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案-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
第八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经历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并能用自己的方式呈现数据。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和推理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二、教学内容1.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概念和方法。
2. 数据的呈现方式,如表格、图表等。
3. 数据的简单分析,如比较、排序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并能用自己的方式呈现数据。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判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卡片、实物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PPT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需要收集和整理数据的事例,引导学生思考数据收集和整理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讲解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概念和方法,通过实例演示如何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师巡回指导。
4. 数据呈现: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呈现数据,如制作表格、图表等。
5. 数据分析:引导学生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判断,如比较、排序等。
六、板书设计1.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2. 主要内容: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概念和方法、数据呈现方式、数据简单分析。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收集和整理自己家庭一周的生活开支数据,并用自己的方式呈现数据。
2. 让学生分析自己收集的数据,如比较不同项目的开支,判断哪些开支可以节省等。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中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
2. 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创新,用自己的方式呈现数据。
3. 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判断,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教学内容能否被学生有效吸收,以及教学效果的好坏。
小学四年级数学课教案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小学四年级数学课教案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收集和整理小学四年级数学课教案所需的相关数据。
2. 能够运用整理好的数据,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案。
一、收集数据在设计数学课教案之前,首先需要收集一些相关的数据,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并根据其需求和水平进行合理安排。
1. 学生信息首先要收集学生的基本信息,包括学生姓名、性别、年龄等。
这些信息可以通过家长填写的表格或校内系统来获得。
2. 学生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是设计教案的重要依据。
可以通过平时的考试成绩、小测验、课堂参与情况等来了解学生的数学水平和对不同概念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兴趣爱好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教案和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二、整理数据当数据收集完成后,需要对数据进行整理,以便于后续的教案设计和教学方案制定。
1. 数据分类将收集到的数据按不同的分类进行整理,比如按学生姓名、性别、年龄等进行分类。
这样可以更清晰地了解学生的情况,有助于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教学方案。
2. 统计数据对整理好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如计算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等。
通过统计数据,可以客观地评估班级整体的水平,并针对性地制定教学策略。
3. 数据可视化将整理好的数据利用图表等方式进行可视化呈现,可以更直观地展示学生的情况和分布情况,也便于教师进行数据分析和决策。
三、设计教学方案在收集和整理好数据的基础上,可以着手设计小学四年级数学课的教学方案。
1. 设置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水平和需求,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例如,提高学生的加减乘除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等。
2. 选择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要求,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和实际生活,设计一些具体的案例和应用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3. 设计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设计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
可以利用游戏、小组合作、实物操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教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教案篇1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进一步体验如何收集信息,如何分析统计表。
2、使学生在练习中,在收集、整理、分析、决策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促进,掌握本单元内容。
教学重点:体验统计过程,能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教学难点: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
教法:探究性实践作业。
根据学生的实践作业进行分析、推理、判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知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6题。
1、师: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吃的水果是什么?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吃的水果情况,并将结果填入第6题表格内。
出示统计表。
提问:要完成这项统计,你准备怎么办?2、引导学生找出一些易操作的方法:举手或组内报名,小组汇报等。
并说出统计的过程: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
采用比较简便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收集整理数据”。
(强调数据的准确性。
)3、从你的统计中,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建议?回答教材上的问题。
讨论:根据调查结果,说说买哪几种水果合理。
二、探究新知1、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4题。
(1)谈话:同学们,我们班谁的家里有车?(家里有车的`同学举手,了解学生家里有车的情况。
)这么多同学家里有车,随着社会水平的提高,各种[本文来源于教案频道/]各样的车辆越来越多,你们看,几个同学正在统计一个路口10分钟内所通过的各种交通工具的数量。
根据他们的记录结果,你知道道路上的面包车、大巴车、小轿车、摩托车各开过多少辆吗?(2)小组内分工,分发记录单。
学生填写,汇报,教师展示。
种类面包车大巴车小轿车摩托车辆数683312(3)回答问题。
这个路口10分钟内通过的哪种车最多?哪种车最少?(小轿车最多,面包车最少。
)如果再观察10分钟,哪种车通过的数量可能最多?(放手让学生讨论,说出理由。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5题。
出示统计表,要求学生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每种书有多少?回答问题(1)和(2)。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 数据收集整理》-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数据收集整理》-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数据是指对事物的一种描述或者表达,数据收集是指通过观察和测量,获得数据的过程。
2.能够用图形的形式整理数据,初步认识直方图和条形图的绘制方法。
3.能够通过观察图形,初步分析数据的特点,培养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数据收集的概念和意义。
2.能够使用直方图和条形图整理数据。
3.能够通过观察图形初步分析数据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1.学生能够初步使用直方图和条形图整理数据。
2.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图形分析数据的特点。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课前准备好教学用具,包括直尺、铅笔、彩色笔等。
2.学生准备:学生准备课本、练习册等教学资料。
3.教学环境:保证教室内教学环境整洁、安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教师通过举例子引导学生认识数据的概念,并介绍数据收集的方法和意义。
