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变革与大转型的时代》学案(含答案)

合集下载

【步步高】高中历史 第二章 大变革与大转型的时代学案课件 北师大版选修1

【步步高】高中历史 第二章 大变革与大转型的时代学案课件 北师大版选修1
答案 (1)①图一反映出生产力发展,出现铁制农具。图二 反映出牛耕推广。②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并逐步推广,推 动了农业发展,农业发展推动了手工业技术的进步,同时图 二也是社会存在——牛耕技术在文化领域的一种反映。
(2)战争是战国时期的显著特点。
互动·探究区
[概念阐释]
学案5
井田制: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西周时盛行。 井田属周王所有,分配给庶民使用。领主不得买卖和和 转让井田,还要交一定的贡赋。领主强迫庶民集体耕种 井田,周边为私田,中间为公田,形状像“井”字,因 此称做“井田”。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废 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学案5
学案5
学案 5
[课程标准]
大变革与大实,认识春秋战 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自主·学习区
学案5
一、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1.发展的表现 (1) 铁器 和 牛耕 逐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有了更大的发展。 (2)兴修水利工程,战国三大著名水利工程有魏国的西门豹 渠、秦国的 都江堰 和 郑国渠 ,遗惠至今。 2.发展的影响 (1)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私田大 量增加。 (2)井田制逐渐被封建 土地私有制 所代替。
初税亩 ”,公开承认私田的 (2)公元前 594 年,鲁国实行“
合法性,规定无论公私土地一律按亩收税。 (3)秦国实行“初租禾”。
自主·学习区
2.卿大夫夺权
学案5
(1)概况:鲁国 三桓执政 、韩赵魏三家分晋及田氏代齐。 (2)影响:冲击了分封制和宗法制。 三、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运动 1.魏国李悝变法 (1)内容:①废除旧贵族世代享受 爵禄 的制度,起用贤才。 ②发展农业生产,要求农民尽力耕作。③实行“平籴法 ”, 平衡粮食价格。④制定《 法经 》 ,用法律保护新兴的封 建制度。 (2)作用:魏国迅速发展起来,成为战国初期第一个强国。

大变革与大转型的时代-北师大版选修1历史教案

大变革与大转型的时代-北师大版选修1历史教案

大变革与大转型的时代-北师大版选修1历史教案一、教学背景本课教案为北师大版高中历史选修1《现代世界的发展》第七章的教学部分,主要内容是介绍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生在工业化国家里的大变革与大转型的时代。

二、教学目标1.了解大变革与大转型的概念,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2.理解大变革与大转型的原因和影响,能够分析其历史意义。

3.掌握大变革与大转型时期各个国家的具体情况和事件,能够对其进行比较研究。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大变革和大转型时期各个国家的具体情况和事件。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大变革和大转型的历史意义,以及如何对各个国家的情况和事件进行比较研究。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授课、讨论、分组研究。

教学手段:PPT、教案、课件。

五、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1.引言:本节课将会介绍19世纪末20世纪初,工业化国家里发生的大变革和大转型。

2.提问:大变革和大转型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对历史有什么影响?第二步:主体部分1.国家比较:以英、美、法、德、日为重点,对上述国家在大变革和大转型时期的情况进行系统性比较研究。

2.事件解析:讲解具体的事件,包括卫星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大运河、川崎重工业等,引导学生理解大变革和大转型的具体表现。

3.影响分析:对大变革和大转型的历史意义进行分析,对现代世界的发展有何影响进行探究。

第三步:总结点拨1.总结:在学习大变革和大转型的过程中,想必大家对发生在这个时期里的重要事件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理解了大变革和大转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2.点拨:提醒学生,在学习这个时期里的历史时,尤其要注意其对现代世界的影响,对于现代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六、教学评估1.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撰写一个300字的论文,分析大变革和大转型的历史影响是什么。

2.评估标准:作答正确、逻辑清晰,能够简单地进行历史事件的解释和论证。

七、板书设计•大变革和大转型•卫星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大运河、川崎重工业等事件•大变革和大转型对现代世界的影响八、教学反思本节课核心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大变革和大转型的历史意义,并能够掌握大变革和大转型时期不同国家的情况和事件。

2019-2020同步北师历史选修一新突破讲义:第2章第1节大变革和大转型的时代及答案

2019-2020同步北师历史选修一新突破讲义:第2章第1节大变革和大转型的时代及答案

2019-2020 同步北师历史选修一新打破讲义:第 2 章第1节大改革和大转型的时代及答案第一节大改革与大转型的时代学习目标要点难点1.要点:春秋战国期间各国变法的内容、1.知道春秋战国期间各国改革的基本史作用。

实。

2.难点:对春秋战国期间时代特点的认2.认识春秋战国期间的时代特点。

识。

知识点一生产力的巨大发展1.表现(1)春秋战国期间,铁器和牛耕渐渐推行,社会生产力有了更大的发展。

(2)楚国修筑了中国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芍陂。

魏国的西门豹渠以及秦国的都江堰和郑国渠成为三大有名水利工程,遗惠到现在。

2.影响(1)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私田大批增添。

(2)土地国有制渐渐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取代。

(3)新兴地主阶层日趋壮大,掀起改革浪潮。

[深度点拨 ]春秋战国期间生产力发展的主要表现生产工具的改良是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记,当时铁制工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其典型代表。

