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其不可而为之》 练习+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四)知其不可而为之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

高中语文(四)知其不可而为之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

B ACD B 课时跟踪检测 ( 四) 知其不可而为之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 .正确的一项是 ( ) A. 往者不可谏 谏:匡正,挽回 B. 使子路问津.焉津:渡口 C. 趋而辟之 趋:快步走 D. 植其杖而芸植:种植 解析:选D D 项“植”应是“立”的意思。

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 陈恒弑其君,请讨.之 (讨伐) 止 子路宿 ( 制止 ) B. 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快步走)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 ( 节操 ) C. 而谁以易之(交换) 往者不可谏. ( 匡正,挽回 ) D. 鄙哉,硁硁乎(偏狭) 果哉!末之难.矣 ( 辩驳 ) 解析:选D A 项,止:留。

B 项,节:礼节。

C 项,易:变革,改变。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①公曰:告夫.三子 ②夫执舆者为谁 B. ①以吾从大夫之后 ②子路行以告 C. ①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②天下有道,丘不与 易也 D ①何德之 衰 ②之三子告 那;B 项,介词,因为/介词,把;C 项,疑问语气词, 跟,同;D 项,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动词,到。

4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C 孔子下 ,欲与之言 A 项,唱歌;C 项,下车;D 项,做官。

B 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纯洁。

5 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B 今之从政者殆而! A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B 欲洁 其身 A 楚狂接舆歌 而过孔子 解析:选A吗/ 介词,均为指示代词, 解析:选 B D 不仕 无义 C D 三项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

D 末之难矣。

C 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

B ACD B答案:⑴落在后面 (2)通“耘”,除草(3)使……吃 (4)第二天(5)宜,指应该遵守的礼法和道德规范等 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知其不可而为之 · 练习和答案

知其不可而为之 · 练习和答案

知其不可而为之·练习二、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五、基础知识巩固性训练1.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A.公曰:“告夫.三子。

”夫.执舆者为谁B.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而谁以.易之C.孔子沐浴而.朝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D.何德之.衰岂若从辟世之.士哉2.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解释都正确的一项()A.往者不可谏.(规劝)长沮、桀溺耦.而耕(并排耕作)B.使子路问津.焉(渡口)耰而不辍.(停止)C.天下有道,丘不与易.(改革)也植.(种植)其杖而芸D.果哉!末之难.(辩驳)矣子路曰:“不仕无义.。

”(道义)3.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①君曰“告夫三子”者.②往者.不可谏③是鲁孔丘与.④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A.①②同,③④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①②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同4.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①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②如之.何其废之③明日,子路行,以.告④子路行以.告A.①②同,③④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①②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同5.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①子见夫子乎.②有心哉,击磬乎.③见其二子焉.④使子路问津焉.A.①②同,③④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①②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同6.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①至,则.行矣②深则.厉,浅则揭③夫执舆者为.谁④何以伐为.A.①②同,③④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①②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同7.选出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A.陈恒弑其.君B.植其.杖而芸C.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D.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8.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例句:子路从而.后A.植其杖而.芸长沮、桀溺耦而.耕B.子路拱而.立杀鸡为黍而.食之C.趋而.辟之而.谁以易之D.欲洁其身,而.乱大伦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9.选出下列各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A.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论语选读》之《知其不可而为之》学案参考答案

《论语选读》之《知其不可而为之》学案参考答案

《知其不可而为之》学案参考答案黄岩中学郭杰老师整理一、基本要求1.背诵l8.5章和l8.7章中的“子路曰”至该章结束部分。

2.理解“弑”、“之”、“津”、“为”、“是”、“食”、“见”、“丈人”在文中的意义。

3.理解并默写下列文言词句: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知其不可而为之。

4.明确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在课文中是怎样体现的。

5.初步了解古代隐士的处世方式和孔子对他们的态度。

深刻领会孔子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情怀。

二、知识积累1.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长沮(jū)怃然(wǔ)食之( sì)击磬(qìng)夫执舆( fú ) 硁硁( kēng )荷蓧( hè )(diào)耦而耕(ǒu )弑(shì)耰( yōu )2.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来3.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4.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异义7.成语解释知其不可而为之:明知做不到,却偏要去做。

表示意志坚决。

有时也表示倔强顽固。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指不参加劳动,不能辨别五谷。

形容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

五谷:通常指稻、黍、稷、麦、菽。

8.略三、思考探究1.对陈成子弑君一事,孔子在报告时为什么要“沐浴而朝”?报告无效后为什么反复申说自己“不敢不告”?这反映了孔子怎样的心情?“沐浴而朝”说明孔子对这件事情的重视。

“不敢不告”说明孔子一方面仍用大夫的政治责任要求自己,表现他对周礼的虔诚;另一方面也说明孔子对鲁国君臣实现自己的要求原本就没有抱多大希望,孔子的举动带有“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和“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意味。

