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社会保障学课件PPT
社会保障学 赵曼PPT全套课件
•主观上,委托人和 代理人利益不一致
•道德风险的产生是 因为代理人为了追 求自身利益而损害 了委托人的利益
• 存在外生的随机变 量
• 外生随机变量使得 委托人不能根据代 理人的绩效推断代 理人的行为。
救保
活
救
保
障灾贫助助
公用选民
人择
共单
政
性
福位
福
福福
利利利利
公用选民
人择
共单
政
性
福位
福
福福
利利利利
18
(二)以载体为核心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结构
❖ 以载体理论为核心的社会保障制度结构包括四大 部分:
(1)大企业、小企业联合; (2)行业协会、社区和劳务派遣公司; (3)非营利组织及社团组织; (4)城镇和农村社区。 ❖ 其中以企业为核心。
2、其他领域的逆向选择 例如:劳动力市场 保险市场
31
(二)逆向选择的成因与规避路径 1、逆向选择产生的条件
信息不对称(关键)
产品质量不均一
交易双方可自由选择 是否进行交易
逆向选择.
32
(二)逆向选择的成因与规避路径
2、逆向选择的规避路径
❖ 逆向选择的实质:“优质品”退出市场 ❖ 逆向选择的规避:
3、产生道德风险的基本条件是 信息不对称
4、道德风险是一种损人利己的 行为
37
(四)社会保障中的道德风险
1
失业保险中的道德风险
2
工伤保险中的道德风险
3
医疗保险中的道德风险
4
社会救助中的道德风险
社会保障第六、七章PPT
"雨露计划中泰华威行动"由全国贫困地区干部培训中心 中泰华威行动" 雨露计划 中泰华威行动 和中泰华威国际投资有限公司承办. 和中泰华威国际投资有限公司承办.中泰华威国际投资有 限公司作为发起企业,承诺在未来5年捐资5 限公司作为发起企业,承诺在未来5年捐资5.1亿元人 民币,利用国务院扶贫办的"雨露计划"培训系统,为贫 民币,利用国务院扶贫办的"雨露计划"培训系统, 困地区劳动力提供职业技能培训.2008年安排 年安排600 困地区劳动力提供职业技能培训.2008年安排600 万元,在河北,山西,河南,湖北,湖南, 0万元,在河北,山西,河南,湖北,湖南,陕西六省招 收约3万名农民工,为每个农民工资助2000 2000元费用参 收约3万名农民工,为每个农民工资助2000元费用参 加技能培训.同时,在全国范围内选择200 200家左右具有 加技能培训.同时,在全国范围内选择200家左右具有 较强社会责任感,劳动保障条件较好的用工企业, 较强社会责任感,劳动保障条件较好的用工企业,对贫困 农民工实行"政府协调指导,部门支持配合, 农民工实行"政府协调指导,部门支持配合,企业积极参 培训转移方式, 与"的培训转移方式,实现贫困地区劳动力的高质量成功 就业. 就业.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在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国家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在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 加大了对农村社会救济的投入,1978年国家用于 五保" 年国家用于" 加大了对农村社会救济的投入,1978年国家用于"五保" 户的救济金2309万元,占国家拨付的农村社会救济费10% 2309万元 10%, 户的救济金2309万元,占国家拨付的农村社会救济费10%, 1994年为"五保"户拨付救济金7554万元,占国家拨付农 1994年为"五保"户拨付救济金7554万元, 年为 7554万元 村社会救济费的27% 1979年到1994年的15年间 27%; 年到1994年的15年间, 村社会救济费的27%;1979年到1994年的15年间,国家和 集体用于农村社会救济和补助的资金共70余亿元, 70余亿元 集体用于农村社会救济和补助的资金共70余亿元,灾民生 活救济费170余亿元; 170余亿元 活救济费170余亿元; 在这个时期,社会救济改革最有成效的是在农村开展扶贫 在这个时期,社会救济改革最有成效的是在农村开展扶贫 工作,20世纪70年代末 我国的贫困人口有2.5 世纪70年代末, 2.5亿 工作,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的贫困人口有2.5亿,1982 年民政部等9部委联合下发《 年民政部等9部委联合下发《关于认真做好扶助农村贫困 扶贫工作在我国农村全面展开,1994年国 户的通知》 户的通知》后,扶贫工作在我国农村全面展开,1994年国 务院又部署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 1998年就 务院又部署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到1998年就 下降到4200 4200万 下降到4200万.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PPT课件
1、是企业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必要条件
2、是增强企业活力的客观要求
3、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安 定的根本性措施
PPT学习交流
20
想一想: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进行改革, 兼并破产下会出现失业现象。发展市场 经济,能否完全消除失业现象?
