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下册历史课件: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七年级下册历史课件: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增强政治互信
加强高层交往和战略沟通,增 进政治互信,推动国际事务合 作不断取得新成果。
应对挑战
加强沟通协调,妥善管控分歧 ,共同应对挑战,推动中外关 系不断向前发展。
THANK YOU
感谢聆听
文化交流丰富多彩
中外文化交流在文学、艺 术、教育、科技等领域取 得显著成果,增进了相互 了解和友谊。
政治互信不断增强
中外政治互信不断加深, 高层交往频繁,国际事务 合作日益密切。
未来中外交往的趋势与挑战
趋势
未来中外交往将继续向纵深发展,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合作将更加紧密, 政治互信将更加牢固。
挑战
与中国的交往为西方带来了广阔的市场和丰富的资源,推动了西 方经济的繁荣。
丰富了西方的文化
中国文化对西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丰富了西方的文化内涵。
推动了西方社会的进步
与中国的交往使西方更加开放和多元,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1 2
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中外交往推动了贸易和资本的全球化流动,促进 了世界经济的繁荣。
七年级下册历史课件第16课中 外的交往与冲突

CONTENCT

• 中外交往的历史背景 • 中外交往的主要方式 • 中外交往中的冲突与战争 • 中外交往对各自社会的影响 • 当代中外交往的现状与未来趋势
01
中外交往的历史背景
古代中外交往的起源
古代丝绸之路的开辟
自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以来,丝绸之路逐渐成为古代中外交往的重 要通道,促进了中国与中亚、西亚、欧洲等地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
100%
玄奘西行
唐代高僧玄奘前往印度取经,促 进了中印文化交流,同时也为中 国与南亚地区的友好关系奠定了 基础。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周芳田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周芳田
1、课件展示对郑和的简介。
要求学生结合课本及课件中对郑和的简介。然后思考问题。
(1)、明成祖为什么会将远航的重任交给郑和?
过渡:正是由于这些原因,明成祖才会把下西洋的重任托付给郑和。那么郑和下西洋的具体情况怎样呢?下面我们通过一组活动详细了解。
2、小组活动:“探寻郑和的足迹”(结合动态教学课件)
(1)各小组结合郑和下西洋路线,(课件展示动态路线图)阅读书本P95—96正文和小字部分。阅读完毕后填写郑和下西洋情况表。
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欣赏音乐《七子之歌》(播放视频)
/v_show/id_XNDUyMTk2OTI=.html
提问:知道这首歌词作者吗?教师点拨:该诗写于1925年3月,是闻一多有感于近代西方列强占我国领土而作。
这首歌所表现的是我国哪一处地方被列强霸占?
澳门近代是被西方哪个国家强占的?
课堂达标检测
课后提升
完成课后探究训练题目,拓展学生的知识,满足部分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指导学生阅读书P93注解回答;(出示课件,加深学生对西洋具体地理位置理解掌握)
教师过渡:郑和下西洋是作为明代对外友好交流的事例,但是在明朝时期即有友好交往又有激烈的冲突。下面我们共同来学习第16课,中外交流与冲突。
课件展示教学目标及重难点。(采取学生齐读的方式,加深学生的理解)
(二)学习新课
中外交往——郑和下西洋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2,学科:历史
3,课时:1
二、教学目标
1、识记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史实。
2、探究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成功的原因,培养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引言中外之间的交往与冲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政治、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中外之间的交往与冲突不断增加,对世界各国的发展和稳定产生着深远影响。

本文将就中外的交往与冲突展开探讨。

中外交往的背景自古以来,中外之间就存在着交往与冲突。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吸引着许多外国人前来交流。

历史上,中外之间的交往主要表现为贸易和文化交流,如丝绸之路的开通、著名的“香案”等。

而冲突则主要源于领土争端、政治分歧等因素。

不过,总体来说,古代中外之间的交往相对较少,冲突也相对较少。

随着现代科技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中外之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和广泛。

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为中外交往打开了大门,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者和游客。

中国的崛起也使得中外之间的政治和经济关系更加紧密。

同时,中国的国际地位提升也带来了中外之间的冲突,如南海争议、贸易战等。

而在文化领域,中外之间的交往也日益频繁,中餐、中医、中国功夫等传统文化在国外得到广泛传播,而外国的文化也在中国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接受。

中外交往的影响中外之间的交往对世界各国的发展和稳定产生着深远影响。

首先,中外交往促进了经济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之一,外贸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同时,外国的投资和技术也促进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

而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对全球经济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其次,中外交往推动了文化交流与融合。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使得中国在海外拥有了更多的文化软实力,中餐、中医、中国功夫等成为了全球热门话题。

同时,中国人也更加关注和接受外国的文化,世界各国的电影、音乐、时尚等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影响。

