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质量管理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管理案例与分析 - 谈海尔优秀企业文化

管理案例与分析 - 谈海尔优秀企业文化
海尔“起死回生” 海尔“起死回生”之道
从海尔人永恒的“自以为非”价值观 与吃“休克鱼”理论谈海尔成功的企业文 化
一 、海尔现景
• 海尔创业于1984年,成长在改革开放的时 代浪潮中。27年来,海尔始终以创造用户 价值为目标,一路创业创新,历经名牌战 略、多元化发展战略、国际化战略、全球 化品牌战略四个发展阶段,目前已发展为 全球白色家电第一品牌。
四、对海尔激活休克鱼的深层思考
• 张瑞敏的解释是:鱼的肌 体没有腐烂,比喻企业的 硬件很好,而鱼处于休克 状态,比喻企业的思想、 观念有问题,导致企业停 滞不前。这种企业一旦注 人新的管理思想,有一套 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很 快就能够被激活起来。 • 而海尔又是靠什么吃休克 鱼的呢?
理 念 力 力
OEC SST
文 化
.海尔的理念与文化力
• 在海尔的这些理念中,我们层层分析,可以先从它的生存 理念出发:
• A.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
• 在这一点上,海尔要求的是员工在工作中大胆的尝试大胆 的创新。这样才能够使得海尔的产品在不断适应市场的变 化。在员工大胆的提出问题,然后再工作中解决问题,就 使得整个海尔的产业链条处于更新状态。不断的推陈出新。 所以,海尔鼓励员工要大胆的改进。
人单合一双赢的利益观是海尔永续经营的保障
• 海尔是所有利益相关者的海尔,主要包括员工、用户、股东。只有员 工、用户和股东持续共赢,海尔才有可能实现永续经营。为实现这一 目标,海尔不断进行商业模式创新,逐渐形成和完善具有海尔特色的 人单合一模式,“人”即具有两创精神的员工;“单”即用户价值。 每个员工都在不同的自主经营体中为用户创造价值,从而实现自身价 值,企业价值和股东价值自然得到体现。 • 每个员工通过加入自主经营体与用户建立契约,从被管理到自主管理, 从被经营到自主经营,实现“我的用户我创造,我的增值我分享,我 的成功我做主”,这是对人性的充分释放。 • 人单合一的自主经营体为每个员工发挥两创精神提供资源和机制的保 障,使每个员工都能以自组织的形式主动创新,以变制变,变中求胜。

20160922案例分析海尔集团讲稿

20160922案例分析海尔集团讲稿

海尔集团案例分析一、集团简介海尔创立于1984年,从开始单一生产冰箱起步,拓展到家电、通讯、IT数码产品、家居、物流、金融、房地产、生物制药等领域,从一家资不抵债、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全球大型家电品牌,成为全球领先的美好生活解决方案提供商。

2015年全球大型家用电器品牌零售量数据显示,海尔大型家电品牌零售量第七次蝉联全球第一,同时,冰箱、洗衣机、酒柜、冷柜也分别以大幅度领先第二名的品牌零售量继续蝉联全球第一。

目前,海尔有两大上市公司:青岛海尔和海尔电器,在全球布局六大品牌:海尔、卡萨帝、日日顺、AQUA、斐雪派克、统帅,从不同领域持续满足用户的最佳体验。

海尔在全球有10大研发中心、21个工业园、66个贸易公司、143330个销售网点,用户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彩蛋:最早1984年是“瑞雪”商标,现在已经找不到了。

“海尔兄弟”设计者据说是张瑞敏的一个画家同学,创意是张瑞敏自己想出来的。

德国小孩和冰淇淋代表德国的制冷技术,中国竖着大拇指的小子代表着中国人一定会运用德国的技术造出质量一流的冰箱。

此标志还寓意着中德双方的合作如同这两个小孩一样充满朝气和拥有无限美好的未来。

张瑞敏对此保持着少有的沉默,“海尔兄弟”到底蕴含着张瑞敏的何种追求至今仍然是一个不解之迷。

1993年东方红叶传媒公司,想和海尔合拍动画片《智慧小兄弟》,后改为《海尔兄弟》,95年开始播,给海尔品牌的推广带来了很大好处。

书法“海尔”出自文征明和王羲之。

海尔集团总部中心大楼采用宫灯造型,在2009年被评选为青岛市十大标志性建筑之一。

整体建筑在外面看是个方形的,在一层大厅内向上看,又是个圆形的。

这里体现着管理学上著名的“思方行圆”的理念,即在工作中要将原则性和灵活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达到预定的目标和效果。

