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考古概述》课件:1 秦汉考古概述
《秦汉考古概述》课件:2_4_4_4_4 备用—— 秦汉地方城邑长城村落遗址
(一)秦汉郡县制度的确立与 另外,还有几种特殊的地方行政建制,如在边境 归附民族聚居地设立的属国,以属国都尉统之, 采取“治民比郡”、“存其国号而属汉”的管理 办法 ,主要实行于东汉。见于记载的有:西汉的
上郡龟兹属国都尉,东汉的辽东属国都尉、张掖 属国都尉、居延属国都尉、广汉属国都尉、蜀郡 属国都尉、犍为属国都尉等。陕西神木大保当古 城推测为东汉龟兹属国都尉所在地。东汉在与周 边部族聚居地相邻地区还设有校尉等,如:护乌 桓校尉、护羌校尉、护匈奴中郎将等。
• 东汉一切继承西汉,同西汉相比,有两个 明显的变化。一是由于户口减少,郡国空
虚,郡县数量有所减少。据汉顺帝时的统 计,当时有郡国105个,县、邑、道、侯国 1180个。二是在州的建制上做了较大的变 动,恢复西汉时期的州部,并有了固定治
所,州一级的权力得到提高,至东汉末期,
基本上实行州、郡、县三级管理的体制。 州部分司隶校xiào尉部(纠察京师及附近地 区,职似各州刺史)、十二州刺史部和西
• 秦汉帝国时代,伴随着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原本相对独立的城市或规模较小、结构 简单的城市体系都被紧密联结起来,形成 覆盖全国范围的,空前庞大与复杂的城市 体系,并成为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并得以实 现的坚实基础。 所以,城市与城市体系又
可以更加直接地反映汉帝国对其政治与社 会的顶层设计。
• 汉代继承秦代的郡县制,与秦代不同的是, 汉代实行郡国并行的制度,既有直接受中 央政府控制的郡县,又有分封的诸侯王国。 高祖初年为了巩固政权,先分封了七个异 姓王,随后又陆续剪除代之以同姓王。当 时天子仅有三河、东郡、颍川、南阳、西 蜀和北部边郡共十五郡,而诸侯国大致沿 袭了战国时期形成的地域格局,诸侯王辖 域广,权力大,对中央王朝来说是一个潜 在的威胁。
《秦汉考古概述》课件:1 秦汉考古概述
一、秦汉考古的特点
1.与历史发展进程相对应 2.与考古学文化特点相适应
• 1. 与历史发展进程相对应
秦汉时期在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是一个非常重要 的阶段,经历了统一、分裂、再统一的过程。
秦统一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的事件,建立了中国 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帝国。 而汉则在一个空前 广大的范围内最早稳定地施行中央集权统治模式。
1 关中地区,包括甘肃东部,这里是 汉王朝的京师地区。是当时京兆尹 (西安以东) 左冯翊(渭河以北)、 右扶风(西安以西,一直到宝鸡一带) 所在地。 2 关东地区,不是指原来的关东六国, 一般来说是指河南新安以东(函谷关) 的三河(即当时的河东郡、河内郡和 河南郡)、颖川、南阳等郡。
• 3 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地区,是渤海湾周围 地区,即当时的青、徐地区和幽冀地区。
西汉后期
这一时期又可分为二大阶段。 前段:汉武帝元狩五年到宣帝、元帝之交, 包括了武帝后期、昭帝、宣帝。在昭帝之 后有个昌邑王刘贺,但时间很短。前后共 七十年左右的时间(公元前118 年-公元 前48年)。
后段:包括元帝、成帝、哀帝、平帝、王莽。 平帝后有一个孺子婴,时间也很短。前后也 是近七十年左右的时间(公元前48年-公元 25年)。
如何做到与历史学的结合
一是要独立,就是要在不受历史学 研究成果的影响下,采用考古学的 理论和方法,对考古学资料进行考 古学的研究。
二就是要上升。所谓上升,就是研 究不能停留在刚才所说的层次上, 最终还要用考古学研究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果来说 明历史问题。
三 秦汉考古的时空框架
1.分期 2.分区
1. 秦汉考古研究的分期
东汉前期 包括光武帝、明帝、章帝,时间比 较短,大约只有六十多年的时间 (公元25年-89年)。
考古学战国秦汉考古
第四章战国秦汉考古一、战国秦汉考古的特点1.“历史时代”:文字大量用于文献记载和史书的大量出现;简牍、帛书大量出现,成为重要的考古材料;2.进入到考古学上的铁器时代:铁器在生产领域取代了铜器和石器,铁器和畜力(牛马)犁耕一起成为封建社会最先进的生产力;3 .在社会经济方面,冶铁技术出现并得到迅速发展,青铜器在人们社会生活中继续发挥主要作用,漆器制作技术崛起,陶瓷业也获得相应发展;4、城市和商业发展迅速,金属铸币开始出现;5、墓葬形式除流行三代以来的竖穴土坑木椁墓以外,新出现横穴的砖石墓和崖墓,玉衣随葬代替以前的用鼎制度。
二、战国文化(一)燕下都遗址1.位于河北易县城东南。