然而,中外之间的交往也带来了一些冲突与挑战。

首先,不同国家之间的政治差异和利益冲突导致了外交摩擦和冲突的增加。

例如,中国与美国在南海问题上存在意见分歧,中美之间的贸易战也给两国经济带来了压力。

其次,文化交流也可能引发冲突,不同的价值观和习俗之间的碰撞会产生摩擦和争议。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案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案

[键入文字]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案
初一在整个初中阶段很重要,有扎实的基础,会使学习更加轻松。

下面就为您推荐内容《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案。

希望您学习成绩突飞猛进。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案
[课程标准]
1、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

2、讲述戚继光抗倭史实,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课型]新授课
[教材分析]
本课位于《中国历史》七年级下P9398,明朝建立后,明初的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

明前期,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郑和七下西洋,同亚非各国的经济和文化交流频繁,属于友好交往;明中后期,国势日渐衰落,倭寇入侵、倭患猖獗,戚继光领导了反侵略的抗倭斗争,并取得了胜利,然而中国与外来侵略势力的矛盾却日益尖锐,于是就有葡萄牙殖民者的入侵,攫取在我国澳门的居住权,并在那里开始了殖民活动。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对明朝的政治、经济状况有了大致的了解,有利于本课内容的把握。

但是学生对于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史实,学生并不十分了解,甚至是一知半解,对欧洲航海家的远洋航行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在此基础上,要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经验去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学习探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探究郑和下西洋的条件、目的、经过、意义等,使学生了解郑和下西
1。

中外交往和冲突

中外交往和冲突

教学过程:一、导入设疑公元1498年,达?伽马的船队停靠在东非港口马林迪。

船队由三艘帆船组成,目的地是印度。

作为第一个开辟东方航线的欧洲人,达?伽马向当地居民夸耀了自己的船,然后急不可耐地提出了贸易要求。

看着葡萄牙人拿出的小玩意儿——玻璃珠子、铃铛、珊瑚项链、洗脸盆……非洲人的脸上露出了不屑的表情。

接下来,村中的长老向达?伽马展示了精致的丝绸、瓷器和一顶镶着金边的乌纱帽。

他告诉目瞪口呆的葡萄牙人,在很久很久以前,曾经有人驾着数不清的大船,到访过他们的海岸。

那些船很大,葡萄牙人的船看上去像座房子,而那些人的船,看上去超过了整个村庄。

他们是谁?从哪里来?将信将疑的欧洲航海家询问了村中的每一个人,但是,没有人能告诉他们一个确切的答案。

设计意图通过1498年的这个故事设疑,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新课的学习,引出第一部分中外交往的内容——郑和下西洋。

二、中外交往——宝船西去帆入云,浪涌胸中一片天问题:宝船西去指的是中外交往的哪件事?这一部分,用学生活动,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层层设问,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用视频加强,让学生从视频中感受历史。

1、设计活动:宝船寻踪,拼图游戏结合课本地图,将地图碎片拼起来,回答郑和下西洋的概况。

碎片问题:1郑和是谁?2西洋是哪里?3郑和为什么下西洋?4他去了几次?都去了哪里?最远到达哪里?5郑和下西洋都进行了哪些外交活动?6郑和下西洋的影响是什么?设计意图:用拼图的方式,让学生直观认识郑和下西洋的概况。

操作方式,将地图变成碎片,每个小组是一个局部,局部图背后是相关问题,最后局部图合为全图,拼图完毕,回答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直观面对地图的同时,了解郑和下西洋的概况,用动手动脑的方式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

2、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壮举和伟大航海家,1播放视频,让学生感受郑和下西洋的震撼。

2通过和达伽马,哥伦布的比较,得到郑和下西洋是壮举,郑和是伟大的航海家。

材料一:哥伦布于1492年起航,带着三艘长24.5米、宽6米的帆船和87名水手从西班牙出发,到达美洲,为西班牙的殖民事业打下基础。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PPT课件24 人教版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PPT课件24 人教版


12、随随便便浪费的时间,再也不能赢回来。

13、不管从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以后不要停止;不管在什么时候结束,重要的是结束以后不要后悔。

14、当你决定坚持一件事情,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15、只有在开水里,茶叶才能展开生命浓郁的香气。

16、别想一下造出大海,必须先由小河川开始。

17、不要让未来的你,讨厌现在的自己,困惑谁都有,但成功只配得上勇敢的行动派。
7、一个最困苦、最卑贱、最为命运所屈辱的人,只要还抱有希望,便无所怨惧。

8、有些人,因为陪你走的时间长了,你便淡然了,其实是他们给你撑起了生命的天空;有些人,分开了,就忘了吧,残缺是一种大美。

9、照自己的意思去理解自己,不要小看自己,被别人的意见引入歧途。

10、没人能让我输,除非我不想赢!