知识点二赋税改革和诸侯国的卿医生夺权1.赋税改革(1)表现①齐国:推行“相地而衰征”的政策,本质上认可了土地的私有。

②鲁国:推行“初税亩”,取销了井田制,公然认可私田的合法性。

③秦国:推行“初租禾”,也经过法律的形式认可了土地的私有。

(2)影响①使土地国有制度逐渐受到损坏,小农经济和新兴地主封建土地私有制开始发展。

②农民较前有必定程度的自由,生产踊跃性提升。

2.诸侯国的卿医生夺权(1)背景:跟着生产关系和社会经济的变化,春秋战国期间各诸侯国的政治格局也在逐渐发生变化。

(2)表现:鲁国三桓执政、韩赵魏三家分晋及田氏代齐。

(3)影响①是春秋战国期间生产关系和社会经济变化在政治上的反应。

②周王朝的分封制已不再有效,宗法制的统治难以持续。

[深度点拨 ]春秋战国期间赋税改革和诸侯国卿医生夺权的本源生产力的发展。

它促进土地私有现象产生,致使赋税改革;同时,生产力的发展惹起生产关系及社会经济的变化,随之各诸侯国的政治格局也逐渐发生变化,出现了卿医生夺权等现象。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课时分层作业4 大变革与大转型的时代(含解析)北师大版选修1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课时分层作业4 大变革与大转型的时代(含解析)北师大版选修1

课时分层作业(四)(建议用时:25分钟)[基础达标练]1.春秋战国时期以井田制为标志的土地国有制日益破坏,其根本因素是( )A.铁器和牛耕的使用B.私田增多C.土地私有化程度加深D.新兴地主阶层日益壮大A[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提高了生产力,私田越来越多,以井田制为标志的土地国有制逐渐被破坏。

]2.公元前594年,与梭伦改革的同年,中国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A.鲁国实行“初税亩”B.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的政策C.秦国开始了商鞅变法D.魏国制定《法经》,法制得到加强A[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公开承认了土地私有。

同一年,雅典的梭伦开始进行改革。

]3.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公元前481年,齐国大夫田成子杀死齐简公,自立为相。

其后人田和取代姜氏正式成为国君。

这反映出( )A.春秋时期宗法分封制难以维持B.齐国已确立了新的社会制度C.春秋时期中国社会动荡不安D.齐国率先废除了旧有的制度A[公元前481年是春秋末期,旧的分封制遭到破坏,不但诸侯不再听命于周王,而且从材料中来看,诸侯国内部也出现了士大夫夺权的现象。

这都说明了分封制和宗法制的统治已难以维继下去。

]4.战国初年,魏文侯即位后,任用李悝为相,推行变法。

李悝的变法主张“食有劳而禄有功”,据此我们可以推断李悝变法( )A.从法律上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B.使魏国成为战国时代最强大的诸侯国C.为新兴地主阶级掌权创造了条件D.对其他诸侯国的变法起了促进作用C[“食有劳而禄有功”,意思即根据功劳和能力选拔官吏。

该做法有利于打破世卿世禄制,为新兴地主阶级参与和控制政权创造了有利条件。

]5.人类历史是个复杂的社会演进过程,改革往往出现在社会矛盾复杂或激化的时期,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所反映的社会矛盾是( )A.奴隶和奴隶主的矛盾B.农民与地主的矛盾C.平民和奴隶主的矛盾D.新兴地主和奴隶主贵族的矛盾D[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

他们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全方位地进行变革,以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为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专政服务,故选D 项。

《大变革的时代》导学案 (1)

《大变革的时代》导学案 (1)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1.描绘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及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情况。

2.背诵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3.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1.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工具的改进表现春秋时,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战国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春秋末年已使用牛耕战国时,牛耕进一步推广。

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意义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提升了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2.著名的都江堰3.商鞅变法(1)背景:①春秋以来,因为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

②一些奴隶主转化为封建地主,租种地主土地的人变成农民。

③战国时期,各国先后掀起变法运动,以秦国的商鞅变法效果最显著。

(2)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从教材上找出相关内容并划上横线。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3)作用:①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②军队战斗力持续增强;③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4)各国变法的影响: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

地主阶级统治代替了奴隶主贵族统治,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我国封建社会形成了。

列表法:通过表格的形式,将商鞅变法的内容对不同阶层及国家带来的影响列举出来,有助于加深理解和掌握商鞅变法的相关知识点。

1.各小组就小组成员在《问题生成》中的疑问展开讨论,并共同解决。

2.探究以下问题,以小组确定的形式实行展示。

【探究问题一】商鞅变法为什么会取得成功?①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②商鞅变法得到了掌握国家统治实权的开明君主秦孝公的大力支持。

