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者的窘境》思维导图
经管类图书解读 - 创新者的窘境
今天为你解读的书,是创新者的窘境。
在现代社会中,许多商业领域里都有几家领先的大企业。
这些企业在多年的发展壮大后占据了市场的主要份额,他们有着雄厚的资金,丰富的人才储备以及完善的管理流程,看起来是不可战胜的巨头。
奇怪的是,占据了这么多优势的大企业,在面对某些技术创新和市场变化时,常常无法保持领先地位,会被一些新进企业击败。
这样的情况发生在各个领域里。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IBM是大型计算机市场的超级巨头,但在之后的个人电脑浪潮中,IBM并没有延续这份优势,被苹果公司等后来者抢走了大量市场。
又比如说,现在很火的短视频领域,国内占据领先的地位,不是优酷,爱奇艺这些视频巨头,而是抖音快手这样的新进企业。
为什么大企业在开拓新市场上反而不如新进企业?有些人认为,这是因为大企业傲慢自大,管理队伍老化,但本书作者克莱顿克里斯坦森有不同的看法。
克里斯坦森是全球创新领域的知名专家,曾两度被评为全球五十大商业思想家之一。
他在哈佛商学院担任教授,对企业创新有着独到的见解。
克里斯坦森在深入分析大企业的失败案例后,提出了破坏性创新这个概念。
他认为,大企业成熟的管理体系,比如认真倾听客户意见,追求更高利润等等,反而会阻碍企业对破坏性创新的开展,失去了抢占新市场的先机。
这本创新者的窘境的英文版出版于1997年是克里斯坦森的成名作。
书中分析了大企业在创新管理上的问题,并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
本书是商业管理领域的经典名作,被福布斯杂志评为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商业图书之一。
书中所述的破坏性创新也成了全世界管理者都熟悉的概念。
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就说过,自从克里斯坦森提出破坏性创新后,出现在我桌上的每份提案都自称是破坏性的。
下面我会通过三个部分为你解读本书的主要内容。
第一,什么是破坏性创新?第二是什么阻碍了大公司开展破坏性创新?第三大企业要如何开展破坏性创新?先说第一部分什么是破坏性创新?破坏性创新是由本书作者克里斯坦森在1995年提出来的。
《创新者的窘境》阅读感想
《创新者的窘境》阅读感想克里斯坦森在书中提出了“延续性创新”和“破坏性创新”两个重要概念。
延续性创新是指在现有产品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和完善性能;而破坏性创新则是指完全打破现有产品的性能和价值主张,提供全新的解决方案。
他通过对多个行业的案例研究,指出企业在面对破坏性创新时所面临的困境,以及如何抓住破坏性创新的机会,实现华丽转身。
在书中,克里斯坦森分析了企业失败的原因。
他认为,企业固有的价值网络和客户群,会使其在面对破坏性创新时,无法及时调整策略,从而被市场淘汰。
企业的资源依赖性和市场规模的不匹配,也是导致企业失败的重要原因。
此外,客户往往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需求,企业需要不断发现新的市场机会,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为了帮助企业应对破坏性创新,克里斯坦森提出了五个管理破坏性变革的基本原则:每个企业都有资源依赖性;市场规模和企业规模要相匹配;客户不了解自己的需求,你需要去发现新的市场机会;你必须有能力评估你公司的能力和缺陷;找到产品性能、市场需求和生命周期之间的正确关系。
这些原则为企业提供了应对破坏性创新的思路和方法。
在第一部分中,克里斯坦森通过对移动硬盘、U盘、网盘等产品的发展历程进行分析,揭示了企业在面对破坏性创新时所面临的困境。
他指出,企业往往过于依赖现有客户和产品,无法及时调整策略,从而被新兴市场和竞争对手所超越。
这部分内容让我深刻认识到,企业在保持现有业务稳定的同时,必须要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及时发现新兴市场和客户需求的变化,以便提前布局,抢占市场先机。
在第二部分中,克里斯坦森介绍了如何抓住破坏性创新的机会,实现企业的华丽转身。
他强调了企业在面对破坏性创新时,需要采取灵活的策略,包括成立独立的机构、重新定义市场、调整资源配置等。
同时,他还指出,企业需要不断评估自身的能力和缺陷,以便及时调整策略,适应市场变化。
这部分内容让我认识到,企业在面对市场变化时,不能过于保守,必须要有勇气尝试新的方法和策略,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创新者的窘境读书ppt
成功案例
案例1:昆腾公司和Plus开发公司(应对3.5英寸硬盘)
昆腾公司的几名员工敏锐地察觉到一个3.5英寸超薄硬盘市场正在出现,潜在客户是个人计算机用户,而 非作为昆腾公司主要收入来源的微型计算机原始设备制造商。这几名员工决定离开昆腾公司,创立一家 新公司来实现他们的理念。
案 例:希捷公司研制出3.5英寸硬盘后,市场营销人员随即收集主要客户反馈,但发现IBM并不感兴趣, 得出了悲观的销售预测,由于产品的结构更加简单、性能更低,预期利润率也低于性能更高的产品,最后 决定将开发计划束之高阁。