11、花开不是为了花落,而是为了开的更加灿烂。
1553 年 葡 萄 牙
殖民者攫取在
我国澳门的居

住权
门 大




澳 门 总 督 府
澳门是西方殖民者在我国
非法占据的第一个侵略据点
课堂小结
中 交往 外 的 交 往 与 冲 冲突 突
郑和下西洋 1405-1433年
刘家港 非洲东海岸、红海沿岸 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推行 了和平外交政策和睦邻友好 的交往模式,郑和是伟大的 航海家
象牙等
南洋纪念郑和 的宝山寺
观察郑和下西洋纪念邮票,说一说他们在干什么? 猜猜郑和的船队可能到过哪些国家和地区?
你对郑和的外交活动有何看法?
推行了和平外交政策和 睦邻友好的交往模式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上课课件)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上课课件)

二万七千多人
到达范围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岸。
刘家港
红海沿岸
非洲东海岸
西


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问题4:郑和下西洋和欧洲航海家航海情况对比
人物 郑和下西洋 时间 1405—1433 次数 7次 人数 2万7千多 哥伦布到达 美洲 1492—1504 4次 1500 达· 加玛到达 比较结果 印度 时间早 1497—1498 次数多 1次 160 4艘 人数多 船数多 船只大
2008年北京第29届奥运会开幕式上表演“郑和 下西洋”场景,再现了600多年前明朝的郑和7次 率船队远航,创造航海奇迹的辉煌历史。
第3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 学习目标 • 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门 的居住权的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 通过对戚继光抗倭的学习,提高评价历史人物的 能力。 • 重点难点 • 重点:郑和下西洋。 • 难点:本课空间概念
问题1:郑和为什么下西洋?
目的: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 异域,示中国富强。 ——《明史· 郑和传》
寻找失踪的建文帝 宣扬明朝的国威 加强与海外的联系
郑和在航海的途中会遇到哪些危险?
巨大的风浪,恶劣的海上天气。 海上迷路的可能 缺少淡水食物等海上物资
在海上可能遇到来自敌对力量的攻击(海盗等)
中外冲突一:戚继光抗倭
戚继光:山东蓬莱 人。明代杰出军事家, 17岁承袭父职,担负起 防御倭寇的任务。先后 在东南沿海抗倭,取得 了决定性的胜利,其军 队被称为“戚家军”。 戚继光是中国历史上的 民族英雄。
登州
台州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案范文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案范文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外历史上的交往与冲突,掌握相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通过分析史料,提高解读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视和平,反对侵略的爱国情感;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外历史上的重要交往与冲突事件,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再现历史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问题驱动法:设置思考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 小组合作学习:划分学习小组,让学生在讨论中互动交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中外历史上的交往与冲突,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中外历史上的重要交往与冲突事件。

3. 合作探讨:划分学习小组,让学生针对某一冲突事件,分析其原因、过程和影响。

4. 分享与展示:各小组代表分享研究成果,全班同学互动交流,教师点评。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结合所学内容,选取一个中外历史上的冲突事件,深入了解其原因、过程和影响,下节课分享。

2. 思考题:如何看待中外历史上的交往与冲突?对我们今天有何启示?六、教学评价1. 知识掌握: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等方式,评估学生对中外交往与冲突历史事件的了解程度。

2. 能力培养:通过小组讨论、分享与展示,评估学生在团队协作、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方面的能力提升。

3. 情感态度:通过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等,评估学生对爱国主义、珍视和平、反对侵略等情感态度的培养。

原创2: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原创2: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国势衰落
感悟历史
纵观历史,我国悲惨近代史是从海洋开始,而当 今棘手问题亦是海洋问题。
历史的记忆 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了对澳门行使主权。
论从史出
材料一:据不完全统计,在郑和下西洋期间,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亚非国家使节来 华共318次,平均每年15次。东南亚4个国家的9位国王8次来华进行访问。他们之 中,有的因病不幸去世,将“体魄托葬中华”,至今成为中国与东南亚友好交往的 历史见证。 材料二:马六甲首席部长拿督里莫哈末阿里曾感慨地说,在明朝伟大航海家郑和促 成下,才使马六甲这个弹丸之地,得以和当年超级强国的中国明朝建立稳固的外交 关系,而且两国的关系历久不衰。
从人类历史的长河来看,交往与冲突是并存的,和平 交往是主流,冲突是短暂的 ……
看我今朝
中国舰队在亚丁湾为商船护航。 在经济贸易全球化、一体化的今天,我国积极加入这一 经济大潮中。发展经济,增强国力。
自查互查
1、为了加强同 海外各国 的联系。明成祖派 郑和率27000多人, 从1405 年--- 1433 年,先后 7次 次下西洋,到过 亚非 30多个国 家和地区。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 经济交流 ,加强了我国和 亚非各国的 友好关系 。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jué ) 取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史实。了解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2、能力目标:通过读《郑和下西洋路线图》、分析郑和下西洋 的影响。
3、情感目标:通过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事件的学习, 感受郑和、戚继光的人格魅力,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
结合材料,探究郑和下西洋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众人智慧
郑和下西洋成功的因素:

第16课_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第16课_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三宝庙 马来西亚) 三宝庙(马来西亚)
三宝庙 泰国) 三宝庙(泰国)
三宝庙 印尼爪哇岛) 三宝庙(印尼爪哇岛)
第16课 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郑和下西洋 交往:
冲 突
戚继光抗倭 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郑和(1371 1435) 郑和(1371—1435) (1371 明代杰出的航海家
郑和:回族, 郑和:回族,出身于世 代穆斯林家庭。 代穆斯林家庭。他从小听说 了许多海外的情况, 了许多海外的情况,学到了 很多航海知识, 很多航海知识,培养了吃苦 耐劳的精神和英勇无畏的气 1405年明成祖朱棣命他 概。1405年明成祖朱棣命他 率领船队出使西洋,总计28 率领船队出使西洋,总计28 年间七次下西洋, 年间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 非洲东岸和红海沿岸。 非洲东岸和红海沿岸。
取 得 利 ? 胜
戚 继 光 抗 倭 为 什 么 能 够
想 想 : 一
戚家军取得胜利的原因:
A、戚继光有远大志向,爱民的情怀 、戚继光有远大志向, B、卓越的指挥才能和指挥策略。 、卓越的指挥才能和指挥策略。 C、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 、戚家军纪律严明,
D、抗倭是正义的,符合人民的利益 、抗倭是正义的,
明朝前期——国力强盛 明朝前期 国力强盛——郑和七下西洋 郑和七下西洋 国力强盛
交往
●戚继光抗倭
明中后期——国势衰落 ●葡萄牙殖民者
冲突 攫取在我国澳门
的居住权
反 映
当时处于封建社会的中国, 当时处于封建社会的中国,在世界范 围内已经由强盛逐渐转向衰弱了 。
1.郑和下西洋的积极影响不包括( A ) A、到达美洲大陆,为哥伦布航行提供参照 B、推动华侨移居南洋 C、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D、加强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 2.戚继光是著名的民族英雄,其诗句“封侯非我意,但 愿海波平”反映了他( B ) A、抗元的决心 C、抗清的决心 B、抗倭的决心 D、收复台湾的决心

第16课中外交往和冲突

第16课中外交往和冲突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一、导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史实。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观察和分析图片及史料的能力。

通过分析戚继光抗倭取得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向学生进行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

二、教材简析明朝对外关系中的几件大事有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前者属于友好的交往,后两者表现为冲突和战争。

三、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导入: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介绍郑和,教师问学生:你们知道成年以后的郑和是怎样远航的吗?明代的中外关系中还发生过哪些重大事件?学过这篇课文,你就会明白了。

(二)、新知预习1、为了加强同的联系,从年到年,郑和下西洋,到过亚非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和.促进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关系。

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

2、元末明初,“”侵略骚扰我国。

明朝中期,明政府派将领,到沿海抗倭,他组建了一支抗倭队伍,人称“”,在台州战役,平息了东南沿海的倭患。

3、从16世纪开始,一些相继来到我国的沿海地区,进行活动。

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的居住权。

(三)学生小组合作学习1、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有几种观点——政治原因说;经济原因为主说;稳定局势,发展友好说。

然后指出:目前史学界对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争论较多,但都不否认“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这一最基本的目的。

2、明成祖为什么将远航的重任交给了郑和?3、明朝中期,国势日渐衰落,东南沿海倭患猖獗,为捍卫祖国领土完整和主权不受侵犯,明政府派年轻将领戚继光到浙东沿海抗倭,结果如何?4、戚继光身上能学到哪些优秀的品质?【戚继光热爱祖国、淡泊名利;能在国家危难之时立下远大志向,挺身而出,时刻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7次
共百余艘 大号宝船长 151.8米,宽 61.6米
4次
17艘 旗舰100吨,长 24.5米,宽6米, 其他约50吨、 40吨
1次
4艘 120吨、100吨、 50吨
:
思考:从表中你能得出哪些信息呢?
明政府派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郑和七次下西洋得以顺利进行的条件又有哪些呢?
看 图 概 括
•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有哪些?
----
思考:为什么不说夺取
了澳门 的居住权? 为什么不说葡萄牙人 把澳门据为己有?
练习:
1、郑和第一次出使西洋的时间是( ) A1405年 B1421年 C1433年 D1565年
2、郑和远航最远到达( ) A印度洋沿岸 B非洲南端 C东南亚一带 D非洲东岸和红海沿B明朝早期 C明朝中期 D明朝晚期
4、葡萄牙取得在我国澳门居住权是在( A1405年 B1433年 C1533年
) D1553年
讨论:戚继光取得抗倭胜利的原因
有哪些?
三 、 中 外 的 冲 突 葡 萄 牙 攫 取 在 澳 门 的 居 住 权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掠取的是我们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 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 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 的居住权。 妈祖阁
一 、 中 外 友 好 交 往
------郑 和 下 西 洋
(相当于我国雷洲半岛及加里曼丹 西岸)为准来划分东、西洋, 把文莱以西的地方叫“西洋”, 以东的地方叫“东洋”。
西洋:明代以文莱即东经110度
中 外 友 好 交 往
------郑 和 下 西 洋
时间 次数 船数 1405----1433年 先后7次 每次出航大小船只有200多艘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设计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设计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学设计张洪中学赵亚飞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2、过程与方法学生分析郑和下西洋的意义,学生分析戚继光抗倭胜利原因。