2. 学习直方图的绘制方法教师用简单易懂的语言介绍直方图的概念和绘制方法,然后让学生动手实践,绘制简单的直方图。
3. 学习条形图的绘制方法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条形图的概念和绘制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际练习掌握条形图的绘制技巧。
4. 数据分析教师让学生观察绘制好的直方图和条形图,引导学生分析数据的特点,如数据的变化趋势、数据的数量分布等。
5. 练习与巩固教师布置相关练习作业,让学生独立练习直方图和条形图的绘制方法,并能够分析数据。
六、课堂小结在本节课中,我们学习了数据收集整理的方法,初步了解了直方图和条形图的绘制方法。
通过观察图形,我们能够更好地分析数据的特点,培养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能力。
七、作业布置完成练习册上相关练习题目,按要求绘制直方图和条形图,并分析数据的特点。
八、板书设计•数据收集整理•直方图的绘制方法•条形图的绘制方法九、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新知识、让学生实践操作和数据分析,帮助学生初步掌握了数据收集整理的方法。
然后通过练习和作业巩固了所学内容,但在引导学生分析数据方面还需要加强。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教案一】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引言】数据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通过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本教案旨在引导小学六年级学生学习如何收集和整理数据,并通过相关的练习提升他们的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力。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明确数据的概念,并掌握常见数据的收集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使用表格、图表和统计图等方式整理和展示数据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数据的收集方法和技巧的教授;数据的整理和展示能力的培养。
2. 教学难点:数据的整理和展示能力的操作技巧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黑板、彩色粉笔、学生练习册。
2.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册。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知1. 教师用生动的例子引入数据的概念,激发学生对数据的兴趣与探索欲望。
2. 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日常生活中各种数据的应用,如街道上的交通标识、超市中各种商品的价格等。
3. 教师布置任务,要求学生观察自己的身边,记录下不重复的事物,为下一步的数据收集做准备。
【Step 2】数据的收集方法1. 教师向学生介绍常见的数据收集方法,如观察法、测量法、调查法等,并提供具体的例子和操作说明。
2.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数据收集方法,并在班内采集相关数据。
3. 学生展示各自所采集的数据,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比较。
【Step 3】数据的整理与展示1.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如何使用表格、图表和统计图等方式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展示。
2. 学生根据所收集的数据,在练习册上完成相应的练习,运用表格和图表等形式整理和展示数据。
3. 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和修改自己的数据整理方式,并进行展示。
【Step 4】数据分析与处理1. 教师通过示范,教授学生如何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数学教案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数学教案标题: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数据收集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 学生能够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合理的分类和整理,形成数据表。
3. 学生能够通过数据分析,了解数据背后的信息,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内容:(一)导入新课教师可以引入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如调查同学们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得到这些信息,从而引出数据收集的概念。
(二)数据收集的方法和步骤1. 明确研究目的:明确我们要收集什么样的数据,以及为什么要收集这些数据。
2. 设计调查问卷或观察记录表:根据研究目的设计调查问卷或者观察记录表。
3. 收集数据:通过问卷调查、观察记录等方式收集数据。
4. 数据整理: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形成数据表。
(三)数据的整理1. 数据的分类:根据数据的性质,将其分为不同的类别。
2. 数据的排序:按照一定的规则,对数据进行排序。
3. 数据的汇总:将相同的数据进行合并,计算其总数。
(四)数据分析1. 描述性统计分析:通过计算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描述性统计量,来了解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
2. 推断性统计分析:通过对数据进行假设检验,来推断总体的特性。
(五)课堂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一项小的研究,如调查班级同学的家庭情况,然后让他们自己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
三、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数据观念,让他们明白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的重要性。
四、作业布置:让学生选择一个他们感兴趣的主题,自行设计一份调查问卷,然后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最后写出研究报告。
总结: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是数据分析的基础,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数据收集与整理的基本方法,提高他们的数据处理能力,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案.doc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统计的意义与作用,认识并收集原始数据;会用统计表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数学思考经历随机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与推测的全过程渗透“运用数据进行推断”的思考方法.解决问题能设计统计活动,根据结果检验某些预测;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中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情感与态度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数学方法的实用价值;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激发好奇心与求知欲.重点难点重点初步掌握将原始数据进行分类和整理的方法,让每个学生经历学习与探究活动的全过程.难点用画“正”字等方法收集随机原始数据,并会表示在统计表中.教学过程一. 设疑生趣、导入活动1、介绍朋友,以疑激趣.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好朋友——“嗨!大家好,我是小精灵贝贝.你们想玩一个心理活动的游戏吗?它可以判断你是不是一个稳重的人,不过在玩游戏的时候需要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我们先来试一试,好吗?”2. 收集整理,汇报方法.“瞧!停车场,每种机动车的数量是多少呢?”( 1) 我们获得了什么信息?某停车场各种机动车停车情况:( 课件出示)摩托车:3辆大客车:5辆小汽车:9辆载重车:2辆( 2) 我是用什么方法进行收集的?( 将机动车分类收集)3. 抓住起点,铺垫导入.( 1)发挥想象:你想制成一个什么样的统计表?( 2) 根据机动车的种类和数量,统计表分成了几栏?每栏画了几格?( “栏目”、“合计”各一格) 推测:5、7种车要画几格?( 合情推理)( 3) 你还能打算制成一个什么样的统计图?一格代表几辆车?导入板题:刚才大家统计得很好,为了玩好今天的心理测试游戏,我们进一步探究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创设情境、探究问题( 一) 数据的收集1.创设情境,确定问题.( 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小精灵:“同学们真棒!静止的机动车数量大家会统计了,可是象这样运动中的机动车数量又该怎样统计呢?”( 演示机动车通过路口片断)2.观察思考、发现问题.( 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随机性)我们发现了什么问题?( 可能出现的问题:车子太多、不是一种一种的开过、速度太快⋯⋯)3.阅读分析,讨论问题.( 良好习惯的养成)( 1)阅读教材:例1及收集数据部分.( 2) 分析讨论: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3)汇报交流.①汇报解决问题的方法:A、发挥分工合作的小组优势:制定好分工合作的方案.B、采用正确的收集数据方法:根据机动车种类,用画“正”字等方法收集.②描述画“正”字方法: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画“正”字的收集方法?③交流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在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用画“正”字的方法来收集数据呢?( 面向全体学生)4. 出示要求,制定方案.( 构思计划,形成策略)( 1) 先1人( 或2人) 收集同一种车的数据.( 2) 合作小组中每个成员按分工承担一定的责任.( 3) 最后进行小组数据汇总,共同记录表格.5. 分工合作,验证方案.