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高校分类分层建设和特色发展

合集下载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分类发展的路径研究——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2017年学术研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分类发展的路径研究——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2017年学术研

2018年第1期(总第219期)No.1,2018General,No.219 THE MODERN EDUCA为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意见》《广东省省市共建本科高校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提升广东省各类高等学校的综合办学实力,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2017年学术研讨会于2017年11月11日-12日在广东省韶关学院召开,约260名专家、教师和研究生代表参加会议。

大会正式开始之前,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魏中林教授的精彩致辞,给与会代表留下了深刻印象。

面对广东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他提出了一系列值得深思问题和研究的课题:第一,如何厘清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思路;第二,理工科高校如何更好地服务全省经济发展;第三,新工科的概念虽已提出两年,但对它的研究还比较缺乏,应如何深入研究广东特色新工科发展模式特征和路径;第四,教师培养是基础是关键,传统师范教育进行改革,提倡“新师范”,新在哪里?第五,广东省一流高职建设已经两年,2018年将面临中期检查 ,如何继续推进一流高职建设;第六,高校中的专业评估如何实施并服务新一轮高考改革;第七,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创新不足,质量不高,如何解决?魏教授站在全省高等教育发展的高度,倡导高等教育研究者以问题为导向开展研究,更好地促进广东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清华大学史静寰教授给大会作主旨报告。

史“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分类发展的路径研究——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2017年学术研讨会综述鲁伟伟 王方霞摘 要: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2017年学术研讨会于2017年11月11日-12日召开,与会者围绕“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水平大学建设和高校分类发展的主题,分别从文化建设、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专业设置、国际化、校企合作、创新驱动等方面探讨不同类型高校争创一流的发展路径和实践探索。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行业特色型高校协同创新能力的建设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行业特色型高校协同创新能力的建设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行业特色型高校协同创新能力的建设①陈鹰(华东交通大学,江西南昌330013)[摘要]“双一流建设”战略的实施为处于发展困境中的行业特色型高校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动力。

目前行业特色型高校发展协同创新能力是适应“双一流”战略的重要举措。

发展协同创新能力既需要政府、市场、科技发展等外部驱动力,也需要高校自身发展、组织文化发展需要等内部驱动力。

但是,由于内外部驱动力目前还存在问题,例如政府制定的法律法规等保障机制不健全、全社会引导协同创新的文化氛围不浓以及高校自愿协同的内生动力不足等,行业特色型高校在发展协同创新能力过程中遇到很多的障碍。

根据这些问题,提出政府强化顶层设计、行业企业转变经营发展理念、行业特色型高校明确办学定位等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双一流建设”;行业特色型高校;协同创新[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0)14-0100-02我国行业特色型高校的形成源于我国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部门办学,以行业为依托,为行业发展提供专业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2011计划”“双一流建设”等重大战略举措的实施,我国高等教育开始由外延规模发展向内涵质量提升转变。

在此背景下,如何抓住发展机遇,利用自身特色和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目前所有的行业特色型高校必须回答的一个理论和实践问题。

一、“双一流建设”为行业特色型高校发展提供了机遇我国行业特色型高校发展至今,由于大学管理体制的改革,使其与原先的行业行政隶属关系不复存在,和行业部门之间的关系日益淡化,在学科设置上,行业特色专业和学科的比重在下降,部分品牌学科逐渐失去优势。

在教学科研上,行业特色型高校在划归到地方管理之后,也不再以培养行业专门人才为导向,与行业的实践联络机制弱化,学科发展及创新能力受到影响。

根据国家“双一流建设”的总体目标,各高校在学科发展中应该突出优势、强化特色,形成创新能力和机制。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发展研究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发展研究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发展研究1. 引言1.1 双一流建设的背景“双一流”建设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旨在促进高等教育体系不断提升,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建设和创新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竞争的加剧,高等教育的发展已成为国家建设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而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和提高就业率的主要来源,也必须适应“双一流”建设的要求,发挥应有的作用。

因此,了解“双一流”建设的背景对高职院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双一流”建设要求高等学校在学科建设、师资队伍、科研水平、人才培养等方面达到一流水平,并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这对于传统高校来说,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

而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更是一次全面提升和改造的机会。

高职院校应积极融入“双一流”建设,推动自身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能力,努力培养更多优秀的技术技能人才,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1.2 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性高职院校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高职院校是培养技能人才、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

在当前经济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而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往往具有实践能力强、就业竞争力高的特点,能够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高职院校的发展可以有效缓解普通高校的人才培养压力。

随着高等教育普及率的提高,传统高校承办的人才培养任务越来越繁重,而高职院校的发展能够分流部分学生,减轻传统高校的负担。

高职院校的发展还可以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公平,实现全民受教育的目标。

高职院校发展不仅对学校自身具有重要意义,更是对整个教育体系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的重要环节。

2. 正文2.1 高职院校在双一流建设中的定位高职院校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双一流建设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高职院校的定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高职院校在双一流建设中承担着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任务。

“双一流”背景下探索我国高校多层次发展方向

“双一流”背景下探索我国高校多层次发展方向

“双一流”背景下探索我国高校多层次发展方向作者:杨京帅胡大伟刘庆凯王来军李博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9年第03期摘要:“双一流”建设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顶层设计,旨在全面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一流大学以一流学科为基础,根据我国高校整体情况、经济多元化以及政策扶持等,提出将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分为国际一流、国内一流和区域一流三个层次,形成我国不同层次高校差异化特色发展的局面。

关键词: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多层次发展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03-0009-03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实施了“211工程”“985工程”等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建成了一批在国际上有广泛影响的高水平大学,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明显提升。

随着《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的颁布,各高校紧抓机遇,加快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步伐,形成高校多层次发展,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

一、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的内涵与关系(一)一流大学的定义与内涵现阶段,世界一流大学的概念虽然早已提出,但对于世界一流大学的具体定义内涵与本质并没有统一的观点。

《总体方案》印发后,不少学者根据中国教育的国情与特色,阐述“世界一流大学”的内涵。

上海交通大学张杰[1]认为,世界一流大学的本质特征在于创新,在于高校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做出贡献;国外学者贾米尔·萨米尔(JamilSalmi)[2]从3个方面描述一流大学特征:①人才汇聚;②教学资源丰富,科研经费充足;③治理规范,不仅能够激发出创新和活力,而且能够在进行决策和管理资源上不受官僚作风的影响。

丁学良[3]认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具有普遍的大学教员、尽可能广泛和多样化的生源以及普遍主义的研究和教学内容等精神气质。

