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内容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 测量物体质量的方法及测量原理实验目的:1. 了解测量物体质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掌握使用天平进行质量测量的技巧。

3. 理解测量原理并能够正确解读测量结果。

实验器材: 天平、各种物品(如书本、笔、水杯等)实验步骤与观察结果:1. 准备实验器材,包括天平和各种物品。

2. 打开天平,等待其稳定。

3. 将一个物品放在天平的测量盘上,并记录显示的质量值。

4. 重复以上步骤,分别测量其他物品的质量。

观察结果:使用天平测量得到的质量值会显示在天平的显示屏上,单位为克(g)。

实验原理:本实验主要是通过使用天平来测量物体的质量。

天平是一种能够比较物体质量的工具,其测量原理基于质量平衡的法则。

当一个物体放在天平的测量盘上后,天平会通过内部的传感器检测质量的大小并将结果显示在屏幕上。

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一系列的实验操作,我们得到了不同物品的质量数值。

通过比较不同物品的质量值,我们可以发现物品的质量是不同的。

比较大的物品通常具有更大的质量值,而较小的物品则具有较小的质量值。

通过实验我们能够了解到质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没有直接的关系,而是与物体所包含的物质的多少有关。

实验讨论与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了解到了测量物体质量的方法和原理。

使用天平可以方便、准确地测量物体的质量,从而帮助我们掌握物体质量的概念。

通过实验观察和比较不同物体的质量值,我们可以发现物体的质量与其大小无直接关系,而是与物体内部所包含物质的多少有关。

因此,在进行测量时,需要注意选取合适的物品进行比较,以便能够更准确地了解质量的大小。

实验应用:测量物体质量的方法和原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例如,在超市购物时,商品的重量是一个重要的指标,通过天平我们可以准确地测量商品的质量以确定价格和购买数量。

此外,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中,测量物体质量是进行实验和设计的基础,从而为今后的研究和发展提供重要依据。

实验注意事项:1. 在进行测量前,需要确保天平的稳定和准确性,以免影响测量结果。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结果与讨论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结果与讨论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结果与讨论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记录,了解光的传播和折射现象,以及不同材料对光的传播的影响。

实验材料- 长方形透明玻璃板- 直尺- 笔- 纸片- 可倾斜的光源(手电筒等)实验步骤1. 将玻璃板放在桌面上。

2. 在玻璃板上标出三个点,分别记为A、B、C。

3. 测量并记录点A和点C之间的距离。

4. 将玻璃板向点A倾斜,并将光源对准点A。

5. 观察光线从玻璃板射出,在纸片上形成的光斑。

6. 将光源对准点B,观察光线从玻璃板射出,在纸片上形成的光斑。

7. 将光源对准点C,观察光线从玻璃板射出,在纸片上形成的光斑。

实验结果- 当光源对准点A时,光线经过玻璃板折射后形成一个明亮的光斑。

- 当光源对准点B时,光线穿过玻璃板表面没有发生折射,形成一个较大但不明亮的光斑。

- 当光源对准点C时,光线经过玻璃板表面发生折射,形成一个较大且明亮的光斑。

结果讨论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光在玻璃板中的传播受到折射的影响。

当光线从空气射入玻璃板时,会发生折射现象,导致光线的方向改变。

2. 光线经过玻璃板折射后会形成一个明亮的光斑,而穿过玻璃板表面的光线则形成一个较大但不明亮的光斑。

3. 不同光线入射点的位置会影响光线在玻璃板中的传播和折射效果。

当光源对准玻璃板的边缘时,折射效果比较明显;当光源对准玻璃板的中心位置时,折射效果较弱。

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的观察和记录,我们了解到光的传播和折射现象,并且发现不同光线入射点的位置对光的传播产生影响。

这些发现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光的特性和光在材料中的传播有重要意义。

参考资料-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六上科学实验报告

六上科学实验报告

六上科学实验报告六上科学实验报告科学实验是学生们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六年级上学期,我所在的班级进行了一系列有趣的科学实验。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不仅增加了对科学的理解,还培养了实验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本篇报告中,我将介绍其中几个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第一个实验是关于水的沸点的实验。