2.该城平面呈长方形,南北宽约4000米,东西长约8000米。
分为东、西两部分,东城是主体,西城是军事性的附郭。
宫殿区出土有高达74.5厘米的青铜铺首及兽面纹半瓦当、陶排水管道等。
3.“人头墩”的发现:燕下都遗址城南2.5公里处,有14个高约10米、直径达几十米的圆形夯土墩台,其中均埋葬着大量人头骨,(2000余个)距今约有两千多年。
(可能是公元前284年乐毅伐齐大胜时从战场带回的齐军首级。
)(二)邯郸赵城遗址1、位于河北省邯郸市。
2、由位于西南的宫城(习称赵王城)及东北的郭城组成。
宫城包括东、西、北3座小城,平面呈品字形,总面积达505万平方米。
西城中部偏南的龙台,南北长296米,东西宽265米,现高19米,是战国时期最大的夯土台基。
郭城为居民区,平面略呈长方形,南北长约4800米,东西宽约3200米,城内发现有冶铁、制陶等手工作坊遗址。
(三)楚都纪南城1.东周时期楚国郢都遗址,因在纪山之南,俗称纪南城,从公元前689年到前278年一直为楚国都城。
位于荆州古城(江陵)以北5公里处。
2、纪南城是战国七雄之都保存最为完整者,被史学界誉为不可多得的“完璧”,是价值连城的无价之宝。
3、纪南城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4450米,南北宽3588米,城垣保存完好,高出地面3.9—7.6米,城墙底宽30—40米,墙外有城濠,城墙上有城门。
《秦汉考古概述》课件:3_3 汉代帝陵及其他墓葬(下)
有
五
的
、
墓 出
汉
有
代
舞 乐
官
、
吏
百 戏
及
俑
平
等 模
民
型
墓
夔
五 、
凤 镜
汉
代
官
吏
及
平
民
墓
长
五 、
宜 子 孙
汉 代
连 弧 纹
官
镜
吏
及
平
民
墓
(一)中原地区
五 • 2、汉墓的分期及其演变
、 汉 代 官 吏
✓ 第七期:东汉晚期墓(桓帝至献帝)
➢ 除双穹隆顶墓外,流行带墓道的“前堂横列” 墓,常有2个或多个后室、侧室,家族合葬的现 象日渐流行。并出现模仿双穹隆顶砖室墓的 “抛物线形顶土洞墓”。
墓
五 、 汉 代 官 吏 及 平 民 墓
日
五 、
光 镜
—
汉
见
代
日
官
之 光
吏
,
及
天 下
平
大
民
明
墓
五
、
汉
代
官
吏
及
平
民
1:内清以昭明,光日月明
墓
2:内清以昭明,光象月明
全文:内清质以昭明,光辉象夫日 月;心忽扬而原忠,然雍塞而不泄
(一)中原地区
五 • 2、汉墓的分期及其演变
、 汉
✓ 第三期:西汉晚期(元帝至王莽居摄)
二
汉
年 (
代
前
186
官
吏
) 铸
及
造
平
, 重
民
八
墓
《秦汉考古概述》课件:4_1 社会生活与手工业(行)
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的主要干线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38届联合国教科文北京 时间下午15时55分,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和哈萨克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顺利进 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首例跨国合作、成功申遗的项目。
秦直道修筑方式以堑山为主,仅在河谷或低凹处垫方夯筑(《史记》中 称为“堙谷”)。 在山区,直道路面一般宽10-30米,部分路段宽 40-50米。秦直道一线两侧,共发现秦汉时期的宫殿、城址、兵站、 关隘、烽燧等遗址及墓葬百余处,出土大量建筑材料、陶器、铜器、 铁器及兵器等遗物。
东汉以后,佛教沿丝绸之路向东传播,到达陇东后与秦直道交汇。再 向东,则呈放射状传播,佛教遗存猛增。至今,秦直道两侧共发现北 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各代石窟数十处,说明秦直 道在佛教传播中的重要作用。
秦始皇陵铜车马是秦始皇陵的大型陪葬铜车马模型,1980年出土于中 国陕西临潼秦始皇陵坟丘西侧。共两乘,一前一后排列。经复原,大 小约为真人真马的二分之一。
秦始皇陵铜车马是目前发现年代最早、形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铜铸 车马,对研究中国古代车马制度、雕刻艺术和冶炼技术等,都具有极 其重要的历史价值。
立车在皇帝的车队中用以前导,保卫或征战。
二号铜车马
二号铜车马通长3.17米,通高1.062米,总重量1241公斤。车为独輈 双轮,輈前端架衡,其上缚两轭。车前驾两服两驂。车舆呈纵长方形, 分为前后两厢,前厢较小,内有跽坐铜御官俑一件。四马两服两驂鞁 bei4具齐全。
秦汉考古
秦汉考古第一讲绪论一、秦汉考古的历史特点(一)从生产力发展水平来看,至秦汉有划时代的发展,进入铁器时代。
1社会发展中,生产力水平起了决定作用,生产工具及科技在生产中的应用的程度起了重要作用。
