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C级标准国家标准版
病媒生物防制指导手册

病媒生物防制指导手册海口市“双创”工作指挥部海口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海口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目录一、国家卫生城市标准 (1)二、预防和控制措施 (4)三、自查方法和内容 (16)四、“四害”孳生栖息场所和危害 (24)五、术语和定义 (28)第一章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国家卫生城市标准(2014版)要求建成区鼠、蚊、蝇、蜚蠊的密度达到国家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标准C级及以上要求,重点行业和单位的防蚊蝇和防鼠设施合格率≥95%。
一、鼠类密度控制水平(GB/T 27770—2011)1、城镇鼠密度控制水平(1)防鼠设施:防鼠设施合格率大于或等于95%;(2)室内鼠密度控制水平:鼠迹阳性率小于或等于5%;(3)外环境鼠密度控制水平:路径指数小于或等于5。
2、单位鼠密度控制水平(1)防鼠设施:房间数10间以下的单位防鼠设施完全合格,10间以上的单位防鼠设施完全不合格房间不超过1间;(2)室内鼠密度控制水平:房间数20间以下的单位阳性房间数为0,20间以上的单位阳性房间数不超过1间;(3)外环境鼠密度不得有鼠洞、死鼠、活鼠等鼠迹。
二、蚊虫密度控制水平(GB/T 27771--2011)1、城镇蚊虫密度控制水平(1)小型积水蚊虫密度控制水平:路径指数小于或等于0.8;(2)大中型积水蚊虫密度控制水平:采样勺指数小于或等于5%,平均每阳性勺少于8只蚊虫幼虫和蛹;(3)外环境蚊虫密度控制水平:停落指数小于或等于1.5。
2、单位蚊密度控制水平对一个单独的单位进行蚊虫密度控制水平评价时,要求不得有阳性的各类积水容器和各类坑洼的积水。
三、蝇类密度控制水平(GB/T 27772—2011)1、城镇蝇类密度控制水平(1)生产销售直接入口食品的场所不得有蝇,室内不得存在蝇类孳生地;(2)室内成蝇密度控制水平:有蝇房间阳性率小于或等于9%,阳性房间蝇密度小于或等于3只/间;(3)室外蝇类孳生地密度控制水平:蝇类孳生地阳性率小于或等于5%;(4)防蝇设施合格率大于或等于95%。
病媒生物繁殖控制水平C级标准(国家标准2011版)

病媒生物繁殖控制水平C级标准(国家标准2011版)1. 引言该文档旨在规定病媒生物繁殖控制水平C级标准,以防止传染性疾病的传播。
根据国家标准2011版,本标准适用于对病媒生物繁殖控制水平进行评估和管理的相关部门和机构。
2. 定义2.1 病媒生物:指媒介传播传染性疾病的昆虫、节肢动物和其他载体。
2.2 繁殖控制水平C级:指对病媒生物的繁殖和扩散进行一定程度的控制,以降低其对人类健康的威胁。
3. 控制要求为达到繁殖控制水平C级标准,应满足以下要求:3.1 病媒生物监测:定期对病媒生物进行监测,包括种类、数量、分布等信息的收集和分析,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3.2 环境调控:通过改善生活环境,减少病媒生物繁殖的条件,例如清除垃圾、消毒污水等。
3.3 生物控制:采取合理的生物控制措施,如引入天敌或使用生物杀虫剂等,控制病媒生物的数量和分布。
3.4 化学控制:必要时采用化学杀虫剂等化学手段进行控制,确保病媒生物的数量在可接受范围内。
4. 质量管理和评估4.1 绩效评估:定期对繁殖控制措施的绩效进行评估,包括病媒生物数量的变化、控制措施的效果等指标,以便及时调整和改进控制策略。
4.2 安全管理:对控制措施的实施过程中,确保人员的安全,避免无意中对环境和其他生物造成不良影响。
4.3 持续改进:根据评估结果,不断寻求改进控制策略和技术,提升繁殖控制水平C级的效果和可持续性。
5. 监督和执法相关部门和机构应进行监督和执法,确保繁殖控制水平C级标准的执行和落实。
6. 验收和认证对繁殖控制水平C级的实施情况进行验收和认证,确保达到国家标准2011版的要求。
7. 参考文献列出相关的参考文献。
注:本文档未对具体病媒生物和繁殖控制措施进行详细说明,具体实施时应参考相关技术规范和指南。
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C级标准国家标准版

