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课件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骚》代表楚辞的 最高成就,它不但是屈 原的代表作品,同时也 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早 的长篇抒情诗。 “离”──遭遇, “骚”──忧愁《离骚》 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 的诗句。是屈原的思想 结晶,是一篇扣人心弦 的抒发忧国之思的作品。
字词:
yì zōu gēng yín kuí hù rèn yù qiān 苗裔 孟陬 庚寅 览揆 扈 纫 汩 朝搴
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 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 来。俗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 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 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代表作有《离骚》《天问》
句释:
往昔三位贤君德行纯正完美,确实有众多贤臣聚集在一起。
杂聚了申椒和菌桂的这些香木,哪里仅仅联结蕙草和白芷。 那尧帝和舜帝光明正大,已经遵循正道而找到治国的途径。
夏桀王和商纣王多么猖狂放肆,只走邪路以致以举步艰难。
唯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馋而齌怒。
11
翻译第二段: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纷:繁盛的样子。修饰“内美”,提到主语“吾”之前。 此:这些。指代上文的家世、生辰、嘉名等。 恐:恐怕。
不吾与:即“不与吾”,不等待我。古汉语中否定句代词作宾语的前置句 式朝。:早晨。 夕:晚上。 木兰:香树名,去皮不死。 宿莽:一种经冬不枯死的草。 洲:水中可居的陆地。
剥皮不死的“木兰”、经冬不死的“宿 莽”着重用来比喻诗人追求理想、坚不 拔的毅力。
2、诗句中出现两个“恐”字,说说诗人“恐” 的内容各是什么?这种“恐”反映了屈原怎样的 心情?体现了他怎样的品德?
担心光阴似水,时不待我

担忧楚王不图进取,昏聩 误国
反映了屈原面对 楚王昏庸、国家 颓势,自己却不 能即时地有所作 为而焦虑不已的 心情。
句释:
我已经具有这些繁多的内在美好品质,又增加了优秀的才能。
披上江离与长在幽僻之处的白芷这些香草,联结秋天开花的兰草作为佩饰。
时间像流水一样过得很快,我似乎赶不上了,恐怕年岁不等待我。
早晨摘取土坡上的木兰香树,晚上采摘水中陆地上的宿莽草。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用香草比喻内在的美好品德,用美人比 喻理想中的君王,用荃草比喻现实中的君王, 用采摘和披挂江离秋兰比喻修身养性,用乘 骐骥比喻追求和实现美好的政治理想,用黄 昏婚期而中道变卦比喻君王失信……
也以女子比贤者,由此而发,又以男女 关系比君臣关系,以众女妒美比群小妒贤, 以求婚比求楚王,以婚约比君臣遇合……这 里面有描写,有叙事,但描写和叙事的目的 还是抒发感情,因而全诗的形象化特点非常 鲜明。
翻译第三段: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 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茝? 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何桀纣之猖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
申椒:椒的一种;菌桂:桂的一种,香木之名。椒、桂比喻贤良之臣。 维:通“唯”。只,仅仅。 尧舜:唐尧、虞舜,相传是远古的圣明之君。 路:比喻治国的准确途径。 何:多么,何等。作“猖披”的状语。 猖披:又作“昌披”、“昌被”,本指穿衣不系带,引申为猖狂放 肆。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 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 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
固:本来。 为患:造成祸患。 舍:停止。 九天:苍天,高天。传说天有九重。 他:别外的,别的。注意:先秦时的“他”,不是指第三人。 难:以……作为难事。
句释:
我本来就知道 直敢言会成为祸患,但是忍耐着不能舍充。 指着苍天作证,我是为了楚王的缘故。 国君起初已经和我有了约定的话,后来反悔变心有了别的打算。 我已经不把离别看作是难事,仅仅为国君的多次变卦而悲伤。
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