反复申说“不敢不告”,反映了孔子无可奈何的心情。

2.(18.5中) “接舆”要表达什么意思?孔子想跟“接舆”说什么?我们应如何看待“接舆”这类隐者?接舆要表达的意思:“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古人说麟、凤,有时候代表人中之君子,或者是天下绝对太平,时代有道的时候,就可见到走兽中的麒麟、飞禽中之凤凰,乱世的时候就看不见。

《论语》选修《知其不可而为之》

《论语》选修《知其不可而为之》

——北宋大儒张载
对荷蓧丈人: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对荷蒉者:果哉,末之难矣。
对长沮、桀溺: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对楚狂:孔子下,欲与之言。
从这些话中你看到了怎样的一个孔子?
他有知难而进的智慧,了解社会的明智,坚定的原则,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勇敢的担当情怀,力求用世的人生态度。
天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
——(孟子《离娄上》)
天下有一毫不可为,豪杰不肯犯手;天下有一毫可为,圣贤不肯放手。
——(张岱《四书遇》引顾泾阳语)
孔子的精神世界:;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圣人也。 ——张岱《四书遇》
01
02
03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知其不可而为之
知道行不通却还要去坚持
1、坚持什么? 2、为什么行不通?
题解:知其不可而为之
楚狂: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劝孔子归隐 长沮:是知津矣 ——讽刺孔子不识时务 桀溺: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策反,劝其归隐 荷蓧丈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讽刺孔子不切实际 晨门:知其不可而为之 ——批评他的顽固,不识时务 荷蒉者: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 深则厉,浅则揭 ——劝说孔子洁身自好,顺应社会

4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4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4.知其不可而为之重要思想陈述(1)知其不可而为之“知其不可而为之”是对孔子的概括,表现出孔子坚持理想、坚持原则、认定目标的执著精神和献身精神。

孔子一生坚持朝着自己的理想前进,不管多少艰难险阻,甚至明知理想难以实现,但还是尽自己的力量坚持到底。

这种精神是儒家积极进取思想的集中体现,是孔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担当情怀的体现。

(2)儒道之辩孔子不倡导消极避世。

孔子一方面为众生滔滔、知音难觅而怅惘;另一方面又坚定不移地坚持着自己的济世思想,知其不可而为之,认为天下无道,才更需要自己挺身而出,匡扶正道。

我们应该学习孔子这种孜孜不倦的执著精神。

长沮、桀溺否定孔子的这种作法,觉得他的主张难以拯救社会现实,但并不否定孔子的这种精神。

孔子十分看重这些不愿在乱世中做“中流砥柱”的隐士,知道他们不是等闲之辈,很想和他们交流。

三、课后练习训练1.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问于桀溺,桀溺曰:“了为谁?”曰:“为仲由。

”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

”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

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 (18·6)孔子是怎样理解桀溺所言之“津”的?孔子的回答体现了孔子怎样的处世态度?你赞同吗?参考:①孔子不倡导消极避世之“津”,与道家的主张不同。

(1分)②孔子怃然,一方面为众生滔滔,知音难觅而怅惘;另一方面又坚定不移地坚持自己的济世思想,知其不可而为之,认为天下无道,才更需要自己挺身而出,匡扶正道。

(2分)③应该说“知其不可而为之”是做人的大道理,我们也应该学习孔子这种孜孜不倦的执著精神,做事情时应该艰苦努力,有一点锲而不舍的精神。

(1分)2.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论语选读》主题1 第4课 知其不可而为之

《论语选读》主题1 第4课 知其不可而为之

第四课知其不可而为之1.楚狂接舆春秋时楚国的隐士。

接舆是他的名字,平时“躬耕以食”,佯狂不仕,所以也被人们称为楚狂接舆。

《论语·微子》记载他以《凤兮歌》讽刺孔子,谓“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并拒绝和孔子交谈。

接舆因对当时社会不满,剪去头发,表示坚决不与统治者合作。

2.齐简公姜姓,吕氏,名壬,齐悼公之子。

齐简公即位后,分别任用田恒(陈恒)和阚止(监止)为左、右相。

阚止得宠于简公,田恒嫉之。

大夫鞅见状,遂建议齐简公择用一人,借此除掉田恒。

齐简公四年五月,田恒先发制人发动政变,杀死了阚止,又派兵把逃亡的齐简公和夫人杀死。

事后田恒立简公弟骜为君,即齐平公,自任太宰。

此事引起孔子极大的愤怒,唯名与器不可假人,他如临大典,沐浴、更衣、整冠,入宫朝见哀公,请哀公发兵伐齐。

但没有得到鲁哀公与季康子的支持。

孔子生活的春秋时期,礼崩乐坏,道德失范,周王室的权威日渐衰落,诸侯之间称雄争霸,互相攻伐。

面对“天下无道”的形势,一些人开始失望而悲观,悲观而厌世,最后带着几分无奈走向了田园山林,成了崇尚清静无为的“隐者”。

而以孔子为代表的一类人,怀着悲天悯人的仁爱之心,提出恢复“礼治”的政治主张。

为了实现自己的主张,他周游列国,著书立说,开馆授徒,陷于困厄而不屈,遭遇讥刺而不坠。

尽管孔子的思想主张有着落后保守的一面,在当时的社会形势下也根本不可能实现,但是他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知其不可而为之”的自强不息、孜孜以求的精神,却激励了千百年来无数的仁人志士。