PPT学习交流
21
一个“低保”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两个确保”
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
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三条保障线”
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
失业保险制度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PPT学习交流
22
度
社
国
核心的保障
社会救济
保障基本生活 2.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的 低层次的
社 保障
1.是企业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
合作探究:
1.为了改善人民生活,社会保障水平越高越好吗
?
2.为了减轻政府负担,社会保障水平越低越好?
3.穷人享有获得社会保障的权利,富人履行缴纳社 会保障费用的义务?
PPT学习交流
17
郑功成社会保障学 课件
1.1社会保障概念:通过一定的组织对这个组织的成员所面临的某种风险提供保障,为公民提供保险金、预防或治疗疾病,失业时资助并帮助他们重新找到工作。
总目标:通过保障和改善国民生活、增进国民福利来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分目标:1帮助国民摆脱生存危机2满足国民的生活保障需求,不断改善和增进国民福利3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功能:1稳定功能2调节功能3促进发展的功能4互助功能5其他功能:如防控风险等。
特征:1公平性2社会化3福利性4法制规范性5多样性6刚性发展。
基本原则:1公平原则2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3责任分担4普遍性与选择性相结合5其他:互济性、法制性。
意义:1社会保障突出以人为本,彰显人道主义,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成果与推动力量。
2社会保障维护并创造着公平的竞争环境,促进着经济社会的正常发展。
3社会保障不断增进国民福利。
4社会保障能够为其他相关社会政策的实施提供配套。
5社会保障能够创造就业机会,改良产业结构。
2.1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国际经验:1尊重本国的国情2追求长期稳定、协调、和谐发展3健全社会保障法律制度4努力追求社会化5对市场机制和社会组织日益重视。
国际教训:1国家包办社会保障事务和福利的高速膨胀,将带来严重的社会保障财政危机;2社会保障水平过高会助长国民惰性,影响国家竞争力;3社会保障体系的残缺不全或水平过低会使有关社会问题进一步恶化。
中国社保问题:1新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社会保障明显不足。
2立法滞后。
3责任模糊。
4新制度的有效性有待提高。
发展:基本目标:在制度定型的基础上,成为全体国民走向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在维护社会经济的持续、协调与和谐发展中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
一是尽快实现制度定型。
二是维系经济社会的长期稳定、协调发展。
三是保障城乡居民的基本生活并使其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
四是促使新制度的有效性不断提高。
3.1社会保障体系与模式含义:是指有社会保障各个有机组成部分所构成的整体,它强调的是社会保障的项目结构及运行机制等。
第七章 工伤保险 《社会保障学》PPT课件
(二)外国工伤保险的基 本情况
• 目前,世界上实行工伤保险的国家大体 可分为三种类型:使用集中公共基金的 社会保险类型,雇主责任保险类型及混 合型即两种制度并存的类型。
(三)伤残待遇
• 伤残待遇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 1.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 2.伤残津贴 • 3.生活护理费 • 4.死亡待遇 (丧葬补助金 、供养亲属
抚恤金 、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
企业(或雇主)承担 • 5.保障项目完备,待遇优厚
三、工伤保险的原则
• 1.无过失补偿原则 • 2.个人不缴费原则 • 3.补偿直接经济损失的原则 • 4.因工伤残与非因工伤残区别对待原则 • 5.补偿与预防、康复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节 外国工伤保险
• 一、外国工伤保险概况 • 二、外国工伤保险现状
(三)外国工伤发展趋势
• 1.工伤保险是广泛开展的社会保险项目 之一
• 2.补偿、预防、康复三位一体的体制仍 是工伤保险制度中较为通行的做法
• 3.工伤保险出现新的情况
二、外国工伤保险现状