工具改进→社会大分工→社会形态变化2但因各自条件不同,工具的改进引起的社会形态的具体变化不同:铁器→⑴原始社会→奴隶社会?⑵奴隶社会→会?例:古希腊罗马:原→奴两河流域:原→奴我国:铜器时代已进入奴隶社会古埃及等3不论社会形态处于哪一阶段,都是由生产工具改进引起的。
4铁器对于中原:西周末春秋初产生战国中期之后普遍用于生产工具西汉时真正使用,大量用于生产生活各领域(二)社会经济形态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1、古史分期问题:50S中期争论激烈70S末80S初又争论⑴西周封建论:封建领主制——>封建地主制(战国)⑵战国⑶秦统一入封建⑷魏晋封建论:三代为家内奴隶制,战国至西汉为劳动奴隶制。
不论观点如何,均不能忽视春秋战国之际存在一次社会变革。
文献记载各国变法在此时发生。
2、变革的原因及过程:铁器的使用——生产力↑——井田制的土地公有制↓——劳动大量解放成个体小农——个体小农为主的经济体系(个体小农,个体手工业者),至西汉前期达到最高水平[之前,所有经济个体均在国家控制之下]。
西汉中期,随土地私有买卖——>土地集中——>(武帝之后)大土地所有制建立,土地兼并——>小农破产,成为雇农,流民或奴隶、奴婢(大批自由把破产。
武帝之前无大土地兼并造成自由民破产的情况,文献无记,之后文献常见。
王莽托古改制——>井田制复辟,以解决土地兼并、流民奴婢问题——>王田私属。
东汉:大土地所有制(南洋豪强地主)继续发展等,使其成为“依附农民”,社会相对稳定。
汉和帝时,大土地所有制急剧膨胀。
庄园经济成为独立单位,可左右整个国家命脉,标志:①废除“盐铁官营”。
②停止蜀郡的“漆器工官”,而于漆器上刻“蜀郡作牢?”。
③手工业、商业衰落,商品货币关系走下坡路,商业衰退(庄园自给自足)。
1秦汉考古概述
秦汉考古概述
这门《秦汉考古》课程,将从秦汉城址考 古、墓葬考古、工商业考古和其他专题考 古四个方面出发,全面系统地讲授秦汉考 古发现与研究成果,并组织相关学术问题 讨论。
秦汉考古的历史回顾
(一)秦汉考古的发端(19世纪末至1949 年);
(二)秦汉考古的形成和初步发展(1949〜 1965年);
(三)秦汉考古的中断与恢复(1966〜 1978年);考古发展的新阶段(2001年以 后)。
秦汉考古理论与实践的若干问题
有缘学习更多+谓ygd3076考证资料
(一)关于秦汉考古的基本任务及其特点; (二)关于秦汉考古的文化分期; (三)关于秦汉考古的文化分区; (四)关于考古地层学和类型学的应用; (五)关于“历时性”与“共时性”以及
“类比性”; (六)关于边远和少数族地区的考古研究。
秦汉考古的主要课题及其展望
(一)城市与聚落考古; (二)墓葬考古; (三)物质文明的研究; (四)精神文明的研究; (五)政治文明的研究; (六)社会生活的研究。
这门课程将带你穿越时空隧道,去触摸秦 汉帝国的历史与文化。
这门课程将带你感受当时一般人的物质生 活,去品味一个远逝时代的氛围和心情。
《秦汉考古》课程欢迎你的加入!
我们期待在这里与你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愿秦月汉关在历史的长河中灿烂依然,愿 辉煌的人文之光永不泯灭。
何谓秦汉考古
秦汉考古是指通过对秦汉时期遗存进行调 查和发掘的基础上,以遗迹和遗物为主要 依据,并结合文献记载进行的考古工作。 秦汉考古不仅有广泛的课题,而且有充实 的内容,是中国历史时代考古学的典型。 它以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和 文化等为对象而展开,并且已经取得了丰 硕的成果,为秦汉社会历史的复原和解读 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秦汉考古概述》课件:2_3 汉魏洛阳城
• 此后,又在城内外开展了考古发掘工作,一直持续到现在。
• 3)东汉雒阳城的形制及布局 • (1)轮廓及规模
• 东汉雒阳城,是一座四周建有高大城墙和深广护 城河的封闭型城市。其城墙系利用前代城墙墙体、 经修整增筑而成,全部为素土夯筑,内外两侧俱 无包砖痕迹。现存遗址上,除南城墙因后世洛水 改道被冲毁而了无孑遗外,东、北、西三面城墙 皆有墙体残存。保存最好的地段,如城东北隅, 残墙体犹高出地面6—7米。
• 最后,刘秀本是南阳的世族地主,建立政权主要依靠起自 宛洛一带的地方割据势力,他必须避开其它地方割据势力 的锋芒,待巩固了自己的根据地、站稳脚跟之后才能再做 企图。
• 正是基于以上原因,刘秀才最终放弃长安,定都洛阳。历 史证明这一选择是明智的,它对于维护东汉的统一稳定、 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安居乐业起到了相当重要的 作用。以洛阳为中心的关东地区由此进入了长足发展的历 史阶段,继东周之后,洛阳重又走上了中国历史政治的前 台。
洛阳地区历代古都
汉魏洛阳城
偃师
商城
东周 王城
隋唐东都
城
• 1)洛阳城故址沿革概述
• 洛阳一名,乃城居洛水之阳之谓。但因汉 为火德,忌水,故其时以洛为雒,称洛阳 为“雒阳”。魏受汉禅,又因魏为土德, 土得水而潤,复改雒为洛,呼其为“洛 阳”。此后,历代沿用洛阳一名,至今而 不改。