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

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14.21)[突破词句]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

(1)陈成子弑.简公弑:____________________(2)孔子沐浴而.朝而:____________________(3)以.吾从大夫之后以:____________________(4)告夫.三子夫:____________________(5)之.三子告,不可之: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动词,指古代子杀父、臣杀君(2)连词,表顺承关系,之后,而后(3)介词,因为(4)指示代词,那,那些(5)动词,到,往[要义探究]2.对陈成子弑君一事,孔子在报告时为什么要“沐浴而朝”?报告无效后为什么反复申说自己“不敢不告”?这表现了什么?点拨:“沐浴而朝”表明孔子对这件事情的高度重视。

《知其不可而为之》课时作业2(答案)

《知其不可而为之》课时作业2(答案)

1.填空并背诵(1)“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中的“丈人”是指:。

(2)“不仕无义”中的“义”是指。

(3)“而乱大伦”中的“大伦”是指。

2.解释加点的字词并背诵止.子路宿:。

杀鸡为黍而食.之:。

鄙.哉!硁硁乎!:。

斯己.而已矣:。

末之难.矣:。

河.不出图:。

3.翻译句子并背诵(1)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翻译:(2)不仕无义。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翻译:(3)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翻译:(4)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翻译:(5)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

深则厉,浅则揭。

子曰:“果哉!末之难矣。

”翻译:(6)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翻译:4.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

(4分)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

深则厉,浅则揭。

”子曰:“果哉!末之难矣。

”(1)“有心哉,击磬乎!”是指荷蒉认为磬声寄托了孔子的心志。

(2分) (2)“硁硁乎”用了的手法,借硁硁的磬声批评了孔子(2分)5.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

(6分)材料一陈成子弑简公。

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

”公曰:“告夫三子!”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

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论语·宪问》) 材料二子张问曰:“崔子①弑齐君,陈文子②有马十乘③,弃而违④之。

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

’违之。

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

’违之。

何如?”子曰:“清矣。

”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论语·公冶长》) [注] ①崔子:齐国的大夫崔杼。

②陈文子:也是齐国的大夫,名须无。

③乘:一辆四匹马拉的大车叫一乘。

陈文子有马十乘,在当时应算极其富有。

④违:避开,离开。

高中语文《知其不可而为之》作业

高中语文《知其不可而为之》作业

《知其不可而为之》作业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D)A.孔子沐浴..而朝B.滔滔..者,天下皆是也C.子路从而后,遇丈人..D.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解析A项沐浴:现指洗澡,古代“沐”指洗头,“浴”指洗澡,本文指斋戒。

B项滔滔:现指水大的样子,本文形容动乱。

C项丈人:现指妻子的父亲,本文指年长的男子。

D项五谷:都指五种农作物,具体种类说法有所不同。

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A.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过:拜访B.往者不可谏.谏:匡正,挽回C.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易:改变,改革D.植.其杖而芸植:立解析过:经过。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D)A.止.子路宿B.欲洁.其身C.见.其二子焉D.子路从而后.解析D项是名词活用作动词,A、B、C三项都是使动用法。

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C)①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②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③不得与.之言④丘不与.易也A.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D.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解析①连词,因为;②介词,与、跟;③介词,跟、同;④动词,参与。

5.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微斯人,吾谁与归”不相同的一项是(C)A.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B.果哉!末之难矣C.子路行,以告D.日月逝矣,岁不我与解析C项是省略句。

A、B、D三项与例句均为宾语前置句。

6.名句填空。

(1)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2)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二、阅读鉴赏(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

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

子曰:“隐者也。

”使子路反见之。

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

高中语文《论语》选读四 知其不可而为之

高中语文《论语》选读四 知其不可而为之

话题链接——天下为己任位卑仍忧国1.教材赏悟“知其不可而为之”,这是儒家思想中的一种境界,明知做不到还是一定要做下去,朝着无法完成的目标,一直走下去。

反映了孔子及其弟子积极处世、以天下为己任的人生态度,也反映了他们与隐士在处世态度上的分歧。

通过隐士对孔子的讽刺和嘲笑,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不被当时的人们理解和接受的事实。

