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C级标准国家标准版
病媒生物防制指导手册
![病媒生物防制指导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4545c82d3968011ca3009191.png)
病媒生物防制指导手册海口市“双创”工作指挥部海口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海口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目录一、国家卫生城市标准 (1)二、预防和控制措施 (4)三、自查方法和内容 (16)四、“四害”孳生栖息场所和危害 (24)五、术语和定义 (28)第一章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国家卫生城市标准(2014版)要求建成区鼠、蚊、蝇、蜚蠊的密度达到国家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标准C级及以上要求,重点行业和单位的防蚊蝇和防鼠设施合格率≥95%。
一、鼠类密度控制水平(GB/T 27770—2011)1、城镇鼠密度控制水平(1)防鼠设施:防鼠设施合格率大于或等于95%;(2)室内鼠密度控制水平:鼠迹阳性率小于或等于5%;(3)外环境鼠密度控制水平:路径指数小于或等于5。
2、单位鼠密度控制水平(1)防鼠设施:房间数10间以下的单位防鼠设施完全合格,10间以上的单位防鼠设施完全不合格房间不超过1间;(2)室内鼠密度控制水平:房间数20间以下的单位阳性房间数为0,20间以上的单位阳性房间数不超过1间;(3)外环境鼠密度不得有鼠洞、死鼠、活鼠等鼠迹。
二、蚊虫密度控制水平(GB/T 27771--2011)1、城镇蚊虫密度控制水平(1)小型积水蚊虫密度控制水平:路径指数小于或等于0.8;(2)大中型积水蚊虫密度控制水平:采样勺指数小于或等于5%,平均每阳性勺少于8只蚊虫幼虫和蛹;(3)外环境蚊虫密度控制水平:停落指数小于或等于1.5。
2、单位蚊密度控制水平对一个单独的单位进行蚊虫密度控制水平评价时,要求不得有阳性的各类积水容器和各类坑洼的积水。
三、蝇类密度控制水平(GB/T 27772—2011)1、城镇蝇类密度控制水平(1)生产销售直接入口食品的场所不得有蝇,室内不得存在蝇类孳生地;(2)室内成蝇密度控制水平:有蝇房间阳性率小于或等于9%,阳性房间蝇密度小于或等于3只/间;(3)室外蝇类孳生地密度控制水平:蝇类孳生地阳性率小于或等于5%;(4)防蝇设施合格率大于或等于95%。
病媒生物繁殖控制水平C级标准(国家标准2011版)
![病媒生物繁殖控制水平C级标准(国家标准2011版)](https://img.taocdn.com/s3/m/d9390724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78.png)
病媒生物繁殖控制水平C级标准(国家标准2011版)1. 引言该文档旨在规定病媒生物繁殖控制水平C级标准,以防止传染性疾病的传播。
根据国家标准2011版,本标准适用于对病媒生物繁殖控制水平进行评估和管理的相关部门和机构。
2. 定义2.1 病媒生物:指媒介传播传染性疾病的昆虫、节肢动物和其他载体。
2.2 繁殖控制水平C级:指对病媒生物的繁殖和扩散进行一定程度的控制,以降低其对人类健康的威胁。
3. 控制要求为达到繁殖控制水平C级标准,应满足以下要求:3.1 病媒生物监测:定期对病媒生物进行监测,包括种类、数量、分布等信息的收集和分析,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3.2 环境调控:通过改善生活环境,减少病媒生物繁殖的条件,例如清除垃圾、消毒污水等。
3.3 生物控制:采取合理的生物控制措施,如引入天敌或使用生物杀虫剂等,控制病媒生物的数量和分布。
3.4 化学控制:必要时采用化学杀虫剂等化学手段进行控制,确保病媒生物的数量在可接受范围内。
4. 质量管理和评估4.1 绩效评估:定期对繁殖控制措施的绩效进行评估,包括病媒生物数量的变化、控制措施的效果等指标,以便及时调整和改进控制策略。
4.2 安全管理:对控制措施的实施过程中,确保人员的安全,避免无意中对环境和其他生物造成不良影响。
4.3 持续改进:根据评估结果,不断寻求改进控制策略和技术,提升繁殖控制水平C级的效果和可持续性。
5. 监督和执法相关部门和机构应进行监督和执法,确保繁殖控制水平C级标准的执行和落实。
6. 验收和认证对繁殖控制水平C级的实施情况进行验收和认证,确保达到国家标准2011版的要求。
7. 参考文献列出相关的参考文献。
注:本文档未对具体病媒生物和繁殖控制措施进行详细说明,具体实施时应参考相关技术规范和指南。
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C级标准国家标准版
![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C级标准国家标准版](https://img.taocdn.com/s3/m/a51af6249b89680202d82543.png)
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C级标准国标(2011版)
