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与创新

合集下载

欧盟高等教育的改革创新及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启示

欧盟高等教育的改革创新及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启示

欧盟高等教育的改革创新及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启示谈一下,的竞争对手欧盟的教育改革与创新。

这里面欧盟不是一个国家的概念了,都知道欧盟本身它有22个国家。

现在有一个新的概念叫“博洛尼亚进程”,当然这个“博洛尼亚进程”到现在已经都提出了11年了,都知道世界上最早的大学是“博洛尼亚大学,在意大利,意大利这个城市叫“博洛尼亚进程”,现在说“博洛尼亚进程”指的是欧洲高等教育的体制改革的一个代名词,一讲欧洲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就离不开“博洛尼亚进程”,它的目的是要推进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提高和保证高等教育质量,共同致力于到2010年实现建立欧洲高等教育区的目标。

这是“博洛尼亚进程”1999年的时候提出来的一个目标。

到2010年过了11年,它说要建立高等教育区,这个目标实现了吗?可以说基本上实现了,2010年3月在匈牙利的布达佩斯,接着奥地利的维也纳召开了“博洛尼亚进程”进程11年的进展的一个政策论坛和研讨会,在那个会议上就宣布以2010年已经正式启动欧洲高等教育区的创立。

知道,1997年的时候,在葡萄牙的里斯本,通过了一个里斯本公约,里斯本公约最早提出了“博洛尼亚进程”这个概念,1998年5月当时在法国的索邦大学,巴黎大学之一叫索邦大学,包括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这四个国家的教育部长就通过了索邦宣言,说要建立欧洲高等教育的最早提出来要一体化,因为它的经济上也知道搞欧共体,在经济上搞一体化,那么在高等教育上特别是人力资源的需求,人力资源流动的需求要求高等教育在学历,在资格,在标准上要统一。

在1999年6月,由30个欧洲国家签署“博洛尼亚宣言”,到现在已经发展到了47个国家,几乎所有的欧洲国家都成为“博洛尼亚进程”的签署国。

那么,《博洛尼亚宣言》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呢?要在欧洲各国之间实行清晰的、透明的、可比较的学位制度,使各国授予的学位和学历有等值性和对比性。

就是说知道,欧洲前几年它的各国的学历是不等的,比方来讲,英国它的本科学历是三年,当然它的大学前要求有13年的教育,包括两年的预科,13年+3年也是教育从基础教育到大学教育是16年,而德国过去本科是5年,而原来的前苏联国家它的本科学历都是4年,现在强调什么呢,就是在欧盟国家之间要实行358学制,358学制指的是本科三年,硕士加两年,博士再加三年,承认学士在欧洲劳动力市场上是作为一个完整的高等教育,而且它要求各国来实行统一的学分制,鼓励学生、教师、教育管理人员和研究人员的自由流动,并且为他们的流动来创造条件。

浅谈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

浅谈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
科 技 教 育
S C l E N C E &T E C H N 0 L O G Y .
皿圆
浅 谈 高 等教 育 改 革 与 创 新 ①
吴 宁 ( 兰 州工 业学 院 。 电气 工 程学 院 甘肃兰 州 7 3 0 0 5 0 )
摘 要: 实施科教 兴 国战略 是 保证 国民经济持 续 快速 、 健康 发展 的根 本措施 , 是 实现 社会主 义现代化 宏伟 目标的战略选择 , 大学作 为培
质教 育 思 想 、 教 育观 念 的 体现 。 在 教 学过 程 中, 要启 发、 引导学生 , 培 养 其 学 习 的 自我
因此, 需 要 意 识 , 培 养 其 自学 自研 的 能 力 和 积 极 进 取 养的 关键 在 于教 育 , 随 着社 会 的发展 , 教 也 是 保 证 教 学 质 量 的 基 本 环节 , 育 与 经济 , 教 育 与 科 技 的 关 系 越 来 越 紧 同 时要 建 设 以 教 师 为 主 导 , 学 生 为 切 实加 强 学 生 实 践 应 用 能 力 的 培 养 , 而 对 的 精 神 , 也 都 需 要 有 比较 严 主 体 的 教 学 最 优 环 境 , 把 学 生 不 仅 当做 教 密, 教 育为 其提供 了强大 的动 力支持 。 我 其 他 各 类 专 业 的 学 生 , 以 保 证 学 生 在 毕 育 对 象 , 更 重要 的是 当做 发 展 的 主 体 , 以 及 国 社 会 主 义 教 育 的 根 本 目 的 就 是 为 国 家 格 的 相 应 实 践 训 练 要 求 ,
Ab s t r a c t : T he i mp l e me nt a t i o n o f t h e s t r a t e g y o f r e j uv e n a t i ng o ur c o u nt r y t h r o u g h s e c i e n c e a n d e d u c a t i o n i s a n e f f e c t i v e a p p r o a c h t o e ns u r e t he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t h e n a t i o n a l e c o n o my i n a s u s t a i n e d, r a p i d a n d h e a l t h y wa y a n d i t i s a l s o t h e s t r a t e g y o f c h o i c e t o a c h i e v e t he g r a n d o He c t i v e o f s o c i a l i s t mo d e r n i z a t i o n. As t he c r a d l e o f c u l t i v a t i n g t h e t a l e n t s a n d t h e b a s e o f b a s i c r e s e a r c h a n d h i g h -t e c h

