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课城南旧事

合集下载

《城南旧事》名著导读课教案

《城南旧事》名著导读课教案

《城南旧事》名著导读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城南旧事》的兴趣。

2、指导阅读整本书的常用方法。

3、初步感受名著《城南旧事》中的生动的人物形象。

4、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来体验精彩片段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点】掌握阅读整本书的方法;初步感受名著中的人物形象和精彩片段的艺术魅力。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城南旧事》的兴趣。

【课前准备】1、师生共同准备好《城南旧事》2、《城南旧事》名著导读课课件3、下发名著导读表格【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一、播放背景音乐,进入书中情境。

1、(课件出示)骆驼队黑白图片(配上悠长深远的驼铃声)同学们,你们看:在一个温暖的冬日里,一队骆驼正从高高的城墙下缓缓走过;你们听,远处隐约传来了悦耳的驼铃声……2、播放音乐:李叔同的《送别》(将学生带入到名著的意境中)3、教师动情朗读:(课件出示)“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童年又重临于我的心头。

”师说明:这段文字出自42岁的林海音女士写作的《城南旧事》一书中的序言,她把自己难忘的童年时光写进了这部小说里。

(课件出示)“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哪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

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板书:城南旧事——林海音)师导:同学们愿意了解一下这位女士和她的小说吗?(生:愿意)好的,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她吧。

二、简介名著作者1、(课件出示)林海音女士的中年及童年画像(字幕简介)林海音:林海音(1918年-2001年),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苗栗县,生于日本大阪,童年在北平长大。

2、(课件出示图书封面)教师拿出《城南旧事》图书给学生看。

3、(课件出示)指着课件插图给学生看(童年纯真可爱的英子)这就是书中的主人公小英子,她的身上有着林海音童年的影子。

三、读书方法举隅1、由书名展开想象师:一看到书名《城南旧事》,谁来大胆预测一下本书将会讲述什么故事?(预设)生:《城南旧事》一书讲述了林海音小时候住在老北京城南时许多有趣的童年往事。

名著阅读《城南旧事》导读课 教案

名著阅读《城南旧事》导读课 教案

名著阅读《城南旧事》导读课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作品的内容。

2、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3、通过走进故事、走近人物、走进情节等方式回忆情节,交流独特的阅读感受,体会文字间蕴含的浓浓的爱。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悟文字的精妙,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教学难点:体会文字间蕴含的浓浓的爱。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影音导:一首美丽的歌谣《送别》曾伴随着我童年远去的足音,在一次次离别之际,给过我无限感动。

可我从来不知道这凄美动人的歌声背后还有一段《城南旧事》,不知道有一位名叫林海音的女作家深怀着新旧时代交杂的那份感伤,以童年的记忆写下了20世纪20年代北平城南的人情风物。

而这幅那个年代的北京风俗画,又以清新、淡雅、童稚的笔触,勾画出了普通百姓的命运遭际。

让我们一起走近----林海音……(看课件)二、阅读指导:1、看封面猜测内容2、初读浏览:了解大体内容。

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目录、作者序言、摘要介绍、书后评论,从目录中选取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先睹为快……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小结:《城南旧事》中,林海音化身为英子成就了自己半个世纪的怀乡梦。

她以一个孩子纯净得容不下任何尘埃的眼眸,给这个世界蒙上了一层梦幻般的明朗。

成人世界的痛苦与挣扎于是就滤去了浮世悲欢,还原成了生命的本来模样。

疯子也好,贼也罢。

贫穷也好,富庶也罢。

此时也褪去了世俗的烙印,取而代之的是有血有肉的、真实的生命。

让我们走进《城南旧事》……看目录:了解故事情节经过(课件----照片)3、细读品味:阅读方法指导(节选段落课件)A、节选段落示范指导:圈点勾划、写批注勾画出自己感触较深的词句,写下自己的见解----品味精妙、感想体会、不同见解等(课件展示)B、方法练习:同学们,你们读这本书的时候,有哪些片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1)你也可以像老师这样阅读:选取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5分钟时间,开始吧-----2)把你的感受与大家分享:指名同学在全班分享4、写读书感悟—--收获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这样评价《城南旧事》说:这是作者林海音的传记式小说,写了5个故事。

