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心理学__认知的发展(知觉、记忆、思维的发展)

合集下载

婴幼儿心理基础知识

婴幼儿心理基础知识

婴幼儿心理基础知识婴幼儿心理发展是指从出生到三岁左右的阶段,这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

了解婴幼儿心理基础知识对于父母和保育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婴幼儿的行为和需求,从而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引导。

1. 婴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婴幼儿心理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重要的阶段:婴儿期(0-12个月)、幼儿期(1-3岁)。

在婴儿期,婴儿开始发展感知和认知能力,他们通过各种感觉来探索和了解世界。

在幼儿期,幼儿的语言和运动能力逐渐发展,他们开始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并与他人进行交流。

2. 婴幼儿情感的发展婴幼儿情感的发展对于他们的整体发展至关重要。

婴儿在出生后的几个月内会建立起和主要照顾者的情感纽带,这被称为依恋关系。

父母和保育者的关爱和关注对于婴幼儿的情感发展至关重要。

同时,婴幼儿也会通过表情和声音来表达他们的情感和需求。

3. 婴幼儿认知的发展婴幼儿的认知发展主要包括感知、记忆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婴儿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逐渐了解世界,开始认识和区分不同的物体和人。

他们的记忆能力也在逐渐发展,能够记住一些日常的经验和事件。

在幼儿期,幼儿开始形成一些简单的概念和概括能力,并且开始展示出逻辑思维的初步能力。

4. 婴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婴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是指他们与他人的互动和交往能力的发展。

在婴儿期,婴儿开始发展社交能力,对他人的面部表情和声音有较强的反应,也会通过眼神和微笑来与他人进行互动。

在幼儿期,幼儿开始主动与他人交流,通过语言和行为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意愿,同时也开始意识到他人的需求和感受。

5. 婴幼儿的情绪表达和调节婴幼儿的情绪表达和调节能力在他们的心理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婴儿在出生后的几个月内会表现出一系列的情绪反应,如愉快、不安、生气等。

父母和保育者的反应和支持能够帮助婴幼儿学会适当地表达和调节情绪。

在幼儿期,幼儿的情绪表达和调节能力会进一步发展,他们会学会通过言语和行为来表达情感,并逐渐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婴幼儿心理学__认知的发展(知觉、记忆、思维的发展)

婴幼儿心理学__认知的发展(知觉、记忆、思维的发展)

一、学前儿童的记忆的发生和发展
记忆时间
年龄
不同方面
再认方面
两岁 三岁 四岁 七岁
几周
几月
一年
三年
再现方面
几天
几周
几个月
一两年
〔二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2、质的发展 〔1记忆态度的发展〔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的发展
〔一感受性:感觉的能力
〔二感受性变化的规律
1.感觉的相互作用
微弱的声音能够提高视觉的感受性
强烈噪音能降低色觉的差别感受性
2.适应:是在刺激物持续作用下引起感受性
的变化.这种感受性可以提高,也
可以降低.
嗅觉、触觉、肤觉
明适应:暗——明 快 感受性降低
视觉
暗适应:明——暗 慢 感受性提高
3.对比 颜色 大小 冷热 味道
理解识记材料和运用适当的识记方法,可以提高记 忆的敏捷性.
三、记忆的品质
2、记忆的持久性 记忆的持久性是指记忆保持时间的长短,也就是记
忆保持的牢固程度. 如何提高记忆的持久性呢? 第一,要善于把识记的材料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 第二,及时和经常的复习.
三、记忆的品质
3、记忆的正确性 记忆的正确性是指所识记的材料在再认或再现时没
4.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了 的时候,被知觉的对象仍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
知觉的选择性
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的恒常性
2、触觉、味觉和嗅觉
〔一触觉〔肤觉 1.触觉——标志手眼协调 巴宾斯基反射:用指尖在新生儿的脚底外侧
从后往前轻划一下,就能看到他的大脚趾向上, 其余四趾向下呈扇形张开.〔医学 2.温觉 新生儿怕冷不怕热 3.痛觉 新生儿对痛觉刺激的反应越来越敏感

婴幼儿心理学

婴幼儿心理学

婴幼儿心理学婴幼儿心理学是研究0-3岁婴幼儿发展和心理特征的学科。

它关注婴幼儿在认知、情感、语言以及社会交往等方面的成长和发展。

了解婴幼儿心理学对父母、教育者和儿童保健专家等都非常重要。

一、婴幼儿发展阶段婴幼儿的发展可以分为多个阶段:新生儿期、婴儿期和幼儿期。

每个阶段对婴幼儿的发展和心理特征都有不同的要求和特点。

1. 新生儿期(出生至一个月)新生儿期是婴幼儿生命的开始阶段,他们对外界的认知主要通过感觉器官来获得。

他们会对声音和光线产生反应,并通过吮吸等基本的反射动作来满足基本需求。

2. 婴儿期(一个月至两岁)婴儿期是婴幼儿发展最快的阶段,他们开始探索周围环境,逐渐发展出感知、运动和表达能力。

在这个阶段,孩子的情感发展也得到了极大的关注,他们与父母和其它主要照顾者建立了初步的情感联系。

3. 幼儿期(两岁至六岁)幼儿期是儿童进入学龄前的阶段。

在这个时期,儿童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表达大幅提高,社交能力得到发展,独立性和自我意识逐渐形成。

二、婴幼儿认知发展婴幼儿的认知发展是指他们对外界事物的认识和理解能力的逐渐形成。

认知发展对婴幼儿的成长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孩子将来的学习和思维能力。

1. 感知和注意力婴幼儿在感官上对声音、光线、颜色等外界刺激产生兴趣,并能逐渐转移对不同刺激的注意力。

他们开始关注并模仿身边的人,学习基本的触觉和运动技能。

2. 知觉和记忆婴幼儿通过感官器官对外界事物进行观察和探索,建立起初步的记忆体系。

他们能够辨别熟悉的声音、面孔和物体,并能够逐渐记住一些简单的事物和经历。

3. 观察和模仿婴幼儿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学习和掌握新的技能和行为方式。

他们会模仿父母和照顾者的表情、动作和语言,逐渐形成自己的行为模式。

三、婴幼儿情感发展情感发展对婴幼儿的整体成长和幸福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良好的亲子关系和激励,婴幼儿可以发展出积极的情感和社交能力。