③商鞅采用“徙木赏金”的做法取信于民,得到了人民的大力支持。

④商鞅变法代表了地主阶级的利益,得到了广大新兴地主阶级的支持。

⑤商鞅具有改革家的魄力和勇气,敢于坚决同防碍变法的旧势力作斗争。

【探究问题二】右图为战国时期的著名水利工程示意图。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学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学案 新人教版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导入:同学们,我们广益中学有个开心农场,这是孩子们的种菜摘瓜的照片,你觉得他们会用什么工具呢?现在用什么耕地犁田呢?至今仍发挥巨大作用的牛耕和铁农具,其实早在两千四百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战国时期得到推广。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春秋战国,这一大变革的时代!胡老师手上有4张卡片,请每一组派1位代表上台来抽取,抽到后拿下去和本组同学们一起讨论思考,根据教材找出卡片上需要填写的答案,时间是2分钟,到合适的时候,老师将请代表们上台,给大家介绍抽到的事物。

胡老师也会根据大家的表现,来给每组加分。

一、铁农具和牛耕(5分钟)1、出现时间:春秋2、推广时间:战国(用这两分钟,进行留白板书,写加粗黑体,然后随着讲解,进行板书补充。

)提问:,为什么不用以下三种,而选择铁农具??学生思考并回答,从而明确了铁农具的优点。

铁农具的优越性:石制、骨制农具硬度不够,不耐用;青铜价格昂贵,主要打造成四羊方尊、司母戊鼎等祭祀用品,供奴隶主们享用,极少投入农业生产。

而铁矿蕴藏丰富,开采方便,质地坚硬,又很锋利,特别适合用来打造农具。

春秋末期战国初期,我国掌握了生铁冶炼技术,而欧洲直到14世纪才炼出生铁,比我国晚了1900多年呢!正是因为铁农具的优越性和冶铁技术的发达,所以战国时期铁农具,得到了较快推广,最终人类由石器时代进入青铜时代,继而变成了铁器时代!有了铁农具了,干活是快多了,可人还是很累,如何解放人手呢?家里的鸡、鸭、鹅整天白吃白喝,要是能出来干活就好了。

对,可以让牛来耕地!下面请抽到1-1号卡片和1-2号卡片的上台来解说,大家欢迎!1-1、《大力士pk小男孩》(请你自配动作、表情,讲讲这个故事——大家好,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叫(),吕氏春秋上有一个故事,说:大力士乌获将牛尾巴都拉断了,牛却纹丝不动。

一个小孩牵着(),牛倒乖乖地跟他走了。

)1-2、《奇怪的名字》(背面配字:大家好,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叫(),孔子有个弟子叫冉耕,字伯牛;另一个学生名叫司马耕,字子牛。

人教版七上《大变革的时代》word学案

人教版七上《大变革的时代》word学案

人教版七上《大变革的时代》word学案【课题】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课型】新授课授课时刻:2011.10.8 【学习目标】了解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和都江堰水利工程等情形;把握商鞅变法的要紧内容和历史作用。

【学习诊断】1、北京人、山顶洞人使用的生产工具是,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的工具是,西周已用一定数量的农具进行农业生产。

2、春秋第一个霸主是,他任用为相进行改革使齐国国富兵强,提出号召,扩充疆界。

3、公元前260年,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进攻的战争。

【学习过程】(一)铁农具、牛耕、(阅读P36 、P37页正文,快速填写1—3,并在书上标记。

)1、铁农具:时期,我国开始显现;时,适用范畴扩大。

2、牛耕:时已使用,时期进一步推广。

3、意义: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显著提高。

4、摸索P40分析材料。

5、诗歌解读:“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的含义。

(二)都江堰都江堰:时期,国郡太守在江中游修建,它是闻名世界的工程,使____ 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

(三)商鞅变法1、阅读P38正文第一段,感知商鞅变法背景。

2、变法目的:新兴的阶级为了、进展,掀起变法。

3、史料解析:P38文献:“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的含义(提示:可参阅P39第一段阅读文字。

)4、变法概况:时刻,支持者,变法者。

5、变法内容:①国家承认,承诺。

②奖励,的人可免除;依照授予,废止。

③建立,由。

6、变法的阻碍:秦国的得到进展,不断加强,进展成为最富强的国家。

7、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历史意义:通过各国变法,确立了,社会的要紧矛盾变为,我国形成了。

【成效检测】(注意审题,书写认真)新课堂P43 1~9题【知者加速】新课堂P44 10——12题【自主建网】铁农具、牛耕的推广→私田产生→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变法①确定封建制度变法②奖励耕――→经济进展――→国富为秦统一全国奠基坚实的基础都江堰变法②奖励战――→斗争力――→兵强变法③――→加强集权【因人作业】基础类:识记新课堂新课堂P43 1~9题提高类:新课堂P44 10——12题【教学反思】。

