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的思维新探
历史教学中学生求异思维新探
历史教学中学生的求异思维新探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传统的教育教学法已日益暴露出自身的弱点,甚至成了扼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痼疾。
那么,如何使受教育者具有较强的创造力呢?这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新课题,也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教育改革战略工程。
这里笔者仅就历史教学的求异思维谈一点管见,抛砖引玉。
一、正确处理好教学过程中双边逆向性创造性思维的辩证关系教学一致性原则是师范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中小学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
中小学各科教学或多或少有求异思维能力方面的训练,但是不够突出,重视不力,教学方法不得体,历史教学尤其如此。
当然这不等于说单一性的教或学有悖于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这里我们只是强调,只有明确地认识到处理好教、学过程中双边逆向性创造性思维的辩证关系、才有可能有的放矢。
教学实践证明,教师的逆向性创造性思维起主导作用,只有正确处理好教学双边逆向性创造性思维的辩证关系,才能卓有成效地实施并发展教育教学的求异思维。
二、教学过程中双向性求异思维必须同步共振一是求异思维必须与求同思维同步共振。
两种思维经过交融可以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复杂、深奥的问题,采用先因后果或先果后因的方法,逆推反正、同中求异便能找得最佳答案。
二是要求更新历史教学的观念,促使历史教学信息的思维辐射与学生接受信息的思维聚合同步共振。
三是必须透彻全面理解同步共振的内涵,不能望文生义,将同步共振错误地理解为“同行”、“滞前”或“超前”。
其本意是指教师使用求异思维教学与学生自我求异思维的相互感应、积极配合、相互制约、互补反馈,得出与众不同的新思维成果。
只有这样,学生在接受求异思维训练后才能准确地去把握新材料并进行思维加工,运用已获得的知识去探索新知识,解决复杂的问题。
求异思维并不排除聚合思维,只有当它们协同共振才能出现正常现象。
所以,教师在增强自身的求异思维功能的同时,要对学生加强求同、求异两方面思维的训练。
三、求异思维在教学过程中表现为积极的创新性和大胆的开拓性学生只有掌握了事物的现象、本质和某些结论的来龙去脉,大胆地运用求异思维,于“异”中把握其个性特征,才能认识历史发展的特殊规律。
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
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记录,同时也是人们对过去经验的总结和反思。
历史学习不仅仅是为了掌握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高中历史教学应该关注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历史思维训练,使其具有经验总结、问题分析、历史比较和历史评价等能力,从而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使他们具备更强的历史文化素养。
一、历史思维能力的内容历史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形成的一种思维模式和能力,它包括:经验总结能力:学生通过历史学习,能够总结历史事件的经验,掌握历史事件的基本事实和事件发展的规律。
问题分析能力:学生能够全面思考历史问题,分析历史事件的成因和结果,了解历史事件的多方面影响。
历史比较能力:学生能够进行历史事件的比较,找出历史事件的共同点和差异点,从而深入理解历史事件的内在意义和发展规律。
历史评价能力:学生能够客观评价历史事件,形成对历史事件的正确看法,理性判断历史事件的重要性和影响。
1. 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争议性的历史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2. 提倡多角度阅读:历史学习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阅读历史资料,让学生了解不同历史事件的多种解释和评价,培养学生的历史比较能力和历史评价能力。
3. 引导学生进行历史研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感兴趣的历史课题,进行历史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进行历史事件的深入研究,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研究能力。
4. 创设教学情境: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些历史情境,让学生在历史情境中进行角色扮演和历史事件的再现,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5. 鼓励学生批判思考: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批判性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1.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通过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规律和内在意义,从而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中学历史教学方式新探
法。中学历史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再现 历史 知识 , 使学生 了解 昨天发生 的
些重大 事件 , 接触一些重 要的历史 人物 , 认 识社会发 展的转 迹。可 以 说, 主要的任务是感性认识而不是理性 思维 , 至于总结历史规 律、 考证史 实则不应该成 为中学 历史教 学 的主要 目标。H 1 【 ’ 、 , 就 能符 合上述 要求 。 学生在观看 H T V的过程 中也 可以发表 自己的见解 , 教师也应 在旁加 以引 导、 分析。这样在愉快的教学过程中也达到 了教学相长的 目的。 可 以说, 既然时下一些粗制滥造的音乐作品都可制成不伦不类的 M T V , 让人 看后莫名其妙 , 那么 H . r ] v何不以其真实生动的而不是无病呻吟的极大优 势走向课堂乃至家庭?现在绝大部分地区都有条件实行电化教学, 所以 Hr v 教学就不应该仅仅只是一种设想。我们期待着它能早日实现。
中 俘彳 . 辅导
中 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历 史 教 学 方 式 新 探
@ 朱 爱 军
目前 , 中学 历史教学 出现 了一些 新的改革 趋势 , 即从 过去 的单纯依 靠教师死板 的满堂灌教学 , 逐步转变为教师与学 生的双边活动 。在课 堂 教学中 , 也采用 了一些挂图 、 幻灯等教具进行直观教学 , 从 而加 深 了学生 的印象 , 增加 了一些感性认 识。然而 , 由于每一 章节 的每个部分 不可 能 都采取这种方式来展现 当时 的情境。因此 , 要想每节课都 充分再现历史 情境 , 真正做 到轻松 、 愉快地教学 , 还是有一定 的难度 。 如何彻底地改变这种修修补补的教学模式 , 充分使学 生感受到历史 课的乐趣 。 再现历史情 境, 使学生 比较 易于理 解过去 尤其是数 千数百 年 前的陈年旧事 , 加深对历史 知识 的感 性认识 , 从 中培 养他们理 性思考 历 史问题的能力 , 真正做 到寓教 于乐 ?笔者认 为 , 历史教 学应该 大胆借 鉴 音乐 电视 ( M T V) 的做法 , 即将每一 章节 的教学内容制作成一集 或几集的 影视作品来进行形象化教学 , 显然是行不通的。 那么作为教学所用 的 H T v, 就必须是 短小精 悍型 的。也就 是说 , 在 介绍历史人物、 讲述故事情节时要借鉴历史剧制作 的方 法但又要讲究 精 练、 注意必须与史实 相吻合 。