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因监测培训讲稿

合集下载

(医学课件)死因监测培训课件

(医学课件)死因监测培训课件
准化程度。
数据的完整性
确保数据完整、准确并及时上 报,以避免漏报和误报。
数据的可比性
制定统一的疾病诊断和编码标 准,以确保数据的可比性。
技术发展与数据收集
01
02
03
电子化病历系统
建立电子化病历系统,提 高数据收集的效率和准确 性。
移动设备的应用
使用移动设备进行数据收 集,提高数据收集的效率 和实时性。
数据的利用价值
评估健康状况
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了解 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死亡水 平和分布情况,为制定针对性
的健康管理措施提供依据。
监测流行病学指标
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了解疾 病流行趋势和变化情况,为制定 和调整疾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 据。
评价干预措施
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评估干预 措施的有效性,为优化资源配置和 提高防控效果提供参考。
死因报告与数据质量评估
死因报告
撰写死因监测报告,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监测数据和结果,说明监测工作的 实施情况和分析结果。
数据质量评估
对监测数据进行质量评估,包括数据完整性、准确性、可比性和时效性等方 面,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同时对监测工作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 纠正和改进。
03
死因监测数据分析和利用
撰写死因监测报告,向上级主管部 门报告,并对数据质量进行评估,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死因推断的方法
临床诊断
病理学诊断
根据死亡前的临床表现和病史,结合医学知 识,对死因进行推断。
通过解剖尸体,观察器官病变和病理学改变 ,对死因进行推断。
流行病学分析
法医学鉴定
通过对疾病流行情况的分析,结合死者个体 特征和社会环境因素,对死因进行推断。

死因监测培训【PPT课件】

死因监测培训【PPT课件】

死因监测意义
• 研究人口死亡水平、死亡原因及变化规律 和获得人口期望寿命等重要指标的一项基 础工作; • 制定社会经济发展规划、评价居民健康水 平、优化卫生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
2010—2014年全县死亡数
年份 死亡数 粗死亡率
2010
2011 2012 2013
2393
2259 3104 2658
• 凡需公安、司法部门介入的死亡个案,由 公安、司法部门判定死亡性质并出具死亡 证明,乡镇卫生院的防保医生或具有执业 医师资格的临床医生根据公安司法部门的 《法医鉴定书》填写《居民死亡医学证明 (推断)书》。
6、死因信息报告方式
三、居民死亡医学证明的填写
《死亡医学证明书》
是医疗卫生机构出具的,从医学角度说 明居民死亡及其原因的证明。
9、淮河流域环境卫生治理及肿瘤综合防治与 死因监测
《安徽省淮河流域环境卫生治理及肿瘤综合防治工作实 施方案(试行)》(卫疾控秘[2011]753号): • 要求在6市20个县区开展死因监测工作,死因监测各项工 作指标符合国家死因监测规范要求,人群粗死亡率达到 6‰,每年开展死亡漏报调查,每年进行年报分析 • 力争2012年扩展到全部20个县区 卫生厅2012年9月4日发文,《关于加快推进我省淮河 流域有关县(区)开展人群死因监测和肿瘤登记工作的通 知》(疾控函〔2012〕58号): • 淮河流域6市20个县(区)积极开展人群死因监测和肿瘤 登记工作。
10、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对死因监测工 作的要求
• 《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 全人群死因监测覆盖全国90%的县(市、区) • 《安徽省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 全人群死因监测覆盖全省95%的县(市、区) • 统筹利用现有资源,提高慢性病监测与信息化管理水平, 建立慢性病发病、患病、死亡及危险因素监测数据库,健 全信息管理、资源共享和信息发布等管理制度。逐步建成 慢性病综合监测点,规范人口出生与死亡信息管理。

死因监测培训课件-防备医学-医药卫生-专业资料

死因监测培训课件-防备医学-医药卫生-专业资料
协同应对策略
与其他公共卫生领域协 同制定应对策略,提高 防控措施的有效性和针 对性。
整合数据资源
将死因监测数据与疾病 监测、流行病学调查等 数据整合,提供全面的 公共卫生信息。
跨学科研究合作
促进跨学科研究合作, 共同探究死因监测与公 共卫生的内在联系和发 展趋势。
06
案例分析
某地区死因监测案例分析

