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接触网维护技术标准

合集下载

任务五接触网维护

任务五接触网维护
维护人员应严格遵守接触网设备的操作规程,不 得擅自更改操作步骤或省略必要的步骤。
3
停电作业
在维护过程中,如需进行停电作业,应提前向相 关部门申请,并在作业过程中采取相应的安全措 施。
维护人员安全防护
穿戴防护用品
维护人员在进行接触网维护时,应穿戴齐全的防 护用品,如安全帽、防护服、防护鞋等。
使用安全带
状态监测技术需要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并配备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实时监测和数 据分析,以确保接触网的安全运行。
故障诊断与修复技术
故障诊断与修复技术是指对接触 网发生的故障进行诊断、定位和
修复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故障诊断与修复技术需要专业的 技术人员进行操作,包括对故障 的识别、定位、原因分析、修复
方案制定和实施等步骤。
接触网维护的重要性
确保列车安全运行
保障乘客出行体验
接触网是铁路供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 分,维护良好的接触网能够保证列车 的稳定、安全运行。
接触网的正常运行直接关系到列车的 运行效率和乘客的舒适度,良好的接 触网维护能够提高乘客的出行体验。
提高设备使用寿命
定期维护可以及时发现并修复接触网 设备存在的问题,延长设备的使用寿 命,降低更换成本。
在维护过程中,应记录设备的运 行状况、故障情况、维护措施等 信息,为后续的维护工作提供参 考。
维护效果评估
评估指标确定
01
根据维护目标,确定相应的评估指标,如设备故障率、设备可
靠性等。
数据收集与分析
02
收集接触网设备的运行数据、故障数据和维护数据等,对数据
进行整理和分析,评估维护工作的效果。
持续改进
在接触网高处作业时,维护人员应使用安全带, 确保自身安全。

《高速铁路接触网故障抢修规则》(2014)53

《高速铁路接触网故障抢修规则》(2014)53

TG/GD106-2014高速铁路接触网故障抢修规则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高速铁路(含相关联络线和动车走行线,下同)接触网故障(或事故,下同)抢修工作,保障铁路运输安全和畅通,特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高速铁路接触网故障抢修要遵循“先行供电”“先通后复”和“先通一线”的基本原则,以最快的速度满足滞留列车供电条件,尽快疏通线路并尽早恢复设备正常的技术状态。

为保证快速抢通,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允许接触网降低技术条件临时恢复供电开通运行。

第三条牵引供电运行各级管理部门按照“细分供电单元,缩小供电范围,准确判断故障,压缩故障停时”的要求,合理抢修布局,强化抢修设施配套,完善抢修预案,实现快速响应、高效抢修。

第四条接触网抢修基地应针对高速铁路设备特点,配备先进装备、机具和充足的材料。

在供电段生产调度指挥场所设置实时的远动(SCADA)和综合视频复视系统。

积极推广和应用集设备运行、技术资料、信息传递、抢修预案等功能于一体的接触网抢修辅助决策系统,提高接触网故障应急抢修工作效率与管理水平。

第五条铁路从业人员凡发现接触网故障和异状,应立即报告列车调度员、供电调度员或者邻近车站值班员、供电设备管理单位(含牵引供电外委维修管理单位或公司,从事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的施工单位等,下同)人员,并尽可能详细地说清故障范围和损坏情况。

第六条本规则适用于高速铁路接触网故障、事故抢修及自然灾害和其它事故引起的接触网修复、配合工作。

新建设计速度200公里/小时的铁路参照本规则执行。

各铁路局应结合本局具体情况制定实施细则。

第二章抢修组织第七条牵引供电运行各级管理部门要加强高速铁路接触网故障抢修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各级责任制。

铁路局应成立接触网故障抢修领导小组,供电段、车间和工区应成立接触网故障应急抢修组织。

第八条铁路局供电调度员负责接触网故障抢修指挥。

铁路局应建立高铁供电应急指挥专家组,应急指挥专家组主要负责指导高铁供电应急处置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为电调指挥和现场抢修提供技术支持,实现安全快速抢通。

接触网的日常维护的技术标准

接触网的日常维护的技术标准

毕业设计(论文)中文题目:高铁接触网的日常维护与维修学院: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专业: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姓名:刘刚学号:10622096指导教师:刘平竹2011 年11月23日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北京交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议北京交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本任务书下达给: 10 级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学生刘刚设计(论文)题目:一、设计(论述)内容二、基本要求三、重点研究的问题四、主要技术指标五、其他要说明的问题下达任务日期:年月日要求完成日期:年月日答辩日期:年月日指导教师:开题报告题目:高铁的日常维护与检修报告人:刘刚2011 年11 月23 日一、文献综述二、选题的目的和意义三、研究方案四、进度计划五、指导教师意见指导教师:刘竹平年月日中期报告题目:报告人:一、总体设计二、框架(框图)三、进展情况四、指导教师意见结题验收一、完成日期二、完成质量三、存在问题四、结论指导教师:年月日高速铁路从一方面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经济技术水平与综合国力,是当今世界铁路发展的趋势和潮流。

接触网是电气化中所提到的主要供电装置之一,其功用是通过它与受电弓的直接接触,而将电能传送给电力机车。

接触网最早出现的形式是利用钢轨供电。

随着电压的提高、运输量的增大、技术的不断改进以及对人身安全的严格要求等,使接触网的结构逐渐发展成为目前广泛采用的架空式接触网。

地下铁道由于受空间条件的限制,一般采用接触轨式接触网。

但是近年来,随着电压的升高,也在采用架空式的刚性悬挂或软索式悬挂。

论文在以讨论和辨证高速铁路接触网的发展方向上,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介绍目前我国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以及国外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发展情况,从而为我国高速铁路接触网施工技术向国际先进水平看齐提供了参考。