王瑜[4]认为世界一流大学需要具备两项主要因素,分别是实力和声誉。

综合以上学者对世界一流大学的阐述,并结合我国实施“双一流”建设的实践,本文认为,世界一流大学的内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1)在学校管理层面,要有世界一流的办学理念、完善的现代大学制度、一流的特色文化。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发展分析与对策思考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发展分析与对策思考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发展分析与对策思考“双一流”是国家发展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战略,旨在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内一流大学。

在这个背景下,地方高校应该如何发展呢?本文将从发展现状、问题分析及对策思考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发展现状地方高校通常指的是不在中国教育部直接管辖下的高校,包括省级、地市级的普通高校和独立学院。

这些高校与中央高校相比,历史悠久、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但是它们在地方社会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地方人才的重要来源。

然而,地方高校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招生规模较小,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其次,教学设备和科研条件相对较差,影响了教学和科研水平;另外,师资力量不足,学科建设相对滞后,难以比肩中央高校。

二、问题分析在“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地方高校要发展壮大,需要解决以下问题:1、切实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地方高校需要在教学、科研方面进行改善,在教学方面,可以加强教学设备的更新和优化,引进优秀教学资源,提升课程质量,加强师生互动等方面。

在科研方面,可以加强学术资源引进,鼓励院系之间的合作,加强师生科研项目的扶持等方面。

2、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地方高校需要打造一支拥有高水平师资队伍,要做到拥有一支师资力量高水平、结构合理、强化培养、创新创业能力较强的教师队伍。

可以采取多种途径,比如引进优秀人才、加强职业发展管道、提高教师工资和待遇等。

3、加强信息化建设地方高校需要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实时数据采集、信息处理和管理能力,使校园信息化、无纸化、智能化,增强学校的教学、管理、运营能力。

此外,也需要加强学生信息化素质的培育,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做好前期准备。

三、对策思考1、注重学校特色和发展重点地方高校应该在整合优势资源和专业能力的基础上,明确自己的发展重点,并注重学校特色的打造。

比如,针对地方产业结构,根据自身学科特长,加强与各地产业、政府等合作,共同做好人才培养和科技成果转化。

2、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地方高校需要在普及高等教育、学科建设、降低社会负担、改善教育质量等方面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发展分析与对策思考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发展分析与对策思考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发展分析与对策思考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等教育的普及率和质量要求也日益提高。

为了适应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教育事业的要求,国家实施了“双一流”建设,提出了一系列促进高校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地方高校在这一发展背景下,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从“双一流”建设的背景出发,分析地方高校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促进地方高校的健康发展。

一、“双一流”建设的背景“双一流”是指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2015年,教育部提出了“双一流”计划,旨在通过建设一批高水平大学和一批国际一流学科,提升我国高等教育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一流大学是指综合实力强、国际影响大的高水平大学,一流学科是指在某一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学科。

“双一流”建设的出发点是要推动高等教育改革,提高高校的办学水平和科研实力,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也是为了弥补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相对不足的问题,提高我国整体高等教育水平,使得我国的教育体系更加多元化和国际化。

二、“双一流”建设对地方高校的影响“双一流”建设对地方高校的影响是深远的。

一方面,通过“双一流”建设,一些地方高校有机会成为国家级一流大学或者一流学科,提升了地方高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由于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源和资金,使得一些地方高校在资源和优势学科上面临着较大的压力和挑战。

地方高校在“双一流”建设中,既有了机遇,也面临了挑战。

如何应对这些挑战,促进地方高校的健康发展,成为了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三、地方高校发展的现状和问题1.资源分配不均衡地方高校与“双一流”大学相比,在师资、课程、科研资金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由于资源分配不均,导致地方高校难以在教学和科研上达到一流水平。

2.学科建设不完善一流学科建设是“双一流”建设的重点之一,地方高校在一些重要学科上相对薄弱,缺乏核心竞争力,难以与国内外一流学科相抗衡。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发展分析与对策思考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发展分析与对策思考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发展分析与对策思考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随着政府对高等教育资源的调整和优化,地方高校需在适应和引领国家政策的独立思考如何更好地融入“双一流”建设,提升自身的办学水平和竞争力。

地方高校的发展面临着多重挑战,例如学科建设滞后、师资力量不足、科研能力不强、人才培养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地方高校亟需通过有效的对策来应对挑战,找到自身发展的新动力。

本文将围绕加强学科建设、深化产学研合作、提升教学质量、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四个方面展开分析,探讨地方高校应对“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发展挑战,并提出相关对策思考。

本文也将展望地方高校未来的发展方向,为地方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背景介绍】部分至此结束。

2. 正文2.1 地方高校发展面临的挑战地方高校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面临着诸多挑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资源匮乏:地方高校相对于985、211高校来说,基础设施、师资力量、科研条件等方面的资源相对匮乏,影响了学校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2. 人才流失:地方高校吸引优秀人才的能力较差,往往会因为薪资待遇、科研条件等方面的不足而导致人才流失,严重影响学校的学科建设和发展。

3. 学科建设不够完善:地方高校在学科建设方面往往存在短板,存在一些学科的发展水平不高、学科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导致整体学科实力不够突出。

4. 社会认可度较低:地方高校在名气和声誉方面往往无法与一流高校相比,缺乏社会认可度和影响力,影响了学校的发展和吸引力。

5. 缺乏国际影响力:地方高校在国际交流和合作方面相对欠缺,国际影响力不足,导致学校在国际学术舞台上的竞争力不足。

以上种种挑战需要地方高校认真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对策来应对,以实现更好的发展和突破。

2.2 对策思考一:加强学科建设地方高校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学科建设不足。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普通本科院校特色学科建设路径探析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普通本科院校特色学科建设路径探析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普通本科院校特色学科建设路径探析“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普通本科院校特色学科建设路径探析一、引言当前,“双一流”建设正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除了一些重点高等院校外,普通本科院校也需要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加强特色学科建设,提高学科竞争力和影响力。

本文将探析“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普通本科院校特色学科建设的路径,以期为普通本科院校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路和借鉴。

二、背景与意义“双一流”建设旨在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全球影响力。

在这一背景下,普通本科院校要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和挑战。

建设特色学科是普通本科院校提高办学水平和声誉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建设特色学科,普通本科院校可以培养出更多有市场竞争力和社会认可度的高素质人才,提高学校的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声誉,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三、特色学科建设路径1.明确学校定位,对接国家需求普通本科院校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办学定位明确特色学科建设的方向。

应根据国家发展需求和产业发展方向,选择与学校所在地区优势产业相匹配的学科方向。

同时,要重视对接国家政策和产业需求,培养符合国家需求和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为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国家经济建设做出贡献。

2.优化学科结构,加强交叉融合普通本科院校应该重视学科结构的优化,合理布局学科发展。

可以通过深入调研和国家学科评估,根据自身优势和定位,选择一些核心领域和方向进行重点建设。

同时,要加强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鼓励跨学科研究和合作,培养具有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学生,增强学科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水平师资队伍是学科建设的核心要素,普通本科院校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可以通过引进高层次人才、加强教师培训和交流、激励教师参与科研等方式,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