《城南旧事》导读课

《城南旧事》导读课
课外书屋:《城南旧事》
“我默默地想,慢慢 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 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 悦耳的驼铃声,童年又重 临于我的心头。” “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 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 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 它们写下来吧。就这样, 我写了一本《城南旧 事》。”
林海音(1918—2001), 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台湾 著名女作家。 《城南旧事》是一部自传 体小说,它以朴实、纯真的笔 调,描绘了20世纪20年代,主 人公小英子在北京城南经历的 童年往事,向我们展示了一个 孩子眼中的老北京,一段上个 世纪初北京人的生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课下作业:
在课后,用本节 课学习的读书方法, 自主阅读《城南旧事》 其它的部分;推荐给 家人阅读,分享读书 心得。
不动笔墨不读书
• 认读、理解文中生字新词, 把文章读准确、读通顺。 • 圈点勾画:勾画出文中优 美或自己感触较深的词句、 片段。 • 写批注:写下自己的见解、 困惑、感受。 • 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横 向比较,写读整本书的感 受。
自读要求:
1、认读、理解文中生字新 词,把文章读准确、读通顺。 2、圈点勾画:勾画出文中 优美或自己感触较深的词句、 片段。 3、写批注:写下自己的见 解、困惑、感受并与同伴交 流。
“序言”,又叫“序”、 “前言”、“引言”,是放在 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内容多 说明本书的主要内容,写作缘 由,经过和特点。作者自己写 的叫“自序”,《冬阳· 童 年· 骆驼队》就是林海音女士 为本书写的一篇自序。
目录
• • • • • 惠安馆传奇 我们看海去 兰姨娘 驴打滚儿 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

城南旧事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学设计

城南旧事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学设计

城南旧事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学设计【文本解读】台湾被日本侵占期间,林家不甘在日寇的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

《城南旧事》是一本自传体小说,以林海音5——13岁在北京城南的生活为背景创作。

它透过主人公英子童稚的双眼,向世人展现了成人世界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同时也再现了那个时代北京城独特的百姓生活与风俗旧貌,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及北京城南深深的思念。

【教学目标】1、了解主要内容:通过封面、序言等了解主要内容及创作背景,教给学生初次了解书目内容的基本方法。

2、激趣导向:通过故事中主要人物的选择角度,及英子与他们欢乐的童年往事的片段朗读,引导学生在以后的阅读过程中关注英子纯洁、善良的童心,及本书独特的描写角度。

3、紧扣“送别”主线,猜想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品味本书的“成长”主题。

【教学过程】一、了解主要内容:1、读封面(封面、封底、勒口):了解本书主要内容及作者、创作背景。

同学们:拿到一本书,我们最先看到的就是封面,购买一本书,最先吸引我们的也是封面,封面能告诉我们什么呢?让我们快速的阅读封面上的文字和图片,说说你的了解。

(自传体小说,以小孩的视角看大人的悲欢离合,反应背景二三十年代老北京的风貌,带领我们重温了那个年代社会底层普通百姓的生活。

)2、读封面图画:让我们阅读本书封面图画的片段描写,初步感受一下英子有着怎样的童年生活?(天真快乐的童年生活及良好的家庭条件)出示:我在医院住了十几天,刚可以起床伏在楼窗口向下面看望,爸爸就雇来一辆马车,把我接回家。

马车是敞篷的,一边是爸,一边是妈,我坐在中间,好神气。

前面坐了两个赶马车的人,爸爸催他们快一点,皮鞭子抽在马身上,马蹄子得得得得,得得得得,一路跑下去。

马车所经过的路,我全不认识。

这条大街长又长,好像前面没尽没了。

我觉得很新鲜,转身脸向着车后,跪在座位上,向街上呆呆地看。

两边的树一棵棵地落在车后面,是车在走呢?是树在走呢?我仰起头来,望见了青蓝的天空,上面浮着一块白云彩,不,一条船……3、读序言:这本书主要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又表达了什么感情呢?语言也会告诉我们很多(本书主要回忆了作者在北京城南生活的往事,表达了自己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及对北京城南深深的思念)。

名著导读课城南旧事

名著导读课城南旧事

《名著导读课——城南旧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城南旧事》的兴趣。

2、指导阅读整本书的常用方法。

3、初步感受名著《城南旧事》中的生动的人物形象,体验精彩片段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阅读整本书的方法;初步感受名著中的人物形象和精彩片段的艺术魅力。

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城南旧事》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请学生根据所读书籍中的主要人物、重要情节创编谜语,请其他学生猜出书名。

师:同学们爱读书吗?我得验证一下。

(出示: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孙悟空、唐僧)你能猜出这是哪本书吗?你能像老师这样,根据书籍中的主要人物、重要情节创编一条谜语,请大家猜出这本书的名字吗?学生根据所读书籍中的主要人物、重要情节创编谜语,请其他学生猜出书名。

教师结合学生发言进行点拨。

2、出示:小英子好朋友妞儿北京城,请学生猜一猜这是哪本书?根据学生回答引出《城南旧事》。

(出示《城南旧事》封面)学生能猜出书名这样导引:不错,这本书就是《城南旧事》。

你是怎么猜出来的?学生不能猜出书名这样导引:看来大家对这本书还不太熟悉。

它就是《城南旧事》,来,读读它的名字。

3、(1)你知道这本书的作者是谁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如果学生不了解作者是林海音,可以这样导引:其实,我们对于这本书的作者并不陌生,今年我们还学过她写的《窃读记》。