《大变革的时代》学案

《大变革的时代》学案

《大变革的时代》学案教学目标了解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和都江堰水利工程等情况;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通过学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化,提高学生初步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通过对商鞅、李冰等历史人物的评价,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通过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改革求发展、改革求进步,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

适应时代的需要,勇于投身改革的人,定会受到后世的崇敬。

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难点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导入新课:复习提问:西周末年,周幽王做出了哪一件蠢事?后果怎样?到了战国初年,相继发生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等事件,说明某些大夫的势力已超越诸侯了。

新生的政治势力要求改变旧的政治制度,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他们怎样进行改革变法呢?请看33页“导入框”。

自主学习:______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

_____时,铁农具使用反围扩大。

______末年已使用牛耕,_____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

______和_____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_______时期,___国蜀郡太守______在岷江中游修筑______,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公元前_____年,_____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

经过商鞅变法,_____国成为战国时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我国封建国家形成了。

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有哪些变化?对社会的发展起了怎样的作用?二概述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和意义合作探究:在春秋战国以前,农业和手工业工具以什么为主?在此基础上,教师出示《战国时代的铁制农具》图,通过观察,与今天的农具比较下,有什么异同?都江堰修建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作用是怎样的?以《都江堰水利工程平面图》为蓝图,小组分析为什么李冰要在这个地方修建呢?它是怎样起到防洪、灌溉作用的?引导思考:春秋战国时期大国争霸的主要目的、结果;社会阶级关系有哪些变化?战国时各国为什么纷纷进行改革?精讲点拨:1.学习商鞅变法,可以用下列图示去理解、分析,把握其内在联系。

秦国商鞅变法

秦国商鞅变法
2.影响 (1)经济:增进了农业生产旳发展, _私__田___大量增长。
以井田制为标志旳土地国有制被破坏, 逐渐为封建土地私有制所替代。
(2)政治:新兴地主阶层日益壮大,他 们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旳特权,发展 地主经济;
各国统治者也希望经过变革 _富__国__强__兵__,在兼并战争中取得胜利。 这么,在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 纷实施变法,掀起了一股改革浪潮。 二、赋税改革和诸侯国旳卿大夫夺权
6.影响相同:各国旳变法都取得了不 同程度旳成效,增进了政治旳进步和 经济、军事旳发展壮大。
比较春秋改革和战国变法旳不同, 并分析其不同旳根本原因
1.不同:春秋改革旳目旳是富国强兵, 为争霸奠定基础;内容为任用贤才,改 革内政,发展生产,增强军事实力;
特点是在维护旧制度前提下进行。战 国变法旳目旳是建立、巩固地主阶级 旳专政,完毕统一;内容为废井田, 认可土地私有,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实 现中央集权;特点为封建制度取代奴 隶制度。
请回答: (1)材料2与材料1相比,在土地制度方 面出现了什么新变化?原因是什么? (2) 材 料 3 阐 明 在 政 治 上 战 国 时 期 与 西 周时期比较有了什么新变化? (3)概括上述新变化旳实质,阐明其进 步意义。
【解析】 本题考察学生阅读材料提
取有效信息旳能力和分析了解问题旳能 力。材料1反应出西周时期旳井田制, 材料2反应出春秋时期私田出现,所以 第(1)问材料2与材料1相比,反应旳是 井田制崩溃,封建土地私有制出现。第 (2)问从材料3可得出战国时期宗法
“‘今三世此前,至于赵之为赵,赵主 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 有。’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 曰:‘老妇不闻也。’”
“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 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 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 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 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高中历史第节大变革与大转型的时代(同步练习)

高中历史第节大变革与大转型的时代(同步练习)

2、1大变革与大转型的时代(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春秋战国时代,我国社会经历了划时代的变革。

追根溯源,所有变革发生的根源都在于( )A.铁犁牛耕的出现与推广B.土地私有制的确立C.人身依附关系逐渐削弱D.变法改革浪潮的推动答案A解析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生产力发展的标志是生产工具的革新,因此,A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2.春秋战国时期,许多诸侯国的国君纷纷信奉法家思想,推行变法,其初衷是( )A.缓和社会矛盾,发展社会生产B.实现富国强兵,避免成为别国兼并的对象C.压制其他派别,实现思想统一D.顺应历史潮流,适应社会制度变革要求答案B富国强兵,避免在争霸战争中失败,或成为别国兼并的对象,这是各诸侯国国君推行变法的出发点。

3.战国时期战争连绵不断,但社会经济却得到相当大的发展,其根本原因是()A.封建制度的确立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B.各诸侯国为争霸注重生产C.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D.农民对土地的依附关系减轻答案A解析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封建制度在战国时期是一种先进的生产关系,因而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B、C、D三项都是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具体表现。

4.史学家认为,管仲在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是一次重大的变革,因为它的实质是( )A.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B.扩大了作战的兵源C.争取了民众的支持D.提高了平民的地位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弄清“相地而衰征"的含义,即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的好坏征收赋税,实质上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B、C、D三项都不是它的实质。