1. 亲子关系亲子关系对婴幼儿的情感发展至关重要。

婴幼儿心理发展知识点总结

婴幼儿心理发展知识点总结

婴幼儿心理发展知识点总结婴幼儿心理发展是指从出生到6岁之间,婴幼儿在认知、情感、社会交往和行为等方面的发展过程。

在这一阶段,婴幼儿的心理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它将直接影响他们今后的成长和生活质量。

下面将从认知、情感、社会交往和行为四个方面,对婴幼儿心理发展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认知发展在婴幼儿的认知发展中,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可以将婴幼儿的认知发展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运动感知期(出生-2岁)这一阶段婴幼儿主要依赖感官和运动来获取关于世界的信息,开始通过感觉和动作来认识周围的环境,逐渐掌握基本运动技能。

2. 意象符号期(2-7岁)在这一阶段,婴幼儿开始逐渐发展出象征性的思维能力,具有记忆、想象和思维的能力,开始出现懂得用语言和符号表示事物的能力。

开始进入逻辑思维能力的初步发展。

情感发展婴幼儿的情感发展是指婴幼儿在认知的基础之上,通过体验和情感交流等方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情感特征和情感行为表现。

婴幼儿的情感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1. 情感的形成在出生后的早期,婴幼儿主要依赖于亲子关系来感知和表达自己的情感,会对母亲和父亲有着不同的情感反应,而随着成长,他们会与其他外界环境产生情感互动。

2. 自我认知和情感控制随着发展,婴幼儿逐渐能够认识自己的情感状态,并逐渐学会了如何控制自己的情感,例如逐渐懂得快乐、悲伤、愤怒等不同情感的表达和控制。

社会交往社会交往是指婴幼儿在与他人互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社会行为规范和社会关系。

婴幼儿的社会交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社交能力的形成在出生后,婴幼儿即开始接触到社会环境,并通过亲子和亲属关系来形成自己的社交能力,逐步学会了如何与他人进行交流和互动。

2. 合作关系的建立随着发展,婴幼儿开始逐渐学会了如何建立合作关系,如与同伴一起玩耍合作、共享资源等。

行为发展婴幼儿的行为发展主要包括行为规范、行为能力和行为表现。

在行为发展的过程中,婴幼儿会逐渐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和行为表现方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行为规范的形成在成长过程中,婴幼儿会逐渐形成自己的行为规范,并学会遵守一定的行为规则。

婴幼儿心理学

婴幼儿心理学
03
父母应该尊重婴幼儿的依赖性,给予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帮助婴幼儿健康成长。
04
探索性
2
1
好奇心强: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喜欢探索和尝试
情感丰富:具有丰富的情感体验,容易产生情绪波动
学习能力强:通过观察、模仿和学习,快速掌握新技能
创造力强: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喜欢创造和发明
4
3
模仿性
婴幼儿天生具有模仿能力
02
社会环境:社会文化、价值观、道德观等对婴幼儿心理的影响
03
同伴关系:婴幼儿与同伴之间的互动、交流、竞争等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04
4
婴幼儿心理问题及应对
常见心理问题
焦虑:对陌生环境、陌生人的恐惧和不安
抑郁: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缺乏活力
自闭症:社交障碍、语言障碍、重复行为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
学校教育
幼儿园教育:注重游戏和互动,培养婴幼儿的社交和认知能力
1
家庭教育:家长参与教育,培养婴幼儿的情感和性格
2
社区教育:利用社区资源,提供多元化的教育环境和活动
3
特殊教育:针对特殊需求的婴幼儿,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和支持
4
社会教育
家庭环境:家庭氛围、亲子关系、家庭教育方式等
01
学校教育:幼儿园、小学等教育机构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
01
关注婴幼儿的心理需求,及时给予回应
02
提供丰富的环境刺激,促进婴幼儿的认知发展
03
及时发现并处理婴幼儿的心理问题,寻求专业帮助
04
谢谢
演讲人
婴幼儿心理学
目录
01
婴幼儿心理发展
02
婴幼儿心理特点

儿童发展心理学(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二)

儿童发展心理学(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二)

儿童发展心理学(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二)引言概述: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关注儿童从出生到成年的心理和行为发展过程。

通过研究儿童的认知、情感、社交和运动等方面的变化,儿童发展心理学为了解儿童的成长提供了深入的洞察力。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探讨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主要内容。

正文:一、儿童的身体和感知发展1. 婴儿期的生理发展2. 儿童的运动和协调能力3. 儿童的感官发展4. 儿童的感知和认知能力5. 儿童的大脑发展二、儿童的认知和学习发展1. 儿童的语言和沟通能力2. 儿童的记忆和思维发展3. 儿童的问题解决能力4. 儿童的注意力和集中力5. 儿童的学习和学校适应能力三、儿童的情感和社会发展1. 儿童的情绪认知和表达2. 儿童的情绪调节和控制3. 儿童的情感发展与亲子关系4. 儿童的同伴关系和社交行为5. 儿童的道德和价值观念发展四、儿童的性别和身份发展1. 儿童的性别认同形成2. 儿童的性别角色和性别知觉3. 儿童的性别发展与性别差异4. 儿童的身份塑造与个人发展5. 儿童的社会化和文化影响五、儿童的心理健康和问题1. 儿童的心理健康保护因素2. 儿童的心理问题和障碍3. 儿童的应对和适应能力4. 儿童的心理治疗和干预方法5. 儿童的自尊和自我概念发展总结: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儿童全面的心理和行为发展。