(2)观察一下封面,你发现了什么?(作者、出版社等)看似简单的封面包含了作者、出版社等这么多信息,读书时还真不能忽略它!(3)你对林海音有什么了解?4、课件出示作者简介,了解其主要成就,及《城南旧事》的重要影响,唤起学生读书时关注作者简介的意识。

师:大家对林海音有一定的了解,能看得出你们很重视课外知识的阅读积累。

其实,在每本书中往往都有作者简介,透过它,我们可以对作者有一个较全面地了解。

咱们来看看这本书对林海音又有怎样的介绍呢?(板书:了解作者)课件出示:林海音(1918—2001),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

《城南旧事》名著导读课公开课33页PPT

《城南旧事》名著导读课公开课33页PPT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城南旧事》名著导读课公开课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 陈鹤琴

城南旧事名著导读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PPT课件

城南旧事名著导读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PPT课件
第12页
相互交流:你最喜欢或者最打动你句子。
第13页
她麻花梳得比 妈元宝髻俏皮多了, 看她把头发拧成两 股,一来二去就盘 成一个髻,一排茉 莉花总髻是清幽幽, 半弯身地卧在那髻 旁。她一身轻俏, 掖在右襟上麻纱手 绢,一朵白菊花似 贴在那里。
第14页
一排头发齐齐齐着眉毛,两边 垂到耳朵边。身上穿正是那件蛋青 绸子旗袍,做成长身坎肩另接两只 袖子样式,脖子上围一条白纱,斜 斜地系成一个大蝴蝶结,就跟在女 高师念书张家三姨打扮得一样样!
第1页
第2页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骆驼队 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驼铃声。童年重临于我心 头。”
——42岁林海音女士写作《城南旧事》一书序 言中话
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哪些景色和人 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就这么,我 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第3页
必读书目——《城南旧事》
第30页
童年英子是高兴,西厢房里留下了她和妞儿欢笑。
童年英子是善良,她帮秀贞找到了失散多年亲生女儿。
童年英子是


第31页
童年啊!是梦中真,是真中梦,是回 想时含泪微笑。
---冰心
第32页
童年啊!是梦中真,是真中梦,是回 想时含泪微笑。
---冰心
第3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页
深入阅读导读单
• 《城南旧事》是一部禁得起时间老人考验小说,它透过英子童稚 双眼,向我们展示了大人世界悲欢离合,有一个说不出天真,却 道尽人世间复杂情感,再次阅读,我们陷入思索:
第25页
第26页

昨天我去看父亲,他喉咙肿胀着,声音是低哑。我告诉爸
,行毕业仪式时候,我代表全体同学领毕业证书,而且致谢词

《城南旧事》导读课

《城南旧事》导读课
把它制成了精美的书签。我们就把自己亲手制作的书签送给好朋友吧。
林海音(1918年3月18日-2001年12月1日), 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台湾作家。 生于
日本大阪,原籍台湾苗栗县头份镇。3岁随父母返台湾,因台湾被日本控制便举家迁往北京,度过了难忘的童年生活。25年后英子与夫君何凡扶着妈妈,携着、背着、抱着三个孩子。1948年举家迁往台湾,在台湾仍以办报,办刊,写作,出版为主,联络了大批在台湾的文化界人士提携了大量台湾文学青年出版了众多文学名作。被称为“台湾文学的祖母级人物”,1998年荣获“终身成就奖”。
该作品于1983年被改编成同名电影,由吴贻弓执导。
分组交流,然后选代表汇报
1、我喜欢英子
主人公英子是一个善良、聪明、大胆,5、6岁的小女孩。生活在北京胡同里,以充满童真的眼光观察着世界,关注着她周围的各色人等。最终在小学毕业典礼上,爸爸因病离世,英子意识到,自己长大了。
1、我喜欢英子。
2、我喜欢秀贞这一形象。因为她惠安馆痴傻的疯女人秀贞与英子成了朋友,在英子的帮助下,疯女人找回了失散多年的女儿,然而,命运弄人,秀贞母女相认的晚上便惨死在了火车轮下。
3、我喜欢兰姨娘这个人物形象父母的朋友,心地善良,敢于追求爱情。爸爸对兰姨娘日久生情,小英子撮合同住家中的德安叔与兰姨娘,事成后两人相约离开。。
4、我喜欢宋妈这一人物形象。英子的奶妈,是个朴实的乡下人。宋妈几年前撇下孩子来到英子家中伺候,却收到儿子溺水身亡,女儿被卖给别人的噩耗,宋妈含泪离开。
读:原文。
1、同学们掌握的知识可真不少,大家读书可真仔细,老师也和同学们一样喜欢《城南旧事》,——(播放精彩片段)
2、相信同学们也和老师一样迫不及待地想说说其中的趣人妙事了。四人小组先交流一下吧.。