• 东汉雒阳城遗址在今洛阳市东约十五公里, 地当洛阳市郊区与孟津、偃师二县(市) 结合部。这里北靠邙山,南临洛河,不仅 有天然的屏障,而且是交通要冲。
秦汉考古(住)
战国时期的文化实际 是讲列国文化,即晋 文化、楚文化、燕文 化、齐文化、秦文化 等。都与组成统治集 团的族群和主要国民 的特定族群有关,并 可以向前溯源。
从本质来讲,都是一 种特定人群的文化。
到了秦汉以后,尤其是到了汉代以后,考古 学文化的性质发生了变化。秦代文化不好讲, 因为只有十五年。汉文化的命名得于汉帝国 的建立,是以军事为统治基础,用一种集权 制度复盖好几个文化圈的,是跨越文化圈的, 所以它没有历史渊源,也不是汉王朝一建 立就出现了。
《史记•秦本纪》:“孝公十二年,作为咸阳, 筑冀阙,秦徙都之。”
《汉书•五行志》:“惠文王初都咸阳,广大宫 室、南临渭、北临泾。”
《史记•滑稽《七国考》卷十三:“昭襄王二十七年,地震 坏城”
《史记•秦始皇》“三十二年,……坏城郭。” 等等。
秦都咸阳的144年中,它的规模是逐步扩大 的,是个大约百万人的城市。城市的中心在 渭北今咸阳市窑店乡一带。
1,我国学术界将历史考古学理解为狭义的证经补史,认为“古不 考三代以下”,忽视对秦汉时期以后的考古学的研究。
2,在考古的实践中,从事历史时期考古的人员很多,但大学和研 究生阶段,以历史考古学为研究方向的学生不多,近些年已有改变。
3,近一个世纪以来,历史考古学取得非常大的成绩,如2001年评 选100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夏代以后的占63项,秦汉以后的项目有 40项之多。但是考古界对历史考古学的性质、任务、方法、特点、定 位等问题缺乏深入的思考和系统的研究,相对于史前考古学而言在理 论和方法的思考和探讨上显得薄弱。
住
1. 城市 2. 宫殿与附属建筑 3. 普通民居
秦朝都城——咸阳
1.1 历史背景
雍城(宝鸡)
雍城------泾阳-------栎阳-------咸阳
秦汉考古
西汉中期从汉武帝到昭帝,共约70年。除流行木椁墓以外,中原地区盛行空心砖墓,并开始出现砖室墓;陶 器上的绳纹基本消失;棕黄色和绿色的铅釉陶器开始出现;仓、灶、井等陶质明器逐渐增多;通行五铢钱;铜镜主 要是“草叶纹镜”和“星云纹镜”。
秦汉时代中国的版图达到了空前的规模,基本上奠定了此后历代的疆域。随着全国大一统的政治局面的巩固 和发展,在文化艺术方面也渐趋统一。因此,秦汉的遗迹和遗物在全国范围内有相当大的共同性。但是,由于气 候、地理、产业、民俗和民族等的差异,各地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地方性。从考古资料的特征出发,可将全国划 分为9个地区。
农民用桔槔或辘轳汲取河水、井水以灌溉,有的筑陂塘以蓄水。郑国渠、白渠、都江堰和芍陂等大型水利工 程由官府经营,其规模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艺术作品
广义的绘画包括各种器物的图纹,但狭义的绘画在秦汉时代主要是帛画和壁画。帛画易朽,出土甚少,而壁 画在坟墓中遗留,有大量的发现。秦汉雕刻艺术种类甚多,而以汉代画像石最具特色,它与壁画一样,是汉代考 古的重要资料。汉代虽已发明造纸,但应用远未普及,所以秦汉的书籍主要是简册和帛书。中国古代的碑碣,开 始于战国而盛行于秦汉,它们和石经相似,是刻于石材上的文献,可以补书籍记述的不足。
断代和分期
断代和分期
秦和两汉,盛行在器物上作铭纪年。特别是从汉武帝开始采用年号,使得各种纪年的器物更不断增多。汉墓 的墓砖有时也有纪年文字,而各种铜钱则都有明确的铸造年代可查。这些都使得秦汉考古的断代有可靠的依据。 由于《史记》、《汉书》、《后汉书》等各种史书对秦和两汉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有详细的记载,调 查发掘所得的实物资料可以与文献记载相对照。按照政治历史发展的阶段,结合物质文化的特点,秦汉考古可以 从时代上划分为6期。
秦汉考古
秦始皇陵土陵冢高43米,底边周长1700余米,筑 有内外两重夯土城垣,象征都城的皇城和宫城。 内城略呈方形,周长3890米,除北面开两门外, 其余三面各开一门。外城为长方 形,周长6294米, 四面各开一门。陵冢位置在陵园南部。
秦始皇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于陵 园东侧l 500米处。昔日,这里是一片坟地,当地 农民在掘墓时曾发现有像人一样的东西。1974年 3月,在陵东的西杨村村民抗旱打 井时,在陵墓 以东三里的下和村和五垃村之间,发现规模宏大 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经考古工作者的发掘,才 揭开了埋葬于地下的2000多年前的秦俑宝藏。
一、概述
第六章 秦汉考古 第一节 秦代考古
政治一统 经济发展 文字、货币、立法统一