通过深入探索儿童的身体发展、感知发展、认知发展、情感与社会发展、性别和身份发展以及心理健康问题,我们更好地了解儿童的成长过程,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支持与发展环境。

深入研究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各个方面,有助于帮助家长、教育者和社会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儿童的需求与发展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和帮助。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于儿童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婴幼儿认知发展概述 婴幼儿认知的发展

婴幼儿认知发展概述 婴幼儿认知的发展
期表现 及其特点
新生儿
新生儿来到这个世界时只具有一些与生俱来的反射 活动,这些活动还是很原始和粗糙的,带有冲动的性 质动作还很不连贯自如。这些反射,有的在成长的过 程中会被改变,有的则或迟或早会消失(也有的会保留 下来,例如膝跳反射)。因此,新生儿的这些活动还 不是认知,只能说是认知发展的最初基础。
出生后4~5个月之前
在出生后4~5个月之前,婴儿还不能认识外界物体 是永久存在的。在他看来,存在的只有他直接感知到的 东西,譬如,他正在玩一个玩具,如果玩具掉到地板 上了,或者被别的东西遮盖了他就转而注意其他的东 西,不去找原来的玩具,也不表现出若有所失的表情, 好像玩具已不再存在了。
半岁~6岁
只有到了半岁至2岁左右,才逐渐认识到物体的永 久性。 在3~6岁期间,幼儿逐步认识到,一个东西不管它的 形状、位置如何改变,它的性质没有改变,它仍然是原 来的东西。
04
衣着得体,
落落大方
06
建立信任,
真诚交流
05
迅速落座,
不随意参观
07
做好后续,
讲求实效
婴幼儿认知发展特点(一) 认知处于形成过程中
婴幼儿认知 的发展

认知的概念
认知是指通过思维、经验和感知获得知识和 理解的心理活动或过程。
牛津大词 典
认知包括感知、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等 内容。举凡与获知、理解有关的心理活动或 过程,均可归人认知范畴
认知概念:
广义的认知泛指个体“获知”和“用知”的一系 列相关活动与过程,涉及感知觉、记忆、思维、 判断、推理、问题解决、学习、想象、概念形成、 语言使用等,并包括与上述诸领域紧密相关的注 意!
1.婴儿自我认知随年龄增长而提高。年龄越大,婴儿通过的自我认知任务数量越 多,婴儿自我认知的复杂性水平越高。

婴幼儿心理学

婴幼儿心理学

婴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性
促进大脑发育
提高适应能力
婴幼儿心理发展与大脑发育密切相关, 良好的心理刺激有助于促进大脑神经 网络的连接和信息传递。
通过心理发展,婴幼儿逐渐适应周围 环境,形成对社会的认知和行为反应, 为未来的社交和学习能力打下基础。
塑造个性与行为习惯
婴幼儿期的心理发展对未来的个性、 情感和行为习惯具有重要影响,是培 养健康人格的关键时期。
提供适宜的刺激
为婴幼儿提供适宜的视觉、听觉和 触觉刺激,如彩色、大字体、柔软 的玩具和布书等,以促进宝宝感知 和认知的发展。
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
增加亲子互动
与宝宝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多 与宝宝进行眼神交流、拥抱、亲 吻等亲密接触,以及通过亲子游 戏、读绘本等方式增进亲子间的
互动和沟通。回应宝宝的需求及时回应宝宝的需求,如哭泣、 饥饿、尿布湿等,给予关爱和安 抚,使宝宝感受到家长的关爱和
关注。
培养信任感
通过积极的照顾和关注,培养宝 宝对家长的信任感,有助于宝宝 形成安全感和稳定的情绪状态。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1 2 3
规律作息
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表,使宝宝养成良好的睡眠 和饮食习惯,有助于宝宝的身体健康和情绪稳定。
记忆容量
记忆训练
婴幼儿的记忆容量有限,但随着年龄的增 长而逐渐增加。
家长可以通过重复和强化等方法来帮助婴 幼儿记忆事物,同时也可以通过游戏和活 动来训练他们的记忆力。
思维与想象发展
直觉行动思维
婴幼儿早期的思维方式主要是直觉行动思维,即通过直接感知和动作 来认识世界。
形象思维
随着年龄的增长,婴幼儿开始能够进行简单的形象思维,即能够进行 一些基本的想象和联想。
培养自理能力

幼儿心理学复习材料

幼儿心理学复习材料

幼儿心理学复习材料业精于勤荒于嬉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幼儿心理学:主要研究3-6岁阶段幼儿心理特征和发展趋势的学科。

发展心理学:主要研究人出生到死亡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心理发生和发展趋势和规律的学科。

●发展心理学●儿童心理学(0-17岁●幼儿心理学(0-6)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认识过程—感觉、知觉、思维心理过程情感过程—情绪、情感意志过程心理现象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个性心理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第一章关于心理(实质)1、人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2、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应(1)人脑对现实的反应,受个人态度的影响,从而使反应具有个人主体的特点例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2)个人经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对现实的反应(3)心理的主观能动性还表现在对个人行为的调节和支配上(4)心理的主观能动性还表现在婴幼儿身上,儿童来到这个世界大脑并不是一张白纸。

1882年德国心理学家普莱尔发表了《儿童心理》一书,标志着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第二节研究幼儿心理的方法实证研究横向研究观察法调查法研究方法纵向研究实验法理论研究知识点1.按时间上的取向把研究分为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横向研究---------------------------概念见课本11页纵向研究-----------------------------知识点2、观察法概念:----------------------------------------------------------------见课本12页地位:观察法是实证研究中最基本的方法,(实证研究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最常用最实用的方法知识点3调查法1、谈话法2、问卷法3、作品分析法(研究者从儿童的艺术作品中、作业、考卷中分析幼儿心理特点)知识点3实验法概念--------------------------见课本地位:是最严密最客观的方法。