具体说来 , 要符合课堂教学 的要求 , 内容不 宜过多 , 以教材中所述 为主 , 不宜作更多 的发挥 , 否则 便难免有重蹈历 史 剧覆辙之嫌 ; 时间不宜过长 , 一节课的 内容 以半个 小时左右为宜 , 要有 一 定 的空余时间让学生思考 、 讨论 , 同时老师也可作适 当的归纳和分析。 其次 , 已经发掘的遗址 、 化石或 留存下 来 的遗迹 为 H T V的制作 提供 了必要 的物质基础。制作 H T V不仅需要通过人物表演使故事形象化 , 对 于历史上经济文化 、 社会 生活 等方面 的讲述 , 则最好 把相关 的遗迹 、 遗 址、 化石拍摄下来 , 让学生有一 个直观 的印象 。这 样学生在 学习课 文 内 历 史 电视 , 我 们 姑 且 把 它称 为 Hr l n r ( Hi s t o r y T e l e v i s i o n ) 。 容时, 脑海 中就有 了直观的 印象 , 而不必等 课程早 已结束时 再组织 学生 把中学历史教科书上的内容制作成 H】 , 历史学科具有独特的学科优势。 外 出去博物馆 、 纪念馆参 观。因为到那 时对 于大多数 学生来说 已经 是见 首先 , 历史 学科每一章节内容都是一个或几个 比较完整的故事, 它们具 似已见 、 学似 已学 , 两者 已难 划等号 了。何况 中华 之大 , 历 史遗 迹之多 , 有一定的情节。这一点是其他学科所缺乏的。而且 即便是在教学中, 有时也 大江南北 、 长城 内外都有分布 , 要组织学 生全部 去实地考 察、 学 习, 只能 不得不对某些情节进行渲染。这是制作 HⅣ 得天独厚的优势 , 也是当今历史 是一句空话 , 而 Ⅲ’ V就能解决这个难题 。 题材影视剧得以风靡的重要原 因。据粗略统计 , 从商周到明清, 历代有名 的 另外 , 历史课的教学 目的也决 定了 } 玎 r v教 学是一种 值得 尝试 的方
时空观念素养视域下的历史课堂教学路径新探
时空观念素养视域下的历史课堂教学路径新探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时空观念素养已经成为当代社会不可或缺的素养之一。
时空观念素养强调个体对于时空的敏感性,理解和掌握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原因和影响,以及对于不同地域、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的理解和尊重。
这一素养对于历史课程的教学有着深远的影响,需要教师在课程设计和实施中加强对于时空观念的引导。
一、建立时空观念的认识在进行历史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建立对于时空观念的认识。
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如地图、图片、资料、视频等,让学生感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二、掌握基础知识建立时空观念的基础是掌握基础知识。
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有关历史的基础知识,这包括时间的计算方式、历史时期的划分、不同文化的区别和联系等方面。
只有学生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文化现象。
三、培养信息搜索和分析能力时空观念素养中强调了信息搜索和分析能力的重要性。
学生需要学习如何从不同来源获取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
教师可以通过给予学生案例和需求,引导学生使用不同的搜索工具和技术,提高他们的信息检索和分析能力。
同时,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如何发现和分析信息中的偏见和误解。
四、强调时空背景的重要性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和原因,以及文化背景和环境对于历史事件的影响,是时空观念素养中的重要部分。
教师在历史课堂中应该强调事件发生的背景和原因,并与学生一起探究文化背景和环境对于历史事件的影响。
这有助于学生建立更全面和深入的历史认识,并培养他们对于不同文化和历史时期的尊重和理解。
五、推广跨文化交流和理解时空观念素养在强调历史和文化意义的同时,也强调跨文化交流和理解的重要性。
当今世界是全球化的,不同国家和文化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教育者需要教育下一代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并在跨文化交流中实践这一价值观。
历史课堂可以成为推广跨文化交流和理解的重要场所,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和讨论等来引导学生积极与不同文化进行交流和对话。
探讨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措施
文_教育教学111摘要:社会的不断发展,推动了我国教育改革工作的开展,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质量。
在新环境下,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打破传统教学工作存在的弊端,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质量。
文章主要针对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工作进行研究分析,并且依据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意见,希望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教育改革;历史教学;创新思维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的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应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学的指导思想,接受一些先进的教学指导思想,才能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
不断对历史课堂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教学工作的开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创造能力通常来说,历史教学是一门枯燥的学科,教师只有采取科学的教学方式,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能够引导学生走进历史学习中,并且还能在此过程中,发现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进行自我探索,从而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
在实际的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采用情境教学法或者启发式教学法,以达到良好的教学目标,从而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九一八事变”这一章节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在备课时,可以在网络是上寻找一些相关的内容,将其融合到实际的教学内容中。
课堂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播放一些和“九一八事变”相关的视频短片或者纪录片,让学生了解此事件发生的背景以及相关内容,在视频观看结束以后,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疑惑。
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对学生的视觉以及听觉造成不同程度的冲击,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所以,观看完成以后,教师还应该提出一些开发性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从而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另外,教师还应该多次向学生提出教学中的重点内容,看学生是否有新的见解。