鼠类
区域
控制指标
标准
城镇
防鼠设施:合格率
≥93%
室内鼠密度控制水平:鼠迹阳性率
≤5%
外环境鼠密度控制水平:路径指数(处/千米)
≤5处
单位
防鼠设施:不合格间数/房间数
0/≤10,1/>10
室内鼠密度控制水平:阳性间数/房间数
蚊幼(蛹)数/阳性勺
≤8只
外环境蚊虫密度控制水平:停落指数(成蚊数/人次)
≤只
单位
各类积水容器阳性数
0
各类坑洼积水阳性数
0
蜚蠊
城镇
成若虫侵害率
侵害率
≤5%
平均每阳性间(处)成若虫数
小蠊≦10只,大蠊 ≦5只
卵鞘查获率
查获率
≤3%
平均每阳性间(处)卵鞘数
≤8只
蟑迹查获率
≤7%
单位
成若虫侵害率:阳性间数/检查房间数
0/≤20,1/>20
外环境鼠密度:活鼠、鼠洞、死鼠、鼠尸等鼠迹
不得有
蝇类
城镇
生产销售直接入口食品的场所
不得有蝇
室内蝇类孳生地
不得存在
室内成蝇密度
控制水平
有蝇房间阳性率:有蝇间占调查间
≤9%
阳性房间蝇密度:蝇数/阳性房间
≤3只
室外蝇类孳生地密度控制水平:阳性率
≤5%
防蝇设施合格率
≥90%
单位
生产销售直接入口食品的场所不得有蝇
≦2/≦60,≦3/>60
卵鞘查获率:阳性间数/检查房间数
≦2/≦60,≦3/>60
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控制水平
![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控制水平](https://img.taocdn.com/s3/m/d2bd5efe195f312b3169a5cf.png)
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鼠类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城镇鼠密度的控制水平以及相应的评价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城镇鼠类控制效果评价2 规范性引用文件GB/T 23198 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鼠类3 术语与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室外环境室外的空地和绿地,如建筑工地,垃圾收集站,公园,动物园,绿地,河流湖泊沿岸,堤坝渠壁,道路两侧的空地或草地,铁道两侧,学校,单位院内,住宅区内空地等。
3.2防鼠设施预防外环境或下水道的鼠类进入人群居住或活动的环境而建成的建筑物或防护装置。
3.3路径指数累计检查每1000m路径所发现和鼠迹的处数。
3.4控制水平通过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将城镇鼠类密度降低至本标准规定的某一水平范围内。
3.5单位检查的具体场所,如农贸市场,饭店,宾馆,饮食店,机关食堂,副食店,食品加工厂,酿造厂,屠宰场,粮库,饲料厂,医院,机场,港口,汽车站,火车站等。
4 检查方法4.1防鼠设施.现场检查防鼠设施,不同类型的防鼠设施和判定标准见附录A4.2 室内,室外环境鼠密度监测方法采用鼠迹法(见GB/T-23798)5 鼠密度控制水平5.1 城镇5.1.1 防鼠设施分为以下等级A级:防鼠设施合格率大于或等于97%B级:防鼠设施合格率大于或等于95%C级:防鼠设施合格率大于或等于93%5.1.2 室内鼠密度控制水平分为以下等级A级:鼠迹阳性率率小于或等于1%B级:鼠迹阳性率率小于或等于3%C级:鼠迹阳性率率小于或等于5%5.1.3 外环境鼠密度控制水平分为以下等级A级:路径指数小于或等于1B级:路径指数小于或等于3C级:路径指数小于或等于55.2 单位单位鼠密度控制水平参照附录B进行评论6 抽样原则6.1 在城镇范围内,选择不同方位的区域,随机抽样6.2 抽查数量附录C,上下幅度不超过5%7 评价本标准将鼠密度控制水平定为ABC三级,其中,C级为鼠密度控制的容许水平,只有采用同一方法所有指标同时符合某一级别水平的要求时,方可市委达到了相应的级别水平。
病媒生物调查水平C级标准(国家标准2011版)
![病媒生物调查水平C级标准(国家标准2011版)](https://img.taocdn.com/s3/m/0a7f5136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84.png)
病媒生物调查水平C级标准(国家标准2011版)*该文档为病媒生物调查水平C级标准(国家标准2011版)的概要*简介病媒生物是指能传播人类、动物或植物疾病的昆虫、螨虫、蛇类等生物。
为了有效控制疾病的传播,需要进行病媒生物的调查和监测工作。
本标准旨在规范病媒生物调查水平C级的相关内容,以提高病媒生物防控工作的效果和水平。