• (一)德国的工伤保险制度 • (二)加拿大的工伤保险制度
(一)德国的工伤保险制度
• 德国的工伤保险是为了使投保人在遭到工伤事 故或患职业病时能有一定的经济保障而设立的 一种强制性的保险制度。
• 加拿大通过对以事故和赔偿情况为主的 综合性的科学评价,对企业实行浮动费 率。缴费额度以每个工人的收入为依据, 而且通常有一个最低限和一个最高限的 缴费率,缴费率取决于行业危险等级。
第三节 我国工伤保险
社会保障概论第五版课件第7章社会保障法
7.4 社会保障争议处理制度
7.4.2 社会保障行政争议处理方式
2.社会保障行政诉讼 社会保障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实施社会保障管理职能
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等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 织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请求司法保护,人民法院 通过对被诉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从而解决特定范围内行政争议的 活动。
7.1 社会保障法的概念及特征
7.1.3 社会保障法的特征 社会性 协调性
强制性 安全性
7.2 社会保障法的原则、内共同责任原则
3.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相适应原则
4.社会公平原则
5.普遍性与特殊性 相结合原则
7.2 社会保障法的原则、内容和形式
7.2 社会保障法的原则、内容和形式
7.2.3 社会保障法的形式
1.宪法 2.法律 3.行政法规 4.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5.部门规章和地方规章 6.法律解释 7.条约与协定
7.3 社会保障法的历史发展
7.3.1 世界社会保障法的历史发展
1.社会保障法的产生 最早对社会保障进行专门立法的是英国。1601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颁布 了《济贫法》,标志着社会保障从分散走向统一,从临时性走向制度化 ,从随意性走向法律化 2.社会保障法的形成 现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法形成于19世纪下半叶的德国。 3.社会保障法的完善和调整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各国在经济上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由于产业结构 的调整,重工业和其他一些劳动力集中的产业衰落,大批工人失业或被 迫改换工作。面对庞大的失业大军和需要解决的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 社会保障法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7.1 社会保障法的概念及特征
7.1.2 社会保障法的概念
社会保障学PPT全套课件
政府: 筹资功能、经济政策
企业、各种社会组织 (以载体为核心)
大企业、小企业联合
行业协会、社区等
非营利组织、社团组织
城镇和农村社区
城镇职工及家属 社会保险
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 保险
贫困者 的社会救助
农村居民和城市未覆盖居民的 社会保障
失
工
医
养
生
城
农
择 性
政
福位福 福
利
福 利
利
利
退
现
伤
军
伍 军
役 军
残
人 退
人 就 业 安 置
人 及 其 家 属 优
烈 属 抚 恤
休 生 活 保 障
待
资金保障
政策、财政支持
服务供给
图1-2
社区落实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结构及其项目构成
(一)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是一种为丧失劳动能力或暂时失去劳动岗位的人 提供的收入保险计划。
公共管理方式(以新加坡为代表)
我国《社会保险法》的优缺点
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必要性
市场经济的缺陷之一:收入分配缺陷:两极分化(重效率、 轻公平)
——其解决措施是政府介入,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热点:社会保障制度关键在公 平可持续 视频链接:
导读——熟知也许非真知
社会保障制度近年来无论是在新闻报道还是政 府的工作报告中都被频繁提起。可以说,社会 保障制度已经逐渐被人们所熟知,所关心。然 而熟知也许非真知。
机造成了巨大的社会震荡。
美国: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了《社会保障法》,这是世 界上第一个制定《社会保障法》的国家。
背景2:德国、意大利法西斯的上台和空前残酷的世界大 战——构成建立社会保障的政治压力。
社会保障学课件
