;
IV类疾病:急性发病的非I、II、III类患者;
V类患者:病情平稳的复诊患者.
2。

I、II、III类患者送入抢救间做相应处理,IV、V类患者由急诊门诊处理,具体情况据病情变化灵活处置。

3、急危重症优先诊治,不需办理挂号、候诊等手续,立即给予抢救,提供全程服务。

急诊病情分级标准

急诊病情分级标准

急诊病情分级标准急诊病情分级标准是指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不同的级别,以便医务人员能够更好地对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

这种分级标准能够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应对急诊情况,提高急救效率,降低病患的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急诊病情分级标准的具体内容。

急诊病情分级标准通常包括五个级别,分别是,急救、危急、急、急重、一般。

其中,急救级别表示患者病情非常危急,需要立即进行抢救;危急级别表示患者病情危急,需要立即进行治疗;急级别表示患者病情较为紧急,需要尽快进行治疗;急重级别表示患者病情严重,需要紧急治疗;一般级别表示患者病情一般,需要及时进行治疗。

这些级别的划分主要是根据患者的生命体征、症状和病情的严重程度来确定的。

其次,我们来谈谈急诊病情分级标准的意义。

急诊病情分级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急救工作效率、降低病患的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患者进行及时、准确的分级,能够使医务人员更好地对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提高急救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同时,对于病患来说,急诊病情分级标准也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病情,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时机。

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急诊病情分级标准的应用。

在实际急救工作中,医务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急诊病情分级标准对患者进行分级,并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进行相应的急救和治疗。

同时,对于普通民众来说,也应该了解急诊病情分级标准,以便在遇到急诊情况时能够及时就医,并配合医务人员进行急救工作。

总之,急诊病情分级标准对于提高急救工作效率、降低病患的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医务人员和普通民众都应该了解和遵守急诊病情分级标准,以便更好地应对急诊情况,保护病患的生命安全。

急诊科病人分级

急诊科病人分级

急诊科病人分级
第一级叫频危病人,这类病人随时都有可能是没有生命的,像没有呼吸的,没有脉搏的,没有意识,这类病人必须立即送到抢救室抢救;
第二类叫危重病,危重病人来医院的时候,有可能呼吸循环相对是稳定的,但患者的症状特别的严重,如意识很模糊,创伤性的复合性的损伤,心绞痛、心梗,患者随时都有可能发展成一级,所以也必须立即提供监护设备;
第三类叫急症病了,这类病人是暂时不会在短时间内出现危及生命的症状,但这类病人在医院观察治疗时出现异常,也要调整一级;
第四类就是非急症病了,就是患者没有急性发病的症状,也很少主诉什么不舒服,临床判断不需要急诊治疗的病人。

三级急诊病情分级指南

三级急诊病情分级指南

三级急诊病情分级指南急诊病情分级是指评估急诊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根据病情轻重确定优先治疗顺序和采用哪种救治措施的指南。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美国急诊医学会(ACEP)的指南以及中国国家急救医学研究中心研制的中国三级急诊病情分级指南,将急诊病情分为三级。

下面将对三级急诊病情分级的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一、一级急诊病情分级(及时救治)一级急诊病情常见临床表现包括但不限于:严重颅脑损伤伴意识丧失、大面积严重烧伤、严重多处损伤伴休克、严重创伤伴意识丧失等。

这些患者有生命威胁,需要尽快评估和处理。

医务人员应在最短时间内对一级急诊患者进行初步评估和处理,包括确保呼吸通畅、维持循环、快速止血、保护重要器官功能等。

同时需要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如进行急诊手术、血液透析等。

这类患者需要立即转送至重症监护室或相应科室进行监护和治疗。

二、二级急诊病情分级(迅速处理)二级急诊病情常见临床表现包括但不限于:创伤、中毒、急性心肌梗死、中风、高热、急性感染、呼吸困难、严重疼痛等。

这些患者的病情尚未危及生命,但需要尽快处理以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医务人员应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对二级急诊患者进行评估和处理,并根据病情进行相应的检查和治疗。

治疗可以包括给予呼吸支持、疼痛缓解、抗生素治疗、药物解毒等,同时需要密切监护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

这类患者可以在急诊留观或转入相应科室继续治疗。

三、三级急诊病情分级(有待处理)对于三级急诊患者,医务人员应给予充分的关注和照料,并对其进行详细询问病情和体格检查。

在有需要时可以进行相应的检查和治疗,如X 线检查、实验室检查、给予抗生素等。

这类患者可以在急诊留观或回家休息,随时关注病情的变化。

总之,三级急诊病情分级指南是医务人员在急诊科对患者进行合理、快速评估和处理的一个重要指导。

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科学合理分级可以使医务人员更好地将有限的医疗资源合理配置,提高急诊救治的效果,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的生命和健康。

急诊分级诊疗的标准

急诊分级诊疗的标准

急诊分诊分为四个等级,我们按照从重到轻,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一级属于病危病人,比如呼吸脉搏都很微弱、昏迷患者或者休克病人,需要急诊的气管插管,或者马上用升压的药物才能维持生命的病人。

二级属于比较危重病人,比如严重的脑外伤复合伤、心梗等。

三级属于急症病人心脏病人,比如病人发烧到39度,同时存在有明显的肺炎,呼吸急促,还有像磕破头流了很多血需要急诊处置。

四级属于轻症病人,比如目前病人还没有急性的发展病的情况,但是自己很急,而这一类病人就属于轻症病人,可以介绍到门诊就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诊病人病情分级
急诊科从功能结构上分为红黄绿“三区”,将病人的病情分为“四级”,从而提高急诊病人分诊准确率,保障急诊病人医疗安全。

急诊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决定病人就诊及处置的优先次序。

急诊病人病情分级不仅仅是给病人排序,而且要分流病人,使病人在合适的时间去合适的区域获得恰当的诊疗。

病人病情评估结果分为四级:一级是濒危病人,二级是危重病人,三级是急症病人,四级是非急症病人。

濒危病人是指病情可能随时危及病人生命,需立即采取挽救生命的干预措施,急诊科应合理分配人力和医疗资源进行抢救。

临床上出现下列情况要考虑为濒危病人:气管插管病人、无呼吸或无脉搏病人、急性意识障碍病人以及其他需要采取挽救生命干预措施病人。

这类病人应立即送入急诊抢救室。

危重病人是指病情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进展至一级,或可能导致严重致残者,应尽快安排接诊,并给予病人相应处置及治疗。

病人来诊时呼吸循环状况尚稳定,但其症状的严重性需要很早就引起重视,病人有可能发展为一级,如急性意识
模糊或定向力障碍、复合伤、心绞痛等。

急诊科需要立即给这类病人提供平车和必要的监护设备。

严重影响病人自身舒适感的主诉,如严重疼痛,也属于该级别。

急症病人是指病人目前明确没有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或严重致残的征象,应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安排病人就诊。

病人病情进展为严重疾病和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性很低,也无严重影响病人舒适性的不适,但需要急诊处理缓解病人症状。

在留观和候诊过程中出现生命体征异常者,病情分级应考虑上调一级。

非急症病人是指病人目前没有急性发病症状,无或很少不适主诉,且临床判断需要很少急诊医疗资源的病人。

急诊诊治区域分为三大区域:红区、黄区和绿区。

红区即抢救监护区,适用于一级和二级病人处置。

黄区即密切观察诊疗区,适用于三级病人,原则上按照时间顺序处置病人,当出现病情变化或分诊护士认为有必要时可考虑提前应诊,病情恶化的病人应被立即送入红区。

绿区即四级病人诊疗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