城南旧事导读课教案和课件

城南旧事导读课教案和课件

城南旧事导读课教案和课件
一、课程导入
1. 图片导入:展示老北京的城南旧照片,引起学生对城南旧事的回忆。

2. 提问导入:问学生是否听过或读过城南旧事,谈谈他们对这本书的印象。

二、课程讲解
1. 作者介绍:介绍林海音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作者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下了这本小说。

2. 内容概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本书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对这本书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3. 人物分析:分析书中的主要人物,包括英子、秀珍、妞儿等,让学生理解这些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命运。

4.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探讨这本书的主题,例如童年、离别、成长等,让学生深入理解书中的情感和思想。

5. 写作手法:分析林海音的写作手法,包括语言特色、叙事风格等,让学生了解如何通过文字表达情感和刻画人物。

三、课堂互动
1.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他们最喜欢的情节或人物,并分享他们的看法。

2.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书中的某个角色,通过表演来加深对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的理解。

3. 写读后感:让学生写一篇读后感,谈谈他们对这本书的看法和感受。

四、课程总结
1. 回顾总结:回顾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强调这本书的主题和思想。

2.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阅读和写作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件制作要求
1. 内容要简洁明了:课件内容要紧扣课程主题,避免过多的文字和图片,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2. 色彩要协调:课件的背景和文字颜色要协调,避免使用过于花哨的颜色,以免影响学生的阅读体验。

3. 图片要精选:课件中使用的图片要精选,要符合课程内容,避免使用与主题无关的图片。

城南旧事导读课

城南旧事导读课

《城南旧事》导读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城南旧事》的兴趣。

2、指导阅读的常用方法。

3、初步感受名著《城南旧事》中的生动的人物形象。

二、教学流程:(一)童年的记忆谈话导入:孩子们,星期天放假在家都喜欢玩些什么游戏?我小时候家里没什么玩具,妈妈给缝个沙包,扔沙包,玩跳房子。

冬天太冷啦,一群人靠墙挤过来挤过去,既取暖又好玩。

童年是快乐的,有趣的。

今天我带你一起看看这位作者回忆的童年趣事。

出示课件一: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吃草料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

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

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这段文字出自林海音女士写的《城南旧事》一书中的后记,她把自己难忘的童年时光写进了这部小说里。

读了这段文字,作者给你留下来怎样的印象?林海音在书中这样写道:出示课件二: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

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城南旧事》是林海音,也就是文中的英子对她童年的回忆。

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一下作者。

简介名著作者课件出示:林海音女士的中年及童年画像林海音:林海音(1918年-2001年),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她的童年在北平也就是现在的北京长大。

她写的《城南旧事》被拍成电影,影响了一代代人。

并且《城南旧事》出版后记——《冬阳童年骆驼队》被选入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本里。

《爸爸的花儿落了》入选初中语文课本。

(二)、民国——一群贫苦人的记忆林海音生于1918年,她的童年正处于民国时期,我们先看一组图片,了解民国当时的社会状况。

出示图片一车夫在人力车站等着拉活儿出示图片二两个扛着干柴回家的小家伙,他们的母亲或许正等着他们的柴火烧火做饭吧。

出示图片三鞋匠看上去六十多岁,他手上拿着针线在衲鞋底。

《城南旧事》名著导读课学习教学学习案例.doc

《城南旧事》名著导读课学习教学学习案例.doc

《城南旧事》名著导读课教学案例【教学目标】概括(激趣)(授法)两大目1、激学生自主《城南旧事》的趣。

2、指整本的常用方法。

3、初步感受名著《城南旧事》中的生的人物形象。

4、通各种方式的朗来体精彩片段的魅力。

【教学重点】掌握整本的方法;初步感受名著中的人物形象和精彩片段的魅力。

【教学难点】激学生自主《城南旧事》的趣。

(激趣)(根本任)【课前准备】1、生共同准好《城南旧事》2、《城南旧事》名著件3、下名著表格【课时安排】 1【教学设计】一、播放背景音乐,进入书中情境。

(激趣)1、(件出示)黑白片(配上悠深的声)同学,你看:在一个温暖的冬日里,一正从高高的城下走;你听,来了悦耳的声⋯⋯2 、播放音:李叔同的《送》(将学生入到名著的意境中)3、教情朗:(课件出示)“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童年又重临于我的心头。

”师说明:这段文字出自42 岁的林海音女士写作的《城南旧事》一书中的序言,她把自己难忘的童年时光写进了这部小说里。

(课件出示)“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哪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