5.战国初年,魏文侯即位后,任用李悝为相,推行变法.李悝的变法主张“食有劳而禄有功",据此我们可以推断李悝变法()A.从法律上确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B.使魏国成为战国时代最强大的诸侯国C.为新兴地主阶级掌权创造了条件D.对其他诸侯国的变法起到了促进作用答案C解析“食有劳而禄有功",意即根据功劳和能力选拔官吏。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学案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学案

第7 课大变革的时代学案【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和都江堰水利工程等情况;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通过学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制度的根本变化,提高学生初步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理论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通过对商鞅、李冰等人物的评价,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改革求发展,改革求进步,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

适应时代的需要勇于改革的人,一定会受到后世的崇敬。

【重点难点】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难点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课前预习】战国时期,经过改革和变法,_____________制度逐步建立起来,____________ 阶级统治代替了奴隶主贵族统治。

2.著名的水利工程___________ 是秦国蜀郡太守_________ 在岷江中游修筑的。

3._______________ 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战国时期的进一步推广,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4、公元前356 年,商鞅在- 的支持下开始变法。

5、封建社会的两大对立阶级是和。

【合作交流】、春秋战国时期大国争霸的主要目的和结果怎样?那时社会阶级关系有怎样的变化?到战国时期,各国为什么纷纷进行改革?2、春秋战国时期最大的历史特征是什么?【重难解析】从现象入手,抓住本质。

各国变法的内容是具体的历史事实,是现象,但是只看到了现象还不能抓住本质。

只有通过每一个具体措施或现象的分析,才能找出它的本质。

例如学习“商鞅变法”的内容时,就必须思考:商鞅变法采取怎样的措施?它有利于哪个阶级?对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或军队的战斗力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对增强整个国家的实力会产生怎样的作用?深入地思考这些问题,以便抓住商鞅变法的本质。

【当堂评价】、春秋战国时期的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主要是因为A. 农业重视使用肥料B. 青铜器在农业中的广泛使用c. 水利工程的兴修D.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2.XX 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距震中不足15 公里的岷江上著名水利枢纽工程(如右图)基本完好。

高中历史第节大变革与大转型的时代(教学素材)

高中历史第节大变革与大转型的时代(教学素材)

2、1大变革与大转型的时代(教学素材)深化探究【材料】图一春秋战国时期图二战国时期贵族的铁制农具用的牛形酒容器图三战国嵌错赏功宴乐壶及壶上的水陆攻战纹饰思考(1)图一和图二各反映的根本问题是什么?两幅图之间有何内在联系?(2)图三反映了战国时期社会的显著特点是什么?答案(1)①图一反映出生产力发展,出现铁制农具.图二反映出牛耕推广。

②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并逐步推广,推动了农业发展,农业发展推动了手工业技术的进步,同时图二也是社会存在—-牛耕技术在文化领域的一种反映。

(2)战争是战国时期的显著特点。

【课堂练习】1.《国语》载:“宗庙之牺,为田亩之勤”,这反映了()A.西周时期祭祀活动盛大B.春秋时牛耕技术应用C.战国时铁器广泛使用D.战国时期农业发展答案B解析材料的含义是牛原来作为宗庙祭祀的祭品,现在成为种田的主要帮手,结合图片信息可知B项正确。

2.“相地而衰征"和“初税亩"这两种现象分别是出自于春秋时期的()A.齐国和鲁国B.魏国和鲁国C.鲁国和楚国D.齐国和楚国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

春秋时期齐国任用管仲改革,实行“相地而衰征";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

所以选A.3.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公元前481年,齐国大夫田成子杀死齐简公,自立为相。

其后人田和取代姜氏正式成为国君,这反映出() A.春秋时期分封制已受到破坏B.齐国已确立了新的社会制度C.春秋时期中国社会动荡不安D.齐国率先废除了旧有的制度答案A解析公元前481年是春秋末期,旧的分封制遭到破坏,不但诸侯不再听命于周王,而且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诸侯国内部也出现了士大夫夺权的现象,故选A.4.战国时期各国争相改革和变法的主要动机是()A.缓和与旧贵族的矛盾B.缓和与自耕农的矛盾C.实现富国强兵的需要D.推动民主政治的需要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此时改革变法运动的理解能力.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各国要想在激烈的兼并战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必须要实现富国强兵,方能达到目的,因而主要动机在于此。

学案3: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

学案3: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学习目标】1、了解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和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修建。

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2、认识铁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闻名世界的都江堰,都说明我国劳动人民具有高度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通过学习商鞅变法,认识改革求发展、改革求进步,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激励学生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勇于实践。

【预习导学】:1、我国铁农具的使用应始于_______,我国铁农具的使用范围扩大是在_______,我国使用牛耕至迟于_______,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_______。

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显著提高。

2、_______时期,各国都注意兴修水利。

_____国蜀郡太守_______修筑的_______是闻名世界的_______工程。

3、都江堰修建后,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_______平原获得了“天府之国”美称。

4、战国时期,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发展____________,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5、公元前_______年,商鞅在支持下开始变法。

法令规定:国家承认_____________,允许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_____________;根据_________________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______。