同时,要重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竞争力和就业能力。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学报的特色发展及功能定位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学报的特色发展及功能定位

㊀㊀[收稿日期]2019-02-12㊀㊀[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ꎬ项目编号:17GLE290ꎮ㊀㊀[作者简介]李雪莲(1973-)ꎬ女ꎬ黑龙江兰西人ꎬ副编审ꎬ博士ꎬ主要从事科技期刊编辑与出版研究ꎮ第40卷㊀第5期2019年5月哈尔滨学院学报JOURNALOFHARBINUNIVERSITYVol.40㊀No.5May2019㊀㊀[文章编号]1004 5856(2019)05 0137 04双一流 建设背景下高校学报的特色发展及功能定位李雪莲1ꎬ2ꎬ唱㊀雪1ꎬ3ꎬ徐若冰1(1.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社ꎬ黑龙江哈尔滨㊀150001ꎻ2.«智能系统学报»编辑部ꎬ黑龙江哈尔滨㊀150001ꎻ3.«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编辑部ꎬ黑龙江哈尔滨㊀150001)[摘㊀要]在 双一流 建设背景下ꎬ文章探讨了高校学报的特色发展和功能定位ꎬ分析了高校学报发展的现状和弊端ꎬ 双一流 建设为破解高校学报目前普遍存在的 小而全 ㊁同质化严重等问题带来了新思路ꎮ高校学报应围绕 双一流 建设需求ꎬ以 双一流 学科为着力点ꎬ走出以 双一流 学科为主㊁其他学科为辅的特色办刊道路ꎬ打造优势学科群ꎬ凝聚高水平专家队伍ꎬ办成真正的 一流 学术期刊ꎮ进而使高校学报更好地发挥社会服务功能㊁科技引领功能㊁人才培养功能和智库功能ꎬ更好地为国家科研发展和 双一流 建设服务ꎮ[关键词]双一流ꎻ学术期刊ꎻ科技期刊ꎻ高校学报ꎻ特色发展ꎻ功能定位[中图分类号]G237.5ꎻG232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doi:10.3969/j.issn.1004-5856.2019.05.037㊀㊀2015年10月24日ꎬ国务院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ꎬ提出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ꎬ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ꎮ[1]2017年9月21日ꎬ教育部㊁财政部㊁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ꎬ[2] 双一流 建设成为国内高等院校重点关注的热点ꎮ在 双一流 建设中ꎬ学术成果是评价一流学科的重要标准之一ꎮ作为科研成果交流的重要平台 高校学报ꎬ既是高校教学及科研工作的深化和延伸ꎬ又是高校工作者实现教学与科研相融合的重要园地ꎬ[3]在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㊁促进学科发展㊁提升高校学术影响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ꎮ2018年11月14日ꎬ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通过的«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指出:科技期刊传承人类文明ꎬ荟萃科学发现ꎬ引领科技发展ꎬ直接体现国家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ꎮ要以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为目标ꎬ科学编制重点建设期刊目录ꎬ做精做强一批基础和传统优势领域期刊ꎮ该意见的出台ꎬ更是在加快 双一流 建设背景下ꎬ开启了中国科技期刊的新纪元ꎮ[4]在 双一流 建设大潮中ꎬ高校学报能否深度参与本校学科建设ꎬ使学报发展与学科建设相互促进ꎬ进而凝练出高校学报的学科特色ꎬ是决定高校学报能否在新一轮发展中抢占机遇㊁快速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ꎮ借助 双一流 建设的良好机遇ꎬ以多专业㊁综合性为特点的高校学报该如何破茧成蝶㊁脱颖而出ꎬ进而实现华丽转身值得每一位出版工作者深入探讨ꎮ一㊁高校学报发展现状及弊端目前ꎬ国内大部分高校科技期刊出版单位各自为政ꎬ单刊运营ꎬ在办刊模式㊁学科设置等方面极其相似ꎬ 小而全 千刊一面 ㊁同质化严重等问题成为国内大部分高校学报多年来无法破解的难题ꎮ提高论文的整体学术质量ꎬ扩大创新性稿件比例㊁拓宽读者范围及拓展发行渠道是高校学报亟待解决的问题ꎬ否则高校学报根本无从彰显自己的特色ꎬ进而无法办出高水平的科技期刊ꎮ[5]㊀㊀二㊁ 双一流 建设助推高校学报特色发展㊀㊀ 双一流 建设为高校学报走专业化㊁特色化道路提供了更多可能ꎮ高校学报ꎬ尤其是 双一流 建设高校学报ꎬ应深入探讨 双一流 建设的整体部署ꎬ进一步梳理凝练学报办刊方向ꎬ凝练出以 双一流 学科为主导和依托的特色办刊之路ꎮ1.凝聚主办单位 双一流 学科优势ꎬ凝练出以 双一流 学科为主的特色办刊道路ꎮ杨光宗等[6]坦言ꎬ高校学术期刊是依托学科而生ꎬ产生之初便是展现高校学科建设成果的载体和窗口ꎬ作为大学出版的重要组成部分ꎬ这些期刊往往与高校重点学科㊁优势学科㊁特色学科息息相关ꎬ对提高学校相关学术领域的中国地位和世界影响发挥着重要作用ꎮ然而高校学报往往因需要为主办单位多学科发展服务ꎬ而导致刊发论文学科方向分散ꎬ难以突出学科特色ꎬ这是国内多数高校学报面临的普遍困境ꎮ«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也曾为这种情况困扰很久ꎮ后经过长时间的探索ꎬ终于走出了一条依托学校优势学科实现期刊特色发展的办刊之路ꎮ期刊主办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是由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更为现名ꎬ经过数十年的发展ꎬ学校已经成为 三海一核 (船舶工业㊁海军装备㊁海洋开发及核能应用)领域培养高级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ꎮ通过整合学校主体学科特色ꎬ努力探索专业办刊道路ꎬ最终确定以 集一流稿件ꎬ创船海名刊 为办刊理念ꎬ以 三海一核 为主体学科特色ꎬ依托国家船舶工业的飞速发展ꎬ以向 船海 领域权威专家特约高水平学术论文和定期出版 船海 专刊为着力点ꎬ实现了期刊学术质量和综合实力的稳步提升ꎮ2.