(动手实验,主动参与)( 1)创设情境( 演示机动车通过某路口画面)( 2) 收集数据:根据方案进行分工合作,收集原始数据.( 3)汇报数据:①你们统计出来各种机动车数量分别是多少?②你们组是怎样统计的?( 用什么方法、怎样分工合作)( 二) 数据的整理小精灵:“同学们真不错!刚才收集了不少有用的原始数据,为了便于比较和分析,还要把这些数据加以整理,制成统计表.”1. 出示要求:想一想:( 1) 我们打算制成一个什么式样的统计表?要分几栏?每栏画几格?( 2)这幅条形统计图的一格又代表几辆车?如果收集到的数据更大呢?填一填: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完成统计表.2. 整理填表3. 全班汇报:“我的是××统计表”、“有×栏”、“有×格”⋯⋯4. 展示成果,享受成功.展示学生的统计表,有错误的学生及时矫正、共同提高.5. 小结评价:在活动中我们要有计划、有步骤进行,发扬团队精神.三. 例题演示例1 某校为了解学生的身高,通过测量,获得20名同学的身高数据如下(单位:cm) :154.0,157.5( 女) ,149.0( 女) ,171.2,165.2,151.0( 女) ,168.5,152.5( 女) ,155.3( 女) ,154.0( 女) ,162.0,166.4,158.6(女) ,164.0,156.5,155.5,160.6( 女) ,162.3( 女) ,150.2,163.5( 女) .( 1)设计一个能记录上述测量数据的表格,并将数据填人表中( 学生可用序号表示) .( 2)为更直观地比较男、女生的身高,可对数据作怎样的整理?解( 1)如表6- 2.表6- 220名同学身高测量记录表( 2) 如果我们把上面的数据按男、女生分类,并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如表6- 3) ,那么就能较容易地比较出男、女生的身高.表6-3对收集到的原始数据往往需要进行整理、分析,从中寻找规律,发现有用的信息.将数据分类、排序是整理数据的常用方法.经过整理的数据可用统计表的形式简洁明了地表达出来.四.开放游戏,学以致用1.提出问题,猜测结果.小精灵:刚才我们学习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接下来就开始玩心理测试的游戏——“你会是一个稳重的人吗?”猜一猜:“你、他是不是一个稳重的人呢?”2.学以致用,动手游戏.(1)出示规则.游戏规则:①根据问卷上的问题选择“是”、“中”、“不是”三个答案中的一个,在字母下画上“√”.②收集选择的结果,将数据填写在后面的统计表中.③根据统计结果,判断你是不是一个稳重的人.(2)独立思考,选择画“√”.3.观察记录,统计填表.将每个“字母”出现“√”的次数进行收集记录,填入表格.4.合作交流、解释讨论:说一说:我是用什么方法收集数据的?遇到了什么问题,怎样解决?5.表达陈述、验证猜测.根据统计结果,得出结论:你(或他)是不是一个稳重的人?为什么?五.全课总结、享受成功今天大家学得挺好、玩得很开心,说一说有什么收获?六.作业课本145页和146页作业题的1、2、3题.《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案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并掌握:全面调查、抽样调查、总体、样本、个体这些基本概念;2.在调查中,会选择合理的调查方式.3.了解并体会选取有代表性样本的重要性,并能合理地选择样本.能力目标1.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处理过程,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2.通过数据收集的学习,培养学生应用、分析、判断能力.3.使学生明确样本容量必须足够大且避免遗漏某一群体,使得所抽取的样本比较合理.情感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调查研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2.通过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重点难点重点1.掌握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的区别与联系;2.掌握总体、样本及个体间关系.3.判断所选取的样本是否具有代表性,是否能够反映总体的特征.难点1.获取数据时,选择哪种调查方式较好,何时用全面调查,何时用抽样调查,并能说明理由;2.合理地选择样本.3.应用意识的培养,设计方案.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这里有红、黄、绿、蓝、黑、白六种颜色的积木,哪一种颜色最受你们班同学们的喜爱?恐怕有的同学会说“红”,有的同学会说“蓝”或其它颜色,意见不一怎么办?开展调查,让数据说话吧!这一章,我们要做许多这一类的调查,通过收集数据、观察统计图表会发现一些有趣的结论.二、讲授新课讨论问题:(1)航天飞机上使用的零配件质量要求非常高,它们的质量如何进行调查?(2)工商部门要检查某烟花厂生产的烟花爆竹的质量,又如何进行调查呢?(一)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1.引入概念(1)全面调查的定义:这种为了特定目的而对所有考察对象进行的调查;(2)总体(population):其中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3)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individual).思考:开展调查要做哪些准备工作?探讨小结如下:(1)首先确定调查目的;(2)其次确定调查对象,明确总体与个体;(3)设计调查表,收集数据.2.学一学(1)为了准确了解全国人口状况,我国每10年进行一次全国人口全面调查,指出总体、个体;调查目的:考察我国人口年龄构成.总体: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常住的人口年龄.个体:符合这一条件的每一个公民的年龄.注意:(1)总体、个体均指人口年龄,而不是指人;(2)调查方式:采用全面调查(因为为了准确了解全国人口状况).3.议一议(1)你能用全面调查的方式调查某一天离开你所在地区的人口流量吗?答:不能,由于受客观条件限制不可能把某一天离开这一地区的人数全部调查清楚.(2)你愿意采用全面调查的方式了解一批日光灯管的使用寿命吗?解:因为了解日光灯的使用寿命具有破坏性被调查的灯管将不能出售,所以不能采用全面调查方式,可以采用从总体中抽取部分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法是抽样调查.4.抽样调查的概念,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意义:抽样调查(samplinginvestigation):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调查,这种调查称为抽样调查总体: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个体: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个体.样本(sample):其中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抽样的注意事项:①抽样调查要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即样本容量要恰当.样本容量过少,那么不能很好地反映总体的情况,比如要调查2000名学生对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若抽取的样本容量为几名学生就不能反映2000名学生的喜爱情况;如果抽取的学生人数过多,必然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达不到省时省力的目的.②抽取的样本要有随机性.为了使样本能较好地反映总体的情况,除了有合适的样本容。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课时《数据收集整理(一)》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课时《数据收集整理(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数据的概念和意义。
2.能够正确收集和整理简单的数据。
3.能够使用简单的图表展示数据。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制作简单的图表。
2. 教学难点•数据的分类和整理。
•制作图表的正确形式和规范展示。
三、教学内容本课时主要内容为数据收集整理的基础知识: 1. 数据的概念和意义。
2. 数据的收集方法。
3. 数据的整理与分类。
4. 制作图表展示数据。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黑板、彩色粉笔、实物或图片等教学辅助工具。
2.学生准备:课本、练习册、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教师可通过举例或图片展示数据的重要性,引起学生对数据的兴趣。
第二步:讲解1.用简单的语言介绍数据的概念,如“数据就是各种事物的特征或属性”。
2.讲解数据的收集方法,可以通过田野调查、实地观察等来收集数据。
3.教授数据的整理与分类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归纳整理。
第三步:练习让学生尝试收集一些简单的数据,如班级同学的喜好、体重等,并进行整理和分类。
第四步:总结通过学生的练习,汇总数据,并让学生尝试制作简单的柱状图或饼图展示数据。
六、课堂作业1.同学们收集更多的数据,并制作图表展示。
2.完成课后练习册上相关习题。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展示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类能力。
未来的教学需要逐步加深数据的运用与分析能力,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数据的应用场景。
以上为本节课教案,任课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补充。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数据收集整理(一)》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数据收集整理(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数据的概念,认识数据的基本形式。
2.能够收集简单的数据并用图表进行整理。
3.能够根据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
2.使用图表进行数据展示。
难点
1.数据分析能力培养。
2.图表的阅读和理解。
三、教学准备
1.PowerPoint课件:包含数据整理以及相关图表的展示。
2.教学用具:白板、彩色粉笔、图表模板等。
3.学生用具:作业本、铅笔、橡皮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通过举例子引入数据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数据的重要性。
二、讲解
1.讲解数据的基本形式,如表格、柱状图、折线图等。
2.分步介绍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如问卷调查、观察记录等。
