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蛔虫.鞭虫.蛲虫
实验1蛔虫、鞭虫蛲虫

目 录
Hale Waihona Puke • 实验目的 • 实验原理 • 实验步骤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结论与建议
01 实验目的
了解蛔虫、鞭虫、蛲虫的基本特征
蛔虫特征
蛔虫是一种常见的肠道寄生虫,呈淡 黄色或白色,体形细长。它们通常寄 生于人体的小肠中,以肠道内的食物 为食。
鞭虫特征
蛲虫特征
蛲虫是一种肠道寄生虫,呈乳白色或 淡黄色,体形较小。它们通常寄生于 人体的盲肠和结肠中,以肠道内的食 物残渣为食。
其他检测方法
根据不同寄生虫的特性, 还可以采用其他检测方法, 如肛门拭子检查等。
掌握蛔虫、鞭虫、蛲虫的防治措施
注意个人卫生
保持手卫生,勤洗手, 避免直接接触粪便和口
部。
饮食卫生
避免饮用生水、食用未 煮熟的肉类和蔬菜等可 能携带寄生虫的食物。
药物治疗
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 寄生虫药物进行治疗。
预防措施
治疗措施
对于确诊的蛔虫、鞭虫、蛲虫感染者,应尽早接受治疗。治 疗时应根据感染的具体病原体选用合适的药物,遵循医嘱, 按疗程服用。同时,治疗期间应注意饮食卫生,避免交叉感 染。
对实验结果的总结与反思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蛔虫、鞭虫、蛲虫在某些环境条件下容易传播和感染,且感 染率较高。此外,我们还发现这些寄生虫对某些药物的抗药性较强,需要选用更 有效的药物进行治疗。
实验结果显示,鞭虫阳性率为10%。这意味着在受检人群中,有 少量个体感染了鞭虫。
感染途径
鞭虫主要通过污染的土壤传播,因此接触被污染的土壤是主要的感 染途径。
症状表现
感染鞭虫后,患者可能出现腹泻、腹痛、体重下降等症状。长期感 染可能导致肠道炎症和肠道功能紊乱。
蛔虫鞭虫蛲虫钩虫PPT课件

驱虫、管理粪便、卫生宣传教育
2020年9月28日
26
毛首鞭形线虫
毛首鞭形线虫(Trichuris trichiura Linnaeus,1771)简称
P89
第三篇 医学蠕虫学
蠕虫
(helminth)
指借助肌肉收缩而使身体 作蠕形运动的一类多细胞无脊 椎动物。
2020年9月28日
1
P153
第十四章 线 虫
(Nematoda)
第一节 概 论
2020年9月28日
3
一、形态 (morphology)
1、成 虫 (adult)
蛔
♀
♀♂钩
虫
虫
♂
一般呈圆柱形、不分节,两侧对称。雌雄 异体,雌虫大于雄虫,长度约1厘米~ 35厘米。
45
蛲虫生活史
感
1个月
成虫 肛门外 卵
(盲肠,阑尾)
34-36 ºC
6h
染 期 卵
小 肠 幼虫
33
生活史的特点:
1、寄生部位:盲肠
2、感染阶段:感染期卵
3、感染途径:经口感染
4、致 病:成虫 生活史中无游移现象
5、宿 主:人是唯一终宿主
2020年9月28日
34
致病
轻度感染:多无症状,但粪检可发现鞭虫卵
重度感染:可有头晕、腹痛、慢性腹泻、消瘦 及贫血等症状。
儿童重度感染时,如有营养不良或并发肠道其 它感染,可导致直肠脱垂。
雄性生殖系统
生 殖 系 统
双 管 型
7
排泄系统
人体寄生虫学-8线虫概论、蛔虫、鞭虫、钩虫、蛲虫

粪便里含有受精蛔虫卵的病人和带虫者
• 感染方式
误食感染期虫卵是唯一的感染方式
蛔虫感染十分普遍 的主要原因
1. 生活史简单, 不需要中间宿主 2. 蛔虫产卵量大 ( 24万个/日/雌 ) 3. 虫卵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强 (卵壳蛔甙层) 4. 含虫卵的粪便污染土壤 5. 人们不良的卫生行为
六、防 治
卵 壳 中层 —— 壳质层(较厚较硬,对虫卵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内层 —— 脂层/蛔甙层(可防止虫卵内、外水份的渗透)
• 内含物 (从宿主体内排出时)
• 内含一个卵细胞(蛔虫卵、鞭虫卵) • 内含多个卵细胞(钩虫卵) • 内含幼虫 (蛲虫卵 )
有些线虫为卵胎生,雌虫直接产出幼虫(丝虫、旋毛虫)
丝 虫
三、致 病
• 幼虫致病
主要为移行时造成的机械性损害和变态反 应,如发热、咳嗽、咳血痰等一过性肺部炎症, 称为肺蛔虫症(Loeffler 综合征)
• 成虫致病
• 夺取营养 • 变态反应 • 并 发症
蛔虫引起的并发症:
蛔虫有钻孔的习性。当寄生环境发生改变时, 如发热
胃肠病变或食入过多的辛辣食物以及驱虫方法不当等,均
防治原则
• 加强卫生宣教 (注意个人和饮食卫生) • 查治病人/带虫者(控制传染源) • 粪便无害化处理 (杀灭粪便中的虫卵)
本节要点
1. 蛔虫成虫(雌/雄)和虫卵(受精/未受精)的形态特征 2. 蛔虫生活史(发育阶段、感染阶段、感染方式) 3. 蛔虫幼虫在人体内的移行途径 4. 蛔虫幼虫和成虫对人体的主要危害 5. 蛔虫引起的并发症 6. 蛔虫病的病原学诊断方法 7. 蛔虫感染十分普遍的主要原因
丝虫成虫
新鲜血滴中的微丝蚴
旋毛形线虫(旋毛虫)
寄生虫口诀