兵马俑 秦始皇陵位于距西安市30多公里的临潼县城以东 的骊山脚下。据史书记载:秦始皇嬴政从13岁即 位时就开始营建陵园,由丞相李斯主持规划设计, 大将章邯监工,修筑时间长达38年,工程之浩大、 气魄之宏伟,创历代封建统治者奢侈厚葬之先例。 当时,秦朝总人口约2000万,而筑陵劳役达72万 之多。修陵家用土,取自今陵园以南2000米的三 刘村到县采石场部之间,有高5~25米的多级黄土 崖。修陵园所用大量石料取自渭河北的仲山、峻 峨山,全靠人力运至临撞,工程十分艰难。工程 量之大可想而知,仲山,峻峨山下死尸成片,侧面显 示了整个工程的残酷.
威风凛凛,气壮山河,是秦始皇当年浩荡大军的艺术再现, 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二号坑位于一号坑的东北侧和三号坑的东侧,呈 曲尺形方阵,东西长96米,南北宽为84米,总面 积约为6000平方米。坑内建筑与一号坑相同,但 布阵更为复杂,兵种更为齐全,是3个坑中最为壮 观的军阵。二号坑建有1.7万平方米的陈列大厅, 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现代化遗址 陈列厅。秦兵马俑博物馆官长袁仲一解释说: “一来,为的是更好地保护文物,二来,因为把 整个军阵全部清出地面,起码需要5~7年的功夫。 这样做的好处是游客既可以参观到二号坑局部的 风采,有可以亲眼看到二号坑的挖掘工作。”
战国秦汉考古
《中国考古学通论(三)·战国秦汉部分》徐承泰编著概论第一节战国秦汉历史年代及考古学的分期一历史年代从公元前五世纪一直延伸到了公元后的三世纪初,涵盖了战国、秦、西汉、东汉及王莽的新朝,据一般通行的历史纪年表如下:战国:公元前403、453、468、475、480年――公元前221年秦代: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楚汉战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3年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王莽新朝:公元8年――公元23年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春秋的终止年份与战国的起始年份,学术界有争议:1、前481或480年。
《春秋》绝笔之年。
宋代吕祖谦《大事记》始于此年。
杨宽主张此年为战国始年,吕思勉主张战国应始于前480年。
2、公元前476或475年。
《史记·六国年表》记事始于此年,郭沫若、翦伯赞等以此年为战国始年。
现在的学术界多以前475年为战国始年。
3、公元前468年。
《左传》的编年史实止于此年,清代林春溥《战国纪年》以此年为战国纪事之始。
4、公元前453年。
韩、赵、魏三家分晋。
金景芳、顾德融、朱顺龙等。
5、公元前403年。
周天子正式册命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
《资治通鉴》记事始此。
范文澜主此说。
二考古学的分期因研究的对象不同,规律性的不同,考古学的分期与历史的分期有着差异。
考古学的具体分期:1.战国时期战国早期:前5世纪前半叶至前4世纪中叶。
战国中期:前4世纪中叶至前3世纪前半叶。
战国晚期:前3世纪前半叶至秦统一。
2.秦代3.汉代。
分为西汉、王莽新朝和东汉。
西汉早期:高祖、惠帝、文帝、景帝至武帝前期,约公元前206至前119年。
西汉中期:武帝后期至昭、宣时期,约公元前118至前49年。
西汉晚期:元帝、成帝、哀帝、平帝时期,前48至公元6年。
王莽时期:包括此前的孺子婴的居摄年间和此后刘玄的更始年间,并可将重新发行五铢钱的汉光武帝建武十六年以前的东汉初期也包括进来,约公元7年至公元39年。
《秦汉考古概述》课件:3_1 秦代墓葬
3.建筑遗址 • 新发现的城垣内的地面
建筑遗址根据调查和钻 探情况获知,秦始皇陵 园内外城垣内的建筑遗 址主要分布为四区:一 是内外城垣上的门阙基 址及城垣四个转角处的 角楼建筑基址;二是位 于内城南区封土北侧的 寝殿建筑基址;三是位 于内城北区西半部的便 殿建筑基址;四是位于 内外城西垣之间稍偏北 部地区的寺园吏舍遗址。
• 所谓飤官,就是掌管宫廷饮食的官吏,是秦代九卿之一奉 常的属官。“丽山飤官”就是丽山园的食官,掌管陵寝祭 祀的膳食之事,供应始皇陵的祭品。他们如同侍奉活着的 皇帝一样,负责每天四次皇帝灵魂享用及祭祀活动的膳食。 “六厨”、“八厨”反映了陵园供厨数量的众多,膳食供 应规模巨大,供厨内服务人员一定很多。
• 三号坑位于一号坑的西端北侧。 两坑相距25米。坑的形制平面 呈“凹”字形,面积约520米。
坑的结构复杂,三号坑是军队 的指挥部(古名军幕)。
• 秦俑坑出土的战车模型和骑兵、步兵俑。 通过对一、二、三号兵马俑坑的试掘及发 掘,已出土木质战车二十辆,拉车的陶马 百余匹,骑兵的鞍马二十九匹,各类武士 俑四百余件,青铜兵器万余件。估计三个 俑坑内当有战车一百三十余辆,拉车的陶 马五百余匹、骑兵的鞍马一百三十余辆, 拉车的陶马五百余匹、骑兵的鞍马一百一 十六匹,车兵、骑兵和步兵俑近七件。车、 马俑的大小,高矮和真的相似,车、马、 俑的排列也完全仿照当时军阵的编列,是 秦国军队的形象记录。为我们研究秦国军 事史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实物资料。
