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微生物的菌种选育与保藏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毒性试验
自然界的一些微生物是在一定条件下产毒的, 将其作为生产菌种应当十分当心,尤其与食品工 业有关的菌种,更应慎重。据有的国家规定,微 生物中除啤酒酵母、脆壁酵母、黑曲霉、米曲霉 和枯草杆菌作为食用无须作毒性试验外,其他微 生物作为食用,均需通过两年以上的毒性试验。
第二节 培养分离
从自然界中分离培养微生物是菌种选育的重要和基础 的步骤。
(二)增殖培养
为了容易分离到所需的菌种,让无关的微生 物至少是在数量上不要增加,可以通过配制选 择性培养基,选择一定的培养条件来控制。
例如碳源利用的控制,可选定糖,淀粉、纤 维素,或者石油等,以其中的一种为唯一碳源, 那么只有利用这一碳源的微生物才能大量正常 生长,而其它微生物就可能死亡或淘汰。这样 对下阶段的纯种分离就会顺利得多。
2.根据所采集样本的各种生态参数,描述所要分离的微 生物之生态系统或栖息地:
3.将若干样本分成若干类型,如植物和植物各部,土壤 (类型和土层)、岩石、水、昆虫和发酵食品等;
4.罗列出所要考察和测量的环境参数,如pH、盐分、水 分、氧化还原电势及温度等;
5.列出生物系统中有用的自然底物,如森林土壤中的 几丁质、葡萄表皮的果胶;
工业微生物的菌种选育与 保藏
第一节 菌种的分离简介
一、菌种的来源 根据资料直接向有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工厂
或菌种保藏部门索取或购买; 从大自然中分离筛选新的微生物菌种。
二、分离思路
新菌种的分离是要从混杂的各类微生物中依照 生产的要求、菌种的特性,采用各种筛选方法, 快速、准确地把所需要的菌种挑选出来。
6.根据上述1-5项中所获得的数据,设计分离方法,即 选择适宜的稀释液、底物、试样、天然浸出汁和培养条 件;
7.用标准方法作对照来评价生态学分离方法;
8.根据待检材料的生态参数需要,修改已知的方法;
9.运用特定的富集方法,富集那些可能具有筛选意义的 微生物类群。
四、自然界中细菌的分离
(一)采样和采集方法
(三)培养分离
尽管通过增殖培养效果显著,但还是处于微生物 的混杂生长状态。因此还必须分离,纯化。在这— 步,增殖培养的选择性控制条件还应进一步应用, 而且控制得细一点,好一点。纯种分离的方法有划 线分离法、稀释分离法。
稀
划
释
线
分
分
离
离
法
法
(四)筛 选
这一步是采用与生产相近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 通过三角瓶的容量进行小型发酵试验,以求得适 合于工业生产用菌种。
分离:利用分离技术得到纯种。
发酵性能测定:进行生产性能测定。这些特性包括形态、培养 特征、营养要求、生理生化特性、发酵周期、产品品种和产量、 耐受最高温度、生长和发酵最适温度、最适pH值、提取工艺等。
(一)采样
1、采样对象 以采集土壤为主。
田园土和耕作过的沼泽土中,以细菌和放线菌为主。
富含碳水化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物的土壤和沼泽地中,酵母和霉菌较 多,如一些野果生长区和果园内。
3、采好的样必须完整地标上样本的种类及采集 日期、地点以及采集地点的地理、生态参数 等;
4、应充分考虑采样的季节性和时间因素,因为 真正的原地菌群的出现可能是短暂的;
5、采好的样应及时处理,暂不能处理的也应 贮存于4℃下,但贮存时间不宜过长。这是因 为一旦采样结束,试样中的微生物群体就脱 离了原来的生态环境,其内部生态环境就会 发生变化,微生物群体之间就会出现消长
为了从一特定生态系统中分离出具有代表性的 细菌菌群,特别是分离那些在唯一微环境区域 中出现的菌群时,必须十分重视样本的采集。
样本采集时所需的工具通常有无菌刮铲、土样 采集器、镊子、解剖刀、手套、无菌小塑料袋 和塑料瓶等。
采样的注意事项
1、采样时应尽可能保持相对无菌;
2、所采集的样本必须具有某种代表性;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分离培养方法能揭示一个试 样中所包含的所有微生物总数和种类。
在任一试样中所存在的微生物仅为极少数特定种类的菌 株;在工业微生物筛选过程中,应及时调整检测方法, 以与各种不同类型的生长和代谢之微生物相适应。
一、成功的分离培养方法
(1)认真考它所需产品的特征和生产过程; (2)制订初步的筛选标准; (3)将生态学方法运用到分离和筛选过程。
采样的对象也可以是植物,腐败物品,某些水域等。
从自然界筛选
2、采样季节:以温度适中,雨量不多的秋初为好。
3、采土方式:在选好适当地点后,用小铲子除去 表土,取离地面5-15cm处的土约10g,盛入清洁的 牛皮纸袋或塑料袋中,扎好,标记,记录采样时 间、地点、环境条件等,以备查考。为了使土样 中微生物的数量和类型尽少变化,宜将样品逐步 分批寄回,以便及时分离。
2.植物体采集方法
在采集叶面时,一般是用灭菌的剪刀、打孔 器、安全刀片等,由几片新鲜叶片的同一部位 切取一小块,并注意不要损伤周围边缘。
选择叶面时应考虑叶位、叶龄、叶片正反面和 在一片叶上的取样部位。
1.土样采集方法
森林、旱地,草地可先掘洞,由土壤下层向上层顺序采 集;
水田等浸水土壤在不损土层结构的情况下插入圆筒采集。 如果层次要求不严格,可取离地面5~15cm处的土。将 采集到的土样盛入聚乙烯袋或玻璃瓶中。
在采集植物根际土样时,一般方法是自土壤中慢慢拔出 植物根,在大量无菌水中浸渍约20min,洗去粘附在根 上的土壤,然后再用无菌水漂洗下根部残留的土,这部 分上却为根际土样。
实验室或生产用菌种若不慎污染了杂菌,也必 须重新进行分离纯化。
有了优良的菌种,还要有合适的工艺条件和合 理先进的设备与之配合。
三、新种分离与筛选的步骤
定方案:首先要查阅资料,了解所需菌种的生长培养特性。
采样:有针对性地采集样品。
增殖:人为地通过控制养分或培条件,使所需菌种增殖培养后, 在数量上占优势。
二、培养分离中要解决的问题
1、“分离什么和从哪里分离出?”
2、必须充分考虑所分离微生物的生产能力、生 长速度、生物群体培养和产品生产工艺及其 提纯的难易和费用,工业生产发酵罐中稳定 性及遗传操作的难易程度等。
3、选择适宜的培养分离方法和检测方法。
三、将生态学方法用于培养分离的 一般思路要点
1.罗列出所要分离的微生物类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