社会保障学为什么要学习《社会保障学》?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是保障公民的生存权的客观需要是专业学习的需要学习《社会保障学》的方法:理念的确定:生存权强调:思、辨强调基本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互动式教学《社会保障学》课程体系:基础理论篇绪论社会保障的产生与发展社会保障体系与模式社会保障基金篇社会保险篇养老社会保险失业社会保险医疗社会保险工伤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篇社会福利篇绪论课时分配:6课时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社会保障的一些基本概念,社会保障的性质与作用,社会保障的基本原则,社会保障中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是社会保障的涵义、社会保障的目标。
教学内容:第一节风险与社会保障一、社会保障建立的逻辑起点社会保障最初起源于人类通过一定的社会组织,抵御风险,进行自我保护的一种需要。
风险产生有三种原因:自然风险:人生长在自然界中,尤其是在与大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自然力的破坏会给人的生命财产和劳动能力带来各种风险。
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因素——一些人失去生存的机会——需要得到社会的救助。
印尼海啸: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发生8.5里氏地震,引发海啸,仅印尼在印度洋海啸中遇难和失踪者人数已达228249人。
印度洋海啸中总遇难者和失踪者人数可能已超过28万人。
12月27日,印尼班达亚齐市中心堆满了在地震和海啸中死去的遇难者遗体。
经济风险: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收入的高低是根据人们所提供的资源的多少、质量的高低来取得报酬的。
这样,就有以下三种情况:收入较高收入维持正常的生活收入不能维持基本生活——需要社会救助这样,就存在着这样的风险:年老的风险——年老后不在为社会提供劳动——没有收入来源。
失业的风险——机器大工业,C:V的比例在提高,有人要失业。
人口的增加,劳动岗位的相对减少,一些人要失业疾病的风险——人在正常的生产生活过程中,会发生疾病,伤残的风险——机器大工业发展,工伤事故的不断发生所有这些风险,如何解决?社会风险当自然风险、经济风险没有得到社会的重视、没有一个完善的、有效的社会机制来化解时,这些风险就有可能上升到社会风险。
社会保障学课件
专题一:养老保险本章主要内容•1、养老保险及其理论依据是什么?•2、养老保险保障对象、实施范围。
•3、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筹资模式的选择。
•4、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来源、结构及费率水平?•5、基本养老保险待遇•6、基本养老保险退休条件与政策。
•提问:养老有几种模式?我们身边常见的养老模式是什么?•养老保险:劳动者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从政府和社会得到一定的经济补偿、物质帮助和服务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
一、养老保险的理论渊源•贝克尔的家庭生产理论•1、贝克尔对家庭分工原因的解释•(1)时间是家庭的稀缺资源•(2)家庭成员之间的要素禀赋是不一样的•2、家庭养老模式的运行•3、家庭养老制度的不稳定性与社会养老模式的兴起•二、养老保险的保障对象和实施范围•1、实施对象•(1)世界各国:四种模式•德国:自助公助•加拿大:三大支柱•新加坡:以雇员为主瑞典:广覆盖•(2)中国基本养老保险的保障对象•养老保险扩覆的对象主要有哪些人?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的近期目标和有待研究的问题•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的近期目标:•从理论上讲,理想的制度设置要求建立一体化的,包括各类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军队转业官兵、个体劳动者、农村劳动者在内的基本养老体系;•从实践来看,近期目标只能是覆盖城镇所有部门中各类企业的各类职工。
•灵活就业人员(非正规就业人员)•指在劳动关系、收入报酬、工作场地、保险福利、劳动时间等方面,不同于建立在工业化和现代工厂制度基础上的、以正规部门为唯一载体的、传统的主流就业方式的各种就业形式的总称。
•国际劳工局将非正规部门细分为三个类别:•(1)小型或微型企业,这一类通常通过承包或分承包协议与正规部门联系在一起,可视作正规部门的延续,在经济上属于非常活跃而强大的类型;•(2)家庭型企业,这一类型涉及许多不同的市场、活动、季节和场所,其活动大多由家庭成员承担;•(3)独立的服务者,包括家庭帮手、街头小贩、清洁工、街头理发师、擦鞋童等,就人数而言,这一类型是非正规就业的主体。
社会保障概论PPT课件
21
2019/12/22
第三章 社会保障体系与模式
22
2019/12/22
本章节包括的内容:
了解社会保障体系的含义与目标 掌握政府主导的基本社会保障制度与民间及市场主办的 补充保险的结构、基本内容及差异 在把握国情与社会背景的基础上,把握不同社会保障模 式的特点与区别