整合 双一流 建设学科ꎬ构建期刊 双一流学科 和相关优势学科为特色的学科群ꎮ 双一流 建设为破解高校学报 小而全 千刊一面 困局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思路ꎮ高校学报应本着服务于学校学科建设初衷ꎬ以国家重点建设的 双一流 学科为主体特色学科ꎬ同时考虑国家重点支持的其他高校与本刊特色学科相关的 一流学科 方向ꎬ构建特色鲜明㊁实力雄厚㊁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学科群作为期刊的主要刊发方向ꎮ哈尔滨工程大学的 船舶与海洋工程 学科是国家重点建设的 双一流 学科ꎬ借助这一关键的发展重大机遇ꎬ«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进一步明确了期刊的 船舶与海洋工程 特色ꎬ加强了主办单位及国内 双一流 建设高校 船舶与海洋工程 相关学科的关注力度ꎬ不断凝练 船海 相关方向前沿科学研究成果ꎬ着力加强自主创新理论成果及国家重大项目支持成果的跟踪力度ꎬ取得了显著效果ꎬ极大地提升了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和综合竞争力ꎮ3.综合国家重点支持的 双一流 学科ꎬ凝聚高水平学术团队和专家队伍ꎬ全面增强高校学报高水平发展核心力量ꎮ造就一流的师资队伍ꎬ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 双一流 建设的重要任务ꎮ专家资源恰恰是科技期刊高水平发展最核心的竞争力ꎬ是期刊快速㊁可持续发展的第一资源ꎬ是期刊真正实现专家办刊的必要条件ꎮ高校学报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不断强大期刊专家队伍ꎬ这也是学报内涵建设的基本保障ꎮ编委会一直是期刊发展最重要的专家力量ꎬ通过组建高水平由业内顶尖专家组成的编委队伍是建设高水平专家团队的最有效手段ꎮ«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聘请了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16位院士为编委会顾问㊁中国舰船研究院二十余所研究所所长或总工程师㊁知名高校的权威专家为编委会成员ꎬ在办刊过程中ꎬ编委会雄厚的科研实力和专家办刊作用的发挥ꎬ极大地提升了期刊的学术影响ꎮ㊀㊀三㊁ 双一流 背景下高校学报的功能定位㊀㊀大学出版机构可以更好地反哺大学㊁回报大学ꎬ支持大学的 双一流 建设ꎮ[7]高校学报应深刻把握 双一流 建设工作的根本要求㊁根本任务ꎬ积极组织开展战略性㊁全局性㊁引领性的对策研究ꎬ努力提高推进新时代的服务能力和水平ꎮ在 双一流 建设背景下ꎬ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ꎬ以长远的目光看待期刊的发展ꎬ实831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哈尔滨学院学报2019年现期刊的功能定位ꎮ1.作为科技发展及成果交流的高水平平台ꎬ高校学报应发挥社会服务功能ꎮ为教学科研服务是高校学报的首要功能ꎬ高校学报在高校学科建设中充当服务者角色ꎮ[8]综合性高校学报作为展示创新成果㊁推动学术交流㊁传播科学文化㊁传承科技进步的重要载体ꎬ在 双一流 建设背景下ꎬ应紧跟形势ꎬ采取多种举措ꎬ加强服务意识㊁完善服务功能ꎮ在提升期刊质量和学术影响力的同时主动服务于科技工作者㊁服务于学科建设ꎬ为 双一流 建设做出贡献ꎮ尤其在当前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ꎬ以师生需求为服务导向ꎬ多渠道实现服务升级ꎬ实现实时信息推送㊁移动端一站式服务ꎬ使高校学报有效为师生提供高水平服务成为可能ꎮ与此同时ꎬ通过高水平科研成果交流平台的构建ꎬ促进前沿成果交流为学者提供高水平的互动㊁交流与合作ꎬ启发思路建立共同解决问题的途径ꎬ更有效地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ꎬ促进研究成果与社会效益更好地结合ꎮ高校学报在构建高水平交流平台作用的同时ꎬ将不断提升自身质量ꎬ发挥并逐步强化社会服务功能ꎮ2.立足科技前沿ꎬ引领着科学发展和科技进步ꎬ高校学报应发挥科技引领功能ꎮ我国著名教育家卢嘉锡曾经说过: 科技期刊既是龙尾ꎬ又是龙头ꎮ [9]这启示我们不仅要发挥好科技期刊的服务功能ꎬ也要着力打造科技期刊的引领能力ꎮ丁佐奇认为科技期刊将多维度助力科技创新与 双一流 建设ꎬ它不仅是科技创新全球化发展的重要平台ꎬ同时也将助力重大科技突破ꎬ催生新的学科方向ꎮ[10]在新形势下ꎬ作为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ꎬ高校学报应紧紧围绕国家重点支持学科ꎬ以 双一流 建设为主线ꎬ依据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及现有资源ꎬ明确优势学科群及发展方向ꎬ重点扶持和办好若干有希望打造成学报品牌的学科专业ꎬ整合优势学科群ꎬ为特色学科设置固定栏目或出版专刊ꎬ并借助这些学科群的领先优势ꎬ使高校学报成为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ꎬ充分发挥科技引领功能ꎮ«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在借助 双一流 学科建设优势㊁创办特色专刊方面进行了积极尝试ꎬ期刊每年第一期固定为以 双一流 学科 船舶与海洋工程 为依托㊁以 三海一核 为特色的船海专刊ꎬ取得了良好的效果ꎮ3.为国家科研发展锻炼人才㊁培养青年学者ꎬ高校学报应发挥人才培养功能ꎮ我国历来重视人才培养工作ꎬ 双一流 建设更是把高水平人才的培养作为首要标准ꎮ很多知名高校不断强化高层次人才的支撑引领作用ꎬ引进一批活跃在国际学术前沿的人才ꎬ同时自主培养一大批优秀青年人才ꎬ且以 培养 为核心ꎮ[11]然而地方高校存在人才总量不足㊁领军人才匮乏㊁后备优秀青年人才不足等诸多问题ꎮ[12]人才是发展的根本ꎬ人才培养是 双一流 建设的首要任务ꎬ是高校发展的重点和导向ꎬ这也明确了学报服务于高校的着力点和贡献点ꎬ为高校学报发挥功能和今后建设提供了目标和方向ꎮ培养人才尤其是培养青年学者一直以来是科技期刊出版工作者的重要使命ꎬ在文章的反复编修过程中ꎬ期刊学术水平不断提升ꎬ编辑的执着㊁敬业精神也在不断传播延续ꎬ很多人才培养方式是潜移默化的ꎬ人才培养的作用和效果会逐渐显现出来ꎮ在办刊的过程中ꎬ学报配合学校立足工作积极培养人才ꎬ在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中发挥重要作用ꎮ4.作为汇聚高水平科研成果和多学科权威专家的高水平平台ꎬ高校学报应发挥智库功能ꎮ钱学森院士关注期刊的发展并指出ꎬ期刊特别是科技期刊不仅仅是专注学术研究ꎬ更要具有党和国家战略决策重要智库的功能ꎬ还要有更远的发展眼光ꎬ服务于国家经济和文化建设ꎮ[13]智库作为我国软实力的重要体现ꎬ与科技期刊的整合尚处于起步阶段ꎮ高校学报应在工作中逐步转化思路ꎬ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ꎬ结合自身特点与学校学科优势ꎬ提升高水平科学研究能力ꎬ重点孵化具有行业影响力㊁参与价值及以期刊为核心的智库产品ꎬ着力提升解决重大问题和原始创新的能力ꎬ推进科研组织模式创新ꎬ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影响的新型高校智库ꎮ[14]在不断提升期刊内涵质量建设进程中ꎬ紧密依托国家重大发展战略ꎬ随着与高水平学术组织和科研团队的合作逐步开展ꎬ随着主编㊁编委会㊁高水平作者的支持逐渐深入ꎬ期刊学术影响力和综合竞争力快速提升ꎬ高校学报作为高水平传播交流平台的作用更加显著ꎮ高校学报可以借助自身科研成果和高水平专家密集的特点ꎬ通过强强联合ꎬ打造集约优势ꎬ创建 成果+人才 智库ꎬ通过期刊发展不断激发内生动力ꎬ为国家科研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更强大的智力支持ꎮ四、结语双一流建设刚刚启航ꎬ作为双一流建设中931第5期李雪莲ꎬ唱㊀雪ꎬ徐若冰: 双一流 建设背景下高校学报的特色发展及功能定位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学报ꎬ也要肩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ꎬ在国家改革和民族复兴的大潮中ꎬ紧紧围绕双一流建设的任务与要求ꎬ永立潮头ꎬ彰显 一流 的特色学科ꎬ打造 一流 的学术期刊ꎬ在融合出版的新征途上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ꎬ迎接时代带给高校学报的新挑战ꎬ创造出时代赋予高校学报的新辉煌ꎮ[参㊀考㊀文㊀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EB/OL].