4秦汉南北朝考古学PPT课件
*
24
秦陵百戏 俑5号俑
体格硕壮稳健,专家推断 应是百戏都卢寻橦中的持
竿者。高约2米
*
25
秦青铜大鼎
重212公 斤,是目 前所见秦 文化中最 大的铜鼎
*
26
秦陵石铠甲(清理)
*
27
经修复后 的头盔 (胄)
*
28
阳陵虎符
*
29
云纹高足杯
(秦代)
*
30
葵
纹
瓦
当
*
31
〓
彩
漆
兽
首
99
南越王赵昧墓
代表器物
*
100
丝缕玉衣
*
101
“文帝行玺”金印
*
102
“右夫人玺”金印
*
103
“太子”金印
*
104
龙
凤
纹
重
环
玉
佩
右
夫
人
组
玉
佩
*
107
兽 衔 玉 璧
*
108
玉 镂 空 佩
*
109
玉龙附金带钩
*
110
玉盒
*
111
铜承露盘玉高足杯
*
112
从咸阳向北经过云阳、上郡,直达九原(今内蒙 古自治区包头市北)。驰道和直道的修筑,有利 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经济文化的交流。
*
8
天下第一关——山海关
*
9
圉人 陶俑
*
10
秦始皇陵
*
11
陶 将 军 俑
*
12
陶 立 射 俑
*
13
第五讲 秦汉考古(1)PPT课件
14
长安城出土四神瓦当
09.11.2020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
15
-汉长安城的特点:
-a.城墙多曲折,布局不甚规整。
-b.大致符合《考工记》关于城市的理想状 态。
-c.各功能分区较战国城市集中,宫殿区占 全城绝大部分。
09.11.2020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
16
▪ 三、东汉洛阳城
-汉改洛阳为雒阳,曹魏又改称洛阳。
了部分陪葬墓。重点发掘宣帝杜陵和景帝阳陵。
09.11.2020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
39
09.11.2020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
40
汉景帝陵
王皇后陵
▪ 阳陵:
-汉景帝刘启的陵墓,位于咸阳市秦都区。
-以车兵为主体的庞大军阵。
09.11.2020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
30
1号坑兵马俑
09.11.2020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
31
▪ 二号坑:曲尺形。
-94年发掘。
-二号俑坑局部被 焚,大部分棚木 保存较好,为松 柏和榆木。棚木 长4-8米,直径 一般为30~40厘 米。上填青膏泥, 具防潮、防腐作 用。
09.11.2020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
21
邺城建筑构件-柱础、瓦当
09.11.2020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
22
邺城复原图
09.11.2020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
23
贰、秦汉墓葬
▪ 一、帝陵
▪ 1.始皇陵与兵马俑
-秦始皇嬴政的陵墓,位于陕西临潼县骊山 脚下。
-247年BC嬴政即位,开始修建陵墓,历时37 年。
第五讲 秦汉考古
09.11.2020
《秦汉考古概述》课件:2_1 秦汉城市(咸阳)
秦都咸阳营建及废弃的四个阶段(文献记载):
• 一 初创期;秦孝公十二年至二十四年(公元前 350-前338年)。商鞅变法、攻魏收河 西之地。
• 二 发展期:秦惠文王元年至庄襄王(公元前337前247)。利用巴蜀之利,总体规划、 跨渭河两岸,并逐渐南移。
• 三 鼎盛期:嬴政统治期间(公元前246-前210)。 五帝所不及的成就,写仿六国宫 室;诸庙、章台、上林,皆在渭南。
丈,长三百八十步的渭水桥,将渭北渭南联系在一起。
•
在秦都咸阳的北郊有秦始皇避暑的林光宫(今淳化县铁
王乡梁武帝村)和梁山宫(今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县乾陵乡梁山)。在泾阳建
筑了防御外来侵略的指挥部望夷宫。
•
秦都咸阳南郊多是离宫别馆,如帝王别墅的负(加草字
头)阳宫(今户县县西坡头村),皇帝狩猎的长杨宫(今周
至县终南乡东竹园头)等等。东郊、西郊与咸阳复道 、甬