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板书:城南旧事——林海音)师导:同学们愿意了解一下这位女士和她的小说吗?(生:愿意)好的,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她吧。

二、简介名著作者(激趣)1、(课件出示)林海音女士的中年及童年画像(字幕简介)林海音:林海音( 1918 年- 2001 年),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苗栗县,生于日本大阪,童年在北平长大。

2、(课件出示图书封面)教师拿出《城南旧事》图书给学生看。

3、(课件出示)指着课件插图给学生看(童年纯真可爱的英子)这就是书中的主人公小英子,她的身上有着林海音童年的影子。

三、读书方法举隅(授法)1、由书名展开想象师:一看到书名《城南旧事》,谁来大胆预测一下本书将会讲述什么故事?(预设)生:《城南旧事》一书讲述了林海音小时候住在老北京城南时许多有趣的童年往事。

《城南旧事》名著导读课新PPT教学课件

《城南旧事》名著导读课新PPT教学课件
1
2
本月必读书目——《城南旧事》
《城南旧事》作者

人,
这是一部关于作者童年旧事的自传体小说,主
要讲了《
》、《
》、《
》、

》、《
》五个小故事。故事
中刻画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其中给我印象
7
8
9
10
妞儿只有一条辫子,又黄又短,像妈在土地庙给 我买的小狗的尾巴。第二次看见妞儿,是我在井窝子 旁边看打水。她过来了,一声不响地站在我身边,我 们俩相对着笑了笑,不知道说什么好。等一会儿,我 就忍不住去摸她那条小黄辫子了,她又向我笑了笑, 指着后面,低低地声音说:
24
17
• 朱熹说: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
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 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 始是学。
18
深入阅读导读单
• 《城南旧事》是一部禁得起时间老人考验的小说,它透过英子童
稚的双眼,向我们展示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有一种说不出的 天真,却道尽人世间复杂的情感,再次阅读,我们陷入思索:
“你家住在那条胡同里?” “恩。”我说。“第几个门?” 我伸出手指头来算了算:“一,二,三,四,第 四个门。到我们家来玩。” 她摇摇头说:“你们胡同里有疯子,妈不叫我 去。” “怕什么,她又不吃人。” 她仍然是笑笑地摇摇头。
11
• 她不说话,也不用袖子去抹
眼,就让眼泪滴答滴答落在 藤箱里,都被小油鸡和着小 米吃下去了!
• 忽然,她站起来,撩开袖口,
撩起裤角,轻轻地说:
• “看我爸爸打的!”
• 我是蹲着的,伸出手正好摸
到她的腿上那一条条肿起的 伤痕。我轻轻地摸,倒惹得 她哭出声音来了。她因为不 敢放声,嘤嘤的小声哭,真 是可怜

《城南旧事》导读课教案

《城南旧事》导读课教案
出示资料袋,引导学生从资料袋中提取重要信息。
三、初读课文,列小标题
1.初读课文,归纳文章写了哪几件童年往事?
2.以第一件事为例,引导学生交流讨论怎样为文章取小标题。
教给取小标题的方法:(1.准确2 .精炼)
四、感悟文中英子形象
品读第二件事,感悟英子的形象(童真,童趣 天真可爱 想象丰富)
五、品析文章精彩片段
从“那么……那么……那么……”去品味经典的秘密,教给孩子阅读方法。
六、品文章结构,体会文章情感基调
比较林海音文章结构和我们作文结构的区别。从而体会文章中淡淡忧伤的情绪。
七、运用插图,走进《城南旧事》
出示《城南旧事》书的插图,聊一聊插图,激发学生自主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城南旧事》导读课
——冬阳.童年.骆驼队
教学目标:1.通过对本篇课文的阅读,理解感悟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写作的情感基调。激发学生读《城南旧事》整本书的兴趣。2.教给学生提取文章信息的阅读方法。
教学重难点:掌握阅读方法,初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受精彩片段的艺术魅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解课题
读课题,想象画面
二、教给提取信息方法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城南旧事 名著导读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城南旧事 名著导读
3、引导学生看目录
师:(指着图书)《城南旧事》这本书向我们讲述了几个故事?你从哪里知道的?
生:目录上写得很清楚。《城南旧事》中以主人公小英子的成长为线索共讲述了5个故事:《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爸爸的花落了》。
(出示课件)目录
《惠安馆》
《我们看海去》
《兰姨娘》
《驴打滚》
【课前准备】
1、师生共同准备好《城南旧事》
2、《城南旧事》名著导读课课件
3、下发阅读积累卡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一、播放背景音乐,进入书中情境。
1、(课件出示)骆驼队黑白图片同学们,你们看:在一个温暖的冬日里,一队骆驼正从高高的城墙下缓缓走过;你们听,远处隐约传来了悦耳的驼铃声……
2、播放音乐:李叔同的《送别》(将学生带入到名著的意境中)
2、先读序言
师:(指书中序言)《冬阳·童年·骆驼队》是《城南旧事》的序言。
(课件出示)“序言”,又叫“序”、“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内容多说明本书的主要内容,写作缘由,经过和特点。作者自己写的叫“自序”,《冬阳·童年·骆驼队》就是林海音女士为本书写的一篇自序。
师强调:只要读懂了序言,我们就好像找到了顺畅通读本书的一把金钥匙。
2、教师拿出《城南旧事》图书给学生看。
3、(课件出示)指着课件插图给学生看(童年纯真可爱的英子)这就是书中的主人公小英子,她的身上有着林海音童年的影子。
三、读书方法例举
1、由书名展开想象
师:一看到书名《城南旧事》,谁来大胆预测一下本书将会讲述什么故事?
(预设)生:《城南旧事》一书讲述了林海音小时候住在老北京城南时许多有趣的童年往事。
(板书:城南旧事——林海音)

