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书面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描绘实物外形特征的图形文字就属于“象形”,以下示例一目了然,所以不需近一步释义。

2、指出事物本质或相对状况,就是“指事”。因此,太阳刚从地平线升起就是“旦”,当太阳刚落,月亮半现于空时,就是“夕”,下列余下的例子更是直切要害地表达了字义。

来自百度文库3、“会意”就是通过两个,少数情况下是三个部件组合表示一个特定的意义。所以,日月结合就是“明”,一棵树或一片木放在门道上就是“闲”(译者注:闲有木兰之类遮拦物之义),双木便成“林”,人与目相合便成“见”,二人于地表“坐”,而自与王(译者注:有管理,统御之意)叠加成“皇”,就代表上天之力,或是上天在尘世的代理人——皇帝。
关于“k’o toro”或者“tadpole-headed”的文物现存无多,除了这种每一笔都和它名字所示的一样以相似方式收尾,古老又稀奇的字体被排除在外之外,在下列的举例中,对于汉字的六种字体的展示如上页,以下是具体介绍:
1、篆书。该字体现今常被用在印章上,所以欧洲人称它为印章字。除开最原始的那类,他就是最古老的字体了。这其中包括许多变体,如果不是异想天开的产物,那么就是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有所改变的结果。篆书在根本上分为两类,大篆和小篆。前者几乎只在印章题字和铭刻上被使用到,例子已经展示在上一页的结尾处。后者经常被用作装饰性题字碑文和序文中,同时也被刻于印章,例子在上页第一列。
并没有实例可以证明,掌握语音系统有捷径可走,事实上也只有少数幸运儿能做到。例如,“me”这个字(莫氏族词典音部,第7566页),就由“mo”和“fe”这两部分组成。我们发现,如果辅音在前,元音在后,那么它们相拼合就造出了“me”的读音。而这并不能被认为是一个偶然情况,因为这两个部分和该合体字的基本意义并不相关。事实上,这样的语音描写系统也是在当代才被引入中文中的——我们有理由设想,它来源于梵文。而从以上所举的例子中可以看出,我们也受益于此。但,如果这是中国人自己的创举,那么具有音节特色的汉字可以跨越时空传播就不难解释了,而这也不是什么石破天惊的事情。因此,如果有人为了要深化语音知识,而创造出一些规则性元素,那他就不能奢望能运用到实际中,因为他无法以这种方式与他人交流他所获得的知识。

4、对字符的全部或部分进行转化性描写,进而完成意义的转化,就是“转注”。如果一个字符通过笔划的添减来达到改变的效果,那么它就属于此类。以下给出的是结构和意义完全转化的例子,而这些它们的本义已经消亡。