步骤3:成熟企业加快对延续性技术的开发步伐
得到主要客户对破坏性技术不感兴趣的反馈之后,成熟企业为了满足当前客户的需求,开始加大研发费用 的投入,推出新型延续性产品。
后来还成功地完成了从3.5英寸硬盘过渡到2.5英寸硬盘的延续性结构性创新。到1994年,新昆腾公司已 经成为世界上硬盘销量最大的一家制造商。
成功案例
案例2:IBM(大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
IBM公司在远离纽约州总部的佛罗里达州成立了一家独立的机构。这个独立的机构有权向任何供应商采 购组件,可以通过自己的渠道销售产品,它还建立了一个与个人电脑市场对技术和竞争力的需求相符的 成本结构。如此,这个机构就可以按照个人电脑市场所特有的成功法则来实现最终的目标。
在商业史上,还没有哪个行业会像硬盘行业那样,经历如此广泛、快速、残酷的技术变革 和市场结构的转变,以及全球范围纵向整合方面的变化。
第一个硬盘(由IBM公司研制)
研究遗传学的人会尽量避免研究人类,因为人类需要30年左 右才能繁衍出下一代,遗传学者因而需要很长时间才能了解 任何变化的前因后果。相反,他们研究果蝇,因为果蝇朝生 暮死,在一天的时间内便完成了从受孕、出生到成熟和死亡 的全过程。如果你希望了解某些商业现象,那就应该去研究 硬盘行业。这一行业的企业是商业界最接近果蝇的类型。
《创新者的窘境》读书笔记
《创新者的窘境》读书笔记《创新者的窘境》是一本具有深刻洞见和启示的书籍,作者克莱顿·克里斯坦森通过对众多企业案例的研究,揭示了创新过程中那些常常被忽视但却至关重要的规律和现象。
在书中,克里斯坦森提出了“破坏性创新”的概念。
这种创新并非是在原有技术轨道上的逐步改进,而是以一种全新的技术或商业模式,打破现有的市场格局。
它往往从低端市场或者新的市场需求切入,起初可能并不被主流企业所重视,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发展,最终会对传统的领先企业构成巨大的威胁。
以磁盘驱动器行业为例,书中详细阐述了其发展历程。
那些曾经占据主导地位的大型企业,在面对小型磁盘驱动器的新兴技术时,由于受到自身资源分配、价值网络以及组织流程等因素的限制,未能及时有效地做出应对,最终被市场淘汰。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企业在面对新技术和新市场时,不能仅仅依靠过去的成功经验和现有的优势,而应该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和灵活的应变能力。
同时,书中还指出了技术进步的“S 曲线”。
新技术在初始阶段往往性能不佳,但随着研发投入和不断改进,其性能会迅速提升,并最终超越旧技术。
然而,很多企业却因为过于关注当前市场的需求和现有客户的声音,而错过了投资新技术的最佳时机。
这提醒我们,在追求短期利益的同时,不能忽视长期的技术积累和创新投入。
此外,价值网络也是影响企业创新的一个重要因素。
企业的供应商、合作伙伴、客户等构成了其价值网络,而这个网络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企业的创新方向和决策。
比如,一家为高端客户提供产品的企业,可能会因为担心损害现有客户的利益而不愿意推出低价的新产品,从而错失进入新市场的机会。
再者,书中强调了组织文化和流程对创新的影响。
一些成熟的企业拥有完善的组织流程和管理制度,但这些在保证日常运营效率的同时,也可能会抑制创新的产生。
过于僵化的组织结构和决策机制,可能会导致创新想法难以得到支持和实施。
读完这本书,我不禁思考对于个人的启示。
在如今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中,我们每个人也面临着类似的“窘境”。
创新者的窘境读后感
创新者的窘境读后感《创新者的窘境》这本书,就像是一位老朋友,跟我唠了好多掏心窝子的话,让我对创新这个事儿有了全新的认识。
书里提到的那些创新者面临的困境,让我不禁想起了我身边的一个真实例子。
这事儿得从我们小区门口的一家水果店说起。
这家水果店一开始普普通通,和其他水果店没啥两样。
卖的水果种类嘛,也就是常见的苹果、香蕉、橙子啥的。
老板呢,是个憨厚老实的中年人,每天勤勤恳恳地守着店。
可后来,周边陆续开了好几家新的水果店,竞争一下子激烈了起来。
这老板一开始也着急上火呀,生意眼看着不如从前了。
但这老板骨子里有股不服输的劲儿,他决定要搞点创新。
他开始频繁地去水果批发市场考察,寻找那些新奇的、少见的水果品种。
有一次,他带回来了一种叫“火参果”的玩意儿。
这东西长得怪模怪样,浑身带刺,好多人都没见过。
老板把火参果摆在店门口最显眼的位置,还写了个大大的牌子介绍它的营养价值和吃法。
刚开始,大家都只是好奇地看看,没几个人敢买。
老板也不气馁,他自己切开几个,让顾客免费品尝。
我那天正好路过,也凑过去尝了一口。
嘿,味道还挺特别,清甜中带着一丝清香。
慢慢地,有人开始尝试购买了。
老板还想出了新招,他把火参果搭配上其他水果,做成了精美的水果礼盒。
这一下,不仅吸引了个人消费者,还吸引了不少单位来团购。
这还不算完,老板又发现很多顾客下班回家晚,没时间自己切水果。
于是,他推出了水果切服务。
你想要什么水果,告诉他,他现场给你切好装盒,还配上了牙签和小叉子。