城南旧事导读课

城南旧事导读课

《城南旧事》导读课一、释题1.指名读课题《冬阳·童年·骆驼队》,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个课题有些特别?2.你看,用这两个间隔符号把“冬阳童年骆驼队”这3个词语给串起来了,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呢?带着画面,再读课题。

中间有间隔符号,可以稍微停顿一下。

再读课题。

二、资料袋(出示)1.指名读2.通过这个资料袋,你获取了哪些信息呢。

(提取信息最好是不读原句,自己概括)3.师生共同梳理:序言自传体小说(自传体小说是在作者亲身经历的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运用小说的艺术写法和表达技巧经过虚构、想象、加工而成。

)林海音(板书)出示照片北京城南经历的童年往事。

拍成电影4.小结:从长长的资料袋里,我们提取了5个主要信息,同学们,在读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之前,我们要将重要信息进行提取。

来帮助我们尽快地走进文本。

三、概括童年往事。

1.请浏览课文,看看作者回忆了哪几件童年往事?请你给这几件童年往事分别取一个小标题,你会怎么取?2.引导:出示第一个片段:指名读咀嚼嚼齐读取小标题要求准确简练3.请大家给后3件事取标题。

板书:四、分析英子形象。

1.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英子的童年往事,你觉得英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呢?边读边做批注。

2.边交流边板书。

3.小结,童年时的英子是个天真烂漫想象丰富有主见充满好奇的孩子。

后来这个孩子长大了,在她42岁时,回想起这段童年时光,提笔写下了《城南旧事》这部经典作品。

什么样的作品才能称为经典作品?(百读不厌)五、品味语言1、让我们再来读读第一件事,出示片段,看看你能读出什么味道?2、这段话好不好?好在哪里?那样……那样……(画面感很强)文笔描写都特别细致。

林海音的文字很朴实,但很有韵味,读:林海音的文字很朴实,但描写很细致,读:六、结构1、师读:夏天过去、秋天……2、出示:看,这是林海音文章的结构。

我们有没有按四季的顺序写过作文?3、那林海音为什么从冬天开始写起呢,写这个骆驼队呢?找挖煤为什么林海音又要回到冬天呢?(一年一年又一年,骆驼队来了又走了,走了又来了,时光在流逝,季节在轮回,但只有一件东西却再也回不来了——童年)六、体会感情1、指名读,你读出了什么?(怀念不舍淡淡的忧愁)是啊,不光是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著导读课——xx 旧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城南旧事》的兴趣。

2、指导阅读整本书的常用方法。

3、初步感受名著《城南旧事》中的生动的人物形象,体验精彩片段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阅读整本书的方法;初步感受名著中的人物形象和精彩片段的艺术魅力。

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城南旧事》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请学生根据所读书籍中的主要人物、重要情节创编谜语,请其他学生猜出书名。

师:同学们爱读书吗?我得验证一下。

(出示: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孙悟空、唐僧)你能猜出这是哪本书吗?你能像老师这样,根据书籍中的主要人物、重要情节创编一条谜语,请大家猜出这本书的名字吗?学生根据所读书籍中的主要人物、重要情节创编谜语,请其他学生猜出书名。

教师结合学生发言进行点拨。

2、出示:小英子好朋友妞儿北京城,请学生猜一猜这是哪本书?根据学生回答引出《城南旧事》。

(出示《城南旧事》封面)学生能猜出书名这样导引:不错,这本书就是《城南旧事》。

你是怎么猜出来的?学生不能猜出书名这样导引:看来大家对这本书还不太熟悉。

它就是《城南旧事》,来,读读它的名字。

3、(1)你知道这本书的作者是谁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如果学生不了解作者是林海音,可以这样导引:其实,我们对于这本书的作者并不陌生,今年我们还学过她写的《窃读记》。