“(始皇)三十五年,……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吾闻周文王 都丰,武王都镐,丰镐之间,帝王之都也。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 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 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巅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 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阿房宫未成,欲更择令名名之。 作宫阿房,故天下谓之阿房宫。隐宫刑徒七十余万人,乃分作阿宫,或作 丽山。发北山石椁,乃写蜀、荆地材皆至。”-----《史记·秦始皇本纪》
地震坏城” • 《史记•秦始皇》“三十二年,……坏城郭。”等
等。
• 就是说秦都咸阳的144年中,它的规模是逐 步扩大的,是个大约百万人的城市。东迄 黄河,西达汧渭之交,北由九 山和林光宫, 南至秦岭北麓的长杨宫和负(上有草字头) 阳宫。东西八百里,南北四百里。城市的 中心在渭北今咸阳市窑店乡一带。
第五讲--秦汉考古(1)
-封土为夯土筑成,覆斗形。底部边长为160米,高31米, 陵园每边长4l0米,4面中央各辟一门。门外有双阙。
2020年4月1日星期三
41
阳陵南阙门遗址
2020年4月1日星期三
京师范大学历史系
42
-阳陵陪葬墓群分布在陵园之东,共34座。
12
王 莽 九 庙
未 央 宫 前 殿 复 原
2020年4月1日星期三
范大学历史系
13
明堂辟雍
《大戴礼记》:明堂者……凡九室,一室 而有四户八牖……以茅盖屋,上圆下方。
《白虎通》:辟者,璧也,像璧圆以法天 也。雍者,雍之以水,像教化流行也。
2020年4月1日星期三
史系
14
长安城出土四神瓦当
2020年4月1日星期三
33
秦陵铜车马(陕西历博藏)
2020年4月1日星期三
34
军吏与将军
2020年4月1日星期三
35
秦陵兵马俑
2020年4月1日星期三
36
石甲
2020年4月1日星期三
37
▪ 秦始皇陵的总体设计思想: -a.“事死如事生” -b.仿都城的建制; -c.至高无上的皇权观念。
2020年4月1日星期三
38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
4
-因渭河河岸北移,迄今未见城垣。布局不甚清楚。
-宫殿区位于城址北部的咸阳原上,已发现20多处 夯土基址组成的庞大的建筑基址群。
墓
宫 殿
葬 区
处
作 坊 区
阿 房 宫
2020年4月1日星期三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
5
-咸阳城宫殿为东西对称的高台宫观,由飞 阁连成一体。
考古学单元7(秦汉考古:秦汉墓葬1)研究51页PPT
考古学单元7(秦汉考古: 秦汉墓葬1)研究
6、纪律是自由的第一条件。——黑格 尔 7、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 集体的 动作, 集体的 表情, 集体的 信念。 ——马 卡连柯
8、我们现在必须完全保持党的纪律, 否则一 切都会 陷入污 泥中。 ——马 克思 9、学校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纪律便如磨坊没有水。— —夸美 纽斯
10、一个人应该:活泼而守纪律,天 真而不 幼稚, 勇敢而 鲁莽, 倔强而 有原则 ,热情 而不冲 动,乐 观而不 盲目。 ——马 克思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部分参考书
• 《战国秦汉考古》 南京大学历史考古专业 编著
• 《秦汉考古》 赵化成
• 《中国考古学-----秦汉卷》 社科院考古所编 著
战国时期的文化实际是讲列国文化,即晋文化、 楚文化、燕文化、齐文化、秦文化等。都与组成 统治集团的族群和主要国民的特定族群有关,并 可以向前溯源。
从本质来讲,都是一种特定人群的文化。
到了秦汉以后,尤其是到了汉代以后, 考古学文化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秦代文化不好讲,因为只有十五年。 汉文化的命名得于汉帝国的建立,是 以军事为统治基础,用一种集权制度 复盖好几个文化圈的,是跨越文化圈的, 所以它没有历史渊源,也不是汉王朝 一建立就出现了。
“三期说” 欧洲考古学有按工具、武器的质料划分阶段的原则。1816年 丹麦国家
博物馆首席馆长的汤姆森(Christian Jurgensen Thomsen,1788-1865) 提出三期说。
二、秦汉考古学与历史学的关系
秦汉开始出现系统而丰富的史料记载。 为历史学研究与考古学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秦至西汉前期 约100年 或 战国晚期至秦+西汉前期 约100年
秦帝国延续时间短,各地多延续战国时 期列国文化传统,至西汉前期很多地方 仍是如此,统一的汉文化尚未形成。
西汉前期
汉朝建立至西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 前118 年)之前。