这可太方便了,对于像我这样的懒人来说,简直是福音。
为了让顾客更放心水果的品质,老板在店里装了个大屏幕,实时播放水果种植基地的画面。
你能看到果农们在果园里忙碌的身影,看到水果是怎么从树上摘下来,然后第一时间运到店里的。
就这么一系列的创新举措,这家水果店的生意越来越红火。
其他水果店还在按部就班地卖着传统水果时,这家店已经凭借着创新脱颖而出。
从这个小小的水果店,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创新的力量。
它不是那种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能改变一个小店铺命运的法宝。
《创新者的窘境》读后感
《创新者的窘境》读后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而创新的关键在于能否适时地进行变革。
孙子兵法云:“变是唯一的不变。
”在当今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企业若想保持长盛不衰,就必须勇于突破传统,不断创新。
破坏性创新是指通过引入新的技术、产品或服务,打破现有市场格局,从而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和价值的创新方式。
它通常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低端市场定位,以满足低收入或新兴市场的需求;二是性能或功能上的简化或改进,以降低成本或提高易用性;三是往往被主流市场忽视或拒绝。
然而,破坏性创新也给成熟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这些企业通常具有强大的技术实力、品牌影响力和客户资源,但由于其长期专注于现有业务和主流市场,对破坏性创新的敏感度较低,容易陷入创新者的窘境。
破坏性创新往往由成熟企业的工程师在非正规渠道开发出来。
这些创新技术或产品可能不符合成熟企业的现有业务模式和价值观,因此难以得到企业内部的重视和支持。
成熟企业的主流客户通常更关注现有产品的性能、质量和可靠性,对前途未知、利润薄的破坏性创新技术缺乏兴趣。
这导致成熟企业将资源和精力集中在延续性创新上,以满足主流客户的需求。
此外,为了满足主流客户的需求,成熟企业往往会将重心倾向于延续性创新,而忽视了破坏性创新的市场潜力。
在这个过程中,新兴企业则在破坏性创新市场中摸索前进,逐渐积累技术和经验。
当新兴企业研发出高端技术并对成熟企业构成冲击时,成熟企业往往已经失去了新的市场份额和竞争优势。
针对成熟企业在破坏性创新中所面临的困境,作者提出了以下解决方案:一是收购与新业务相匹配的新兴企业。
通过收购新兴企业,成熟企业可以获得其技术、人才和市场份额,加速进入破坏性创新市场。
二是改变现有企业内部的流程和价值观。
成熟企业需要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和组织结构,建立鼓励创新的文化和机制,以适应破坏性创新的发展需求。
三是成立独立机构,建立与破坏性创新相适应的新的流程和价值观,独立经营。
通过独立机构,企业可以更好地探索和实践破坏性创新,降低风险和成本。
一本书读懂30部经济学经典
03 《人力资本》: 突破经济学研究边 界,引领“人力资
本革命”
05 《论经济学和 经济学家》:主张 以事实为基础的经
济学研究
04 《民族国家与 经济政策》:马克 斯·韦伯的经济学
思想
06 《逃不开的经 济周期》:经济周 期理论和现象的解
密
08 《二元经济 论》:二元经济发
展模式
07 《西方世界的 兴起》:产权的诞
15 《财富的分 配》:全面揭 示财富分配的 内在法则
16 《资本的秘 密》:通向繁 荣的资本激活 之路
17 《道德情操论》: 行为经济学的哲学本
源
18 《国民经济学原 理》:探索人类复杂
经济现象的规律性
19 《人类行为的经 济分析》:社会分析 的新视角
20 《创新者的窘 境》:因完美无瑕的 管理而错失城池
一本书读懂30部经济学经典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精彩摘录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书
主客观 经济学人
原理 货币
道理
财富
经典
经济学
经典 经济
人类
部经Βιβλιοθήκη 学国家农业行为
理论
人口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经济学大师萨缪尔森说:“在人的一生中,你永远都无法回避经济学。”经济学围绕在每个人的身边,衣、 食、住、行无不关乎经济学。我们要了解自己,了解社会,了解经济规律,就需要了解经济学知识。尤其在这个 大变革时代,我们必须读经济学的书,而且是经典读物。本书精选了30部极具代表性的经济学经典著作,从8个 方面进行了分类。这些经济学理论和思想背后所蕴含的道理,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尤其对经济学人来说,从 认识主、客观世界到行为实践,都具有很强的启发意义。
【读书笔记系列之一】创新者的窘境
创新者的窘境—读书Hale Waihona Puke 记张长青 2015-08-19
大企业为什么会失败?