数据不完整
02
部分地区或医疗机构可能未报告或漏报死因数据,导致数据不
完整。
数据不一致
03
不同地区或医疗机构使用的诊断标准不一致,导致数据不一致

数据分析问题和挑战
数据分析方法不科学
数据分析方法可能存在缺陷或不科学,导致分析结果不准确。
数据分析结果解读错误
对数据分析结果的解读可能存在偏差或误解,导致误导决策。
05
死因监测的未来发展
技术进步对死因监测的影响
1 2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
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对死因监测数据进 行深度挖掘和分析,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
远程监测技术
发展远程监测技术,实时收集和传输死因数据, 减少数据延误和失真。
3
智能化报告系统
建立智能化报告系统,自动识别和分类死亡病例 ,提高报告的准确性和效率。
制定公共卫生政策
基于死因监测数据,制定针对主要死因的预防和控制策略。
评估健康干预措施效果
通过对比干预前后的死因监测数据,评估健康干预措施的效果。
提高医疗救治水平
医疗机构通过分析死因监测数据,提高对疾病的诊断和救治水平。
04
死因监测中的问题和挑战
数据质量问题和挑战
数据不准确
01

死因监测报告管理培训课件

死因监测报告管理培训课件

03
通过建立数据审核机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严格的审核和校验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报告的及时性控制
及时性定义
死因监测报告的及时性是指报告内容能够及时更新,反映最新的 情况。
监测报告的及时性要求
报告应按照规定的时限进行提交和更新,确保信息的及时性和有效 性。
及时性控制的实现方法
通过建立高效的报告收集和审核机制,优化数据处理流程,提高工 作效率,确保报告的及时性。
报告的重要性
反映地区健康状况
死因监测报告可以反映出一个地区居民的健 康状况,包括主要死亡原因、死亡年龄分布
等信息,为政府制定健康政策提供依据。
预防和控制疾病
通过对医疗机构和医生的考核和监督,可以 促进医疗机构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减
少医疗事故和纠纷的发生。
提高医疗质量
通过对死亡数据的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和跟 踪一些潜在的公共卫生问题,为采取针对性 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支持。
关领域的人才储备不足,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影响了监测报告的质量和
效率。
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技术加 智能化、自动化,通过引入人工 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提高数据 采集、处理、分析的效率和准确
性。
移动化、远程化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未 来的死因监测报告管理将更加移 动化、远程化,方便快捷地进行
为制定新的公共卫生政策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提供给政府部门作为决策依据
提供关于公共卫生问题 的信息和建议
监测公共卫生系统的绩 效和质量
01
02
03
为政府部门制定公共卫 生政策和计划提供参考
04
为政府部门评估公共卫 生资源和投入的有效性 提供依据
06

死因监测培训(共51张PPT)

死因监测培训(共51张PPT)

I51.6 心血管疾病 未特指 I51.9 心脏病 未特指
I46.* 心脏停搏
I48 心房纤颤和扑动
I47.* 阵发性心动过速
〔看作是肝衰、呼衰及肾衰情况〕
编码为J96.*、K72.*或者编码范围为N17-N19
10.不可作为根本死因的情况
看作是死因编码不准确: 〔1〕肿瘤: 继发性或位置不明确恶性肿C76.*、C80.* C97.*
死因监测使用技能培训
2021年5月
死因监测
1、报告对象 2、报告单位和报告人
3、医疗机构死亡个案填报 4、报告内容 5、报告程序和时限 6、?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
1、报告对象
临床表现的编码是S—T段的不能做为根本死因。 各科室指定专人每天收集、整理、核查本科室填报的?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及副卡,登记?居民死亡登记表?,将证明书及时报送公共卫生科; b) 肺气肿
6、?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
死亡医学证明书的格式 根本填写要求
一般工程的填写
死亡原因的填写
死亡医学证明书的格式
根本填写要求
1、按照全省统一的死亡证明书的根本格式及填写要求,逐项认真填写,不能漏项或 错项。
2、应用黑色或蓝黑色钢笔书写,字迹清楚,不得用红笔或铅笔书写。 3、死亡证明书正面内容不得随意涂改,必须有医生签名及医院公章。
根本死因:三期梅毒〔A52.9〕
例:Ⅰ〔a〕慢性心肌炎 〔b〕急性心肌炎
根本死因:急性心肌炎〔I40.9〕
3.修饰规那么
规那么F.后遗症
例:Ⅰ〔a〕脑积水 〔b〕结核性脑膜炎
根本死因:结核性脑膜炎的后遗症〔B90.0〕
例:Ⅰ〔a〕坠积性肺炎 〔b〕偏瘫
〔c〕脑血管意外 根本死因:脑血管意外的后遗症〔I69.4〕