得出结论、给出发展前景,最后又叙述高速铁路接触网的发展价值和今后的方向。

关键词:接触网零部件接触网日常维护与技术要求High speed railway from the hand represents a country's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level and comprehensive national power, when this world railroad development tendency and the tidal current.Contact net of electrified is mentioned in one of the main power supply device, its function is to pass it and pantograph contact, and to transfer the energy to the electric locomotive. Contact net appears most early is the use of rail power supply. As the voltage increases, the transport volume increases,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echnology and the personal safety of strict requirements, so that the contact network structure gradually developed into the current widely used overhead contact net. Underground railway because of space constraints, generally use the contact rail contact network. Bu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increase of voltage, also in the overhead rigid suspension or a soft rope suspension.The paper discussed and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in high speed railway contact network development direction, has conducted the thorough research. The introduction at present our country high speed electrified railway contact net and foreign high speed electrified railway contact net development, so as to China's high speed railway contact network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n line with the international advanced level reference. To conclude, gives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 and finally describes the high speed railway contact net of fair value and future directions.目录第一章接触网状态监测第一节监测的分类┅┅┅┅┅┅┅┅┅┅┅ 13 第二节巡视┅┅┅┅┅┅┅┅┅┅┅┅┅┅ 13 第三节视频和摄像装置检查┅┅┅┅┅┅┅ 14 第四节 SCADA系统遥测┅┅┅┅┅┅┅┅┅ 15 第五节主导电回路测温┅┅┅┅┅┅┅┅┅ 15 第六节观测点监测┅┅┅┅┅┅┅┅┅┅┅ 16 第七节绝缘在线监测┅┅┅┅┅┅┅┅┅┅ 16 第二章接触网检测与检查┅┅┅┅┅┅┅┅┅ 16 第一节检测┅┅┅┅┅┅┅┅┅┅┅┅┅┅ 16 第二节检查┅┅┅┅┅┅┅┅┅┅┅┅┅┅ 17 第三章检修管理┅┅┅┅┅┅┅┅┅┅┅┅┅ 18 第一节修程┅┅┅┅┅┅┅┅┅┅┅┅┅┅19 第二节检修计划及实施┅┅┅┅┅┅┅┅┅ 19 第三节绝缘部件清扫┅┅┅┅┅┅┅┅┅┅ 19 第四节检查验收┅┅┅┅┅┅┅┅┅┅┅┅20 第四章高铁接触网维护技术标准┅┅┅┅┅┅ 20第13条为贯彻“预防为主、重检慎修、修养并重”的方针,各铁路局和牵引供电设备运营维护管理单位要根据客运专线接触网设备特点,建立牵引供电设备的监测制度。

接触网维修工作标准

接触网维修工作标准

接触网维修工作标准
为确保接触网的正常运行和安全管理,制定以下维修工作标准。

1. 维修人员资质要求
维修人员必须具备以下资质:
- 具备相关电气专业知识,熟悉接触网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 通过相关培训和考试,获取相关维修资质证书;
- 具备良好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2. 维修工具和设备
维修人员应携带以下工具和设备:
- 手持绝缘电压表和电流表,用于测量接触网的电压和电流;
- 绝缘手套和绝缘工具,确保维修过程中的安全;
- 专用工具,用于接触网的组装和拆卸;
- 手持通信工具,用于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

3. 维修过程
维修过程应遵循以下步骤:
1. 确定维修范围和目标;
2. 准备必要的工具和设备;
3. 进行安全检查,确保工作区域安全;
4. 维修人员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护目镜、耳塞等;
5. 根据维修计划进行维修工作,注意操作规范;
6. 维修完成后,进行功能测试,确保接触网正常工作;
7. 清理维修现场,保持工作区域整洁。

4. 维修安全管理
维修人员应遵守以下安全管理要求:
- 严格遵守相关安全规定,如穿戴个人防护装备、操作规范等;
- 注意工作区域的安全,如防止人员误入、防止工具杂乱等;
- 检查维修设备和工具的安全性能,确保其正常使用;
- 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报告,不私自处理;
- 定期参加安全培训,提升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以上为接触网维修工作的标准要求。

请维修人员遵守相关规定,确保接触网的正常运行和安全维护。

注: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标准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制定。

接触网支持装置检修作业标准

接触网支持装置检修作业标准

接触网支持装置检修作业标准一、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接触网支持装置的检修周期、质量标准、准备工作、检修步骤、处理方法、注意事项、附件等内容。

适用于朔黄铁路原平分公司接触网支持装置的检修。

二、编制依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和《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文、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铁路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10208-2008、朔黄铁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

三、准备工作1.安全防护:计划申报、工作票签发与审核、预想会、停电作业、作业结束等工作及安全措施,执行朔黄铁路《接触网停电作业标准》;“V”型天窗作业时注意与相邻带电线路距离,并做好行车防护防护。

2.人员组织:操作人员2~3人。

作业监护、行车防护、接挂地线、地面辅助人员由工作领导人在单次作业中进行安排。

3.工、机具:作业车(或车梯)、水平尺、力矩扳手、钢丝套、滑轮组、滑轮、大绳、橡胶锤(或木锤)、温度计、安全工具、防护用具等。

(根据检修项目需要携带相应工、机具)。

4.材料:套管双耳、承力索座(钩头鞍子)、定位环、管帽、平腕臂、斜腕臂等。

(根据检修项目需要携带相应材料)。

5.技术资料:接触网安装图、旋转腕臂位置安装曲线图。

四、质量标准1.腕臂底座、压管底座应与支柱密贴。

底座角钢(槽钢)应水平安装,两端高差不得大于 10mm。

平腕臂时,承力索应安装在承力索支撑线夹(承力索座)转角内侧的线槽中。

2.结构高度标准值:区段的设计采用值。

安全值:标准值±200mm。

限界值:(以跨距中最短吊弦长度为依据界定)最短吊弦长度为 250mm。

3.腕臂技术状态应符合下列要求:(1)腕臂的安装位置应满足承力索悬挂点(或支撑点)距轨面的距离(即导线高度加结构高度),允许误差±200mm;(2)悬挂点距线路中心的水平距离符合规定。