调查内容与要求病媒生物调查水平C级的调查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病媒生物种群数量的调查与监测- 病媒生物传播潜力评估与分析- 病媒生物生态环境调查- 病媒生物传播途径分析- 病媒生物感染率和病原体检测- 病媒生物防控措施的研究和评估在进行病媒生物调查时,应遵循以下要求:- 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和技术,确保数据准确可靠- 对不同地理区域、季节和环境因素进行调查,掌握病媒生物的分布规律和活动特点- 进行长期持续的监测,掌握病媒生物的动态变化- 结合病媒生物感染率和病原体检测结果,评估疾病传播风险- 制定科学合理的病媒生物防控措施,提高防控效果技术要求病媒生物调查水平C级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要求和能力,包括:- 掌握病媒生物的分类、生物学特性和生态性- 熟练使用病媒生物调查的设备和仪器- 具备病媒生物样品采集、处理和保存的技能- 能够进行病媒生物的种群数量调查和监测- 能够进行病媒生物传播途径分析和传播潜力评估- 具备病媒生物防控技术和策略的研究能力结论病媒生物调查水平C级标准(国家标准2011版)对病媒生物的调查与监测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技术指导。
通过按照该标准进行调查工作,能够更好地掌握病媒生物的分布情况和传播特点,为疾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持。
病媒生物C级标准专题检查附件
![病媒生物C级标准专题检查附件](https://img.taocdn.com/s3/m/f038a57ca45177232f60a22c.png)
鼠、蚊、蝇、蟑螂控制标准(C级)一、鼠控制标准1.防鼠设施合格率大于或等于93%;2.室内鼠迹阳性率小于或等于5%;3.外环境鼠密度路径指数小于或等于5。
二、蚊虫控制标准1.小型积水蚊虫路径指数小于或等于0.8;2.大型积水蚊虫采样勺指数小于或等于5%,平均每阳性勺少于8只蚊虫幼虫和蛹;3.外环境蚊虫停落指数小于或等于1.5。
三、蝇控制标准1.生产销售直接入口食品的场所不得有蝇。
室内不得有蝇类孳生地;2.室内有蝇房间阳性率小于或等于9%,阳性间蝇密度小于或等于3只/间;3.室外蝇类孳生地阳性率小于或等于5%;4.防蝇设施合格率大于或等于90%。
四、蟑螂控制标准1.蟑螂成若虫侵害率小于或等于5%;平均每阳性间(处)成若虫小蠊小于或等于10只,大蠊小于或等于5只;2.蟑螂卵鞘查获率小于或等于3%,平均每阳性间(处)卵鞘数小于或等于8只;3.蟑迹(蟑螂的尸体、残尸、空卵鞘壳、粪便等)查获率小于或等于7%。
鼠、蚊、蝇、蟑螂现场考核办法一、鼠控制现场考核办法(一)防鼠设施检查。
1.箅子和地漏:厨房操作间下水道出水口有竖箅子(金属栅栏),箅子缝小于10mm;若无竖箅子,排水沟横箅子的箅子缝小于10mm,且无缺损。
地漏加盖。
2.门:门缝小于6mm;木门和门框的底部包铁皮,高0.3m;食品库房门口有挡鼠板,高0.6m。
3.管线孔洞:堵塞通向外环境的管线孔洞,没有堵死的孔洞,其缝隙不得超过6mm。
4.排风扇:1楼或地下室排风扇或通风口有金属网罩,网眼不得超过6mm。
5.窗户:1楼或地下室窗户玻璃无破损。
6.防鼠设施合格率的计算:15m2折算1房间,以上5类防鼠设施中,有1类不合格就算该房间防鼠设施不合格。
(二)鼠迹法检查。
1.室内鼠密度检查。
检查房间内鼠迹,如活鼠、鼠尸、鼠爪印、鼠咬痕、鼠洞、鼠道等,有1处鼠迹的房间就算鼠迹阳性房间。
房间数按如下规定计算:即15m2或不足15m2房间算1间,大于15m2房间按每15m2为1间折算。
病媒生物监测水平C级标准(国家标准2011版)
![病媒生物监测水平C级标准(国家标准2011版)](https://img.taocdn.com/s3/m/78a83229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92.png)
病媒生物监测水平C级标准(国家标准2011版)本文档旨在介绍病媒生物监测水平C级标准(国家标准2011版)的要点和指导。
这一标准是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相关规范制定的,用于评估病媒生物监测的水平和质量。
1. 引言本标准旨在规范病媒生物监测工作,确保其在预防和控制疾病传播中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此标准适用于监测疾病媒介生物的数量、分布和种类。
2. 病媒生物监测水平C级标准要点以下是病媒生物监测水平C级标准的要点:- 目的和范围:明确标准的目的和适用范围。
- 术语和定义:定义与标准相关的术语和定义。
- 采样方法:确定采样的方法和步骤,包括采样器具、采样时机和采样点位的选择。
- 样本处理:指导对采集到的样本进行处理和保存的方法。
- 监测指标:列举用于评估病媒生物监测水平的指标,如密度、丰度和种类。
- 数据分析和结果报告:指导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报告结果的方法和要求,包括统计分析和数据可视化。
- 质量控制:确定保证监测质量的控制措施,如质量检查和验收标准。
3. 使用指南本标准的使用指南包括以下内容:- 标准的适用对象:明确标准适用的监测对象和场景。
- 监测计划的制定:指导制定符合标准要求的病媒生物监测计划。
- 实施监测工作:提供实施监测工作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包括采样、处理、分析和报告。