死因监测技术培训培训课件

死因监测技术培训培训课件

3
二、死亡信息管理
1、死亡信息的审核
*医疗机构自查;
*县(区)级疾控中心、妇幼保健机构网络审核报告信息。
每个工作日需上网对辖区内报出的死亡信息、孕产妇和5岁
以下儿童死亡信息进行审核
对于核实无误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及副卡,应于7天内通
过网络进行审核确认。
*县(区)疾控中心负责县级以下医疗机构报告死亡病例的根
I10 特发性(原发性)高血压 当报告为…的初始前因时:I51.4I51.9(心脏病的并发症和不明确表 述),编码到I11.-(第一卷P395) I11 高血压性心脏病
I11.0 高血压心脏病 伴有心衰(第一卷P381 )
死因监测技术培训
28
规则D:特异性
用特异的诊断替换一般诊断。
当选择的原因以一般性术语描述了一种情况,而在证明书
总原则 (首先应用的规则) 选择规则 (随后应用的选择规则) 修饰规则 (必要时可进行的修饰)
死因监测技术培训
10
1、总原则
总原则指出当证明书上列入不止
一个情况时,应选择单独列在第Ⅰ部
分最低一行占用线上的那个情况,只
要它能够引起列在其上的所有情况。
I (a) (b) (c) (d)
xxxxxx xxxxxx xxxxxx xxxxxx
注意 R95 (婴儿猝死综合征)不被看作是不明 原因。
死因监测技术培训
22
规则B:琐细情况_(1) 用明确的诊断替换琐细情况。
当选择的原因是一个不大可能引起死亡的琐 细情况,而又报告了一个更严重的情况(除了 不明原因或另一个琐细情况以外的任何情况), 则重新选择根本原因,就好象琐细情况未曾报 告那样。
4
三、居民死亡推断书的填写要求

(医学课件)死因监测培训课件

(医学课件)死因监测培训课件

死因监测数据的应用方向
公共卫生决策
流行病学研究
死因监测数据可以为公共卫生部门提供决策 依据,例如确定当地的优先防治目标和制定 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死因监测数据可以用于流行病学研究,例如 探究某些疾病的流行趋势和影响因素,为制 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医疗质量控制
社会学研究
死因监测数据可以用于医疗质量控制,例如 评估医院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 以便提高医疗质量。
发现健康问题
死因监测数据可以及时发现当地健康问题,例如某些疾病的爆发或某些人群的死亡风险增 加。这些数据可以为公共卫生部门提供预警,以便他们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
评估治疗效果
通过对死因监测数据的分析,可以评估某些治疗措施的效果。例如,如果某种疾病的治疗 效果得到改善,那么该疾病的死亡率应该下降。这种效果评估可以为医生提供参考,以改 进治疗方案。
死因监测培训课件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死因监测概述 • 死因监测的流程 • 死因监测的数据应用 • 死因监测的培训与指导 • 死因监测的改进与发展
01
死因监测概述
死因监测的定义
• 死因监测定义:对人群死亡原因、死亡环境和死亡相关因素 进行系统、连续和动态的观察、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为 制定和评价公共卫生政策及其实施效果提供科学依据。
THANKS
死因监测的质量控制
介绍死因监测的质量控制,包括监测的可靠性、准确性和有效性 等方面的评估和控制方法。
培训方法的选择
理论授课
通过讲解、演示和案例分析等方法,使学员掌握死因监测的基本 概念、实践应用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理论知识。
实际操作
通过实践操作让学员掌握死因监测的具体操作技能,包括死因报 告的收集和整理、死因分析的步骤和方法等。