幼儿认知的发展复习资料分享

幼儿认知的发展复习资料分享

幼儿认知的发展复习资料幼儿认知的发展考点聚焦识记: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想象、思维的概念。

理解:幼儿认知的各个方面发展的阶段特点。

掌握:幼儿感知觉、注意与记忆、想象、言语和思维的发展。

名师课堂第一节幼儿感知觉的发展一、感觉和知觉的概念★★★(一)感觉感觉是刺激物作用于感觉器官,经过神经系统的信息加工所产生的对该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我们看到颜色、听到声音、尝到味道都是我们的感觉。

感觉本身是相直接、及时的基本经验,是一切较高级的心现象的基础。

它起着个体和环境之间的基本桥梁用,是我们认识世界的第一步。

(二)觉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头脑中的反映,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过程。

知觉是有机体为了认识世界而表现出来的主动行为,知觉过程就是不断从环境中分化有效刺激的过程。

比如儿童在积木的搭建过程中,能发现同一块积木在大小、颜色、外表、质地等方面的不同,在不同位置还能察觉出该积木的大小和形状变化,但它实际还是那块积木。

当积木在不同位置变化时,必定发生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事件。

通过操作过程,儿童从物体中将获得越来越多的信息、事件和环境的时空序列。

二、感知觉的种类和特征★★★★★(一)感觉的种类和特征1.感觉的种类感觉可以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两大类。

外部感觉是个体对外部刺激的觉察,主要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觉。

内部感觉是个体对内部刺激的觉察,主要包括机体觉、平衡觉和运动觉。

2.感觉的特征对于相同的刺激,不同的人可能产生不同程度的感觉,这取决于个体的感觉能力。

感受性就是指人对刺激的感觉能力。

不同的人对刺激的感受性是不同的。

感受性是人的感觉系统机能的基本指标。

人不可能对所有的刺激都产生反应。

人的感官只对一定量的、范围内的刺激产生反映。

只有在这个范围内的刺激,才能引起人的反应。

这个刺激范围,称之为感觉阈限。

它是测量人的感觉系统感受性大小的指标。

3.感受性的变化在不同的条件下,同一感觉的感受性是不同的。

幼儿认知的发展复习要点

幼儿认知的发展复习要点

幼儿认知的发展复习要点一、认知1.概念:是指认识和知识,认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知识是这个过程的结果。

2.认知的作用: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心理活动。

3.认知过程是基础作用,情感过程是动力作用,意志过程是调控作用。

4.认知的分类: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

二、感觉感知觉是人类复杂心理活动的基础,是认识活动的开端。

1.概念:单一感觉刺激,作用在人的感觉器官上而引起的心理反映。

2.感觉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开端(个别属性)3.肤觉:具有性别差异,通常女孩比男孩敏感。

触觉:机械刺激(手心、脚心最敏感)巴宾斯基反射痛觉:对人体具有防御和保护作用,伤害性刺激温觉:新生儿怕冷不怕热,胎儿在母亲腹中属于恒温4.前庭觉(嘴——认识)(手——探索)(1)主要管理平衡和运动的感觉(2)新生儿的前庭觉能使他形成最早的条件反射(3)抓握是婴儿最初的有方向的运动(第3周胚胎发育)5.嗅觉(1)六个月的胎儿,其嗅觉细胞就能接受嗅觉刺激。

(2)嗅觉具有“嗅觉适应”现象(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6.味觉(通过味觉可以找到母亲)(1)4个月的胎儿,就开始接受味觉刺激。

(2)新生儿偏好甜味。

(3)四个基本味道:酸甜苦咸7.听觉(1)8个月的胎儿对低音的感受能力比高音强。

(2)婴儿对女性的语音表现出明显的偏好,尤其是母亲的声音。

(3)20周的胎儿具备听觉能力,14~19岁才达到最佳水平)。

(4)6个月~3岁,婴儿易患中耳炎。

8.视觉(1)2岁左右,视敏度接近成人。

(2)婴儿喜欢波长较长的暖色,比如“红、橙、黄”(红黄蓝绿常见颜色)。

(3)儿童一般先认识颜色,再学会标志颜色的词语。

5~7岁的儿童,能正确命名常见的颜色(3到4个月分辨彩色和非彩色)。

(4)颜色视觉有性别差异,女孩的颜色视觉比男孩强。

(5)色盲是一种遗传疾病,通常男性多于女性。

(6)视知觉的功能:空间知觉、差异辨别、背景辨别、视觉填充、对象再认(7)所有感觉器官中最活跃、最主动的感觉器官是眼睛,70%~75%的信息是通过视觉得到的。

发展心理学各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

发展心理学各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

婴幼儿期:婴幼儿期指的是出生到2岁左右的儿童发展阶段。

这个阶段的心理特点是主要通过感觉和运动来了解世界,逐渐建立起一些基本的认知结构和个人特征。

婴幼儿期的心理特征包括:1.感官和运动发展:婴儿对感官刺激非常敏感,并通过运动来探索和了解周围环境。

3.语言和认知发展:在语言方面,婴儿开始发出简单的声音,并逐渐理解和使用一些基本词汇。

在认知方面,婴儿开始以感知为基础进行思考和了解,逐渐发展出物体的持久性和原因与结果的概念。

儿童期:儿童期指的是2岁到12岁之间的儿童发展阶段。

这个阶段的心理特点是儿童开始发展出更复杂的感知、认知和社交技能。

儿童期的心理特征包括:1.认知和智力发展:儿童开始发展出符号性思维,能够使用符号和符号系统来理解和表达复杂的概念。

他们逐渐发展出继续注意、分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社会和情感发展:儿童逐渐发展出个体认同和性别认同,并开始在同伴关系和家庭关系中建立起个人身份。