(2015-11-05)[2019-01-25].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11/05/content_10269.htm. [2] 双一流 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公布[EB/OL].人民网ꎬ(2017-09-21)[2019-04-25].ht ̄tp://edu.people.com.cn/n1/2017/0921/c367001-29549883.html.[3]张文. 双一流 建设背景下高校学报的应对策略[J].出版广角ꎬ2017ꎬ(2).[4]刘志强ꎬ王婧ꎬ张芳英ꎬ等.建设中国高校一流科技期刊的发展展望 基于«中国高校科技期刊年度观察报告(2018)»[J].科技与出版ꎬ2018ꎬ(1).[5]管珺ꎬ章诚ꎬ张爱梅.发挥高校科技期刊孵化器作用ꎬ推动 双一流 建设[J].出版广角ꎬ2016ꎬ(10). [6]杨光宗ꎬ刘钰婧.高校学术期刊与一流学科建设:引领㊁推动与发展[J].出版科学ꎬ2018ꎬ(3). [7]范军. 双一流 建设更需要一流的大学出版[J].出版科学ꎬ2017ꎬ(6).[8]岳岭.高校学报在学科建设中的角色定位[J].出版广角ꎬ2014(18).[9]卢嘉锡.既是 龙尾 也是 龙头 :要重视做好科技期刊工作[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ꎬ1990ꎬ(1). [10]丁佐奇.科技期刊多维度助力科技创新与 双一流 建设[J].科技与出版ꎬ2018ꎬ(4).[11]张文. 双一流 建设视域下高校学报发展探析[J].传播与版权ꎬ2018ꎬ(11).[12]杨燕ꎬ陈智栋ꎬ刘春林ꎬ等. 双一流 建设视角下地方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ꎬ2019ꎬ(12).[13]«钱学森书信选»编辑组.钱学森书信选[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ꎬ2008.[14]郑琰燚.高校学报在 双一流 建设中的机遇和挑战[J].编辑学报ꎬ2017ꎬ(2).责任编辑:李新红TheCharacteristicDevelopmentandFunctionOrientationofUniversityJournalsUndertheBackgroundofDoubleFirst ̄classConstructionLIXue ̄lian1ꎬ2ꎬCHANGXue1ꎬ3ꎬXURuo ̄bing1(1.PeriodicalPressofJournalofHarbinEngineeringUniversityꎬHarbin150001ꎬChinaꎻ2.EditorialDepartmentofCAAITransactionsonIntelligentSystemsꎬHarbin150001ꎬChinaꎻ3.EditorialDepartmentofJournalofHEUꎬHarbin150001ꎬChina)Abstract:Underthebackgroundofdoublefirst ̄classconstructionꎬthispaperdiscusseshowcollegejournalsachievenewbreakthroughsandmeetnewchallenges.Thispaperana ̄lyzesthecurrentsituationanddisadvantagesofthedevelopmentofuniversityjournalsꎬandtheconstructionofdoublefirst ̄classbringsnewideastosolvetheproblemsof smallandcomplete andserioushomogenizationandsoon.Focusingontheconstructiondemandofdoublefirst ̄classandpayingattentiontothesubjectofdoublefirst ̄classtoforma first ̄rate academicjournal.Weshouldgetoutofthecharacteristicofdoublefirst ̄classdisci ̄plineandotherdisciplinesꎬbuildupagroupofsuperiorsubjectsꎬcollectagroupofhigh ̄lev ̄elexpertsandcreateareal first ̄rate academicjournal.Sothatscientificandtechnologicaljournalscanbetterplaythesocialservicefunctionꎬscientificandtechnologicalleadingfunc ̄tionꎬtalenttrainingfunctionandthink ̄tankfunctionꎬandbetterservethenationalscientificresearchdevelopmentanddouble ̄firstclassconstruction.Keywords:doublefirst ̄classꎻacademicjournalsꎻscientificjournalsꎻuniversityjournalꎻcharacteristicdevelopmentꎻlocalizationoffunction041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哈尔滨学院学报2019年。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发展分析与对策思考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发展分析与对策思考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发展分析与对策思考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地方高校在“双一流”建设下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对“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发展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对策思考。