- 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估:说明如何进行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估,确保监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4. 标准的维护与更新本标准的维护与更新由相关主管部门负责,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需求进行定期修订和更新。
5. 引用标准- 国家标准2011版:"病媒生物监测水平C级标准"以上是《病媒生物监测水平C级标准(国家标准2011版)》的简要介绍,具体内容详见国家标准文件。
本标准为病媒生物监测工作提供了一套规范和指导,有助于提高疾病传播控制的效果和质量。
注:此文档仅用于参考,具体操作请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病媒生物防控水平C级标准(国家标准2011版)
![病媒生物防控水平C级标准(国家标准2011版)](https://img.taocdn.com/s3/m/ba009911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cb.png)
病媒生物防控水平C级标准(国家标准
2011版)
1. 标准目的:该标准的目的是为了确保病媒生物防控工作的有
效性和可持续性,保障公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2. 术语和定义:本部分列出了标准中使用的术语和定义,以确
保统一的理解和应用。
3. 病媒生物分类和鉴定:标准要求按照病媒生物的分类和鉴定
方法来进行防控工作,以确保准确判断和有效应对不同病媒生物的
威胁。
4. 病媒生物防控措施:该标准详细描述了病媒生物防控的各项
措施,包括生物学控制、化学控制、物理控制、环境管理等方面的
要求和要点。
5. 防控技术指标:本部分列出了病媒生物防控的相关技术指标,如监测方法、防控设备要求、预警系统等。
6. 绩效评价和监测:标准要求建立病媒生物防控的绩效评价和监测体系,以及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的使用。
7. 培训和人员要求:该标准强调培训和人员要求的重要性,以确保从业人员具备足够的知识和技能来开展病媒生物防控工作。
以上是病媒生物防控水平C级标准(国家标准2011版)的主要内容概述。
详情请参阅相关国家标准文件。
病媒生物达到c级标准
![病媒生物达到c级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e29c655f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63.png)
病媒生物达到c级标准病媒生物是指能够传播疾病的生物,如蚊子、蝇虫、跳蚤等。
它们通过吸食人或动物的血液,将病原体传播给宿主,使其患上严重的疾病,包括疟疾、登革热、瘟疫等。
对于各国来说,控制病媒生物传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病媒生物分为A、B、C三类。
C级标准指的是致命性疾病的传播者,如蚊子携带的疟原虫。
达到C级标准的病媒生物具有极高的传染性和致病性,对社会和人类健康构成重大威胁。
因此,各国政府和社会大众都应该高度关注和重视如何防控这些病媒生物。
首先,预防和控制病媒生物的繁殖是关键。
我们需要了解不同病媒生物的生长环境和生活习性,以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
以蚊子为例,蚊子的幼虫在水中孵化,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清除积水容器、治理水源等方式来减少蚊子的繁殖。
此外,定期喷洒杀虫剂、安装蚊帐等也是有效的预防手段。
对于其他病媒生物,我们也可以根据其特点采取相应的控制方法。
其次,教育和宣传对于防控病媒生物也是至关重要的。
人们需要了解病媒生物的传播途径和危害,才能够正确地做出相应的防控措施。
政府可以通过发布宣传资料、举办健康教育活动等方式来提高公众的意识和知识水平。
此外,个人也应该积极参与自我防护,避免被病媒生物叮咬,例如穿着长袖衣物、使用驱虫剂等。
另外,科技的发展也为病媒生物防控提供了新的手段。
例如,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基因编辑技术,试图通过改变病媒生物的基因来减少其传染病原体的能力。
此外,利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可以实时监测病媒生物的分布和繁殖情况,及时采取防控措施。
这些科技手段的应用将进一步提高病媒生物防控的效果。
最后,跨国合作也是防控病媒生物的关键。
由于病媒生物的传播不受国界限制,各个国家应该加强合作,共同应对这一挑战。
在疫情爆发时,各国可以及时分享信息和经验,共同制定应对方案,并在防控措施上互相支持。
同时,国际组织和非政府机构也应该发挥作用,提供技术支持和资金援助,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防控水平。