我们知道,水在100摄氏度时沸腾,但我们想知道是否有其他因素会影响水的沸点。

于是,我们在实验室中准备了一些水,同时在不同的高度放置了几个水杯,然后将它们放在热板上加热。

经过一段时间,我们观察到水杯底部的水开始沸腾。

通过测量每个水杯的高度和水开始沸腾的时间,我们发现,放置在较高位置的水杯开始沸腾的时间比较晚,说明在不同高度下,水的沸点是有所不同的。

第二个实验是关于光的折射的实验。

我们想知道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是否会发生折射现象。

于是,我们准备了一个透明的玻璃容器,并在容器中加入一些水。

然后,我们使用一束激光指向容器,观察光线经过水时的变化。

我们发现,光线在从空气进入水中时发生了折射,光线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进一步理解了光的传播性质和折射现象。

第三个实验是关于电流的实验。

我们想知道电流在不同材料中的传导性能是否有所不同。

于是,我们准备了几个不同材质的导线,并将它们连接到一个电源和一个灯泡上。

然后,我们逐个测试每个导线的导电性能。

我们发现,金属导线能够有效地传导电流,而塑料导线则不能。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明白了电流的传导需要导体的参与。

第四个实验是关于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验。

我们想知道光合作用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于是,我们准备了几个相同的花盆,每个花盆里种植了一颗相同的植物。

然后,我们将它们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有些接受充足的阳光,有些则放在阴暗的地方。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们发现接受充足阳光的植物生长得更好,叶子更绿,而阴暗环境下的植物生长较差。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了解到光合作用对植物的生长至关重要。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内容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内容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内容第一篇: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内容一、实验名称:模拟细菌的繁殖• 实验目的:使学生感悟到细菌繁殖的速度和数量都非常惊人,会计算细菌繁殖的数量。

• 实验材料:8个透明杯子,无数颗豆子。

• 实验步骤:1、将8个同样的透明杯子按1—8编号。

2、在1号杯中放入一颗豆子代表第一代细菌。

3、在2号杯中放入两颗豆子,代表第一代分裂后的第二代细菌•4、以此类推,在其他各个杯中应放入多少颗豆子?• 实验现象:3号杯子放4个、4号杯子放8个、5号杯子放16个、6号杯子放32个、7号杯子放64个、8号杯子放128个• 实验结论:细菌成倍地增长,繁殖相当迅速。

•二、实验名称:探究植物能量的来源•实验目的:植物能量来源于何处实验材料:燃烧匙、酒精灯、淀粉、沙子或湿毛巾•实验步骤:1、点燃酒精灯2、把燃烧匙里放入淀粉•3、用酒精灯给淀粉加热实验现象:加热一段时间后淀粉会燃烧起来•实验结论:淀粉里含有能量•三、实验名称:常见能量控制装置实验目的:让学生感悟到能量控制装置可以节省能源实验材料:一段铅笔芯、一节电池、几节导线、一个小灯泡•实验步骤:1、把线路连接起来•2、改变铅笔芯的长度3、通过改变铅笔芯的长度从而改变灯泡的明暗•实验现象:当铅笔芯的长度较长时,灯泡较暗•当铅笔芯的长度较短时,灯泡较暗实验结论:改变铅笔芯的长度可以改变灯泡的亮度四、实验名称:鸟喙与取食的模拟实验实验目的:体现不同的鸟喙适合吃不同的食物实验材料:米粒、葵花子、橡皮虫、泡沫塑料粒、硬纸剪的兔子或泥捏成的兔子、钳子、汤匙、镊子、起钉器•实验步骤:1、把学生分成四组。

2、每组用不同的工具分别拾取不同的食物。

•3、记下拾取“食物”的数量。

4、每组把拾取“食物”的数量展现给同学。

•5、比较这些数字•实验现象:用不同的工具拾取不同的“食物”,拾取的数量不同。

•实验结论:鸟喙的多样性使得它们适合吃不同的食物,适应不同的环境。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
(一、植物体能量的来源
实验材料:燃烧勺、酒精灯、淀粉、火柴
实验方法:1、点燃酒精灯。