建立_________,由国君____________治理。

6、战国时期,秦国经过_______变法,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_______的封建国家。

7、战国是我国_______制度的确立时期,_________统治代替了奴隶主贵族统治。

我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变成是_______阶级和_______阶级的矛盾。

【探究新知】1、说一说,铁农具为什么能较快推广?(小组讨论,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自由发言)2、《史记》记载,孝公死后,守旧的旧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被车裂而死,探讨一下,变法的结果,是成功,还是失败?(小组讨论)3、谈一谈,课本上《商鞅舌战群儒图》,学习商鞅的什么精神?(各小组展示)【达标测评】1、春秋战国时期,标志着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是 ( )A.铁农具普遍使用B. 农业技术的进步C. 水利工程的兴修D. 农业产量的提高2、牛耕技术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最迟是在()A.春秋早期B. 春秋末期C. 战国早期D. 战国末期3、作家余秋雨曾经写到:“就在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至今还为无数民众输送涓涓细流。

高中历史 第二章 秦国商鞅变法 1 大变革与大转型的时代学案(含解析)北师大版选修1(2021年整

高中历史 第二章 秦国商鞅变法 1 大变革与大转型的时代学案(含解析)北师大版选修1(2021年整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二章秦国商鞅变法1 大变革与大转型的时代学案(含解析)北师大版选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二章秦国商鞅变法1 大变革与大转型的时代学案(含解析)北师大版选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二章秦国商鞅变法1 大变革与大转型的时代学案(含解析)北师大版选修1的全部内容。

第一节大变革与大转型的时代学习目标: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2.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1。

重点: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内容、作用。

2.难点:对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征的认识.教材整理1 生产力的巨大发展1.表现(1)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逐渐推广,社会生产力有了更大的发展。

(2)楚国修建了中国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芍陂。

魏国的西门豹渠以及秦国的都江堰和郑国渠成为三大著名水利工程,遗惠至今。

2.影响(1)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私田大量增加。

(2)土地国有制逐渐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

(3)新兴地主阶层日益壮大,掀起改革浪潮。

[深度点拨]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主要表现生产工具的改进是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当时铁制工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其典型代表。

教材整理2 赋税改革和诸侯国的卿大夫夺权1.赋税改革(1)表现①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的政策,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的私有。

②鲁国:实行“初税亩”,废除了井田制,公开承认私田的合法性。

③秦国:实行“初租禾”,也通过法律的形式承认了土地的私有。

(2)影响①使土地国有制度逐步遭到破坏,小农经济和新兴地主封建土地私有制开始发展。

商鞅变法第1课学案详解

商鞅变法第1课学案详解

第二单元秦国商鞅变法第1课大变革与大转型时代【课程标准】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学习目标】1.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包括齐国管仲改革、楚国吴起变法和秦国商鞅变法?3.确立顺应时代潮流、追求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

【学习重、难点】结合背景和与制度变革相关的内容,阐述商鞅变法的性质.【课堂六环节】一、“导”——教师导入新课。

(2—3分钟)二、“思”——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13分钟)★新课探究一、社会变化的新气象1.特征: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________的重要时期。

2.表现(1)经济上:①农业:________和______出现并逐步推广,大量荒地得到开垦。

②手工业:技术日益进步。

③商业:邯郸、______、宛、陶等城市成为繁华的商业中心。

(2)政治上:①社会的发展要求逐步废除奴隶主贵族政治制度,建立和强化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封邑制局面需要打破。

(3)军事上:战争更加频繁,春秋以____________为主,战国以____________为主。

(4)文化上:①____________风气兴起,民间办学兴盛,思想文化呈现出繁荣景象。

②____________成为各国推行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

二、风起云涌的改革和变法三、处在十字路口的秦国2.有利条件(1)国君权力比较集中,旧贵族势力相对较弱。

(2)____________受到秦国君臣民众的认同。

(3)民风质朴,____________充斥。

3.历史机遇(1)长期扼制秦国发展的晋国力量削弱。

(2)中原士人游说各国,追求建功立业。

(3)秦孝公决心发愤图强,进行改革。

4.直接原因:商鞅来到秦国,受到________重用。

【合作探究】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边远地区的秦、楚、燕等国的社会经济也发展到相当水平,新兴地主阶级也逐渐壮大起来。

然而这些诸侯国的政权仍然控制在旧贵族手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案1 大变革与大转型的时代[课程标准] 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一、生产力的巨大发展1.发展的表现(1)铁器和牛耕逐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有了更大的发展。

(2)兴修水利工程,战国三大著名水利工程有魏国的西门豹渠、秦国的都江堰和郑国渠,遗惠至今。

2.发展的影响(1)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私田大量增加。

(2)井田制逐渐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

(3)新兴地主阶层力量壮大,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地主经济。

(4)各国统治者希望通过变革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概念阐释]井田制: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西周时盛行。