中国教育事业发展心得体会(3篇)

中国教育事业发展心得体会(3篇)

第1篇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从职业教育到继续教育,中国教育事业正朝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向不断发展。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幸见证了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以下是我对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教育改革与创新1. 教育观念的转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唯分数论”到“全面发展”,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

这种转变使得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2. 教育体制的改革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旨在打破“一考定终身”的束缚,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

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高考改革,增加高考科目选择,改革招生制度,扩大高校自主招生权,使教育更加公平、公正。

3. 教育内容的创新教育内容的创新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

我国教育部门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教育理念,结合我国实际,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育质量。

同时,我国教育部门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二、教育公平与质量1. 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核心价值。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公平,加大对贫困地区、农村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投入,努力缩小城乡、区域、校际之间的教育差距。

此外,我国还积极实施“两免一补”政策,确保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

2. 教育质量教育质量是教育事业的灵魂。

我国教育部门始终坚持“质量立教”的原则,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加大教育投入,改善教育设施;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同时,我国还积极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育国际化水平。

三、教育信息化与教育国际化1. 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如今,我国教育信息化已取得了显著成果,为教育公平、教育质量提升和教育改革提供了有力支撑。

浅谈我国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

浅谈我国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

浅谈我国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摘要】我国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一个热门话题。

本文从历史演变、存在问题、改革措施、效果和展望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通过对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当前的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还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解决。

未来,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前景仍然光明,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创新,我们有信心让我国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更加科学和有效。

【关键词】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发展背景、历史演变、存在问题、改革措施、效果、展望、重要性、必要性、前景1. 引言1.1 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背景一是教育的普及化和大众化需求。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不断增加。

越来越多的家庭希望他们的子女接受高等教育,以提高就业竞争力和提升社会地位。

二是全球化背景下的竞争压力。

随着我国与国际接轨,高等教育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我国需要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因此高等教育体制需要进行改革和调整。

三是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兴起。

高等教育作为知识生产和传播的重要平台,需要不断创新和改革,以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背景是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需要不断改革和完善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要。

1.2 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重要性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重要性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保障和支撑,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的质量、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是高等教育事业的组织和管理保障。

通过对高等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和调控,行政管理体制能够确保高等教育机构稳健运行,实现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各项工作的协调发展。

只有保持高等教育行政管理机构的健康、高效运转,才能更好地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是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

浅谈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摘要】高等数学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思辨能力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也为学生专业课程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及常用的数学方法。

本文试从高校数学改革和创新的视角出发,探析高校数学教学与学习的有效对策,希望对高校的数学课程改革和高效学生学习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等数学;教学改革;创新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高校数学教学改革与创新也被提上议事议程。

国家从战略高度出发,对高校数学改革提出了具有时代特色的目标和任务。

这对于高校数学教师和学生来说,既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又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高校学生通过系统的数学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抽象概括问题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较熟练的运算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在转变应试教育观念中不断推进高校数学教学改革在实践中很多高校老师受一些学校教学制度约束,把“重概念,重思想,重应用”的“应试教育”继续延伸到高校数学教学当中。

如:在一些高校实行“考教分离”的同时实行”学生选老师”的制度。

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如果侧重于讲概念和应用,势必就会减少对题型和方法的总结和讲解。

而目前大多数高校学校的期末考试还是侧重于一些解题技巧的考查,不注重学用结合,这样就会使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

在这种情况下,势必会促使教师尤其是一些刚刚踏入高校的青年教师,尽可能多地在课堂上讲一些题型和解法,使得学生更有机会获得高分,进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成绩。

为此,教学内容改革需要与学校教学制度改革相协调,尤其是考试制度、教师讲授水平评价制度等,只有这样才会适应当前教育改革的需要。

二、在加强课堂交流中不断推进高校数学教学改革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制约,一些老师在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中过于死板,完全按照书本进行讲授,语言不够生动,侧重于知识的讲授,而不是教与学的互动。