四个大红柱子,代表着季节的“春、夏、秋、冬”(另一个版本说代表着海尔的四大支柱产业:科技、工业、贸易、金融);大楼地上层数是12层,代表着全年的12个月;大楼12层上4个面设计挂出的24个大红灯笼,代表着农业的24节气;整个大楼的窗户大大小小一共设计了365块玻璃,代表着一年365天;主楼右侧是五龙塔,左侧是卧白虎,外有水环绕象征财富的。

海尔案例分析完整

海尔案例分析完整
• 第三阶段,国际化战略,在中国加入WTO契机下, 海尔加速发展,围绕全球化品牌目标,全面提升海 尔的国际竞争力,力争成为国际化企业。
LOGO
海尔集团组织变革
海尔集团
海尔集团
海尔集团
的组织发展 的组织结构 的流程再造
LOGO
海尔的组织管理
创业阶段 引导阶段 授权阶段 协调阶段 合作阶段
海尔集团只是一个拥有几百人手工作坊式的企业,组织结构不正规, 管理混乱,企业的决策是由高层管理者一人独立作出,缺乏完整的 组织结构形态
LOGO
海尔集团
目前,海尔在全球建立了21个工业园,24个制造工厂,10个 综合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超过7万人。
海尔集团2010年实现全球营业额135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 长9%,其中海尔品牌出口和海外销售额55亿美元。2010年海 尔品牌价值已达207.65亿元,连续六年蝉联《中国品牌500 强》,2011“中国最有价值品牌”于9月9日发布,海尔集团 以907.62亿的品牌价值连续十年位居榜首。海尔品牌旗下冰 箱、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热水器、电脑、手机、家居集 成等19个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其中海尔冰箱、洗衣机还被 国家质检总局评为首批中国世界名牌。
真正发展仅仅十年的时间
LOGO
海尔的品牌发展:
• 1991年组建松散型集团,1992年导入CIS实施名 牌战略。
1、企业标识系统(VI)的动态演进,三步到位,同国际接轨; 2、统一品牌定位,海尔总商标下名牌产品群的大名牌战略; 3、产品形象追求个性化、人格化、系统化、注入高附加值; 4、“真诚到永远”的理念传播 5、CIS的管理创新,OEC管理模式建立; 6、无形资产兼并盘活有形资产,迅速扩大集约化经营规模; 7、“三个三分之一”的品牌国际化战略; 8、完整丰富的理念识别与价值观体系; 9、CIS统筹下的广告运动与形象推广。

第六组海尔案例分析

第六组海尔案例分析

海尔正在对供应链管理系统进行更加深入 的优化,原来供应商能够了解“到天”的 信息就已经感觉很及时了,而现在海尔正 力图通过看单管理,使供应商实时了解海 尔生产线每分每秒的节拍,并进而使供应 链响应速度提高“到分”、“到秒”,这 一努力对海尔的IT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整合供应链—实现零库存
3、实现三个JIT。即JIT采购、JIT配送、JIT 分拨物流的同步流程。 4、计算机网络连接新经济速度。在企业外部 海尔CRM和BBP电子商务平台的应用起了 与全球用户资源网、全球供应链资源网沟 通的桥梁,实现了与用户的零距离。
四、存在的缺点与不足
1、水平冲突:是渠道内或渠道间同一层次成 员之间的冲突,如同一级别供应商之间的 冲突,表现形式为跨区域销售,压价销售, 不按规定提供服务等。 2、垂直冲突:是指同意渠道或者不同渠道中 不同层次之间的冲突,如供应商和经销商, 供应商与零售商之间的冲突等。
与供应商“近距离接触”的一个最大好处 是,由于距离缩短,供应商可以按定单、 根据海尔生产线的节拍从自己的生产线直 接配送到海尔生产线,实现线到线供货。 在这种供应链方式下,物料可以经由工装 车从供应商的工位直接运送到海尔的工位, 既大大加快了响应速度,又大量节省了包 装和运输费用,同时也减少了装卸、运输 过程中可能造成的零部件损坏。
二、海尔运用供应链的手段和方法
(一)从供应链的最前端开始: 作为中国家电行业的龙头企业,海尔很早就认识 到供应链竞争的重要性。1998年9月,海尔开始 在集团范围内进行以定单信息流为中心的业务流 程再造,把原来金字塔式的企业组织结构转变为 面向流程、面向客户的组织结构,流程再造后海 尔梳理出几大主要流程:包括商流、物流和资金 流,而设计这些流程的目的主要就是为了加快全 球供应链的响应速度。