2.名句赏记◆不登高山,不知山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荀子·劝学》)◆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韩愈《进学解》◆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刘禹锡◆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文天祥《千秋祭》◆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

——谭嗣同◆铁是愈锤炼愈坚韧的。

——闻一多◆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俗语◆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毛泽东◆伟大的事业是根源于坚韧不断的工作,以全副精神去从事,不避艰苦。

——罗素◆人可以忍受不幸,也可以战胜不幸,因为人有着惊人的潜力,只要立志发挥它,就一定能渡过难关。

——卡耐基◆只有经过地狱般的磨炼,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

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奏出世间的绝唱。

——泰戈尔◆蜗牛凭坚忍不拔精神到达方舟。

——查尔斯·海顿·斯帕根3.典例赏析坚忍不拔之志《晁错论》原文: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昔禹之治水,凿龙门,决大河,而放之海。

方其功之未成也,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惟能前知其当然,事至不惧而徐为之图,是以得至于成功。

译文:古代的成就大事业的人,不但要有超出普(通世)人的才华,也必须要有坚忍不拔的意志。

过去大禹治水,打通龙门,疏通大河,来使河流流进大海。

当他的功业尚未成就的时候,也有溃堤、渗露(“冲突”也是“溃堤、渗露”的意思)等等可怕灾祸,只有能够预先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事情来了(可以)不畏惧而且(能够)慢慢地为这件事情谋划,因此能够得到最终的成功。

高二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 第四课 知其不可而为之 学案 Word版含答案

高二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 第四课 知其不可而为之 学案 Word版含答案

所谓“知其不可而为之”,首先一层意思是“知”,“知”也就是明察世态、洞悉政局。

“知其不可”是孔子与当时的隐者、智者的共识。

然而,在别人“知其不可”明哲保身的时候,孔子挺身而出,急流勇进。

虽不能挽狂澜于既倒,也要做疾风中挺立的劲草,坚定不移地坚持自己的理想。

这是孔子的独特之处,故而不同凡响。

“知其不可而为之”,固然是对孔子政治实践的评说,但又毋宁说是对孔子忠于理想的精神的描述;因为孔子的全部政治实践都渗透了忠于理想、坚持理想的执著精神,也正是这种精神给予孔子的政治实践以独特的光彩。

孔子当了两千年的“至圣先师”,不能算是他的成功;一生追求理想而始终四处碰壁,也不能算是他的失败。

因为孔子一生实践着自己的理想,他坚信自己的理想是正确的。

正是这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感动着当时的人们,也激励着后人。

孔子在现实的政治斗争中失败了,却在对理想的追求中取得了莫大的成功。

1.字音字形(1)殆.(dài) (2)桀溺.(nì) (3)接舆.(yú) (4)怃.然(wǔ) (5)耰.而不辍.(yōu chuò) (6)黍.(shǔ)(7)击磬.(qìn ɡ) (8)荷 2.重要词语(1)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谏,匡正,挽回;追,及 (2)趋.而辟之:快步走(3)使子路问津.焉:渡口 (4)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改变,改革 (5)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扛,担 (6)不仕无义.:宜,指应该遵守的礼法和道德规范等 (7)果哉!末.之难.矣:末,没有,不;难,辩驳 (8)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完了,结束 (9)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而,语气词“吧”;殆,危险3.通假字(1)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通“避”,逃避 (2)植其杖而芸.:通“耘”,除草4.“与”字的用法(1)是鲁孔丘与.:语气助词,表疑问,通“欤” (2)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介词,和、跟 (3)不得与.之言:介词,和、跟 (4)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介词,和、跟 (5)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语气助词,表疑问,通“欤”5.词类活用(1)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使动用法:止,使……停下来,留;食,让……吃;见,让……拜见(2)欲洁.其身,而乱大伦:使动用法,洁,使……洁6.特殊句式(1)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介词宾语前置(2)晨门曰:“奚自?”:介词宾语前置(3)有心哉,击磬乎:主谓倒装(4)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宾语前置7.成语积累(1)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以往的已无法改变,未来的还来得及挽回。