三、示范
教师示范如何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并展示相应图表。
四、练习
学生根据教师要求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并用图表展示。
五、讨论
学生展示自己整理的数据和对应的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并相互交流讨论。
六、总结
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数据整理的重要性。
五、作业
完成课堂练习,并根据所给数据制作自己的图表。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强调了数据整理的基本方法和意义,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了数据收
集和整理的基本技能,并培养了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
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拓展内容,提高学生的数据利用能力。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希望能够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教案认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小学数学教案认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教案:小学数学-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引言: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是数学学科中重要的一环。
通过教育活动,小学生能够认识到身边的数据,并学会如何有效地收集、整理和利用这些数据。
本教案将引导学生了解数据的概念、数据的收集方法,以及数据的整理与呈现方式。
一、数据的概念与分类1. 数据的定义与意义数据是指通过观测、实验或调查得到的信息或事实。
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事物的特征、规律和变化情况。
2. 数据的分类根据数据的性质或特点,可以分为定性数据和定量数据。
- 定性数据:指描述性质、特征或属性的数据。
例如,一个人的眼睛颜色、动物属于哪种类别等。
- 定量数据:指可以用数值来表示、数值间存在大小关系的数据。
例如,一个人的身高、班级学生的考试成绩等。
二、数据的收集方法1. 直接观察法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周围环境、物体或事件来收集数据。
例如,统计教室内的男生和女生人数。
2. 调查法学生可以利用问卷调查或访谈的方式收集数据。
例如,调查同学们最喜欢的课外活动是什么。
3. 记录法学生可以通过记录自己的行为或事物的数量来收集数据。
例如,记录每天吃水果的种类与数量。
三、数据的整理与呈现方式1. 表格学生可以使用表格来整理和呈现数据。
表格能够清晰地显示不同数据之间的关系。
例如,统计班级同学喜欢的水果种类及对应的数量。
2. 条形图学生可以使用条形图来表示不同类别的数据数量的大小关系。
条形图通常由横坐标(表示类别)和纵坐标(表示数量)组成。
例如,统计不同年级参加运动俱乐部的学生数量。
3. 折线图学生可以使用折线图来表示数据随着时间的变化趋势。
折线图通常由横坐标(表示时间)和纵坐标(表示数据的数值)组成。
例如,统计不同季节每天的气温变化。
4. 饼图学生可以使用饼图来表示不同类别数据所占的比例关系。
饼图通常以圆形呈现,被分成扇形区域,每个扇形区域的大小表示该类别数据所占的比例。
例如,统计班级同学喜欢的颜色所占的比例。
总结: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数据的概念和分类,并学会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方法。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数据的概念;2.学会对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
教学内容:1.数据的定义及分类;2.数据的收集方法;3.数据的整理方法。
教学步骤:一、导入1.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互动询问,引导学生思考并回忆数据的概念以及数据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呈现1.教师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向学生介绍不同种类的数据,包括人口数据、天气数据、身高数据等等,并以简单易懂的语言解释数据的含义和作用。
三、讨论1.教师以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一起讨论怎样收集数据。
例如,如果要了解班上同学喜欢的水果种类,应该怎样收集数据?2.让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并逐一展示并讨论不同的数据收集方法,如问卷调查、观察记录、实验测量等,鼓励学生多样化的思考。
四、实践1.根据学生提供的不同场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数据收集的小实践。
例如,学生分组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每组成员的喜欢的运动项目,并填写在班级数据表格中。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践体会到数据的收集过程中需要关注的因素,如样本的选择、问题的设计等。
五、总结1.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数据收集的方法,并逐一记录在黑板上。
2.让学生发言,回顾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所思所得,加深对数据收集方法的理解。
六、延伸1.教师以课外游戏或其他形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据收集知识,在生活中进一步实践,拓展应用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了解什么是数据以及如何进行数据的收集。
通过互动讨论和实践,学生能够充分参与并体验数据收集的过程,提高了学生对数据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总结,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在延伸环节的设计上,教师结合实际情况,使学生能够在课堂知识的基础上应用到生活中去,激发了学生探索和创新的能力。
教学反思表明,本节课的设计与学习目标相符,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主动参与并且在实践中体验到知识的运用,同时也对教师在引导和组织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例如可以通过更多的实际案例和练习来加深学生对数据收集与整理方法的理解。
数据收集整理小学数学教案5篇
数据收集整理小学数学教案5篇数据收集整理小学数学教案1教材分析:“数据收集整理”是学生正式接触统计的起始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分类与整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统计的起始内容。
教材依托学生熟悉的情境,以收集数据、记录数据和呈现的数据为主,从中学习调查的方法并初步了解统计表,同时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从而使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
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到统计的价值具体分析:1.选校服颜色情境。
教材从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创设了开学初订校服选颜色的情景,引出“选哪种颜色合适?”的问题。
教材中一个小女孩做出判断:应该选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颜色。
然后出示:怎么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呢?这一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引发学生思考,引入新知的学习.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教师首先要创设定校服的情境,在叙述情境的过程中出示例1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然后提问“选哪种颜色合适?”回答这个问题时,可能大部分学生会选自己喜欢的颜色,因此五花八门。
这里教师要注意引导,使学生明白,不可能满足每个人的要求,最合理的是选择大部分同学都喜欢的颜色。
这就需要确定4种颜色中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学生最喜欢的,引出用统计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体现了统计的必要,也体现了统计的作用与价值。
2.调查法收集整理数据。
教材中首先出现了两个孩子正在针对“怎么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呢?”这个问题进行研讨,情境图中学生的对话揭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调查(统计)。
第一次对话。
一个学生说“可以在全校进行调查”另一生说“全校学生那么多,怎样调查呢?哦,可以先在班里调查。
”这里不仅确立了调查的对象(本班)而且渗透了抽样的思想。
第二次对话:一个学生说在班里用举手的方式进行调查,另一个学生说可以用其他的方式进行调查。
对话中展示了调查的方式(举手、投票等)以开放的方式体现了对学生其他调查方法的尊重。
其次有一名老师正在让学生用举手的方法收集数据,并提示应注意的事项:每人只能举一次手(即只能选一种颜色或不能重复计数),图下有一个统计表,表明了呈现数据的方式。
数据的收集整理教案5篇
数据的收集整理教案5篇教师应提前准备教案,以便在课堂上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教案是教师教学目标达成的保障,能够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数据的收集整理教案篇1一、数据收集整理第二课时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整个过程,从中掌握一些基本的统计知识,并学会一些基本的统计方法。
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和合作意识,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用简单的符号进行记录的统计方法。