23
2019/12/22
社会保障法的缘起与历史演进 社会保障法的缘起及其历史社会条件
第一,工业革命的完成。 第二,19世纪末,自由资本主义逐渐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第三,在历史法学派及其后续潘德克顿法学派的影响下,德国出现了 法典化倾向。
第四,生存权思想和社会改良思潮的兴起。
世界社会保障法的历史演进
1.济贫法阶段。 2.现代社会保障立法产生阶段。 3.现代社会保障立法成熟阶段。
3. 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功能:
1.稳定功能 2.调节功能 3.促进发展功能 4.互助功能 5.其他功能
9
2019/12/22
四、社会保障的特征与原则
1、特征 (1)公平性特征 (2)社会化特征 (3)福利性特征 (4)法制规范性特征 (5)多样性特征 (6)刚性发展特征
10
2019/12/22
影响社会保障发展进程的因素
社会保障
经济因素
道德因素
政治因素
社会因素
16
二、慈善事业与济贫制度
2019/12/22
1.慈善事业时代: 宗教慈善事业 官办慈善事业 民办慈善事业
2.济贫制度的出现与发展:
《济贫法》的颁布与济贫制度的确立 济贫制度的发展
17
三、现代社会保障制度
2019/12/22
42
社会保障ppt课件
影响社会保障发展进程的因素
• 历史文化因素:主要影响非正式制度,进 而影响正式制度
• 结论:社会保障制度多样性,不可能完全 国际化
29
第二节慈善事业与济贫制度
• 慈善事业时代 • 济贫制度的出现与发展 • 对早期社会保障发展的简要评论
30
慈善事业时代
• 时间段:自发的救灾、济贫到国家以立法介入社会保障 • 社会背景:农牧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取决于举办者的意愿和财力 • 三大支柱: (1)宗教慈善事业:宗教教义和行善作为基本准则;宗教组织救灾、济
• 分歧:不同学者的观点 (1)陈良瑾:责任主体是国家、目的是满足基本生
活需求,条件是社会立法 (2)侯文若:保障基本生活,实现社会安定和生活
安全 (3)郑功成:生活保障系统,包括经济保障、服务
保障和精神保障
5
第二节社会保障的学科性质和理论框架 • 社会保障的学科性质 • 社会保障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 社会保障的目标 • 社会保障的功能
9
社会保障的目标
• 目标是动态的:早期主要是维护统治,现 代是追求人道主义和社会公平
• 总目标:改善民生(解决生存危机)、增 进福利(提高生活水平)、实现社会和谐 发展(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目标)
10
社会保障的功能
• 稳定功能:社会保障属于社会稳定机制之一,市场机制属 于动力机制(举例各项目说明稳定功能)
“道德”表明的却是生活本意的性质。道德是一个存在论概念,是一个作为伦理学
基础的特殊的存在论概念。道德问题是伦理学的根本性问题。伦理规范作为一些
禁令,总是为保护有意义的生活,而确立伦理规范只是依照道德要求的技术性处
理。因此,伦理学的主题是“道德”而不是“伦理”,道德主题引出两个问题:一个
社会保障概论PPT
LHR
2、原则 (1)公平原则 (2)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原则 (3)责任分担原则 (4)普遍性与选择性相结合原则 (5)其他原则
五、社会保障的意义
社会保障概论
LHR
社会保障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突出以人为本,彰显人道主义,是人类文明发展进 步的重要成果与推动力量。 维护并创造着公平的竞争环境,促进着经济社会的 正常发展。 不断增进着国民福利。 能够为其他相关政策的实施提供配套。 能够创造就业机会,改良社会产业结构。
1.宪法。 2.法律。 3.行政法规。 4.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5.行政规章和地方规章。 6.法律解释。 7.条约与协定。
社会保障概论
LHR
社会保障法的内容:
国家与国民之间的关系 社会保障实施机构与政府之间的关系 社会保障实施机构与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 社会保障机构与企业、社会团体单位之间的关系 企业、社会团体及官方机构与劳动者个人之间的社会保障 关系 社会保障运行过程中的管理体制 社会保障运行过程中的监督机制 其他社会保障关系,如社会保障子系统之间、项目之间的 关系
了解社会保障的发展线索与发展规律 理解并把握影响社会保障制度的诸种因素 客观地看待社会保障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教训与改 革取向 全面、系统地掌握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与改革 进程
一、概述
社会保障概论
LHR
影响社会保障发展进程的因素
社会保障
经济因素
道德因素
政治因素
社会因素
二、慈善事业与济贫制度
社会保障概论
LHR
社会保障法的本质与特征
1.安全性。 2.强制性。 3.普遍性。 4.平等性。 5.鼓励性。
关于社会保障的PPT课件
.