2、用燃烧勺取适量淀粉。

3、将盛有淀粉的燃烧勺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实验现象:淀粉燃烧起来。

实验结论:植物中的能量来自太阳能,并以另一种形式贮存在淀粉中。

二、制作电磁铁
实验材料:大铁钉、大头针、绝缘导线、电池。

实验方法:(1)将绝缘导线顺着一个方向绕在打铁钉
(2)接通电源,用铁钉的一端接近大头针,看有什么现象。

(3)切断电源,看有什么现象。

实验现象:电磁铁接通电源后,吸起了大头针;切断电源后,大头针掉了。

实验结论:电磁铁通电后产生磁性,断电后磁性消失。

三、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电流大小有关
实验材料:大铁钉、大头针、绝缘导线、电池。

实验方法:(1)用大铁钉、绝缘导线、电池组装一个电磁铁。

(2)线圈匝数一定,先用一节电池看吸起几个大头针;再用两节电池看吸起几个大头针。

实验结论:线圈匝数一定,电流越大,磁力越大;电流越小,磁力越小。

四、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多少有关
实验材料:大铁钉、大头针、绝缘导线、电池。

实验方法:(1)用大铁钉、绝缘导线、电池组装一个电磁铁。

(2)电流一定,先少绕几圈导线看吸起几个大头针;再多绕几圈导线看吸起几个大头针。

冀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记录表

冀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记录表

时间
实验名称
制作电磁铁
实验人员
实验目的
了解电磁铁构造,并学会制作电磁铁
实验器材
漆包线、铁芯、电池、电池盒、开关、大头针
实验过程
实验步骤:
1、将漆包线顺着一个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绕在钉子上;
2、用砂纸或小刀除去漆包线两头的漆皮;
3 接通电源,用电磁铁靠近大头针。
实验现象:
接通电源后能吸引大头针。
实验现象或
探究常见能量控制装置是怎样工作的
13
六上
57
分组
10
制作太阳炉
16
六上
74
分组
11
建立太阳系模型
17
六上
84
分组
12
模拟地球的公转与季节变化
18
六上
88
演示
13
留住群星的美丽
19
六上
96
分组
14
模拟月相变化
20
六上
100
分组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
***
年级

时间
实验名称
观察小草和大树
实验人员
实验目的
实验目的
学会制作风动小鼓的方法。
实验器材
卡纸、风车轴、高粱秆、小金属片、支架、鼓体、橡胶膜、鼓膜卡圈、鼓槌、橡皮筋、串珠、轴卡圈等
实验过程
见教材的第51页详细步骤。
实验现象:
风力作用下能敲响小鼓。
实验现象或
实验结果
1、能量是可以转换的;
2、风动小鼓将风能转换成了动能。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
***
年级
2、按书13页表格要求,逐一进行实验;

河北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

河北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
实验过程
1、准备好器材;
2、按书13页表格要求,逐一进行实验;
3、把实验结果填写在书上表格中;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实验现象:
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不同形状的工具可以拾取不同的物品。可是如果进行交换拾取,有的就非常困难,有的根本不能进行拾取。
实验现象或
实验结果
不同形状的工具能够方便的拾取不同的物品,如果工具的形状与拾取的物品不符合,则拾取很困难甚至根本不能进行。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
年级

时间
实验名称
探究食物发霉
小组成员
实验目的
了解食物发霉的条件和过程
实验器材
馒头、饭粒、塑料杯
实验过程
(分对照组分别进行)
1、将馒头、饭粒放置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2、 将馒头、饭粒放置通风、干燥的环境中。
实验现象:
1、 环境1中食物发生霉变,而且速度快;
2、 环境2中食物稍有霉变,而且速度慢。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
年级

时间
实验名称
观察植物
小组成员
实验目的
观察小草和大树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实验器材
小草(多种)、大树(多种)、放大镜
实验过程
1、观察准备好的小草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特点;
2、画出轮廓图;
3、找出小草的相同点;
4、观察大树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特点;并画出轮廓图;
学校
年级