地方高校面临的机遇是“双一流”建设的政策支持和资源倾斜。

国家鼓励地方高校在服务地方经济、推动地方发展、培养各类人才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并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

这为地方高校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发展机会。

地方高校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相对国家级高校,地方高校在师资力量、科研实力、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

地方高校在抓住机遇、突破困境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

由于地方高校的学科建设和发展相对滞后,与国内外一流高校存在较大的差距,导致一些高水平人才流失。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地方高校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地方高校应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引进,增加高层次、高素质的人才。

地方高校应加大科研力量的建设,提高科研水平和科研影响力,增加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地方高校应加强学科建设,注重学科交叉和融合发展,培养学科交叉人才。

地方高校还应加强与企业、地方政府等社会力量的合作,加强校企合作和产学研结合,提升地方高校的服务能力和创新能力。

地方高校应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培养,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地方高校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地方高校可以通过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提高科研实力、加强学科建设、加强与社会力量的合作、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培养等方面采取对策,提升地方高校的综合实力和发展水平。

只有如此,地方高校才能在“双一流”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行业特色高校的竞争分析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行业特色高校的竞争分析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行业特色高校的竞争分析一、研究背景2021年10月2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简称《通知》)。

2021年1月24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根据国务院的《通知》联合制定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简称《办法》)。

这是继985、211政策之后的又一重点建设项目。

《办法》对双一流建设的目标有详细说明。

到2021年,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到2030年,更多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到本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

《办法》对学校的遴选条件、遴选程序、支持方式均有明确规定。

双一流建设与985、211政策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动态调整机制。

五年一周期的评选打破了传统高校的身份固化,为学校提供了一个平等的竞争环境。

由于政府主导的政策具有见效快、阻力小的特点,各地方政府随后出台的政策能够快速地响应地方的新要求。

作为“双一流”建设高校,学科建设是重中之重。

各高校将学科视为评价一流大学的关键因子。

“学科论”成为焦点,其思想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各高校的建设文本相对于学科建设的描述占了极大比重;二是学科建设的指标常常被设定为建设阶段中的重要抓手和目标考核的关键参照。

二、概念界定行业特色高校指原来由行业部门管理的农、林、水、地、矿、油、化、建、交等高校。

1993年是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酝酿阶段,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中国教育和改革发展纲要》,指出变“条块分割”为“条块结合”,提出“共建、合作、合并、协作、划转”的口号。

1998年进入全面开展阶段,除少数军工、航空类等行业性强的学校仍归部委领导,其余行业特色高校下放到省政府,由教育部与地方政府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高校分类分层建设和特色发展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高校分类分层建设和特色发展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高校分类分层建设和特色发展“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高校分类分层建设和特色发展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努力,高等学府的数量和质量也在不断提升。

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中国教育部于2017年提出了“双一流”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

“双一流”建设旨在以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为基础,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内领先水平的人才。

在这个背景下,高校的分类分层建设和特色发展成为推动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举措。

一、高校分类分层建设的意义高校分类分层建设是将高校根据学科水平、人才培养能力和科研实力等综合指标进行科学评估和归类,以便帮助高校明确发展定位和目标,提高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效益。

通过分类分层,可以更好地促进高校间的合作与交流,利于合理分工和协同发展,形成更加合理的高等教育格局。

分类分层建设可以激发高校的竞争意识和内在动力,通过评价和比较的过程,让高校对自身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有更清晰的认识,为进一步改进提供指导。

此外,分类分层建设还有助于提高高校自身的知名度和品牌效应,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和社会影响力。

二、高校分类分层建设的原则高校分类分层建设应遵循公平、公正、科学和可操作性的原则。

公平意味着不分高低贵贱,不评价功利和偏好。

公正意味着评价体系要公正透明、真实可靠。

科学意味着评价指标要有合理性、前瞻性和科学性。

可操作性意味着可以操作使用和实施,符合高校实际和可操作的范围。

分类分层建设的指标来自于高校自身的定位和发展方向,包括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多个维度。

指标的确定需要综合衡量当地和全国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高校所在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人才需求以及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三、高校特色发展的必要性高校特色发展是指高校在特定领域或学科上形成有别于其他高校的独特优势和风格。

在“双一流”建设中,注重高校特色发展可以推动高校整体能力的提升和国际竞争力的增强。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发展分析与对策思考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发展分析与对策思考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发展分析与对策思考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地方高校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针对地方高校在“双一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思考。

地方高校在“双一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学科专业设置不合理、师资力量不强、科研和创新能力不足等方面。

一方面,地方高校在学科专业设置上存在重复、重叠的现象,缺乏特色与竞争力。

地方高校的师资力量普遍较弱,缺乏高水平的教师和研究人员。

地方高校在科研和创新能力上相对滞后,缺乏科研项目和创新成果。

针对这些问题,地方高校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提升自身的发展水平。

地方高校应该加强学科专业的建设和调整,推进学科专业的优势互补与协同发展。

通过完善学科体系,加强交叉学科和综合学科的建设,培育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竞争力的学科专业。

地方高校还应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注重提升实践教学和产学研合作能力,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地方高校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吸引和培养高水平的教师和研究人员。

一方面,地方高校可以加大对人才引进和重点学科的支持力度,提高薪酬待遇和科研条件,以吸引高水平的教师和研究人员加盟。

地方高校还应该加强教师培养和职称评审,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通过建立和完善教师培训机制,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地方高校需要加大科研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力度。

地方高校应该加强科研机构的建设,提高科研项目的申报和管理能力。

地方高校应该积极推动产学研合作,加强与企业和地方政府的合作,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通过加强科研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地方高校可以进一步提高学校的学术声誉和社会影响力。

地方高校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应该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提升自身的发展水平。

通过优化学科专业设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地方高校可以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需求,提高学校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发展分析与对策思考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发展分析与对策思考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发展分析与对策思考“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发展分析与对策思考钱晓田李大伟【摘要】就地方高校而言,其是组成我国高校的重要部分,在近些年来“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的发展越发受到关注和重视。

我国教育部提出必须要重视和加快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的观点后“统筹推进两个一流”战略正式拉开序幕,我国地方大学冲刺国际前列、打造顶尖学府的冲锋号角由此拉响。

但是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与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对地方高校的“双一流”发展造成较大影响,进而使其持续建设过程中存在众多突出问题。

所以,地方高校必须结合现阶段“双一流”建设背景就自身发展方向和发展途径展开全面且深入的思考。

【关键词】“双一流” 建设背景地方高校发展分析解决对策早在20XX年党中央联合国务院结合我国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制定了建设“双一流”大学的战略部署,其属于推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举措,为众多正处于迷茫转型阶段的高校指明了发展方向。

在有关部门提出并鼓励“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地方高校需要抓住发展机遇,迎难而上借鉴国内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理念及建设路径实现成功构建“双一流”大学的目标。

一、“双一流”建设理念的提出与发展机遇分析我国国务院在20XX年年底明确提出建设“双一流”大学可进一步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理念。

20XX年1月教育部详细介绍了“双一流”大学的遴选流程、条件以及具体实施路径等内容,在为地方高校开展“双一流”建设提供完善实施路径和实施步骤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我国新时代背景下教育事业的发展。

在国家就“双一流”建设方案及具体方法进行颁布之后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俨然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社会各界也由此提升了对“双一流”大学建设的关注度。