他们逐渐发展出友谊和合作的技能。

3.语言和沟通发展:儿童在这个阶段的语言能力迅速发展,他们能够运用语法规则和词汇来进行更复杂的交流和表达。

青少年期:青少年期指的是13岁到19岁左右的年轻人发展阶段。

这个阶段的心理特点是个人开始形成独立的身份和有意识的自我反思。

青少年期的心理特征包括:1.身份与自我发展:青少年开始关注自身的身份认同,包括性别、文化、职业和价值观等方面。

他们开始思考和探索自己的角色和目标。

2.社会和同伴关系发展:青少年开始与同伴群体建立更密切的关系,同伴关系和社交技能变得非常重要。

他们也开始建立起与父母和其他成人之间更平等互动的关系。

3.情绪和认知发展:青少年开始更深入地思考和解决复杂的问题,逐渐发展出批判性思维能力。

情绪方面,青少年常常经历情绪波动和自我意识增强。

成人期:成人期指的是20岁之后的成年人发展阶段。

这个阶段的心理特点是个人开始应对更加成熟和复杂的问题,并进一步巩固和建立自我身份。

成人期的心理特征包括:1.职业和身份发展:成人开始建立自己的职业生涯,并逐渐在社会中承担更多的责任。

幼儿认知的发展

幼儿认知的发展

下面图形中,你先注意到的是哪个圆?
B.人们本身的状态,即主观状态 需要和兴趣 精神与机体状态 知识经验
2.有意注意
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指有自觉目的,必要 时还需作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注意发展的表现特点
1.幼儿的有意注意受大脑发育水平的局限。 2.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外界环境,特别是成人的要求下发
实验研究
• 实验研究告诉我们:在良好的教育条件下,3岁幼儿能集 中注意3-5分钟,4岁能集中注意10分钟,5-6岁能集中注 意15分钟左右。如果教师组织得法,5-6岁幼儿可集中注 意20分钟。
• 但从总的来说,幼儿注意的稳定性不强,特别是有意注意 的稳定性水平较低,容易受外界无关刺激的干扰。
提高幼儿教育和活动效果,努力做到:
新生儿的最佳视距为20cm ,我国现有的研究指出:1~2 岁的儿童视力为0.5~0.6,3岁儿童的视力可以达到1.0, 4~5岁后,视力趋于稳定。
有测验表明,6个月以内是儿童视力发展的敏感期,这个 时期如果出现发育异常,会导致视力丧失。
• 关注弱视现象
• 治疗弱视的最佳期是3~5岁,12~13岁以后弱视已经巩固, 难以治疗。
4.注意的分配与幼儿的活动 指在同一时间里,注意指向两种或几种不同对象 与活动。 幼儿注意的分配较差
要培养幼儿注意分配的能力,提高幼儿活动效果 努力做到:
• 第一,要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幼儿的有意注意以及自我控 制能力。
• 第二,加强动作或活动练习,使幼儿对所进行的活动比较 熟练,至少对其中的一种活动掌握得比较熟练,做起来不 必花费多少注意或精力。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是知觉的 高级形式。观察力的发展在3岁后比较明显,幼儿期是观 察力初步形成的阶段 。

幼儿心理知识点总结

幼儿心理知识点总结

幼儿心理知识点总结一、认知发展幼儿的认知发展是指幼儿在认知、感知和思维能力方面的发展。

这一阶段的认知发展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思维等方面的发展。

1.感知能力幼儿的感知能力是其认知能力的基础。

幼儿的感知能力主要表现在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和理解,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方面的感知。

幼儿对外界事物的感知能力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感觉刺激和游戏活动来培养和发展。

2.注意力幼儿的注意力是指幼儿对事物的关注程度和集中程度。

幼儿的注意力在认知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幼儿的注意力在早期阶段比较短暂和分散,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注意力逐渐增强和集中。

3.记忆能力幼儿的记忆能力是指幼儿对事物的记忆和回忆能力。

幼儿的记忆能力在早期阶段相对较弱,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幼儿的记忆能力逐渐增强。

4.思维能力幼儿的思维能力是指幼儿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水平。

幼儿的思维方式主要有感觉性思维和形象思维两种,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幼儿的思维方式逐渐由感觉性思维向形象思维转变。

幼儿的思维水平在认知过程中逐渐发展,从最初的具体思维、形象思维,逐渐发展到抽象思维、逻辑思维水平。

二、情感发展幼儿的情感发展是指幼儿在情感、情绪和性格方面的发展。

这一阶段的情感发展包括情感认知、情绪表达、情感体验和性格形成等方面的发展。

1.情感认知幼儿的情感认知是其情感发展的基础。

幼儿的情感认知主要表现在对自己和他人的情感的认知和理解。

幼儿能够通过观察和体验情感表达、接受和回应他人的情感来培养和发展自己的情感认知能力。

2.情绪表达幼儿的情绪表达是指幼儿对自己情绪的体验和情感表达。

幼儿的情绪表达主要包括情感表达、情绪表达和行为表达等方面。

幼儿能够通过情绪表达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同时也能够通过情绪表达和行为表达来理解和回应他人的情感和情绪。

3.情感体验幼儿的情感体验是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对各种情感和情绪的体验。

幼儿能够通过各种活动和游戏来体验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同时也能够通过情感体验来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情绪。

学前教育心理学 第四章 婴儿的认知发展

学前教育心理学  第四章 婴儿的认知发展

第四章婴儿的认知发展第四章婴儿的认知发展●认知过程与认知活动●广义的认知●狭义的认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婴儿记忆、思维与言语的发展●婴儿的社会认知发展第一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发展的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一、感觉运动阶段和前运算阶段●(一)感觉运动及其子阶段●反射性反应阶段(0-1个月)●初级循环反应阶段(1-4个月)●二级循环反应阶段(4-8个月)●二级循环反应的协调(8-12个月)●三级循环反应阶段(12-18个月)●心理表征阶段(18-24个月)●(二)前运算阶段(2-7岁)●象征性思考阶段(2-4岁):前概念阶段●标志:象征性游戏●直觉思维阶段(4-7岁):●借助对事物的直接感受和知觉来思考●3岁前是思维、认知、智力萌芽、产生的阶段。

