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教学的“麦当劳化”倾向及其超越-2019年教育文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慕课教学的“麦当劳化”倾向及其超越

0 引言

2012年以来,慕课风靡全球,越来越多的国家及学校参与到慕课的建设和应用的浪潮中。2015年10 月的研究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慕课已经超过4 000 门,而在2011年慕课数还不到10 门。中国的慕课热始于2013 年,主要由国内的一些顶尖大学发展起来。2013年5 月,清华大学正式加盟edX;7月,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签约“慕课”平台Coursera ;10 月,由清华大学打造的全球首个中文版“慕课”平台――“学堂在线”正式推出。随后很多高校都开始着手建立起自己的慕课平台,例如深圳大学的UOOC平台、上海交通大学的好大学在线、吉林大学的在线学堂等。从实践现状来看,中国大学发展慕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大学自身的教学改革与创新、提高教学质量以及为社会大众服务[1] 。

慕课的出现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慕课从诞生之初就被认为将会改变全球高等教育的生态格局,促进全球教育资源的优化和共享,推动整个教育行业的重大变革与创新[2] 。慕课集聚了全球最优秀的师资和课程,并且面向所有人开放,只要网络条件满足,世界上任何人都能接触到最好的教育资源,慕课因其独特的魅力而日渐受到人们的追捧。然而,慕课虽然具有推动教育进步,引领学习方式创新的巨大潜力,但是目

前的教学效果却不容乐观。慕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众多有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慕课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不利于发挥其在教育变革和创新中的潜在价值。

1“麦当劳化”的内涵

麦当劳自从1940 年成立至今,已经拥有约32 000 家分店,遍布全球6 大洲的119 个国家,成为当今世界最大的餐饮集团之一。在我国各级各类城市的街头,几乎都能看到麦当劳快餐店的身影。麦当劳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为什么它能够扩张到除南极洲以外的世界上每一个角落?美国著名社会学教授乔治

?里茨尔在《社会的“麦当劳化”》一书中给出了答案。他认为麦当劳成功的秘诀在于其一直遵循的4条极为重要的原则,即效率至上、可计算性、可预测性和利用非人技术的控制[3] 。这4 条原则并非独立存在,其中效率至上是目的,可计算性、可预测性和利用非人技术的控制则是具体手段,它们之间相互交织,紧密相连。另外,他在这本书中还首次提出了“麦当劳化”的概念,用其来形容其它组织采纳麦当劳的4 条重要原则的现象。如今,麦当劳的成功原则不仅被同类餐饮企业复制,也影响到了社会的其它领域,越来越多的组织和部门表现出“麦当劳化”的倾向,如商场、医院、交通以及教育领域等。

“麦当劳化”是建立在官僚体制化、科学管理以及装配线模式的理论基础之上,是社会合理化进程中的典型表现。“麦当劳

化”使得一切事物显得更加合理、可控、有效,其原则创造了当劳快餐店半个多世纪的辉煌。但是对于其它非盈利组织来说,“麦当劳化”却往往会造成组织的困境。因为“麦当劳化”追求的这种理性中存在着大量的不合理性,其原则也与许多组织的目标和价值观相违背,因此可能会对组织发展带来消极的影响,甚至会产生严重的危害。

2 慕课教学中的“麦当劳化”表现

“麦当劳化”几乎已经扩张到了世界的各个部门中,其原则也渗透到了各个领域的发展之中,教育领域也不能例外。教育中的“麦当劳化”现象已经受到了人们的批判和警觉,尤其是在高等教育领域。从“麦当劳化”的视角来审思慕课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和现象,可以发现其“麦当劳化”的倾向十分明显。无论是课程体系、教学模式,还是师生互动和课程评价,慕课都一定程度上显现出“麦当劳化”的原则,换句话说,慕课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其实就是“麦当劳化”的结果。

2.1效率至上:对质量的忽视

效率至上是指通过用最简单、快捷的手段去完成任务,追求在短时间、低成本下的高产出,易忽视服务的质量。慕课课程在发布前便已经录制完毕,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很难再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生实际掌握情况来调整课程进度或改进教学内容,学生们即使一时不能理解,也只能自己重看视频。慕课中每节课时间不到传统课堂时长的一半,但是其知识点却不一

定比传统课堂中一节课少,因为慕课过滤了传统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和所有看似与教学无关的活动,简化了知识传播的过程。在传统课堂上教师可以观察到每个学生,并鼓励认真听讲的学生、提醒开小差的学生等;教师可以让学生当堂练习,也可以即时答疑。然而,慕课教学中缺少师生互动,学生间的交流和合作也很难保证了,学习的氛围也就不存在了。另外,慕课教学中学生需要连续听上十几分钟的视频课,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只是在接受知识,没有时间去深入思考内容和心中的疑惑,而且很难保证学生的注意力。由此可见,慕课追求的是一种完成课程计划的效率,体现了一种追求实现既定目标的工具理性,抹杀了人的能动性,具有唯技术化的倾向。所以看似是更加有效率了,而实际上学生的学习效率不一定提高了,甚至下降了。

2.2可计算性:追求数字化可计算性是指将过程和产品量化,追求数字化的管理与评价。慕课课程发布后,本门课的所有知识点和章节都被列出,有标准的课时数。什么时候该上什么课早已被安排好,之后的教学过程就像是在填上一个个早就设计好的坑,几乎不会有什么变动。慕课作为一种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追求大范围的学习者参与,一门课程可能有几万甚至十几万学生参加,然而却不注重保障广大学生的学习效果。课程考核大多数采用客观题,尤其是单选题形式,学生只需要填上ABCD,对于许多学科来说,很难深入考察学生的实际能力。有些慕课课程也将在论坛参与的次数作为考核的依据,然而却不

能保证参与的质量。慕课将教学过程数字化、客观化,追求量的实现,而忽视质的表现,十分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效果,也违背了慕课建设的初衷。2.3 可预测性:创新的缺失

可预测性是指通过标准化和单一化的服务,带来了可快速复制的结果,扼杀了个性化的创新。大多数慕课课程都是采用录制教学视频的形式,教师站在讲台前上课。这只是将课程从线下搬到了线上,从教室转移到了网络平台。相比于传统教学,大多数慕课教学并没有在教学模式上寻求较大的突破和创新,存在教学形式固化单一,个性化严重不足的问题。正如Bates 认为慕课不是一种新的教学法,当前慕课教学本质上是建立在古老的、过时的行为主义理论基础上的方法[4] 。另外,教师就像是机器一样,固定在屏幕中央,几乎一动不动地讲解着课程内容。许多课程从开始到结束,视频的背景都是一模一样的,教师的服装始终也是那一套,这样的视觉体验使学生觉得单调无趣,更缺乏真实感。慕课立足于引领当代教育变革和学习的创新,但是慕课表现出的可预测性倾向明显违背了慕课的内涵,不利于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尝试与创新,不能发挥慕课应有的作用和意义。

2.4 控制:技术的束缚控制是指利用先进技术取代人的活动,追求对过程和服务的全程掌控,以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慕课教学中师生间和同学间都不能直接互动和交流,只能通过课程论坛的形式,然而实际上这种形式的效果并不理想。总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