[转] 寄生虫学口诀~~学医的多看看
1、经口感染的寄生虫
3线3吸4绦虫;溶蓝隐孢弓形虫
3线(蛔虫、鞭虫、蛲虫)
3吸(肺吸虫、肝吸虫、姜片吸虫)
4绦(猪带、牛带、微小膜壳、细粒棘球绦虫)第二句大家应该都清楚了吧~
2、引起脑部损伤的寄生虫
细粒棘球绦虫~~~简称“肆”
疟原虫~~~简称“虐”
弓形虫~~~简称“公”
猪带绦虫~~~简称“猪”
肺吸虫~~~简称“会”
溶组织内阿米巴~~~简称“溶”
血吸虫~~~简称“血”
所以本题答案就是~
肆虐公猪会溶血<有点不可思议吧~>
3导致肝脏病变的寄生虫
肝吸虫~~~“肝”
肺吸虫~~~“肺”
溶组织内阿米巴~~~“容”
细粒棘球绦虫~~~“易”
弓形虫~~~“攻”
多房棘球绦虫~~~“多”
疟原虫~~~“虐”
蛔虫~~~“会”
杜氏利什曼原虫~~~“吐”
血吸虫~~~“血”
所以本题答案为~
肝肺容易攻;多虐会吐血
4、我国主要的食源性寄生虫
猪肝牛肺将悬空
其中,猪、肝、牛、肺大家都知道另外,“将”取自“姜片吸虫”
“悬”取自“旋毛虫”
“空”取自“弓形虫”
就这些啦~当然每个人的学习方法不尽相同,喔喔只是把自己认为比较容易记忆的方法跟大家分享一下~如果有用就请大家跟周围的人也分享一下哈~。
实验八蛔虫、钩虫、旋毛虫、鞭虫、蛲虫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这五种寄生虫的生活史和致病过程,为今后的寄生虫病防 治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同时,也提高了我们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研能力。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病。
钩虫感染主要通过人体皮肤接触 含有钩蚴的土壤、水源或食物而
传播。
钩虫病是一种全球性疾病,尤其 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更为常见。
钩虫形态特征
成虫
钩虫呈圆柱形,体壁透明,与肠壁紧 密附着。雌性成虫长1cm左右,雄性 成虫长0.8cm左右。
虫卵
幼虫
钩蚴分杆状蚴和丝状蚴两个阶段,杆 状蚴大小约为(0.3~0.5)mm× (1.0~1.5)mm,丝状蚴大小约为 (1.2~1.5)mm×(0.15~0.20) mm。
对实验的评价和反思
实验操作
实验过程中,我们成功地观察到了蛔虫、钩虫、旋毛虫、鞭虫和蛲虫在宿主体内的生活史 和致病过程。但在实验操作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样本采集和处理不够规范,影 响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这五种寄生虫对宿主均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健康危害。其中,蛔虫和钩虫的 危害性较大,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同时,我们也发现实验中存在的不足之处,需要在后 续的实验中进行改进和完善。
3
鞭虫的尾部有一对交合刺,用于与雌虫交配。
鞭虫生活史
鞭虫的生活史包括三个阶段: 感染期、包囊期和成虫期。
感染期是指鞭虫的幼虫从人体 肠道中逸出,进入粪便中,成
为感染源。
包囊期是指幼虫在环境中形成 包囊,等待机会再次感染人体 。
成虫期是指感染人体后,幼虫 在肠道中发育成为成虫,与雌 虫交配后产卵,完成生活史。
钩虫的整个生活史约需3~4周。
20104线虫概述、蛔虫、鞭虫、蛲虫

主要内部器官 消化系统 由消化管和腺体组成,具有完全的消化道, 包括口孔 口腔(口囊) 咽管(食道) 中肠 直肠 肛门 生殖系统 雌虫 双管型 卵巢 输卵管 受精囊 子宫 两子宫汇合成 阴道 阴门 雄虫 单管型 睾丸 输精管 贮精囊 射精管 泄殖腔
(二)虫卵 egg
外形 多为卵圆形。 颜色 因种而异。 卵壳主要由三层组成。 外层为薄的卵黄膜(受精膜),厚的壳质层是 卵壳的主要组成部 分,能抵抗外界的机械压力,内层为薄的脂层或蛔甙层, 此层主要具有调节渗透的功能(防止水溶性物质从外界 侵入卵内,也防止卵内的物质向外漏出)。 内含物 卵内细胞发育的程度因种而异。
(三)生活史类型 根据生活史中有无中间宿主可将线虫发育过程分两类 土源性线虫(直接发育型) 生活史中不需中间宿主,主要是寄生 在肠道的线虫,如蛲虫、蛔虫、钩虫。 生物源性线虫(间接发育型) 生活史中需要中间宿主,主要是寄生 在组织内的线虫,如丝虫、旋毛形线虫。
似蚓蛔线虫
Ascaris lumbricoides
或温州医学院首页-行政部门-教务处-课程建设-课程 人体寄生虫学
线虫 Nematode
一.形态
(一)成虫
Morphology
adult
外部形态 两侧对称的圆柱形,体不分节, 雌雄异体,雌虫大于雄虫。 雌虫尾部 尖直或钝圆,雄虫尾部卷曲或膨大呈伞状。 体壁 由角皮层、皮下层及纵肌层组成。 皮下层在背面、腹面和两侧面的 中央均向内增厚、突出,形成四条 纵索(背索、腹索和侧索), 侧索粗大,其内有排泄管通过。 原体腔 procoele 在体壁与消化管之间 有腔隙,无体腔膜覆盖,腔内充满 原体腔液。
虫体两侧有明显的侧线,形似蚯蚓。
颜色——活虫略带粉红色
口孔——口孔周围有三片呈品字形排列的唇瓣。 尾部——雌虫尾端钝圆,雄虫尾端向腹面卷曲, 有交合刺一对。
线虫总论、蛔虫、鞭虫、蛲虫