死因监测培训课件

死因监测培训课件
随着全球卫生体系的不断完善,死因监测网络将覆盖更 广泛的地域和人群,实现全球范围内的死因监测和数据 分析。
我国死因监测的挑战
数据收集的准确性
我国死因监测数据主要来源于医院和公安部门,但这些数据的 质量和准确性有待提高。
监测系统的智能化程度较低
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死因监测系统,但智能化程度相对较低,需 要加强技术应用和研发。
VS
流程
监测方案的设计应基于科学依据,并明确 监测指标和方法;培训工作人员以确保他 们了解监测方案和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 建立数据质量标准和指标,以便及时发现 和解决数据质量问题;定期评估和审核数 据质量,针对问题进行改进。
质量控制的标准与评价
标准
包括数据质量标准、数据报告标准、数据处理标准和数据利用标准等。
监测药物死亡的流行趋势和特点,了解不同药 物对死亡的影响。
分析药物死亡与滥用、不合理用药等的关系, 探索药物死亡发生的原因和机制。
研究药物死亡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为制定合理 的药物政策和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案例四:环境因素死亡的监测与健康危害评价
监测环境因素死亡的流行趋势和分布特点,评估不 同地区和不同环境因素对死亡的影响。
研究环境因素死亡与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环境问 题的关系,探索环境因素死亡发生的害,为 制定合理的环境政策和健康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
据。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评估卫生保健水平
死因监测提供的数据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的卫生 保健水平和医疗卫生服务的效率,为评估和改 进卫生保健工作提供依据。
死因监测的历史与发展
死因监测的起源
死因监测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初,当时人们开始认识到死亡原因在不同人群和地区之间的 差异。

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培训课件

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培训课件
❖ 2010年:6621例,监测人群总死亡率为656.89/10万 ;
❖ 2009年:6508例,死亡率为647.00/10万;
❖ 2008年:6363例,死亡率为637.79/10万。
一是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正确的 权力观 和科学 的发展 观,权 力必须 为职工 群众谋 利益, 绝不能 为个人 或少数 人谋取 私利
❖ 1、随时有卡随时报 ❖ 2、每月定时上报(2-3次) ❖ 3、拿到死亡名单后进行调查、上报
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
一是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正确的 权力观 和科学 的发展 观,权 力必须 为职工 群众谋 利益, 绝不能 为个人 或少数 人谋取 私利
3.报告对象
发生在辖区内的所有死亡个案均为死 因登记报告的对象,包括在辖区内死 亡的户籍和非户籍中国居民,以及港、 澳、台同胞和外籍公民。
一是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正确的 权力观 和科学 的发展 观,权 力必须 为职工 群众谋 利益, 绝不能 为个人 或少数 人谋取 私利
一是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正确的 权力观 和科学 的发展 观,权 力必须 为职工 群众谋 利益, 绝不能 为个人 或少数 人谋取 私利
2. 报告单位和报告人
(1)报告单位: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均为死因 信息报告的责任单位。
(2)报告人: 1)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均为死
亡信息的报告人。 2)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的医疗卫生人员方可
我县死因监测有关数据
❖ 2012年我县死亡7071例,死亡率为696.02/10万,其中男性 死亡率768.25/10万,女性死亡率620.52/10万 ,前五位的死 因依次是脑血管病为1928例,死亡率189.78/10万;恶性肿 瘤1438例,死亡率141.55/10万;第三位的为心脏病1488例, 死亡率146.47/10万;第四位的为呼吸系统疾病922例,死亡 率90.76/10万;第五位的为伤害626例,死亡率61.62/10万。

死因监测业务培训

死因监测业务培训

死因监测业务培训第一章:死因监测概述1.1 什么是死因监测死因监测是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工作,通过对人口死亡原因进行监测和分析,以提供科学依据支持公共卫生政策制定、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质量改进等决策。

1.2 死因监测的目的死因监测的目的是了解人口死亡原因的时空趋势、风险因素和分布规律,通过及时监测和分析死亡原因,为制定预防策略、评估预防效果和改进医疗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1.3 死因监测的工作内容死因监测的工作内容包括死因核查、死因分类、死因统计分析和死因报告等环节。

1.4 死因监测的意义死因监测对于及时发现和预警疾病暴发、流行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疾病预防控制、医疗质量提升和人群健康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第二章:死因监测业务流程2.1 死因监测流程概述死因监测业务流程包括死因报告收集、死因调查、死因分析和死因报告编制等环节。

2.2 死因报告收集死因报告收集是死因监测的基础环节,主要通过收集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公安机关和民政部门等相关数据协同工作,确保死因信息及时准确地上报。

2.3 死因调查死因调查是对疑似或确诊死亡病例进行现场勘验、访谈、尸体解剖等方法,以确定死因的过程。

2.4 死因分析死因分析是对死因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寻找死因的规律和特点,为制定疾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2.5 死因报告编制死因报告编制是对死因监测结果进行整理和归纳,以便向相关部门汇报和公布。

第三章:死因监测的技术要求3.1 死因核查技术死因核查技术包括现场勘验、尸体解剖和病理学检查等方法,要求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