(2)观察一下封面,你发现了什么?(作者、出版社等)看似简单的封面包含了作者、出版社等这么多信息,读书时还真不能忽略它!(3)你对xx 有什么了解?4、课件出示作者简介,了解其主要成就,及《城南旧事》的重要影响,唤起学生读书时关注作者简介的意识。

师:大家对林海音有一定的了解,能看得出你们很重视课外知识的阅读积累。

其实,在每本书中往往都有作者简介,透过它,我们可以对作者有一个较全面地了解。

咱们来看看这本书对林海音又有怎样的介绍呢?(板书:了解作者)课件出示:林海音(1918—2001),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

5 岁来到北京,在北京度过了她的童年与青年时期。

1948年,举家迁往台湾,在台湾她出版了众多文学佳作,在文坛颇负盛名,被称为台湾文学的“祖母级人物”。

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城南旧事》、散文集《冬青树》等。

《城南旧事》是她最具影响力的作品。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林海音的这部名作——《城南旧事》。

二、读简介,看目录,了解内容:1、什么是“旧事”?顾名思义“城南旧事”就是——点拨:书名是作品的眼睛,根据它我们往往可以推测出一本书的内容。

2、究竟“城”是什么城?又发生过哪些旧事呢?你有办法了解吗?学生可能会谈到以下内容,适时分别作如下引导:(1)学生谈到阅读整本书,了解内容,引导:不错,阅读整本书的确能知道书的内容。

如果不让你细读整本书,你有办法在短时间内知道它写了什么吗?(2)学生谈到翻阅“内容简介”,了解内容,引导:你在学习上肯定是个细心的孩子。

读书前,翻阅一下“内容简介”我们很容易了解书的内容。

咱们就来看看《城南旧事》的内容简介吧。

(板书:翻阅简介)3、学生轻声读一读资料中的“内容简介”,课件出示《城南旧事》内容简介:《城南旧事》是林海音于1960 年出版的以其六岁到十二岁的生活为背景的一部自传体小说。

小说以朴实、纯真的笔调,描绘了20世纪20 年代主人公英子在北京城南经历的童年往事,小说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孩子眼中的老北京,尤其是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及其周围人们的生活图景。

4、看来这本书讲的是英子童年的一些往事,究竟是些什么事呢?咱们一起来看看目录。

谁愿意为大家读一读?课件出示目录:序言xx 馆我们看海去xx 姨娘驴打滚儿爸爸的花儿落了出版后记——冬阳童年骆驼队师:透过目录,你知道些什么?在这些内容中,你最想读什么?点拨:“目录”体现了书的结构。

目录不仅能使我们轻松把握故事的线索,还能引发我们的思考呢。

读书看“目录”可是个好习惯呦。

(板书:浏览目录)如果学生谈到阅读序言、后记的欲望,适时介绍有关序言、后记的知识,课件出示:序言又叫做“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

它往往介绍书籍的内容、写作缘由、和艺术特色。

作者自己写的序言叫“自序”,别人代写的序言叫“代序”。

和序言相对应放在正文之后的文章,就是出版后记。

它的篇幅比较短,多用来说明写作经过,或评价内容等。

不管是序言还是后记都是作者真实感情的流露,读书时咱们可千万别错过它们!(板书:关注前言、后记)三、阅读片段,点拨品读方法:师:你们知道当初老师看这本书时最想读哪个故事吗?就是《惠安馆》。

今天,老师把这个故事中的一个小片段和大家一起分享。

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这篇文章吧。

1、学生阅读《惠安馆》中英子和妞儿在西厢房快乐玩耍的片段。

2、指导学生细读文本,把不懂的地方圈起来画上问号,引发自己感受的句子画上横线,做批注。

3、集体交流。

师:我看到咱们不少同学的纸上都留下了思考的痕迹,来交流一下你们思考的结果吧。

交流过程中针对学生思考的结果,作如下引导:(1)阅读时留下的疑问:我看到有些同学的纸上留下了问号,来,说说你们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学生交流心中的疑问,可能涉及词语、句子的意思、文本相关情节的猜想等)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解决心中的疑问呢?(针对学生想出的办法适时进行点拨:利用查字典、百度词典查询的方法理解词意;网络搜索、询问懂相关知识的人理解读不懂的句子;阅读名著全文印证自己的猜想等方法。