井田属周王所有,分配给庶民使用。

领主不得买卖和和转让井田,还要交一定的贡赋。

领主强迫庶民集体耕种井田,周边为私田,中间为公田,形状像“井”字,因此称做“井田”。

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重点精讲]想一想哪些因素促使春秋战国时期成为大变革的时代?(1)生产力的发展是春秋战国时期变法改革潮流出现的根本原因。

春秋末期,随着铁农具、牛耕的出现和推广,封建生产关系出现,且逐渐取代奴隶制生产关系。

(2)新兴地主阶级力量壮大,他们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掌握政治权利。

(3)战国时期兼并战争的进行要求各国国君通过内政改革增强国家的政治、经济实力,取得战争的胜利。

(4)法家思想提供了变法改革的理论武器。

深化探究材料图一春秋战国时期图二战国时期贵族的铁制农具用的牛形酒容器图三战国嵌错赏功宴乐壶及壶上的水陆攻战纹饰思考(1)图一和图二各反映的根本问题是什么?两幅图之间有何内在联系?(2)图三反映了战国时期社会的显著特点是什么?答案(1)①图一反映出生产力发展,出现铁制农具。

图二反映出牛耕推广。

②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并逐步推广,推动了农业发展,农业发展推动了手工业技术的进步,同时图二也是社会存在——牛耕技术在文化领域的一种反映。

(2)战争是战国时期的显著特点。

二、赋税改革和诸侯国的卿大夫夺权1.赋税改革(1)齐桓公任用管仲,实行“相地而衰征”的政策,不分公田、私田,一律按土地的多寡肥瘠征税,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的私有。

(2)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公开承认私田的合法性,规定无论公私土地一律按亩收税。

(3)秦国实行“初租禾”。

2.卿大夫夺权(1)概况:鲁国三桓执政、韩赵魏三家分晋及田氏代齐。

(2)影响:冲击了分封制和宗法制。

[重点精讲]春秋时期各国改革的目的和作用:春秋时期的各国改革仅仅是局部领域的改革,直接目的是富国强兵,在争霸战争中取胜;根本目的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

但改革在客观上推动了土地私有制取代井田制,壮大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力量,从而推动了社会转型。

[深度认识]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运动不同程度地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废除了奴隶制政治经济制度,巩固和发展了封建制的政治经济制度,大大促进了封建制的建立和发展。

战国初期的变法运动实质上是一场封建化运动。

深化探究材料一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政不旅旧,则民不偷;山泽各致其时,则民不苟……无夺民时,则百姓富;牺牲不略,则牛羊遂。

——《国语·齐语》思考材料中“相地而衰征”的内容及实质是什么?答案内容: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好坏征收赋税。

实质:承认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材料二初税亩,初者何?始也。

税亩者何?履亩而税也。

——《春秋·公羊传》思考材料中的“初税亩”最初在哪里实行?实施“初税亩”的目的是什么?带来的客观后果是什么?答案鲁国。

目的: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客观后果:承认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有利于封建剥削方式的出现,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三、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运动1.魏国李悝变法(1)内容:①废除旧贵族世代享受爵禄的制度,起用贤才。

②发展农业生产,要求农民尽力耕作。

③实行“平籴法”,平衡粮食价格。

④制定《法经》,用法律保护新兴的封建制度。

(2)作用:魏国迅速发展起来,成为战国初期第一个强国。

2.楚国吴起变法(1)内容:①令贵族移民充边,削弱他们的势力。

②精简机构,裁汰冗官。

(2)作用:沉重打击了旧贵族势力,使楚国走上了富国强兵之路。

3.韩国申不害改革:“见功而与赏,因能而授官”,加强君主集权。

[特别提示]与春秋时期的改革相比,战国时期的变法不再局限于经济领域,而是对政治、经济等各方面进行改革,比春秋时期的改革更加全面,影响也更加深刻。

春秋时期的改革只是动摇了旧的制度,而战国时期的改革在摧毁旧制度的同时也确立了新的政治经济制度,基本上完成了社会的转型。

[归纳比较]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相同点(1)背景相同:都是在封建土地私有制代替奴隶主土地国有制的基础上进行的,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顽固势力的矛盾越来越深。

都是在愈演愈烈的争霸战争推动下产生的。

(2)目的相同: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统治,对外争取兼并战争的胜利。

(3)方式类似:都是以法律形式废除了奴隶主贵族在政治、经济上的特权,并且提出了发展封建经济、提高政府收入、富国强兵、建立地主阶级统治的措施。

(4)性质、代表利益、指导思想相同:都是一场在法家思想指导下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封建化运动。

(5)结果和影响类似:各国的变法都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旧的奴隶主贵族,巩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

深化探究材料一《史记·管晏列传》曰:“通货积财,富国强兵。

”……李悝提出了“选贤任能,赏罚分明”的基本国策和“尽地力”的农业政策,制定了中国第一部比较系统完整的法典——《法经》,强调法制的作用。

……吴起创建一支强大的军队——“武卒”,使得“秦兵不敢东向”。

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国时期各国为了应对这一形势,采取了什么策略?其原因如何?答案各国应对战争的策略:改革。