要适应数学教学改革的需要,就必须改变这种情况,这就要求教师注重问题的引入背景,使学生学会对问题进行分析,不断抓住问题的本质,将复杂化为简单化,使学生树立起学好高等数学的信心。

浅谈高校教学管理的改革和创新

浅谈高校教学管理的改革和创新

浅谈高校教学管理的改革和创新内容摘要:[摘要]文章根据培养素质创新人才的要求,论述了更新高校教学管理观念,加强教学管理改革和创新。

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的途径,以期建立符合高校实际的现代化的教学管理制度。

[关键词]高校;教学管理;改革;创新进入21世纪,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出发点。

高等学校要向培养创造性人才的目标转变,对于传统的以传授已有知识为目标的教育观念、管理体制、教学方式等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要求,以期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这是一项涉及高校教育、教学工作全局性、战略性的系统工程。

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中心工作是教学,高效、有序的教学管理是深入教学改革和培养创新人才成功的前提和保障。

教学管理的改革和创新是对常规管理的提升,是办学品位的追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

一、通过不断改革和创新,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水平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这是毋庸置疑的。

教学管理的科学规范是保证教学质量、提高办学效益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一项根本措施。

(一)更新教学管理观念教学管理的改革和创新,不仅是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更重要的是管理观念的更新和管理思想的现代化。

由于受计划经济影响,传统的教学管理弊端日见明显。

主要表现为:强调计划的统一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共性的要求,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强调约束、监督,忽视激励、引导;教学质量的监控偏重课堂教学,忽视实践实验环节的监控;管理制度强调规范性和可管理性,过于僵化,缺少激励机制,影响了师生的教和学的积极性。

教学管理改革根本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

在人才观方面,应以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作为衡量人才的标准,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同时鼓励个性发展;在知识观方面,不仅注意知识的积累,而且更加重视知识的综合和创新;在教育观方面,应该以人为本,确立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突出培养人的独立人格,发挥人的创造性;在质量观方面,应该是注重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全面质量观;在教学管理方面,促进学生从依赖性学习转向自主性、创造性学习,从组织传授灌输式教学转向参与式教学,考试考核的目的以单纯检验知识的掌握转向更多创新意识的检验、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育,学生的就业教育由择业就业转向转换职业自主创业。

教育改革与创新演讲稿

教育改革与创新演讲稿

教育改革与创新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和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教育改革与创新的重
要性。

教育是一个国家的未来,是每一个孩子的希望。

然而,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

因此,我们需要进行教育改革与创新,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首先,教育改革与创新是必然的。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传统的教育
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我们需要培养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跨学科的能力,而这些都是传统教育所欠缺的。

因此,教育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

其次,教育改革与创新是重要的。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
生的综合素质。

我们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他们在未来的社会中能够自如地应对各种挑战。

只有通过教育改革与创新,我们才能够培养出更多的创新人才,推动社会的发展。

最后,教育改革与创新是艰巨的。

要进行教育改革,我们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
方式,培养更多的优秀教师,建立更加科学的评价体系等等。

这些都是非常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才能够取得成功。

总之,教育改革与创新是当今社会的迫切需求。

我们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才能够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推动社会的进步。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为教育改革与创新贡献自己的力量!
谢谢大家!。

新形势下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新形势下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新形势下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发表时间:2018-01-03T14:47:33.563Z 来源:《知识-力量》2017年9月下作者:周禹彤[导读] 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为高等教育产业创新提供了环境支持,高等教育产业创新对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起到了促进作用。

周禹彤(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 100029)摘要: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教育体制展开了重大改革,规模发展较快,结构得到科学合理的调整,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逐步提高,实现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

高等教育产业创新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培养了一批知识、能力与素质并重的人才。

高等教育产业创新与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之间相互作用,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为高等教育产业创新提供了环境支持,高等教育产业创新对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起到了促进作用。

关键字: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创新引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对 2020 年前的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做了新的重要部署,明确提出要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等,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到今天,制度改革与制度创新的核心地位得到凸显。

进行教育创新的关键是通过深化改革不断健全和完善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教育体制,扫除制约教育发展的体制性障碍。

一、高等教育的现状在当今及未来社会,国家竞争力的衡量标准,与一国的高等教育水平密切相关,其本质是筛选、培养和输送高质量人力资本能力的体现。

在此背景下,知识生产和人才培养能力已成为决定一个国家、一个经济体获得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的根本因素。