教学难点能根据统计的数据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准备主题图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导)学校要举办讲故事大赛。
班上准备从王明明、陈小菲两人中选一位参加比赛。
选谁去呢?能不能帮老师想一个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呢?二、自主构建(学)用什么办法来决定谁参赛呢?可以用举手的方法,再数一数。
想一想,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可以用投票的方式。
给每个人一张纸,每个人把选的人写下来,放在一起,最后只要数一数选票就行了。
三、互动互议(议)大家觉得投票的方法可以吗?那它有什么好处呢?投票这种方法不像点人数那么麻烦,只要整理大家交上来的选票就可以了。
那一起试试看吧。
学生投票交给老师。
整理选票。
想一想,怎样整理这些投票呢?学生回答。
老师报名,同学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记录。
学生活动。
展示和交流薛恒的记录单。
学生1、老师报谁的名字,我就在他下面写□;学生2、我是用写_的方法;学生3、我是用画○的方法;学生4、我是用打√的方法。
四、精讲点拨(讲)把上面的统计结果填入上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该选谁呢?学生回答想:今天班上有两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假如他们也参加投票,结果会怎样呢?五、当堂练习(练)1、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去哪里春游。
想一想怎样调查?学生回答。
出示统计表看表回答问题。
2、练习一第3题。
六、课堂小结:数据的收集整理教案篇2教学目标(一)初步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学会把一些原始数据进行分类和整理,填写完成简单的统计表。
《数据收集和整理(一)》教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数据收集和整理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在本次教学中,我也注意到学生在数据分析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他们能够观察图表,但不太会从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为了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我会在课堂上设计一些更具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逐步提高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
最后,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流程安排得较为合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部分环节的讲解时间稍显紧张,可能导致部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不够深入。因此,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意时间的分配,确保每个环节都有充分的讲解和练习时间,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举例:在绘制条形统计图时,要确保每个条形的高度与数据相对应,避免出现错误或误导性的图表。
(3)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学生需要学会从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中提取信息,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这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表,发现数据之间的规律和联系。
举例:通过观察条形统计图,分析哪种课外活动最受同学们欢迎,以及不同年级学生喜欢的课外活动是否存在差异。
《数据收集和整理(一)》教案
一、教学内容
《数据收集和整理(一)》教案,本章节内容依据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设计。主要内容包括:
1.了解数据收集的途径和方法,掌握用画“正”字的方法进行数从统计表中获取信息,并进行简单分析。
3.通过实例,让学生体会数据收集和整理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数据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年级苏教版数学下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案(校公开课)
四年级苏教版数学下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案(校公开课)一. 教材分析《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是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时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例了解收集数据和整理数据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图表来表示数据,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材通过两个实例,让学生体会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示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统计知识,如简单的图表绘制和数据分析。
但四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仍处于发展阶段,对于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的理解需要具体的实例和操作活动来支持。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为载体,引导学生参与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活动,提高他们的统计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例了解收集数据和整理数据的过程,体会数据整理在生活中的作用。
2.学会用简单的图表来表示数据,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收集数据和整理数据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图表来表示数据。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独立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为载体,引导学生参与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活动。
2.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示过程,提高统计观念。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实例和图表。
2.学习材料:为学生准备实例材料,方便学生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3.教学奖品:准备一些小奖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学校运动会报名情况。
引导学生关注实例中的数据,让学生初步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
呈现(10分钟)1.呈现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例中的数据。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思考如何对数据进行整理和表示。
第六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教案)北师大版(2024)数学七年级上册
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6.1丰富的数据世界1.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2.从数据中获取信息,区别定性数据和定量数据.重点数据的收集与整理.难点区别定性数据和定量数据.一、导入新课收集你所在班级全班同学的性别、身高、体重、左右眼视力、肺活量、立定跳远成绩、课间操成绩、美术成绩、上学采用的交通方式及一周内每天到校所用时间等数据,并用适当的方式进行整理.二、探究新知1.收集数据小亮收集了他所在班级全班同学的上述数据,并将部分数据整理得到表6-1.表6-1七(1)班全班学生部分数据表学号性别身高/cm体重/kg立定跳远成绩/cm美术成绩上学采用的交通方式到校所用时间/min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1男16544180优步行15151516152男14836154良自行车12101010103女15960165优电动自行车988884男17360172中私家车1010101095男16451183优电动10109101025女16257165中私家车171515151526女15951152优步行5555527女16651150优自行车101010101028女16866150优电动自行车6666629男15543180良步行77777 30女17260163优步行1313131313(1)你能从表6-1中得到哪些信息?(2)根据表6-1你能提出哪些问题?你能用表中的数据解决你提出的问题吗?2.整理数据对于表6-1,如果关注全班学生上学采用的交通方式及到校所用时间,那么你能解决下列问题吗?(1)全班学生上学采用了哪些不同的交通方式?如何表示全班学生上学所采用交通方式的情况?(2)学号为1的学生周一至周五每天到校所用的时间相同吗?预测一下,他下周一到校需要多长时间?其他学生有类似的规律吗?与同伴进行交流.对于上学采用的交通方式及到校所用时间,你还有什么发现和建议?与同伴进行交流.3.分析数据对于表6-1,如果关注全班学生的身高,那么你能解决下列问题吗?(1)全班学生最高身高是多少?最矮呢?出现次数最多的身高数据是哪个?全班学生身高的平均数是多少?(2)你能用适当的统计图表示全班学生的身高情况吗?在你画的统计图中能找出(1)中要求的各个数值吗?(3)图6-1和图6-2都是根据表6-1中的身高数据画出的统计图.你能从这两幅图中得到哪些信息?这两幅图与你画的统计图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三、课堂练习下面哪些数据是定量数据,哪些数据是定性数据?(1)全班同学所穿鞋子的尺码;(2)河南省2023年空气质量情况;(3)某市初中学生平均每天阅读的时间;(4)端午节期间市场上粽子的质量情况.