创卫病媒生物c级标准达标
![创卫病媒生物c级标准达标](https://img.taocdn.com/s3/m/d2e2896c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2d.png)
创卫病媒生物C级标准的达标与应对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环境卫生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其中,病媒生物的防控尤其重要,因为它们可以传播多种疾病,威胁人类健康。
为了提高城市环境卫生水平,很多地方采取了创卫行动,并制定了病媒生物C级标准。
本文将介绍创卫病媒生物C级标准的达标要求和相应应对措施。
创卫病媒生物C级标准的达标要求创卫病媒生物C级标准是指城市环境卫生创卫行动中对病媒生物防控的要求。
以下是创卫病媒生物C级标准的具体达标要求:1.病媒生物种群密度低于一定标准:根据地区不同,病媒生物的密度要求也不相同。
一般情况下,病媒生物的密度要低于一定数量,以减少传播疾病的风险。
2.病媒生物繁殖源清除彻底:病媒生物的繁殖源包括积水处、垃圾堆等。
达标要求是清除所有病媒生物的繁殖源,防止其滋生和繁殖。
3.病媒生物防治工作全覆盖:病媒生物防治工作要全面覆盖整个城市区域,包括公共场所、居民区、工地等各个场所。
防治措施要针对性强,根据不同场所的特点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4.病媒生物监测体系健全:建立健全的病媒生物监测体系,定期对病媒生物进行监测和评估。
及时发现病媒生物的异常情况,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防止疾病传播。
创卫病媒生物C级标准的应对措施要达到创卫病媒生物C级标准,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应对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对措施:1.积水处的清除和管理:及时清除周围积水处,避免病媒生物的滋生和繁殖。
对于无法清除的积水处,可以使用生物防治措施,如释放捕食性鱼类等。
2.垃圾分类和处理:加强对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引导居民正确处理垃圾。
对于易滋生病媒生物的垃圾,采取密封处理或定期清运,防止病媒生物的滋生。
3.病媒生物防治工作的整合:建立跨部门合作机制,整合各方资源,共同开展病媒生物防治工作。
各部门之间要加强协调和信息共享,形成合力。
4.环境卫生宣传教育:加强对环境卫生的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环境卫生意识。
通过宣传教育,引导居民养成良好的环境卫生习惯,减少病媒生物的滋生和传播。
各行业、各单位病媒生物防制标准
![各行业、各单位病媒生物防制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d587fa92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85.png)
各行业、各单位病媒生物防制标准第一篇:各行业、各单位病媒生物防制标准各行业、各单位病媒生物防制标准一、资料要求(一)病媒生物防制工作领导组织及投药员名单。
单位病媒生物防制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分工及单位负责人、联络员姓名、职务、联系电话)红头正式文件。
每次投药记录,投药员签名。
(二)病媒生物防制基础工作资料。
包括建立病媒生物防制责任制,计划、总结、病媒生物防制防病宣传教育、室内外卫生管理等内容资料。
(三)病媒生物防制孳生地治理资料。
包括宣传动员、卫生基础设施完善、环境治理及垃圾、粪便、废弃物管理、道路的清扫、保洁管理、厕所、建筑工地的管理等资料。
(四)病媒生物防制消杀活动记录。
包括外环境、室内及食堂、宿舍每次消杀人员的姓名、时间、场所、面积、药物名称、用药数量等记录资料。
(五)病媒生物防制防护、消杀设备配置情况资料。
(六)病媒生物防制经费支出依据。
购置病媒生物防制药品、器械等支出费用票据复印件资料。
二、防控设施基本要求(一)“三防”设施设置城区内所有单位食堂、餐饮行业、宾馆饭店以及食品生产、加工、销售场所必须安装防蝇纱门、纱窗或风帘门、转帘门,防止苍蝇飞入;经营熟食品、卤制品的必须加盖防蝇罩,防止蚊蝇和灰尘落入。
所有从事食品加工、生产的场所和单位食堂、餐饮行业、宾馆饭店的操作间必须按照规范要求悬挂灭蝇灯,经营服务区按照每15至20平方米悬挂一台灭蝇灯,高度一般离地面2.5米左右,并定期清除虫尸和灰尘。
食品生产经营及餐饮场所废物桶、垃圾桶要加盖;食品经营及餐饮业店门和地面之间的间隙不得大于0.6cm,木制门的下沿应镶包30cm高铁皮,室内必须安装60cm高的金属防鼠板,厨房下水道口防鼠网直径应小于0.6cm。
公厕和单位内部厕所必须完善防蝇纱窗和门帘,增设灭蚊蝇灯。
(二)毒饵站建设1.设置范围:食品加工单位、屠宰场、农贸市场、宾馆、酒店、学校食堂、职工食堂、大中型超市、医疗卫生机构、垃圾中转站、公共厕所、公园、广场、公共绿地、车站、城中村、居民小区以及鼠患较为严重的企事业单位等是灭鼠重点单位,必须建立毒饵站。