棒式绝缘子安装时滴水孔朝下,腕臂的各部件均应组装正确,腕臂上的各部件在同一垂直上(不包括定位装置),铰接处要转动灵活。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设备维修规定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设备维修规定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设备维修规定一、维修流程1. 故障报告:当接触网设备发生故障时,相关人员应立即向维修部门报告故障情况,并详细描述故障现象和发生的时间。

2. 故障排查:维修部门收到报告后,应派遣维修人员前往现场进行故障排查。

排查过程中,维修人员应仔细观察和检查设备的各项指标,并记录下现场情况。

3. 维修方案制定:根据故障排查结果,维修部门应制定详细的维修方案,包括所需材料、所需时间以及维修人员的配备等。

4. 维修执行:按照维修方案,维修人员开始进行设备维修。

在维修过程中,应遵守相关安全操作规程,并注意保护现场的安全和整洁。

5. 维修记录:维修完成后,维修人员应填写维修记录,包括故障细节、维修过程和使用的材料等,并将记录存档备查。

二、维修安全1. 人员安全:维修人员在执行维修任务时,应佩戴符合要求的安全防护用品,如手套、安全帽、护目镜等。

在危险区域作业时,应设立明显的警示标志,确保他人不会无意中进入维修现场。

2. 设备安全:在维修过程中,应先切断设备的电源,确保维修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同时,在维修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新的故障或安全事故。

3. 现场安全:维修现场应保持整洁,并定期清理危险物品。

维修结束后,应恢复现场正常秩序,并及时清理工具和材料,确保现场安全。

三、维修质量要求1. 故障修复:维修人员在完成维修任务后,应确认故障是否被完全修复,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 工作记录:维修人员应认真填写完整的维修记录,并存档备查。

记录中应包括故障情况、维修过程、使用的材料等详细信息。

3. 效率要求:维修部门应设定合理的维修时间,并监控维修进度。

维修人员应按时完成维修任务,避免影响正常运营。

四、维修费用1. 维修费用计算:维修部门应根据维修任务的具体情况,计算维修费用。

费用计算方法需要符合相关规定和计费标准。

2. 维修费用支付:维修费用应由相关部门按时支付。

如有发生维修争议,应及时解决并支付合理费用。

接触网维护工作标准

接触网维护工作标准

接触网维护工作标准1. 引言接触网是铁路系统中非常重要的设备之一,它负责供电给列车,并维持列车和供电系统之间的正常接触。

为了确保接触网的安全和可靠运行,制定和遵守一套标准的工作程序和指南是至关重要的。

2. 目的本文档旨在定义接触网维护工作的标准,确保维护人员根据统一的规范进行工作,提高维护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3. 维护人员3.1 岗位职责- 定期巡视接触网设备,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 进行常规维护工作,包括清洁、紧固和维修等;- 动员和协调相关部门参与紧急维修;- 做好维护记录。

3.2 技能要求- 具备相关的接触网设备知识和经验;- 熟悉维护工作流程;- 具备解决问题和应急处理能力;- 具备团队合作精神。

4. 维护流程4.1 巡视和检查- 定期巡视接触网设备,检查其运行状态;- 发现任何异常情况,应立即上报相关部门;- 在巡视过程中注意保持安全和高度警惕。

4.2 日常维护- 进行定期的清洁和紧固工作,确保接触网设备无积尘或松动现象;- 使用合适的工具和设备进行维修;- 对于较小的故障,可以进行简单的维修;- 对于较大的故障,务必报告上级领导并协调相关部门参与维修。

4.3 应急维修- 在发生接触网设备故障或意外停电时,立即采取紧急维修措施;- 动员相关部门参与维修工作;- 经过紧急修复后需进行详细的检查和测试,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4.4 维护记录- 维护人员需记录维护工作的详细信息,包括维护时间、维护内容、维护人员等;- 维护记录要准确、详尽、清晰,以备后续查阅。

5. 安全注意事项- 维护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人身安全;- 操作前须确保设备停电,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禁止擅自拆卸设备,如需拆卸,应按照程序进行;- 在维修过程中,严禁违反有关规定,以免引发事故。

6. 总结本文档对接触网维护工作的标准进行了规范和要求,旨在确保接触网设备的安全和可靠运行。

维护人员应全面理解并遵守本标准,确保维护工作的高效和优质。

高速铁路接触网运行维修规则

高速铁路接触网运行维修规则

高速铁路接触网运行维修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接触网是电气化铁路重要的行车设备。

为保证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运行安全可靠,特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从事接触网运行维修的相关单位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切实贯彻本规则的规定。

本规则未作规定的,铁路局可根据需要自行规定,并报铁路总公司备案。

第三条接触网运行维修应坚持“预防为主、重检慎修"的方针,按照“定期检测、状态维修、寿命管理"的原则,遵循专业化、机械化、集约化维修方式,依靠铁路供电安全检测监测系统(6C系统)等手段,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实行“运行、检测、维修"分开和集中修组织模式,确保接触网运行品质和安全可靠性。

第四条本规则技术标准作为高速铁路接触网运行维修和质量验收依据。

第五条本规则适用于工频、单相、交流25kV,列车运行速度2kh及以上和2kh以下仅运行动车组的铁路接触网设备的运行维修。

第二章一般规定第六条接融网运行维修是通过对设备定期检测、分析诊断、质量评价和鉴定,并依据结果实施修理,恢复设备正常运行状态的循环管理过程。

主要包括运行、检测、维修等管理工作。

第七条供电段应设置接触网运行、检测、维修管理机构,配齐相关机具和材料,建立健全技术资料,实行维修成本预算管理,制定设备抢修预案及相关管理制度,不断提高接触网运行管理水平。

