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解读
2024版全文: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实用指南
![2024版全文: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实用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1b0f4681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3d.png)
2024版全文: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实用
指南
摘要
本文是2024年版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实用指南。
该指南旨在提供给医生和患者一个简单易懂的指导,帮助他们进行糖尿病的防治工作。
本指南遵循独立决策的原则,不寻求用户协助,并避免使用无法确认的引用内容。
引言
中国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有着重要影响。
为了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应对这一疾病,我们编写了本指南,旨在提供简单易行、无法律复杂性的防治策略。
防治策略
1. 健康饮食:建议患者采用均衡饮食,限制高糖、高脂肪和高盐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的摄入量。
2. 适度运动:鼓励患者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骑自行车等,每周至少150分钟。
3. 控制体重:建议患者通过健康饮食和适度运动控制体重,维持适当的身体质量指数(BMI)。
4. 规律监测血糖:患者应每日监测血糖水平,以确保血糖在合理范围内。
5. 药物治疗:对于控制不良的糖尿病患者,医生可以考虑使用口服药物或胰岛素治疗。
结论
本指南提供了简单易行、无法律复杂性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实用指南。
医生和患者可以根据本指南提供的策略,制定个性化的防治方案,以提高糖尿病的管理效果和生活质量。
解读中国二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专家讲座
![解读中国二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专家讲座](https://img.taocdn.com/s3/m/363e349a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5b.png)
降糖药品选择(1)
国内已上市各类降糖药品都列入指南药品安全性依然是选择治疗时关键原因优先选择上市时间长,经过大型临床试验和其它循证医学证实有良好安全性、疗效好药品限制使用有显著副作用药品,如TZDs类药品:罗格列酮对于新上市药品血药时间进行安全性观察
解读中国二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第21页
降糖药品选择(2)
解读中国二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第16页
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Global Guideline on Pregency and Diabetes..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Diabetes Care, , 33(Suppl.1):S11-61.
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解读中国二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Hale Waihona Puke 第7页参考:在诊疗切点以上时,血糖水平与微血管并发症风险呈线性相关
Diabetes Care 1997;20:1183– 1197
解读中国二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第8页
A1C在6.5%以上时视网膜病变患病率显著增加
Diabetes Care ; 32(7): 1327
第23页
指南:胰岛素起始治疗方案
胰岛素治疗方案应该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模式,包含基础胰岛素和餐时胰岛素两部分补充。胰岛素起始治疗可使用每日一次基础胰岛素或每日1-2次预混胰岛素。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版,讨论稿)
解读中国二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第24页
指南:适时开始胰岛素强化治疗
在胰岛素起始治疗基础上,经过充分剂量调整,如患者血糖水平仍未达标或出现重复低血糖,需深入优化治疗方案。可采取餐时+基础胰岛素或每日三次预混胰岛素类似物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
2024版全文:中国二型糖尿病防治全指南
![2024版全文:中国二型糖尿病防治全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0c032246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5a.png)
2024版全文:中国二型糖尿病防治全指
南
引言
本文是2024年发布的中国二型糖尿病防治全指南。
该指南旨在提供针对二型糖尿病的全面指导,包括预防、诊断、治疗和管理方面的建议。
预防
1. 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的饮食、适量的运动和保持健康的体重。
2. 控制高血压和高血脂等相关疾病,以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
3. 定期进行血糖检测,特别是对于高风险人群,如肥胖者、家族糖尿病史患者等。
诊断
1. 根据血糖水平和症状进行诊断,包括空腹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和随机血糖等指标。
2. 需要多次检测以确认诊断结果。
治疗
1. 首选治疗方法是改善生活方式,包括饮食控制和增加体力活动。
2. 对于无法通过生活方式改善的患者,药物治疗是必要的。
3. 药物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制定。
管理
1. 定期随访患者,监测血糖水平和相关指标。
2. 提供教育和支持,帮助患者理解并管理疾病。
3. 鼓励患者参与自我管理,包括定期测量血糖、按时服药和生活方式改变等。
结论
该指南提供了2024年版的中国二型糖尿病防治全指南,旨在帮助医务人员和患者更好地预防、诊断、治疗和管理二型糖尿病。
该指南强调了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的重要性,以实现糖尿病的有效控制和管理。
《2023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新指南》要点解析
![《2023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新指南》要点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f1b7107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de.png)
《2023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新指南》要点解析引言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其发病率持续上升。
为了更好地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发布了《2023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新指南》。
本文档将对该指南的要点进行详细解析。
指南要点概述1. 糖尿病的定义与分类指南首先对糖尿病进行了明确定义,并详细介绍了糖尿病的分型,包括1型、2型、其他特殊类型及妊娠期糖尿病。
2. 糖尿病的病因与病理生理机制本部分详细阐述了糖尿病的病因,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及自身免疫反应等,并对糖尿病的病理生理机制进行了深入剖析。
3. 糖尿病的临床表现与诊断指南详细介绍了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如多饮、多食、多尿等,并明确了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包括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
