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服——校园文化的载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服——校园文化的载体

校园文化建设包括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以及制度文化建设,校服属于物质文化建设的范畴,它具有诠释、凝聚、化育以及创新四大功能。用积极的校园氛围陶冶学生,从校服改革实现德育教化作用,是教育工作者的期盼。校服是带有教育意义的特殊服饰,它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校服推广是学校硬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承载着精神文化的深刻内涵。

一、校服直观地诠释校园文化

服饰是一种无声的语言,诉说着一定时代的经济水平、主流精神和审美观念。校服作为一种服饰,不仅具有服饰的所有内涵,还折射出这个时代的教育观,反映着一所学校的文化特色和办学理念,因此许多学校把校徽、校训印在校服上,使它成为一种集体生活、团队精神以及校园特色文化的标志。校服作为校园文化的一种载体,通过其外在形象能够对特定的校园文化起到直观的诠释作用,它帮助人们完成从视觉感知到文化定位。

校服能反映师生的精神面貌,树立良好的学校形象,对于学校文化品牌塑造方面具有重要促进作用。设计精美的校服是校园魅力元素之一,是校园精神建设的重要部分,学生置身于教育工作者精心设计的教育情景中,其文化精髓和教育理念就会以感官感知及隐性交流的方式传递给学生。通过校服营造校园文化,逐步把师生引导到校园文化目标所确定的方向上来,促使师生在确定的目标下从事各种校园文化活动。

二、校服高效地凝聚师生群体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类有五种需求: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

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其中第二层次“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可以在校服上得到体现。校服可以增强学生的归属感,穿着校服会产生一种生活在集体中的亲切感和安全感,可以消除学生的孤独感,被接受与被爱的心理会得到满足。学生穿上具有团队或集体标志的服装,会自觉的认为自己是该集体中的一员,从校服产生一种归属感和安全意识,认为集体的荣誉与个人息息相关。这对学生成长过程中正常的心理发育是十分重要的。

校服是塑造人的一个外显工具。当学生穿上校服时,它便作为一种符号标签贴在学生的身体上,成为塑造学生的身份的工具。在学校集体活动中,校服成为学校各种仪式的替身和权威的代言,控制并规约着人的身体和心灵。校服作为覆盖在个体身体外部的符号,直观的反映着个体的形象是否与人们对他的角色期待相吻合。它无言地宣布大家都是集体的一分子,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集体和学校的荣誉。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校服对学生的价值取向和言行起导向作用,学生自我认识及形象的维护方面都会相应的加强,这种影响力比教育管理者的口头宣讲更具约束力。校服传达积极向上的理念和行为准则将会形成强烈的使命感、持久的驱动力,成为学生自我激励的一把标尺,学生会自觉发掘潜能,高效地完成任务。

校服折射的文化对师生形成软调控,它使师生在沟通合作、教育的使命等方面达成共识,从根本上保证了学校人际关系的和谐性,增强师生为了共同目标而奋斗的凝聚力。

三、校服高效地化育学生行为

校园文化的化育功能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严密的计划性。校服作为一

种校园文化,它的化育功能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的“教师教、学生学”为主的单向灌输,而是通过创造一种氛围,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感染和陶冶师生。校服本身涵盖着校园精神,它从制定到实施也是一个小型的化育系统,校服有其物质条件,有制度文化做资源,因此营造了一种特殊的环境文化。不同的校服款式,营造的校园环境也不同,庄严肃穆的校服款式和鲜艳明快的校服款式也必然给学生不同的化育作用。

校服发挥德育功能是缄默的。社会文化、伦理道德等都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服饰的影响,作用于人们的身体和精神,使德育手段以及校园文化在学生身上具体体现。群体意识、社会舆论、共同的习俗和风尚等精神文化内容,会形成促使个体行为从众化的群体心理压力和动力,使学生产生心理共鸣,继而达到行为的自我控制。

在知识更新迅猛的时代,教师的知识权威受到挑战,学校的活动安排遭到质疑。整齐划一的校服为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监督学生,顺利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了支持和帮助。校服是学校和教师权力、权威的代言,它迫使学生服从于权威,习得由权威制定的规则。通过升旗仪式、班会、文化节这类集体活动,要求学生听从于特殊安排,对学生统一着装严格强调,进一步塑造着学生的心灵。部分学校在举行重大活动时,教师也要身着制服。由于校服的标志性,在穿着时就会给学生一种心理暗示:要遵守纪律,注意自己的言行,维护学校形象等,学校希望通过对学生外形的控制养成其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集体荣誉感,防止自由穿戴带来的物质条件的攀比之风。因此会产生学习定力,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水到渠成地起到了德育的作用。

四、校服有力地激发创新意识

学校管理者和学生在学生的身份建构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围绕着校服展开一系列权力的博弈。学校管理者利用各种策略对学生进行着监督和控制,而学生则不断依据情境调整着自己的行为,为自我争取着生存的空间。随着管理者与学生控制与反控制斗争的发展,创新意识也被激发。

学生对校服寄予了很高的厚望,希望校服既能体现标识性作用同时又能兼具时尚与美感。但调查的结果显示,中学生普遍对校服不满意。许多学校没有专门设计过校服的标志,有些学校只是简单把校名印在衣服背后或胸前,没有任何美感和特色。即使在校服上印上自己的校名校徽以示区别,却始终未能摆脱“标准化、程序化”的教育管理理念。这样,校服样式本身的意义便被异化为它的对立面,即仅仅是为了统一和规范。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正是审美发展的关键阶段,校服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直接影响学生的审美意识。因为校服的审美导向作用有着深度的影响和广阔的覆盖面,所以校服应蕴涵相当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水准。其实,强迫学生穿不区分性别、不够美观的校服,是对学生审美情趣的一种摧残。对当代学生来说,他们的视野和涉及面比较广阔,对事物有着自己个性的认识,追逐时髦和潮流,喜欢富有新奇、具有时代色彩的东西,这些对他们的着装意识有着很大的影响。特别是中学生,他们富有创新精神和开放意识,校服设计的落后已不能跟上中学生的思维方式,这是当今中学生不喜欢校服的根本原因。学生追求个性解放和审美情趣的提高,试图通过服饰表达个人生活品位和审美情趣的愿望更加强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