因为在这一年发行 了五铢钱,比较容 易断代。包括了汉 高祖、惠帝、吕后、 文帝、景帝和武帝 前期,共近九十年 左右的时间。
考古学和历史学都各自是一门独立的 学科,都有自己的研究对象、方法和 理论。但是考古学从广义上讲又是历 史学的一组成部分,其最终要解释说 明的是历史问题。
中国的考古学从一产生就具有历史学 的倾向,就必然要回答和解释历史问 题。而且越接近历史时代,二者之间 的界限也就越模糊,变得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秦汉帝国更加频繁、深入的与周边的地区与民族进 行接触交流,对亚洲乃至世界许多地方的历史发展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2. 与考古学文化特点相适应
• 秦汉时期的考古学文化与先秦考古学文化从本质 上讲是不一样的。
• 从命名的原则看,战国以前的考古学文化 往往是以发现地点或典型遗址命名,如二里头文 化、二里冈文化、殷墟文化等。
• 4 河西走廊加河套地区,即当时的河西四郡 (敦煌、酒泉、张掖和武威)和河套地区 的朔方郡。
• 5 辽东以东地区,最初有一部分是燕的领域, 汉武帝时已向东开拓了许多新的疆域,包 括今天的朝鲜半岛的北半部,汉时的乐浪 郡。
• 6 长江中游、江淮地,过去是楚文 化的老家,汉武帝后文化面貌仍与中 原有别。
西汉后期
这一时期又可分为二大阶段。 前段:汉武帝元狩五年到宣帝、元帝之交, 包括了武帝后期、昭帝、宣帝。在昭帝之 后有个昌邑王刘贺,但时间很短。前后共 七十年左右的时间(公元前118 年-公元 前48年)。
后段:包括元帝、成帝、哀帝、平帝、王莽。 平帝后有一个孺子婴,时间也很短。前后也 是近七十年左右的时间(公元前48年-公元 25年)。
1 黄河中游的三晋两周地区 2 东方的齐国地区
3 北方的燕国地区,主要是华北地区,包括长城南北, 也可包括辽东半岛。
4 长江中下游的楚国地区,今天的江汉平原, 5 渭河流域的秦国地区。
2)两 汉 时 期 的 分 区 汉武帝以后,由于新设了许多郡县,加 上商品经济、文化交流的进一步发展, 文化分区打破了原来的情况,大体上可 分为八个大的文化区。
秦汉考古概述
一、秦汉考古的特点
1.与历史发展进程相对应 2.与考古学文化特点相适应
• 1. 与历史发展进程相对应
秦汉时期在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是一个非常重要 的阶段,经历了统一、分裂、再统一的过程。
秦统一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的事件,建立了中国 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帝国。 而汉则在一个空前 广大的范围内最早稳定地施行中央集权统治模式。
• 另外汉文化与汉王朝的统治集团的族属也 没有直接的关系,因为汉初的统治集团是 来自四面八方的人。
• 血缘-------地缘 • 族群-------政权
另一种研究阶段划分的观点 ——战国秦汉考古学
受到“三期说”的影响,配合当时关于中国古代社会 分期的讨论。当时认为从战国秦汉时期开始进入了铁 器时代,社会性质随之转变为封建社会。所以提出把 战国秦汉归入一个研究阶段来对待。
1 关中地区,包括甘肃东部,这里是 汉王朝的京师地区。是当时京兆尹 (西安以东) 左冯翊(渭河以北)、 右扶风(西安以西,一直到宝鸡一带) 所在地。 2 关东地区,不是指原来的关东六国, 一般来说是指河南新安以东(函谷关) 的三河(即当时的河东郡、河内郡和 河南郡)、颖川、南阳等郡。
• 3 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地区,是渤海湾周围 地区,即当时的青、徐地区和幽冀地区。
东汉前期 包括光武帝、明帝、章帝,时间比 较短,大约只有六十多年的时间 (公元25年-89年)。
东汉后期 从和帝开始到灵帝,包括和帝、殇 帝、安帝、顺帝、冲帝、质帝、桓 帝、灵帝,其中殇、冲、质三帝的 时间都比较短。整个东汉后期一共 包括一百年左右的时间。
2、秦汉 时 期 的 分 区
1)秦至西汉早期更多延续了 战国时期的区域文化传统, 可分为五个大的文化区。
如何做到与历史学的结合
一是要独立,就是要在不受历史学 研究成果的影响下,采用考古学的 理论和方法,对考古学资料进行考 古学的研究。
二就是要上升。所谓上升,就是研 究不能停留在刚才所说的层次上, 最终还要用考古学研究的成果来说 明历史问题。
三 秦汉考古的时空框架
1.分期 2.分区
1. 秦汉考古研究的分期
• 7 长江三角洲和淅北地区,过去是吴 越文化区。
• 8 南方沿海地区,特别是岭南地区, 今天的广东、广西地区。
四、部分热点研究问题
秦汉考古研究领域有一些比较重要的基础课题, 包括: (1)城市制度发展史, (2)建筑发展史, (3)墓葬制度 (4)各种手工业技术发展史,较重要的有铁器、漆 器、丝织品等, (5)货币制度, (6)简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