海尔案例分析

海尔案例分析

关于“海尔”的案例分析海尔集团是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也是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之首。

旗下拥有240多家法人单位,在全球30多个国家建立本土化的设计中心、制造基地和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五万人,重点发展科技、工业、贸易、金融四大支柱产业。

下面是有关“海尔”一些案例分析。

一、海尔配送作业流程海尔建立了2个现代智能化的国际化中心立体仓库及自动化物流中心,该物流中心以用户的定单信息为核心,通过对物流信息管理手段的实施,对库存进行有效控制,实现JIT按单配送模式,彻底消除资源浪费。

海尔的仓库不再是储存物资的水库,而是一条流动的河,河中流动的是按单采购来生产必须的物资,也就是按定单来进行采购、制造等活动。

古代商人有句话叫“货不停留利自生”,海尔物流就是通过“零停留”的物流运转从根本上消除了呆滞物资和库存。

两个物流中心在硬件上成功的集成国际领先水平的穿梭车、堆垛机、LGV 等先进技术,实现了激光导引、无线扫描、语言监控等技术,使其呈现“两高两零”的特点:高速、高效、零库存、零流动资金贷款。

物流中心通过信息化加快了物品流动速度,目前物流中心货区面积7200平方米,但它的吞吐量却相当于普通平面仓库的30万平方米,同样的工作,海尔物流中心只有10个叉车司机,而一般仓库完成这样的工作量至少需要上百人,这样既提高了经济效益,又提高了社会效益。

而且海尔物流整合以来,仓库面积减少90%,库存资金减少77%,不但节约了物流费用,而且也大大节约了社会流动资金。

二、海尔如何降低配送成本企业内部的库存管理将实施JIT管理,增加批次减少批量,以库存速度替代库存水平。

在进行ABC分类分析的基础上,成品将实施配送需求计划(DRP),并利用先进的资源管理系统实施企业内外部物资的统一配送战略,仓储配送事业部承担降低库存成本并对制造系统进行物流保障。

集团将对企业内部的运输资源进行整合重组,按照物流一体化的策略构建运输事业部,统一协调控制运输业务。

海尔案例分析

海尔案例分析

海尔集团成功发展分析报告引言“案例分析”是在学习《西方管理理论》的过程中把理论知识和社会实例相结合的产物。

企业管理者是社会责任的受托者:负责任的企业经营者不仅要为企业内部的股东和员工利益服务,而且要为外部的相关利益群体,诸如供应商、客户、债权人、所在社区乃至全社会的其他成员谋求福利。

在一个日益全球化的时间里,管理者必须从全球视角来考虑诸如环境评估、对手分析、人员分配、资源获取和配置等一系列管理问题。

海尔集团的发展经历,成功的为处于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的企业树立了典范。

本案例从海尔的战略环境及目标、领导方式、组织结构、控制机制等方面综合的分析海尔成功的因素以及存在的问题。

为读者提供科学系统的分析资料。

本案例从收集的大量海尔集团的理念、措施以及实施步骤中总结海尔成功发展的经验和教训。

最后,我组全体组员恳请读者在使用本案例的过程中,指出存在的缺陷和错误,并提出宝贵的指导意见。

海尔简介海尔集团是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中国最具价值品牌。

海尔在全球建立了29个制造基地,8个综合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6万人,已发展成为大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

海尔集团在首席执行官张瑞敏确立的名牌战略指导下,先后实施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和国际化战略,2005年底,海尔进入第四个战略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

创业24年的拼搏努力,使海尔品牌在世界范围的美誉度大幅提升。

2009年,海尔品牌价值高达812亿元,自2002年以来,海尔品牌价值连续8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

海尔品牌旗下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热水器、电脑、手机、家居集成等19个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其中海尔冰箱、洗衣机还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首批中国世界名牌。