本课图文资料多,注意培养学生的图文分析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事件的学习,使学生感受郑和、戚继光的人格魅力,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

教学重点1.郑和下西洋2.戚继光抗倭教学难点郑和下西洋路线和所经过的地方(古今地名对照)教学方法自主交流合作探究分组讨论教具准备《郑和下西洋路线图》《七子之歌-澳门》教学过程导入:第15课我们学习了《明朝君权的强化》了解了明朝在国内采取一系列加强君权的措施,那么明朝同海外的关系如何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下本节课内容。

[板书]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一、课前预习[教师检查]逐组逐人检查,并让学生回答展示。

二、课内学习活动一、试归纳郑和下西洋的盛况(填表)[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上P95有关郑和下西洋的内容,总结出郑和下西洋的盛况并填表,完成活动一。

[学生展示]目的是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时间是1405~1433年,先后7次下西洋,最大的海船长44丈,宽18丈,每次航行大小船只有200多艘,每次出海2.7~2.8万人,到达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根据课本上的内容和过去学习过的知识,互相交流一下,探讨郑和下西洋具备了哪些条件?[教师补充]郑和出生在回族家庭,又皈依佛教,熟悉佛教与伊斯兰教教义,西洋各国大都信仰佛教或伊斯兰教,这些也是远航成功的重要条件。

当然,船队中其他成员也是功不可没的,比如说,各船的船长、舵手及全体船员的群策群力、通力合作等等。

更重要的一点是明朝国力的强盛是这个航海壮举得以实现的物质前提,这是最根本的原因。

因为郑和的船队要远航,首先需要的是大量资金和优质的远洋船只,如果没有当时农业和手工业(造船业)的高度发展是办不到的。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人教版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人教版
A.印度洋一带B.南海一带CD.东南亚一带D.今文莱以西的东南
亚和印度洋沿岸地区
3.明成祖派遣郑和出使西洋的目的在于()
A.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B.推销商品,赚取A钱财C.进行海洋
科学考察D.学习海外各国的先进政治、经济制度
4.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取得九战九捷的辉煌战绩是在()
B
A.山东B.浙江C.福建D.广东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 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 示中国富强. —《明史·郑和传》
参考要点:P94郑和为什么能够成功地实现远航?
物质前提: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 客观条件:造船水平的高超,航海技术的掌握,指南针的使用,天文、历史知识的积累等 等。
主观因素:郑和本人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英勇无畏的气概;郑和具有一定的政治经验和 组织才能;郑和熟悉伊斯兰教和佛教;各船成员的群策群力、通力合作等等。
B. 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 C. 戚家军与其他爱国军民配合作战,体现了一种同仇敌忾的民族向心力。
D. 戚继光卓越的军事韬略和指挥才能。
人物 项目
抗击 对象 代表 利益 评价
戚继光
外来侵略 势力
中华民族 民族英雄
岳飞
国内女真 族统治者 中原和 江南人民 抗金英雄
戚继光继承父职后,曾写下“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诗句。
大船62艘 (连小船共200多艘)
17艘
4艘
船数最多
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 船只 大小
长44丈(151.8米) 宽18丈(61.8米)
长24.5米 宽6米
船只最大
航海家。 到达 范围
亚非30多个国家和 地区
美洲
绕过好望角达 印度
路线最远
设备
航海图、罗盘针