第八条接触网设备应充分利用铁路供电安全检测监测系统(6C系统)等手段,定期进行检测,开展即时、定期分析诊断,按照标准值、警示值、限界值界定设备状态,划分缺陷等级(两级缺陷),为设备维修提供依据。

铁路供电安全检测监测系统(6C系统)包括:弓网综合检测装置(IC)、接触网安全巡检装置(2C)、车载接触网运行状态检测装置(3C)、接触网悬挂状态检测监测装置(4c)、受电弓滑板监测装置(5C)和接触网及供电设备地面监测装置(6C)等。

第九条维修是指在接触网系统实际运行状态出现不允许的偏差或发生故障时,对接触网系统进行必要修复,恢复正常功能,以及通过精确检测、调整修理,恢复设备标准状态的过程。

接触网维修技术标准

接触网维修技术标准

接触网维修技术标准第1条接触线及承力索维修技术标准1.承力索、接触线的张力和弛度应符合安装曲线规定的数值,弛度误差不得大于下列数值:全补偿链形悬挂为10%。

机械强度安全系数符合附录4的规定。

2.承力索在直线地段,应位于线路中心线的正上方,偏差不超过150 mm。

在曲线地段,承力索与接触线之间的连线应垂直于轨面连线,允许向曲线内侧偏差不超过100mm,但不得偏向曲线外侧。

3.接触线距轨面高度应符合规定,误差不超过30mm,测量点在定位两侧吊弦线夹处,其相对高差在20mm之间。

接触线高度变化时,工作支的坡度一般为3‰,困难情况下不超过5‰。

接触导线在最大负驰度下,导高最高不得超过6500mm,在最大正驰度下,最低不得低于5370 mm。

接触线在直线地段要布置成之字形,曲线地段要置成受拉状态,其之字值和拉出值要符合规定,误差不得过30 mm。

4.接触线磨耗或损伤按下列规定整修或更换。

(1)在链形悬挂区段中,当接触线TCG—110局部磨耗和损伤残高为8.5mm时,加补强线,平均磨耗残高为8.7mm时整锚段更换。

(2)在链形悬挂区段中,当接触线TCG-85局部磨耗和损伤残高为7.5-8.3mm时,加补强线,平均磨耗残高为8.3mm 时,整锚段更换。

(3) 承力索、接触线磨耗和损伤后不能满足该线通过的最大电流时,若系局部磨耗和损伤,可以加电气补强线,若系普遍磨耗和损伤则应更换;加电气补强线时,要使补强线处于工作状态,即与受电弓接触。

(4) 19 股的铜承力索:断 1 股(或损伤截面达1股)将断股头锉平后,用同材质绑扎线扎紧(不需做接头);断 2 股(或损伤截面达2股)及以上时,截断做接头。

19 股的铝包钢芯承力索:钢绞线断1股(或损伤截面达1股)及以上必须截断做接头。

铝绞线断1股(或损伤截面达1股)将断股头锉平后,用同材质线绑扎;铝绞线断2~6股(或损伤截面达2~6股)将断股头锉平后,用同材质的承力索和并钩线夹进行电气补强;铝绞线断7~12股(或损伤截面达7~12股)截断做接头或进行机械和电气补强; 7股的铝覆钢承力索断1股(或损伤截面达1股)及以上时,必须截断做接头。

高速铁路接触网零部件的智能化维护与保养方法技巧

高速铁路接触网零部件的智能化维护与保养方法技巧

高速铁路接触网零部件的智能化维护与保养方法技巧高速铁路接触网是现代城市轨道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列车提供了可靠的电能供应。

然而,长时间的运行和恶劣的环境条件会导致接触网零部件的磨损和老化,进而影响高速铁路的运营安全和稳定性。

为确保接触网的正常运行,智能化维护与保养方法技巧变得尤为重要。

一、智能化维护与保养的基本原则1. 预防性维护:通过定期巡检和检修,提前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避免设备故障引发重大事故。

2. 数据驱动:采集、分析和利用接触网运行数据,预测性地制定维护计划,提高维护效率和质量。

3. 自动化技术:利用先进的传感器和监控设备,实现设备状态的实时监测和远程控制,降低人为操作的风险。

二、智能化维护与保养方法技巧1. 清洁与防尘:高速铁路接触网易积尘,应定期进行清洁,并采用防尘措施,减少灰尘对设备的损害。

2. 检测与检修:通过定期巡检、绝缘电阻测试和激光测距等手段,检测接触网各部件的损耗和磨损程度,及时进行检修和更换。

3. 涂层保护:对接触网导电杆等零部件进行表面涂层处理,提高其耐腐蚀性能和减少摩擦系数。

4. 维护记录:建立健全的维护记录系统,记录设备的维护历史、维护内容和维护人员等信息,方便日后参考和分析。

三、智能化维护与保养的应用案例1. 无人机巡检:使用无人机进行高空巡检,利用摄像机和红外热像仪等设备实时获取接触网状态信息,实现快速、精准的故障诊断。

2. 物联网监控:采用物联网技术,将接触网各个部件的传感器连接到云平台,通过远程监控和数据分析,实现对设备状态的实时监测和预警。

3. 人工智能维护: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分析接触网的运行数据,预测出潜在故障,优化维护计划和策略,提高维护效率和可靠性。

4. 虚拟仿真培训:通过虚拟仿真技术,模拟高速铁路接触网的运行场景和故障情况,对维护人员进行培训和演练,提高其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四、智能化维护与保养的优势和挑战1. 优势:- 提高维护效率和质量,减少人力和时间成本;- 实现设备状态的实时监测和远程控制,降低操作风险;- 利用数据分析技术,预测故障和优化维护计划,提高可靠性和运行安全。

高速铁路接触网运行维修规则

高速铁路接触网运行维修规则

附件8—1 —1.高速铁路接触网运行维修规则2.区别项点3.普速和高度不同项点4.普速增加要求5.普速无此要求高速铁路接触网运行维修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接触网是电气化铁路重要的行车设备。