2021/2/4
22
预防
粪便处理及卫生教育
菜园禁止使用水肥(或须经堆肥程序) 避免食物污染(如苍蝇、蟑螂等节肢动物的传播) 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饭前便后洗手) 避免生食根茎、块茎类植物(如地瓜)
2021/2/4
23
鞭 虫 Whipworm
鞭虫病 Trichuriasis Whipworm infection
9
形 态-2
蛔虫顶端 三片唇瓣
体壁结构
2021/2/4
10
形 态-3
蛔虫雄虫尾端结构
雄虫尾端 向腹面卷曲
2021/2/4
11
形 态-4
受精蛔虫卵:
45~70×35~50μ(60×45 μ ) 外覆一层蛋白质膜 透明玻璃状卵壳 卵内含一圆形卵细胞 两端有新月形间隙
蛋白质膜
脱蛋白质膜受精蛔虫卵 玻璃状卵壳
雌、雄交配,雄虫死亡并排出体外
雌虫产卵(肛周) 雌虫阴门括约肌在肛周因
接触空气而收缩,并一次
6 hr 蜕皮1次 产下全部虫卵
感染期虫卵 肛门-手-口
幼虫(结肠、直肠) 蜕皮3次
成虫
2021/2/4
再感染 幼虫重新爬回肠道
夜间移行到肛周产卵的雌虫
07
39
生活史要点
人类是唯一宿主 成虫寄生在 盲肠 及 大、小肠交界处
7
蛔虫、似蚓蛔线虫:
蛔虫病(Ascariasis)、蛟蛔 Ascaris infection (Roundworm infection)
2021/2/4
8
形 态-1
成虫:
粉红色,长圆柱形,形似蚯蚓 口孔周有三片品字形排列唇瓣 雌虫尾端钝圆 雄虫尾端向腹面卷曲,有交合刺一对
蛔虫鞭虫蛲虫钩虫

钩虫的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适宜的环境下孵化成 幼虫,再经感染人的皮肤或口腔进入人体。
03
钩虫幼虫还可以通过污染水源或食物进入人体。
钩虫的预防与治疗
预防钩虫感染
注意个人卫生,不饮用生水、不吃未煮 熟的蔬菜和水果;加强粪便管理,避免 粪便污染水源和食物。
VS
治疗钩虫感染
口服驱虫药,如阿苯达唑、甲苯咪唑等; 对于严重感染者,可采用输液等支持疗法 。
治疗方式
口服驱虫药,如阿苯达唑、甲苯咪唑 等,可有效杀死鞭虫成虫并清除虫卵。
03 蛲虫
蛲虫的形态特征
总结词
细长、乳白色
详细描述
蛲虫呈细长、乳白色的线状,通常在肠道内寄生,长度一般在10~30厘米之间。
蛲虫的传播途径
总结词
口口传播、间接传播
详细描述
蛲虫主要通过口口传播,即感染者通过粪便污染食物或水源,再经口摄入而感染。此外,间接传播也是可能的, 如接触被污染的物品或环境。
蛔虫、鞭虫、蛲虫、 钩虫
目录
CONTENTS
• 蛔虫 • 鞭虫 • 蛲虫 • 钩虫
01 蛔虫
蛔虫的形态特征
蛔虫成虫呈圆柱形,形似蚯蚓, 体色淡黄带灰,体表较光滑。
蛔虫头部较尖细,尾部较钝圆, 雌虫长20~35cm,雄虫长 15~30cm。
蛔虫卵呈椭圆形,大小约 60~75μm×40~50μm,卵壳厚, 外层粗糙,内层光滑,壳外常有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治疗
口服阿苯达唑、甲苯咪唑等药物进行 驱虫治疗;对于严重感染或出现并发 症的患者,需及时就医。
02 鞭虫
鞭虫的形态特征
鞭虫成虫
呈圆柱形,外观呈乳白色或微黄色,体表光滑有弹性,体前 端有口吸盘,后端有一发达的圆锥形盲肠伸入虫体中部。
蛔虫、鞭虫、蛲虫