知其不可而为之

知其不可而为之

18· 6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 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 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 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 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 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 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孔子在禀告时为何直呼陈成子为 ‚陈恒‛? 体现了孔子的愤怒。
报告无效后为什么反复申说自己
‚不敢不告‛?
‚不敢不告‛说明孔子仍用大 夫的政治责任要求自己,而且 也体现‚在其位,谋其政‛。
孔子反复申说自己‚不敢不告‛,
这又反映了他怎样的心情呢?
说明孔子对于鲁国君臣实现自己的要求 就没有报多大的希望,带有‚谋事在人, 成事在天‛和‚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意 味,反复申告反映了孔子无可奈何的心 情。
背景:
【说明】
齐国是鲁国的紧邻之邦,唇齿相依,如 果齐国因为陈恒弑君而发生内乱,必将 影响鲁国的安定。所以孔子为鲁国的安 定故,沐浴上朝告君,希望能出兵讨伐 齐国陈恒,还齐国本来安定的局面。这 就是孔子“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 勿诲乎”的具体行动。虽然鲁国最终没 有出兵伐齐,但孔子尽到了自己的力量。
《倚天屠龙记》中交代,后来蒙古大军攻破襄阳城的当天,郭靖与其妻黄蓉、其子郭 破虏、其女郭芙、其婿耶律齐全部血战到底,以身殉城。
侠 之 大 者 , 为 国 为 民 。
鞠 躬 尽 瘁 , 死 而 后 已 。
知其不可而为之
理解“知其不可而为之”
1、其所謂“知其不可而為之”,謂: (D (A)明知是錯,執意去做 ) (B)不管可不可以做,做了再說 (C)沒有能力,勉強去做 (D)義之所在,堅持去作

知其不可而为之2

知其不可而为之2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 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 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 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说说接舆歌中的弦外之音。
孔子啊,为什么你身处乱世却不知退隐, 而非要去周游求仕呢,真是德行衰微啊! 接舆对孔子传道济世的思想持悲观态度, 他善意的讽喻孔子急流勇退。
孔子真的像接舆、长沮、桀溺、荷蓧丈人、 晨门人、荷蒉者、郑人所说的那样很“迂”吗? 或者说这一专题是不是要反映孔子很“迂”?
知其不可而为之
总结辨析:孔子与那些隐士在处世方式上有何异同? 同:忧国忧民 异: 孔子的周游用世, 循礼卫道,是一种替天 行道的社会责任感,是 建功立业、名垂青史的 人生追求,是从政的强 烈自信,是道德勇气, 是担当情怀,具有积极 意义,成为后世许多知 识分子的楷模。
长沮、桀溺:没有人能改革社会现状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 “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 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 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道”指儒家的政治主张,如施行仁义,恢复周礼等。 “道之不行”的原因是有才能应该出仕以推行自己 的道义,如今,有才能的人却只想保持自己的高洁, 而不愿意出仕辅佐君王来推行道义。
试题链接
浙江东阳中学09年3月月考试题 “荷蓧丈人”对待子路为何先前语含讥讽, 后来则热情款待了呢?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⑴因为荷蓧丈人是隐居不仕的高人。在 他看来,孔子这些人不参加劳动却热衷于政治而去 周游列国,跟他不是一路人,所以语含讥讽,表示 不满和讽刺。 ⑵看到子路面对自己的批评与不理睬反而表现出恭 恭敬敬的样子,丈人改变了自己的态度,邀请子路 留宿其家,并杀鸡为黍,见其二子。丈人这样做是 有意让子路看看隐者恬淡宁静的田园生活以及全家 团圆的温馨场景,行“不言之教”,想以现身说法 改变子路周游入世的观点。

《论语》选读“知其不可而为之”课文练习(含答案)

《论语》选读“知其不可而为之”课文练习(含答案)

《论语》选读“知其不可而为之”课文练习班级:姓名:五、基础知识巩固性训练1.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A.公曰:“告夫.三子。

”夫.执舆者为谁 B.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而谁以.易之C.孔子沐浴而.朝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 D.何德之.衰岂若从辟世之.士哉2.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解释都正确的一项()A.往者不可谏.(规劝)长沮、桀溺耦.而耕(并排耕作)B.使子路问津.焉(渡口)耰而不辍.(停止)C.天下有道,丘不与易.(改革)也植.(种植)其杖而芸D.果哉!末之难.(辩驳)矣子路曰:“不仕无义.。

”(道义)3.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①君曰“告夫三子”者.②往者.不可谏③是鲁孔丘与.④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A.①②同,③④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同4.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①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②如之.何其废之③明日,子路行,以.告④子路行以.告A.①②同,③④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同5.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①子见夫子乎.②有心哉,击磬乎.③见其二子焉.④使子路问津焉.A.①②同,③④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同6.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①至,则.行矣②深则.厉,浅则揭③夫执舆者为.谁④何以伐为.A.①②同,③④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同7.选出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A.陈恒弑其.君 B.植其.杖而芸C.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 D.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8.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例句:子路从而.后A.植其杖而.芸长沮、桀溺耦而.耕 B.子路拱而.立杀鸡为黍而.食之C.趋而.辟之而.谁以易之 D.欲洁其身,而.乱大伦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9.选出下列各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A.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高中语文《论语》一课一练004知其不可而为之(教师版)

高中语文《论语》一课一练004知其不可而为之(教师版)