2008年3月,海尔第二次入选英国《金融时报》评选的“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

2008年6月,在《福布斯》“全球最具声望大企业600强”评选中,海尔排名13位,是排名最靠前的中国企业。

2008年7月,在《亚洲华尔街日报》组织评选的“亚洲企业200强”中,海尔集团连续五年荣登“中国内地企业综合领导力”排行榜榜首。

海尔案例分析报告

海尔案例分析报告

案例分析报告一、案例综述海尔的名牌战略是中国商界乃至世界商界的经典案例。

从1984年两个濒临倒闭的小厂合并成立青岛电冰箱总厂,到发展为年营业额超800亿,世界最具影响力品牌100名内,海尔用了20年完成了一次次飞跃。

上世纪80年代,许多行业的生产还停留在计划经济的模式中。

质量不重要,只要生产出产品就能出厂。

上任伊始的厂长的张瑞敏发现,中国市场上除了洋品牌,基本没有中国自己的名牌。

这激发了张瑞敏的品牌情节。

他果断提出高质量,创名牌的战略。

然而在当时的大环境中改变质量是件艰难的工作。

张瑞敏导演了着名的砸冰箱事件,以此立下自己的质量宣言。

不破不立,张瑞敏的班子从此动了真格。

不久,海尔引进德国技术生产的高质量电冰箱问世,在当时的市场上鹤立鸡群,迅速获得消费者青睐。

甚至在原材料涨价失控的局面下,海尔对产品提价,销售情况却不降反升。

依靠质量在行业洗牌中大获全胜的海尔,下一步走向了规模扩张。

扩张之初一度混乱。

张瑞敏迅速调整策略,成立了海尔集团公司,使各个分厂成为独立的利润中心,以海尔模式统一管理,而在整个集团层面进行统筹。

下属企业各自为战,但是不能各自为政。

在这种管理模式下,海尔大踏步开始了多元化扩张之路。

经过十余年发展,海尔成为了中国家电业的领头羊。

然而这样的日子并不轻松,外有国外品牌的强势侵入,内有组织结构臃肿的压力。

张瑞敏意识到公司进入了一个临界点,必须制定新的发展战略。

为此海尔进行了多方考察。

结论是,市场份额决定企业命运,而服务水平决定市场份额。

据此,海尔提出了“服务重于利润”的战略思想,并以此制定了二次创业的核心目标。

通过一系列架构改革,采取星级服务措施和计算机化等先进手段,使海尔产品在行业中始终处于制高点。

张瑞敏还善于于细微处捕捉需求。

海尔陆续推出了针对小空间的瘦长冰箱,针对农村用电环境的宽幅冰箱,针对夏天洗衣任务的小型洗衣机等特色产品,填补了市场空缺。

时至今日,海尔已经以907.62亿人民币的品牌价值连续十年位居“中国最有价值品牌”第一名。

案例分析海尔

案例分析海尔
Hale Waihona Puke 案例分析海尔的OEC
“OEC”内容: O----Overall E----Everyone Everyday Everything C----Control Clear 全方位 每人 每天 每件事 控制 清理
海尔的OEC管理方法分析
• 所谓 OEC是指每天的工作每天完成,每天工作要 清理并要每天有所提高。 • OEC管理即为日事日毕、日清日高 ,要求每人、 每天、每事都执行到位。对问题“三不放过” 即 找不出责任人不放过、找不出问题发生原因不放 过、找不出问题的解决措施不放过,并不断的发 现并解决问题。一切以效果为导,拒绝任何理由 和借口,今日事,今日毕。日清日高即是今天完 成的事情必须比昨天有质的提高,明天的目标必 须比今天更高,不断改善、不断的提高。
谢谢观赏
一 管理职能分析
• 1、海尔集团计划以冰箱为突破口,建立名牌冰箱市场, 其核心是提高产品质量。在提高产品质量之后,占领更大 的市场。(计划) • 2、组织企业走名牌路线,并将企业所有产品提价10%。 企业在国内市场占有一定比率时,又带领企业向国外进军 。(组织) • 3、张瑞敏领导员工生产搞质量的品牌。通过“砸冰箱事 件”砸出全厂员工的质量意识,名牌意识。激励员工,树 立员工对企业的信心,让员工相信企业有发展的潜力,相 信他们的选择是对的。(领导) • 4、控制企业的全面发展,做到统筹规划,建立高质量名 牌企业。先占领国内市场,后占领国外市场,采用“先难 后易”策略,先进入发达国家和地区市场,再进入发展中 国家和地区市场。(控制)
OEC的效果
OEC方法以追求的零缺陷、高灵敏度为目标, 把管理问题控制、解决在最短时间、最小范围 ,使经济损失降到最低,逐步实现了管理的精 细化。它清除了企业管理的所有死角,并将过 去每月对结果的管理变为每日的检查和分析, 对瞬间状态的控制,使人、事、时、空、物等 因素不断优化,为生产提供了优质保障,不良 品率、材料消耗大幅度下降,管理达到了及时 、全面、有效的状况。