习题集作业:p52
1.单选题1-9 2.否定题1-4 3.多选题1-3 4.填空题1、3、4 5.判断题1、2
蛔虫、鞭虫、蛲虫
蛔虫、鞭虫、蛲虫
蛔虫、鞭虫、蛲虫
2、肛门拭子法:
1) 棉签拭子法: 2) 透明胶带法:
透明胶带法
蛔虫、鞭虫、蛲虫
五、作业:
1、绘蛔虫受精卵并注明结构名称。 2、绘蛲虫卵铅笔线条图并注明结构名称。
蛔虫、鞭虫、蛲虫
蛔虫受精卵
蛋白质膜 卵壳 卵细胞 半月形间隙
蛋白质膜 卵壳
折光颗粒
蛔虫未受精卵
蛔虫、鞭虫、蛲虫
感染期卵
脱蛋白膜卵
蛔虫、鞭虫、蛲虫
受精卵
未受精卵
感染性卵
脱蛋白质膜卵
蛔虫、鞭虫、蛲虫
蛔虫病理标本
蛔虫性肠穿孔
胆道蛔虫
蛔虫、鞭虫、蛲虫
二、鞭虫 1、成虫
蛔虫、鞭虫、蛲虫
尾部向腹面卷曲, 有交合刺1根
蛔虫、鞭虫、蛲虫
2. 虫卵
盖塞
卵壳 卵细胞
蛔虫、鞭虫、蛲虫
鞭虫病理标本:
鞭虫寄生在盲肠
蛔虫、鞭虫、蛲虫
三、蛲虫: 1、成虫
咽管球 阴门
肛门
头翼
蛔虫、鞭虫、蛲虫
2、虫卵
卵壳
蝌蚪期胚胎
蛔虫、鞭虫、蛲虫
四、技术操作:
1、粪便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
操作步骤: 1)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2) 取约0.1克的粪便于玻片上的生理盐水中涂匀,
使之成为半透明混悬液; 3)加盖玻片; 4)镜检。
蛔虫、鞭虫、蛲虫
蛔虫、鞭虫、蛲虫
卵壳 卵细胞 间隙
钩虫卵
线虫
蛔虫
寄生虫:蛔虫鞭虫蛲虫

口
感 染
染间
吸
接
入
接
感
触
染
感
53
六、防治
三卫:公共、家庭、个人 三勤:勤剪指甲
勤换洗衣服、被褥 饭前便后勤洗手
不吸吮手指、清洗玩具
54
预习:
第十三章 线虫
第五节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 第七节 旋毛形线虫
第十一章 吸虫
第一节 概论 第二节 华支睾吸虫 第五节 卫氏并殖吸虫
55
2
第十三章 线虫(p157)
第一节 线虫概论
❖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88~92年)
虫种
感染率%
线虫 吸虫 绦虫 原虫
59.022 0.573 0.195 10.315
3
❖全国肠道线虫平均感染率(%)
蛔虫 46.999 蛲虫 26.363 鞭虫 18.796 钩虫 17.166
❖全国肠道线虫感染人数
25 25
四、实验诊断(Lab Diagnosis)
1. 粪便检查: 直接涂片法 1片检出率80%,3片95% 沉淀集卵法 饱和盐水浮聚法
2. 驱虫治疗性诊断 临床表现疑似蛔虫病者可采用
3. 检查痰液 查幼虫(适于有呼吸道症状)
26
五、流行与防治
1.分布 呈世界性(热带、亚热带、温带),估计全 球12.83亿,中国感染率平均12.72%。 非洲、亚洲﹥﹥北美 农村 > 城市 感染率:中度20~60%,重度60~90% 儿童 (3~10岁) > 成人
30
4、防治 (1)卫生宣教,预防感染 饭前便后洗手,不生食、生饮 (2)查治病人和带虫者 驱虫: 秋冬季进行、反复治疗 阿苯达唑(丙硫咪唑,肠虫清)、甲苯达唑、 伊维菌素
5-2.线虫概述蛔虫鞭虫蛲虫

※※某些线虫外包裹蛋白质膜
【生活史】
基本过程:虫卵→幼虫→成虫 感染期: 感染期卵 、感染期幼虫 类型
1.直接型:不需要中间宿主,也称土源性线虫(geo-nematodes) A.幼虫→感染期幼虫→成虫,虫卵不离开人体即有感染性(经口) B.虫卵→感染期虫卵→幼虫→成虫,虫卵在外界发育至感染期卵 (经口) C.虫卵→幼虫→感染期幼虫→成虫,虫卵在外界发育至感染期幼虫 (经肤)
2.间接型:需要中间宿主,也称生物源性线虫(bio-nematodes) 媒介 蚊
成虫→幼虫→感染期幼虫→成虫
【生 理】
1. 虫卵孵化与幼虫蜕皮来自在适宜的条件下,有些虫种的虫 卵能在外界环境中发育成熟并孵 化
幼虫发育最显著特征:蜕皮
1
2
1 2
3
3
4 4
线虫幼虫一般蜕皮4次
【生 理】
2. 成虫期营养与代谢
蛔虫引起的荨麻疹
2.成虫致病 (3) 蛔虫并发症
【致 病】
1. 胆道蛔虫症 最为常见的并发症 成虫钻入胆总管引起 症状: • 腹痛:突发性右上腹绞痛 间歇性 加剧 • 放射痛:右肩、背部、下腹部 • 恶心、呕吐、极度不安
钻入胆总管的蛔虫
蛔虫成虫阻塞肝胆管
2.成虫致病
【致 病】
(3) 蛔虫并发症
2. 蛔虫性肠梗阻
2.形态 成虫:圆柱形;两侧对称,体不分节;雌雄异体 • 雌:尾端尖直 • 雄:尾端卷曲 • 体壁:角皮层(质尖有弹性;形成环纹、嵴、刺、乳突、唇瓣、 交合伞等);皮下层(背腹索内有神经干,侧索中有排泄管); 纵肌层(分4区;多肌、少肌型、细肌) • 消化系统:口、咽、中肠、直肠、肛门;有唇瓣 • 生殖系统:雌(双管,前端);雄(单管,后端) • 神经系统:神经干、神经环、乳突、头感器 • 排泄系统:两侧皮下各一条;横管相连 虫卵:卵圆形;卵黄膜、壳质层、脂层、蛋白质膜
蛔虫、鞭虫、蛲虫