导致领先企业失败的原因很多,包括:
官僚主义横行 傲慢自大 管理队伍老化 规划不当 投资短视 技能和资源不足 单纯的时运不济
还有,遭遇了“创新者的窘境”
利用破坏性创新的原则 原则一:企业的资源分布取决于客户和投资者 原则二:小市场并不能解决大企业的增长需求 原则三:无法对并不存在的市场进行分析 原则四:机构的能力决定了它的局限性 原则五:技术供应可能并不等同于市场需求
价值网络的概念
一种大环境,企业正是在这个大环境下确定客户的需求,应对竞争对 手,并争取利益最大化。 在价值网络内,每一家企业的竞争策略,特别是过去它对市场的选择, 决定了它对新技术的经济价值的理解。这些理解反过来又反映了不同 企业通过进行延续性创新和破坏性创新而获得的回报。
在成熟企业中,预期回报反过来将推动资源流向延续性创新,而不是 流向破坏性创新。
管理决策过程和破坏性技术变革
步骤1
• 破坏性技术首先由成熟企业研制成功
步骤2
• 市场营销人员随后收集公司主要客户的反馈
• 成熟企业加快对延续性技术的开发步伐 • 新企业已经出现,破坏性技术市场在反复尝试中逐渐成形 • 新兴企业向高端市场转移 • 成熟企业在维护客户基础方面棋慢一招
步骤3
步骤4
步骤5
步骤6
机构的能力框架
资源 • 人员、设备、技术、产品设计、品牌、信息、现金、渠道、客户关系等 流程 • 互动、协调、沟通、决策的模式 价值观 • 在确定优先级别时所遵循的标准
失败和不断地学习是探索破坏性技术成功之道的必经之路。
5分钟商学院 工具篇 思维导图
保持战略 发展战略
瘦狗业务:低市场份额,低市场增长率
放弃战略
S:situation
SCQA架构
C:complication Q:question
A:answer
SCQA架构
结构化表达工具,有意识地训练自己有效表达观点、突出重点
SCA(标准式) ASC(开门见山)
情境-冲突-答案 答案-情境-冲突
CSA(突出忧虑)
基于数据的决策
肯定动机和行为
Objective and key results 目标与关键成果法
OKR
KPI是秒表,OKR是指南针,360度环评的绩效管理和OKR的目标管理,是前行的两条腿,缺谁都会寸步难行 目标要有野心,关键结果要可衡量
实施的四个关键
最多5个目标,每个目标最多有4个关键结果 目标从公司,到团队,到个人,层层分解
核心资源
客户关系
渠道通道
纳什均衡
一种博弈的稳定结果,谁单方面改变策略,谁就会损失 坏的平衡变成好的平衡,必须改变制度设计
囚徒困境
好的不平衡,坏的却稳定的囚徒困境,是博弈论中最经典的案例
如何破解背叛诱惑
提高合作报仇,降低背叛诱惑 提高背叛惩罚,降低受骗支付
智猪博弈
大猪小猪的纳什均衡:大猪踩板,小猪不动
管理人员定期与每位下属进行的以对方为中心的一对一谈话
严格定期沟通 少说少问多听 主动帮助员工
遵循原则
1:1会议
及时表达感谢
动议中心,保持中立,机会均等,立场明确,发言完整,面对主持,限时限次,一时一件,遵守裁判,文明表达,充分辩论,多数裁决 动议-附议-陈述议题-辩论-表决-宣布结果
十二原则 六步法
小企业要懂得合理”搭便车“ 大企业要懂得制约小猪心态
创新者的窘境ppt课件
三种方案: • 拉动市场,改变新兴市场的需求 • 等市场更清晰,“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再进入 • 设立小机构
16
发现新的市场
• 成功企业中,最优秀的管理者其实是不具备对应对破坏性 技术的管理经验的 • 无法对一个不存在的市场进行分析和预测 • 成熟企业的人很难发现新的市场,很难向下游市场移动 • 专家失灵 •
17
机构能力与缺陷
机构本身也具有独立于机构内部人员或者其他资源的 能力,要想获得持续成功,优秀的管理者还要善于为需要 完成的任务选择、创建并筹备适合的机构,使能者死得其 所。
资源、流程、价值观(RPV) 资源:并非中重要因素 流程、价值观:固定流程(尤其是决策流程)的效率和排斥 变化 价值观:确定决策优先级别时所遵循的标准(例:60%,40%, 20%)
13
第一部分:大企业为什么死的不明不白? 第二部分:怎么办?