高等教育作为知识生产和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在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全面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核心作用。

在21世纪即将到来之际,我国实施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大战略,为提高我国未来的国际竞争能力和社会发展活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

为了实施我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战略,2000年以来,在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努力下,我国高等教育水平得到空前提升,2007年的在读的本专科及研究生人数已经超过 2200万,其中本专科生 1400 多万,研究生91.99 万,是 1998 年的3倍。

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与创新

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与创新

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与创新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体制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变革的需求。

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创新成为了国家教育政策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探讨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分析创新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创新高等教育的建议。

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必要性高等教育作为培养人才、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其体制也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做出相应的变革。

具体而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必要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适应经济发展需求:随着经济的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对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传统的高等教育体制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因此,高等教育体制需要改革,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等教育体制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同时,还需推动教育内容的更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3. 提高绩效评估体系:传统的高等教育体制过于注重学术成果和科研项目的产出,而忽视了教学质量和学生发展的评估。

高等教育体制改革需要注重绩效评估体系的完善,建立科学、公正的评估机制。

二、创新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创新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核心,它对高等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内容创新:创新能力是当今社会的核心竞争力,高等教育应关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育内容需要紧跟时代发展,引入前沿知识和实践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

2. 教育模式创新:高等教育体制改革需要关注教学模式的创新。

传统的一对多授课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需要引入互动式教学模式、实践性教学模式等,提供更广泛的学习途径和学习环境。

3. 培养创新人才:高等教育应该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培养创新人才需要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关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供创新创业的平台和机会。

三、创新高等教育的建议为了推进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创新,以下是一些建议:1. 增加实践环节:将实践教育纳入高等教育的核心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浅谈高校德育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浅谈高校德育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浅谈高校德育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论文关健词:高校德育管理体制改革论文摘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高校为适应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需要,在实践中形成了以党委负责为主的德育管理体制,建立了一支较为稳定的敢工干部队伍。

随着形势的发展,这—体制与高校育人任务的完成有些不相适应.建立和完善党委统一布署下以校长及行政系统为主实施的德育管理体制已成为高校德育改革要义。

要实现体制转换,需要提高对德育在高校教育工作中特殊地位的认识,确定党委和校长的德育职责及各部门的德育任务.真正形成齐扼共管的新格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最重大的战略决策是: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从而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总方针,为社会主义中国的历史进程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百年树人,德育为首。

高校是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需人才的重要基地,德育工作以解决人才为谁服务的闻题为主要任务。

而这一任务的完成,需要实行全员的、全程的、全方位的系统育人,这就要求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大范围的工作循环机制,这较之观念、内容、方式的转变更具有“改革”涵义。

一、高校德育体制改革的主要成就1、完住的扭育系统为高校位育运作提供了组织保证。

经过20年的改革实践,我国离校在探索中已建立起了以学生管理体制为主要依据的德育系统。

主要体现为:校(党委副书记一职能部门:学生处、学工处)一院或系(党总支副书记、政治辅导员、班主任)一班级。

有的在班级增设了导师制,导师既授业,又育人。

在这一系统中形成了分工合作,各司其职的工作格局:决策指挥:党委。

主管部门:学生处、学工部及思想理论教学单位。

执行中介:院或系组织系统。

具体落实:班级。

群众组织:校、院或系的团组织与学生会。

由此可见,在高校管理中.德育体制主要体现为单线运转的工作机制.与专业课教学、后勤管理等相对应.是专门的事务。

2.多方面、多层次的德育队伍为高校德育实施提供了力量保障。

德育队伍是实施德育的主体。

浅析民办本科院校的教学改革与创新

浅析民办本科院校的教学改革与创新

浅析民办本科院校的教学改革与创新【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民办本科院校的教育背景和研究意义,接着探讨了民办本科院校的教学模式,分析了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并提出了教学创新的实施策略。

对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学质量评估进行了深入讨论。

在对民办本科院校教学改革的效果进行了分析,同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探讨,可以看出民办本科院校在教学改革和创新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需要持续关注和加强教学改革,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需求,为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做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民办本科院校、教学改革、教学创新、教师队伍、教学质量评估、教育背景、研究意义、教学模式、效果分析、发展方向。

1. 引言1.1 民办本科院校教育背景民办本科院校是指依法经批准设立,按照教育法规定条件和程序,经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并颁发学位证书的本科高等学校。

民办本科院校的兴起,源于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需要,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产物。

相比于公办本科院校,民办本科院校的办学自主性和灵活性更强,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民办本科院校在教育背景上承担着重要的教育使命,既要培养人才满足社会需求,也要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才培养需求的不断提高,民办本科院校面临着来自多方面的挑战和压力。