Changing patterns of infectious disease 2000, Nature
Cohen, Mitchell L.
Next century
Dengue: an escalating problem BMJ2002 Gibbons, Robert V
Aedes aegypti taking blood meal
胚胎期幼虫
概论 形态 生活史 致病与诊断 流行
成虫
肛门外
卵
34-36 º C
(盲肠,阑尾)
6h
感 染 期 卵
1个月
经口
幼虫
(小肠)
成虫
成虫寿命2~4周
肛门 手 口
感染方式
间接接触、吸入 逆行感染 概论 形态 生活史 致病与诊断 流行
1.
肛门瘙痒及炎症 雌虫特殊产卵习性:
失眠、烦躁、消瘦、惊厥等
2.
虫卵动画
鞭虫卵
脱蛋白质膜 蛔虫卵
菜单
概论
形态
生活史
致病
诊断
防治
鞭虫生活史
菜单
概论
形态
生活史
致病
诊断
防治
动 画:
菜单
概论
形态
生活史
致病
诊断
防治
动 画
菜单
概论
形态
生活史
致病
诊断
防治
流行环节:
传染源:病人及带虫者 传播途径:经口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
菜单
概论
形态
生活史
致病
诊断
防治
防治原则
综合性措施
查治传染源:阿苯哒唑、甲苯咪唑等
菜单 概论 形态 生活史 致病 诊断 防治
人体寄生虫复习资料:寄生虫总论+线虫概论+蛔虫+钩虫+鞭虫+蛲虫

寄生虫总论1.人体寄生虫学的基本概念;也称医学寄生虫学(medical parasitology),研究寄生在人体内和体表上、有医学意义的寄生虫及其与宿主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包括阐述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活活动、生存繁殖规律,与人体和外界环境因素的相互关系、致病机理、实验诊断、流行规律、防治原则。
2.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①寄生虫对宿主的损害:1.掠夺营养:引起营养不良和发育障碍;2.机械性损伤:寄生虫在宿主体内移行和定居可对宿主组织造成损伤或破坏3.毒性与免疫损伤:引起组织损害或免疫病理反应②宿主对寄生虫的抵抗: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结果有三种:1.宿主将寄生虫全部清除,并具有抵御再感染的能力2.宿主能清除部分寄生虫,并对再感染产生部分抵御能力3.宿主不能有效控制寄生虫,寄生虫在宿主体内发育甚至大量繁殖,引起寄生虫病3.寄生虫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者线虫概论4.线虫纲成虫的一般形态特征和生活史的共同特征;①一般形态特征:1.形状:线形或圆柱形,两侧对称,体不分节;雌雄异体,雌虫一般大于雄虫,雌虫尾端较直,雄虫尾端或向腹面卷曲或膨大成交合伞2.有原体腔,充满原体腔液3.体壁:①角皮层:无细胞结构,增厚形成唇瓣、乳突、翼、齿、交合伞、交合刺等特殊结构②皮下层:4条纵索③纵肌层4.消化道完整:口—咽管—肠—直肠—肛门5.生殖系统特点:大多数雌虫为双管型,雄虫为单管型。
(卵黄膜)6.虫卵无卵盖,卵壳多由3层构成②生活史:生殖方式:卵生(oviparous)或卵胎生(larviparous)发育阶段:卵—幼虫—成虫最显著的特点:幼虫需蜕4次皮蛔虫总结【形态】成虫:圆柱形,头尖尾圆,体表细纹,口周有品字形唇瓣,生殖系统雌虫双管型,雄虫单管型,一对交合刺虫卵:受精卵宽椭圆形,卵壳较厚未受精卵卵壳与蛋白质膜均较受精卵薄,内含大小不等折光颗粒【生活史】【致病】幼虫致病:①全身性的变态反应:哮喘、荨麻疹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人体寄生虫学-副本线虫概论、蛔虫、鞭虫、蛲虫

成虫
寿命1年±
蛔虫卵的发育过程
• 感染阶段及方式——感染期虫卵、经口食入 • 体内移行途径
1. 感染期虫卵在小肠内孵化出幼虫 2. 幼虫钻入肠粘膜的小静脉, 淋巴管 3. 随血流经肝至肺 4. 穿过肺毛细血管进入肺泡并蜕皮二次 5. 沿支气管至咽部, 吞咽入小肠, 再次蜕皮发
育为成虫
• 成虫期 成虫寿命1年±, 20余万个虫卵/天/1条
卵,六小时发育为感染期虫卵
• 人体感染方式:
1. 肛-----手------口 感染期虫卵污染食物
2. 接触和吸入感染----粉尘,空气
3. 逆行感染
三、致病:
1.雌虫产卵所致局部刺激症状(主要因素) 肛门,会阴部瘙痒; 消化紊乱; 神经精神症状: 烦躁不安、 影响儿童睡眠、
夜惊、纳差、夜间磨牙等,脱肛; ,发育不良 2.异位损害
虫体或虫卵为中心的肉芽肿; 盆腔炎, 阑尾炎
四、实验诊断 1.查虫卵: 肛门拭子法------透明胶纸,棉签 2.查成虫
五、流行
1、人:唯一的传染源, 指甲垢内卵活10天,室内活3周
2、感染方式:
肛门-手-口; 接触、吸入感染; 逆行感染
3、儿童集体机构聚集性特点,易重复感染
六、防治 1、防止再感染
蛔虫特性 ★
• 定居部位:小肠肠腔 • 食性:以小肠内已消化的食物(食糜)
为食 • 雌虫产卵量:24万个虫卵/1条雌虫/天 • 钻孔习性
三、致病 • 1、幼虫的致病作用
蛔虫性支气管肺炎 支气管哮喘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2、成虫的致病作用 (1)肠蛔虫病 掠夺营养、消瘦、营养不良 消化功能紊乱 过敏性症状
蛔虫引起的荨麻疹
(2)蛔虫引起的外科并发症
寄生虫(3)线 虫

