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投资感悟(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博投资感悟(九)
一个人的脾气秉性,价值观自然会映射到他的投资中去,性格决定命运在投资世界中依然成立。另一方面,在投资的世界中待得越久并用正确的投资思维看问题时间越长,那么它又会反过头来影响到人的性情和思维方式。所以投资也有职业病,包括不幸的生理上的颈椎僵硬,和有幸的精神上的理性独立。
股市和微薄有非常像的地方,首先是基本上很自由,可以很大程度上反映真实的情绪特征乃至于思维模式、思辨能力;其次,这2个地方也同样有对人群认知产生明显影响的强大能量体;再次,它们也同样的信息流极其充沛且一样真假各半。所以,看微薄你就可以轻易理解为什么7成以上的人是注定亏钱的。
(12.12.3)面对凄惨的市场,“大多数正常股民”的反应是消极颓废并忘却。但对“不正常的少数投资人”而言,这种时候才是真正有必要严肃的考虑tenbagger的时候。历史上的大多数10倍股并不仅靠自身优秀的业绩积累,估值倍数的提升同样至关重要。等未来某刻又都在嚷嚷tenbagger的时候,反倒是要抹抹嘴溜号了。
如果说过去几年投资收益最好的是来自于业绩出色+行业具有想象力,并由此导致市场预期正循环的弱周期类。那么未来几年较好回报的,也许是这2年遭遇了业绩和估值折磨,而未来还能焕发光彩甚至孕育新的想象力的对象。价值永远是动态的,相对的,当然不变的准绳依然是:好生意,好企业,好投资。
投资不是零和游戏,但却是高壁垒的游戏。“零和”的本质是损人利己,整个社会的利益却并无增加。而投资本质上则是靠自己的正确盈利(别人的错误会放大盈利),投资结果也与企业创造价值的程度呈正比。投资无须误导坑害任何人,但必须在不确定性环境中持续正确的判断和行为,这确实需要
很高的技艺。
市场并不知道我们怎么想,但他最终会告诉我们的想法是对还是错。反过来讲,也不要试图去猜市场会怎么想,多去看看市场先生在历史上是怎么做的?做过什么?其实市场先生并不那么善变,善变的总是我们自己。
过去多年,白酒等历史高回报率股让人艳羡,一些人就贴上“永不过时的伟大企业”代言人标签;前2年成长股尽显王者风范,马上出来一堆“高成长新兴产业”的掘金大师;这几个月低估值企业强劲反弹,“逆向投资才是王道”又成了最新榜样。我弱弱的说一句,能别太突出这种时髦的表象而多看看本质吗?
白酒败在塑化剂?反腐败?表面的引发因素不重要,重要的是:动态很低的pe背后是普遍7、8倍甚至更高的pb,是需求越来越超出正常消费范畴和产能的扩张,是一轮多年的行业性繁荣和roe由低迷变为极高,是越来越庞大的市值。好企业和好股票,既有密切联系又有很大差别,对“伟大”和“消费”的迷信害人不浅。
具体企业投资,不是一个估值的简单问题。而一谈估值马上联想到买还是卖,属初级阶段。我说过无数次,估值的本质是你懂不懂这个生意,懂了,你自然知道什么时候该买该卖和该拿着,但有一点,不存在绝对的刻度计:比如多少Pe一定该卖了或者买了,这就形而上学了。
永远别期望什么“确凿无疑”会出现,今天的迷茫其实不过是历史的再现而已。回头去看总是无比清晰的,但改革初期谁敢扔掉铁饭碗去捡现在看来白给的遍地黄金?入世的时候有几人敢看多中国成为世界工厂?05年能有几个人意识到新一轮大上升周期在开启?今天除了迷茫的具体问题又变了,什么都没变。
对于处在黄金发展阶段的国家地区而言,人这一生真的起码会碰到几次很好
的机会。但就像我提出过的问题:美国或香港、日本等等,历史上均出现过了n多次的各类资产的绝佳投资机会,但试问真抓住的又有多少呢?中国根本没区别。分水岭只在于:第一你懂不懂这个机会;第二你敢不敢抓这个机会。
任何一个最后被事实证明的伟大企业,回顾其发展过程中都曾有过灰暗的时刻:无论是当期业绩的低迷,还是业务面临暂时的困境,又或者公关方面的危机等等。这种时候,对投资人最重要的可能是公司到底有多值得信赖?它的置信区间有多大?无法信赖,就无法在它暂时性困难时选择坚守,更没有最后的收获。
有网友问【怎样判断是否暂时的危机】,我的看法:1,从长期供需格局来看,是否依然处于需求增长的初中级阶段而进入壁垒越来越高;2,从竞争格局来看是否依然持续拉大与对手的差距;3,是否具有渡过危机的物质基础;4,能否客观看待危机并正视其中的危险和机会;5,管理层的信誉和能力是否值得信赖。
一部电影没拍好,只是输个票房。但把烂作品归咎给阴谋论或观众不懂,那就输了自己和未来;一个产品没做好,只是输个营业额。但把搞砸了的业务推脱给竞争对手或者消费者,那就输了自己和未来;一个投资标的没选对,只是输了一时的业绩。但把亏损找什么体制或者市场环境的借口,那就输了自己和未来。
当一个标的需要挖空心思甚至用“信仰”去支持上涨时,距离大幅度的下跌就不远了;而当一个标的拥有并反映了几乎所有下跌的理由时,距离可观的回报也不远了。2011年中以来,对于市场的“估值差”异常之大的问题保持着饶有兴趣的观察,今年的市场给出了答案。理解市场,与研究企业同样重要。
谨慎的投资者在分析企业时,总希望找到“万无一失的壁垒”,但事实是绝
大多数成功企业的壁垒不是从娘胎来带来的,而是经营过程中的“现在进行时”。特别是在发展初中期,其优势并不足以达到“壁垒”的阶段。但达到足够壁垒了,又可能已进入发展的末期了。说到底还是个“度”,凡事过犹不及。
面对熊市的层次:1,对市场正常现象大惊小怪,天天做痛不欲生状,靠骂发泄苦闷,善找借口却永远不会反思自身;2,认知上基本理解市场周期性的必然规律及现象。心态上依然难以遏制的痛苦,技能也还做不到很好的利用市场;3,充分理解市场,积极利用熊市扩大收益率差距,头脑理智心态从容。
世界上90%的人相信一个事情不是因为它是真的,而是因为他愿意相信。操纵大众智慧的最高境界,就是让被操纵的每一个人都觉得自己是智慧的。芒格说:在拿着锤子的人眼里整个世界就像一根钉子。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这个世界与完整的真实世界到底有多高的契合度,取决于那个锤子有多难放下。
就算是一个10年的大熊市也不可能所有时间都压在最底部,它总是起起落落的,所以跌多了涨涨,修复下估值差很正常。因为一段儿上涨就又顺势转变观点了毫无必要。市场波动的内在原因有时简单的过分,有时候复杂的要命。但个人长期投资的大逻辑,既不会因为前期的下跌改变,也不会因为近期的上涨改变。
如果将a股历史上涨幅最大的前50名列出来,我想只要是在股市里呆过几年的人都会发现,自己曾经买过其中的哪个大牛。但遗憾的是,交易的记忆是自己的,大牛的结果是别人的。看看图中参与交易的比例图,市场最牛的时候就是股民交易比例最大的时候,我想也是交易频率最高的时候。
对于证券投资人而言,最终的成果只能靠市值的增减来衡量,这是最客观的标准。但最终靠它来衡量,与时刻都用它来衡量有着天壤之别。成熟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