14
将开发破坏性技术的职责赋予存在客户需求的机构
• 目前客户的选择倾向,实际控制企业投资模式的是客户而 不是管理者 • 中低层在决策中的作用
15
使机构与市场的规模相匹配
• 在应对破坏性技术的过程中,领先地位更为重要(马太效 应) • 小市场满足不了大企业的增长需求
18
结论:
一、将发展破坏性技术的职责交给确实存在客户需求的机构, 以便确保资源能够流向这个机构 二、设立一个可接受小收益的独立小型机构 三、为失败最好准备,不要ALL IN. 四、不要寄希望与技术突破,尽早开始行动,为破坏性技术 的当前属性寻找市场,寻找主流以外的市场。
19
总结:
一、解释“没犯错误,为什么输了?”
9
小型钢厂的 质量
板材
钢 材 质 量
结构钢
《创新者的窘境》读书笔记
《创新者的窘境》读书笔记《创新者的窘境》是一本具有深刻洞察力的商业书籍,作者克莱顿·克里斯坦森通过对多个行业的深入研究,揭示了创新过程中那些令人困惑却又至关重要的现象。
在书中,克里斯坦森指出,成功的企业往往会被新的、看似不起眼的创新所颠覆。
这些颠覆并非来自于传统竞争对手的直接挑战,而是源于那些起初被主流市场所忽视的新兴技术或商业模式。
以磁盘驱动器行业为例,小型驱动器最初因性能不佳而被大型计算机制造商所摒弃,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它们逐渐满足了便携式计算机的需求,最终颠覆了大型驱动器的市场地位。
这种颠覆现象的背后,是企业在面对创新时的固有思维和资源分配模式。
成熟企业通常会将资源集中在满足现有客户的需求上,追求更高的性能、更优质的服务,以获取更高的利润。
然而,这种策略在面对破坏性创新时却可能失效。
破坏性创新往往从低端市场或新市场切入,产品性能在初期可能不如现有产品,但具有价格低廉、简单易用等特点。
由于成熟企业的客户对这些特点并不敏感,因此企业往往会低估破坏性创新的潜力。
另一个关键观点是技术进步的轨道。
技术的发展并非总是线性的,而是会在不同的方向上出现突破。
有些技术进步是持续性的,能够不断提升现有产品的性能;而有些则是破坏性的,会创造出全新的市场和价值网络。
企业如果不能准确判断技术的发展方向,就很容易在创新浪潮中迷失。
同时,价值网络也对企业的创新决策产生着重要影响。
每个企业都处于一个特定的价值网络中,与供应商、客户、合作伙伴等相互依存。
这种依存关系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创新视野和行动空间。
例如,一家为高端客户提供产品的企业,很难突然转向生产低端产品,因为这可能会损害其在现有价值网络中的地位。
克里斯坦森还强调了组织文化和管理模式在创新中的作用。
成熟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流程通常是为了高效地执行现有业务而设计的,这使得它们在面对新的、不确定性较高的创新机会时反应迟缓。
相反,新兴企业往往具有更加灵活的组织架构和决策机制,能够更快地适应市场变化。
创新者的窘境读后感
创新者的窘境读后感在这个充满竞争和变革的时代,创新者们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他们不仅要面对市场的竞争压力,还要应对技术的不断更新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
《创新者的窘境》这本书,深刻地揭示了创新者们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让人深思和感慨。
首先,创新者们常常陷入技术和市场的窘境。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的技术和产品层出不穷,创新者们往往需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技术和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然而,这种技术的更新和产品的迭代往往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资源,而且往往面临着市场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因此,创新者们常常陷入技术和市场的窘境,不知道应该选择哪种技术和产品,以及如何应对市场的变化。