时间
实验名称
制作酸奶
小组成员
实验目的
了解酸奶的制作过程
实验器材
新鲜酸奶、鲜牛奶、杯子、瓶子、金属小勺、竹筷、温度计
实验过程

冀人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

冀人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
• 数据分析的深入:采用多元统计方法和高级分析工具,对数据进行更细致的挖掘,以揭示更 多潜在的实验规律和趋势。
9/11
学习体会
• 知识积累: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刻体会到科学知识的积累是一个不断增长知识和理解的过程。 • 实验价值:实验不仅是理论知识的验证,更是培养观察力、分析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
题解决能力。 • 提高观察记录能力: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实验现象,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培养科学的观察力和
严谨的记录习惯。
3/11
实验步骤
• 实验设计:确定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具,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 • 操作执行:按照实验方案,逐步执行实验步骤,记录关键操作和观察结果。 • 数据分析:整理实验数据,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4/11
实验过程
观察现象
• 温度变化:实验中观察到溶液温度从室温上升到 45 摄氏度,表明反应产生了热量。 • 颜色转变:初始透明的液体逐渐变为深蓝色,指示特定化学物质生成的过程。 • 沉淀形成:实验后期出现白色沉淀物,可能是某种不溶性盐类的生成。
5/11
数据分析
• 测量结果整理:对实验中收集的数据进行分类、排序和汇总,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以便进一步分析。
径。 • 探索精神:面对未知,保持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是推动科学进步的重要动力,也是我个人学习
的方向。
10/11
Thank you!
• 图表制作与解读:利用柱状图、折线图等展示数据趋势和关联,通过图表直观理解实验结果, 提取关键信息。
• 异常数据处理:识别并分析偏离正常范围的数据点,探究其产生原因,决定是否保留或剔除, 以维护数据集的可靠性。
6/11
结论推导
• 实验结果一致性:实验数据显示,观察到的现象与理论预测高度吻合,表明实验方法准确可 靠。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冀教版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记录,了解物质的性质以及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二、实验材料1. 水杯2. 水3. 铁钉4. 纸巾5. 蜡烛6. 钥匙三、实验步骤1. 实验一:水的性质a. 将水杯装满水,观察水的颜色和状态。

b. 用手指蘸取一些水,感受水的温度。

c. 用纸巾吸干手指上的水,观察纸巾的变化。

2. 实验二:铁的性质a. 拿起一个铁钉,用手摸摸它的表面。

b. 用钥匙轻轻刮一下铁钉的表面,观察铁钉的变化。

3. 实验三:燃烧的性质a. 点燃一支蜡烛,观察火焰的颜色和形状。

b. 用手指靠近火焰,感受火焰的热度。

c. 用纸巾捂住蜡烛火焰,观察火焰的变化。

四、实验结果1. 实验一:a. 水的颜色通常是无色的,透明度较高。

b. 水的温度通常是凉的,有时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变化。

c. 纸巾吸水后会变湿。

2. 实验二:a. 铁钉的表面通常是光滑的。

b. 钥匙刮过铁钉后,铁钉表面会出现一些划痕。

3. 实验三:a. 火焰的颜色通常是橙红色的,形状呈尖锥状。

b. 火焰的热度较高,能够使手指感到灼热。

c. 纸巾捂住火焰后,火焰会熄灭。

五、实验分析1. 实验一:通过实验一的观察,我们了解到水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能够湿润物体。

水的温度可以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例如在夏天的阳光下,水的温度可能会变得比较暖和。

2. 实验二:实验二的结果表明,铁钉的表面通常是光滑的。

当钥匙刮过铁钉时,铁钉表面会出现一些划痕。

这说明铁是一种相对坚硬的金属,但也不是完全不可改变的。

3. 实验三:通过实验三的观察,我们了解到火焰是一种能够燃烧的现象。

火焰的颜色通常是橙红色的,形状呈尖锥状。

火焰的热度较高,能够使我们感到灼热。

当我们用纸巾捂住火焰时,火焰会熄灭,这是因为火焰需要氧气来维持燃烧。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水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能够湿润物体。