11
(3)孙光德、董克用(人大教授)
社会保障是以政府为责任主体,依据法
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暂时或永久
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而生活发生困
难的国民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
度。
理解:
1. 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政府
有能力、有效率、有动因
2.社会保障的依据:社会保障立法
Social Security
Social Security
.
5
2. 德国
德国是社会保险制度,也是现代社会 保障制度的发源地。
德国对社会保障的理解主要基于市场经济 理论。认为社会保障制度所遵循的是特殊性原 则,强调个人在其中的责任,认为社会保障即 社会安全和社会公平,旨在为因生病、残疾、 老年等原因丧失劳动能力或遭受意外而不能参 与市场竞争者及其家人提供的基本生活保障, 使其不致遭受灭顶之灾,并能获得重新参与竞 争的机会。即对竞争中不幸失败的那些人提供 的基本生活保障。 (保障公平竞争)
美国总统林肯在其著名的《葛底斯堡演说》中告诉 世人:“人是生而平等的”。
我国的儒家典籍《礼记·礼运篇》则记载了:“大 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
,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
女有归。”
这些传统思想源于人类内心深处崇高的道德准则: 互助互爱,众生平等,扶贫济困,这就形成了现代
Social Security
.
28
5、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特点
1.基本保障 2.广泛覆盖 3.多个层次 4.逐步统一
Social Security
.
29
二)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成绩及面临问题
绪论 《社会保障学》PPT课件
二、社会保障学的研究方法
典型的具体方法包括:
3.比较分析的方法
2.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方法
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 物主义的方法
4.系统分析的方法
三、社会保障学的学科性质
社会保障学是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其他社会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
1.社会保障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社会障学与社会学的关系 社会学家从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和社会公平的视角出发,将社会保障看成是社会学的一个领域,强调社会保障行为是社会控制,其
内容和任务是解决各种特定的社会问题,以达到社会的有序运行和良性发展。社会学研究社会问题的观点和方法为社会保障诸问题的研究提 供了基本理论和方法。 (2)社会保障学与经济学的关系
政治经济学研究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它着重研究市场经济的运动和发展的动力机制,而社会保障学侧重研究市场经济的稳定机制。在 研究满足劳动者的物质需要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上,两门学科存在着相互联系和交叉的关系。
其次是社会保障政策理论。其内容包括社会救助政策、社会 保险政策、社会福利政策,以及其他社会保障子系统与各具 体项目的政策研究。
最后是社会保障管理理论。这一层次探究的是社会保障法制理论、社 会保障管理体制理论和社会保障监控理论,等等,而政府介入的程度 和调控手段以及具体的运行机制,构成这一层次理论的核心所在。
2.社会保障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01
02
0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职业病是指劳动者在生产劳动及其他职业活动中,接触职 业性有害因素而引起的所有疾病。如工业毒害、生物因素、 不良的气象条件、不合理的劳动组织、恶劣的卫生条件等, 当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并造成人体功能性或器官性 病变时所引起的疾病,称为职业病。
• 根据上述,工伤可以概括为两类: • 一是在工作中因意外事故而导致的人体器官及其生理机能
社会保障学高等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
7.1 工伤保险概述
7.1.1 工伤及工伤保险的含义 1. 工伤 • 《中国职业安全卫生百科全书》将工伤定义为:“企业职工在生产岗
位上,从事与产劳动有关的工作中,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急性中毒 事故。
社会保障学高等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
社会保障学高等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
2. 受保人的范围
• 从总的发展趋势来看,工伤保险受保人的范围不断扩大,从体力工作 扩大到非体力工作,从工人扩大到所有劳动者。在发达国家,正在把 保姆、家庭教师、家庭工人等纳入工伤保险范围。