朕:第一人称代词“我”。上古的先秦时期,人无论尊卑贵贱,对自己都可称 “朕”,至秦始皇,“朕”才成为帝王的专用词。 伯庸:屈原父亲的字。 皇:上文“皇考”的省称。 以:介词,把。
嘉:美好。
名:用作动词,取名。 字:也用作动词,取字。
正则:公正而有法则。 灵均:灵,善;均,均平;灵均,地之善而均平者。
偷乐:偷,苟且。“偷”在先秦没有偷窃之义。偷乐,苟且偷安,贪图享乐。
幽昧:昏暗不明。
忽:匆匆忙忙的样子。
及:赶上。
句释:
那些结党营私的小人苟且偷安贪图享乐,国家前途黑暗、险恶。 难道是我自身害怕灾祸吗?我是恐怕国家颠覆。 我匆匆忙忙地在君王前后奔走,想君王赶上前王的脚步。 国君不体察我的内心感情,反而听信馋言对我大发怒气。
艺术特点二
对偶句的锤炼和使用
这是一种积极的修辞方式,使诗歌语言更加美化。 在《诗经》中对偶句的运用还不是很多,而屈原就 很注意作这样的加工。如文中“名余曰正则兮,字 余曰灵均”、“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等,情文并茂。 屈原在诗作中大量锤炼对偶句,是诗歌语言的重大 发展,对后来诗赋词曲等各种文学形式的语言运用 都有长远的影响。
huì qíjì 弃秽 骐骥
jiāo chǎi chāng yú quán 申椒 蕙茝 猖披 皇舆 荃
课 文 解 读
朗读课文
翻译第一段: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唯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高阳:传说中的古帝颛顼(zhuānxū)的称号。《史记·楚世家》:“楚之先祖,
诗人在第三段悲辞慷慨,主要使用了哪些手 法向楚王传达自己怎样的观点态度和思想感情?
对 尧舜 ——耿介、遵道得路 告诫 比 桀纣 ——猖披、捷径窘步
楚王要任人 唯贤
对 党人 ——偷乐、路幽昧以

险隘
余 ——不惮灾祸、忍而不 能舍
告诫楚王要明辨忠奸
表达自己忠贞报国、 不惧灾祸、九死不悔 的爱国情感
艺术特点一
句释:
我是古帝颛顼的后代子孙。我已故的父亲表字叫伯庸。 正好在寅年的正月,我在庚寅日那天降生。 父亲观察和揣测我初生的容貌气度。 开始把美好的名字赐给我:给我取名为“正则”,取表字为“灵均”
第一段:诗人自述家世、出生年月和名字 的由来。显示了诗人与楚国同姓宗亲的血缘关
系,既表现了诗人对祖先的崇拜,又表现他贵 族出生的优越感和责任感。诗人认为出生于寅 年寅月寅日,这是包含特殊文化内涵的吉宜时 日;加上他出生时气宇非凡,又获嘉名,诗人 写出了他高贵血统和得天独厚的内在美质。
艺术特点三
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
屈原以前的文学创作中的浪漫主义,还处于朴 素的、自发的阶段。从屈原开始,积极浪漫主义的 创作方法才得到比较自觉的使用,并显示了巨大的 威力。在屈原的诗作中,积极浪漫主义的使用集中 表现在诗人自我形象的塑造上,如开始对自己的介 绍,第七节“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杂 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茝”,第十节的“忽奔 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诗人尽情地发挥着 他那神奇的想象力,把现实的背景与虚设的幻境巧 妙地融为一体,显示了浓厚的浪漫主义气息。
第三段:先回顾历史上兴衰成败的教训,而后联 系楚国的黑暗现实,反复申述自己的一片忠心和 事君不合的悲惨遭遇。诗人先赞颂古三王和尧舜 时代的政治清明,重用贤才,表达了他举贤授能、 革新吏治的政治理想。同时痛斥桀纣,批判党人 群小,委婉劝告怀王莫蹈昏君覆国的覆辙。他指 天为证,耿耿忠心。最后又以婚约失败为喻,表 达了变法革新所遭遇的挫折,委婉的发出对楚王 昏庸无能、反复无常的痛心。
屈原名句:
•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 •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离骚) •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屈原·渔父) • 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 (屈原·涉江) • 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 (屈原·涉江) • 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 (屈原·涉江) • 百金买骏马,千金买美人,万金买高爵,何处买青春。 • 买骏沧浪之水清兮,能够濯我衣 。 • 沧狼之水浊兮,能够濯我足。 •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 •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
“风骚”也所以成为文学的代名词。 同时,
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