为保证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运行安全可靠,特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从事接触网运行维修的相关单位要建立健全各项规 章制度,切实贯彻本规则的规定。

本规则未作规定的,铁路局可 根据需要自行规定,并报铁路总公司备案。

第三条接触网运行维修应坚持“预防为主、重检慎修” 的方针,按照“定期检测、状态维修、寿命管理”的原则,遵 循专业化、机械化、集约化维修方式,依靠铁路供电安全检测监 测系统(6C 系统)等手段,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实行“运 行、检测、维修”分开和集中修组织模式,确保接触网运行品 质和安全可靠性。

第四条本规则技术标准作为高速铁路接触网运行维修和质量验收依据。

第五条本规则适用于工频、单相、交流25kV,列车运行 速度200km/h 及以上和200km/h 以下仅运行动车组的铁路接触网设备的运行维修。

(普速:200km/h以下铁路<仅运行动车组的铁路>除外)第二章一般规定第六条接触网运行维修是通过对设备定期检测、分析诊断、质量评价和鉴定,并依据结果实施修理,恢复设备正常运行状态的循环管理过程。

主要包括运行、检测、维修等管理工作。

第七条供电段应设置接触网运行、检测、维修管理机构,配齐相关机具和材料,建立健全技术资料,实行维修成本预算管理,制定设备抢修预案及相关管理制度,不断提高接触网运行管理水平。

第八条接触网设备应充分利用铁路供电安全检测监测系统 (6C系统)等手段,定期进行检测,开展即时、定期分析诊断,按照标准值、警示值、限界值界定设备状态,划分缺陷等级 (两级缺陷),为设备维修提供依据。

铁路供电安全检测监测系统(6C系统)包括:弓网综合检测装置(1C)、接触网安全巡检装置(2C)、车载接触网运行状态检测装置(3C)、接触网悬挂状态检测监测装置(4C)、受电弓滑板监测装置(5C)和接触网及供电设备地面监测装置 (6C )等。

铁路接触网大修技术标准

铁路接触网大修技术标准

铁路接触网大修技术标准一般规定第1条接触网大修要根据各条线、各地区投入运行的情况和当时建设的标准及接触网设备运行状况,确定接触网大修周期、项目和范围。

一般大修周期为15〜20年,项目和范围为整锚段更换接触线、承力索、附加导线,更换支撑、定位、悬挂、补偿装置及其他接触网设备等,更换或修理不达标的支柱和基础等。

鉴于各条线、各地区接触网设备性能和运行条件不同,应根据线路运行速度、供电能力、弓架次、锈蚀、磨耗、绝缘强度等实际情况,经过调查研究、技术鉴定,可适当调整接触网大修的周期、项目和范围,也可进行局部和单项、单台设备大修。

第2条接触网大修应选用耐腐蚀、抗疲劳、高强度、轻型化的零部件和金具,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材料,采用先进的施工工法和工艺,且符合现行的建设、设计、施工、运营的标准和有关规定。

大修过后的设备应满足状态修条件。

第3条接触网大修技术标准应满足本细则维修技术标准的要求,本细则未作规定的参照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施工规范及电业部门有关规定执行。

通过大修要使接触网在供电能力、供电质量、技术水平及安全可靠性和灵活性方面件式提速分相绝缘器,列车运行速度120km/h以上时,应采用锚段关节式分相绝缘器或采用自动过分相装置。

分段器的泄漏距离应不小于1600mm o 第146条接触网线岔应采用交叉式线岔,两支接触悬挂的补偿方向尽可能保持一致,线岔始触区内不得装设任何线夹。

第147条在桥下及桥、涵、隧道、明洞等出口处的承力索和供电线上应加装绝缘套管。

第148条支柱侧面限界应满足《铁路技术管理规程》的规定,困难时应不低于原设计标准。

项目、周期第149条接触网大修的项目和范围为整锚段地更换接触网、附加导线,更换支撑、定位悬挂、补偿装置及其他接触网设备、器材、零部件、金具等,更换或修理不达标的支柱和基础等。

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大修后的接触网必须与列车速度、线路质量相匹配,并达到同期新建工程的标准,至少保证一个大修期内的正常运行。

接触网检修工艺标准

接触网检修工艺标准

接触网检修工艺标准目录一检调拉出值、之字值二接触线接头制作三承力索接头制作四检调定位装置五调正及更换吊弦六检调线岔七检调支持装置八检调锚段关节九检调更换分段绝缘器十检调更换分相绝缘器十一检调电联接器十二更换悬式绝缘子十三更换棒式绝缘子十四检调补偿器十五检调隔离开关十六支柱检修十七检调附加导线十八检调避雷器作业十九检调地线、下锚拉线二十检调软横跨作业二十一检调安全网栅二十二检修标志牌二十三限界门的检调第一章检调拉出值、之字值一、工作准备人员:12人。

工具:车梯、滑轮组、闭口滑轮、大绳、钢丝套子、测距器或激光测量仪、(线坠、道尺)、钢卷尺、手锤、力矩扳手等。

材料:定位线夹、定位环、Φ4.0不锈钢丝。

二、检调内容1、在每个定位点处,均要根据图纸计算出该定位处的实际值公式如下:m=a-c其中:m——导线距线路中心距离a——设计拉出值c——受电弓中心与线路中心距离计算拉出值m值为:m=a-h3H/L其中:h—线路外轨超高H—导线距轨面高度L—轨距2、确定其所测拉出值是否符合要求将线坠放开,挂于定位点处,在轨面处用钢卷尺进行测量(该测量值为定位点与线路中心距离m测,测量时应将钢卷尺长度为720mm处放于钢轨内侧)然后将测量的结果m测与计算值m计进行比较,△m=±(m标-m实) 其中正负号决定于定位方式,即正定位时取正号,反定位时取负号。

⑴△m在±30mm范围内不需要调整;⑵△m > +30mm,说明应增大实际m值,即将接触线拉向离开线路中心方向△m值;⑶△m < -30mm,说明应减小实际m值,即将接触线向线路中心方向放|△m|值。