中学历史教学方法新探
中学历史教学方法新探中学历史教学方法新探“中国处在那个大洲?”这是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问题,每年由于教学需要,在教初三毕业班时我都提出过这一问题。
然而令人惊诧的是,知道此答案的人在二三百名学生中只能找到几个人。
如果只遇到一个这样的现象可能怪笔者太大题小作了,但作为一名农村基层教育工作者,我在平时遇到的这种尴尬场面远非一次、两次,这不能不让人发出疑问:我们的学生怎么了?我们呼唤了好几年的素质教育到底怎么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我国伟大的教育思想家陶行知曾提出这著名论点,并说,“生活的变化决定了教育的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教育无时不变;教育必须随着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发展而发展;生活是不断前进的,教育也必须不断的前进。
”改革的大潮在汹涌前进,农村的生活在不断变化发展。
面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大好形势,我们的义务教育却裹足不前,令人异常担忧。
多年的基层教育工作经验,使我对农村学校的学生和素质教育状况有了一定的理解。
下面就此谈谈这方面的情况,以求抛砖引玉,让我们共同找出一个能解决农村中学教育问题的途径。
一、农村中学学生素质状况及原因分析《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中小学要有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上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
”并更进一步指出“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
由此一场声势浩大的素质教育活动在全国全面展开。
然而几年过去了,农村素质教育情况进行的到底如何呢?事实并不容我们乐观。
⒈素质教育不“素质” 由于片面强调升学率的状况仍未改变,这使得社会中许多人在评价一所农村中学好坏时,主要的依据就是该校的学生文化课成绩怎样,每年能考取多少人,其中重点又有几个。
其他的东西似乎都可以不谈,在成绩面前似乎都变得可有可无了。
围绕这一主题,家长们送孩子刚入学时就眼巴巴的希望有一天子女能成龙成凤。
当然,每个人都具有自己的特点,我们不可能指望中国每一个学生将来都成为爱因斯坦,有相当一部分文化课成绩不行的人并不代表其他方面也都无能。
历史新课程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历 史课对 于中等 专业学 校 的学生来 说 虽不是 一 门新课 程, 但对于这门新课程中的某些人物 、 些事件学生充满了 期 某 待, 然而 , 新教材 之概 括简练甚至抽 象 , 要使他们保持 持之 以 恒地 上好历史课 , 却不是一件 容易的事。面对新课程 的教 学 , 我大胆进行新 的探索 , 取得 了一点新的收获。
科教园 地
CA MN H A / 幽 HR I C I G N
历史新课程Hale Waihona Puke 学的探索与思考 陶立 军
( 商丘 中等专业学校 , 河南 商丘 4 6 0 ) 7 0 0 中图分类号 : 3 5 文献标识码 : 53 , 1 A 文章编号 :6 3 9 (0 0 1_ 0) 1 17  ̄9 2 2 1 )10 ( ( ) 摘要 : 伴随着新教材 中的新人物 、 新情境 , 笔者在教学过程 中不断尝试 用不 同的 办法来弥补教材之不足 , 学生始终对教材 使 对历史充满好奇 , 而保持 良好的学 习状态。 从 关键词 : 新课程 ; 堂氛 围; 学方法; 同参与 课 教 共
一
、
如《 、历史纵横》 然后联系大字 等, 新 的课程标准与 以往 的历史教学大纲相 比 , 更注重情感 、 课文中的小字, 学思之窗》《 态度和价值观教育 , 把传统 的思想情感教育 目标拓宽 为情感 、 把事件联起来。为什么非要学生一定要大声读或一定要写呢? 应该是让他们找 到最适合 的学 习方法 。教师 也要有多彩 的课 态度和价值观 目标 , 内容 涵盖了思想 、 念 、 感 、 其 观 情 兴趣 、 态 度等多个方面的教育。高中历史课的情感 、 态度和价值观教育 堂来满足他们 。教学时如果我只进行讲授和对部分学生的提 只适 应于听觉学习者。此时我加 上要求 学生 阅读课文 。 教 主要突出以下方面 :~) ( 培育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 ) 问 , 二 师精心设计 的板书 、 制的图片或添加 的多媒体声像影片 . 绘 视 培 养对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 。( ) 立开放的世界意识 。 从 三 树 觉学习者会 开始启动 。 又再加人课堂讨论 、 堂表演 , 课 那么 , 触 以上内容可 以看 出,新的课程标准更注重人文素养和科学精 这样 的学 习效果岂不是更好了 。 而今每 神 的培养 ,把历史教育的社会教育功能与人的发展教育功能 觉学习者也被调动了。 满足多个学生 的多种需求。 相结合起来 , 情感 、 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是高 中历史教学不可或 节课 我都尝试多种手段的教学 , 三、 注重 学 习活 动 中师 生双 方 的共 同参与 缺 的重要环节。 习状态是指学习的适 当的精神状态 , 学 它是学 学生 的学 习类型 没有什么优劣之分 ,但教学时却要注意 习的大 门。在历史教学中 , 教师若 能注意历 史课堂 的情感化 , 注 就 使学生 的精神状态处于流动的状态 ,学生便能够集中注意力 选择兼顾所有学生学习类型 的教学方法。 重学生的参与 , 学 习。历史是人文学科 , 它具有浓郁 的情感性 , 具有营造情感 能兼顾到所有学生 的学 习类型 。那怎样在学 习活动中注重师 化课堂的极佳素材。只要教师注意选择 , 合理运用 . 历史内容 生双方 的共同参与呢? 首先 , 学生 参与课 前活动 , 让 各展所 长 , 去感 受触摸 “ 历 之中所蕴涵的形形 色色 的喜 、 、 、 怒 哀 乐以及真 、 、 、 等有 假 美 丑 血有肉的因素都可成为情感化历史课堂的极佳 素材 。 史” 然后根据课 文的分 目 , 全班分为三个小组。 。 把 让学生结合 上互 联网搜集 资料 , 进行新课预 习。在此 例如 , 在学 习必修 一国共十年对 峙 、 军长征 、 日战 争 教材内容上图书馆 、 红 抗 我指导学生整理 资料 , 带领三个小组的同学分别 自己 和解放战争这几节学生 熟悉 的知识时 ,我便充分利用手 中多 基础上 , 年收 集的历史视频 、 书籍 、 卡片让学 生看 , 补充老师 一人 独 白 动手制作有关教材 内容 的课件 。这样 的群体活动强化 了学生 合作意识 , 每个 同学 的积极 陛都被调动起来了。 的缺点 , 学生一下子就 被吸 引住 了。 日战争时期抗 日救 亡的 的主体意识 、 抗 其次 , 让学生参与课堂活动 , 自主经历学 习的全过程 。例 东北抗 日义勇军马 占山 , 杨靖 宇 , 八女 投江 , 狼牙 山五壮 士 的 事迹让学生感动 ; 南京大屠杀 的一个 又一个场景 , 细菌战毒气 如 ,在学 习古代希腊罗马民 主政 治和法律时 ,先让学生收集 战 的受害者幸存者的讲述 , 让学生气愤 ; 美国陈纳德 “ 飞虎队 ” “ 古代辉煌 属于希腊 , 宏伟属于罗马!” 的古代建 筑 、 艺术 、 思想 在 请三个 小组 的学 生代表分 别上 台向全班 “ 驼峰航线 ” 牲的空军战 士 , 牺 留下的飞机残骸 让学生肃 然起 家 等 , 此基础上 , 敬 。由此可见 , 学生 的情绪处于流动时 , 他就很快能融入 课堂 同学展示他们 的成果 。学生走上讲 台, 充当课 堂的主人 , 这一 教学 , 极快地掌握 知识 , 高思想认 识 。 而今 学生学 习历史 做法很容易激发学生以更大的热情参与课 堂实践 ,学生展 示 提 兴趣 正浓 。 的成果也更容 易让学生接受掌握 。当学生讲完后 , 我会给予及 鼓励性的评价 。 这样 的评价会使每位 参与课前准备活动 二、 了解 学生 的学 习方 式 。 选择 合 理的教 学方 法 时的 、 产生极大 的成就感 。 人的学 习方式主要有三种 : 一种是触觉学 习者 : 当他们能 的学生如沐春风 , 以上所说 的,只是 我的一些心得 。当今 的历史新课程改 亲身运动 、 体验和实验时 , 会学得最好 第二种是视觉学 习者 : 给历史教师提 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和新 的挑战。我们要认清 当他们看 到学 习内容以 图像形式 出现时 , 他们 学得最好 : 有一 革 , 解放 思想 , 更新 观念 , 不断地挑战 自我 , 改变 自我 , 完善 小部分人为“ 印刷符号型” 可以通过阅读来学习。 , 第三种是听 形势 , 我们 觉学 习者 : 通过音乐、 谈话 的声音而学得最好 。这三种主要的 自我 。只有这样 , 才能在新 的改革大潮中有所作为 。 学 习方式并无优劣之分 ,但 教学时若能注 意到学习方式 的不 参考文献 :
