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演示PPT《中国的二十四节气》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照时数也有比较明显的增加
春分是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之一。中国古代习惯以立春、立夏、立秋、立 冬表示四季的开始 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则处于各季的中间。春分这天,太阳光直射赤道 ,地球各地的昼夜时间相等 春分后,中国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明是表征物候的节气,含有天气晴朗、草木繁茂的 意思。
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 立冬、冬至
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 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 大雪 惊蛰、清明、小滿、芒种
节气歌 • 春雨惊春清谷天, • 夏满芒夏暑相连, • 秋处露秋寒霜降, • 冬雪雪冬小大寒。
九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 八九雁来;九九又一九,耕牛遍地走。
霜 降
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开始降霜 的意思。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 气,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节气。 秋晚地面上散热很多,温度骤然下 降到0度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在 地面或植物上直接凝结形成细微的 冰针,有的成为六角形的霜花,色 白且结构疏松。
“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开始。 “立冬之日,水始冰,地始冻”。人们常以凛冽北风,寒冷的霜雪,作 为冬天的象征。
绿树浓荫,时至小暑。
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 小暑养生热,还不十分热。 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符合
暑是炎热的意思。表明它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 农作物生长最快,大部分地区的旱、涝、风灾也最为频繁,抢收抢种, 抗旱排涝防台和田间管理等任务很重。
高洁的荷花,不畏烈日骤雨,晨开暮敛,诗人赞美它“映日荷花别样红 ”,生机勃勃的盛夏,正孕育着丰收。
清明这天,民间有踏青、寒食、扫墓等习俗。 “清明时节雨纷纷”,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对江南 春雨的写照
俗话说:“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够茁壮生长。谷 雨节气就有这样的涵义 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这时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要雨 水的滋润。
每年Leabharlann Baidu月5日或5月6日是农历的立夏 。 顾名思义,立夏是指夏季开始。但 是,各地冷暖不同,入夏时间实际 上并不一致 按气候学上以五天平均气温高于 22℃为夏季的标准,
8月7-9日 8月22-24日 9月7-9日 9月22-24日 10月8-9日 10月23-24日
冬季 立冬 11月7-8日 小雪 11月22-23日 大雪 12月6-8日 冬至 12月21-23日 小寒 1月5-7日 大寒 1月20-21日
分类
表示寒來暑往变 化 象征气温变化 反映降水量 反应物候现象或 农事活动
秋分是表征季节变化的节气。秋分这天,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几乎 等长。 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巴山夜雨涨秋池”的名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秋 分多夜雨的气候特色。
古代把露作为天气转凉变冷的表征。 仲秋白露节气“露凝而白”,至季秋寒露时已是“露气寒冷,将凝结” 为霜了。 此时我国有些地区会出现霜冻,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偶见早 霜,南方也秋意渐浓,蝉噤荷残。
立秋之日凉风至”明确地把立秋与天凉联系起来。可见,立秋就是凉爽 的秋季开始了。 “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 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还有“秋老虎”的余威,立秋又称交秋,但 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
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 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
露是由于温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所以, 白露实际上是表征天气已经转凉。
“滥了白露,天天走溜路”的农谚,虽然不能以白露这一天是否有雨水 来作天气预报,但是,一般白露节前后确实常有一段连阴雨天气
我国古代将白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 。”说此节气正是鸿雁与燕子等候鸟南飞避寒,百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 以备过冬。
中国的二十四节气
定义
•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 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 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中国正统 的二十四节气以河南为本
季节与 节气
• 春季 谷雨 • 夏季 大暑 • 秋季 霜降 • 冬季 大寒
▪ 立春▪ 雨水▪ 惊蛰▪ 春分▪ 清明 ▪ 立夏▪ 小满▪ 芒种▪ 夏至▪ 小暑 ▪ 立秋▪ 处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 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 ▪ ▪ ▪
春季 立春 雨水 惊蛰 春分 清明 谷雨
2月3-5日 2月18-20日 3月5-7日 3月20-22日 4月4-6日 4月19-21日
夏季 立夏 小满 芒种 夏至 小暑 大暑
5月5-7日 5月20-22日 6月5-7日 6月21-22日 7月6-8日 7月22-24日
秋季 立秋 处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冬至是按天文划分的节气,古称“日短”、“日短至”。冬至这天,阳 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
冬至日虽基太阳最低,日照时间最短,但时还不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群众中习惯自冬至起“数九”,每九天为一个“九”。到“三九”前后 ,地面积蓄的热量最少,天气也最冷,所以说“冷在三九”。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 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 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十四节气大多可以顾名思义,但是小满却有些令人费解。原来,小 满是指麦类等夏熟作物灌浆乳熟,籽粒开始饱满,但还未成熟,只 是小满,还未大满。
芒种是表征麦类等有芒作物的成熟,是一个反映农业物候现象的节气。
大部地区中稻进入返青阶段,秧苗嫩绿,一派生机。 “东风染尽三千顷,折鹭飞来无处停”的诗句,生动地描绘了这时田野的 秀丽景色。
我国阴历有“九九”的说法,用来计算时令。计算的方法是从冬天的 冬至日算起,第一个九天叫“一九”。第二个九天叫“二九”,依此 类推,一直到“九九”。即第九个九天,这时冬天已过完,春天来到 了。
我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还曾一度被认为是新的 一年的开始
时至立春,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昼长了,太阳暖了。
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每 年的6月21日或22日
夏至这虽然白昼最长,太阳高度角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最热的的时 候。因为,近地层的热量,这时还在继续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之时 。 唐代诗人刘禹锡在四川,曾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 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著名诗句
那柳条上探出头来的芽苞,“嫩于金色软于丝”,那泥土中 跃跃欲出的小草,等待“春风吹又生”
雨水节气的涵义是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雨水之后气温一般可升至0 ℃以上,雪渐少而雨渐多。
另外,寒潮入侵时可引起强降温和暴风雪,对老、弱、幼畜危害极 大。
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惊蛰,含义是 :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 眠的动物。 这时,气温回升较快,长江流域大 部地区已渐有春雷
小雪表示降雪的起始时间和程度。雪是寒冷天气的产物。
小雪和雨水、谷雨等节气一样,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
“大雪”表明这时降雪开始大起来了。 大地白雪皑垲,绿树披银饰玉。“瑞雪兆丰年”,是中国广为流传的农 谚。在北方,一层厚厚而疏松的积雪,象给小麦盖御寒的棉被。雪中所 含的氮化合物比雨水多4倍,积雪慢慢融化后渗入土中,能增加土壤中 的氮素,易被农作物吸收利用。
寒即寒冷,小寒表示寒冷的程度。
俗话说,“冷在三九”。
对于中国而言,小寒标志着开始进 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根据中国 的气象资料,小寒是气温是最低的 的节气,只有少数年份的大寒气温 低于小寒的。
同小寒一样,大寒也是表征天气寒 冷程度的节气。 近代气象观测几记录虽然表明,在 中国绝大部分地区,大寒不如小寒 冷, 小寒、大寒是一年中雨水最少的时 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