如何在教学改革与创新中不断提升院校的教学质量和竞争力,成为了各民办本科院校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民办本科院校的教育背景决定了其在教学改革与创新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和特点。

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民办本科院校必将在教学改革与创新领域取得新的突破和成就,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注民办本科院校的教学改革与创新,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实践价值。

1.2 研究意义民办本科院校的教学改革与创新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深入剖析民办本科院校教学改革与创新的现状与问题,探讨其教学模式、改革必要性、创新策略、教师队伍建设以及教学质量评估的相关内容。

中国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中国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中国教育的改革与创新近年来,中国教育一直致力于改革与创新,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和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本文将探讨中国教育改革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第一部分:教育体制改革中国教育体制改革是改革的核心,旨在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其中,幼儿教育、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是改革的重点。

幼儿教育方面,中国政府逐步加大对幼儿教育的投入,提高了普惠性和质量。

实施了普惠性幼儿园建设计划,努力提升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幼儿园条件和师资水平。

此外,注重发展综合素质教育,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在基础教育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其中包括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此外,推行新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高等教育方面,中国教育改革致力于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和国际竞争力。

一方面,通过加大投入,提升学校硬件设施和师资水平。

另一方面,鼓励创新性研究和产业合作,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高级人才。

同时,加强国际化教育,吸引海外人才来华学习和研究。

第二部分:教育教学方式创新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中国教育也在不断探索和应用科技手段以提升教学效果。

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引入,为教育教学方式的创新提供了机会。

例如,通过网络教育平台,学生可以在线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同时,虚拟现实技术和增强现实技术的应用,可以创造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互动性。

另外,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创新。

传统的教师教授、学生听课的方式逐渐被探索和改变。

提倡学生主体性和合作性的学习模式,鼓励学生参与实践和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

此外,多元评价方式的引入,也更加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第三部分:培养创新人才中国教育改革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育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制度经济学视野下的教育产权与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创新

制度经济学视野下的教育产权与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创新
现 象 。 而 且 教 育 是 一 个 确 定 的 但 叉 灵 动 的 概 念 ,它 可 以 随
使用等 各种权力关系 ,如图 1 所示 ) ,其本质 是确 定基 于教 育形成 的各 主体 间的权力关 系。教育 产权反 映 的是 教育 活 动中各 主体 围绕着 教育财产 形成 的权力关 系 ,最 终表 达 的 是教育 活动各 主体意志和财产的价值 。 5 -]
教育创新关键 是教 育制 度创 新 ,即教 育 体系 与教 育体 制创新 ,而实现 教育体 制创新 与改 革 ,从 根 本上讲 必 须运 用新制度经济 学 的理论 ,特 别是产 权理 论 。教育 产权 是教 育体制改革与 创新 的基 础 ,或根本 所在 ,因为 只有教 育产 权明晰 、清楚 ,才 能使 教育 体 制发 生 根 本 性 变革 与创新 。
制度经济 学视 野下的教 育产 权与高等教育体制 改革和 创新
20 0 8年 9月
图 1 教育产权 的内容
由于教育具 有公 共产 品的性 质 ,同样 也存 在 着长 期低
效率 的问题 ,若 它们 由私人投 资 ,能够既使 教 育产权 明晰 ,
a s tin s ntu o )—— 是一种组织体 系和组织 制 度体 系 ; ( ) i it 2
教育 即行动 ( d ct na ci )——包含行动 规则 ; ( ) E ua o sat n i o 3 教育 即内容 ( d ct na cnet E uai s otn)——包 含 内容的规 则 体 o 系 ;( ) 教育是一 种产 品 ( d ctna rd c)——是 4 E uao sapo ut i
的教育教学 活动以及 围绕 着这种 活动 而形成 的其 他各 种辅
助 性活动 ,如教育 决策 活动 ,教育组 织活 动、教 育交 易 活 动 、教育管 理活动 、办学活 动、教育资源 聚集 和 配置 活 动

论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创新

论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创新
维普资讯
西北大学学报( 哲学 社会科学版 ) 20 年 5 , 3 卷第 3 , a , 0 ,o 3 ,o3 06 月 第 6 期 M y2 6V 1 6N . 0 .
Ju a o otw s U i r t( h ooh n oi c n e E io ) orl f r et nv sy P i spyadSc l i cs dt n n N h ei l aSe i
5 学校 内部管理滞后 , . 缺乏竞争机制 由于学校内部的管理不完善 , 来之不易的教育投
入 以及其他宝贵的教育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大量设
我国的办学体制受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 和制度
惯性的影响, 国家和各级政府在其中起决定作用 , 他 们既是举办者又是管理 者, 学主体单一 , 办 缺乏个 人、 社会的共同参与。这种单一 的办学体制虽然 在