新课改背景下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方法新探
的历史课堂 教 学 中 如 果 类 似 说 评 书 子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讲相声 那样 卖关
留悬念 , 必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 妙 趣 横 生 , 极大地激发
二 ㊁借助多媒体技术 , 改变 言传身教
供了有利的条件 . 利 用 多 媒 体 技 术 制 作 的 课 件 , 运 用 文 字㊁ 影像 ㊁ 声音 ㊁ 动漫等 多 种 手 段 来 刺 激 ㊁ 调 动 学 生 多 种 器 官, 以 不同表现手法对教 学 内 容 进 行 加 工 , 将 生 动㊁ 有趣的教学内 容呈现于学生面前 , 能为历史教学创设一 个 较 为 真 实 的 历 史 情境 , 激发学习兴 趣 , 拓 展 思 维 能 力; 同 时, 有了多媒体的支 持, 有助于教师可以 根 据 实 际 需 要 来 掌 控 教 学 内 容 , 改变了 传统的言传身教 . 如在学习秦统一中国时 , 播放一段 « 秦始皇陵兵马俑» 的
周刊
新课改背景下中学历史课堂 教学方法新探
黄清坤
变传统课堂教学的老套路 , 针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灵活多样的教法 , 使历史知识 更 加 生 动 化 ㊁ 形象化,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 性, 从而达到寓教于乐 ,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 关键词 : 新课改 ; 历史 ; 课堂教学 ; 创新 摘 ㊀ 要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 中学历史教学中如 何 培 养 学 生 的 学 习 兴 趣 ? 如 何 调 动 学 生 的 学 习 积 极 性 ? 笔 者 认 为 : 要改
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进步 , 为中 学 历 史 课 堂 教 学 提
是无法实现历史学习的形象 ㊁ 生动 ㊁ 有趣的特点, 难以激发学 不到的作用 , 能够让学生在饱含兴趣的学 习 当 中 吸 取 比 较 丰
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历史另类教学新探
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历史另类教学新探我国传统高中历史教学强调学生对历史史实的掌握,使学生在学习历史时容易形成思维简单化和方法呆板化。
在高中历史新课标的大背景下,我们认为,历史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的知识目标,更要在能力目标和思想教育目标方面提出更高要求,比如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培养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和国际意识以及积极进取的品格和健全的人格等。
为了达到以上目标和要求,我们可以鼓励学生用“操作”的方式来学习历史,即研究某一课题以及进行相关的写作。
特别是写作这一方式,不仅对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非常重要,而且对于拓展学生的知识种类、培养其社会责任感也是很有作用的。
为此,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做些尝试。
一、力争做到课堂学习内容丰富教师可向学生介绍大量的文献资料,而非仅仅是一本教科书的内容。
这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一种有价值的练习,而且也为他们进行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写作提供了基本的条件。
学生通过全方位学习各种文献,可以从中了解到各个作者持有怎样的见解,学会区分事实和个人的观点,解释相互矛盾的史实证据以及如何从中得出有用的结论。
首先给学生一份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文献资料,要求每个学生完成一篇论文,然后在课堂上以合作学习的形式阅读更多的资料。
提供给学生文献的部分摘录而非全部,以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那如何对这些文献进行初步的分析呢?具体来说,可以要求学生考虑以下几个问题:(1)该文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作者是谁?(3)写于何时何地?(4)写作缘由?(5)为什么该文献在整个人类历史背景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些问题会使学生将注意力从具体的历史史实中转移到其他更为抽象、更需要做出阐释的问题上去。
同样的方法也可以应用于一些图表史料的教学上。
有关文献的初步分析完成以后,让学生写出他们自己对于这些问题的答案,并将之形成短小的文章,同时还可以配上一些图像阐释、列举出支持性的证据以及相关结论。
二、创新教学组织形式当学生掌握了第一手的史料以后,他们就具备了背景知识,且对教学内容的概貌有了大致了解。
历史思维教育心得体会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历史思维教育逐渐受到重视。
历史思维教育不仅是传承历史文化的必要途径,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幸参与了历史思维教育的实践与探索,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历史思维教育的重要性1.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历史思维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历史与现实的密切关系,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历史意识。
通过学习历史,学生可以了解我国的发展历程,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历史思维教育要求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不仅要掌握历史知识,还要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历史事件,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这种批判性思维有助于学生面对现实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3.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历史思维教育使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特点,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
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二、历史思维教育的实践探索1. 优化课程设置在历史思维教育中,课程设置是关键。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合理设置课程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例如,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可以增加历史实验、历史剧表演等环节,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历史。