【答案】定量数据为(1)(3),定性数据为(2)(4)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五、课后作业1.教材P166“随堂练习”;2.教材P166习题6.1第1,2题.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活动中,体会数学的实用性,从而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6.2数据的收集第1课时数据的收集1.了解并掌握普查、抽样调查、总体、样本、个体等基本概念;2.在调查中,会选择合理的调查方式;3.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4.通过调查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提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重点了解并掌握普查、抽样调查、总体、样本、个体等基本概念.难点掌握数据收集的基本方法,设计调查问卷.一、导入新课课件出示:享有“杂交水稻之父”美称的袁隆平爷爷,为了寻找理想的水稻育种材料,他北至黑龙江,南到海南,观察了数不清的稻田,他对水稻生长的土壤肥沃情况、植株生长高度、植株的产量等各方面的数据进行了系统地收集,然后进行比较,最后筛选出了满意的材料,培育出了深受农民喜爱的杂交水稻.教师:要想发现一个事物的规律,就需要我们收集大量的数据,从中发现它们隐含的规律.教师:在生活中,我们会从报纸、电视或者网络上见到很多的数据,它们是信息的载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据,我们随时随地都在和数据打交道.本节课我们来学习如何收集数据.二、探究新知1.数据的收集教师:为更好地了解全班同学参加体育活动的情况,体育委员小刚设计了一份简单的调查问卷,并对全班40名同学进行了调查.如果由你来策划这次活动,你将如何进行调查?学生合作探究,然后由代表发言.教师点评.教师: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经历这样的活动过程:第一步:明确调查问题——同学们参加什么样的体育活动;第二步:明确调查对象——全班每位同学;第三步:选择调查方法——采用调查问卷法;第四步:展开调查——每位同学填写问卷;第五步:记录结果,分析数据;第六步:得出结论.教师:这次调查问卷是如何设计的?你知道如何来设计调查问卷吗?教师总结:首先要明确调查的对象、目的,然后根据调查的对象、目的,决定调查问卷的内容与问题,设计的问卷中,还应注明问卷收交的方式和时间等.调查问卷1.你最喜欢参加的体育活动项目是什么?(单选)A.篮球B.足球C.排球D.乒乓球E.羽毛球F.跳绳G.跑步H.游泳I.其他2.你每周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是多少?A.0~1 h B.1~2 h C.2~3 hD.3~4 h E.4~5 h F.5~6 hG.不少于6 h根据调查结果,小刚绘制出图6-3和图6-4.(1)该班学生最喜欢参加的体育活动项目排名前三的分别是什么?(2)该班每周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不少于3 h的学生有多少名?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如果你们班准备按男女生分别组织体育活动,为了使活动受到更多人欢迎,你准备如何设计调查问卷进行调查?你设计的调查问卷和小刚设计的有什么不同?(1)为得到“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50次,出现正面朝上的次数”,你打算如何收集这个数据?(2)如果想了解我国近两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你打算怎么做?(3)获得数据的常用方式有哪些?与同伴进行交流.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学生代表回答.教师:收集数据的直接方法有访问、调查、观察、测量、试验等,间接方法有查阅资料、上网查询等.2.普查和抽样调查教师:像前面提到的收集数据的活动中,全班同学是我们要考察的对象,我们采用问卷对全体同学做了逐一调查,像这种为某一特定目的而对所有考察对象进行的全面调查叫做普查.调查、试验如采用普查可以收集到比较全面、准确的数据,但普查的工作量比较大,有时受人力、财力等客观条件的限制难以进行,有时由于调查具有破坏性,不允许普查.在这些情况下,常常采用抽样调查,即从被考察的全体对象中抽出一部分对象进行调查.在一个统计问题中,我们把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而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个体,从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做样本容量.教师:例如,在通过试验考察500只新工艺生产的灯泡的使用寿命时,从中抽取50只进行试验.这500只灯泡的使用寿命的全体是总体,其中每只灯泡的使用寿命是个体,抽取的50只灯泡的使用寿命是一个样本,50是这个样本的样本容量.你能用普查的方式了解下面的信息吗?你准备如何调查?与同伴进行交流.(1)我国七年级学生每周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2)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收视率;(3)一批电视机的使用寿命.三、课堂练习教材第169页“随堂练习”.课件出示问题1:要调查下面的问题,你觉得用什么调查方式比较合理?(1)调查你们班的同学是如何安排周末时间的.(2)调查我国濒临灭绝的植物数量;(3)调查某种玉米种子的发芽率;(4)调查学校门口十字路口每天7:00~7:10时的车流量.学生讨论,并举手回答.教师:采用什么调查方式一定要结合实际问题来定.在解决问题(1)的过程中,不但要同学们动手调查,并且对全班所有学生都要调查,像这样对全体对象进行的调查叫做全面调查(普查).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数据的收集需要全面调查吗?学生:如人口普查、调查本班同学的出生年月、调查某班学生50米跑成绩等.课件出示问题2:下列问题适合采用普查方式来收集数据吗?(1)了解某批次炮弹的杀伤半径;(2)了解某一天全国牛肉的平均价格;(3)一批罐头产品的质量检查;(4)对某条河的河水的污染情况的调查.学生讨论、分析,并举手回答,教师点评.课件出示问题3:(1)电视台准备在某市调查一电视节目的收视率,需要对所有看电视的人进行全面调查吗?对一所中学学生的调查结果能否作为该节目的收视率?(2)对本年级同学是否喜欢某电视节目调查的结果,能代表学校全体同学的意见吗?如果不适用,应如何改进调查方法?学生回答,教师点评.课件出示问题4:在以下问题中,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各指什么?(1)为了考察某学校学生每天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情况,调查了其中20名学生每天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2)为了解一批电池的使用寿命,从中抽取10节进行试验.学生思考回答,教师点评.强调:总体、个体、样本都是指统计的数据,而不是调查的对象,不能混淆,样本容量是指样本中的个体数目,无单位.四、课堂小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收集数据的方法有哪些?整理数据的方法有哪些?五、课后作业教材第173页习题6.2第1~2题.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有关收集和处理数据的简单知识.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更深入地了解数据收集与整理的过程及其注意的事项.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例让学生明白收集数据的过程要有组织性,体会数据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逐步养成用数据说话的良好习惯.第2课时样本的代表性与广泛性1.让学生明确抽样调查的优点和局限性,懂得抽样调查要注意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2.会设计恰当的抽样调查方案.重点让同学们懂得抽样调查要注意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难点会设计恰当的抽样调查方案.一、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你们放学回家后是否帮父母做过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你们认为家务活都包括什么?你常在家干什么?每位同学统计自己每周干家务活大约有多长时间.教师:要想了解你在家干家务活时间的多少相对于你们班其他同学干家务活时间的多少,你该开展哪些调查工作?学生讨论后汇报答案,教师点评.二、探究新知1.样本的代表性与广泛性为了解你所在地区70岁以上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你准备怎样收集数据?下面分别是小明、小颖、小亮三个小组的调查结果:小明:我们小组在公园里调查了100名70岁以上老年人他们一年中生病的次数.小颖:我们小组在医院调查了100名70岁以上老年患者,他们一年中生病的次数.小亮:我们小组调查了10名70岁以上老年邻居他们一年中生病的次数.(1)你同意他们的做法吗?说说你的理由.(2)为了解该地区70岁以上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你认为应当怎样收集数据?与同伴进行交流.(3)小华利用派出所的户籍网随机调查了该地区10%的70岁以上老年人,发现他们一年平均生病3次左右.你认为他的调查方式如何?归纳:抽样调查只考察总体的一部分个体,因此它的优点是调查范围小,节省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其调查结果往往不如普查得到的结果准确.为了获得较为准确的调查结果,抽样时要注意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可以进行随机调查:按机会均等的原则进行调查,即总体中每个个体被选中的可能性都相等.例:为了使抽取的50只灯泡能很好地反映500只灯泡的情况,抽取时要对每只灯泡逐一进行编号,再把编号写在小纸片上,将小纸片揉成团,放在一个不透明的容器内,充分搅拌后,从中一个个地抽取50个号签.上面抽取样本的过程中,总体中的每个个体都有相等的机会被抽到,像这样的抽样方法是一种简单随机抽样.2.活动探究某校七年级共有16个班,每个班50名学生.为了解该校七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从全部800名学生中随机抽取10%作为样本进行调查.(1)为保证样本的代表性,你认为应该怎样抽取样本?(2)下面分别是三个小组的抽样方法,你能理解他们的做法吗?他们得到的样本具有代表性吗?①将800名学生的学号做成号签放入盒中,从盒中无放回地连续随机抽取80个号签,对应的80名学生即为抽取的样本.②从每个班级随机抽取5名学生,汇总得到80名学生即为抽取的样本.③七年级全体学生会议前,在会议室门口从第1个进入会议室的学生起,每隔9人抽取1名学生,得到的80名学生即为抽取的样本.学生回答,教师点评.三、课堂练习1.教材第172项“随堂练习”.2.某课外兴趣小组为了解所在地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分别作了四种不同的抽样调查.你认为抽样比较合理的是( D )A.