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C级标准国标(2011版)
鼠类
区域
控制指标
标准
城镇
防鼠设施:合格率
≥93%
室内鼠密度控制水平:鼠迹阳性率
≤5%
外环境鼠密度控制水平:路径指数(处/千米)
≤5处
单位
防鼠设施:不合格间数/房间数
0/≤10,1/>10
室内鼠密度控制水平:阳性间数/房间数
蚊幼(蛹)数/阳性勺
≤8只
外环境蚊虫密度控制水平:停落指数(成蚊数/人次)
≤只
单位
各类积水容器阳性数
0
各类坑洼积水阳性数
0
蜚蠊
城镇
成若虫侵害率
侵害率
≤5%
平均每阳性间(处)成若虫数
小蠊≦10只,大蠊 ≦5只
卵鞘查获率
查获率
≤3%
平均每阳性间(处)卵鞘数
≤8只
蟑迹查获率
≤7%
单位
成若虫侵害率:阳性间数/检查房间数
0/≤20,1/>20
外环境鼠密度:活鼠、鼠洞、死鼠、鼠尸等鼠迹
不得有
蝇类
城镇
生产销售直接入口食品的场所
不得有蝇
室内蝇类孳生地
不得存在
室内成蝇密度
控制水平
有蝇房间阳性率:有蝇间占调查间
≤9%
阳性房间蝇密度:蝇数/阳性房间
≤3只
室外蝇类孳生地密度控制水平:阳性率
≤5%
防蝇设施合格率
≥90%
单位
生产销售直接入口食品的场所不得有蝇
≦2/≦60,≦3/>60
卵鞘查获率:阳性间数/检查房间数
≦2/≦60,≦3/>60
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控制水平

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鼠类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城镇鼠密度的控制水平以及相应的评价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城镇鼠类控制效果评价2 规范性引用文件GB/T 23198 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鼠类3 术语与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室外环境室外的空地和绿地,如建筑工地,垃圾收集站,公园,动物园,绿地,河流湖泊沿岸,堤坝渠壁,道路两侧的空地或草地,铁道两侧,学校,单位院内,住宅区内空地等。
3.2防鼠设施预防外环境或下水道的鼠类进入人群居住或活动的环境而建成的建筑物或防护装置。
3.3路径指数累计检查每1000m路径所发现和鼠迹的处数。
3.4控制水平通过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将城镇鼠类密度降低至本标准规定的某一水平范围内。
3.5单位检查的具体场所,如农贸市场,饭店,宾馆,饮食店,机关食堂,副食店,食品加工厂,酿造厂,屠宰场,粮库,饲料厂,医院,机场,港口,汽车站,火车站等。
4 检查方法4.1防鼠设施.现场检查防鼠设施,不同类型的防鼠设施和判定标准见附录A4.2 室内,室外环境鼠密度监测方法采用鼠迹法(见GB/T-23798)5 鼠密度控制水平5.1 城镇5.1.1 防鼠设施分为以下等级A级:防鼠设施合格率大于或等于97%B级:防鼠设施合格率大于或等于95%C级:防鼠设施合格率大于或等于93%5.1.2 室内鼠密度控制水平分为以下等级A级:鼠迹阳性率率小于或等于1%B级:鼠迹阳性率率小于或等于3%C级:鼠迹阳性率率小于或等于5%5.1.3 外环境鼠密度控制水平分为以下等级A级:路径指数小于或等于1B级:路径指数小于或等于3C级:路径指数小于或等于55.2 单位单位鼠密度控制水平参照附录B进行评论6 抽样原则6.1 在城镇范围内,选择不同方位的区域,随机抽样6.2 抽查数量附录C,上下幅度不超过5%7 评价本标准将鼠密度控制水平定为ABC三级,其中,C级为鼠密度控制的容许水平,只有采用同一方法所有指标同时符合某一级别水平的要求时,方可市委达到了相应的级别水平。
病媒生物调查水平C级标准(国家标准2011版)