其次,创新者们还常常陷入资金和人才的窘境。
创新者们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支持他们的创新项目,包括研发、生产、营销等方面的投入。
然而,由于创新项目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很多投资者和银行都不愿意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
此外,创新者们还需要大量的人才来支持他们的创新项目,包括工程师、设计师、市场人员等。
然而,由于人才的稀缺和竞争的激烈,很多创新者们往往难以找到合适的人才来支持他们的创新项目。
最后,创新者们还常常陷入管理和组织的窘境。
创新者们往往是技术和产品方面的专家,但他们往往缺乏管理和组织方面的经验和能力。
因此,他们往往难以有效地管理和组织自己的团队,导致项目的推进和实施受到了影响。
此外,创新者们还往往面临着管理和组织的挑战,包括如何有效地分配资源、如何有效地沟通和协调等。
通过阅读《创新者的窘境》,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创新者们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他们需要不断地更新技术和产品,需要不断地寻找资金和人才,需要不断地改进管理和组织。
然而,正是这些困境和挑战,让创新者们变得更加坚韧和勇敢,让他们不断地追求创新和突破,让他们最终取得了成功。
因此,我深深地敬佩和钦佩所有的创新者们,他们是这个时代的英雄,他们是这个时代的领军人物。
希望他们能够不断地创新和突破,为我们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创新的窘境 读书笔记
《创新的窘境》读书笔记2011级企业管理陈超2011210512本书的第一部分记录了《创新者的窘境》一书中提出的失败理论以及四项破坏性技术原则第二部分记录几个需要讨论的问题第三部分解释了相关名词。
一. 失败理论及四项破坏性技术原则在《创新者的窘境》一书中,克莱顿.克里斯坦森教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管理良好的企业会遭遇失败?他的结论是,这些管理良好的企业之所经常遭遇失败是因为推动他们发展为行业龙头企业的管理方法同时也严重阻碍它们发展破坏性技术,而这些破坏性技术最终吞噬了它们的市场。
管理良好的企业都善于发展延续性技术,也就是说善于以消费者所认可的方式提高产品的性能。
这是因为,它们的管理方式都基于以下几点:1:听取消费者的意见2:大力投资消费者表示希望得到进一步改善的技术3:争取更高的利润4:以更大的的市场,而不是更小的市场为目标但破坏性技术与延续性技术存在显著的差别,破坏性技术改变了市场的价值主张。
就主流消费者所关心的产品属性来说,当破坏性技术刚开始出现时,几乎总是提供更低的产品性能。
但破坏性技术拥有某些边缘消费者(通常也是新消费者)所看重的其他属性。
因此,破坏性技术打开了新市场。
此外,由于积累了相关的经验并得到了足够的投资,破坏性技术的开发者总是能够提高其产品的性能,并最终能够占领原来的市场。
这是因为它们不但能够在原有属性的基础上提供完善的性能,还能增加一些新性能能。
《创新者的窘境》一书阐述了破坏性技术取代原有技术的过程,以及管理良好的企业内部所蕴含的强大力量是如何阻碍它们开发破坏性技术的。
克里斯坦森教授构建了一个包括4项突破性技术原则的框框架,并以此来解释为什么在开发成熟技术上最为有效的管理方法反而会阻碍破坏性技术的开发。
最后,他提出,管理者可以利用这些原则,使他们所在的企业能够更加有效地开发代表市场发展趋势的新技术。
破坏性技术原则以及如何利用1:企业的资源分布取决于消费者和投资者为了生存,企业必须向消费者和投资者提供产品、服务,以及他们所需要的利润,因此,绩效最好的企业都建立了扼杀没有得到消费者认可的理念的成熟体系。
《创新者的窘境》读书笔记
《创新者的窘境》读书笔记是机遇还是挑战——《创新者的窘境》读书报告一、内容概要全书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企业为什么失败”。
作者深入分析,得出一个结果就是,管理的更好、工作更努力、决策更可靠,却有可能导致企业衰落。
这一部分也解释了本书的名字,创新者正面对一个两难困境,管理层所做出的合乎逻辑的、强有力的决策,对企业的成功是至关重要的,然而也正是这些决策可能会成为他们失去领先地位的原因。