管理学案例分析——海尔

管理学案例分析——海尔

海尔管理案例分析海尔集团15年来,以平均每年82.8%的速度高速稳定增长,从一个濒临倒闭集体小厂发展成为中国家电第一名牌,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较高声誉,其经验被美国哈佛大学列为成功管理范例。

张瑞敏介绍:在海尔创业初期采取的是直线职能式管理,它是根据企业当时的情况确定的。

当时工厂有600名员工,由于企业连年效益很差,所以工厂情况十分混乱,采取直线职能式管理,易于控制强化管理和解决混乱局面;在海尔进入多元化的发展阶段,采取的是矩阵结构管理,以项目组为主。

使职能与项目有机地结合,促进企业发展;在新经济时代,海尔采取了“市场链”。

一边整合企业外部资源,一边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每个部门、每个员工都面对市场,变职能为流程,变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为顾客满意度最大化。

新的业务流程从市场获得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信息,然后把这个信息转化为订单:物流根据订单采购;制造系统按订单生产;商流把产品送到用户手中。

由于消费者的需求永远是动态的,因此企业永远保持着非平衡的有序的动态发展状态。

我们来看看海尔几种成功的管理模式——一、OEC管理法。

“OEC”管理法,即英文“Overall、Every、Control and Clear”的缩写。

其内容:O—Overall(全方位)、E—Everyone(每人)、Everything(每件事)、Everyday(每天)、C—Control(控制)、Clear(清理)。

“OEC”管理法也可表示为:“日事日毕、日清日高”即:每天的工作每天完成,每天工作要清理并要每天有所提高。

“OEC”管理法由三个体系构成:目标体系→日清体系→激励机制。

首先确立目标;日清是完成目标的基础工作;日清的结果必须与正负激励挂钩才有效。

这个管理法的执行过程是非常枯燥的。

它的实施需借助于一个叫做3E卡的记录卡,要求每个工人每天都要填写一张3E卡,3E卡将每个员工每天工作的七个要素(产量、质量、物耗、工艺操作、安全、文明生产、劳动纪律)量化为价值,每天由员工自我清理计算日薪(员工收入就跟这张卡片直接挂钩)并填写记账、检查确认后给班长,不管多晚班长都要把签完字的卡拿回来,再签完字交给上面的车间主任,车间主任审核完后再返回来,就这样单调的工作天天填月月填,不管几点钟下班都得完成。

海尔公司管理案例分析

海尔公司管理案例分析

市场创新三步曲第一步:提出市场创新理念:自己做个蛋糕自己吃面对中国家电市场的激烈竞争,张瑞敏没有选择死拼硬杀,而是另辟蹊径,谋求智赢。

于是海尔提出了市场创新理念:“创造需求,引导消费”、“自己做个蛋糕自己吃”、“只有疲软的产品,没有疲软的市场”、“只有淡季思想,没有淡季市场”、“顾客的难题就是开发的课题”……但是抽象的理念并非每一个人都理解,将抽象的理念形象化、故事化,员工更容易接受。

基于这种认识,海尔及时抓住每一个能代表或诠释理念的行为与事件进行宣传,收到了极好的效果。

其中较为典型的就是“大地瓜洗衣机”的开发案例。

第二步:大地瓜洗衣机事件一位海尔的客户突发奇想:“洗衣机既然能洗衣服,为什么不能洗地瓜呢?”于是就用洗衣机洗起地瓜来。

没想到地瓜还真的洗干净了,但是洗衣机却不转圈了。

海尔的一位维修人员把洗衣机修好后,回到办事处把事情当成笑话讲。

办事处主任却因此受到启发:“为什么不能开发既能洗衣服,又能洗地瓜的洗衣机?”他把这一市场信号和自己的想法尽快向本部汇报。

本部经研究,马上决定“三天之内设计出图纸,半个月之内投放市场。

”半月后,“海尔大地瓜洗衣机”闪亮登场,马上形成了抢购热潮。

从此,“大地瓜洗衣机”的故事流传开来,成为“自己做个蛋糕自己吃”、“创造需求、引导消费”等理念的最好注脚。

江泽民总书记在一次全国经济工作会议上,在谈到关于市场问题时,专门讲到海尔的“大地瓜洗衣机”案例,更使这一故事具有了传奇色彩。

第三步:建立产品开发与市场开发一体化的保证体系1998年,江泽民总书记在视察海尔时,听说海尔“平均每天三个专利,一个新产品问世,而且大部分成活”的汇报,问了张瑞敏一个问题:电子工业部下属的很多企业,技术水平和科研手段都比海尔高出许多,为什么在产品开发上却不如海尔呢?张瑞敏回答:因为他们的技术太先进,先进到市场不需要的程度了。