2. 铁是一种相对坚硬的金属,但也可以被刮出一些划痕。

冀教版小学6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A4纸)教材

冀教版小学6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A4纸)教材






星期






星期






星期






星期






星期


实验
名称
观察植物
实验
名称
模拟“鸟喙与取食”的游戏
实验
器材
小草(多种)、大树(多种)、放大镜。
实验
器材
米粒、葵花子、橡皮虫、泡沫塑料粒、硬纸剪的兔子或泥捏成的兔子、钳子、汤匙、镊子、起钉器等。
实验过程
1、观察准备好的小草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特点;
1、将馒头、饭粒放置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2、将馒头、饭粒放置通风、干燥的环境中。
实验过程
实验步骤:
1、点着酒精灯。
2、将面条、粉条依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烧烤。
3、注意用火安全。
实验现象及结论
实验现象:
1、环境1中食物发生霉变,而且速度快;
2、环境2中食物稍有霉变,而且速度慢。
实验结论:食物在阴暗潮湿的条件下容易发霉。
学校:
编号:
03
学校:
编号:
04
实验时间
实验
班级
实有
人数
缺课
人数
实验
组数
实验时间
实验
班级
实有
人数
缺课
人数
实验
组数




星期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名称及详细过程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名称及详细过程

实验名称:观察植物实验目的:观察小草和大树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实验器材:小草(多种)、大树(多种)、放大镜实验步骤:1、观察准备好的小草的茎的特点找出小草的相同点;2、观察大树的茎的特点找出大树的相同点;3、比较小草和大树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实验现象:能够比较出小草和大树的茎不相同。

实验结论:1、小草的茎相同点:茎比较疏松、柔软、支持力较弱;2、大树的茎相同点:茎比较紧密、坚硬、支持力强。

实验名称:鸟喙与取食的模拟实验实验目的:体现不同的鸟喙适合吃不同的食物实验材料:米粒、葵花子、橡皮虫、泡沫塑料粒、硬纸剪的兔子或泥捏成的兔子、钳子、汤匙、镊子、起钉器实验步骤:1、把学生分成四组。

2、每组用不同的工具分别拾取不同的食物。

3、记下拾取“食物”的数量。

4、每组把拾取“食物”的数量展现给同学。

5、比较这些数字实验现象:用不同的工具拾取不同的“食物”,拾取的数量不同。

实验结论:喙的形状不同,功能也不同。

鸟喙的多样性使得它们适合吃不同的食物,适应不同的环境。

实验名称:模拟细菌的繁殖实验目的:使学生感悟到细菌繁殖的速度和数量都非常惊人。

实验材料:8个透明杯子,无数颗豆子。

实验步骤:1、将8个同样的透明杯子按1—8编号。

2、在1号杯中放入一颗豆子代表第一代细菌,在2号杯中放入两颗豆子,代表第一代分裂后的第二代细菌3、以此类推,在其他各个杯中应放入多少颗豆子?实验现象:3号放4个、4号放8个……8号杯子放128个实验结论:细菌分裂繁殖,成倍地增长,繁殖速度极快。

实验名称:制作酸奶实验目的:了解酸奶的制作过程实验器材:新鲜酸奶、鲜牛奶、杯子、瓶子、金属小勺、竹筷、温度计实验步骤:1、将所准备的容器和工具消毒准备好;2、将鲜牛奶煮开后,凉至30摄氏度左右,平均分装在已消毒的杯子中;3、分别向装有鲜牛奶的杯子中加入等量的酸奶,搅拌均匀后盖上盖子;4、将其中的一杯放在温暖环境中,另一杯放在阴凉环境中,24小时后观察。

实验现象:鲜牛奶变成了味道鲜美的酸奶实验结论:1、在细菌的作用下鲜牛奶变成味道鲜美的酸奶2、制作酸奶成功的关键是:器具消毒,牛奶高温灭菌,加入酸奶适量,温度适宜3、在温暖的环境下更适于酸奶的生成。