5、形声字是一种合体字。通过用能表现事物称名的声旁和表现事物本质的形旁的组合来展示一个整体意义,这一点比以上的几类都特别。附上两个例子:首先是“我”和表义的“鸟”相结合表示鹅这种动物;其次是表义的“水”加上表声的“可”,便得到了“河”这一发音相似的汉字。
第二章中文书面语:源于汉字;六书;异体字;官话中的汉字读音和最适宜用来表示其读音的英语正字法;现代部首分类法;类首表(通常被叫做部首或字根)。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已经很谈论过了中国古代汉语,也在很大范围内穷尽了这个国家的事物。然而古文所体现的大量用法仅限于我们现在所谈论的书写媒介。作为一种通俗的媒介,它的熟语和发音总是在变化中,而这两方面的分异在不同的使用它的省份和藩国内又是非常重要的。正是汉语书面语的特殊结构,它对思想的记录(如果可以这么说的话),使得它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躲过岁月的蹂躏和不断出现的社会动荡的破坏,得以保全。它最重要的特质已经体现在我们之前所做阐释的对比中了,那就是符号化——虽然基本汉字源于象形文字。这种特质和阿拉伯数字的相同,而阿拉伯数字最广泛的用途就是被用做算术,正因如此,它才可以被引进进入任何民族的语言。“人”这个想象形字符,它代表的人类这个意思,但并不表音,在字母文字语言中复合而成。在中文中它的发音可以是“jin”,日文中是“nin”,罗马语是“homo”,希腊语是“~~”(影印不清L13,P21),它们所表达的意义是相同的。像那些数字字符一样,中文象形文字采用两个或者多个基本部件的组合来表达单个意义。中文中有许多合体字,凡3,255,304个合体字都具有类似特质。虽然他们具有任意性不好理解,但关键却是都表现一个确切的意义。因此,在汉语里“不”代表非,“正”代表直,当这两个字符组合形成“歪”,就代表歪曲的意思。
在异体字的研究中,切记不能将只有一两划不同的汉字弄混,因为它们的字义常常南辕北辙。也不能将部件稍有差别的汉字认为是变体,除非它们是同义词。比如,“木”、“艹”和“⺮”在异体字中表义相同,但“土”和“氵”只能进入表义不同的字形成为部件。
除了特殊的汉字本就存在异体外,影响着所有汉字外观的不同字体分别在不同时代出现,这和我们所使用的黑体,罗马体,斜体,手写体等性质相同。这些变化一部分是由书写工具变化引起的——在孔子那个时代,人们用薄而光的竹简,有时还用树叶和芦苇书写,这种习惯如今还见于锡兰,马拉巴尔海岸地区,并且缅甸、暹罗和其他国家的僧侣中也有这种遗风。在这些地区,通常都用尖棒或者钢刻刀书写,有时还会用上清漆。丝和布在晚些时候才被用到。为了在这些材料上书写,各式不同的毛状纤维制成的毛笔才被发明出来,然而这也只是公元前三百年前的事情。纸在公元一世纪问世,它由许多不同的材料制作而成,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是由薄竹皮作原料的那种。中国和印度支那地区的国家在西元七世纪才首次使用现今广泛流行的叫做“India ink”的墨水。疑误:(《西京杂记》汉尚书令,仆承郞,月给隃糜墨)paragraph 1,p28
在这个主题的探讨中,我们大致遵循Tungche中的(the same to the upper)观点,而我们也将据此对分属六书的汉字的数量作出进一步说明,但中国的语言学家对此持有许多不同观点。
1、模仿类汉字,象形…………608
2、象征类汉字,指事…………107
3、组合言事类汉字,会意…………740
4、转化类汉字,转注…………372
印刷术和词典编辑法的引进使得现代汉字具有了很大程度的确定性。但由于偶然状况,或是惑于字形的类似,汉字还存在许多不同写法。有时这种轻微的分异并不影响字义——一个汉字的不同写法被用来表示它的不同意项。
在这些变异中,有些是为了书写方便而对非常复杂的字形必要简化,有些是由不同学者的学术品位决定的——他们觉得异于普遍使用字形的新字能更好地表义,有些是因为反复无常的变化引起的,有些是为了缩写,而有些仅仅是因为无知。所有的这些异样都被欧洲汉学家称作变体,它们有如下几种类型:
目前为止语言中变化最大的音节,是新字引进的唯一途径。鉴于此,我们是受惠于土语的,因为它被不同省份用来表示当地方言特有的词汇。
我们现在要进一步说明的是,这些言论说明至少在初创时,汉语并不是随意创造的。汉字显然源自于图画,而这些图画将实物以肖像画或者描绘出它们的显著特征的形式速记下来。它们最初是象形的,但逐渐因书写方便,或为美观之故而逐渐进化,最后变成纯粹的符号。在这点上,我们可以从一位能者编写的叫做“Tungche”(无法查到准确中文书名13thline from the bottom, p22)的百科全书中了解到:“书画本同源,但绘画更注重于对事物的完整描写,而文字着眼于大致特征;绘画由许多线条组成,但文字却更为精简。虽然特征和整体都能被描绘,但没有绘画艺术,就不会有文字。”

6、假借就是借用,包括引申与隐喻。对于第一小类,可以“字”为例——它表示在屋宇下教养儿童,形象地表精心抚育后代之义。对于第二小类隐喻,可以举“心”字为例。它的原义表身体器官“心脏”,但现在本义几乎消亡。