在产品开发与市场开发上,许多企业存在着极不协调的现象:产品开发人员热衷于“闭门造车”搞开发,销售人员对新产品的销售却不感兴趣。

海尔的大脚印成功案例分析

海尔的大脚印成功案例分析

海尔6S大脚印从青岛搬到了美国
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开发海外市场的观念 是:要让当地人接受你的产品,首先要让他 们认同你的人和你的文化,让海尔文化本土 化。 海尔集团在十几年快速发展中,铸造了独具 特色的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灵魂,生机勃 勃、创新不止的海尔文化,成为海尔人创造 奇迹的强大动力。到海外建厂,海尔人同样 不会丢掉自己的灵魂。但文化背景不同,海 尔文化移植到美国,移植到欧洲,会不会 “水土不服”?



第三个发展是从自我批评到经验总结
一开始,海尔只让工作中出了问题的员工站到大脚 印上进行反省,以改进工作为目的,就事论事,制 度公开,执行公正,这种当众自我批评的方式,对 规范员工行为,起了显著作用,受到员工的普遍接 受。 2000年以后,海尔开始在海外建立工厂,由于文化 差异,海尔在美国南卡工厂的美国员工们不愿意站 在大脚印上充当“反面教员”,他们说,让员工站 在“6S大脚印”上,是对员工的一种侮辱。经研究, 工厂决定,变有问题反省为有成绩表扬,鼓励工作 优秀员工站在“6S大脚印”上,与大家分享经验。





6S大脚印”方法是海尔在加强生产现场治理方面 独创的一种方法。它由日本的5S发展而来,日本企 业治理者认为5S是现场治理之基石,5S做不好的企 业不可能成为优秀的企业,因此将坚持5S治理作为 重要的经营原则。海尔在5S的基础上加了一个S即 安全(Safe),形成了独特的“6S大脚印法”。 6S含义如下 整理,留下必要的,其他都清除掉; 整顿,有必要留下的,依规定摆整洁,加以标识; 清扫,工作场所看得见看不见的地方全清扫干净; 清洁,维持整理、清扫的结果,保持干净亮丽; 素养,每位员工养成良好习惯,遵守规则,有美誉 度; 安全,一切工作均以安全为前提。

海尔案例的分析

海尔案例的分析

海尔案例的分析:一、海尔是如何响应用户需求的?海尔认为,在新经济条件下,企业不能再把利润最大化当作目标,而应该以用户满意度的最大化、获取用户的忠诚度为目标。

这就要求企业更多地贴近市场和用户。

同时采用了ERP+CRM: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海尔ERP系统和CRM系统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快速响应市场和客户的需求。

前台的CRM网站作为与客户快速沟通的桥梁,将客户的需求快速收集、反馈,实现与客户的零距离;后台的ERP系统可以将客户需求快速触发到系统、物流配送系统、结算系统、系统等流程系统,实现对客户需求的协同服务,大大缩短对客户需求的响应时间。

面对个人消费者,海尔可以实现全国范围内网上业务。

消费者可以轻点鼠标,在海尔的网站上浏览、选购、支付,然后可以在家里静候海尔的快捷配送及安装服务。

海尔首先推出23种类的800多个在网上直接,各大城市的网上订购的用户可以在两天内拿到自己需要的称心如意和零距离的全天候星级服务。

二、海尔供应链是如何消灭存货的?1海尔现在实施信息化管理,通过三个JIT打通这些水库,把它变成一条流动的河,不断地流动。

JIT就是按照计算机系统的计划,需要多少,多少。

JIT送料指各种零部件暂时存放在海尔立体库,然后由计算机进行配套,把配置好的零部件直接送到生产线。

海尔在全国建有物流中心系统,无论在全国什么地方,海尔都可以快速送货,实现JIT 配送。

2、海尔用及时配送的时间来满足用户的要求,最终消灭库存的空间。

3、海尔现代物流:为订单而采购,消灭库存三、海尔如何进行供应链整合的?1海尔现代物流:双赢,赢得全球供应链网络○1通过整合内部采购资源,获得了更优的外部资源,供应商结构得到了根本优化,与供应商的关系不单纯是买卖关系,而是同一供应链上共同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整体,使整条供应链上的供货能力大于需求能力,以虚拟库存保证对订单的快速反应○2实施并行工程,由国际化化供应商参与设计和开发,大大加快开发速度,保证了产品质量,同时使海尔产品保持技术的领先性○3从供应商到合作商,变买卖关系为双赢关系,从采购关系上升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现公平、互动、双赢。