国家标准--病媒生物控制水平标准-doc
![国家标准--病媒生物控制水平标准-doc](https://img.taocdn.com/s3/m/b1bef44269dc5022abea0033.png)
国家标准《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的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09年5月4日发布了并于2009年12月1日实施《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蜚蠊、蝇类、蚊虫、鼠类》的4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23795、23796、23797、23798-2009)(以下简称《病媒监测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11年12月30日发布了并于2012年4月1日实施《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鼠类、蚊虫、蝇类、蜚蠊》的4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27770、27771、27772、27773-2011)(以下简称《病媒控制水平》)。
上海市爱卫会办公室、上海市疾控中心、上海市健康促进协会为各区县、各街镇及各社会PCO公司相关人员组织了培训,广大专业人员和基层防制员一致反映两个国标系列很好,使病媒生物控制水平和效果,全国进一步有了一个因地制宜并具有科学性、指导性、可操作性的评价方法和标准。
为方便大家学习和应用,本文特把《病媒控制水平》和《病媒监测方法》两个国标系列中相关的核心内容,用列表形式作一编排和解读,供广大防制员参用.在全面学习国标基础上,能将核心内容学习好、掌握好、执行好,进一步提升病媒生物控制效果评价的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水平.
国家标准《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的解读
国家标准《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相关内容的解读。
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C级标准国家标准版
![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C级标准国家标准版](https://img.taocdn.com/s3/m/59b68a94482fb4daa48d4ba6.png)
室内成蝇
密度控制水平
侵害率:有蝇房间数/房间数
0/≤10
1/11-30
≤3/31-60
≤6/61-100
阳性间蝇密度:(只/间)
3只
室内外蝇类孳生地
不得有
防蝇设施
全部合格
蚊虫
城镇
小型积水蚊虫密度控制水平:路径指数(处/千米)
≤处
大中型水体蚊虫密度控制水平
采样勺指数(阳性勺数/采样勺数)
≤5%
0/≤20,1/>20
外环境鼠密度:活鼠、鼠洞、死鼠、鼠尸等鼠迹
不得有
蝇类
城镇
生产销售直接入口食品的场所
不得有蝇
室内蝇类孳生地
不得存在
室内成蝇密度
控制水平
有蝇房间阳性率:有蝇间占调查间
≤9%
阳性房间蝇密度:蝇数/阳性房间
≤3只
室外蝇类孳生地密度控制水平:阳性率
≤5%
防蝇设施合格率
≥90%
单位
生产销售直接入口食品的场所不得有蝇
蚊幼(蛹)数/阳性勺
≤8只
外环境蚊虫密度控制水平:停落指数(成蚊数/人次)
≤只
单位
各类积水容器阳性数
0
各类坑洼积水阳性数
0
蜚蠊
城镇
成若虫侵害率
侵害率
≤5%
平均每阳性间(处)成若虫数
小蠊≦10只,大蠊 ≦5只
卵鞘查获率
查获率
≤3%
平均每阳性间(处)卵鞘数
≤8只
蟑迹查获率
≤7%
单位
成若虫侵害率:阳性间数/检查房间数
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C级标准国家标准版
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C级标准国标(2011版)
病媒生物防治策略C级标准(国家标准2011版)
![病媒生物防治策略C级标准(国家标准2011版)](https://img.taocdn.com/s3/m/18aa03eb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4b.png)
病媒生物防治策略C级标准(国家标准
2011版)
该标准是根据国家标准2011版的要求制定的病媒生物防治策略C级标准。
该标准旨在提供简单、有效的防治策略,以控制病媒生物的传播和危害。
目标
- 降低病媒生物对人类和动物的威胁。
- 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
- 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标准要求