原因:只有变法才能富国强兵;只有富国强兵才能在兼并战争中战胜对手。

材料二而战国变法,其核心则基本围绕在加强君主专制的国家统治方面,进一步剥夺本国民众的基本权利,还包括焚诗书、禁游学诸文化政策。

其强国兴邦与进行战争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扩张国土和增固君主的权力,而西方古代社会有关人民取得平等权利的改革内涵,在战国变法中完全找不到相应的影子。

思考根据材料,概括中国战国时期变法的根本目的和主要内容。

答案目的:加强君主专制的国家统治。

内容:①建立封建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

②剥夺民众基本民主权利。

③实行思想文化专制。

课堂小结1.《国语》载:“宗庙之牺,为田亩之勤”,这反映了( )A.西周时期祭祀活动盛大B.春秋时牛耕技术应用C.战国时铁器广泛使用D.战国时期农业发展答案 B解析材料的含义是牛原来作为宗庙祭祀的祭品,现在成为种田的主要帮手,结合图片信息可知B项正确。

2.“相地而衰征”和“初税亩”这两种现象分别是出自于春秋时期的( )A.齐国和鲁国B.魏国和鲁国C.鲁国和楚国D.齐国和楚国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

春秋时期齐国任用管仲改革,实行“相地而衰征”;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

所以选A。

3.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公元前481年,齐国大夫田成子杀死齐简公,自立为相。

其后人田和取代姜氏正式成为国君,这反映出( )A.春秋时期分封制已受到破坏B.齐国已确立了新的社会制度C.春秋时期中国社会动荡不安D.齐国率先废除了旧有的制度答案 A解析公元前481年是春秋末期,旧的分封制遭到破坏,不但诸侯不再听命于周王,而且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诸侯国内部也出现了士大夫夺权的现象,故选A。

4.战国时期各国争相改革和变法的主要动机是( )A.缓和与旧贵族的矛盾B.缓和与自耕农的矛盾C.实现富国强兵的需要D.推动民主政治的需要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此时改革变法运动的理解能力。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各国要想在激烈的兼并战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必须要实现富国强兵,方能达到目的,因而主要动机在于此。

A、B、D三项与史实不符。

5.战国时期,吴起在楚国颁布的法令规定,收回封君三代以后子孙的爵禄,这实际上是要( )A.向周天子发起挑战B.向自耕农发起挑战C.向旧贵族发起挑战D.向各诸侯国发起挑战答案 C解析收回封君三代以后子孙的爵禄,就是要废除世卿世禄制,这是对旧贵族特权的否定。

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修旧法,择其善者而业(创)用之,遂滋(培育)民与无财(穷人),而敬百姓,则国安矣。

——《国语·齐语》材料二春以蒐振旅(军队),秋以狝治兵……卒伍整于里(乡里)。

军旅整于郊……(士兵)居同乐,行同和,死同哀。

——《国语·齐语》材料三画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

——元朝陈采正《管子》诗材料四通货积财,富国强兵。

——《史记·管晏列传》材料五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微(假如没有)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披散头发,成为蛮夷统治下的百姓)。

”——《论语·宪问》请回答:(1)材料一中,管仲采取了何种措施?(2)据材料二,管仲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何作用?(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4)据材料四、五,说明管仲改革产生的主要影响。

答案(1)在整顿旧制的基础上改革内政。

(2)改革军制,整顿军队,定期操练。

增强了士兵的凝聚力,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3)管仲的改革破坏了井田制,冲击了分封制度。

(4)管仲改革,一方面增强了齐国的力量,使齐国不用大动干戈便成就了霸业;另一方面,改革从客观上促进了中原华夏民族经济、文化的向前发展。

解析回答第(1)问,要注意材料一中的“修旧法,择其善者而业用之”,这实质上是对内政的改革。

回答第(2)问,要充分理解材料二的内容。

材料二叙述的是管仲对军政的改革,通过改革,士兵的凝聚力增强。

回答第(3)问,要注意利用材料三中的“乱井田”,说明井田制遭到了破坏,“百王礼乐散寒烟”说明分封制度遭到冲击。

材料四直接反映出管仲改革取得的成效,材料五从侧面说明管仲改革对中华民族发展的影响,据此即可回答第(4)问。

[链接阅读]春秋时“无田甫田,维莠骄骄”提示这段材料反映了春秋时期,井田制逐步瓦解,私田大量增加的情况。

这也成为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实行变法的重要原因之一。

[探究与思考]1.提示(1)特征: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和大发展时期。

经济上,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新的阶级关系产生;政治上,王室衰微、大国争霸,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士大夫开始夺权,并且掌握了政权;文化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2)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大发展。

一、选择题1.春秋战国时代,我国社会经历了划时代的变革。

追根溯源,所有变革发生的根源都在于( )A.铁犁牛耕的出现与推广B.土地私有制的确立C.人身依附关系逐渐削弱D.变法改革浪潮的推动答案 A解析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生产力发展的标志是生产工具的革新,因此,A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