冀教版本小学科学6年级上册的分组实验报告总结计划及教材同步永远适用

冀教版本小学科学6年级上册的分组实验报告总结计划及教材同步永远适用

小学科学分组实验记录表小学科学分组实验记录表xxx 学校编号:01 xxx 学校编号:02实验时间实验实有旷课实验班级人数人数组数年月日六1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实验察看植物名称小草(多种)、大树(多种)、放大镜实验器械1、察看准备好的小草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特色;2、画出轮廓图;3、找出小草的同样点;实4、察看大树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特色;并画出轮廓图;验5、找出大树的同样点;步骤6、比较小草和大树的同样点和不一样点。

实验实验现象与结论:1、小草的同样点:茎比较松散、柔嫩、支持力较弱;现象2、大树的同样点:茎比较密切、坚硬、支持力强。

及结论实验名称实验器械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及结论实验时间实验实有旷课实验班级人数人数组数年月日六1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鸟喙与取食米粒、葵花子、橡皮虫、泡沫塑料粒、硬纸剪的兔子或泥捏成的兔子、钳子、汤勺、镊子、起钉器1、把学生疏成四组。

2、每组用不一样的工具分别拾取不一样的食品。

3、记下拾取“食品”的数目。

4、每组把拾取“食品”的数目显现给同学。

5、比较这些数字。

实验现象:用不一样的工具拾取不一样的“食品”,拾取的数目不一样。

实验结论:鸟喙的多样性使得它们合适吃不一样的食品,适应不一样的环境。

任课教师实验员任课教师实验员小学科学分组实验记录表小学科学分组实验记录表xxx 学校编号:03xxx 学校编号:04实验 实有 旷课 实验 实验 实有 旷课 实验实验时间人数人数组数实验时间人数人数组数班级班级实验 名称实验器械实 验 步骤实验 现象 及结 论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月日用显微镜察看细菌显微镜、细菌玻片等。

1、熟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五年级学过,进一步熟习);2、把细菌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进行察看; 3、把察看结果记录下来,供学习使用。

实验现象: 1、在显微镜下能够察看到平常肉眼看不到的细菌; 2、不一样的细菌有不一样的形态。

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科学实验是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实验,我们可以亲身体验科学的奥妙,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六年级上册的科学课程中,我们进行了许多有趣的实验,下面是我对其中几个实验的报告。

实验一:水的凝固点实验目的:观察水的凝固点,并了解凝固点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实验步骤:我们将水倒入不同大小的容器中,然后放入冰箱中冷冻。

每隔一段时间,我们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实验结果:我们发现,不同容器中的水在不同的温度下凝固。

较小容器中的水比较大容器中的水更容易凝固。

这是因为较小容器中的水与外界的接触面积较大,散热速度较快,从而使水的温度降低到凝固点。

实验结论:水的凝固点与环境因素有关,较小容器中的水更容易凝固。

实验二:光的折射实验目的:观察光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现象,并了解折射的规律。

实验步骤:我们在一个透明容器中倒入水,并在容器中放置一支笔。

然后,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照射光线,观察光线在水中的折射情况。

实验结果:我们发现,当光线垂直射入水中时,几乎不会发生折射。

但是,当光线以斜角射入水中时,光线会发生折射,并且折射角度与入射角度有关。

实验结论: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实验三:植物的光合作用实验目的:观察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并了解光合作用的原理。

实验步骤:我们将一片绿色的植物叶子放置在一个透明的袋子中,并将袋子封好。

然后,我们将袋子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并观察袋子内的变化。

实验结果:我们发现,袋子内的空气逐渐变得潮湿,而袋子内的水滴也逐渐增多。

这是因为植物叶子通过光合作用将阳光转化为能量,并释放出氧气。

实验结论: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阳光转化为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

通过这些实验,我不仅学到了科学知识,还培养了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实验不仅能够让我们亲身体验科学的奥妙,还能够激发我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实验名称:模拟细菌的繁殖
•实验目的:使学生感悟到细菌繁殖的速度和数量都非常惊人,会计算细菌繁殖的数量。

