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信息提取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标要求】
1.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
3.重在考察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
4.能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
【考点大聚焦】
信息提取题是近年来中考出题的热点,从长远看也是我们一生必备的一种实用的技能。善于阅读者一目十行也能迅速准确地抓住要点,不善于阅读者虽字斟句仍不得要领。
常见的考点:
1.从体裁特点看,有常见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新闻信息等的提取;
2.从材料特点看,有文字信息、图片信息及数据资料信息等的提取,大多是教材之外的一些国内外关注或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话题;
3.从提取内容看,有主要内容、中心意思、文段要旨、人物事物特点、故事情节及言外之意等方面的提取;
4.从表述要求看,多是主观表述题,具体有直接提取中心句、下定义、拟标题、一句话新闻、为新闻写导语、写总领句和总结句、用词语概括、用对联形式概括等。
【文字信息提取题型】
这类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在阅读时,能否抓住一段话或几段话的主要内容,以明确这段文字要表达的主要观点,同时考查学生对语段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以及表述能力。
我们不妨从下面几个方面来研究一下文字信息提取题解题的一般性规律。
一忠于原文,尽量不用自己的话来转述信息。
许多考生在解答这类题时随心所欲地用自己的语言来组织句子,结果考试下来自认为胜券在握却失分严重。为什么呢?因为这些考生没有掌握这类题解答的基本原则。这类题一般来说是要我们概括其信息的,从实用的目的来说,是要我们把自己得来的信息准确无误地传达给别人。要保证信息传达的准确无误,是必须要忠实于原文的,即我们要用原文的词句把自己从文中得来的信息传达给别人。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原文作者在表达信息时所选用的词是经过认真选择的,是最能准确地表情达意的。而我们在传达这些信息时,不管我们用怎样贴切的近义词都无法替代原文词语的含义,近义词再近也是有区别的,汉语中几乎没有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词语。即使有,那数量也是极少的。所以,我们不要企图用自己的语言去传达你所得来的信息。
【例】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新闻的主要内容(不得超过12字)
11月22日至23日,25所中国重点高校在德国柏林举办推介会,这项名为“2002柏林中国校园”活动的举办目的是:树立中国现代教学和科研形象,吸引更多的德国学生到中国留学和从事科研。我国在德国举办这种形式的博览会还是首次,其对象是德国“非汉学专业的学生”。
解析: 叙述的事件主体是中国重点高校,事件是在德国柏林举办推介会,吸引更多的德国学生到中国留学和从事科研,据题目要求,字数不得超过12字,再次删除次主要的信息(文字),即可得出:中国高校到德国招生。叙述准确、清楚,不会产生歧义,不会丢分。
二、审清要求,明确答题方向,采取针对性措施。
㈠单个材料:
提取信息之类的题目要求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
1、概括一段话的主要信息(主要内容、中心意思、主要意旨,要旨)。
看到题干中有“主要……”类的字眼,我们就要注意答题时要次)从
整个语段考虑。往往是有几个自然段(或几处层次)就有几个信息要点。如果我们的答案要点数量和语段(层数量不相符,那么一般情况下,我们肯定遗漏了内容要点,要回过头来认真检查,将遗漏的信息要点补上。相反,就会概括得完整准确,甚至和标准答案一模一样。如: 【例】阅读下面的文字,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个字)
目前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的12个附件和45个专题研究报告已全部完成,并通过专家审查,总体报告即将上交国务院。但工程沿线的水污染情况让人关注:在输水干线规划区内,骆马湖以南氨氮超标,以北至东平湖水质多为四类、五类和劣五类;黄河以北全部为劣五类。因此有关专家提出,水污染防治效果将成为决定南水北调工程成败的关键。
解析:这段文字以“但”为标志,明显地分为两个层次,而从陈述对象上看又有两个,即“南水北调工程总规划”和“水污染防治”,所以我们拟定的答案必须包含两个信息要点。否则,肯定要失误。答案是:南水北调规划通过专家审查,防治水污染成为工程关键。
2、“用一句话概括……”或“概括成一句话……”
这种形式是比较常见的,语段的类型也相对丰富一些,关键以找出语段的中心句为主,不同类型的语段概括的方法也不尽相同。下面分类进行说明。
①对新闻的概括
新闻以叙事性文体为主,一般由标题(副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四部分构成。由于要考查考生对整个新闻中蕴含信息的把握,所以,它一般不加标题和结语。剩下的只有导语和主体了。那么,如果题干要求概括其“主要信息”时我们既要注意导语,又要注意主体,而当它要求我们“用一句来概括……”或者“概括成一句话……”时,如果有导语的话,我们一般情况下只用关注导语就可以了。因为导语本身就是对整个新闻事件的概括。主体(一般是第二段)就不用去管它了,它写得再长也没有多大用处。只是干扰我们的注意力罢了。而导语的一般位置在时
间交代和背景交代之后,而且一定是出现在第一文段内的。
【例】概括下面一则新闻的要旨,不超过16个字。
据新华社北京2003年10月7日电(记者王黎) 为了取缔农村中小学不合理收费项目,严格控制收费标准,我国农村义务教育从2004年开始将全面推行“一费制”收费办法。这是记者日前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了解到的。
“一费制”收费办法是2001年开始,仅在贫困地区农村小学和初中试行,即对学杂费、书本费由中央有关部门规定一个最高收费限额,除此之外,不再向学生收取任何其他费用。2002年“一费制”收费标准为:每个学生每学年农村小学160元,农村初中260元;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浮动收费标准,上浮范围不得超过20%。目前,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农村中小学,已普遍推行了“一费制”收费办法。一些地方还对实
行“一费制”的学校,给予专项补助,弥补经费缺口,保障了“一费制”学校的正常运转。
解析:导语出现在时间和背景之后,即“为了取缔农村中小学不合理收费项目,严格控制收费标准”的后面,为“我国农村义务教育从2004年开始将全面推行‘一费制’收费办法”,而这超过了题目字数的要求,再删除次重要的字,即可得出:农村义务教育“一费制”明年全面推行,而第二段的内容为主体内容,即导语的展开,可以不去理会。
如果只有一段,我们一定要找到“谁(或者什么事)”然后回答“干了什么(或者怎么样)”(回答一定要具体,千万不可含糊其辞,但也不必太具体。否则后面新闻主体便无话可说了。)千万不要到后面的段落去找。如果有字数限制的话,只用抽取导语的主干和少量必要的修饰限制成分就可以了,筛选出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等要素,采用“人物(事物)+何时何地做什么(怎么样)”的形式表述出来即可。
【例】将下面一则消息改为“一句话新闻”。
在刚刚结束的西方七国财长会议上,日本财长盐川正十郎公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