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核心指标自评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5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核心指标自评报告
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对“专业设置、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支持条件” 等指标进行分析。通过我校实际情况与“标准”比较,找出优势与不足。
分析中的“课程”相关内容来源于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2012版培养计划,采用的“标准”部分涉及到“通用标准”和“专业补充标准”。“专业补充标准”依据“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和通信工程专业”部分有关相关内容。
1.专业设置
(1)“标准”要求:专业设置适应国家和地区、行业经济建设的需要,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符合学校自身条件和发展规划,有明确的服务面向和人才需求。专业必须具有:明确充分的专业设置依据和论证,有相应学科作依托,专业口径、布局符合学校的定位;明确的、可衡量、公开的人才培养目标。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自身条件和发展潜力,确定在一定时期内培养人才的层次、类型和人才的主要服务面向;至少已有3届毕业生。
(2)学校“专业设置”: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民航总局重点建设的三类特种专业(机务、空管、飞行)之一(机务),主要为民航培养掌握较宽厚的电子信息系统基础理论及相关领域知识,在电子系统理论与设计、航空电子设备内外场维修及维修管理方面具有较强工作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工程管理人才。
本专业1981年开始招收本科生,支撑学科为信息与通信工程(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控制科学与技术(硕士点)。专业建设依据“立足民航、服务社会、面向世界”的服务面向定位,突出特色,拓宽服务领域,主动适应经济社会特别是民用航空事业的发展需要。
该专业目前是天津市品牌建设专业,“卓越计划”和CDIO试点专业。
2.培养目标
(1)“标准”要求:在专业目标部分,规定专业必须具有明确的培养目标,从现代工
程师所需知识、能力与素质要求出发,将本科毕业生知识、能力与素质水平归纳为10个方面:
a.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
b.具有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
c.掌握扎实的工程基础知识和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
趋势;
d.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分析并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
e.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f.具有创新意识和对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
能力;
g.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的法律、法规,熟悉环
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津、法规,能正确认识工程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
h.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在团队中发挥作用
的能力;
i.具有适应发展的能力以及对终身学习的正确认识和学习能力;
j.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2)学校“专业培养目标”
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2012版培养计划中确定的专业培养目标为:“培养适应国内外现代民航发展需要,兼顾通用电子信息行业发展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理论扎实,综合素质高,英语能力强,作风严实,掌握较宽厚的电子信息系统基础理论及相关领域知识,在电子系统理论与设计、航空电子设备内外场维修及维修管理方面具有较强工作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工程管理人才”。
对“知识、能力和素质”提出了如下要求:
1.知识结构要求--在注重专业知识的同时,加强人文、社会科学等学科
的学习。具备基本实践能力与工程管理能力,能够完成航空电子系统的故障诊断、维修与维修管理的能力。
2.能力结构要求—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动手能力
与开拓创新能力。
3.素质结构要求--注重身体素质、思想政治素质、能力素质、心理素质
和知识素质等五个方面素质修养。
(3)“专业培养目标”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从以上分析对比可以看出,我校在培养计划中确定了专业培养目标和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但与标准中所列的10项内容相比差别较大,应该细划。
3.课程体系
(1)“标准”要求:课程设置要服务于专业培养目标、满足预期的毕业生能力要求。课程体系设计有企业或行业专家参与。课程结构比例科学合理,具体各类课程学分和所占比例如表1。
表1课程设置“标准”学分要求
(2)学校“课程体系”: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最低毕业学分为183.5学分,课程分类方法与“标准”不同,按课程类别分为: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等,按课程性质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
把我校培养计划中的课程按“标准”课程分类方法分类后,各类课程学分最低标准要求及与“标准”最低学分要求的对照见表2。
课程体系详细分析内容见专业标准分析部分。
表2课程认证标准“学分”要求与我校课程“学分”对照表
(3)“课程体系”主要问题与对策分析
课程分类方法问题:我校2012版培养方案对课程分类的方法与“标准”不同,按课程类别分为: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等,而“标准”中课程分为:人文社科类课程、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工程基础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专业课类课程、实践环节类课程、毕业设计(论文)等。不同的分类方法会给认证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也会对评估造成影响。建议修改完善。
基础培养问题: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低于最低标准要求4.5学分,工程基础课低2.5学分。把航空维修管理和随机信号分析计算在内后,专业基础课仍比“标准”低2学分。
在后面的课程分析及与天津大学同类专业设置的课程及要求上看,我们与其他非民航本科院校同类专业相比,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方面都存在开设的同类课程学时少,且列入计划的选修课少等问题,培养的学生在“厚基础、宽口径”方面有所不足。
能力素质培养问题: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文社科类课程内容如表3所示。人才的培养最终应落实到“所开设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以及学校提供的课外创新活动”中。为此,我们根据2012版培养方案中的核心课程列出了“课程-能力”矩阵(附件一),再与“标准”要求作对比,总体上满足“标准”专业培养目标要求。但在在“经济管理、职业道德、法律、法规,环保、国际视野”等方面能力培养方面有所不足,在所设课程中未能充分体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