在公园调查了800名老年人的健康状况B.在医院调查了800名老年人的健康状况C.调查了20名老年邻居的健康状况D.利用派出所的户籍网随机调查了该地区15%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四、课堂小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回顾你经历过的统计活动,在数据收集环节你积累了哪些经验?五、课后作业教材第174页第3,4,5,6题.本节课是了解数据收集与整理的过程后,进一步学习数据调查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实例,让学生领会抽样调查的优点和局限性,体会不同的抽样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通过实例的辨别,使学生能根据具体情境设计恰当的抽样调查方案.体会数据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进一步发展统计意识.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收获和疑惑,培养学生总结、归纳所学知识的能力.6.3数据的表示第1课时扇形统计图1.会依据已知数据绘制扇形统计图,理解扇形统计图的含义和特点;2.能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正确的信息,并能作出合理的解释、推断.重点会依据已知数据绘制扇形统计图,理解扇形统计图的含义和特点.难点能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正确的信息,并能作出合理的解释推断.一、导入新课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能使人不断进步.为办好学校阅读周的活动,校图书馆计划购买200册图书,奖励在阅读周各项活动中表现优异的学生.图书馆张老师想了解现在同学们更喜欢读什么类型的图书,以便购买的图书受同学们欢迎.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教师点评.教师:要想回答上面的问题,我们需要先设计调查问卷,利用统计图形象地表示收集到的数据,今天我们将学习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收集到的数据.调查问卷A.文学B.历史C.科普D.军事E.艺术F.其他调查结果如下表:最喜欢阅读文学历史科普军事艺术其他的图书类型人类36242712129(1)如果让你协助张老师买书,你会提出什么购买建议?你是如何考虑的?(2)喜欢文学类图书的人数占调査总人数的百分比是多少?喜欢历史、科普、军事、艺术、其他类型图书的人数占调査总人数的百分比分别是多少?上述所有百分比之和是多少?(3)你能尝试用扇形统计图表示上述结果吗?二、探究新知1.扇形统计图的特征教师:大家在小学已经学过扇形统计图,有印象吗?是怎样的一个图?学生发表看法,教师点评.课件出示一个扇形统计图(如图),提出问题:(1)你能从图中得到哪些信息?(2)哪种球类运动最受欢迎?哪两种球类运动受欢迎的程度差不多?(3)图中的各个扇形分别代表了什么?你认为图中的各个百分比是如何得到的?所有的百分比之和是多少?学生举手回答,教师点评,并进一步讲解:用圆和扇形分别代表关于总体和各个组成部分数据的统计图叫作扇形统计图,它的作用是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教师:你能总结出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吗?引导学生得出扇形统计图的特点:(1)圆代表总体.(2)扇形代表总体中的不同部分.(3)扇形的大小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2.制作扇形统计图课件出示导入问题中的调查结果,按如下方法绘制扇形统计图.调查结果如下表:最喜欢阅读文学历史科普军事艺术其他的图书类型人类36242712129 提出问题:(1)计算各选项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并填在下表中.(2)计算各个扇形圆心角的度数,并填在下表中.最喜欢阅读文学历史科普军事艺术其他的图书类型百分比30%20%22.5%10%10%7.5%对应的圆108°72°81°36°36°27°心角度数(3)在图6-7的圆中画出各个扇形,并标上百分比.扇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反映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3.扇形统计图的应用思考一、观察图6-8,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用整个圆表示总体,那么哪个扇形表示总体的25%?(2)如果用整个圆表示你们班的人数,那么扇形B大约表示多少人?3)如果用整个圆表示9 hm2稻田,那么扇形C表示多少公顷稻田?思考二:图6-9是甲、乙两家庭全年支出费用的扇形统计图.根据统计图,小刚认为就全年食品支出费用来说,乙家庭比甲家庭多,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与同伴进行交流.答:不同意,因为两个家庭全年食品支出费用不同,虽然乙家庭所占比例较高,但不一定花费的钱就越多.思考三:小亮对全班40名学生进行了“你对哪些课程非常感兴趣”的调查,获得如下数据:语文20人,数学25人,英语18人,生物学10人,信息科技34人,其他12人.他想用扇形统计图表示这些数据,却发现6项的百分比之和大于1,为什么会这样呢?答:因为有的同学不光对单独的课程感兴趣,可能有同学既喜欢语文又喜欢数学.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答案,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总结出制作扇形统计图的步骤:①根据所给的各部分量和总量,求出各部分量占总量的百分比.②用360°乘相应百分比,得出扇形统计图中各部分所对扇形的圆心角度数.③画一个半径适当的圆,根据圆心角度数画出对应扇形(注意各部分扇形加起来必须是整个圆);④分别在各个扇形中标出对应部分的名称和百分比.三、课堂练习1.教材第178页“随堂练习”.2.某市3月天气状况的统计表如下:(1)计算晴天、阴天、雨天的天数和它们各自占总天数的百分比(精确到0.1%);(2)绘制扇形统计图.【答案】2.(1)晴天有11天,占比为1131 ×100%≈35.5% 阴天有12天,占比为1231 ×100%≈38.7% 雨天有8天,占比为831×100%≈25.8% (2)略四、课堂小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什么是扇形统计图?它有什么特点? 五、课后作业教材第185页习题6.3第1~2题.学生在小学里重点学习过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对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有所了解.在本节课中,明确学习了扇形统计图的概念,知道是用圆和扇形分别代表关于总体和各个组成部分数据的统计图.通过实际问题,能说出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探索扇形统计图中圆心角的求法,了解绘制扇形统计图的步骤;并从中获取正确的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和决策.在统计过程中体会数据的客观真实性,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养成以科学数据为依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第2课时 频数直方图1.理解频数直方图的概念,会绘制频数直方图; 2.能根据频数直方图作出合理的判断与决策.重点理解频数直方图的概念,会绘制频数直方图. 难点能根据频数直方图作出合理的判断与决策.一、导入新课教师: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数据有什么特点?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这节课我们将学习另一种表示数据的方法. 二、探究新知课件出示教材第178页表格,提出问题:(1)你能用恰当的统计图表表示该班学生的美术成绩吗?从你的图表中能看出大部分学生处于哪个等级吗?成绩的整体分布情况怎样?(2)你能用恰当的统计图表表示该班学生的课间操成绩吗?从你的图表中能看出大部分学生处于哪个分数段吗?分数的整体分布情况怎样?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第(1)题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美术成绩优良中人数(频数)225 3教师:我们能不能借助美术成绩的表示,来表示课间操成绩呢?引导学生回答:将课间操成绩每10分为一段分组,统计每个分数段的学生数,得到下面的表格和统计图:课间操60~7070~8080~9090~100成绩/分人数(频数)1518 6教师点评,并讲解(课件出示教材第180页图6-11):例(课件出示教材第180页例题)解:(1)确定所给数据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上述数据中最大值是26.8,最小值是2.2.(2)将数据适当分组:最大值和最小值相差26.8-2.2=24.6,组数太多或太少,都会影响对数据整体状况的了解.考虑以4为组距(每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称为组距),24.6÷4=6.15,可以考虑分成7组.(3)统计每组中数据出现的次数:(4)绘制频数直方图.要求学生动手绘制后给出答案,教师点评.归纳:当遇到大量的数据或数据连续取值时,我们通常先将数据适当分组,然后可以制作频数直方图直观地反映整体的分布情况.思考:你认为频数直方图有什么特点?与条形统计图相比有哪些不同?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点评.三、课堂练习教材第182页“随堂练习”.四、课堂小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什么是频数直方图?它有什么特点?3.怎样绘制频数直方图?五、课后作业1.教材第186页第3,4,5题.学生在上一节课学习过利用扇形统计图进行数据的表示,在小学对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有所了解,通过表格描述数据也是一种常见的形式,学生在看到一组数据后会采用不同的表示方法,为本节引入频数分布直方图奠定基础.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比,使学生了解频数直方图的定义及其特点,明白使用频数直方图的优越性.利用实例,让学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得出绘制频数直方图的步骤.能从频数分布直方图中获取信息,作出合理的决策.在统计过程中体会数据的客观真实性,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初步培养学生以科学数据为依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6.4统计图的选择1.理解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点;2.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图.重点理解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点.难点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一、导入新课教师:我们学过哪些表示数据的方式?指名学生回答.教师: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呢?二、探究新知1.统计图的选择课件出示教材第182页图6-14,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观察下面的统计图,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学生1:从统计图中,我们可知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90亿.学生2:我们还可以看到从1957年到2050年世界人口的变化情况.。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的良好习惯。