整, 但调整 尚未最终到位 , 貌合神离 , 整合优势尚未 真正形成 J 。另外 , 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大量 的高等职业技术人员 , 而我 国高等学校在 职业技术 发展 方面 明显 不 足 , 而且 高 校 的 区域布 局 不合 理 , 东 南、 东北沿海大 中城市高校密布, 而西部欠发达地区 高校少且起步晚 , 发展水平差距较大。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是指高校做出决策和采取行 动所 遵循 的正 式 的制 度 安 排 。从 外 部 看 , 它处 理 的 是高校与政府 、 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及 其组织运行
学规模较小的现象 , 浪费 了有限的教育资源 , 处于低
水平 重复 徘徊 办学状 态 , 学水 平 、 办 办学 质量 难 以有 效提 高 。尽 管 19 9 8年 以后 , 国陆续 进行 了全 面调 全
发 展需 要 的人 才 。 3 办 学 主体 单 一 。 能 适 应社 会 经 济 发 展 的 需 . 不

浅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趋势

浅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趋势

浅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趋势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趋势是时代进步的必然结果,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教育需求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教育改革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教育改革的目的是让教育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为培养未来的人才奠定基础。

本文将从教育大环境和教育改革的趋势两个方面探讨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趋势。

一、教育大环境1.前景思维与实用性思维的教育转移随着社会科技进步和经济快速发展,许多垂直学科分支开始出现,并且正在飞速发展。

这种现象在教育领域也非常显著。

许多传统课程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需要从苛求理论和细节转移到前景思维和实用性思维。

即使这些课程不是每个学生都必修的,但它们应该提供给尝试学习的学生。

任何新课程都应以“清晰、简洁、重要”为目标,以希望学习它的学生为重点,而不是以教授课程为重点。

2.人工智能教育与数字化模型教育。

人工智能技术和数字化模型正在显著地促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已经有很多教育平台包括在线学习网站、在线教育课程、电子教材等等开始使用人工智能技术与数字化模型教育。

这些技术在教育中的使用,可以更好地利用全球教育资源,并且实现更高效的教育方式和成本控制。

通过这种数字化模式,我们可以让教育更便利、更普及、更高效率,这不仅能够为学生带来许多方便,而且可以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

二、教育改革的趋势1.强化专业技能教育在技术日新月异的世界中,考核专业技能教育的重要性已经日益突出。

毕业生需要具备可操作性强的技能,从而更好地适应职场的变化。

这种专业技能的发展是需要各教育机构和企业共同来发展的,如此一来,学生才能够快速地适应工作环境。

未来的教育模式将逐渐向着“高等教育+技能培训”的模式转变。

2.重视综合素质教育综合素质教育在未来教育中将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综合素质教育不同于传统的教育,它主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养成和个人综合能力的提高。

这种教育模式突破了单一课程和单一性质的桎梏,通过多元的教育模式,将能够更加全面地培养学生的竞争能力和创造力。

浅谈我国高校深化机构改革的途径

浅谈我国高校深化机构改革的途径

浅谈我国高校深化机构改革的途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我国高校深化机构改革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而高校深化机构改革的途径也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通过深入了解和研究,我认为在我国高校深化机构改革的途径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强化高校内部管理体系高校内部管理体系的完善和健全是高校深化机构改革的重要途径。

要实现管理体系的强化,首先需要从高层领导层面入手,加强高校领导层的建设和培养,选拔具有全球化视野和国际化管理经验的高校领导人才,加强高校决策层的专业化和科学化管理,为高校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组织保障。

在高校内部,应构建有效的教学管理、科研管理和财务管理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激发教师和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高校管理水平和效率。

二、促进高校内外资源的共享和整合高校深化机构改革的途径之一是促进高校内外资源的共享和整合。

高校应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的合作交流,有效整合资源,形成优势互补,提高高校的综合实力。

要打破学科和学院之间的界限,促进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背景的高端人才,激发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三、加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高校深化机构改革的途径之一是加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也需要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

高校应引入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手段,积极探索符合时代要求和国际标准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开展课程改革、教学方法改革等举措,推进素质教育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和高素质人才。

四、加强高校科研体系的建设高校深化机构改革的途径之一是加强高校科研体系的建设。

科研是高校的一项重要职能和使命,加强高校科研体系的建设对于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提升高校的学术影响力至关重要。