在此种背景下我国国民开始逐渐认识到“双一流”大学建设是我国走高等教育强国之路有效途径的这一客观事实,其属于提升我国人才综合竞争力的主要措施。

地方高校在推进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完成建设一流大学和建设一流学科的目标,就一流学科而言其是一流大学有效办学的基础与根本,而国家有关部门提出的建设“双一流”大学战略为地方高校提供了发展机遇,但是挑战也接踵而来。

“双一流”背景下行业特色型高校的发展问题及对策探析

“双一流”背景下行业特色型高校的发展问题及对策探析

一、行业特色型高校的概述行业特色型高校是指具有显著行业办学特色与突出学科群优势的研究型大学,目前国内的行业特色型高校,大部分经历了建国后高校院系调整改革,其中部分高校是由综合性大学的院系分离、整合并逐步发展壮大的。

这些行业特色型的高校分布全国各地,涉及化工、交通、矿产、农林、医药、政法、电力、财经、通信等多个领域。

几十年来为行业的发展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形成了鲜明稳定的办学类型和学科特点,对各行业做出了突出贡献,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有重要位置,在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始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社会各界形成的共识[1]。

二、行业特色型高校的特点我们将国内的部分行业特色型高校进行梳理分析,总结归纳可以发现这类高校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一)行业自身的特色较为明显与综合性高校相比,行业特色型高校最突出特点就是其整体发展显现出鲜明的行业特色,这一类高校的主要发展方向集中在某一行业或某一领域,在这一行业的学校声誉和影响力较强,行业整体对于此类高校的认可度较高[2]。

这种鲜明的特色甚至直接表现在高校名称中,例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航天领域)、中国药科大学(医药领域)、华北电力大学(电气领域)、中国矿业大学(矿业领域)等。

这类高校的自身行业特色,一方面维持了学校较好的行业声誉,带来了一部分优秀的生源和师资;另一方面给学校带来了行业特色相关的政策资源、社会资源和相应的教育资源,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这类高校的“双一流”建设。

(二)学校的学科布局较为集中且表现突出受历史沿革因素的影响,行业特色型高校的学科布局大多集中在其重点发展的某一行业领域,相应的专业设置、院系调整、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均围绕其行业特色展开,重点建设其特色鲜明的学科群,从而提升其特色学科的竞争力和学校的整体影响力。

正是基于这样的因素,一般来说,行业特色型高校的优势学科往往表现较为突出,从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来看,行业特色型高校的一级学科排名大多处于全国高校前列,部分高校的优势学科ESI 排名已进入千分之一,体现出学科的综合实力,也是这类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根基和保障。

"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的特色化发展

"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的特色化发展

2018 年7 "第-9 .第4期#豪古&会科学(*文版)I00ERMO0GOLIASOCIAL SCIENCESJul. 2018Vol.39 <.4DOI:10. 14137/ki.issn1003 - 5281.2018. 04. 025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的特色化发展李琼,董小玉(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重庆400715)[摘要]“双一流”建设提出的总量控制、开放竞争和动态调整的理念为地方高校建设创造了契机。

在传统发展中,地方高校建设面临政府主导、高校定位不准、追求大而全的学科结构等问题。

“双一流”建设政 策的布施,打破了$985工程”“211工程”“特色重点学科项目”等建设政策带来的高校身份固化顽疾。

因此,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建设应突出以科学理论建构特色目标的愿景,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理念打 造特色结构,以一流学科建设为契机推动地方高校特色化发展,进而实现地方高校学科化、专业化的区域特色 定位。

[关键词]“双一流”建设(地方高校;特色化发展[中图分类号]5648.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 -5281(2018)04 -0167 -05《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 施办法(暂行)》(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和《统筹 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的实施,拉开了高校结构布局 调整的帷幕。

地方高校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的 重要组成部分,其协同建设有利于提升我国高校建 设的整体性发展水平,保证公平而有质量的高等教 育政策得以落实。

但是,由于高等教育资源的有限 性、竞争性以及地方经济差距带来的投入差异、教 育重点工程政策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地方高校特 色化发展出现人力、财力、物力投入不足等现象。

“双一流”建设旨在以“总量控制、开放竞争、动态 调整”为理念导向,“以一流为目标、以学科为基 础、以绩效为杠杆、以改革为动力”的基本原则为 发展意旨,着力提升高校综合发展水平。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发展分析与对策思考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发展分析与对策思考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发展分析与对策思考随着“双一流”建设的实施,地方高校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一背景下,地方高校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实现自身的发展和提升,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双一流”建设的背景出发,对地方高校的发展进行分析,提出相应对策和思考。

一、“双一流”建设背景“双一流”建设是教育部自2017年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旨在通过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世界一流学科,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这一战略的实施,为各高校提供了发展的新机遇。

在这一战略的指导下,各地方高校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加大了在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上的投入。

通过引进高水平人才、加强学科建设、提升教学科研水平等手段,地方高校也在向“双一流”发展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二、地方高校发展分析1.人才引进与培养“双一流”建设要求高校引进和培养高水平人才,这对于地方高校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

在人才引进方面,地方高校往往面临着竞争力不足、吸引力不强的问题,这使得一些优秀的人才往往流失到了一流高校。

在人才培养方面,地方高校也需要进一步提升教学水平,加强学科建设,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学科建设和科研水平学科建设和科研水平是高校“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内容。

地方高校在学科建设和科研水平上相对滞后,这是制约地方高校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地方高校需要在学科建设上找准自身定位,突出自身特色,通过引进高水平科研团队、提升科研设施和条件等手段,提升学科水平和科研能力。

3.国际化发展“双一流”建设要求高校加强国际化发展,这对于地方高校来说也是一个新的挑战。

地方高校需要加强国际合作,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渠道,引进国际化教育资源,提升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4.学生培养学生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也是地方高校发展的重要内容。

地方高校需要在学生培养上注重学科与职业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三、对策思考1.合理规划,找准定位地方高校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和定位,找准自身发展的定位和特色,注重突出自身的优势学科和专业,形成自身的品牌和竞争优势。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发展分析与对策思考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发展分析与对策思考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发展分析与对策思考“双一流”是指首批进入“双一流”建设的高等院校,在学科建设中具有较强的实力和影响力,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点学科。

当前,“双一流”建设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战略,对地方高校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地方高校要如何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实现自身发展?本文将就这一问题展开分析与探讨。

一、地方高校发展现状分析1.学科布局不合理地方高校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学科布局往往受地域、历史等因素的影响,存在学科交叉覆盖度低、学科专业单一等问题。

这种学科布局不合理导致了高校整体实力不足,无法形成明显的学科优势。

2.科研水平相对滞后相比于国内一流高校,地方高校的科研水平相对滞后。

在科学研究论文数量、成果产出等方面存在不足,其科研活动主要集中在一些基础学科和应用科学技术领域,缺乏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和对国际先进科研成果的引进与应用。