海尔班组管理案例

海尔班组管理案例

相应的奖惩计划;
第1页共2页
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规定四:除数字指标外,班组长还要知道具体要赶超的具体标杆; 规定五:班组长要将每件事都落实到班组成员身上,即使是行政工作,也要 设置出可量化的工作计划和指标。 总之,作为班组长,我们要将计划的每一小部分都要落实到班组成员身上, 做到责任到人、到事,而且最后的结果要用数字说话,并且要制定相关考核 办法,这样有利于班组计划有效进行。
呢?请您给我解释一下吧?'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班组长不会再去想班组成员的工作态度如何,只要将责
陪同人笑着说:"我公司在考查上是这样规定的,如果发现某块玻璃脏了, 任锁定,就可以将这些工作内容和考核标准形成环环相扣的责任链,当某个
追究责任时,是不会对擦玻璃的人处罚的,而是处罚那些负责检查这块玻璃 环节出现问题时,就可以将责任锁定在某个班组成员身上,防止班组成员相
现每层楼道里的玻璃都贴有一张小纸条,小纸条上面写着两个编码,一个编 是在海尔却不同,他不仅要管,而且要追究其责任,但是有点不同,他不是
码上写着:负责擦这块玻璃的责任人,另一个编码上写着:负责检查这块玻 追究具体实施过程中人的责任,而是要追究检查人的责任。
璃的责任人。
在海尔公司里,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都会将责任分工明确。如:每块玻璃
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海尔班组管理案例
案例分析: 海尔能成为国际知名企业,与其高效的班组管理方法有很大联系。在一些班
海尔电冰箱是国际知名的品牌,在生产电冰箱的厂里有一栋五层楼的材料库。 组中,一块玻璃脏了,这根本就是小事,有的班组长或许叫住某个过路班组
一次有一位班组合作伙伴到海尔电冰箱材料库来考查,他每上一层楼就会发 成员来擦一下,有的班组长会追究擦玻璃人的责任,有的甚至干脆不管。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六西格玛成为每个人手中的武器
张德华是海尔六西格玛推进部的负责人。他告诉 《电器》记者,海尔的六西格玛管理办法是从国际化 大公司借鉴来的,自2005年6月起开始推进,首先在 洗衣机产品上进行试点。2007年1月,六西格玛质量 管理办法开始在全海尔集团推进展开,现在已经形成 自己的独特内涵。
让六西格玛成为每个人手中的武器
• 张德华介绍,六西格玛质量管理办法是运用统计数据测量产 品的质量情况,看其接近质量目标的程度,通过减少和消除 缺陷来降低成本,提高顾客满意度。西格玛代表标准差,它 前面的数字代表达到的等级。具体来说,六 个西格玛代表 99.9997%的产品达到了要求,它意味着每100万件产品中只 有3.4件次品。可以说达到六个西格玛是一种完美状态,但 是,海尔认为,六西格玛不是一个事后的统计工具,要想让 六西格玛变得有意义,就必须让六西格玛成为每个人手中的 武器。比如,某一个工序要想达到六西格玛的要求,需要控 制的绝不仅仅是这一个工序——工人的素质、原材料的质量 等等都需要用六西格玛来管理,而且还要从这个工序推进到 其他所有工序,然后再推进到企业的整个体系。Oem工厂质 量管理体系审查表:
生产
在生产环节,海尔以精益生产的理念保证生 产质量。在精益生产的理念中,实现产品的零不良, 就是一个重要的追求目标。为了实现产品的零不良, 海尔重点把握那些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生产环节。 为了能够找到认真积极负责的人专门把握这些环节, 海尔在车间内以招标的方式,挑选员工。为了激励 员工,海尔根据该员工体员工提高产 品质量积极性,有利于持续改善产品质量,保证产 品质量的实现。
特有的质量管理哲学和质量文化
• 产品质量从满足标准转向满足不同消费者 需求 • 让六西格玛成为每个人手中的武器 • 质量问题从设计环节“断根”
产品质量从满足标准转向满足不同 消费者需求
• 在2006年4月的一次发言中,海尔集团首席 执行官张瑞敏提出:“在海尔,对质量的 要求已经从满足标准转变为满足不同消费 者的需求。”例如,针对印度经常停电的 现象,海尔设计出了停电100小时也不会化 冻的冰箱;在巴基斯坦,针对一个家庭平 均12口人、并且巴基斯坦男士穿大袍子的 情况,海尔设计了可以一性洗32件大袍子 的洗衣机。