四、知其不可而为之班级:学号:姓名:㈠梳理积累通假字1.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辟”通“避”,避开2.植其杖而芸.“芸”通“耘”,除草3.使子路反.见之“反”通“返”,返回实词(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1.以吾从大夫..之后古义:古代官职,三代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之中又分上、中、下三等。

今义:医生2.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古义:打听渡口今义:探问价格或情况(多用于否定句)3.子见夫子..乎古义:对学者、老师的尊称今义:称读古书而思想陈腐的人(含讥讽义)4.子路从而后,遇丈人..古义:对老年男子的尊称今义:岳父,妻子的父亲5.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古义:黄河今义: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6.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名词用作动词,表示“唱着歌”7.夫执舆.者为谁?名词用作动词,表示“驾车”8.子路从而后.名词用作动词,表示“落在后面”9.止.子路宿使动用法,“使……停止,留下”10.见.其二子焉使动用法,“使……见”11.欲洁.其身,而乱大伦使动用法,“使……纯洁”12.杀鸡为黍而食.之让/给他吃13.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经过,路过14.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匡正,挽回及,赶得上15.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小步快走16.植.其杖而芸立17.鄙.哉,硁硁乎偏狭18.斯己.而已矣守己,指洁身自好19.果哉!末之难.矣辩驳虚词1.以.吾从大夫之后因为,介词2.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与,跟;介词3.子路行,以.告把,介词4.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用,介词5.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介词,和6.是鲁孔丘与.语助词,吗7.孔子沐浴而.朝连词,表示动作的顺接8.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连词,表示修饰9.今之从政者殆而.语助词,相当于“罢了”10.子路从而.后连词,表示转折11.植其杖而.芸连词,表示顺接12.子路拱而.立连词,表示修饰13.晨门曰:“奚.自?”疑问代词,哪里固定结构1.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与其……岂若与其……不如2.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如之何,怎么特殊句式1.告于哀公曰。

完整word版《知其不可而为之》练习答案.docx

完整word版《知其不可而为之》练习答案.docx

《知其不可而为之》练习一、单项选择1.下列加点字意义解释都是正确的一项是()A. 往者不可谏.(进谏),来者犹可追。

使子路问津.(渡口)焉B. 植(立)其杖而芸趋(趋向,靠近)而避之,不得与之言..C.果(坚决)哉!末之难矣。

鄙(偏狭)哉,硁硁乎!..D.止(制止,阻止)子路宿之(到,往)三子告,不可。

..2. 下列加点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 杀鸡为黍而食之B.见其二子焉..C.欲洁其身,而乱大伦D.陈恒弑其君,请讨之。

..3. 下列加点字的意义、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A. 之三子告,不可。

B.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者与?..C.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D.是鲁孔丘之徒与?..4. 选出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耕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长沮、桀溺耦而..趋而避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A.同,不同B.同,同C.同,不同D.不同,不同5. 下列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 滔滔者,天下皆是也。

B.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

C.莫之难矣。

D.无乃尔是过与。

6. 选出下列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A.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我忝居大夫之列,不敢不报告。

】B.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况且与其跟随避开恶人的志士,哪比得上跟随避开人世的隐士呢?】C.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至于自己的主张行不通,早就知道了。

】D.果哉!末之难矣。

【好果断啊!没有办法诘难他了。

】7. 选出下列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A. 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想要保持自己的纯洁,却搅乱了君臣之义这一重要的伦理关系。

】B.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如果天下政治清明,我就不和他们一起改变自己的志向了。

】C.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以往的已不可制止,未来的还来得及追溯。

】D.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

【不知道自己的想法,就洁身自好算了。

】二、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凤兮!凤兮!何徳之衰?,。

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版选修四、知其不可而为之同步练习-《论语》【含答案】

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版选修四、知其不可而为之同步练习-《论语》【含答案】

I 、知其不可而为之练习一、解释以下加点的字词1.陈成子弑简公() *3.有心哉()5•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7.长沮、桀溺耦而耕() *9.滔滔者,天下皆是也() • ♦ •.而与其从辟人之土也,岂假设从辟世之土哉( • • • •11 .夫子恍然日()♦ ・14.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 ・16 .见其二子焉().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二、填空1 .陈成子弑君一事,孔子为什么要“沐浴而朝”?2 . “不敢不告“说明孔子一方面L另一方面.接舆歌中的弦外之音: 3 . “孔子下,欲与之言”句可以窥见孔子一方面,另一方面也可以体会5“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此句丈人挖苦孔子6 子路对丈人 肯定,对 表反对。

7 .荷贾者的处世主张是硬硅,象声词,击磬的声音,又形容词,识量浅狭、固执而不顾大义的样子,这里一语双关,借硅硅的磬声.孔子与那些隐士在处世方式上有何异同?同:异:」写隐土的目的.长沮的回答,是知津矣,意思是嘲讽孔子8 .古人认为“凤鸟至,河出图”预示着三、简答题1、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子路宿于石门①。