1. 监测和监控:建立有效的监测和监控机制,及时发现病媒生物的存在和传播情况,并进行数据记录和分析。
2. 风险评估:对病媒生物威胁的程度进行评估,确定其对人类和动物健康的潜在风险。
3. 预防控制: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包括减少孳生地、限制传
播途径、采用生物防治等方法,以减少病媒生物的数量和传播风险。
4. 危害评估:评估采取预防措施后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确保防治措施的可行性和效果。
5. 教育和宣传:提供相关的教育和宣传措施,增加公众对病媒
生物防治的认识,促进公众参与和支持。
实施建议
- 建立全面的病媒生物监测网络,并持续更新监测数据。
- 加强与相关部门和机构的合作,共同制定和执行防治措施。
- 建立早期预警机制,及时应对病媒生物传播的威胁。
- 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推动病媒生物防治工作的落实。
- 加强公众教育和宣传,提高社会的防控意识和能力。
结论
病媒生物防治策略C级标准为制定简单、有效的病媒生物防治策略提供了指导。
通过监测、风险评估、预防控制和宣传教育等措
施的综合应用,我们能够有效地控制病媒生物的传播和危害,保护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并维护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病原体密度控制水平C级标准(国家标准2011版)
![病原体密度控制水平C级标准(国家标准2011版)](https://img.taocdn.com/s3/m/0df517d9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fb.png)
病原体密度控制水平C级标准(国家标准2011版)本文档旨在概述和解释病原体密度控制水平C级标准(国家标准2011版)。
以下是该标准的主要要点:1. 标准概述病原体密度控制水平C级标准(国家标准2011版)是为了确保在特定环境下对病原体密度的控制达到一定的标准,以保障公共卫生和环境安全。
2. 标准内容该标准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病原体株系的分类和鉴定要求;- 病原体密度的测定方法和要求;- 病原体密度控制水平C级的定义和标准;- 病原体密度控制水平C级的监测和评估方法。
3. 适用范围该标准适用于各类公共场所、医疗机构、实验室以及其他可能存在病原体密度风险的场所。
帮助相关单位制定病原体密度控制措施,确保公众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4. 标准级别和要求病原体密度控制水平C级标准(国家标准2011版)分为多个级别,包括基本要求和增强要求。
具体的级别和要求取决于病原体的危害程度、传播途径和控制难度。
- 基本要求包括严格遵守病原体防御措施、定期监测和评估病原体密度等。
- 增强要求包括进一步加强病原体防御设施、培训和教育人员、制定紧急响应措施等。
5. 监测和评估为了保证病原体密度的控制水平达到标准要求,相关单位应定期进行病原体密度的监测和评估。
监测应包括病原体的筛查、定量测定和数据分析等。
6. 附录本标准的附录部分包括了病原体株系的分类和鉴定方法、病原体密度的测定方法以及病原体防御设施的要求。
以上就是病原体密度控制水平C级标准(国家标准2011版)的主要内容。
该标准的实施将有助于保护公众健康,确保病原体密度在控制范围内,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病媒生物传播途径控制水平C级标准(国家标准2011版)
![病媒生物传播途径控制水平C级标准(国家标准2011版)](https://img.taocdn.com/s3/m/a3edc2ea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4e.png)
病媒生物传播途径控制水平C级标准(国
家标准2011版)
该标准是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指导方针,为控制病媒生物传播途径而制定的C级标准。
1. 概述
本标准旨在规定病媒生物传播途径控制的C级标准要求,以保障公众的健康和预防疾病的传播。
2. 定义
2.1 病媒生物:指能够传播疾病的生物,包括但不限于蚊子、苍蝇、跳蚤等。
2.2 C级标准:指对病媒生物传播途径控制要求的一种分类标准,要求实施一定的病媒生物防制措施。
3. 控制要求
3.1 生活环境管理
- 保持环境清洁卫生,特别是消除病媒生物滋生的条件。
- 定期清理生活垃圾,防止蚊子、苍蝇等病媒生物的滋生。
- 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病媒生物的滋生和传播。
3.2 病媒生物监测与防制
- 定期进行病媒生物的监测和采样,了解病媒生物种群数量和分布情况。
- 针对检测到的高风险区域或物体,采取相应的防制措施,如喷雾灭蚊、埋设捕蚊设备等。
3.3 教育与宣传
- 加强公众对病媒生物传播疾病的认知和预防知识的普及。