)2)阅读后的感受:结合学生的谈话,从抓住关键词语谈体会、联系实际说感受、体会写作特色等方面,利用评价语对学生品读文本的方法进行点拨。

4、(1)出示教师所写随笔,渗透读书方法。

师:咱们同学和老师真是心有灵犀,你们的所感所想也是我真实的感受。

读完这段小故事,我不禁由感而发,写下了这样的随笔:课件出示:童年是什么?是一张珍贵的照片,映出如花的笑脸;是一首动听的歌曲,谱出深情的旋律;是一段难忘的回忆,任年华流逝,永不老去。

(2)读书写随笔是我的习惯,你在读书时又有哪些好方法、好习惯呢?师:大家读书的好方法可真不少。

读书时,我们边阅读边用这些好方法品味语言,一定会受益匪浅。

(板书:品味语言)(3)如果你现在要完整的阅读这本书,能给大家提些建议吗?四、关注后记,感悟主题:师:刚才,我们在片段中感受到了英子的快乐。

童年是无忧无虑的,可是,林海音在后记中却这样写,,1、课件出示出版后记的片段,教师配乐朗读: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

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

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

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2、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如果学生在第二个大环节中没有提到关注序言、后记,这里结合学生谈话内容适时介绍序言、后记的知识。

3、总结:英子的童年结束了,而林海音的这本《城南旧事》却在众多读者的心中留下了点点痕迹。

叶圣陶老先生读完《城南旧事》就曾发出这样的感慨:今天看完这本《城南旧事》,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为何早先我不知道这是部如此精良的作品?如此精良的作品,不读真是遗憾,读了就会受益无穷。

孩子们,看《城南旧事》吧,让我们一起随着英子走进她的城南,走进她的旧事,一起去分享林海音童年时的心情吧!近日,和河东小学五年一班的同学一起上了一节名著导读课——《城南旧事》,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

课虽已上完,但思考还在继续。

为什么上这节课?xx 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阅读一本好书不仅能积累知识,而且在潜移默化中也陶冶着自己的品格。

一个喜欢读书的孩子必定是一个心地纯净、举止文雅的人。

阅读,在一个孩子一生的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此,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要多阅读、多积累。

“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然而,现在孩子的阅读状况又是怎样呢?有的孩子根本提不起阅读的兴趣,任老师、家长讲尽道理、苦口劝说,我自“岿然不动”,阅读对于他们成了一种负担。

有的孩子拿起书草草翻过,阅读成了“走过场”。

还有的孩子读书时往往只阅读主要的情节,至于优美的语言、写作特色,乃至作者简介、出版前言、后记、对此书的评价等从未引起他们的关注,阅读成了了解梗概。

只有少数的孩子能静下心来完整地读完一本书。

孩子们的这些阅读现状的确令人担忧。

究其原因,我感到还是我们教师缺乏对孩子阅读方法的系统指导。

日常工作中,教学课本知识、批改作业等工作耗费了很多精力,我们很少能静下心抽出时间就阅读方法系统地对孩子进行指导,很多时候,向学生推荐阅读的内容也只是在教学时一带而过。

也许,正是我们的这种疏忽,造成了一些孩子读书时的惰性,促成了大多数孩子阅读时囫囵吞枣,不求甚解。

基于上面的状况,我决定上一节名著导读课,唤起学生读名著的兴趣,渗透从整体上阅读一本书的方法。

思考二:怎样上这节课?相对于文本教学而言,这节课上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所推荐的名著如果离孩子生活实际较远,孩子们无法引起共鸣,定然不会产生阅读的兴趣;教学时,一味的强调阅读方法,势必会忽略名著内容;而过分的以名著内容为依托激起学生阅读兴趣,又往往会使阅读方法的指导黯然失色。

选择哪本名著指导阅读,又怎样在指导阅读的过程中唤起学生读书的兴趣,巧妙地渗透阅读的方法呢?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我首先把推荐的名著锁定在《城南旧事》。

《城南旧事》是林海音最具影响力的作品。

林海音用生动的笔墨再现了童年发生在北京城南的往事。

这些往事或快乐或悲伤,故事情节或简单或离奇,无不充满着童年的纯真,孩子们读起来会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再者,孩子们已经学过《窃读记》,对林海音并不陌生,向他们推荐林海音的这部力作,容易唤起他们的阅读欲望。

此外,孩子们今后还会学到节选自《城南旧事》的《冬阳童年骆驼队》《爸爸的花儿落了》等文章,现在的阅读会为他们今后的学习作好铺垫。

在确定推荐的名著后,我又对教学环节的设定进行了深入思考。

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渗透阅读方法的指导,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如何突破这一难点呢?我采取了下面的方法: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名著内容的欲望,渗透整体阅读的方法。

看到一本书,孩子们最先想到的就是了解书的内容。

抓住孩子们这一心理,我以“究竟‘城'是什么城?又发生过哪些旧事呢?你有办法了解吗?”透“过目录你知道了什么?最想读那些内容?”等问题为依托,创设了一个探究名著内容的情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