皮亚杰将思维(think-ing)、认知(cognition)和智力(或智)(intelligence)看作是同义语。

●3岁前儿童主要的智慧特点是它的感知运动(sensori-motor)协调性。

也就是说,3岁前,儿童依靠感知到的信息对外在世界做出反应,协调感知和动作来"解决问题",在动作的进行中思考,这时,婴儿只能考虑自己动作所接触的事物,只能在动作中思考,而不能在动作之外进行思考,更不能考虑自己的动作、计划自己的动作以及预计动作的后果。

一、皮亚杰的感知运动阶段理论●皮亚杰在《儿童智慧的起源》(1936,1953)、《儿童心理学〉(1969)等著作中,都详细地介绍了有关感知运动阶段(或感觉动作期)并将这一阶段分成六个时期:●1.原始感觉动作图式的练习(0~1个月),像吸吮、定向注意等动作,都是遗传的反射练习过程。

●2.初级循环反应(1~4.5个月)●初级循环反应时期形成了最初的习得性适应。

这个时期是从机体到智慧之间的过渡。

●皮亚杰采用习惯(habit)这个名词,来指明习得行为的形成以及这种习得行为形成后变为自动化的动作。

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儿童记忆发展的阶段
0-3个月
新生儿具备基本的感知能力, 能够辨识母亲的声音和气味,
但记忆能力较弱。
4-12个月
婴儿开始形成短期记忆,能够 记住一些简单的指令和日常活 动。
1-3岁
幼儿期是记忆发展的关键期, 孩子开始有意识地进行记忆, 并逐渐能够回忆起更久远的过 去。
4-6岁
学龄前儿童能够进行有逻辑的 记忆,并开始具备抽象思维和
03 思维发展
思维的概述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和 概括的反映。
思维以感知为基础,又超越感知 的界限,通过语言和符号系统来
认识和理解事物。
思维具有概括性和间接性,能够 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认识其内在
规律和本质。
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儿童通过感觉和动作来认识世界,思维以直观行动为主要特征。
概念理解能力。
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
儿童记忆能力随年龄增长而提高,但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在记忆方式、速度 和准确性方面存在差异。
儿童在记忆过程中容易受到情绪的影 响,对于愉快和积极的体验更容易记 住。
儿童对于感兴趣和新奇的事物更容易 产生深刻的记忆,而对重复和单调的 信息容易遗忘。
儿童在记忆过程中需要反复练习和巩 固,才能将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
儿童能够进行高级的逻辑思维和推理,对 概念和理论进行深入思考。
儿童感知发展的特点
01
感知觉发展迅速
儿童在出生后的一段时间内,感知觉发展非常迅速,能够快速地适应和
识别周围环境。
02
感知觉发展具有阶段性
儿童的感知觉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特点和表现。
03
感知觉发展与认知发展相互影响

婴幼儿心理学资料

婴幼儿心理学资料

婴幼儿心理学资料皮肤觉出生以后,人最先出现的是皮肤觉(包括触觉、痛觉、温觉和冷觉)、嗅觉和味觉。

因为这些感觉是自我保护和认识世界的基础,对维持婴儿生命具有直接的生物学意义。

新生儿的触觉高度发达。

皮肤各部分受到刺激会发生不同的反应。

其中特别敏感的是嘴唇、手掌、脚掌、前额和眼睑等部位。

当刺激物接触到嘴唇,就发生食物性非条件反射,在其它部位则引起发生防御性反射。

新生儿的皮肤对刺激物的敏感程度已经和成人差不多。

在2个月的时候,可以在食物性或防御性的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皮肤机械刺激的条件反射。

这种条件反射在第三个月末和第四个月初比较稳定和明显。

新生儿的冷觉和温觉也比较发达。

对冷和热的感受非常灵敏。

如果奶瓶里的奶或水过冷或过热,洗澡水过冷过热,都会有反应。

研究指出,3个月的孩子能对温度为33℃和31.5℃的水,有明显的分化。

痛觉相当明显。

痛刺激能够使乳儿发生全身或局部的反应。

戳刺拇指时,会很快把手缩回。

刺激口鼻部位时,会出现皱眉反应。

在护理工作中,应当考虑乳儿皮肤觉条件反射的形成。

不小心和动作粗鲁都将形成乳儿消极的肤觉条件反射,不但令他不舒服、不愉快,也给护理增加困难,比如不愿意洗澡或洗脸等。

嗅觉新生儿能对有气味的物质发出各种反应:面部表情,不规则的深呼吸,脉搏加强,打喷嚏,头躲开,四肢和全身不安宁动作等等。

第二个月末和第三个月内,乳儿已经能够对两种不同的气味进行分化,但还不稳定。

到第四个月时,嗅觉的分化才比较稳定。

味觉新生儿对不同的味觉刺激已经有不同的反应:对甜的东西发生吸吮运动,愉快的面部表情,以及特殊的舔嘴咂舌运动;对苦、酸、咸的物质有不安的表情,皱眉闭眼,或抽搐地闭嘴,有时还出现恶心动作或呕吐。