- 组织开展有关疾病预防和控制的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公众的自我防护意识。
4. 监督与评估
相关部门应定期对实施本标准的单位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其
达到C级标准要求,同时提出改进意见。
5. 附则
5.1 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并取代之前的相关标准。
5.2 本标准的解释权归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所有。
以上为《病媒生物传播途径控制水平C级标准(国家标准2011版)》的内容概述。
请根据需要详细阅读标准全文以了解具体要求。
病媒生物监测指标C级标准(国家标准2011版)
![病媒生物监测指标C级标准(国家标准2011版)](https://img.taocdn.com/s3/m/cd06d19d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a6.png)
病媒生物监测指标C级标准(国家标准2011版)背景本标准旨在规范病媒生物监测工作,确保人们的健康和安全。
它是依据国家标准2011版制定的。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以下情况:1. 进行病媒生物监测的单位或个人;2. 疫情监测和预警机构;3. 其他相关机构。
主要内容本标准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 病媒生物监测的目的和原则;2. 病媒生物监测指标的分类和定义;3. 病媒生物监测工作的基本要求;4. 病媒生物监测结果的评价和报告。
病媒生物监测的目的和原则病媒生物监测的目的是及时了解和监测病媒生物的分布情况和数量,为防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其原则包括:- 全面性:对病媒生物进行全面监测,包括种类和数量;- 及时性:监测结果及时反馈,以便及时采取防控措施;- 准确性:监测方法和结果应准确可靠;- 有效性:监测结果对疾病防控工作有指导意义。
病媒生物监测指标的分类和定义病媒生物监测指标根据其作用和影响进行分类,包括:1. 孑孓监测指标:用于监测蚊类传播的疾病的幼虫数量和密度等;2. 成虫监测指标:用于监测蚊类传播的疾病的成虫数量和密度等;3. 虫媒生物监测指标:用于监测传染病病媒的数量和密度等。
病媒生物监测工作的基本要求病媒生物监测工作应按以下要求进行:1. 设定监测区域和时间;2. 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和工具;3. 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收集和记录;4. 分析和评价监测结果;5. 及时报告监测结果。
病媒生物监测结果的评价和报告对监测结果进行科学评价,包括:1. 对不同监测指标进行分析和比较,提取关键信息;2. 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3. 按规定的要求报告监测结果。
结论病媒生物监测指标C级标准(国家标准2011版)是规范病媒生物监测工作的重要参考,有助于保护人们的健康和安全。
在进行病媒生物监测时,应遵守本标准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鼠类
区域
控制指标
标准
城镇
防鼠设施:合格率
≥93%
室内鼠密度控制水平:鼠迹阳性率
≤5%
外环境鼠密度控制水平:路径指数(处/千米)
≤5处
单位
防鼠设施:不合格间数/房间数
0/≤10,1/>10
室内鼠密度控制水平:阳性间数/房间数
0/≤20,1/>20
外环境鼠密度:活鼠、鼠洞、死鼠、鼠尸等鼠迹
≦2/≦60,≦3/>65/>60
≤1.5只
单位
各类积水容器阳性数
0
各类坑洼积水阳性数
0
蜚蠊
城镇
成若虫侵害率
侵害率
≤5%
平均每阳性间(处)成若虫数
小蠊≦10只,大蠊≦5只
卵鞘查获率
查获率
≤3%
平均每阳性间(处)卵鞘数
≤8只
蟑迹查获率
≤7%
单位
成若虫侵害率:阳性间数/检查房间数
≦2/≦60,≦3/>60
卵鞘查获率:阳性间数/检查房间数
不得有
蝇类
城镇
生产销售直接入口食品的场所
不得有蝇
室内蝇类孳生地
不得存在
室内成蝇密度
控制水平
有蝇房间阳性率:有蝇间占调查间
≤9%
阳性房间蝇密度:蝇数/阳性房间
≤3只
室外蝇类孳生地密度控制水平:阳性率
≤5%
防蝇设施合格率
≥90%
单位
生产销售直接入口食品的场所不得有蝇
不得有蝇
室内成蝇
密度控制水平
侵害率:有蝇房间数/房间数
0/≤10
1/11-30
≤3/31-60
≤6/61-100
阳性间蝇密度:(只/间)
3只
室内外蝇类孳生地
不得有
防蝇设施
全部合格
蚊虫
城镇
小型积水蚊虫密度控制水平:路径指数(处/千米)
≤0.8处
大中型水体蚊虫密度控制水平
采样勺指数(阳性勺数/采样勺数)
≤5%
蚊幼(蛹)数/阳性勺
≤8只
外环境蚊虫密度控制水平:停落指数(成蚊数/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