第二部分为“管理破坏性技术变革”。
作者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试图解决这一难题。
管理人员应该协调好延续性技术和破坏性技术,一方面是要保证企业近期内的健康运行,另一方面,还要动员足够多的资源,关注那些突破性的技术进展。
简单来说,优秀大企业会受到主流消费者抵制、投资者抗拒、企业价值链制约和组织结构限制等原因,难以进行破坏性创新,只能选择延续性创新。
而小型企业不受这些因素限制,没有顾虑地大胆进行破坏性的技术创新后,从小众市场逐渐步入高端市场,并颠覆传统大企业对市场的控制。
这个论断是作者多年前提出来的,那时候创新创业还是一个刚刚出现的概念,但克里斯坦森就有了这样的眼光,并且还非常系统的树立了一个体系,能够将许多企业带入来证明。
“手机巨头”诺基亚的轰然倒塌、“胶卷霸主”柯达的黯然倒闭、全球最大能源交易商安然的破产保护等,无不印证着书中所述这条诡异的“魔咒”。
另外本文还举了几个正面的案例,如本田的“超级幼兽”摩托车、英特尔公司的微处理器、水力开凿机技术等,这些新技术在他们各自的领域,改变了市场的价值主张,重新定义了竞争的前景。
二、如何看待破坏性创新破坏性的创新是有风险的,它不一定都是积极的、正确的、可以带来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
比如摩托罗拉公司推行的“铱星计划”,给这家科技巨头公司带来了不可承受的财务负担。
正是这种不可预期性,任何一个成熟的企业或政府部门都十分慎重,为求保险而踟蹰不前。
但破坏性技术的劣势也是它的优势,它所开辟的小市场,最终往往会发展成为主流市场而取代企业原来所掌控的市场。
创新者的解答
3
把模式识别, 而非财务结果,
作为潜在失速
点的信号
4 在好钱变成坏
钱之前,创建
投资规划蓝图
5 良好的创业资
本也可能变质
跨界管理延续 1
性业务和破坏 性业务
高管人员参与 2
的理论
3
干涉的重要性
4 任何高管是否
都能领导破坏 性成长
5 创造成长引擎:
把破坏的能力 根植于流程中
后记传递接力棒
你不能只看一个过程的结果——不论这个过程创造出的结果是否能够带来可以预测的未来成果——就下结论, 你必须了解这个过程本身。
在延续性创新的环境中,当需要制造出更好的产品,找到更优质的客户,卖出更高的价钱时,我们发现渐进 式创新总是能胜人一筹。在破坏性创新环境中,当企业面临挑战,需要将一种更简单、更便利、更廉价的产品商 品化,销售给新客户群或低端客户群时,新兴企业往往更容易获胜。
读书笔记
延续了作者的一贯风格:把一个深刻而实用的洞察,通过翔实的案例和分析说透,使之可行。投资这类创新, 要增加迭代速度。
读这本书,我脑子里不断跳出一个企业----小米。 值得反复读的书,虽然不一定适用于当前环境,但方法还是值得去试验。 这本书观点是有一些特别的,但是隔得有点久了,案例都比较老掉牙了。 《创新者的窘境》提出了理论,《创新者的解答》给出了理论的应用。 很不错的一本书,基于破坏性创新理论讨论企业的发生的各种现象。 MARK如何构建颠覆性策略,首先是检验其颠覆性潜力,三块试金石问题;其次是市场实施策略,既为谁开发 什么样特征和功能的产品才能让颠覆性创新的产品站稳脚跟并可持续发展,重点是消费场景中的客户任务完成; 当任务明确后,颠覆性产品就是定位在一个很多人需要完成,但过去一直没有得到妥善解决的规模化任务。无论 哪个市场,都需要颠覆性渠道进行市场推广。 《创新者的解答》介绍了“颠覆式创新”的四个方面。
创新者的窘境
渐进性创新
渐进性创新:就是在原有业务上改进产品性能或者服务,精益求精。
破坏性创新:就是颠覆原来的技术(或服务),由此出现的新产品代
替原有产品,最后占领原有市场。
2
创新是只黑匣子?
在延续性创新中,技术的跟随者能够表现得和技术领先者一样出
色。面对破坏性创新时,原来的技术领先者会发现对这一市场几乎一
无所知,先行企业可以建立巨大的先发优势。 ——这就是创新者的窘境
性技术’的影响。
——乔治·吉尔德 《吉尔德技术报告》作者 “观点清晰、分析到位——却足以让你坐立不安。”
——安迪·格鲁夫 英特尔公司创始人
“自从克莱顿提出破坏性理论后,出现在我桌上的每一份提案都自 称是‘破坏性的’。”
——比尔·盖茨
7
克莱顿•克里斯坦森的《创新者的窘境》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
谢谢大家!