3.2 死因分类与编码技术死因分类与编码技术是对死因进行分类和编码的方法,国际上常用的编码系统包括ICD和ICD-10等。

3.3 死因统计与分析技术死因统计与分析技术是对死因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的方法,包括基本统计指标计算、趋势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

3.4 死因报告编制技术死因报告编制技术是对死因监测结果进行整理和归纳的方法,要求具备一定的统计和报告写作能力。

死因监测培训讲稿

死因监测培训讲稿

死因监测培训讲稿引言:尊敬的各位参会者,大家好!我很荣幸能够在这里为大家介绍关于死因监测培训的内容。

死因监测是一项重要而又敏感的工作,它对于确保社会的健康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培训将为大家介绍死因监测的目的、方法和重要性,以及如何正确地进行死因监测。

一、死因监测的定义和目的死因监测是指对于个体死亡原因的研究和调查。

它通过系统收集并分析死因数据,评估死亡原因的类型和分布,为制定公共卫生政策和采取相应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死因监测的目的主要包括:1. 确定死亡原因:通过对死亡个案的细致调查和研究,准确确定个体死亡的原因,为死因统计提供依据。

2. 评估公共卫生风险:通过分析死因数据,评估社会各个群体面临的公共卫生风险,为制定健康政策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3. 追踪疾病流行趋势:通过对死因数据的跟踪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和追踪疾病的流行趋势,为疾病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

二、死因监测的方法死因监测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死因调查:包括对死亡个案的核实和详细调查,以确定死亡的确切原因。

调查内容包括病史、尸检、实验室检查等。

2. 数据收集和管理:建立统一的死因监测数据库,收集和整理死因相关的数据,包括个体特征、死亡原因、时间地点等信息。

3. 数据分析和评估:对收集到的死因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估,揭示死因分布的规律性和风险因素。

4. 报告和沟通:将监测结果以报告的形式呈现,向决策者和公众传递监测结果,提供科学依据。

三、死因监测的重要性死因监测对于社会的健康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为疾病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死因数据的分析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和追踪疾病的流行趋势,为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2. 评估公共卫生风险:通过死因监测,可以评估社会各个群体面临的公共卫生风险,为制定公共卫生政策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3. 提高医疗质量:通过对死因的细致调查和分析,可以发现和纠正医疗过程中的问题,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性。

《死因监测培训》课件

《死因监测培训》课件

医疗机构应确保死亡证明的填写完整 、准确,包括死者的基本信息、死亡 原因等。
死因分类的准确性控制
死因分类是将死亡原因归类为国 际疾病分类(ICD)中的相应编 码,是死因监测的关键环节。
医疗机构应建立死因分类的审核 制度,对分类结果进行复核,确
保分类准确无误。
加强与临床医师的沟通与合作, 提高死因分类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增加对死因监测工作的投入,提高 监测系统的整体水平。
THANKS
《死因监测培训》ppt 课件
目录
Contents
• 死因监测概述 • 死因监测的方法和流程 • 死因监测的质量控制 • 死因监测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 死因监测的未来展望
01 死因监测概述
死因监测的定义
死因监测定义
意义
死因监测是对特定人群的死亡原因和 相关健康状况进行系统、连续的收集 、核实、分析、评估和利用的过程。
01
02
03
智能化技术应用
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 析等技术提高死因监测的 准确性和效率。
实时监测与预测
实现实时监测和预测,及 时发现和预防潜在的健康 风险。
跨部门合作
加强跨部门合作,实现数 据共享和信息交流,提高 监测效果。
死因监测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前景
疾病防控
通过死因监测及时发现和 预防疾病爆发和流行。
数据收集不全或数据质量不高的挑战及解决方案
挑战
由于各种原因,如医疗记录不完整、报告系统不完善等,可 能导致死因监测数据收集不全或数据质量不高。
解决方案
建立完善的报告系统,加强医疗机构的培训和指导,提高数 据收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加强数据的质量控制和审 核,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死因监测培训讲稿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死因监测培训讲稿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死因,监测,培训,讲稿,,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综合文库中查看更多范文。

死因监测培训讲稿
一.监测对象
1.辖区内发生的所有死亡个案,包括户籍和非户籍中国居民,以及港、澳、台同胞、外籍公民。

2.辖区外死亡的户籍居民。

二.乡镇、街道、村卫生室工作职责1.2.3.4.5.
收集在家或本镇死亡个案信息,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