线虫(一)概论线虫属于线形动物门的线虫纲,寄生在人体的线虫主要有:蛔虫、鞭虫、蛲虫、钩虫、粪类圆线虫、旋毛虫和丝虫一、成虫特征1.线形或圆柱形、左右对称、体不分节2.雌雄异体,雌虫一般大于雄虫,雌虫末端较直,雄虫末端向腹面卷曲或膨大成交合伞3.消化道完整,由口孔、口腔、咽管、中肠、直肠和肛门组成。
4、生殖系统呈管状结构:雄虫单管,雌虫双管二、虫卵结构特点外——内:.卵黄膜或受精膜.壳质层.脂层/蛔甙层三、生活史特点1、线虫基本生活史:虫卵——幼虫(经4次蜕皮)——成虫2、生活史类型(1)土源性线虫----发育过程不需要中间宿主,称为直接发育型。
肠道线虫多属此型,如蛔虫、钩虫等。
(2)生物源性线虫---- 发育过程需要中间宿主,称为间接发育型。
幼虫在中间宿主体内发育为感染期,经口或经皮肤感染人。
组织内寄生线虫多属此型,如旋毛虫、丝虫。
四、临床表现与致病机制1、线虫的种类、寄生数量、发育阶段、寄生部位、虫体的机械和化学性刺激,以及宿主的营养和免疫状态等因素有关。
2、幼虫与成虫均致病(二)似引蛔线虫(蛔虫)1. 是人体最常见的寄生虫。
分布广,感染率高;全球13亿人感染,我国感染率为12.72%(04年第二次全国寄生虫调查)。
2.成虫寄生小肠,引起蛔虫病,可致严重并发症.一、形态(一)成虫1. 成虫大小:20~35cm×3~6mm15~31cm×2~4mm2. 头部3. 尾部(二)虫卵受精蛔虫卵蛋白质膜,卵壳,卵细胞,新月形空隙末受精蛔虫卵感染期虫卵二、生活史虫卵(人小肠,随粪便排出到体外)——受精卵(隐蔽、潮湿、温暖、氧充足的泥土,约3周,卵内形成幼虫,蜕皮1次)——感染期虫卵(被人吞食,到小肠,孵出)——幼虫(侵入肠壁、入血,经肺移行(蜕皮2次),到小肠(蜕皮1次))——成虫(寿命:1年)幼虫经肺移行途径小肠(钻进肠壁进入门脉)——肝——心——肺(穿过肺部毛细血管到肺泡,约2周)——支气管——气管——咽(随吞咽)——胃——小肠生活史特点:1.无中间宿主;2.感染阶段:感染期虫卵;3.感染方式:经口感染;4.幼虫需经肺移行5.产卵量巨大致病阶段:幼虫,成虫致病(一)幼虫致病1. 肺蛔虫症(Loeffer’s syndrome)原因: 幼虫对肺组织机械损伤、分泌免疫原性物质引起局部及全身反应。
医学寄生虫知识点