学科的创建者。克里斯坦森在管理思想领域
Clayton M. Christensen
成绩斐然,获奖无数。
1997年,当《创新者的窘境》英文版出版时,克里斯坦森只是 哈佛商学院的助理教授,而此书一出,就确立了他在创新技术管理 领域的权威地位。由此,克里斯坦森也跻身大师级管理学者的行列。
1
破坏性创新
渐进性创新
3
第一部分:大企业为什么会失败?
管理不善并非大企业失败的根本原因,而是把绝大部分资源甚至全部资 源放在了渐进性创新方面,忽略了破坏性创新。
第二部分:怎么办?
在保证企业短期内健康运行的同时利用足够多的资源关注、研究那些最
终可能导致企业被颠覆的突破性技术进展。
4
创新者的窘境
网 店
智能手机
VS
用变革理论思考未来
创新者的窘境(干货版)
目录引言:管理良好企业的大败局一、厘清四个关键词二、基于三个发现建立一个失败框架三、为什么优秀管理者难以成功地应对破坏性技术第一部分为什么大企业会失败一、从硬盘行业发展史看大企业为何失败1.明确四个关键词2.硬盘发展史回顾3.需要引起注意的三个要点二、价值网络和创新推动力1.关键词:价值网络2.面对破坏性技术创新成熟企业的管理决策过程3.价值网络体系对创新的意义三、挖掘机行业的破坏性技术变革四、回不去的低端市场1.资源分配过程推动企业向东北角迁移2.客户需求外价值网络的其他制约因素3.谁起关键作用?企业内部资源分配秘密4.低端价值网络竞争真空形成第二部分管理破坏性技术变革五、把开发破坏性技术的职责赋予存在客户需求的机构1.创新和资源分配2.破坏性技术和资源依赖理论六、如何使机构与市场的规模更匹配1.案例1推动新兴市场的增长率2.案例2等到市场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再进入3.案例3让小机构去利用小机遇七、发现新市场1.专家为何难以洞察和预测破坏性创新市场2.成熟企业面临的不可预知性和向下游市场移动的难度八、如何评估机构的能力与缺陷1.机构能力框架2.流程与价值观如何成功应对延续性技术和破坏性技术3.能力是怎么转移的4.创造新能力应对变革九、产品性能、市场需求和生命周期1.性能过度供给和竞争基础的变化2.破坏性技术的其他基本特征3.可能面临性能过度供给企业的战略选择十、应对破坏性技术变革需解答四大问题1.怎样才能判断出某技术是否具有破坏性2.新产品的市场到底在哪里3.应该采取什么样的产品技术和经销策略4.什么样的机构适合进行破坏性创新引言管理良好企业的大败局理解本书的语境,可以先回看中国的名画——《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笔下,汴京一隅,已见北宋繁盛。
可画成后不久,城池陷落,政权易手。
后人再琢磨,原来此画中,冲突已显,危机暗伏,早有凋落之端倪。
在最好时机做出的基于主体面貌的结论,恰恰忽略其随后可能遭遇的失败。
《创新者的窘境》阅读感想
《创新者的窘境》阅读感想
书中提到,让初创型公司获得成功的“原因”,未必是其“管理”的“不良好”。
例如,硬盘和液压挖掘机的案例表明,新兴企业往往能够发现新市场并采用破坏性技术,而成熟企业在面对这些技术时,可能会因为既得利益和传统思维的束缚而犹豫不决。
关于“技术”一词的理解,作者的观点较为宽泛。
他将“折扣零售”也视为一种“破坏性创新技术”,这让我对“技术”的定义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在传统认知中,“微创新(延续性创新)”和“大创新(破坏性创新)”似乎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作者认为,只有“破坏性(颠覆性)创新”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创新,而“微创新(延续性创新)”的意义相对较小。
这一观点让我反思了我们对创新的理解和追求。
此外,书中关于“回不去的低端市场”的预言,让我联想到了 pdd 对淘宝的颠覆。
这也让我更加理解了 zk 做出某些决定的原因,他作为小 bu 的 ceo,需要进行创新,而“破坏性创新”可能是一种必要的选择。
在大企业内部进行“破坏性技术创新”,几乎等同于进行“内部创业”,需要承担创业失败的风险。
然而,“内部创业”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因为在大企业内部创业意味着很难真正实现创业的精神和环境。
关于无人驾驶这一“破坏性创新”,我很想听听作者的看法。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领域,技术的突破和应用给传统汽车行业带来了巨
大的挑战。
大公司在面对无人驾驶技术时,可能会面临与传统技术创新类似的困境,需要在技术研发、市场推广和商业模式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