晨门②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

”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论 语•宪问》)曰:“故土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穷不失义,故土得己③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

古之人, 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

穷那么独善其身,达那么兼善天下。

”《孟子•尽心上》【注】①石门:鲁国都城曲阜外城的城门。

②晨门:早晨看守城门的人。

③得己:即自得。

(1)请概括上面两个选段主张的共同之处。

(2分)2.孔子沐浴而朝()() • • • 4.鄙哉() ・ 6.斯己而已矣() *8.使子路问津焉() 10.末之难矣() )( ) 13.遇丈人,以杖荷猱() 15.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 ♦(2)上面两个选段主张的不同之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知其不可而为之》课时作业1(答案)

《知其不可而为之》课时作业1(答案)

1.填空并背诵(1)孔子在报告鲁哀公前斋戒沐浴,表明孔子对陈成子杀死简公这件事的(态度)。

(2)“君曰‘告夫三子’者。

”中的“三子”是指。

(3)“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中“辟人之士”是指:。

“辟世之士”是指。

2.解释加点的字词并背诵之.三子告:。

往者不可谏.:。

趋.而辟之:。

使子路问津.焉:。

3.翻译句子并背诵(1)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翻译:(2)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翻译:(3)孔子下,欲与之言。

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翻译:(4)“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

”翻译:(5)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翻译:(6)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翻译:4.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

(5分)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

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1)“凤兮凤兮!何德之衰?”改为“凤兮凤兮!汝德之衰。

”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好?(2分)答:(2)孔子“欲与之言”,可是接舆“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如何理解这两个人的心理。

(3分)答:5.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

(6分)①季子然问:“仲由、(人名)可谓大臣与?”子曰:“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间。

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

今由与求也,可谓具臣矣。

”曰:“然则从之者与?”子曰:“弑父与,亦不从也。

” (《论语·先进》)②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论语·颜渊》)(1)补出上面材料中的空缺部分:、。

(2分)(2)根据上面的材料,提炼概括孔子的观点。

(4分)答:4.答案:(1)用疑问副词“何”字,更增强了楚狂接舆对孔子的作为表示怀疑与否定的分量。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四知其不可而为之实战演练(含解析)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四知其不可而为之实战演练(含解析)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

知其不可而为之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植其杖而芸B.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C.使子路问津焉D.使子路反见之解析:选C。

A.“芸”通“耘”,除草;B.“辟”通“避”,逃避;D.“反”通“返”,返回。

2.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恒弑其君,请讨.之讨:讨伐B.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谏:劝谏C.长幼之节.,不可废也节:礼节D.而谁以易.之易:变革,改变解析:选B。

谏:匡正,挽回。

3.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子路行以.告以.吾从大夫之后B.孔子下,欲与.之言将欲夺之,必固与.之C.是.鲁孔丘之徒与是.为非,以吉为凶D.子路从.而后,遇丈人吾从.而师之解析:选D。

A.把/因为;B.介词,跟,同/给予;C.判断词/正确;D.跟从。

4.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孔子沐浴..而朝B.子路从而后,遇丈人..C.四体不勤,五谷..不分D.明日..,子路行,以告解析:选C。

A.古义:斋戒;今义:洗澡。

B.古义:对老年男子的尊称;今义:岳父。

D.古义:第二天;今义:今天的下一天。

5.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欲洁.其身A.果哉!末之难.矣B.而乱.大伦C.孔子下.,欲与之言D.不仕.无义解析:选B。

A.形容词用作动词,辩驳;C.名词用作动词,下车;D.名词用作动词,做官。

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

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

子曰:“隐者也。

”使子路反.见之。

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18.7)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杀鸡为黍而食.之食:给……吃B.明日..,子路行明日:明天C.使子路反.见之反:返回D.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君子:学问好,德行高的人解析:选B。

《知其不可而为之》课堂练习

《知其不可而为之》课堂练习

论语(4)·知其不可而为之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孔子沐浴..而朝 B.滔滔..者,天下皆是也C.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不分.. D.四体不勤,五谷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过:拜访B.往者不可谏.谏:匡正,挽回C.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易:改变,改革D.植.其杖而芸植:立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止.子路宿 B.欲洁.其身C.见.其二子焉 D.子路从而后.4.下列句子中,对加点字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②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③不得与.之言④丘不与.易也A.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D.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5.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微斯人,吾谁与归”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B.果哉!末之难矣C.子路行,以告 D.日月逝矣,岁不我与6.名句填空。

(2分)(1)________________,来者犹可追。

(2)____________________,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阅读与鉴赏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