寄生虫知识点(含大题)总结——仅供参考寄生虫知识点总结1.经口感染:溶组织内阿米巴,蛔虫,鞭虫,蛲虫,华支睾吸虫,猪囊尾蚴;经皮肤感染:钩虫,血吸虫;经胎盘:弓形虫,疟原虫。
2.寄生虫流行特点:地方性,季节性,自然疫源区3.溶组织内阿米巴感染阶段为四核包囊,致病阶段为滋养体,临床表现为肠阿米巴和肠外阿米巴病(以阿米巴性肝脓肿常见),肠阿米巴检查滋养体,肠外阿米巴查包囊。
4.阴道毛滴虫滋养体既是繁殖阶段又是感染和致病阶段;传播途径包括直接和间接传播两种。
5.疟原虫红内期分为滋养体,裂殖体,配子体;在人体先后寄生于肝细胞和红细胞;感染途径为蚊虫叮咬(雌性按蚊)。
6.刚地弓形虫终宿主为猫,中间宿主为人;感染阶段为假包囊(卵囊),包囊,滋养体;对孕妇感染使用螺旋霉素。
7.华支睾吸虫(肝吸虫)第一中间宿主为淡水螺(豆螺),第二中间宿主为淡水鱼虾,十二指肠引流胆汁检查最有效。
8.布氏姜片(肠吸虫)吸虫中间宿主为扁卷螺,传播媒介为水生植物。
9.卫氏并殖吸虫(肺吸虫)第一中间宿主为川卷螺,第二为溪蟹和蝲蛄,治病分期:脓肿期,囊肿期,纤维瘢痕期,可引起皮下包块。
10.裂体吸虫(血吸虫)雌雄异体,中间宿主为钉螺,治病最严重为虫卵,人体常见异位寄生损害部位为肺和脑。
11.链状带绦虫(猪肉绦虫)孕节每侧7-13支,牛肉绦虫为15-30支,虫卵中含有六钩蚴,人体囊尾蚴病临床表现为皮下及肌囊尾蚴病,脑囊尾蚴病(癫痫症,颅内高压,神经精神症状),眼囊尾蚴病。
感染方式为自体内,自体外和异体感染。
12.细粒棘球绦虫中间宿主为人,治疗常选外科手术。
13.似蚓蛔线虫(蛔虫),胆道蛔虫病是常见的临床并发症。
14.鞭虫寄生于盲肠。
15.蠕形住肠线虫(蛲虫)多发于集聚地区,寄生于盲肠,透明胶纸法检查,其虫卵中含有一蝌蚪期胚胎。
16.钩虫感染期为丝状蚴,少数患者患异食症,可致贫血。
17.旋毛形线虫幼虫寄生于小肠,成虫寄生于横纹肌。
18.丝虫感染期为丝状蚴,微丝蚴可出现夜现周期性,马来丝虫多侵犯上下肢浅淋巴系统,班氏丝虫出浅淋巴也侵犯深部淋巴(淋巴管炎),常见病为象皮肿,鞘膜积液,乳糜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蛔虫变应原
出现荨麻疹、皮肤瘙痒、血管神 经性水肿、视神经炎、结膜炎、 蛔虫中毒性脑病等症状。
由IgE介导的I型超敏反应引起
(3)并发症(主要危害)
钻孔习性+寄生环境发生改变
刺激虫体活动力增加 钻入开口于肠壁的各种管道
各种并发症
(1)胆道蛔虫症
最为常见的并发症, 成
虫钻入胆总管引起。 。 引起:胆道大出血, 肝脓肿 , 胆结石、胆囊破裂, 胆汁性腹膜炎。 钻入胆总管 的蛔虫
蛔虫 蛲虫 鞭虫 钩虫 46.999 26.363 18.796 17.166
全国肠道线虫感染人数
蛔虫 鞭虫 钩虫 5.31亿 2.12亿 1.94亿
形态:
1. 成虫: 圆柱形,不分节,雌雄
异体。雄虫一般较雌虫
小,尾端向腹面卷曲。
2. 卵:
线虫卵无卵盖,一般为卵圆形, 卵壳多为黄色、棕黄
色或无色。
3. 幼虫在人体内需移行(经肝、肺)才能发育为成虫。 5. 成虫产卵量大,虫卵经粪便排出体外。
6. 成虫寿命一年左右。
4. 成虫寄生在人体小肠的肠腔,以肠腔的半消化物为食。
三、致病(Pathogenesis) 幼虫期致病
蛔虫致病 成虫期致病
主要表现:机械性损伤、超敏反应、营养不良、 肠功能障碍。
1. 幼虫致病
1. 幼虫致病作用:
幼虫侵入宿主;宿主体内移行所致损伤。
2. 成虫致病作用:
寄生部位摄取营养;机械性损害;化学刺激;
免疫病理损伤。
第二节 似蚓蛔线虫(蛔虫)
一、形态与结构 (一)成虫 (1)圆柱形(似蚯蚓)不 分节,两侧对称,大小相差 悬殊。口孔位于虫体顶端, 周围有三唇瓣,呈“品”字 形。
(2)雌雄异体,雄虫一般较雌虫小,尾端向腹 面弯曲,尾端具有明显特征(交合刺、交合伞等)。
1. 只需要一个宿主:人 2. 成虫的寄生部位:盲肠、结肠
3. 成虫寿命:不超过2个月
4. 雌虫必须到达肛周才产卵
5. 虫卵发育至感染期时间短(6h)
6. 感染期:感染期虫卵(口、呼吸道吸入)
三、致病
1. 雌虫肛周产卵所致局部刺激症状 肛门、会阴部皮肤瘙痒、继发性炎症。 烦躁不安、失眠、夜惊、夜间磨牙等 神经精神症状。
2. 异位损害 (1)蛲虫性阑尾炎
成虫寄生回盲部,容易钻入阑尾引起炎症。 症状:疼痛部位不定,显示慢性阑尾炎症状者较 多,如早期驱虫治疗,可免于阑尾切除。
(2)蛲虫性泌尿生殖系统炎症
雌虫肛周产卵后误入阴道、子宫、尿道。
症状:女性(女童)多见。阴道炎、宫颈炎、子宫
内膜炎、输卵管炎,尿道炎、遗尿等。
蛔虫感染率高的原因主要在于:
①生活史简单:直接型,无需中间宿主 ②感染方式简单:经口
③产卵量大:24万/天/雌
④虫卵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强
⑤用未经处理的人粪做肥料和随地大便使蛔虫卵
污染土壤
⑥人群不良的卫生习惯
4、防治
(1)卫生宣教,预病人和带虫者
驱虫: 秋冬季进行、反复治疗
预习: 第十三章 线虫
第五节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
第七节 旋毛形线虫
第十一章 吸虫
第一节 概论 第二节 华支睾吸虫 第五节 卫氏并殖吸虫
蛔虫卵:卵细胞
未分裂
钩虫卵:卵细胞 已分裂
蛲虫卵:蝌蚪 期胚胎
生活史:
分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 1. 土源性线虫 发育过程中不需要中间宿主,感染阶段直接 进入人体发育。如:蛔虫。 2. 生物源性线虫 发育过程中需要中间宿主,幼虫需先在中间宿 主体内发育致感染阶段后,再进入人体发育。 如:丝虫。
致病:
二、致病与诊断
1. 致病机理:
虫体的机械损伤和分泌物 肠壁充血、水肿或出血等
少数患者
肠壁组织增厚,肉芽肿 重度感染者可致慢性失血
2. 临床表现:
(1)轻度感染多无明显症状
(2) 重度感染者:头晕、腹痛、慢性腹
泻、大便隐血或带有鲜血、食欲减退、虚
弱、消瘦、贫血等。
(3) 儿童重度感染者可导致肛门脱垂。
(2)蛔虫性肠梗阻
回肠多见。
发展:绞窄性肠梗阻、
肠扭转、肠套叠和肠
坏死,甚至肠穿孔、急
性腹膜炎。
25
四、实验诊断(Lab Diagnosis)
1. 粪便检查: 直接涂片法 1片检出率80%,3片95% 沉淀集卵法 饱和盐水浮聚法 2. 驱虫治疗性诊断 临床表现疑似蛔虫病者可采用
3. 检查痰液
查幼虫(适于有呼吸道症状)
在人体内移行造成组织(肺)机械性损伤。
肺
幼虫在肺部移行
肺部出血、细支气管上皮细胞脱落
蛔虫性肺炎、哮喘、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2. 成虫致病(主要致病,严重)
(1) 掠夺营养和破坏肠粘膜影响吸收
损伤肠粘膜
引起营养不良
症状:食欲不振 、恶心、
呕吐, 间歇性脐周腹痛,
消化不良,腹泻。
(2)引起超敏反应
3. 实验诊断
粪检 直接涂片法 饱和盐水浮聚法
反复检查,提高检出率
三、流行与防治
与蛔虫基本相同。 常见的药物有阿苯哒唑和甲苯哒唑,均对 鞭虫病有较好的驱虫效果。
第四节 蠕形住肠线虫(蛲虫)
一、形态 成虫:细小,乳白色,呈线头状,有头翼和咽管球。
头翼 咽管球 雌虫 雄虫
(8 ~ 13)mm×(0.3 ~ 0.5)mm
阿苯达唑(丙硫咪唑,肠虫清)、甲苯达唑、
伊维菌素
(3)加强粪管 干 粪 堆肥法(52~70℃) 水 粪 五格三池贮粪法(沉淀、氨) 粪尿混合贮存(氨) 沼气池( 沉淀、氨)
五格三池贮粪法
第三节 毛首鞭形线虫(鞭虫)
一、形态与生活史
成虫:前细(约占总长3/5)
后粗,外形似马鞭。
雌虫:长30 ~50mm,尾端钝圆;
雌
雄
雄虫
长15~31cm,尾端向腹面弯曲,交合刺。
交合刺
(二)虫卵
1. 受精蛔虫卵
呈宽椭圆形,大小约为
(45~75)m×(35~50)m。
卵壳较厚,外被蛋白质膜,
棕黄色。卵壳内有一卵细
胞,与卵壳间常见有新月 形空隙。 受精蛔虫卵
2. 未受精蛔虫卵
长椭圆形,大小约为
(88~94)m×(39~44)m。 卵壳与蛋白质膜均较薄,卵 壳内含许多大小不等的折光 性颗粒。
感染期 虫卵
虫体在人体的发育
经口食入
感染期虫卵
6~8h
幼虫
人体内移行 经肝、肺
幼虫
数周至 小肠
成虫
虫卵
幼虫体内移行:肠壁→静脉→肝→右心
→肺 →支气管、气管→咽→ 胃→小肠
蛔虫生活史小结
1. 生活史中不需要中间宿主,属直接发育型(土源
性线虫),人是唯一的宿主。
2. 感染期为感染期虫卵,经口感染人。
(2)造成蛔虫感染普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蛲虫的致病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4)造成蛲虫儿童感染率高且不易根治的原因是什么?
第十三章 线虫(p157)
第一节 线虫概论
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88~92年)
虫种
线虫 吸虫 绦虫 原虫
感染率%
59.022 0.573 0.195 10.315
全国肠道线虫平均感染率(%)
感染方式多种多样:难防
1. 直接感染(肛门 -手 -口) 2. 间接接触感染(通过玩具、食物等) 3. 吸入感染(衣被上虫卵→空气→吸入)
虫 卵 污 染 环 境
经 口 感 染
间 接 接 触 感 染
吸 入 感 染
六、防治
三卫:公共、家庭、个人 三勤:勤剪指甲 勤换洗衣服、被褥 饭前便后勤洗手
不吸吮手指、清洗玩具
雄虫:稍小,长30~45mm,尾端 向腹面呈环状卷曲。
虫卵:呈腰鼓形,大小约
(50~54)m×(22~23)m,棕黄色, 卵壳较厚,两端各有一透明塞状突 起。
生活史:
幼虫 (小肠) 经口 肠粘膜 10天± 人体内 成虫
小肠
回盲部
(盲肠)
感染期虫卵 感染期 虫卵 3w 外界土壤 虫卵
在盲肠寄生的鞭虫
(2 ~ 5)mm×(0.1 ~ 0.2)mm
成虫前端
虫卵:无色透明,
大小为50~60 m
×20~30 m。两侧不 对称,一侧较平,一 侧稍凸,柿核状。
二、生活史
经口食入 感染期卵(感染期)
幼虫 (十二指肠)
2~4W
2~4w 成虫 ( 盲肠)
虫卵 (肛周) 6h 感染期卵
6h
生活史特点:
五、流行与防治
1.分布
呈世界性(热带、亚热带、温带),估计全
球12.83亿,中国感染率平均12.72%。
非洲、亚洲﹥﹥北美
农村 > 城市 感染率:中度20~60%,重度60~90% 儿童 (3~10岁) > 成人
2.传染源
排受精蛔虫卵者。
3.传播途径
虫卵污染:使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人粪施肥, 儿童随地排便。
重点:
1. 线虫生活史类型。
2. 蛔虫的形态(成虫、虫卵),生活史,致病,
主要实验诊断方法原理和步骤。
3. 鞭虫的虫卵、生活史特点。
4. 蛲虫的虫卵、生活史特点,致病,蛲虫病常
规诊断方法,流行因素与防治原则。
复习题:
1. 名解:土源性线虫、生物源性线虫
1. 简答:
(1)蛔虫的致病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未受精蛔虫卵
蛔虫虫卵:卵壳厚而透明
受精卵 未受精卵
3. 脱蛋白质膜蛔虫卵
二、生活史(life cycle )
受精卵在外界土壤中的发育
幼虫在宿主体内移行和发育
成虫在小肠内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