2. 改革教学方法历史思维教育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采用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3. 强化师资培训历史思维教育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学校应加强对历史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历史思维能力。
同时,鼓励教师参加学术交流,拓宽视野,为历史思维教育提供有力保障。
4. 营造良好氛围学校应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历史思维教育活动。
例如,举办历史知识竞赛、历史讲座、历史展览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历史魅力。
三、历史思维教育的成效1. 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通过历史思维教育,学生的历史素养得到显著提高。
新课改下历史课堂教学新探
新课改下历史课堂教学新探摘要:新课改要求中学历史教学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它要求广大历史教师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法,打破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通过师生互动的教学改革,真正推进素质教育。
为此我们作了许多尝试,现谈一谈这几年来实施新课改的体会,与同仁们交流探讨。
关键词:课改;历史教学;探究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5-0214-011.营造民主氛围,发展求异思维在历史教学中,为学生创设无拘无束的气氛,让学生在思维的相互撞击中顿悟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应是我们历史教师追求的目标。
所以,我经常激励学生标新立异,进行求异思维,使学生不惟书,不惟师,不依常规,大胆打破传统思维定势,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比如对屈原以身殉国这一历史事件,我指出屈原的这种爱国精神是伟大的,将会流传千古的,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并且让学生分组讨论屈原。
讨论中出乎我们意料的是学生形成了以下两种观点:多数同学赞同屈原的死是爱国的,认为屈原以死抗争,是为了唤醒民众,死得其所。
有的同学还引用了司马迁”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名言,认为屈原的死比泰山还重。
这时,有的同学提出了完全相反的意见:”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如果人人都像屈原那样,谁还去继续斗争?”也有的同学则说:”屈原不算是一个真正的爱国者,因为当楚国灭亡时,他作为一个楚国人,应该勇敢地站起来,积极组织反抗斗争才是,而屈原却自杀了,他这是逃避现实,是懦弱的表现”。
一席话,使举座皆惊,持有不同观点的同学各抒己见,谁也无法说服对方。
这时,我并没有急于给学生一个”标准和唯一的”答案,而是要求学生们继续查阅资料,用具体事例来支撑自己的观点。
因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敢于把思考的时间、空间和思维的过程留给学生,就会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和不同层面深化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精神。
历史教学的求异思维新探
还 能有 些什 么 ?更不 要说 创造 能力 的培养 了。 片 立起 来放 在刻 度尺 上滚 动一 圈 ,就测 出 了它 的长度 。” 我 肯 定他们 积 极动 在“ 分 数 的初 步认 识” 这一 课上 ,我 请 部分 同学 到 黑板 上用 画 图的 方式 手 、动脑 参与 学 习,但 同时提 出 :“ 如 果 有一个 很 大 的圆形 水池 要 求 它的 表 示 自己心 目中的一 半 。学生 按照 自己的想 象 ,划 出了不 同的 I / 2图 。“ 同 周 长 ,能用你 们 小组 的方法 把水 池立 起来 在刻 度尺 上滚 动一 圈吗 ?” “ 是啊 , 学们, 你们 知道 有一 种非 常科 学简 单 的表示 方 法吗 ?” 在 学生 们七 嘴八 舌的 行 吗 ?” A 组 的同学 陷入 了沉 思 。接着 ,B组代 表有 几分 得意 地 向大家 推荐 猜 测 中 ,我 自然 而然 的 引 出了 I / 2的概 念 ,然 后 问:“ 那 你们 看 I / 2能不 能 自己小组 的做法 :“ 我们研 究 了一 个好 方法 ,先 用绳 子在 水池 周 围绕一 圈 , 代 表你 们 画的 这些 图的 意思 呢 ?” “ 如 果你 认为 它可 以 , 就 把你 画 的图擦 掉 , 再 量 一量绳 子 的长度 ,不就 是水 池 的长 度 了吗 ?…‘ 好 !好 !这 的确是 个不 如 果 你认 为 1 / 2没 有你 画 的图漂 亮或 不 能代表 ,可 以不 擦掉 。” 多数 同学都 错 的 方法 。” 我 称赞 道 。这话 在 B组 同学 的脸上 洒 下了一 片灿 烂 但是 用滚 擦 了,只有 几 位 同学没 有擦 。没 关系 ,等 待着 ,让 他们 慢慢 去体 会 。 动 的方法 、绳 绕 的方 法只 能求 出某 些 圆的 周长 ,都 有局 限性 。我 们 能不 能 在 临下课 前 ,安排 了一个 环节 ,请 两个 同 学到 黑板 前用 画 图的 方法 来 找到 一 条求 圆周 长 的普遍 规律 呢 ?学 生的 思维 又活 跃起 来 ,把对 圆 周长 的 表示 5 1 1 0 0 。画着 画 着 ,一个 男孩对 老 师说 : “ 画 不 了了 ,太 麻烦 了。” 我 问: 探索 推 向了一 个 新的 高潮 。 经过 一番 思考 , 学 生们提 出了这样 一个 问题 : “ 是 “ 那 你说 是 画 图好还 是分 数 好 ?” “ 分数 好 。” 看来 他是 真 的体 会到 分 数 的价 什么 决 定 了圆周长 的长 短 ?圆 的周长 到底 与什 么有 关 系?” 观察 、操 作 、实 值 了 。另一位 女 同学还 在埋 头 画她 的 5 1 1 0 0 ,我 又在 分母 上加 了一个… 0 ’ , 验 , 同学们 终 于发现 圆 的周 长是 它 的直径 的三 倍 多一些 。规律 找到 了 ,同 变成 了 5 / 1 0 0 0 。微 笑着 对 同学们 说 :“ 她 愿意 画就 画 吧 。” 5 1 1 0 0 0该 怎 么用 学们 沉浸 在 成功 的喜悦 之 中… 一 画 图表 示呢 ?就 让 女孩 继续想 吧 ,最 终她 会感 悟 到用 分数 表示 这个 关 系是 在 教学 过程 中 ,我 们要 把创 新 的范 围看得 大些 ,而 不 要看 得太 神 秘 。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思考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思考面对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跟不上新时代的要求,所以,必须转变已有的观念,打破旧的历史教学模式的束缚,因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索和创新能力,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大课题。
为此,我在历史教学中进行了一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尝试。
一自主学习教学法的特点1、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与教师讲授为辅。
学生的自主学习并不排斥教师的精心讲析,教师可以运用所有的教学方法来促使学生自主的学习。
学生在认知活动中,由于缺乏背景知识或认知策略陷于困境时,教师就必须给以讲解点拨。
但教师的讲解是为了帮助学生能自主地开展学习活动,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教师的讲解对于学生学习知识来说只是起铺垫导向的辅助作用。
2 个人思考与同伴合作学习相结合。
个人思考探索是开展同伴合作、小组讨论的基础,开展合作学习的活动不仅仅是为了认知,还为了培养训练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技能。