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

子曰:“隐者也。

”使子路反见之。

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至,则.行矣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B. ⎩⎪⎨⎪⎧以.杖荷明日,子路行,以.告 C.⎩⎪⎨⎪⎧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弃甲曳兵而.走 D.⎩⎪⎨⎪⎧使子路问津焉.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欲洁.其身,而乱大伦B .止.子路宿 C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D .见.其二子焉 9.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荷丈人看重体力劳动和农业生产,这一点比孔子要高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其不可而为之》练习
一、单项选择
1.下列加点字意义解释都是正确的一项是()
A.往者不可谏.(进谏),来者犹可追。

使子路问津.(渡口)焉
B.植.(立)其杖而芸趋.(趋向,靠近)而避之,不得与之言
C.果.(坚决)哉!末之难矣。

鄙.(偏狭)哉,硁硁乎!
D.止.(制止,阻止)子路宿之.(到,往)三子告,不可。

2.下列加点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杀鸡为黍而食.之
B.见.其二子焉
C.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D.陈恒弑其君,请讨.之。

3.下列加点字的意义、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A.之.三子告,不可。

B.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者与?
C.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D.是鲁孔丘之.徒与?
4.选出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长沮、桀溺耦而.耕②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③趋而.避之④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
A.①②同,③④不同
B.①③同,②④同
C. ①③同,②④不同
D.①③不同,②④不同
5.下列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滔滔者,天下皆是也。

B.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

C.莫之难矣。

D.无乃尔是过与。

6.选出下列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
A.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我忝居大夫之列,不敢不报告。


B.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况且与其跟随避开恶人的志士,哪比得上跟随避开人世的隐士呢?】
C.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至于自己的主张行不通,早就知道了。


D.果哉!末之难矣。

【好果断啊!没有办法诘难他了。


7.选出下列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
A.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想要保持自己的纯洁,却搅乱了君臣之义这一重要的伦理关系。


B.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如果天下政治清明,我就不和他们一起改变自己的志向了。


C.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以往的已不可制止,未来的还来得及追溯。


D.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

【不知道自己的想法,就洁身自好算了。


二、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凤兮!凤兮!何徳之衰?,。

2.四体不勤,。

3.欲洁其身,。

君子之仕也,。

4.长幼之节,;君臣之义,?
三、简答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两题。

①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


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君曰:‘告夫三子者’!”
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论语·宪问》)②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论语·宪问》)
(1)解释曾子这句话的意思,并指出和第一则文字中孔子行为的共通点。

(2)孔子“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思想与他“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是否矛盾?
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两题。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

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略)(《论语·微子》)
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

深则厉,浅则揭。

”子曰:“果哉!末之难矣。

”(《论语·宪问》)
丈人与荷蒉者的言论表达了他们对孔子的看法。

(1)丈人与荷蒉者批评孔子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2)丈人与荷蒉者在批评孔子时,他们对孔子的态度有何不同?
3.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

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

子曰:“隐者也。

”使子路反见之。

至,则行矣。

(《论语·微子》)
“荷蓧丈人”对待子路为何先前语含讥讽,后来则热情款待呢?请简要分析?
4.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完成下列两题。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
……
问于桀溺。

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

”曰:“子孔丘之徒与?”对曰:“然。

”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

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

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论语·微子》)
(1)曾子所说的“士”与桀溺所说的“辟人之士”的“士”在精神品格上是接近的,请问这样的“士”拥有怎样的志向?
(2)桀溺对子路的规劝,你是如何看待的?请作简要评析。

参考答案:
一、CDDCA CA
二、1.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2.五谷不分
3.而乱大伦;行其义也
4.不可废也;如之何其废之
三、
1. (1)①解释:君子考虑问题,不应该越出职位的范围。

②共通点:都强调各司其职,恪尽职守。

(2)孔子提出的“位”指职守,强调各有权限,各守本分。

(或:“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蕴含的另一层意思是“在其位就要谋其政”,强调各守本分,恪尽职守。

)“知其不可而为之”则强调“仕”的担当,体现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两者都强调做好分内的事,所以并不矛盾。

2. (1)孔子这些人不参加劳动却热衷于政治而去周游列国;知其不可而为之。

(2)丈人对孔子不务实的处世观不屑一顾;荷蒉者规劝孔子要学会变通。

3. 因为荷蓧丈人是隐居不仕的高人。

在他看来,孔子这些人不参加劳动却热衷于政治而去周游列国,跟他不是一路人,所以语含讥讽,表示不满和讽刺。

看到子路面对自己的批评与不理睬反而表现出恭恭敬敬的样子,丈人改变了自己的态度,邀请子路留宿其家,并杀鸡为黍,见其二子。

丈人这样做是有意让子路看看隐者恬淡宁静的田园生活以及全家团圆的温馨场景,行“不言之教”,想以现身说法改变子路周游入世的观点。

(言之有理,能自圆其说即可)
4.(1)以弘道、实行仁德,整顿天下为己任和理想。

(2)提示:结合材料,答出桀溺言行的具体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