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

合集下载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作为宇宙中的一颗行星,不仅进行着自转,还在太阳的引力作用下进行着公转。

自转使得地球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公转则决定了地球上的季节变化。

下面将详细介绍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原理和影响。

一、地球的自转自转指地球沿着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

地球的自转周期为24小时,即地球自西向东旋转一周所需的时间。

自转产生的结果是地球上的昼夜交替。

当地球的某一个地区正对太阳时,那个地区就是白天;相反,当地球的某一个地区背离太阳时,那个地区就是黑夜。

这种昼夜交替的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的结果,使得地球上的不同地区在不同的时间点接受到太阳的照射。

地球自转的速度是相当稳定的,每小时约为1670公里。

由于地球是一个近似的椭球体,所以地球不同纬度上的自转速度略有差异。

赤道上的自转速度最快,约为1670公里/小时,而两极的自转速度最慢,约为0公里/小时。

地球的自转还带来了科氏力的产生,科氏力使得大气和海洋运动起来,形成了风和洋流等现象。

同时,地球自转的偏转效应也使得地球上出现了离心力和科氏力的差异,导致了自然界中的一系列现象和规律。

二、地球的公转公转指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

地球的公转周期为约365.25天,这是地球绕太阳一周所需的时间。

地球的公转轨道是近似椭圆的,被称为黄道。

地球的公转决定了地球所处的位置和距离太阳的远近,从而影响了地球的季节变化。

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地球在不同的季节里,与太阳的距离会有所不同。

在南半球夏季,地球远离太阳,导致该地区气温较低;而在北半球夏季,地球靠近太阳,导致该地区气温较高。

这样地球的公转轨道导致了北半球和南半球季节的交替变化。

公转还影响了地球的光照强度以及地球上的气候分布。

公转轨道决定了地球的季节变化,不同季节时地球所接收到的太阳辐射不同,进而引起了气温的变化,影响了全球各地的气候。

总结起来,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深远影响。

自转带来了昼夜交替、科氏力和离心力等现象,公转决定了地球的季节变化和气候分布。

高中地理:地球公转和自转

高中地理:地球公转和自转

地球公转和自转绕转中心太阳地轴方向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周期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恒星日(23时56分4秒)角速度平均1º/日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快各地相等,每小时15º(两极除外)线速度平均30千米/小时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1670KM\小时,两极为0.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

目前是23º26'(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2)地方时(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3.太阳活动:太阳大气层结构:自内向外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太阳活动类型:①光球层: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为11年②色球层:耀斑对地球影响:引起电离层扰动,使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影响气候(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①昼夜长短的变化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昼夜平分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随纬度的变化夏至日:由23º26'N向南北降低方向降低冬至日:由23º26'S向南北降低23º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离直射点越近高度随季节的变化23º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越大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四:光照图的判读(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º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º26'(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º,时间相差1小时,每1º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4)判断昼夜长短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º-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五: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七:区时,地方时的计算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第二步: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第三步: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求西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地球是我们所居住的家园,同时也是一颗行星。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是地球运动的两个基本方面。

它们共同决定了地球的日夜变化、季节变化以及年份的长度。

本文将详细介绍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一、地球的自转地球的自转指的是地球围绕着自己的轴心旋转一周所需的时间。

地球的自转周期约为24小时,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天。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从西向东,即地球西边的地区先进入日出,然后东边的地区才会出现日出。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太阳从东方升起,再从西方落下的原因。

地球自转带来了地球的日夜变化。

当地球自转使得某一特定地区暴露在太阳照射下时,这个地区就进入了白天;而当这个地区转到背离太阳的一侧时,就进入了黑夜。

因为地球是一个球体,所以地球上不同的地区在同一时间所处的位置是不同的,所以各个地区的时间是不同的。

二、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指的是地球围绕着太阳运行一周所需的时间。

地球的公转周期约为365.25天,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年。

地球的公转轨道是一个椭圆,离太阳最近的点称为近日点,离太阳最远的点称为远日点。

根据地球与太阳的距离的变化,我们可以分为四个季节,分别是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

地球的公转带来了季节的变化。

当地球公转使得地球离太阳更近时,这个地区就会经历更长的白天和更短的黑夜,气温也相对较高,这就是夏季;而当地球公转使得地球离太阳较远时,这个地区就会经历更长的黑夜和更短的白天,气温也相对较低,这就是冬季。

春季和秋季则是夏季和冬季的过渡季节,白天和黑夜的长度相对较为接近,气温也适中。

三、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有着密切的联系。

地球的自转不仅决定了地球的日夜变化,也影响着地球的公转轨道。

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作用,地球的公转轨道会发生缓慢的变化,这就是所谓的岁差现象。

岁差是地球公转轨道斜率发生周期性变化的现象,大约为26000年一次。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地球的自转来确定时间,从而协调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通过地球的公转来分辨季节,合理安排农作物的种植和收获;还可以通过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来研究天文学、气候变化等领域的知识。