3 学习信息及时反馈,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活动情况,以便及时给予必要的辅导和点拨。
4 教师教案的导学性、开放性。
传统教案教学普遍存在两种倾向:一是教学的单向性,即以老师和课本为中心,而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二是教案的封闭性,即教案是老师自备、自用,没让学生参与,缺少公开性和透明度,学生在课前对老师的教学意图无从了解,上课只能被动学习。
为此,我尝试把传统的“教案”改革为逐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导学教案”,用来沟通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增强了教学的民主性和双向交流性。
二自主学习教学法的基本操作程序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的基本操作程序应是:揭示教学目标、展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探究——小组讨论、同伴合作——师生质疑、释疑——检测评价——总结概括、构建知识板块。
以《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8课《昌盛的文化》一课教学为例。
导入新课后,揭示教学目标,展示自学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1,介绍佛教,佛教文化对中国文化有何影响?举例说明;2,介绍道教,道教文化对中国文化有何影响?举例说明;3,司马迁是怎样写出《史记》的?4,秦始皇为何要在其陵墓旁埋下巨大的军阵?问题的设计统揽全节内容,既有重要基础知识的概括,又有分析评价的能力要求,难易适当,同时,结合地方史,历史与现代社会相联系,因而能诱使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积极寻找问题的答案。
中学历史教学方法的新探索
・ ・
对历史 人物 的功过是非 ,能用辩 证唯物 主义 和历
史唯物 主义观点 进行客 观的正确 的评价 。不 能 片面地
“
+
一+
”+
“+
一— ”— ”+ ・ —
“+
” +
一— ■一“— 一 ”— ”+ + —
一+
+
一+
一+ -+
”+
-+ *+
【 教改创新 】
中学历 史教学 方法 的新探 索
曹孝勇 山西省大 同市 职业 教育 中心 山西 大 同市 2 6 0 530
摘要 : 要提 高课 堂教 学的有效性 , 讲好历 史课 , 就要 学好新课标 , 掌握新理 念 , 究新教材 , 研 处理好教材 中的各
类活动 , 积极 调动学生的学 习热情 , 用新 的教 学方 法, 采 以体现三维 目标。 关键词 : 故事化 个 }化 生 客观 化 课  ̄ f 能力化 1J -c
和个性 特征 。 比如 , 刘邦 和项羽 就是一对典 型 的例 子 。 刘邦 心计很强 , 言而无 信 , 阴险奸诈 , 善于体察 民意 , 但 笼络人心 , 能屈 能伸 , 很会用 人 。而项羽有勇无谋 , 粗鲁 蛮横 , 我行我素 , 刚愎 自用 。这二人 的个性 特征形 成鲜 明的对 比, 也正说 明 了楚 汉战争 中刘 邦 能取 胜 , 而项 羽 失败 的原 因。在讲述人物个性 特征的同时 , 再对二人外 表形象 进行描 述 , 并辅 助于教学 挂图或人 物 肖像 、 投影 片等 , 或让学生 角色扮演 , 这样就更 加深 了学生对 这两
一
化 , 行汉化 , 实 禁胡服 、 胡语 , 改变度 量衡 , 推广教育 , 改 革姓 氏并禁止 归葬( 归葬塞北 )提高 了鲜卑人 的文 化水 , 准, 是西北方各 民族 陆续进 入 中原后 民族融合 的一 次总 结 , 中国历史 的发展起 了重要作用 。 对
历史学科教学论实践心得(3篇)
第1篇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深感历史学科教学的重要性。
历史不仅是过去事件的记录,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我们认识世界、了解自己的重要途径。
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断探索、实践,以下是我对历史学科教学论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明确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历史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
历史素养包括历史知识、历史思维、历史情感和历史价值观。
在教学中,我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学生的历史知识:通过课堂讲授、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了解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
2.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引导学生运用历史思维,从历史的角度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历史判断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情感:通过讲述历史故事,让学生感受历史的魅力,激发学生对历史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4. 培养学生的历史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到历史发展的规律,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历史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教学效果有很大影响。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尝试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 案例教学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 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3. 情景教学法:通过模拟历史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源融入课堂,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三、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1. 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制定分层教学计划,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2. 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关注学生的学习困难,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障碍。
中学历史教学新探论文
中学历史教学新探人们常说,方法是打开问题之锁的钥匙,初中历史教学方法的精妙之处在于授人以渔。
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对教材的整体认识应厚今薄古,对教材的具体处理应厚积薄发。
怎么办?笔者认为首先应平心静气来看看历史教材的编排原则。
通常人们在编写历史教材时,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着一条不成文的原则:对越久远的历史事实的处理都是慎之又慎,不足信或口传而无考古学成果支撑的史实只记其大略,而对可信的有文字记载且有考古学成果作佐证的就详加记载,尤其离我们最近的史实,由于有大量现有资料作为佐证就记得更为详尽而具体。
因此,我们不难推出一个结论,即教材编写者只能根据厚今薄古的原则来编写排列教材内容了。
教材如是编写,自然也影响了教者对教材的重难点的取舍,平时也制约了命题者的价值取向,于是也就有了“考点”一说。
充分认识到这点,处理教材的人和学习教材的人也就有了一个“范围”的概念了。