七年级历史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七年级历史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难点
法是『黄影摇魔怪藤语录』,另外身上还带着一件奇异的法宝『红金蚌圣软管囊』。他有着瘦弱的浅黑色熊猫形态的身材和古怪的烟橙色犀牛模样的皮肤,显得极为刺
激但又有些风流,他头上是漂亮的淡蓝色谷堆般的头发,戴着一顶有根羽毛的纯红色元宵似的鸡窝水晶盔,他上穿五光十色的褐黄色海马一样的纸花圣祖琥滢衫,下穿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重点
重点:本课重点之一是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标志着我国古 代航海事业发展达到了顶峰,是我国古代经济发达的体现,同时 也表现了中国人民英勇无畏的精神。学习这一内容,对于培养学 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有重要作用。另外,郑和下西洋后,中国文化 进一步影响到亚非地区,郑和远航架起了中国同亚非各国友谊的 桥梁,在郑和船队到达的很多地方,都有纪念他的遗迹,影响至 今,意义深远,需重点掌握。
丰盈的的亮黑色木盒一样的棒槌蛇筋围腰,脚穿神奇的春绿色奶糖一样的原木雪影鞋……有时很喜欢露出露着古古怪怪的土黄色馅饼般的谷堆雨萍肚脐眼,那上面上面
长着破旧的水蓝色的细小蒜头模样的胸毛。整个形象似乎有点朦胧夸张……S.妃卡契思郎中长着弯曲的金红色面条模样的脑袋和瘦长的深橙色馄饨一样的脖子,最出
奇的是一张丰盈的米黄色土豆似的脸,配着一只肥壮的金橙色报亭形态的鼻子。鼻子上面是一对胖胖的锅底色璇网样的眼睛,两边是短小的深黄色海带耳朵,鼻子下面
4 在 教 师 的 指 导 下 , 以 班 级 为 单 位 办 一 期 “追寻郑和(或戚继光)的足迹”的历史板报,注 意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另外,让学生设计在郑和 下西洋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困难?运用什么技术 知识去克服难关?这样可以将各科知识联系起来 学习。
戚继光抗倭是另一重点。民族英雄戚继光在人民的支持下,肃 清侵扰我国东南沿海的倭寇,这是历史上我国人民抵御外侮的第 一次胜利,捍卫了中国的主权,保障了我国沿海地区人民的生命 和财产的安全。学习这一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体 会到“得道多助”、正义必定会战胜邪恶的道理。特别是戚继光 不为名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赢得 了后世的尊敬,在民间具有强烈而深远的影响。学习这一内容, 对于培养学生崇高的历史责任感, 将个人命运与民族和国家的 命运紧密相连,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学习这一内容,还有 助于学生正确地识别善恶美丑,对端正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产 生积极的作用。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案:分析人际交往中的文化误解与解决方法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案:分析人际交往中的文化误解与解决方法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案:分析人际交往中的文化误解与解决方法人类社会是由各种各样的文化汇聚而成的,而文化的差异导致了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交往、互动时难免会产生出现文化误解,甚至是冲突。

在跨文化的交往中,文化背景的差异和文化价值观的不同,常常会导致人际交往中的各种问题,如沟通障碍、行为误解、情感矛盾等等。

本文将分析人际交往中的文化误解和解决方法,帮助人们更好地处理跨文化交往中的问题。

一、人际交往中的文化误解1.语言障碍在语言和思维模式上存在差异是跨文化交往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一方面,由于语言不通,很难彼此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愿;另一方面,由于言语的表达方式和意义的背景存在巨大的差异,往往会导致沟通交流的困难。

例如,在华人社区中,“马马虎虎”被认为是不太负责任的表现,而在美国文化中,“好的”回答通常被认为是礼貌性的回答,实际上并不代表同意或者会去做某事。

2.文化价值观的不同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体验:当有机会接触到不同文化的人们时,可能会对对方的言行产生困惑,甚至是不满。

比如,中国人会觉得英国人喜欢排队,是个很受人尊重的行为,而美国人却不喜欢排队,更喜欢挤在一起,这两种行为在两个文化中都是被认为是文化背景下自然而然的,但对于不同文化的人来说,总是会认为对方不懂规则或者是故意不遵守规则。

3.行为模式的差异不同的文化通常会表现出不同的行为模式,人们在进行跨文化交往时,很容易将对方的行为视为不礼貌或者令人反感。

例如,中国人喜欢亲密的肢体接触,美国人自认为空气中应该充满个人空间,任何肢体接触都是不受欢迎的,并会导致反感。

二、人际交往中的文化冲突1.文化歧视跨文化交往中常常会遭遇到文化歧视。

由于对方文化背景的不同,人们很容易出现“异化”的现象,并产生歧视,造成冲突。

例如,一个西方人可能会认为中国人是非常礼仪的,并强制中国人在“适当的”场合下挥手,但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挥手是不被认为是合适的举止方式,可能会造成尴尬和冲突。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十六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十六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新课导入
材料二:公元1405年7月11日,在我们这个 材料二:公元 年 月 日 星球的海洋上, 星球的海洋上,第一次出现了一支如此大 规模的船队。 规模的船队。这支由大明王朝永乐皇帝派 由郑和统帅的船队, 遣,由郑和统帅的船队,在此后的二十八 年间,七下西洋。出访了东南亚、南亚、 年间,七下西洋。出访了东南亚、南亚、 西亚,远至阿拉伯地区和东非;历经亚、 西亚,远至阿拉伯地区和东非;历经亚、 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史称 “郑和下西 洋”。这和平之旅是世界古代航海史上时 间最早、规模宏大、技术先进、 间最早、规模宏大、技术先进、活动范围 广的洲际航海活动,堪称十五、 广的洲际航海活动,堪称十五、十六世纪 世界大航海时代的先驱。 世界大航海时代的先驱。
“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表达了 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 遥知夷岛浮天际 戚继光为国家,为民族做贡献的决心。 戚继光为国家,为民族做贡献的决心。在国家 危难之时挺身而出救国救民的精神值得我们学 习。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表明戚继光驱除倭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封侯非我意 保卫海防、拯救百姓于水火, 寇、保卫海防、拯救百姓于水火,并非追求个人 功名的崇高品质。 功名的崇高品质。
郑 和 下 西 洋
他是谁? 他是谁? 你知道他是怎样 的一个人吗? 的一个人吗?
郑 和 下 西 洋
郑和,本姓马,小字三保, 郑和,本姓马,小字三保,郑和本人是一个伊斯 兰教徒。 兰教徒。家庭的原因使的郑和从小养成吃苦耐劳 的精神和英勇无畏的气概。 的精神和英勇无畏的气概。后入宫当太监在燕王 府当差。 靖难之役”期间, 府当差。在“靖难之役”期间,郑和跟燕王朱棣 南征北战,建立了不少战功。永乐二年(1404 (1404年 南征北战,建立了不少战功。永乐二年(1404年) 朱棣亲笔写了一个“ 赐他为姓, 初,朱棣亲笔写了一个“郑”字,赐他为姓,并 提升为内宫兼太监。由于郑和小字“三保” 提升为内宫兼太监。由于郑和小字“三保”,所 以人们也叫他“三保太监” 三宝太监” 以人们也叫他“三保太监”或“三宝太监”。他 率领大型船队七下西洋, 率领大型船队七下西洋,加强了明朝同周边各国 的交流,扩大了明朝的影响, 的交流,扩大了明朝的影响,是中国历史也是世 界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 界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案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案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案第一章:古代的东西方交往1.1 目标:让学生了解古代东西方交往的主要途径和影响。