1.3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1.3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赤道周长:1670 24=40080千米 ~ ~ 8万里
例2: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最吻合的地点是( C ) A 、 900W 890S B、800E 400N C 、 100E 10S D 、1800 710N
二、地球的公转
远日点
中心
近日点
太阳
地球公转轨道叫黄道
远日点
中心 太阳
顺地球自转的方向由夜进入昼 的是晨线 ,由昼进入夜的是昏线
四、时差
1、地方时 (1)地方时: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 (2)偏东地点的地方时比偏西地点的地方时早 (3)经度每相差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 每隔1度,地方时相差4分钟 重庆的地方时与石柱的地方时早还是晚?
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2时
自西向东
春分 3月21日 夏至 6月22日
23°26'N
23°26'S
冬至 12月22日 秋分 9月23日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
23º 26‘N
(秋分日9月23日前后) (春分日3月21日前后 ) (春分日3月21日前后 )
23º 26‘S
(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往返 运动,叫做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近日点
公转方向:自西向东 北逆南顺 公转周期:1个恒星年 365日6时9分10秒
近日点快,远日点慢
速远 度日 慢点 7月初
S2
中心
S1
太阳
S3
近速 日度 点快 1月初
日地距离和公转速度图 (角速度和线速度) 开普勒第二定律:行星的向径(太阳中心到行星中心 的连线)在单位时间内所扫过的面积相等。
S1 =S 2=S3

地球自转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地球自转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地球自转与地球公转的关系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它不仅自转,还公转。

这两个运动是地球上发生的两种重要运动,地球上任何事物都与这两个运动密切相关,因此了解地球自转与地球公转的关系对我们理解地球上的一切事物具有重要意义。

一、地球自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己的轴心旋转的运动,一个自然日即是地球绕自己轴旋转一周的时间。

地球自转的速度是每小时约1000公里,这也是导致昼夜交替的原因之一。

地球自转的影响非常大,这不仅影响了地球上生物的生活习惯,也影响了温度和气候。

例如,如果地球的自转速度过慢,那么一年中就只会有两季,这将会给生物世界带来巨大的影响。

二、地球公转地球公转是指地球沿太阳的运动轨道绕太阳旋转的运动。

地球公转是一个很漫长的周期,需要大约365.24天的时间绕太阳旋转一圈。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每四年增加一个闰日的原因。

地球公转的影响同样非常大,太阳的光照时间和强度都会随着地球公转而改变。

例如,在地球公转时,太阳的角度和高度不同,这影响了适宜的农作物和适宜的作物种植区域。

同时,地球公转还会引起四季的变化,这是非常显著的气候变化。

三、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互为补充,在不同的时期里,它们会共同影响着地球上的一切生物和事物。

例如,地球自转决定了白天和黑夜的交替,而太阳的高度和角度则取决于地球公转的位置。

此外,地球的轴倾角和地球公转的轨道离心率也会影响地球上的气候。

例如,战争时期,大量的二氧化碳在大气中释放,这将导致温室效应的加剧,进而导致天气变暖和冰川退缩。

这一现象被称为气候变化,它是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的重要影响。

总之,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是地球上最重要的两个运动。

它们互相依存,相互影响,决定了我们的生活和环境。

为了保护我们的家园,我们需要更多地了解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的关系,采取更多措施来保护地球,以保持地球上的美好生态环境。

从教案中学习:揭秘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

从教案中学习:揭秘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

从教案中学习:揭秘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揭秘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地球是我们居住的星球,太阳则是我们的恒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这种关系。

譬如,我们能看到太阳升起和落下;白天太阳在我们的头顶上方,晚上则被地球的阴影遮蔽。

这种现象似乎变化不大,但其中却蕴含着复杂的科学知识。

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我们可以从教案中学习。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己的轴线旋转,实际上也就是所谓的“地球自转”。

而地球公转则是指地球围绕太阳旋转,实际上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地球公转”。

两者结合起来可以完成繁衍、生长、收获、消费、垃圾回收等所有生命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地球的自转可以看作是一个24小时的周期,也就是我们熟知的一天。

而地球公转则是一个365天6小时的周期,也就是我们熟知的一年。

这两个周期不同,也就形成了地球上的四季。

地球公转相对于星座的周期则是大约27.3天。

地球的倾斜和季节变化地球自转的轴线倾斜于公转轨道平面,这种倾斜大约是23.5度。

这种倾斜导致了地球接受的太阳辐射能的分布不均匀,因而形成了四季。

当地球的自转轴倾向于太阳的方向时,也就是南半球向着太阳的时候,南半球热带地区就有了更多的太阳辐射能,同时北半球热带地区则不那么炎热。

正是因为这种热量的不同分布,形成了不同的季节。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相对移动速度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运动速度我们可以通过计算得出。