作为教者,我们不得不面临这样一个严峻的现实:一群对历史毫无系统认识了解的学生由于多是留守少年,父母亲情的缺失导致学习目的不甚明确,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方法简单,课外阅读量甚少,更缺乏吃苦求学的精神。
一共洋洋百万余字,内容涵盖数千年的教科书,由于新旧教材交替带来的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教材无任何配套练习资料,即使是教者“三更灯火五更鸡”熬出的有益于学生知识和能力并进的东西,也往往因为与评价者口吻不合而夭折,因而仅凭一周两节课的学习以求取得较好的效果则甚为作难。
“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
笔者从事农村初中历史教学三十年,在指导学生学习历史方法上小有收获,现将一些心得浅谈一下,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初识教材内容时,我采用要点法,即在师生下,将教材的某一课下辖的某一目的要点抓出来,并提出理由,让同学们讨论,第二目的或第三目的要点则通过分组自己去探究,提出标点的方案,一篇课文的要点标出来了,任务就完成了一大半,实在难以理解的地方,教师稍加点拨即可。
高中历史教学设计新探究
是不 容易 被 遗 忘 的 。至 此 问题 就 归 结 到如 何 解 决 对 众 多 知识
的 理解 上 。② 美 国著 名 的 教 育 心 理 学 家 奥 苏 伯 尔 ( ..asb 1的 同 DPA uu e) 化 论 理论 指 出 ,学 习者 在学 习~ 段语 言 或 者 文 字 符 号 的 材 料 后 。 他 头 脑 中 留 下 的 是 这 段 材 料 表 达 的涵 义 , 不 是 语 言 在 而 或 者 文 字 符 号 本 身 。这 个 理 论 很 容 易 得 到 人 们 日常 经 验 的验 证 。③ 中学 生 生理 上 处 于 青 年 初 期 。 力 已经 接 近 成 熟 , 高 智 抽
探 讨 这 一 问题
和运 用 逻 辑 性 思 维 的 要 求 ,对 知 识 整 体 把 握 和 应 用 能 力 都 有 相应 的提 高 。 何 况 还 要 提 升 到 精 神 层 面 和价 值 情 感 高 度 。 更 如 果学 生 对 此 毫 无 准 备 . 往 就会 对 学 科学 习产 生 厌 恶 感 。 往 如果 不在 历 史 教 学 的课 堂 设 计 上 考 虑 到 这 些 .就 容 易 造 成 不 良的
流 。 ” ①
在 课 堂设 计 中最 主 要 采 取 何 种 形 式 呢 ? 从 知 识 类 型 上 来 区 分 ,历 史 教 育 的 基 础 知 识 点 应 属 于 陈 述 性 知 识 . 质 上 是 语 言文 字 或 者 其 他 符 号所 表 达 的 涵 义 , 本 以 网络 结 构 的形 式 储 存 在 人 脑 中 。 由于 大 量 陈 述 性 的历 史 知 识 是教 学 中理 论 深 化 的基 础 , 因此 对 它 们 的记 忆 便 成 为 教 学 过
后果 。
关 键 词 :高 中 历 史教 学 新 思 雏 图 示 教 学设 计 知
“三新”背景下历史教学新探索
“三新”背景下历史教学新探索摘要:“三新”背景下,统编历史教材发生了新的变化。
面对变化,高中历史教学要把握“变”与“不变”。
“变”的部分要由“以史料分析教学为主”回归到“以史实讲授教学为主”,要由“用教材教为主”回归到“教教材为主”。
但历史的内核不会变,老师的备课、上课、专业成长的基本规律也不能变,所以,将教材知识体系转化为教学知识体系的备课方向不能变,一堂好的历史课的标准不能变,阅读、写作的专业成长的关键路径不能变,从而坚守教育常识,做到守正创新。
关键词:三新、历史教学变与不变一、统编历史必修教材的“四新”统编必修教材有四个变化,即“四新”。
1.体例上:回归到传统的通史体例。
2.史观上:新教材也是多元史观并存,但突出了唯物史观的主导地位。
主要表现为:按照五种社会形态来呈现;明确夏、商、西周的社会形态是奴隶制社会。
3.内容上:首先内容多,知识点多,知识密度大,史料容量大。
其次增加了大量史学研究的新成果、主流意识形态的新要求。
这是新教材最大的优点、亮点。
4.地位上:中央首次将教材建设明确为“国家事权”,统编三科教材被视为“铸魂”工程。
历史教材编写也由“一标多本”的审定制过渡到“一标一本”的国定制,新教材相当于由教学的“子书”上升为教学的“经书”了。
二、“变”与“不变”的应对。
王家范老师说:“我们学历史的,一定要抓住一个朝代不变的东西,在其本质特征下来解读历史的变,才能更符合历史实际,在变中理解不变,在不变中理解变,这是历史学者必须明白的道理,而不变是核心。
”历史研究要把握“变”与“不变”,我认为,应对统编教材的“变”,我们中学教师也要把握“变”与“不变”。
1.“变”的部分(1)要由“以史料分析教学为主”回归到“以史实讲授教学为主”。
21世纪以来,中学历史课堂盛行史料分析教学,常常是无史料不教学,课堂上各种史料大量呈现,仿佛所有的历史叙述、历史解释都要用“史料”来支撑、来证明,仿佛中学历史课堂是从“零”开始建构的,至于学生是否有时间阅读史料,是否有时间思考问题,基本上顾及不得。
历史教学中的历史思维培养方法
历史教学中的历史思维培养方法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中,历史教学不仅仅是传授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历史思维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过去、认识现在、展望未来,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呢?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正确的历史观是培养历史思维的基础。
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历史是客观存在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记录。
同时,历史也是复杂多样的,不能简单地用单一的观点或标准来评价。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让学生了解历史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例如,在讲述中国古代史时,可以让学生对比不同朝代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模式和文化特点,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历史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和演进的过程。
二、注重史料的运用史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也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的重要素材。
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运用各种史料,如文献、图片、实物等,让学生通过对史料的分析和解读,得出自己的结论。
例如,在讲述鸦片战争时,可以给学生展示当时的一些文献资料、图片和地图,让学生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通过对史料的分析,学生不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事件,还能够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时空观念是历史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事件和人物都发生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背景下,只有将其置于当时的时空背景中,才能更好地理解其意义和价值。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绘制历史年表、地图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起清晰的时空框架。
例如,在讲述世界近代史时,可以让学生绘制一张世界近代史的大事年表,将重要的历史事件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并标注出其发生的地点。
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和相互关系。
四、鼓励学生进行比较和联系比较和联系是历史思维的重要方法。