1.2 教学内容: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和发展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航线和贸易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例子:佛教、技术和商品古代东西方冲突的例子:罗马帝国与帕提亚帝国的战争第二章:中东地区的交往与冲突2.1 目标:让学生了解中东地区的历史交往和冲突。

2.2 教学内容: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伊斯兰教和犹太教在中东地区的冲突阿以冲突的历史和现状中东地区的历史交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和丝绸之路第三章:近代的西方殖民扩张3.1 目标:让学生了解近代西方殖民扩张的过程和影响。

3.2 教学内容:西方殖民扩张的原因:经济、政治和宗教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地的建立西方殖民扩张对殖民地的影响:经济剥削、文化同化和政治控制西方殖民扩张的例子: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美洲、英国的殖民印度第四章:冷战时期的对抗与缓和4.1 目标:让学生了解冷战时期的东西方对抗和缓和。

4.2 教学内容:冷战时期的背景:世界格局的两极化和意识形态的对立东西方的军事对抗: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和古巴导弹危机冷战时期的缓和:日内瓦会议、柏林墙的建立和倒塌冷战时期的东西方文化交流:摇滚音乐、电影和时尚第五章:当代的全球化和交流5.1 目标:让学生了解当代全球化和东西方交流的现状。

5.2 教学内容:全球化的发展和影响:经济、文化和政治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对全球化的推动当代东西方交往的例子: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当代东西方冲突的例子:伊拉克战争和乌克兰危机第六章:东方的丝绸之路与西方的探险6.1 目标:让学生了解丝绸之路如何促进了东西方的交流与探险。

6.2 教学内容: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交流的实例西方探险家的历史背景和他们的重要探险活动马可·波罗和他在中国的经历对东西方交流的影响丝绸之路对于西方探险和地理大发现的影响第七章:文化的相遇与冲突7.1 目标:让学生理解不同文化相遇时的互动与冲突。

20中外的交往与冲突ppt

20中外的交往与冲突ppt
占成----越南 ;爪哇等----印度尼西亚;满刺加----马来西 亚的马六甲;榜葛刺----孟加拉印度;;古里----印度;天方---沙特阿拉伯;木骨都束----索马里摩加迪沙一带.
3.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了哪个地方?
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刘家港
红海沿岸
非洲东海岸
航行中的郑和宝船
郑和乘坐的宝船(模型)
戚继光 抗 倭
阅读课文,思考; 1、“倭寇”是什么人? 2、戚家军是什么样的军队? 3、为什么戚继光被称为民族英雄?
但 封 愿 侯 海 非 波 我 平 意 。 , 戚继光是怎样进行抗倭斗争的?
1. 戚家军类似于我们前面讲过 的那支军队?
岳家军 2. 对戚继光和岳飞两者的评价
有何区别 ?
时代、领导人、对手不同
战争与冲突:
明中后期,国力衰落,倭寇入侵,戚继光 抗倭并取得了胜利;但随后葡萄牙殖民者 的入侵,攫取了我国澳门的居住权。
1.澳门回归说明了什么?
当今中国国力正日益走向强盛
2.说说你的体会:
落后就要挨打
郑和下西洋(1405—1433年) 交 明 目的、条件、过程、影响 朝 的 戚继光抗倭(明朝中期) 对 外 关 民族英雄 系 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1533年) 往 冲 突
本 课 小 结
友好交往:
明前期,国力强盛,郑和下西洋, 与亚非各国进行经济文化的交流。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 与冲突
一.郑和下西洋
1.他是谁?
2.“西洋”
指哪儿?
郑 和 下 西 洋
郑和:云南昆阳(今晋宁) 人,回族,出身于世代穆 斯林家庭。他从小听说了 许多海外的情况,学到了 很多航海知识。1405年明 成祖朱棣便命他率领船队 出使西洋,总计28年间七 次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 东岸和红海沿岸。最后一 次航行时,年已六旬,回 郑和(1371—1435) 国不久病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郑和下西洋的意义是什么?
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经济文化的交流 与发展,加强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 关系 比欧洲航海家航行早半个多世纪,是世界 航海史上的壮举
思考讨论
郑和为什么能够成功完成这么大规模的航海?
明朝国家统一政治稳定,有雄厚的经济基础 明朝造船业发达,为航海创造条件 指南针及航海图的利用,为航海创造条件 郑和不畏艰险,勇于进取的精神及出众的个人能力 统治者的支持
航海图、罗盘针
17艘
4艘
长24.5米 宽6米
长34米, 宽8米
船只最大
范围最广 设备先进
美洲
罗盘针
印度
罗盘针
资料:

1998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评选世界航海名人, 郑和是东方唯一的一名。 • 资料:
• • • • • • • • • • • 1998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评选世界航海名人, 2000年,美国《生活周刊》将郑和列为千年 郑和是东方唯一的一名。 全球百位名人之一。 2001年,美国《时代》杂志派记者对郑和下西洋的 2000年,美国《生活周刊》将郑和列为千年 壮举进行专访,并且在杂志上用了2/3 全球百位名人之一。 的篇幅来予以报道。 2001年,美国《时代》杂志派记者对郑和下西洋的 壮举进行专访,并且在杂志上用了2/3 今天,世界许多地方都发行了郑和邮票,并且以 的篇幅来予以报道。 郑和下西洋为题材拍摄电视剧、电影…… 今天,世界许多地方都发行了郑和邮票,并且以 郑和下西洋为题材拍摄电视剧、电影……
当时处于封建社会的中国在世界范围 内已经落后了。 2、澳门回归中国又说明 了什么?
中国国力越来越强大. 反过来也告诉我们,落 后必然要挨打.
• 七子之歌
小 结
中 外 的 交 往 与 冲 突
1405—1433年,前后 交往 郑和下西洋: 共7次到达亚非30多 个国家和地区 1565年,基本肃清 戚继光抗倭: 倭寇
冲突
葡萄牙攫取
在澳门的居住权:1553年
思考
1、从明朝前期郑和下西洋到明朝中后期倭寇 作乱再到澳门被葡萄牙占据,这能说明什么?
个人素质 家庭影响 人生经历 宗教信 仰
郑和(1371——1435) 云南昆阳人,回族. 本姓马,小名三宝.
想一想,郑和航海途中会遇到哪些困难?
巨大的风浪,恶劣的海上天气。
缺少淡水、食物等海上物资
在海上可能遇到来自敌对力量的攻击(海盗等)
4.郑和航海的经过
3、如果你是郑和,要从南海进入印度洋必定经过哪个海峡? 4、地图上的三宝垄是在今天的哪个国家? 1、郑和下西洋的起点在哪?起止时间是什么? 2、郑和七次下西洋必经的第一个海峡是什么海峡? 5、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哪些地方?
但 封 愿 侯 海 非 波 我 平 意 。 ,
2、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16世纪时,欧洲殖民者在我国沿海地区的侵略活动
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 住权. 这儿的攫取居住权是何意思?为什么不说葡萄牙 人夺取了在我国澳门的居住权?为什么 不说葡萄牙人把 澳门占为己有?我国政府何年、何月、何日恢复对澳门 行使主权?
这套邮票的主题是什么? 看邮票猜一猜,郑和航海曾经到达哪些地方?
一、明朝前期中外友好交往
二、明朝中后期中外冲突
一、明朝前期中外友好交往——郑和下西洋
1.西洋的概念
明代把 文莱以西,包括印度洋 沿岸一带称为“西洋”
2.为什么要下西洋?(目的)
为了加强对外友好往来,宣扬国威
3、为什么派郑和作为航海的 领导人?
人物 时间
郑和
1405—1433
1497— 1498
时间最早
次数
人数
7次
每次约2.7万人
4次
1000到1500 人
1次
160人
次数最多
人数最多 船数最多
船数
船只 大小 到达 范围 设备
大船63艘 (连小船共有 200多艘) 长151.8米 宽61.8米 亚非30多个国家 和地区
二、明朝中后期中外冲突
1、戚继光抗倭
这是我国 历史上第一次 反抗外来民族 侵略并取得重 大胜利的斗 争.
(1)、 倭寇的由来和危害
倭寇指的是什么人? 倭寇的入侵对我国产生哪些危害?
(2)、戚继光带领戚家军抗倭 (3)、东南沿海倭患的基本解除
他的哪 些高尚品德 值得我们学 习? 为什么 说戚继光是 我国古代的 民族英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