3、拉出值调整(1)根据计算的△m大小和方向,将定位处的定位环或支持器顶丝松开,按方向要求改变△m,然后紧固定位环或支持器顶丝即可。

(2)在曲线侧受力较大处应使用滑轮组。

曲线外侧:将滑轮组的一端挂于定位点接触线上,另一端通过钢丝套子挂于腕臂上。

曲线内侧:先给反定位管装上一个定位环,然后将滑轮组的一端挂于接触线上,另一端通过钢丝套子挂于定位环上。

高速铁路接触网运行维修规则

高速铁路接触网运行维修规则

高速铁路接触网运行维修规则概述高速铁路接触网是高速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为高速列车提供电力。

接触网的运行和维修,关系着高速铁路的运行安全和运力保障。

因此,高速铁路接触网的运行和维修规则十分重要。

运行规则接触网运行速度高速铁路接触网的运行速度应符合以下要求:1.对于靠近车站的铁路段,应降低接触网的运行速度,以便列车慢行或停车时,能够安全接触接触网,不影响列车和接触网的安全运行。

2.对于电气化铁路,维护电压恒定输入,使运行速度和列车负载能够平衡。

接触网线路维护高速铁路接触网的线路维护应符合以下要求:1.接触网线路上应保持良好的绝缘状态,避免短路或电气火灾发生。

2.接触网的距离、高度应符合相关的标准规定,以保证列车与接触网的安全距离,同时也确保列车与接触网之间有足够的电气间隙,以保证列车和接触网之间不发生任何意外。

接触网防静电措施高速铁路接触网的防静电措施应符合以下要求:1.对于高压静电,采用防火、防爆等措施。

2.在高速铁路接触网维护过程中,需要进行安全接地,防止电气静电的积累。

维修规则接触网的定期维护高速铁路接触网的定期维护应符合以下要求:1.定期检查接触网上的弓网关系,避免弓距不足、弓位置偏移等问题导致列车无法准确认识弓位。

2.定期检查接触网的绝缘状态,避免短路或电气火灾发生。

接触网的问题解决高速铁路接触网的问题解决应符合以下要求:1.对于接触网设备存在故障或需要定期维护,需要在维修人员到达前禁止列车通过,确保列车的安全。

2.在维修过程中,对相关的设备进行拆装维护,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标准和规范进行操作,避免出现安全事故。

高速铁路接触网的运行和维修规则是高速铁路安全和运行保障的重要规定。

在实际操作中,铁路运营企业需要全面贯彻执行这些规则,确保铁路的运行安全,提高高速铁路的服务质量,为乘客和社会提供更好的出行体验。

高速铁路接触网运行维护管理规程

高速铁路接触网运行维护管理规程

高速铁路接触网运行维护管理规程高速铁路接触网运行维护管理规程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高速铁路接触网运行维护管理规程(指导意见、办法)(征求意见稿)目录第一章总则┅┅┅┅┅┅┅┅┅┅┅┅┅┅┅3第二章运行管理┅┅┅┅┅┅┅┅┅┅┅┅┅4第一节统一领导和分级管理┅┅┅┅┅┅┅4第二节运行管理┅┅┅┅┅┅┅┅┅┅┅┅4第三章接触网状态监测┅┅┅┅┅┅┅┅┅┅8第一节监测的分类┅┅┅┅┅┅┅┅┅┅┅8第二节巡视┅┅┅┅┅┅┅┅┅┅┅┅┅┅8第三节视频和摄像装置检查┅┅┅┅┅┅┅10第四节SCADA系统遥测┅┅┅┅┅┅┅┅┅11第五节主导电回路测温┅┅┅┅┅┅┅┅┅11第六节观测点监测┅┅┅┅┅┅┅┅┅┅┅12第七节绝缘在线监测┅┅┅┅┅┅┅┅┅┅12第四章接触网检测与检查┅┅┅┅┅┅┅┅┅12第一节检测┅┅┅┅┅┅┅┅┅┅┅┅┅┅12第二节检查┅┅┅┅┅┅┅┅┅┅┅┅┅┅13第五章检修管理┅┅┅┅┅┅┅┅┅┅┅┅┅15第一节修程┅┅┅┅┅┅┅┅┅┅┅┅┅┅15第二节检修计划及实施┅┅┅┅┅┅┅┅┅15第三节绝缘部件清扫┅┅┅┅┅┅┅┅┅┅16第四节检查验收┅┅┅┅┅┅┅┅┅┅┅┅16第五章高铁接触网维护技术标准┅┅┅┅┅┅17第六章抢修管理┅┅┅┅┅┅┅┅┅┅┅┅┅48第七章安全规定┅┅┅┅┅┅┅┅┅┅┅┅┅50第八章附则┅┅┅┅┅┅┅┅┅┅┅┅┅51高速铁路接触网运行维护管理规程(指导意见、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1条高速铁路的接触网是重要行车设备。

为保证高速铁路接触网运行安全可靠,根据铁道部《客运专线固定设施维修管理有关问题的指导意见》(铁运〔2009〕36号),特制订本规程。

第2条负责高速铁路牵引供电设备运营维护、施工的各单位,要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贯彻本指导意见的规定,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结合具体情况制定实施细则,报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和业主单位核备。

铁路接触网维修规范

铁路接触网维修规范

铁路接触网维修规范1. 引言铁路接触网是供电给电力机车、电车和铁道交通设备使用的系统,起着保证铁路运行正常的重要作用。

为了确保铁路接触网的安全和可靠运行,需要进行定期的维修和检查工作。

本文档旨在规范铁路接触网的维修工作,提供了维修规范的重要要求和步骤。

2. 维修前准备2.1 维修前准备工作的目的是确保维修人员的安全和维修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进行维修工作之前,必须进行以下工作:•检查维修设备和工具的完好性,确保其符合安全要求;•确保维修人员具备必要的技能和知识,以及相关的安全培训;•了解维修任务的具体要求和细节,并制定维修计划;•确保维修现场的安全措施已经采取。