乳儿对味觉上的差异比较敏感,遇到与习惯了的滋味有区别的食物,能立刻辨别出来。

例如,吃惯了母乳的孩子不愿意吃牛乳。

第三个月的乳儿对各种主要味觉物质的溶液能精确分化,1岁以内的乳儿还能精确分化同一味道的不同浓度。

婴幼儿的认知发展与学习-儿童心理学

婴幼儿的认知发展与学习-儿童心理学

C D
思维的不可逆性
思维只能朝一个方向进行,不能够在 头脑中使物体恢复原状。
3+2=5 or 5-3=2
直觉性
以知觉到的形象作为思维的依据。 往往只注意到事物的某种显著特征,而看 不到事物同时变化的若干维度。
往往只注重结果、状态,而不关 注变化的过程。
泛灵论
儿童认为运动的、但本身无生命的物 体是具有生命的,有动机和意愿。 原因:自我投射
• (一)直觉行动思维
• 1.定义:也称直观行动思维,指依靠对事物 的感知,依靠人的动作来进行的思维。
• 直觉行动思维是最低水平的思维。 这种思 维方式在2~3岁儿童身上表现最为突出。
• 如,看到水就要玩水,看到别人玩球又要 玩球。一旦动作停止,对该动作的思维也 就停止了
• 如请一个2岁的小朋友把放在桌子中央的玩具拿下 来?儿童没有任何“想”的表现,而是马上去“ 拿”。他伸长胳臂、踮起脚尖,拿不到;偶尔扯 动桌布,桌子上的玩具移动了一点,儿童马上用 力拉,玩具就到手边。儿童最早的思维就是这样 依靠动作进行的。
阶段3·具体运算阶段
• 获得了守恒性
• 指物体的形式(主要是外部特征)起了变化 ,但个体认识到物体的量(或内部性质)并 未改变。
• 群集结构的形成
• 群集结构实际上是一种分类系统。皮亚杰认 为任何运算都不是孤立的,它只是群集运算 中的一个部分。
数目守恒(6~7岁)
基本原理:空间距离改变,数目保持不变
• 一、思维的发生
• (一)儿童心理学中的思维概念
• 定义: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和概括的反映。它 是借助言语实现的,能揭示事物本质特征及内部规律 的理性认识过程。
• (二)思维的发生
• 1.表意性动作的间接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视敏度
视敏度(视力):是指幼儿分辨细小物体或 远距离物体细微部分的能力。
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视敏度不断提高但速 度不均衡。
(3)颜色视觉:明显的年龄特征
3-4岁—能分辨蓝、红、黄、绿基本色,但很 难命名
4-5岁—能够认识基本色,近似色,并能说出 基本色的名称
5-6岁—在正确的教育影响下,能够运用各种 颜色调出所需的颜色。
(3)视觉-动觉联合 模仿成人行为 P48
二、学前儿童的知觉发展 1.空间知觉 (1)方位知觉 :是指对物体所处的空间位
置的知觉 上下(3岁) 前后(4岁) 左右,以自我为中心(5岁) (2)形状知觉:是对物体几何形体的知觉
小班:
中班:
大班:立体图形
(3)深度知觉(距离知觉): 是辨别物体远近的知觉
3.知觉的理解性—知觉过程中,人总是用已具有的知 识经验,对感知的事物进行理解,并用词把它标出来。
4.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了 的时候,被知觉的对象仍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
知觉的选择性
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的恒常性
2、触觉、味觉和嗅觉
(一)触觉(肤觉) 1.触觉——标志手眼协调 巴宾斯基反射:用指尖在新生儿的脚底外侧
(4)听觉
1.听觉感受性 绝对感受性—分辨最小声音的能力 差别感受性—分辨不同声音最小差别的能力 2.言语听觉 中班:可以辨别语音的微小差别
大班:能区别本民族语言所包含的各种语音。
3.重听现象—幼儿对别人的话听的不清楚,不完全, 通过观察对方的口形和体态语,猜出对方的意思,而 失去了良好的治疗时机。
视觉
暗适应:明——暗 慢 感受性提高
3.对比 颜色 大小 冷热 味道
4.敏感化——感受性提高
(三)知觉的特性与幼儿活动
1.知觉的选择性—有选择的把某一事物作为知觉对象, 而其他对象作为知觉对象的背景。
2.知觉的整体性—把一些个别孤立的成分知觉为一个 统一的整体。
从后往前轻划一下,就能看到他的大脚趾向 上,其余四趾向下呈扇形张开。(医学) 2.温觉 新生儿怕冷不怕热 3.痛觉 新生儿对痛觉刺酸、甜、苦、辣、咸
(二)嗅觉:能辨别不同气味
★感觉随着脑的成熟和经验的积累而不断地获得发展 ,到一岁左右,婴儿的触觉、味觉、嗅觉能力和成人 的相应能力大体相当。
运动记忆 情绪记忆 形象记忆
言语记忆
(二)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1、量的发展
幼儿记忆的范围和广度随着年龄不断地扩大;记 忆保持的时间则不断增长。
记忆时间
年龄
不同方面
再认方面
两岁 三岁
几周
几月
四岁
一年
七岁
三年
再现方面
几天
几周
几个月
一两年
2、质的发展
(1)记忆态度的发展(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的发展) 幼儿的有意记忆一般发生在学期中期,约四五岁的时候才可
学前儿童知觉、记忆、思维的发展
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第一节 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
1、感知觉的概念 2、触觉、味觉和嗅觉 3、视觉 4、听觉 5、多通道知觉 6、空间知觉 7、知觉的恒常性
第一节 感知和知觉概述
一、感觉 定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
返回目录
一、学前儿童的记忆的发生和发展 二、幼儿记忆发展的主要特点 三、幼儿记忆发展中易出现的问题及教育措施 四、在活动中发展学前儿童的记忆力
(一)记忆的发生
前苏联心理学家布隆斯基的研究认为,不同的记忆在个 体发生的时间不同,它们的出现有一定的时间顺序。
出生一月内
六个月左右 稍早于言语记忆 第二年
不易察觉,但对幼儿、言语听觉、言语、智力发展有 一定的影响。
(4)听觉
4、听觉敏度:p:43 5、听觉定位:U型发展 6、听觉偏好:喜欢母亲的声音 7、听觉的辨别:天生具有精细辨别能力