高校应优化科研结构,加大科研投入,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打破学科壁垒,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和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科研团队和科研成果,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提高高校的学术声誉和国际影响力。

浅谈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改革的思路与对策创新

浅谈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改革的思路与对策创新
校 的格 局 。据 高 教研 究 所 发 布 的有 关 资料 制 等 因 素制 约 了高 职 的发 展 :就 业 准入 的
统 计 , 国 高职 高 专 院校 数 、 生 数 和 在校 全 招
生 数 分别 占普 通 高 校 总 数 的6 .%、3 08 5 %和 1 2l 3 社会科学论坛圈匝圄■髓
三 、 等 职 业 教 育 发 展 改 革 的 思 路 与 高
对 策创 新
1 证 示 范 性 高 职 院 校 的发 展 思 路 明 . 保
确 。示 范性 高 职 院校 建 设 的 目标 是要 通 过 政 策 引导 ,调 动 地方 政府 和 职业 院 校 的积
次、 办学 模 式 、 才 培养 等 方 面有 了较 大 的 管 理 、 务第 一 线 需要 的“ 得去 、 人 服 下 留得住 、
突 破 。 以 规 模 快 速 发 展 为 标 志 的 扩 张 式 发
用得 上 ” 的高 技 能人 才 。 随着 社 会 对 高技 能 的技 术人 才 的 强烈
会 树立 高 职高 专 教育 主动 服 务 于社 会 经 济
略 、 才培 养模 式 等 重 要 问题 , 人 还需 进 一 步 发 展 的 良好形 象 。 发展 思 路进 一 步 明晰 , 产
提高 认识 , 深入 研 讨 , 之 不 断完善 。 使 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正在全面贯彻落实 。 明确 了高 等 职 业 教 育 发 展 的方 针 为 “ 服 以
4 %, 规模 上 已经 是 高 等教 育 的“ 壁 江 3 在 半
山” 以2 0 年 教育 部 颁 发 的《 。 04 以就 业 为 导 向 , 化 高 等职 业 教育 改 革 的若 干 意 见》 深 为
标 志 ,高 等 职业 教 育 的发 展 逐渐 转 向更 加

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的思考

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的思考

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的思考摘要: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要求种种体制改革和创新,以求与这种发展相适应。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呈现出种种弊端,因此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

本文主要针对当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如何构建合适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几点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引言职业技能教育的高级阶段是高职教育,它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为生产、建设、服务、管理行业提供实用性和应用型人才为其办学目标,培养的人才具备生存应变能力和技能创新能力,并能够适应种种专业技术的工作。

因此,高职教育承担着为社会培养专门的技术型人才的重任。

如何选择和把握好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这对于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非常重要。

一、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人才培养模式,简单的说是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采取的方法和手段,具体包括专业设置、课程模式、教学设计和方法等构成要素。

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就是:以直接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职业能力为主要内容,以教学和生产实践相结合为主要途径和手段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确定的具体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培养方式和保障机制的总和。

二、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一)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过于追求形式化我国的高职教育一直以来存在着形式化的弊端,新的教育教学口号总是会马上在高职院校流行并被付诸实际。

比如曾先后出现的校企合作、产学研合作和工学结合三种提法,立即被高职院校贯彻实施,这种不加思考、盲目跟风的现象,导致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的和人才培养模式没有稳定性,最终使高职院校的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

其实无论是校企结合、产学结合还是工学结合,每种人才培养模式的最终目的都是让高职院校的学生学有所用,理解了这个关键点,高职院校在确立自己的教育教学模式、提出自己的办学口号时就不会随大流,相反,会体现出自己的办学特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与创新
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的关键性环节就是进行体制创新,以扫除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体制性障碍为重点,实现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

高等教育体制创新的重申之重,又是高等教育的宏观管理体制、办学投资体制和高等学校自主办学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标签]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与创新
高等教育领域要实现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就要进行教育创新;而坚持教育创新,促进中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又必须解决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体制性障碍,通过体制创新,建立起保证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

一、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政府与大学的关系是高等学校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外部关系。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核心问题就是理顺政府与高等学校之间的关系,促进政府职能与管理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正是政府与大学这个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不断调整的过程,以求达到二者的平衡与和谐发展,实现教育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几经变革,已经初步形成了“中央与地方政府分级管理以及条块有机结合”的模式。

但是,这只是改革的初步成果,在现实管理中,真正实现政府与高校之间关系的平衡发展,还需要一个进一步探索、不断完善的过程,涉及到政府职能和管理形式的根本转变,这是教育体制创新的关键。