•实验材料:8个透明杯子,无数颗豆子。

•实验步骤:
• 1、将8个同样的透明杯子按1—8编号。

• 2、在1号杯中放入一颗豆子代表第一代细菌。

• 3、在2号杯中放入两颗豆子,代表第一代分裂后的第二代细菌• 4、以此类推,在其他各个杯中应放入多少颗豆子?
•实验现象:3号杯子放4个、4号杯子放8个、5号杯子放16个、6号杯子放32个、7号杯子放64个、8号杯子放128个
•实验结论:细菌成倍地增长,繁殖相当迅速。

•二、实验名称:探究植物能量的来源
•实验目的:植物能量来源于何处
•实验材料:燃烧匙、酒精灯、淀粉、沙子或湿毛巾•实验步骤:
• 1、点燃酒精灯
• 2、把燃烧匙里放入淀粉
• 3、用酒精灯给淀粉加热
•实验现象:加热一段时间后淀粉会燃烧起来
•实验结论:淀粉里含有能量
•三、实验名称:常见能量控制装置
•实验目的:让学生感悟到能量控制装置可以节省能源
•实验材料:一段铅笔芯、一节电池、几节导线、一个小灯泡
•实验步骤:
• 1、把线路连接起来
• 2、改变铅笔芯的长度
• 3、通过改变铅笔芯的长度从而改变灯泡的明暗
•实验现象:
•当铅笔芯的长度较长时,灯泡较暗
•当铅笔芯的长度较短时,灯泡较暗
•实验结论:改变铅笔芯的长度可以改变灯泡的亮度
•四、实验名称:鸟喙与取食的模拟实验
•实验目的:体现不同的鸟喙适合吃不同的食物
•实验材料:米粒、葵花子、橡皮虫、泡沫塑料粒、硬纸剪的兔子或泥捏成的兔子、钳子、汤匙、镊子、起钉器
•实验步骤:
• 1、把学生分成四组。

• 2、每组用不同的工具分别拾取不同的食物。

• 3、记下拾取“食物”的数量。

• 4、每组把拾取“食物”的数量展现给同学。

• 5、比较这些数字
•实验现象:用不同的工具拾取不同的“食物”,拾取的数量不同。

•实验结论:鸟喙的多样性使得它们适合吃不同的食物,适应不同的环境。


• 3、把橡胶膜套在鼓体上,做成小鼓,并将它固定在支架上。

• 4、用鼓槌缠绕橡皮筋,使鼓槌一端与鼓面相接,另一端与金属片部分相触。

• 5、把风车放在有风的地方,让风车转起来,使小鼓发出声音。

•实验现象:风车的转动带动了金属片的振动,金属片的振动又带动了鼓槌的动,从而使鼓槌敲击了小鼓。

•实验结论:风车的转动使小鼓发出了声音,风动小鼓的能量转化过程是:风能→机械能→声能
•注意:橡皮筋的松紧、风车轴的转动是否流畅,鼓的材料等因素都会影响小鼓敲击的速度和发出的声音。

•七、实验名称:电磁铁的性质实验
•实验目的:了解电磁铁的性质
•实验材料:粗铁钉、漆包线、电池、电池盒、导线、开关、大头针•实验步骤:
• 1、将漆包线按同一方向绕在钉子上
• 2、用砂纸除去漆包线两头的漆皮,接通电源,用铁钉的尖端接近大头针,观察有什么现象。