5、多通道知觉
(1)视觉-听觉联合 斯佩尔克:婴儿对口型与播出声音的实验
(2)视觉-触觉联合 梅尔策夫、博顿:婴儿奶嘴实验
返回目录
(一)什么是表象 表象是在感知觉的基础上产生的,保持在记忆中
的客观事物的形象。 表象可分为视觉表象、听觉表象、味觉表象、嗅
觉表象、触觉表象等。
返回目录
1、记忆是整个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 俄国伟大的科学家谢切诺夫曾说过:“一切智慧
的根源都在于记忆。” 2、记忆是积累知识、丰富经验的基本手段。
再现是指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在脑中 重新呈现其映像的过程。
再现又可分为无意再现和有意再现。“触景生情 ”就是典型的无意再现。
再认和再现都是过去经验的恢复,是从记忆中提 取信息的两种不同水平的形式,它们之间没有本质区 别,只有保持程度上的区别。
能再现的一般都能再认,能再认的不一定能再现 。
如何提高记忆的持久性呢? 第一,要善于把识记的材料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
; 第二,及时和经常的复习。
3、记忆的正确性 记忆的正确性是指所识记的材料在再认或再现时
没有歪曲、遗漏、增补和臆测。
怎样培养记忆的正确性呢?
第一,最初认真识记; 第二,区分类似的材料; 第三,把真实材料和主观的增补臆测区别开来。
返回目录
记忆发展水平的高低优劣,即记忆的品质,可以 从四个方面来评价:
1、记忆的敏捷性 记忆的敏捷性是指识记速度的快慢,一般是根据
在一定时间内能记住事物的多少来衡量。
理解识记材料和运用适当的识记方法,可以提高 记忆的敏捷性。
2、记忆的持久性 记忆的持久性是指记忆保持时间的长短,也就是
记忆保持的牢固程度。
(2)知觉对象的不同:
空间知觉:反映物体大小、方位、距离、
物体知觉
形状的知觉 时间知觉:反映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
性、速度的知觉。
运动知觉:反映物体位移和位移快慢的知觉
社会知觉
对自己的知觉 对他人的知觉 人际关系的知觉
三、感知觉的功用
(1)一切认识的开端 (2)一切心理的基础 (3)个体与环境保持平衡
质的方面的变化有: 简略、概括; 完整、合理; 详细、具体; 夸张、突出。
量的方面的变化主要是指保持的内容呈减少的趋 势,也就是遗忘。
遗忘是与保持相对的一个概念。你能对遗忘做一 个定义?遗忘有哪些特点和规律呢?
遗忘就是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和再现,或者 是错误地再认和再现。
艾宾浩斯最早对遗忘进行研究,提出著名的艾宾 浩斯遗忘曲线和遗忘规律。
奇怪的人,奇怪的对比?当观察者由小孔看这个房间时,就会看到这么奇怪的大小对比景象。 Adelbert Ames 设计了一个实验来示范如 何扭曲大小的恒常性。事实上这个房间并不是个长方形,右边的角落距离观察者的小孔近,而且天花板较低,因为这个情形下失去了深
度的线索,所以看起来右边角落的人相对地变得很大。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我们可推断出哪些规律?
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条规律:遗忘进程是不 均衡的,在识记的最初遗忘很快,以后逐渐缓慢,到 了相当的时间,几乎就不再遗忘了,也就是遗忘的发 展是“先快后慢”。
1、及时复习。一般记住后,在5分钟后重复一遍,20 分钟后再重复一遍,1小时后,12小时后,1天后,2 天后,5天后,8天后,14天后就会记得很牢。
知觉的恒常性
大小的恒常性:婴儿已经具备大小恒常性 形状的恒常性
形状恒常性
对物体形状的知觉不因它在视网膜上投影的变 化而变化,称为形状恒常性。
奇怪的大狗,还是奇怪的大小孩?在这两张照片中的主角都一样,一只狗和一个男孩,但是他们的大小却因站的位置不同而有所不同,这 是为什么呢?(选自Stanley Coren, Lawrence M. Ward,1989,p.478)
红色 圆的
没有苹果大,像钢镚儿 那么大
二、感觉的作用
人们认识世界的开端
维持正常心理活动的重要保障
二、知觉 定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 构成:感觉
感觉之间的联系 主体的感受构成 分类:(1)以起主导作用的分析器不同:
视知觉、听知觉、味知觉、嗅知觉、 肤知觉、 视-听知觉、 味-嗅知觉
3、视觉
人类的70%—75%的信息是通过视觉得到的。 双眼对视——儿童与成人分享情感体验, 人脸偏好——对面部感兴趣 (1)视觉集中:
3-5周婴儿—1-1.5米处物体注视5秒钟 3个月婴儿—4-7米处物体注视7-10分钟 5-6个月婴儿—能注视天上飞鸟、飞机 等远距离客体
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分类:根据分析器的特点以及它所反映的最适宜刺激
物不同 适宜刺激:能够引起感受器反应的刺激。
视觉(视网膜)
听觉(耳蜗)
外部感觉 味觉(味蕾) 嗅觉(鼻上部粘膜)

肤觉(皮肤)

运动觉(肌肉、神经)
内部感觉 平衡觉(前庭、半规管)
机体觉(内脏的神经细胞、皮肤)
猜猜这是什么?
如三岁小孩背诵唐诗; jeopwu720580这一串字符的识 记等。
在对识记材料理解的基础 上,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所 进行的识记。
如区别品德和道德两个概 念,再去识记
意义识记的效果要比机械记忆好
保持是过去识记过的事物印象在头脑中得到巩 固的过程。
讨论:储存起来的材料是否一成不变吗?
储存起来的材料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受后来经验的影 响,在质和量上都会发生某些变化。
第二节 学前儿童记忆发展
1、记忆的概述 2、婴儿的记忆 3、幼儿的记忆 4、儿童记忆的策略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先有 “记”再有“忆”的过程。也即人脑对经验的识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