摸底补漏。

核实死亡信息,开展质量控制。

30天内完成网络直报。

每月10日前及时将《死亡医学证明书》上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三.卫生服务站、村级卫生室及其他医疗机构
收集死亡信息,协助入户调查工作。

四.《死亡医学证明书》基本内容
1.第一部分是死者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民族、职业、身份证号、户籍地址、常住地址、婚姻、文化、工作单位、出生日期、死亡日期、年龄、死亡地点等。

2.第二部分是死亡原因,指与死亡有关的疾病或损伤诊断,死亡原因又分为1、2部分。

3.第三部分是根本死因及统计分类。

五、填写要求
1.采用统一的《死亡证明书》的基本格式,逐项认真填写,不能漏项或错项。

2.用黑色或蓝黑色钢笔书写,字迹清楚,不得用圆珠笔、红
笔或铅笔书写。

3.死亡原因填写用医学专业疾病名称,并用中文书写,不得用拉丁文书写,不得用英文或英文缩写。

4.《死亡证明书》内容不得涂改,必须有医师签名及医院盖章。

六.基本情况项目填写
1.按照实际情况填写每一项目,字迹清晰,不缺项,不错项。

2.
注意逻辑关系。

3.填写选择性问题时,只可选择最适合的唯一答案,不能多选。

七.证明书填写
1.主要职业及工种:按就职时间最长的职业填写,并尽可能同时填写职业和主要从事的工作,如人工中的车工、钳工、电工、纺织工、电镀工、炊事员等。

2.常住户口地址,应按户口薄上登记的住址填写完整,城市要填写到街道、里弄门牌或楼房、单元室,农村要填写到行政村、组。

3.现居住地址、联系电话。

4婚姻状况:按法定的婚姻状况分为未婚、已婚、(再婚、复婚、同居)、丧偶、离异、不详5种情况选择,打对号,对老年人应注意“丧偶”一栏的选择。

5.生前工作单位:指死者在死前最后所在的工作时间较长的那个单位;
6.出生日期与死亡日期:按照公历填写年、月、日,如按阴历的话则推迟1个月计算。

7.实足年龄按周岁计算。

a.未满1周岁的婴儿填写实足年龄,28天以内的新生儿,填写存活天数,未满1天的新生儿,填写存活小时。

b.死亡时已过生日,实足年龄=死亡日期-出生日期c.死亡时未过生日,实足年龄=死亡日期-出生日期-1.8.可以联系的家属姓名,应填写最了解死者生前疾病和其他情况的直系亲属或者同事、邻居的姓名、联系电话等。

9.住址或工作单位:指联系人的具体住址或工作单位,如有电话号码应尽量填
写,以便于联系。

14岁以下的儿童要填写父母的姓名、住址、单位。

八、特殊项目的填写要求
死因的填写是证明书的主要内容,需要填写直接导致死亡的疾病或损伤,以及该疾病或损伤的更早的原因,如有两个或多个疾病,前后列于第1部分各行上,则每个疾病都是记在其上行另一个疾病可接受的原因,即疾病之间需要有逻辑顺序。

1、在第一部分中还需填写每个报告的疾病或情况从发生到死亡时大概的时间间隔,如果能填出来,则可以帮助判断各种疾病间的关系。

(1).(a)行至少填写一个疾病,填写最后造成死亡的疾病或损伤中毒的临床表现,不要只填写各种衰竭情况。

(2).一行填写一个疾病。

(3).各行之间的逻辑关系为(c)至(b)至(a)。

(4).每个疾病发病距死亡的时间间隔尽量填写。

(5).追踪最早疾病,填写的行数是不限定的,根据情况可增加填写(e)(f)等行。

2、第二部分是对第一部分内容的补充,用于填写促
死亡,但与导致死亡的疾病或情况无关的其他有意义的情况,应根据具体情况填写。

3、死者生前疾病的最高诊断医院:指第Ⅰ部分报告的主要疾病最高级确诊单位。

4、最高诊断依据:按照实际确诊的各项依据划记;如实行诊断分级,取最高级别的诊断依据,b超、x光、心电图等特殊检查均放
到“临床+理化”一栏。

.
5、医师签名:由填写死亡证明书并承担法律责任的医师签名。

6、单位盖章:由填写医生所在单位加盖公章。

7、填报日期:指出具证明书的日期;一般应是死者死亡当日或随后几日内,如间隔过长应予以说明。

善厚镇卫生院20XX年9月10日
最后,小编希望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有不周到的地方请多谅解,更多相关的文章正在创作中,希望您定期关注。

谢谢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