• 楚辞是具有地方色彩的文学样式,是屈原、 宋玉等诗人创造出的一种诗歌形式。尤其应 注意到诗中所大量使用的虚词“兮”,可视 为一种重要的标志。这些诗歌运用楚地的诗 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 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因为楚辞中最有代表性 的作品是屈原的《离骚》,所以后人也有以 “骚”(骚体诗)来指称楚辞的。从汉代开 始,“楚辞”又成为屈原等人作品的总集名。
比兴手法的广泛使用
“以诗取兴,引类比喻”。《诗经》中的 比兴传统在《离骚》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尤 以比喻最为突出。以披戴“江离”、“芷”、 “秋兰”喻重视修饰自己的品德和才能,以 “美人”比喻楚怀王,“骐骥”比喻贤能的人 等。把比兴与表现的内容合而为一,塑造了诗 人独特的艺术形象,使诗中的意象具有了象征 意义。
日月:指时光。 零落:飘零坠落。
迟暮:晚岁暮年,指年岁衰老。
不:“何不”的省 抚:持有,把握。 壮:指壮盛之年。
文骐。骥:良马。
驰骋:马跑。
来:召唤之词,来吧。 夫:语气助词。
改:改变
句释:
时光匆匆而过,不会久留,春去秋来,更替时序。 想到树木花草的飘零坠落,恐怕有才德和有作为的人也会衰老。 (君王)不把握壮盛之年而抛弃污秽的东西,为何不改变这种法度? 乘坐良马而驰骋,来吧,我引导做前驱带路。
第一段:诗人自述家世、出生年月和名字 的由来。
身世 ——楚国同宗,对楚国负责
出 身
出生——天降大任,不辱使命
名由 ——不凡气度,正直品格
报楚之任
19
第二段:叙述自己积极进修,锻炼品质和才能, 决心辅助楚王实行改革,使国家富强起来。
思考:1、诗人佩戴香草的句子是哪句?这些句子对 塑造诗人形象有什么作用?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 人,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 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楚辞” 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他出身于楚国 贵族,学识渊博,善外交辞令。在政 治上他推崇“美政”,后来遭到群小 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 逐。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 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 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和 “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 “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 “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 称重五,也称重午。
此外,端午还有很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 地腊、诗人节等等。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这些句子描写屈原对香草的癖爱,表明屈原追
求美好事物,品行高洁。这些香草,不但有香味, 更具有长远的意境。诗人用“江离”“辟芷”“秋 兰”这些香草,象征高洁的品德。诗人佩带它们, 就是象征他的品德高尚,对塑造诗人的形象起到了 烘托的作用。
20
诗人以“江离”、“辟芷”、“秋兰”三种 香草比喻自己的美好的品德。诗中还出现了 “木兰”和“宿莽”,又用来比喻什么?有 怎样的表达效果?
第二段:自述持续追求美好事物,提升自身修 养的嘉德懿行。由感慨时不待我,言及国家的 命运,恐君王年老迟暮,表达积极进取的生活 态度,进而提出“抚壮”、“弃秽”和任用贤 才的政治主张。最后,用比喻的手法,表示愿 意做革新强国的先驱者,为楚国而献身。诗人 有着美好的品德,而且胸怀大志,愿为国家效 力,按理应得到楚王的信任,可残酷的客观现 实不让诗人良好的主观愿望得以实现,这就为 下文写诗人所遭遇的现实作了铺垫。
《九歌》《九章》等。屈原的出
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
屈源自文库
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 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
原 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
的 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作 后人也所以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

“风、骚” 。“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