病媒生物调查水平C级标准(国家标准2011版)*该文档为病媒生物调查水平C级标准(国家标准2011版)的概要*简介病媒生物是指能传播人类、动物或植物疾病的昆虫、螨虫、蛇类等生物。
为了有效控制疾病的传播,需要进行病媒生物的调查和监测工作。
本标准旨在规范病媒生物调查水平C级的相关内容,以提高病媒生物防控工作的效果和水平。
调查内容与要求病媒生物调查水平C级的调查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病媒生物种群数量的调查与监测- 病媒生物传播潜力评估与分析- 病媒生物生态环境调查- 病媒生物传播途径分析- 病媒生物感染率和病原体检测- 病媒生物防控措施的研究和评估在进行病媒生物调查时,应遵循以下要求:- 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和技术,确保数据准确可靠- 对不同地理区域、季节和环境因素进行调查,掌握病媒生物的分布规律和活动特点- 进行长期持续的监测,掌握病媒生物的动态变化- 结合病媒生物感染率和病原体检测结果,评估疾病传播风险- 制定科学合理的病媒生物防控措施,提高防控效果技术要求病媒生物调查水平C级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要求和能力,包括:- 掌握病媒生物的分类、生物学特性和生态性- 熟练使用病媒生物调查的设备和仪器- 具备病媒生物样品采集、处理和保存的技能- 能够进行病媒生物的种群数量调查和监测- 能够进行病媒生物传播途径分析和传播潜力评估- 具备病媒生物防控技术和策略的研究能力结论病媒生物调查水平C级标准(国家标准2011版)对病媒生物的调查与监测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技术指导。
通过按照该标准进行调查工作,能够更好地掌握病媒生物的分布情况和传播特点,为疾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持。
病媒生物C级标准专题检查附件

鼠、蚊、蝇、蟑螂控制标准(C级)一、鼠控制标准1.防鼠设施合格率大于或等于93%;2.室内鼠迹阳性率小于或等于5%;3.外环境鼠密度路径指数小于或等于5。
二、蚊虫控制标准1.小型积水蚊虫路径指数小于或等于0.8;2.大型积水蚊虫采样勺指数小于或等于5%,平均每阳性勺少于8只蚊虫幼虫和蛹;3.外环境蚊虫停落指数小于或等于1.5。
三、蝇控制标准1.生产销售直接入口食品的场所不得有蝇。
室内不得有蝇类孳生地;2.室内有蝇房间阳性率小于或等于9%,阳性间蝇密度小于或等于3只/间;3.室外蝇类孳生地阳性率小于或等于5%;4.防蝇设施合格率大于或等于90%。
四、蟑螂控制标准1.蟑螂成若虫侵害率小于或等于5%;平均每阳性间(处)成若虫小蠊小于或等于10只,大蠊小于或等于5只;2.蟑螂卵鞘查获率小于或等于3%,平均每阳性间(处)卵鞘数小于或等于8只;3.蟑迹(蟑螂的尸体、残尸、空卵鞘壳、粪便等)查获率小于或等于7%。
鼠、蚊、蝇、蟑螂现场考核办法一、鼠控制现场考核办法(一)防鼠设施检查。
1.箅子和地漏:厨房操作间下水道出水口有竖箅子(金属栅栏),箅子缝小于10mm;若无竖箅子,排水沟横箅子的箅子缝小于10mm,且无缺损。
地漏加盖。
2.门:门缝小于6mm;木门和门框的底部包铁皮,高0.3m;食品库房门口有挡鼠板,高0.6m。
3.管线孔洞:堵塞通向外环境的管线孔洞,没有堵死的孔洞,其缝隙不得超过6mm。
4.排风扇:1楼或地下室排风扇或通风口有金属网罩,网眼不得超过6mm。
5.窗户:1楼或地下室窗户玻璃无破损。
6.防鼠设施合格率的计算:15m2折算1房间,以上5类防鼠设施中,有1类不合格就算该房间防鼠设施不合格。
(二)鼠迹法检查。
1.室内鼠密度检查。
检查房间内鼠迹,如活鼠、鼠尸、鼠爪印、鼠咬痕、鼠洞、鼠道等,有1处鼠迹的房间就算鼠迹阳性房间。
房间数按如下规定计算:即15m2或不足15m2房间算1间,大于15m2房间按每15m2为1间折算。
病媒生物监测水平C级标准(国家标准2011版)