为此,必须使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走上法制化的轨道,使政府管理的权力和责任、政府与学校的关系建立在法律基础上,依法行政、依法办学,使政府逐步由直接的行政管理向间接的宏观管理转变。

其具体内容涉及到:(1)凡属市场调节的领域,政府主要起规范市场运作、发展市场的调节作用,如高等学校的招生与毕业生就业、高校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与产业化等等;凡属市场不起作用的领域,政府则进行行政管理,如各类高校设置标准的制定等。

(2)要调整和革新管理手段和方式,尽量减少行政审批手续,把精力更多地放到战略规划、依法行政、政策指导、信息服务以及各种间接调控手段上,使政府在管理高校过程中能充分尊重教育规律和学术规律,进行宏观的、间接的管理。

二、高等教育办学体制与投资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在21世纪初叶,我国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所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教育投入有限与高等教育快速发展之间的矛盾。

解决这一矛盾,坚持体制创新,就必须发挥市场在教育运行中的作用,改变单一的政府行政计划主导教育运行的体制和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教育资源配置、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适度调节作用。

为此,在深化办学体制和投资体制改革与创新方面,要改变政府包揽办学的格局,不断扩大教育投资渠道,逐步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

其内容包括:(1)在高等教育办学体制和投资体制上,提高市场准入程度,扩大
和提升民办高等学校的发展空间。

可以鼓励社会各方面力量举办民办高等教育,在公办高等教育资源丰富的地区鼓励公办学校改制以及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使民办高校或者以民办教育机制运作的高等学校充分发展,从多方面吸纳社会资金投资于高等教育。

(2)继续完善高校收费制度。

本着教育成本合理分担的原则,制定不同科类、专业的收费标准,并对就业前景好、经济回报率高的专业可适当提高收费标准。

(3)对于高质量稀缺教育资源,可以更多地运用市场调节机制,以满足社会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并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对社会资金的吸纳能力。

(4)探索金融资本的介入,试行低息长期贷款,由政府贴息、学校偿还本金等措施,缓解现阶段教育投资困难尤其是目前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集中投资的困难等等。

总之,通过新体制的建设与运作,使我国高等教育在目前教育资源有限的条件下,能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必要的保证。

三、高等学校自主办学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加强政府对高等学校的宏观管理,促进高等学校依法自主办学,是高等教育发展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前者的实现依赖于后者的完善,而后者的完善又会促进前者的更加规范,从而使高等教育这部机器在社会大系统的运转中效率更高、作用更大。

为此,必须实现高等学校自主办学体制的改革与创新,使学校内部建立起既符合教育规律、又主动适应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机制:(1)校内决策与校外参与有机结合,实现高校内部决策的科学化。

现代社会,高等学校的发展与社会需求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无论是学校的发展、学校特色的定位,还是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的检验与确认,都无法离开社会的参与,而且随着高等教育在社会发展中中心地位的确立,大学的生存与发展更是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

因此,高等学校要自主办学就必须同社会保持密切联系,通过校内决策与校外参与的有机结合,实现内部决策的科学化。

(2)合理整合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使高等学校发展符合其学术机构的发展特点。

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已基本形成了学术机构和行政管理机构并行的管理体制,学术机构负责诸如科研规划、课题招标、成果鉴定、职称评定等学术业务领域的决策与管理;行政机构负责教学管理、人事管理、计划财务、后勤服务等行政管理。

这样的组织分工大体符合学校运行的需要,但要更好地促进学校发展,从体制创新角度还应注意两方面问题:其一,在组织体制上要尽可能实现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结合;其二,学校领导与管理层的人员,需要有学术文化与管理文化这两种文化的背景。

(3)实行集权管理与分权管理相结合的新机制,在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学科门类增多、管理层次相应增加的情况下,实现学校内部权责分配的科学化。

当前,我国高等学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校已成为一个复杂的组织系统,原先那种由校部直接决策与管理的体制已经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

因此,学校内部的权责分配,应按照学校规模的大小、科类的多少以及校园的布局情况而有所区别:要采取校、院(学部)、系(研究所)权责对等的三级扁平组织结构,明确各自的权责范围,充分发挥学校各部分的活力,并把学校各个部分的活力整合为学校和谐运行的整体优势,这样才能使高校内部的自主办学与社会外部的发展需要协调起来,实现高等学校持续健康的发展。

总之,促进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实现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适应的高水平大众化发展目标,通过改革创新扫除制约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的体制性障碍
是重点工作,而在这一过程中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办学体制和投资体制以及高等学校自主办学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又是重中之重,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