• 3、切断电源又有什么现象?
•实验现象:电磁铁通电后,产生磁性;断电后,磁性消失。

•实验结论:电磁铁是一种将电能转化成磁能的装置。

•八、实验名称: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实验
•实验目的:使学生知道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材料:粗铁钉、漆包线、电池、电池盒、导线、开关、大头针•实验步骤:
• 1、先假设磁力大小与电池节数有关,把有固定匝数的电磁铁的
导线两端与一节电池的两级连接起来,去吸引大头针,记下大头针的数目,按此方法,分别记下使用两节电池、三节电池时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数目
• 2、再假设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有关,用三节电池的两极与缠绕
一定匝数的电磁铁两端连接起来,用通上电的电磁铁吸引大头针,记下此时大头针的数目,按此方法还是用三节电池依次增加线圈的匝数,用此时通上电的电磁铁吸引大头针,分别记下此时吸引大头针的数目
• 3、比较实验中所记录下的数字
•实验现象:随着电池节数的逐渐增多,磁性也逐渐加强
•随着线圈匝数的逐渐增多,磁性也逐渐加强
•实验结论:磁性大小与电池节数和线圈匝数有关,电池节数越多,磁性越强;线圈匝数越多,磁性越强。

•九、实验名称:太阳炉的制作
•实验目的:按要求会制作太阳炉,分析出太阳炉转化能量的过程•实验材料:铝箔、厚纸板、直尺、塑料布、一杯水、温度计、胶带、剪刀等
•实验步骤:
• 1、在纸板上划线,并用刀背或剪刀背沿线再划一次
• 2、将铝箔亮面朝外,平铺在纸板上并抹平
• 3、将纸板的三边折起来,用胶带粘好,做成纸盒
• 4、选用不同的材料从外面将纸盒包起来
•实验现象:水在阳光的照射下会慢慢热起来

•实验结论:太阳炉是一种由光能转化为热能的装置,太阳炉可以获取很高的热能,可用来烧水、做饭等
•十、实验名称:太阳系模型制作
•实验目的:让同学们了解组成太阳系八大行星的位置关系
•实验材料:白纸、铅笔、绳子、尺子、橡皮泥等
•实验步骤:
• 1、把地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1、5亿千米作为一个天文单位,
表示各大行星到太阳的平均距离,并记录下来。

• 2、用2厘米(或5厘米、10厘米都可以)代表一个天文单位,按比例换算出模型中各大行星到太阳的距离。

• 3、以“太阳”为圆心,分别以换算后各“行星”到“太阳”之
间的“距离”为半径,画出各行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图,形成太阳系的模型图。

• 4、选择适当的材料做“行星”,将它们放置在模型图中各自的运行轨道上,做成一个太阳系模型。

•十一、实验名称:地球公转的模拟实验
•实验目的:能用模拟实验研究地球的公转,解释四季变化与地球的公转有关
•实验材料:绳子、灯泡或手电筒、地球仪、分别写有春夏秋冬字样的卡片
•实验步骤:
• 1、在桌上用绳子做一个圆圈,模拟地球公转的轨道;把台灯放在圆圈的中央,模拟太阳。

• 2、把地球仪放在绳圈上,用橡皮泥在地球上做个记号代表自己的位置。

• 3、把地球仪放在“夏至”的位置上,并让地轴指向正确的方向。

观察“太阳”直射“地球”的位置。

• 4、按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公转的方向,移动地球仪,观察在
不同季节里,“太阳”直射“地球”位置的变化。

在移动地球仪的过程中,应保持地轴始终指向同一方向。

• 5、重复第四步,再模拟地球公转3次,试用观察到的现象解
释地球公转与四季形成的关系。

实验现象:在春、夏、秋、冬四个位置时,太阳直射地球的位置不同。

实验结论:地球公转是引起四季变化的根本原因
•十二、实验名称:星空模拟
•实验目的:培养学生观察星空、研究星空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坚持长
•期观察星空的科学探究能力。

•实验材料:圆柱形的空纸筒、黑色纸、胶水或橡皮筋、手电筒、剪刀
•实验步骤:
• 1、将一只空纸筒的底部剪去。

• 2、用黑纸另做一个圆筒盖,用胶水或橡皮筋将它固定在圆筒上。

• 3、到野外观察星空,把观察到的星星或星座用针“记录”
在黑纸盖上,用针来回旋转使洞扩大。

• 4、回到房间,将一支手电筒放在纸筒中,朝向天花板,关掉室内电灯,打开手电,于是野外观察到的星座就呈现在天花板上了。

•实验现象:野外看到的星星呈现在天花板上,非常美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