病媒生物监测水平C级标准(国家标准2011版)本文档旨在介绍病媒生物监测水平C级标准(国家标准2011版)的要点和指导。
这一标准是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相关规范制定的,用于评估病媒生物监测的水平和质量。
1. 引言本标准旨在规范病媒生物监测工作,确保其在预防和控制疾病传播中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此标准适用于监测疾病媒介生物的数量、分布和种类。
2. 病媒生物监测水平C级标准要点以下是病媒生物监测水平C级标准的要点:- 目的和范围:明确标准的目的和适用范围。
- 术语和定义:定义与标准相关的术语和定义。
- 采样方法:确定采样的方法和步骤,包括采样器具、采样时机和采样点位的选择。
- 样本处理:指导对采集到的样本进行处理和保存的方法。
- 监测指标:列举用于评估病媒生物监测水平的指标,如密度、丰度和种类。
- 数据分析和结果报告:指导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报告结果的方法和要求,包括统计分析和数据可视化。
- 质量控制:确定保证监测质量的控制措施,如质量检查和验收标准。
3. 使用指南本标准的使用指南包括以下内容:- 标准的适用对象:明确标准适用的监测对象和场景。
- 监测计划的制定:指导制定符合标准要求的病媒生物监测计划。
- 实施监测工作:提供实施监测工作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包括采样、处理、分析和报告。
- 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估:说明如何进行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估,确保监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4. 标准的维护与更新本标准的维护与更新由相关主管部门负责,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需求进行定期修订和更新。
5. 引用标准- 国家标准2011版:"病媒生物监测水平C级标准"以上是《病媒生物监测水平C级标准(国家标准2011版)》的简要介绍,具体内容详见国家标准文件。
本标准为病媒生物监测工作提供了一套规范和指导,有助于提高疾病传播控制的效果和质量。
注:此文档仅用于参考,具体操作请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病媒生物防控水平C级标准(国家标准2011版)

病媒生物防控水平C级标准(国家标准
2011版)
1. 标准目的:该标准的目的是为了确保病媒生物防控工作的有
效性和可持续性,保障公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2. 术语和定义:本部分列出了标准中使用的术语和定义,以确
保统一的理解和应用。
3. 病媒生物分类和鉴定:标准要求按照病媒生物的分类和鉴定
方法来进行防控工作,以确保准确判断和有效应对不同病媒生物的
威胁。
4. 病媒生物防控措施:该标准详细描述了病媒生物防控的各项
措施,包括生物学控制、化学控制、物理控制、环境管理等方面的
要求和要点。
5. 防控技术指标:本部分列出了病媒生物防控的相关技术指标,如监测方法、防控设备要求、预警系统等。
6. 绩效评价和监测:标准要求建立病媒生物防控的绩效评价和监测体系,以及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的使用。
7. 培训和人员要求:该标准强调培训和人员要求的重要性,以确保从业人员具备足够的知识和技能来开展病媒生物防控工作。
以上是病媒生物防控水平C级标准(国家标准2011版)的主要内容概述。
详情请参阅相关国家标准文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鼠类
区域
控制指标
标准
城镇
防鼠设施:合格率
≥93%
室内鼠密度控制水平:鼠迹阳性率
≤5%
外环境鼠密度控制水平:路径指数(处/千米)
≤5处
单位
防鼠设施:不合格间数/房间数
0/≤10,1/>10
室内鼠密度控制水平:阳性间数/房间数
0/≤20,1/>20
外环境鼠密度:活鼠、鼠洞、死鼠、鼠尸等鼠迹
≦2/≦60,≦3/>65/>60
≤1.5只
单位
各类积水容器阳性数
0
各类坑洼积水阳性数
0
蜚蠊
城镇
成若虫侵害率
侵害率
≤5%
平均每阳性间(处)成若虫数
小蠊≦10只,大蠊≦5只
卵鞘查获率
查获率
≤3%
平均每阳性间(处)卵鞘数
≤8只
蟑迹查获率
≤7%
单位
成若虫侵害率:阳性间数/检查房间数
≦2/≦60,≦3/>60
卵鞘查获率:阳性间数/检查房间数
不得有
蝇类
城镇
生产销售直接入口食品的场所
不得有蝇
室内蝇类孳生地
不得存在
室内成蝇密度
控制水平
有蝇房间阳性率:有蝇间占调查间
≤9%
阳性房间蝇密度:蝇数/阳性房间
≤3只
室外蝇类孳生地密度控制水平:阳性率
≤5%
防蝇设施合格率
≥90%
单位
生产销售直接入口食品的场所不得有蝇
不得有蝇
室内成蝇
密度控制水平
侵害率:有蝇房间数/房间数
0/≤10
1/11-30
≤3/31-60
≤6/61-100
阳性间蝇密度:(只/间)
3只
室内外蝇类孳生地
不得有
防蝇设施
全部合格
蚊虫
城镇
小型积水蚊虫密度控制水平:路径指数(处/千米)
≤0.8处
大中型水体蚊虫密度控制水平
采样勺指数(阳性勺数/采样勺数)
≤5%
蚊幼(蛹)数/阳性勺
≤8只
外环境蚊虫密度控制水平:停落指数(成蚊数/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