社会保障筹集
社会保障学高等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
7.1.4 工伤保险的制度模式 1. 社会保险模式
• 大约有110个国家实行此种模式,占到总数的近 70%。
• 特点:第一,由国家强制实行,用人单位必须参 保;
• 第二,用人单位按照约定的缴费比例定期缴纳工 伤保险金;
• 第三,长期、短期待遇相结合,既保障工伤职工 当前的医疗、康复需求,又有计划地保障伤残职 工及工亡职工遗属的长期生活。
工伤保险特点
• 作为社会保险的组成部分,它具有社会保险的所有特点, (1) 强制性。 (2) 社会性。 (3) 互济性。 (4) 福利性。 • 同时,工伤保险比其他类别社会保险相比,具有如下四大特点。 (1) 工伤保险强制性最强,实施的范围最为广泛。 (2) 工伤保险保障性最强,工伤保险的项目最多,最全面。 (3) 工伤保险在社会保险体系中待遇最优。 (4) 工伤保险的给付条件最宽。
社会保障学 高等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
社会保障学
刘晓梅 邵文娟 主编
社会保障学 高等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
第7章 工伤保险
社会保障学 高等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
本章学习要点
1. 了解工伤保险的含义; 2. 理解工伤保险的历史演变; 3. 掌握工伤保险制度的构成要素; 4. 掌握我国现行的工伤保险制度。
社会保障学高等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
2.雇主责任模式
• 雇主责任有自保和向商业保险公司投保两种形式
• 缺点:第一,雇主的负担比较重,容易影响正常 生产活动;第二,受伤雇员的利益难以保障或赔 偿数额较低,;第三,雇主和雇员之间的纠纷较 多。
3.混合模式
• 部分国家采取的是雇主责任和社会保险混合模式, 允许各用人单位在雇主责任或社会保险之间进行 选择。
社会保障学高等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
7.1.2 工伤保险的原则
• 1. 个人不缴费原则 • 2. 无责任补偿原则 • 3. 补偿与预防、康复相结合的原则 • 4. 一次性补偿与长期补偿相结合原则 • 5. 确定伤残和职业病等级原则 • 6. 保险缴费实行行业差别和浮动费率
社会保障学高等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
7.1.3 工伤保险的发展历程 1. 第一阶段:工伤民事索赔
• 在工业化进程加速时,开始有了雇员因工伤索赔 而起诉雇主的案件。
2.第二阶段:强调雇主有过失才赔偿
• 因而到欧洲工业化早期,工人受到职业伤害便可 得到一定的赔偿,“雇主过失赔偿”原则的实施, 标志着这一斗争取得初步胜利。
社会保障学高等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
1. 工伤保险基金来源 • 1) 缴费单位所缴纳的工伤保险费 • 2) 工伤保险基金利息收入 • 3) 财政补贴收入 • 4) 滞纳金以及其他收入
社会保障学高等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
2. 工伤保险基金筹集模式
• (1) 当年平衡式。 • (2) 阶段平衡式。 • (3) 总体平衡式。
受损; • 二是因职业性质和工作环境因素引起的职业性疾病。
社会保障学高等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
3. 工伤保险
• 所谓工伤保险,是指劳动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或 在规定的某些特殊情况下所遭受的意外伤害、职 业病以及因这两种情况造成死亡、暂时或永久丧 失劳动能力时,劳动者及其遗属能够从国家、社 会得到的必要的物质补偿,以保障劳动者或其遗 属的基本生活,以及为受伤劳动者提供必要的医 疗救助和康复服务的一种社会制度。
社会保障学高等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
7.2 工伤保险制度的框架及内容 7.2.1 工伤保险的范围
1. 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范围
• 工伤保险建立的初期,只包括工业生产中的意外 事故,后来把由于工作原因造成的职业病等内容 包括进去,许多国家还把一些非工作原因的事故 纳入职业伤害的范围,如上下班途中发生的意外 事故。
社会保障学高等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
7.2.3 劳动能力鉴定 • 劳动能力鉴定是指针对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
自理障碍程度的等级鉴定。 • 工伤保险制度中有关劳动能力的鉴定,主要是鉴
定受伤者丧失劳动能力的程度。所谓“丧失劳动 能力”,是指个人因身体或精神受到伤害而导致 本人工作能力严重减弱的状况。 • 按丧失劳动能力的程度划分,一般有三种: • 人身能力丧失;职业能力丧失;一般劳动能力丧 失。 •
3.第三阶段:强调工伤“补偿不究过失”
• 19世纪末,法国、德国、英国等普遍认同了“职 业危险”原则,认为,意外事故无论是由于雇主 的疏忽还是由于受害者的同事的粗心大意,甚至 根本不存在什么过失,雇主都应该进行赔偿。根 据这个原则,国家立法强制要求雇主对工伤受害 人提供赔偿金,职业伤害保险进入了雇主责任保 险阶段。
社会保障学高等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