3.缺乏应用型人才培养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过于依赖传统的教育体系和教学方法,缺乏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缺乏重视,导致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竞争力不足。

二、地方高校发展对策思考1.优化学科布局地方高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和学科特长,优化学科布局,加强与国际先进水平对接。

通过调整学科结构,提高学科专业覆盖范围,培育具有竞争力的重点学科,形成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

2.加强科研创新地方高校应加大对科研创新的投入,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提高科研成果的质量和数量。

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科研成果向实际生产和社会应用转化。

3.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地方高校应积极探索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可以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实习实践机会,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4.加强与一流高校合作地方高校要加强与国内外一流高校的合作交流,借鉴其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经验,加强师资队伍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水平。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发展分析与对策思考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发展分析与对策思考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发展分析与对策思考“双一流”建设是教育部实施高等教育体系改革和创新的一项重要举措。

其目标是通过选拔和培养优势学科,全面提高中国高等教育水平,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向世界一流水平迈进。

在“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地方高校也需要主动适应新形势,积极思考发展对策,实现更好的发展。

本文将对地方高校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发展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思考。

一、地方高校发展现状分析地方高校是指不位于省会城市或直辖市的高等学府,相较于一线城市的重点高校,地方高校在师资、科研、人才引进等方面存在明显差距。

在“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地方高校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困难。

师资力量薄弱。

地方高校在人才引进方面受到限制,学校往往难以吸引到国内外一流的学者和专家,导致师资水平不高,从而影响学校整体教学水平。

科研实力不足。

地方高校在科研项目申报、资金支持等方面存在不足,导致科研成果较少,科研能力不足,影响了学校的整体学术水平。

人才培养质量有待提高。

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往往面临一定的挑战,一方面缺乏高水平的师资力量,另一方面就业和就业竞争相对激烈,学生的就业率和竞争力有所下降。

学科建设不够完善。

地方高校在学科建设方面存在薄弱的环节,包括学科设置单一、学科建设不够完善等问题,导致学校整体学科实力不足。

上述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了地方高校的发展和竞争力。

在“双一流”建设的新形势下,地方高校需要深刻反思,积极探索发展对策。

二、地方高校发展对策思考1. 提高师资力量地方高校需要优化师资队伍,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可以通过加大引进国内外一流学者和专家、鼓励在职教师出国进修、推动学术交流合作等方式,提高学校的师资力量。

鼓励教师参与科研项目,加强教学研究和实践,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2. 加强科研支持地方高校需要加强科研项目申报和科研团队建设。

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科研项目申报和管理机构,加强对科研项目的引导和扶持,鼓励教师申报并参与科研项目,提高学校的科研实力。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发展分析与对策思考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发展分析与对策思考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发展分析与对策思考【摘要】地方高校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面临着挑战和机遇。

本文通过分析地方高校的现状和发展对策,提出了一些思考。

地方高校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教学水平和科研实力不足以及国际合作程度低等问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地方高校需要加强教学水平,提升科研实力,拓展国际合作。

未来,地方高校应积极推动自身发展,努力走向“双一流”,为地方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双一流”建设、地方高校、发展分析、对策思考、教学水平、科研实力、国际合作、未来展望、推动发展。

1. 引言1.1 双一流建设的背景在当前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背景下,国家提出了“双一流”建设的重要战略,旨在推动高校迈向世界一流水平。

作为地方高校,面临着如何适应和积极响应“双一流”建设的挑战与机遇。

一方面,地方高校需要提升自身的整体实力和办学水平,以适应国家战略的要求;地方高校也需要面对竞争激烈的现实环境,不断加大自身发展的力度,提高学科建设水平和科研实力。

在“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地方高校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但同时也有着更多的发展机遇和可能。

只有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教学科研水平,才能更好地融入“双一流”建设的大局,实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1.2 地方高校发展现状地方高校是指位于地方城市或乡村的普通本科高校,相较于211、985高校,地方高校在师资、科研实力、学科建设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在当前"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地方高校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和困境。

在地方高校发展现状中,面临着学科建设不够精细化的问题。

地方高校在学科布局上存在着重复建设、缺乏特色和优势学科等情况,导致资源分散和浪费,影响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地方高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仍有不足。

相比于一流高校,地方高校的师资队伍结构不够年轻化、学历和科研经验不够丰富,缺乏高水平的学术团队。

地方高校在科研实力和科研项目支持上也存在明显的不足,缺乏具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和项目,导致科研水平整体较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高校分类分层建设和特色发展
作者:张应强周钦
来源:《大学教育科学》2020年第01期
摘要:高校分类分层建设和特色发展是现代大规模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其形成机制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市场的竞争机制而自然形成;二是通过政府的政策性机制而人为形成。

我国难以实现高校分类分层建设和特色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高等教育类市场化治理模式限制了竞争机制的作用、地方政府高等教育竞争强化了高校的办学层次竞争、“双一流”建设引发新一轮院校“同轨竞争”,以及高等教育评估制度的导向作用和文化传统的负面影响。

要实现我国高校的分类分层建设和特色发展,需要准确把握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阶段,理性地发展高等教育;需要遵循大学渐进成长发展规律和教育家办学规律;需要改革和创新高等教育评估制度。

关键词:“双一流”建设;高等教育强国;高等教育体系;高校分类;办学定位;治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17(2020)01-0014-08
一、高校分类分层建设和特色发展的; 两种形成机制
(一)作为一种理想形态的高校分类分层建设和特色发展
高校分类分层建设和特色发展涉及国家高等教育体系和高等学校体系建设问题,是现代大学制度中的大学与大学之间关系的体现,也是完善现代大规模高等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

一个完善的现代高等教育体系,应该具有一个多元化和异质性的内部结构。

现代教育体系一般由学校教育体系、社会教育体系、家庭教育体系所构成,目前正在向学习化社会发展。

其中,学校教育体系占据主导地位。

就现代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高等学校教育体系来说,它不仅应该具有不同类型的高等学校,而且也应该具有不同层次和办学特色的高等学校,从而形成一个以多样化为特征、具有合理院校生态结构的高等教育生态体系。

现代高等教育体系之所以是“现代的”,就在于其以多样化为基础形成了“体系”,因而超越了单纯的“大学教育时期”。

现代大学制度作为国家的高等教育制度安排,既涉及大学与政府的关系、大学与社会的关系,也涉及大学与大学之间的关系,即国家的高等教育院校构成结构问题。

它要求不同类型和层次的高校实现各自准确定位,办出特色,充分发挥各自作用,从而实现整个高等教育院校系统的职能分工和功能耦合。

我国开展的现代大学制度研究和建设,一直比较忽视对大学与大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