3.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数据的魅力,提高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1.数据的收集方法。
2.数据的整理和描述。
三、教学难点1.数据的整理方法。
2.数据的描述和分析。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我们生活中充满了各种数据,你们知道数据是从哪里来的吗?(2)生:数据是从生活中来的。
(3)师: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如何收集和整理数据。
2.数据的收集(1)师:同学们,我们需要明确收集数据的目的是什么。
(2)生:了解我们的生活、学习等情况。
(3)师:对,我们需要收集对我们有用的数据。
比如,我们可以收集同学们的身高、体重、年龄等数据。
(4)师:下面我们就来进行数据的收集。
请大家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收集一名同学的身高、体重、年龄数据。
(5)生:分组收集数据。
3.数据的整理(1)师:同学们,我们已经收集到了一些数据,我们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
(2)师:请大家思考一下,我们应该如何整理这些数据呢?(3)生:可以按照身高、体重、年龄等分类整理。
(4)师:很好,那我们就按照这个方法来整理数据。
请大家将收集到的数据填入下面的表格中。
(5)生:填写表格。
4.数据的描述(1)师:同学们,我们已经整理好了数据,我们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描述。
(2)师:请大家观察表格中的数据,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3)生:我发现同学们的身高都在1.3米到1.6米之间。
(4)师:很好,那我们可以这样描述:我们班同学的身高主要集中在1.3米到1.6米之间。
(5)师:请大家用同样的方法描述体重和年龄的数据。
(6)生:描述数据。
5.数据的分析(1)师:同学们,我们已经描述了数据,我们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
(2)师:请大家思考一下,这些数据对我们有什么启示?(3)生:我们可以了解同学们的身体状况。
(4)师:很好,通过分析这些数据,我们可以了解到同学们的身体状况。
小学数学教案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小学数学教案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案是教师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学数学教师而言,合理、准确地收集和整理教案数据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就小学数学教案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进行讨论,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和建议。
一、教案数据收集的重要性教案数据的收集是指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与教学相关的数据信息。
这其中包括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资源的使用情况、教学方法的评估、教学成果的反馈等。
通过收集这些数据,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支持,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
二、教案数据的收集方法1. 学生学习情况的调查教师可以通过班级问卷、学生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问卷可以涵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度、学习习惯等方面的指标。
访谈可以通过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了解他们对教学的反馈和建议。
2. 教学资源的使用情况的评估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和记录自己使用的教学资源的效果,如教学课件、教辅材料等。
同时,还可以通过收集学生对这些教学资源的反馈,了解其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并据此进行不断的优化和改进。
3. 教学方法的评估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和记录自己在教学中使用的各种方法的效果和学生的反应,比如讲解方法、辅导方式、讨论与合作等。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教师可以了解到哪些方法在教学中更加有效,从而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4. 教学成果的反馈教师可以通过定期的测验、考试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成绩评价。
这些数据可以反映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和学习成果。
同时,教师还可以和学生进行正式或非正式的讨论,了解他们对教学的感受和建议。
三、教案数据的整理方法1. 数据分类整理根据教案数据的不同性质,可以将其进行分类整理。
比如,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数据可以按照学科、班级、性别等进行分类;对于教学资源的使用情况可以按照课件、教辅材料、试题等进行分类;对于教学方法的评估可以按照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类等。
2. 数据分析和汇总对收集到的教案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规律和问题,并进行汇总。
数据的收集整理教案5篇
数据的收集整理教案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先进事迹、条据文书、合同协议、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advanced deeds, normative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数据的收集整理教案5篇教案需要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调整和改进,教案可以用来记录学生的表现和进步,为家长提供反馈,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教案-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
教学目标1.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并能按需要对数据进行简单的整理.2.加深对条形统计图的认识,提高学生看条形统计图的能力.教学重点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教学难点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小华统计一个停车场里各种机动车的数量.数出有摩托车3辆,小汽车15辆,大客车8辆,载重车6辆.请你帮助她完成下面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教师:要把题中的数据填入统计表中相应的栏目里,再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各种车辆数的多少.从题目的条件中可以看出,要统计的有几种数量?(几种车,每种多少辆.)教师:制成的统计表有几栏,每栏多少格?教师提问:看一看条形统计图中,每格表示多少?二、学习新课.(一)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教师:上面复习题中,统计停车场里面的车辆时,由于车辆是静止不动的,我们可以分类数出各种车的辆数,是用逐项数出数目的方法收集的数据.如果我们要统计一个路口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的各种机动车的数量,还能用逐项数出的方法来收集数据吗?教师:收集数据时,根据具体条件不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收集.今天就来学习一种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常用方法(板书课题:数据的
收集和整理)教师:请同学们作好准备,你们收集过路口的各种机动车数量.学生汇报收集的数据教师提问:为什么你们收集的数据不统一;有什么方法可以改进?学生讨论:小组内分工,每人记一种车的数;先把各种车的名称写出来排列好,过车时分别作出“正”字的记录……学生汇报后教师板书:摩托车:正小汽车:正正正正正正一大客车:正正载重车:正正正正(二)填统计表和统计图.1、教师:上面收集的数据,为了清楚地表示出来,要把这些数据整理,制成统计表.机动车种类辆数合计摩托车小汽车大客车载重车教师提问:请看条形统计图,每格表示多少?这个数能不能改变?教师说明:条形统计图中,每一格代表多少数量,要根据统计的数据大小而定.2、学生练习.把课本第2页的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补填完整.3、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从1992年到1996年,全国每年增加的人口数依次是1348万、1346万、1333万、1271万和1268万.完成下面的统计表.教师:统计表要分几栏?为什么?要分几格?为什么?年份1992 1993 1994 19951996增加人口数(万)三、巩固练习.拿一枚1角硬币,从桌面上约30厘米的高度自由落下,共做20次,边做边记录落下后的情况,然后填入下
面的统计表.四、课堂总结.我们收集数据的常用方法是什么?五、课后作业.收集本班同学家庭人口的数据,并进行整理填入下表.六、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