2.2 维修前准备的步骤如下:2.2.1 检查维修设备和工具维修设备和工具是维修工作的基础,必须确保其完好无损,符合相关的安全要求。

在维修前,需要进行以下检查:•检查手持工具(如扳手、螺丝刀等)的外观和使用状态,确保其没有损坏;•检查电动工具和机械设备的电源线和机械部件的连接情况,确保其正常运行;•检查维修设备的标识和质量证明文件,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2.2.2 确保维修人员的技能和安全培训维修工作需要专业的技能和知识,维修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培训和资格证书。

在进行维修工作之前,需要进行以下确认:•确认维修人员已经接受了相关的安全培训,并具备必要的资格证书;•确认维修人员了解维修任务的具体要求和安全标准;•确认维修人员了解维修设备和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2.3 制定维修计划维修计划是维修工作的指导和组织依据,必须提前制定并得到相关部门的批准。

在制定维修计划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维修任务的紧急程度和重要性;•维修人员的可用时间和维修设备的可用性;•维修工作的风险评估和安全控制措施。

2.2.4 维修现场安全措施维修现场的安全措施是维修工作的必要条件,必须在维修前采取。

以下是常见的维修现场安全措施:•设置标志和警示牌,提醒他人注意维修工作;•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防护镜、防护手套等;•预防火灾和电击事故的措施,如禁止吸烟和设置隔离开关。

160kmh区段接触网整修标准

160kmh区段接触网整修标准

160km/h区段接触网整修标准一、设备质量补充标准1、承力索位置:直线区段位于线路中心的正上方;曲线区段与接触线之间的连线垂直于轨面连线。

直线区段允许误差150mm;曲线区段允许向曲线内侧偏移100mm。

2、接触线拉出值:之字值≤350mm;拉出值≤400mm。

3、接触线高度:小于6500mm;大于路局《行车组织规则》确定的最低值。

京广线最低接触线高度,除因桥隧限制,最低高度不小于5750mm.4、接触线坡度(工作支):接触线坡度严格控制在1-3‰以内,相邻吊弦之间的接触线高度之差不得超过10mm。

一旦发现上述情况,应及时调整处理。

站场和区间接触线设计高度不一致,由6000mm到6450mm变化时,根据跨距大小的不同在3-4个跨距过渡。

由6000mm到6200mm变化时,在2-3个跨距过渡;在桥隧等接触线高度限制点处,根据接触线高度变化量和每个跨距长度确定过渡跨距个数。

5、一个锚段内接触线接头、补强的数量(不包括分段、分相的下锚接头):锚段长度在800m 及以下者,接触线不允许有接头;锚段长度在800m以上者,接触线接头不超过1个。

6、软横跨下部定位索距接触线的距离不得小于300mm。

7、线岔:两接触线相距500mm处的高差:两工作支中任一工作支的垂直投影距另一股道线路中心500-800mm的范围内,不得安装任何线夹。

8、定位器坡度:普通定位器,标准值:1/5。

安全运行状态值:1/6-1/4。

对于限位定位器,除定位器坡度满足上述要求外,其允许抬升量、限位止钉间隙应符合产品说明书的要求,定位器安装底座不得在受电弓动态范围之内。

9、支柱倾斜率:接触网各种支柱,均不得向线路侧和受力方向倾斜。

安装在曲线外侧及直线上的支柱,在垂直线路方向要向受力的反向倾斜。

腕臂柱的外倾斜率为0-0.5%。

软横跨支柱的倾斜率:13m高的支柱为0. 5%-1%;15m及以上高的支柱为1%-2%。

曲线内侧的支柱、装设开关的支柱、双边悬挂的支柱、硬横跨支柱、均应直立,允许向受力的反向倾斜,其倾斜率不超过0.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铁接触网维护技术标准
第1条接触网系统整体技术标准
1.接触网系统满足设计的速度目标值。

2.接触网应满足系统载流量的需要。

3.接触网在自然环境中应满足可靠性、安全性的要求,有足够的机械、电气强度和安全性能。

任何条件下安全系数至少满足附件1的规定。

4.各部位螺栓紧固力矩符合零部件规定要求。

第2条受电弓动态包络线范围内不得有任何障碍影响受电弓运行。

动态包络线是指运行中的受电弓在最大抬升及摆动时可能达到的最大轮廓线。

受电弓动态包络线应符合下列规定:受电弓动态抬升量150mm(线岔始触区为200mm),左右摆动量直线区段为250mm,曲线区段为350mm。

第3条接触线维护技术标准
1.接触线平直度。

用塞尺检查接触线与检测尺之间的间隙,其间隙不得大于0.1mm/m。

2.接触线磨耗和损伤后不能满足规定的机械强度安全
系数或不能满足该线通过的最大电流时(≧20%),则应更换。

接触线不允许有接头。

3.接触线之字值、拉出值(含最大风偏时跨中偏移值)标准值:设计值。

安全值:设计值±30mm。

限界值:同安全值。

4.接触线高度
接触线高度符合设计规定;两个相邻悬挂点和吊弦的最大高度差为10mm。

标准值:设计值。

安全值:标准值±30mm。

限界值:同安全值。

5.接触线坡度
标准值:速度在250km/h(含)以下时,坡度为1‰,坡度变化率不大于0.5‰;速度在250km/h以上时,坡度为0。

安全值:同标准值。

限界值:同安全值。

定位点两侧第一根吊弦处接触线高度应相等,相对该定位点的接触线高度允许误差±10mm。

6.接触线偏角(水平面内改变方向)
标准值:≤4°。

安全值:≤6°。

限界值:同安全值。

第4条承力索维护技术标准
1.承力索位置
标准值:直链型悬挂,位于接触线正上方。

曲线区段承力索与接触线之间的连线垂直于轨面连线。

安全值:直线区段允许误差150mm;曲线区段允许向曲线内侧偏移100mm。

限界值:标准值±200mm。

2.承力索损伤程度
承力索损伤后不能满足该线通过的最大电流时,若系局部损伤,可以加电气补强线,若系普遍损伤则应更换;承力索损伤后不能满足规定的机械强度安全系数时,可以加补强
线或切除损坏部分重新接续,若系普遍磨损伤则应更换;一个锚段内承力索接头和断股补强的总数量为:锚段长度800m以下时接头数量2个,锚段长度800m以上时接头数量4个(不包括分段、分相及下锚接头)。