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历史进行比较和联系,学生能够发现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初中历史教学方法新探
这种 人 面 对现 代 化 的开 放社 会 的 种种 复 杂变 化 将 公元 12 年一 天 ,地动 仪朝 西 的龙嘴 吐 出铜球 , 3 界上 公 认 的最 早 的地 动 仪 。学 生在 这 一 学 习过 程 生一 起分 析具 有 典型 性 、示范性 、 开放 性 的例题 , 让 学生 从 多个 层 面 寻找 问题 的答 案 。为 学 生 的课 四段 学习 策略 。它不 但给 学 生带 来 了学 习的乐趣 , 中对 地 动仪 的认识 不 但 深刻 ,而且 完 成 了从 兴 奋 后练 习扫 除障 碍 ,并希 望通 过 “ ” 练 ,发现 并及 时 而 且教 师尝 到 了课 的甜头 。 状 态 向理性 的升 华 。同 时形成 了学习持 久 的动 力 。 解决 问题 ,从 而 达到 当 堂掌 握 , 当堂 巩 固和 当 堂 阅读 一 一 设情 景与 设疑 创 三 、议 论… 一 激活 学生 思维 的 理解知 识 的 目的 ,并且 培养 学生 的创 新 能力 。
而忽 视 了 学生 的 主观 能动 性 ,课 堂结 构 的千 篇 一 打破 这种 平静 状态 ,使 学 生的 学习心 理 活跃起 来 。 习 积极 性 , 有利 于 培养 和 提 高各 种 能力 。因此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教学的思维新探
发表时间:2013-01-22T11:14:08.107Z 来源:《少智报(文综)》2012年第42期供稿作者:雷俊喜[导读] 总而言之,求异思维是一种高级水准的思维,是人的智力水平高度发展的表现。
贵州省安顺市云峰中学雷俊喜
求异思维的内涵具有广博的开拓创新性和迁延性,运用求异思维教学能够克服教学模式的凝固化和一统化弊病,冲破陈旧的思维模式,把思维从狭窄、封闭、陈旧相因的体系中解放出来,在一个新的领域中进行思维的创造性、开拓性的辐射与复合。
显然,逆向性创造思维有益于启迪和挖掘学生潜在的智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为此,必须对传统的教育教学中的病灶实施内外科手术,让它恢复活力,健全起来。
比如对因果关系的分析,传统的方法是从原因到结果,这已成了一套定格的思维模式。
它把学生的思维框定在机械性的思维界域内,使他们的思维失去了活性。
一旦遇到较为复杂的事物、现象,他们便会束手无策,不知其解。
可见,传统的教育教学法因失去了人的主体意识,不仅不能启迪萌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反而还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花蕾的自由绽开。
为了更好地剖析历史教学的求异思维,必须明确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正确处理好教学过程中的辩证关系
中小学各科教学或多或少有求异思维能力方面的训练,但是不够突出,重视不力,教学方法不得体,历史教学尤其如此。
当然这并不等于说单一性的教或学有悖于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这里我们只是强调,只有明确地认识到处理好教、学过程中双边逆向性创造思维的辩证关系,才有可能有的放矢。
教师的逆向创造性思维是主体,起主导作用;学生的逆向创造性思维是客体,具有能动协调的特性。
二者相互联系,互为制约,构成完整的回流思维体系,相互促进,相得益彰;重此轻彼,顾此失彼,则相互干扰,一伤俱损。
教师逆向性创造思维诸要素与学生的逆向创造性思维因素成正比例,潜移默化,互为反馈。
教师只有大胆地追求并能动地运用求异思维教学,才能实现教育教学的良性循环。
教学实践证明,教师的逆向创造思维起主导作用,只有正确处理好教学双边逆向性创造思维的辨证关系,才能卓有成效地实施并发展教育教学的求异思维。
值得肯定的是,历史教学有自己的特异之处,它的内涵广博精深,有多层次、多功能的特点,正因为如此,在教学中要重视求异思维的外部环境即它的语言美感情境。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是人们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是思想的直接现实和信息反馈。
历史教学求异思维的语言应该是刺激和促使信息接受者思考的语言,应该是使信息接受者同时参与信息创造的语言。
缺乏求异思维信息反馈,任何美妙的教学方法,再新的信息也不会有多大的作用;有如一首不能刺激信息接受者思考的诗,也绝称不上出色的作品。
所以说:“完全没有语言材料和完全没有语言的‘自然物质’的赤裸裸的思想是不存在的”。
二、教学过程中双向性求异思维必须同步共振
这种同步共振包括三个层面的内涵。
1、求异思维必须与求同思维同步共振。
两种思维经过交融可以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复杂、深奥的问题,采用先因后果或先果后因的方法,逆推反正,同中求异便能找得最佳答案。
2、要求更新历史教学的观念,促使历史教学信息的思维辐射与学生接受信息的思维聚合同步共振。
历史这门人文学科的可知性、过去性强,且层次交迭,范围广,意象远,而且只有当教、学过程中思维的辐射与聚合协同共振时才能奏出一曲和谐悦耳的新乐章。
3、必须透彻全面理解同步共振的内涵。
其本意是指教师使用求异思维教学与学生自我求异思维的相互感应、积极配合、相互制约、互补反馈,得出与众不同的新思维成果。
只有这样,学生在接受求异思维的训练后才能准确地去把握新材料并进行思维加工,运用已获得的知识去探索新知识,解决复杂的问题。
为什么高考文科考生有人面对历史材料分析题、问答题总感到棘手,以至很被动?究其原因,那是因为他们的思维中缺乏大胆的创造性、求异性,总把自己的思维局限于常规性的思维框架里。
值得注意是有不少教师虽然大胆地运用求异思维教学,但效果并不理想,原因在于只抓住了一个方面而忽视了求同思维即聚合思维的返流作用。
求异思维并不排斥聚合思维,只有当它们协同共振才能出现正常现象。
所以,教师在增强自身的求异思维功能的同时,要对学生加强求同、求异两方面思维的训练。
聚合思维在于求同,发散思维在于求异;运用求同思维,分析便能透彻全面,还便于寻找规律,运用求异思维,分析便会精辟新颖,从而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三、求异思维在教学过程中表现为积极的创新性和大胆的开拓性
学生只有掌握了事物的现象、本质和某些结论的来龙去脉,大胆地运用求异思维,于“异”中把握其个性特征,才能认识历史发展的特殊规律。
如讲英国工业革命,如果教师一反传统型的先因后果、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罗列法,而采用以图表、文字数据展示英国工业革命的新成果,让学生在惊讶中追寻其历史根源的方法教学,那么学生就会感觉到自己才是一个真正的发现者、探索求新的人。
不到沸点,水怎么会沸腾?不经撞击,燧石怎么会迸发出火花?我们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还在于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让学生变消极被动为积极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跟我无关为跟我有关,开拓学生的创造思维。
传统的因果联系的思维模式使学生的创造思维处于抑制的“休眠”状态,大大妨碍了创造思维的发展。
求异思维对问题的解答不限于一种方法或一种结论,而是向四面八方去思考,以寻找各种各样解决的方法,提出各方面大胆的设想,以求得光芒四射的智慧。
求异思维常常表现为打破框框的别出心裁、超乎寻常,因而易产生标新立异的成果。
传统的教学观点认为后者微不足道,甚至认为只要把知识灌入学生的大脑就行了。
其弱点是片面地把知识当成目的,讲求“积累”知识,使之变成“不能活动”和“不能进入周转”的积压物质“贮藏在学生的记忆里”。
在知识急剧增长的今天,要改革传统的教学论,强调有效地发展学生创造思维,追求思维的积极性。
正如列宁所言:“我们要用基本的事实知识来发展和增进每个学习者的思考力”。
总而言之,求异思维是一种高级水准的思维,是人的智力水平高度发展的表现。
在教学实践中,有经验的教师特别注意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独立性、批判性、逻辑性、敏捷性、灵活性和反馈性,克服片面性、表面性、模糊性、线粒性等弱点,努力为学生创设求异思维的情境,使日益深化的智力不断发展更新,培养智能型全方位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