地球的自转速度是每小时约1670公里(1040英里),约每秒钟15公里(10英里)。

而地球公转速度是每小时约107,280公里(66,620英里),约每秒钟30公里(18.5英里)。

尽管地球的自转速度并不是那么快,但是对我们人类来说,一天的时间足够我们完成很多事情。

地球公转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由于地球公转时间的不同,当跨越一定的经度时,日期也随之发生变化。

这就是所谓的国际日期变更线。

在这个线上的东区和西区日期相差一天,因此任意点的日期是由经度和本初子午线反映的。

地球运动认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地球运动认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地球运动认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它不仅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我们探索宇宙的起点。

为了更好地认识地球的运动,我们需要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一、地球的自转自转是地球沿着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

地球自转的速度是恒定的,大约每天自西向东旋转一周。

这种自转运动是地球形成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当地球某一特定地区位于太阳直射点上方时,这个地区将会迎来白昼;而当该地区离开太阳直射点时,它将会进入黑夜。

由于地球自转的存在,我们才能够体验到昼夜交替的变化。

地球自转还影响了地球的地理坐标系统。

地球自转引起了地球上各个地区的经度差异。

通过经度的划分,我们可以确定地球上任何一个特定的地点。

同时,地球自转也引起了地球的离心力,使地球变形成一个稍微扁平的椭球体。

二、地球的公转公转是指地球绕着太阳运动的轨迹。

地球的公转是一个椭圆轨道运动,其轨道被称为黄道。

地球的公转周期大约是365.25天,我们通常称之为一年。

地球的公转运动决定了季节的变化,这是因为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会相应地改变。

公转也影响到地球上各种气候现象的发生。

当地球靠近太阳时会接受到更多的太阳能,气温会上升,导致夏季的到来。

而当地球远离太阳时,太阳能的辐射会减少,导致气温下降,进而带来了冬季。

三、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两个不同而又紧密相连的运动。

地球自转的存在使得昼夜交替变得可能,而公转则决定了季节的交替。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互为因果,共同决定了地球上的时间和气候变化。

在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础上,我们才能产生日历和钟表这样的时间测量工具,帮助人类更好地计算和利用时间。

同时,地球运动也让我们认识到地球这个生命之舞台是如此的宝贵和脆弱,我们应该更加珍惜和保护它。

总结起来,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地球运动的基本特征。

地球的自转使得昼夜交替变得可能,地球的公转决定了季节的交替。

这两个运动共同决定了地球上的时间和气候变化,让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珍惜我们的家园。

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

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

利用傅科摆验证自转存在
傅科摆原理
傅科摆是一个单摆,其摆动平面相对于地球 是固定的。由于地球自转,观察者会看到傅 科摆的摆动平面在相对于地面发生旋转。
实验结果
傅科摆的摆动平面会相对于地面发生旋转, 这是地球自转造成的。通过观测傅科摆的摆 动情况,可以计算出地球自转的角速度。
实验方法
在适当纬度的地区设置一个傅科摆,使其 自由摆动。通过观测傅科摆摆动平面的旋 转情况,可以验证地球自转的存在。
两者间联系与区别
联系
地球自转和公转是同时进行的,二者共同决定了地球上的昼夜和季节变化。
区别
自转是地球绕自身轴线的旋转运动,而公转是地球绕太阳旋转的运动;自转的周 期短,公转的周期长;自转影响昼夜交替,公转影响四季变化和年度时间差异。
02
地球自转对地球影响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深化对天体运动规律的认识
通过研究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可以进一步推广到其他天体的 运动规律,如行星、恒星等,从而加深对天体运动规律的理解。
为航天技术提供理论支持
指导航天器发射和轨道设计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决定了航天器发射窗口的选择和轨 道设计,合理利用这些规律可以提高航天器发射的成功率 和运行效率。
要点三
潮汐锁定的影响
潮汐锁定使得月球只有一面朝向地球 ,造成地球上看到的月相变化。同时 ,潮汐锁定也对地球的自转速度产生 影响,使得地球自转速度逐渐减慢。
05
观测和验证方法论述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恒星日与太阳日测量比较
恒星日定义
以遥远恒星为参考系,地球自转一周360°为一个恒星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回归线
在太阳直射点上, 单位面积获得的 太阳辐射能量最 多。
赤道

南回归线
南极
北回归线 A
C
南回归线
B
再见!
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


时 针
时 针




旋 转
旋 转
线速度随纬度 的不同而变化
恒星日 23时56分4秒
太阳日 24小时
太阳日比恒星日长3分56秒
A
太阳
B
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
时间
日地距 离
1月初(近日点)1.471亿 ㎞
7月初(远日点)1.521亿 ㎞
地球运动 角速度
61′/d
57′/d
地球运动 线速度
30.3 ㎞/S
29.3 ㎞/S
黄 赤 交 角
地球的 自转
绕转中心 地 轴
公转
太阳
绕转方向 自西向东 自西向东
绕转周期 23h56m4s 365d6h9m10s
24h
365d5h48m46s
绕转角速地
理意义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 北极
回归线之间来回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