接头距悬挂点应不小于2m,同一跨距内不允许有两个接头。

第5条整体吊弦维护技术标准
1.吊弦偏移.接触线与承力索同材质时,吊弦在任何情况下均垂直(交叉吊弦除外)。

标准值:在无偏移温度时垂直。

安全值:在极限温度时,顺线路方向的偏移值不得大于20mm。

限界值:同安全运行值。

2.吊弦状态
吊弦的长度要能适应在极限温度范围内接触线的伸缩和弛度的变化,否则应采用滑动吊弦。

吊弦预制长度应与计算长度相等,误差应不大于±2mm。

吊弦截面损伤不得超过
20%。

3.吊弦线夹状态
吊弦线夹在直线处应保持铅垂状态,曲线处应与接触线的倾斜度一致。

4.载流环
吊弦载流环应固定在吊弦线夹螺栓的外侧,载流环应朝向列车前进方向,线鼻子与接触线夹角不得小于30°。

5.吊弦间距
标准值:设计值。

安全值:≤10m。

限界值:≤12m。

6.相邻吊弦高差
标准值:相邻吊弦高差≤10mm。

安全值:同标准值。

限界值:同安全运行值。

第6条弹性吊弦维护技术标准
1.弹性吊索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悬挂点两端长度相
等,允许偏差为±20mm。

2.弹性吊索线夹处回头外露为20mm,允许偏差为±5mm。

3.弹性吊索工作张力符合设计规定,允许偏差为±50N。

4.跨中第一吊弦与相邻弹性吊索吊弦的高度差必须小于10mm。

弹性吊弦与定位点处接触线高度相等。

第55条软横跨维护技术标准
1.横向承力索、上、下部固定绳
①软横跨横向承力索(双横承力索为其中心线)和上、下部固定绳应布置在同一个铅垂面内。

②双横承力索两条线的张力应相等,V形连接板应垂直于横向承力索,双横承力索线夹应垂直于横向承力索,上、下部固定绳处于拉紧状态。

③上、下部固定绳应水平,允许有平缓的负驰度,其数值为:5股道及以下不超过100mm,5股道以上的不超过200mm。

④上、下部固定绳弹簧补偿器处于受力状态,张力符合设计规定。

2.吊线
软横跨直吊线应保持铅垂状态,吊线呈拉紧状态,上端永久固定,无松驰,横向承力索与上部固定绳在最短吊线处距离为400-600mm。

3.下部固定绳距接触线的距离
下部固定绳距接触线距离正线为400mm,侧线为300mm,允许偏差±50mm。

4.螺栓等连接器件
软横跨应垂直于正线,各部螺栓、垫片、弹簧垫圈应齐全,螺栓紧固,各杵头杆螺纹外露长度应为20-80mm,调整螺栓的螺杆外露长度应为50mm至螺纹全长的1/2。

5.各部位几何尺寸
①横向承力索和上、下部固定绳的电分段绝缘子串应在同一垂直面内。

位于站台沿上方绝缘子带电裙边应尽量与站台对齐,股道间横向电分段绝缘子应位于股道中间。

横向承力索两端绝缘子串外侧钢帽距支柱内缘应不小于400mm,上、下部固定绳两端绝缘子串的瓷裙至支柱内缘的最小距离不小于700mm,带电侧绝缘子裙边距线路中心线不得小于
200mm。

②各部件应齐全完好,连接牢固,支柱上角钢底座应水平,各斜吊线完好无松驰,并留有不小于200mm的余量。

第56条硬横跨维护技术标准
1.硬横梁的安装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误差不超过+100mm。

2.硬横梁应呈水平状态,允许向上微拱,铰接硬横梁的挠度小于梁长的0.5%,刚接硬横梁的挠度小于梁长的1/360。

各段之间及其与支柱应连接牢固。

3.硬横梁锈蚀面积不超过20%。

4.吊柱在安装后应处于竖直状态,限界满足要求。

5.上、下部定位索应布置在同一个铅垂面内,上、下部定位索应呈水平状态,允许有平缓的负弛度,5 股道及以下者负弛度不超过100mm,5股道以上者不超过200mm。

6.上、下部定位索不得有接头、断股和补强。

7.下部固定绳距接触线距离正线为400mm,侧线为300mm,允许偏差±50mm。

8.吊柱在安装后应处于竖直状态,距相邻线路的限界满足《铁路技术管理规程》要求。

9. 钢柱及硬横梁角钢应无变形和弯曲。

第57条中心锚结维护技术标准
1.正线、站线、联络线一般采用两跨式防断中心锚结。

中心锚结安装位置、形式、采用的线材及连接件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

2.接触线中心锚结线夹处导高应与邻点吊弦处导高相等,允许抬高为0-10mm,中心锚结线夹锚结绳两边张力相等,不得松弛或高度低于接触线。

锚结绳处于受力状态,但不改变相邻吊弦受力和导线高度。

3.接触线中锚线夹安装应牢固、端正、不打弓。

在直线上应保持铅垂状态,在曲线上应与接触线的倾斜度一致。

接触线侧锚结绳压接后回头外露长度不小于30mm;承力索中心锚结线夹辅助绳外露长度不小于50mm。

4.接触线中心锚结绳与承力索固定线夹的设置和间距符合设计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