隐喻在所有的语言中都是司空见惯的,对中文来说亦是如此,所以不多加赘述。但稍加一两个调整与隐喻的示例还是有所帮助的。“初”(见莫氏词典第1241页)表开始,组合表示裁剪服装义的部件后,代表开始做衣服。最后,它以假借的方式产生了更加常用的意义。再比如“难”,用来形容一种特殊鸟类的哀鸣,但通过假借它获得了常用的“麻烦”或“悲伤”之义,而后进一步假借为它更为常用的意义“困难”。这样的借用在汉语中十分常见,也许比在欧洲任何一种语言中都多。
2、隶书,吏人之书,形成于与公元纪年发端相近的秦代。它出自服务于公事的吏人之手,也以此得名,现在被用作书写碑文和序文,例子见第二列。
1、规范字。
2、古字。有时为迂腐之人所用。
3、同义字。构成部件写法发生变化,或者已经面目全非,但字义依然不变。
4、形近字。只有表特定意义时同义。
5、草字。
6、简体字。
比如,有时用古体的厺而不用规范字去;岌和岋同义,只有在部件位置上有异;还有稱和称,它们的组成部件已发生变化,通常区别使用;二者都有两个意思,一个是称量,一个是说,表第一种意义时现在通常只使用一种字形;另外,竝和并的构成虽然完全不同,但还是算作一个汉字的两种写法。针对第四种情况,可举出陪和培的例子。它们只在表堆土是同义。而汉字中的草写是经常出现的,所以凡经常被写成九。简体字大量出现在通俗文学特别是民谣,还有速记中。比如,馬和 ,其中的横就取代了四点。由于字典中或多或少地采用了这些变体,所以在向一无所知的学生授业时的难度就大大降低了。但这并不包括不被认可的错字。
5、带有音节性特征类汉字,形声…………21810
6、隐喻类汉字,假借…………598
Chingtseaou认为第五类数量庞大到难以计数,所以他给出的是远小于实际的数值。但我们可以确信的是,这个数值应该大大超过了实用汉字的数量。
所有汉字都能被归到以上的类别中,在中国语言学家看来,前两类汉字包括象形,或者反映事物部分或全部特征的字符。后三类汉字几乎都是符号,虽然不能说全意味不明,但他们也确实不用画影图形这种直观的办法表情达意。最后一类完美地补充了上述类别。(翻译存疑,last20-19th, p25)我们不得不说,这种分类是相对现代的产物,与语言中的语法规则一样,它被用作规范已有的事物,但并不对词的原始形态起作用。然而有些中国人却坚称,中文中的所有古字都是遵循一种固有规则而形成的。但是更多明智之人却持相反意见——他们通过举出关于各种各异的成字方式的实例,涉及古今远近,甚至是单代时间、相同地区内的,证明了固有规则是不存在的。
但当我们深入审视汉语时,我们会发现一个不同于西方数字字符的重要特点。那就是虽然汉字有很大一部分通过组合表音和示义两个部分复合而来,但在一定程度上带有音节文字的特性,可无论它们以何种方式组合,这些形成的文字都从不表音。中国的语言学家将这归因于表意系统的缺陷。他们认为意有限而音无穷,所以,除非全部具有任意性,否则当字符不能表示全部的意义时,那么将现有的字符以音意形式组合在一起就势在必行。这些合体字几乎都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部件叠加而成,一部分表音,另一部分示义,而示义的那个部分通常是表示类属意义的汉字,它们又组合在一起表情达意。就声旁表示的合体字的读音而言,口语与书面语极为相似。口语中的“kwei”表示肉桂树,但由于没有准确的符号能将它和其他的树区别开来,所以为这个意象创造一个象形符号是不可能的。故此,就该把目光投向音节系统,以求解决之法。用发音为“肉桂”的已有部件和表述树木这一类属的部件相组合,创造出了表意足够明确的汉字,即创造出表义单一而明确的汉字“肉桂树”。绝大多数的汉字就是以这种方式形成的。合体字通常看起有表音成分,而在大部分情况下,这些合体字的发音相似,但在字义上就并非如此了。所以在很大程度上,要判断汉字的发音需要认真观察,我们相信汉字中并无一例形声字一定拥有特定读音的例子。
仓颉被普遍认为是汉字的创造者,据说他通过对自然万物的仔细观察,而后福至心灵地首提创制汉字这一重要发明的想法,可我们没有理由相信他事无巨细地创造了汉字的每一个分支系统。或者如中国人有些幼稚地表述,汉字的创造来自于对各式各样在龟背上的阴影,偶然留下的马蹄印子,变幻莫测的云气,浩瀚无垠的星辰的描绘。设想一下,他所在的那个远古时代,几乎就是现代中国人祖先定居生活的发端,但如果没有比那还早的时期,仓颉是不可能大大先于他人,为自然事物画影图形,首创象形文字的。而后世的语言学家又将文字分为六类,更迟些时候又做了相当大程度上的细分。以下是通常被称作“luh shoo”的六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