质量问题从设计环节“断根”
• 海尔集团于2005年重点推进产品可靠性管理,并从国 际著名企业请来了这方面的专家进行指导,现已有9大 类产品建立了企业可靠性标准,建立了2000多个台位 的产品可靠性测试能力;目前,海尔作为牵头单位, 正在负责牵头起草国家冰箱、洗衣机可靠性测试标准。 2006年,海尔集团开始推进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流程, 将每种新品从设计到生产的过程发现的质量隐患纳入 FRACAS系统(故障报警纠偏系统),改进措施的有效 性通过设计、质量、生产等部门组成的专家组进行评 价,保证质量隐患断根,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的可靠性。 张瑞敏就曾强调:“产品的可靠性靠的是整个体系。 一个产品从设计开始,设计过程有没有问题,设计之 后采购的原材料有没有问题,原材料在生产过程中有 没有问题,这都是影响整个体系是否可靠的因素。”
质量问题从设计环节“断根”
• 如果说六西格玛质量管理办法是针对已经批量生产的成熟 产品的话,那么可靠性管理就是针对新品质量的管理办法。 海尔集团质量监测事业部可靠性项目经理董云林告诉《电 器》记者,要保证产品的可靠性,就必须保证将在设计、 原材料、生产等环节影响产品质量可靠性的隐患彻底断根。 “首先是设计环节,开发做不好,质量好不了。”李 华强这样告诉记者,“我们设计环节的可靠性并不是只靠 实验室来检测的,我们有一个完整有效的系统在运转。”
监测
在海尔每一条生产流水线的最终端,都有一个监 测员,这个监测员的职责就是专门检查上一工序的生 产质量。如果这位监测员检查出上一工序存在缺陷, 就会把缺陷记录下来。而这份记录将成为造成这个质 量问题的员工承担质量责任的根据,在这个环节,只 有质量合格的产品才能被顺利放行至下一阶段。这就 是海尔的监测机制。正是这样对每个环节进行严格监 测的机制,海尔实现了对生产过程的监测,保证产品 的质量。
质量管理案例分析
在质量中求生存,求发展
——海尔的质量管理
海尔是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1984年创立于中 国青岛。目前,海尔在全球建立了21个工业园,24个 制造工厂,10个综合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 全球员工超过7万人。2010年,海尔全球营业额实现 1357亿元,品牌价值855亿元,连续9年蝉联中国最 有价值品牌榜首。那么,海尔集团成功崛起的主要原 因是什么?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完善的质量管理。
在质量中求生存,求发展
从1990年开始,海尔先后通过1SO 9001国际质 量保证体系认证和美国UL、德国GS等一系列产品安 全认证,在102个国家、地区注册商标406本。海尔 冷柜在1996年10月同行业率先通过了由世界著名认 证机构DNV组织的ISO 9001国际认证,取得了通向 国际市场的通行证,成为世界的合格供应商。海尔产 品信誉已蜚声海内外,号称“家电王国”的日本市场 也已经注意到了海尔产品,海尔也实现系列家电产品 出口1/3的目标。海尔产品的“零缺陷”质量已经得 到并将继续得到国际市场的验证。
在质量中求生存求,求发展
下面以海尔洗衣机 的生产为例,从采购, 生产,监测三个方面 去领略海尔的品质怎 样炼成的。
采购
海尔集团采取集中采购的方式来保证原材料的 质量。 具体的作法大致有三步:第一步,海尔在自己 的工厂周围为供应商建立起工业园区。第二步, 海尔邀请有实力的供应商进入到工业园区内,与 供应商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让这些供 应商专门为自己生产原材料。第三步,为保证供 应商提供原材料质量,海尔设立了质量检测公司, 对供应商的生产进行认证,质量检测公司还经常 向供应商派出工程师,到供应商的生产车间内对 供应商的生产的过程进行监测。这样就能够保证 海尔所采购原料的质量。 通过这样的采购方式,海尔严格保证了原材料 的质量,确保采购的产品符合规定的采购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