4. 糖尿病的治疗策略本部分为核心内容,指南提出了糖尿病治疗的五大策略,包括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并发症防治、教育与自我管理、随访与评估。
4.1 生活方式干预生活方式干预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4.2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口服降糖药物和胰岛素治疗。
指南对各类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及使用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阐述。
4.3 并发症防治糖尿病并发症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指南对并发症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出了具体建议。
4.4 教育与自我管理糖尿病教育与自我管理对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指南强调了患者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关教育内容。
4.5 随访与评估指南要求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并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以调整治疗方案。
5. 糖尿病的预防本部分对糖尿病的预防策略进行了详细阐述,包括生活方式的改变、高危人群筛查、药物预防等。
结论《2023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新指南》为糖尿病的防治提供了全面、科学的指导,有助于提高糖尿病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024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解读2
![2024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解读2](https://img.taocdn.com/s3/m/891fd357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fa.png)
2024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解读22024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是由中国医师协会糖尿病医师分会编写的权威指南,对于指导临床医生诊治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对其中的几个重要方面进行解读。
首先,指南对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进行了详细说明。
根据指南,2型糖尿病的诊断需符合以下条件: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或随机血糖≥11.1mmol/L,并且需要两次以上的检测结果符合上述条件。
此外,对于高风险人群,如肥胖、家族糖尿病史、胰岛素抵抗等,当血糖达到以下标准时,也可以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空腹血糖≥6.1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
其次,指南提供了2型糖尿病的综合治疗方案。
指南强调了非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如生活方式干预,包括饮食控制、适量运动和体重管理。
同时,对于需要药物治疗的患者,采用个体化的药物选择,根据患者的糖尿病病情、合并症和不良反应等因素进行调整。
指南还详细介绍了常用的降糖药物的作用机制、适应症和不良反应,以及联合应用时的注意事项。
再次,指南对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进行了细致的阐述。
2型糖尿病的并发症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眼病和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等。
指南指出,控制血糖水平是预防并减轻糖尿病并发症的重要手段,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个体化的血糖控制目标。
此外,指南还提出了针对不同并发症的治疗策略,如抗凝治疗、血脂调控、血压控制等。
最后,指南还关注了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和教育。
指南强调了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积极参与和主动管理的重要性,包括饮食控制、体重管理、运动锻炼、用药遵从等方面。
指南还提供了患者教育的具体内容和方法,旨在帮助患者充分了解糖尿病的病因、病情和治疗方法,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和意识。
总之,2024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为临床医生提供了详细的诊治指导和管理策略,对于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诊疗水平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解读PPT课件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解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ca658a8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86.png)
风险评估体系建立过程和方法论述
收集患者信息
包括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 血糖控制情况、既往病史等。
评估并发症风险
根据收集的患者信息,采用相关 风险评估工具,对患者发生各类 并发症的风险进行预测和评估。
制定个性化管理方
案
根据患者的并发症风险评估结果 ,制定针对性的管理方案,包括 血糖控制目标、药物治疗方案、 生活方式干预措施等。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 年版)》解读
汇报人:xxx 2023-12-10
目 录
• 指南概述与背景 • 糖尿病流行病学与现状 • 2型糖尿病诊断与评估 • 2型糖尿病治疗原则与方案选择 • 并发症管理与风险评估体系建立 • 患者教育与自我管理能力提升途径探讨
01
指南概述与背景
指南制定目的与意义
设定明确的血糖控制目标,并根据患者情况适时调整 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方案选择依据及注意事项
药物选择
根据患者病情、药物作用机制及副作用等因素,合理选择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 疗。
注意事项
遵循医嘱,按时按量服药;关注药物副作用,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自行停药 或更改药物剂量。
非药物治疗方法介绍及效果评价
全球糖尿病流行趋势及特点
发病率逐年上升
01
全球糖尿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
题。
流行类型转变
02
糖尿病流行类型由以往的发达国家为主,逐渐转变为发展中国
家为主。
并发症风险增加
03
随着糖尿病病程延长,患者发生心血管、肾脏等并发症的风险
增加。
中国糖尿病流行现状及挑战
患病人数众多
中国已成为全球糖尿病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解读PPT课件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解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6ba1135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31.png)
胰岛素治疗策略及注意事项
胰岛素种类
根据患者需求,选择合适的胰 岛素类型,如速效、中效、长
效等。
注射方式
胰岛素通常采用皮下注射的方 式给药,需注意注射部位的选 择和轮换。
血糖监测
使用胰岛素治疗时,应定期监 测血糖水平,及时调整胰岛素 用量,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注意事项
胰岛素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 行,患者需掌握正确的注射技
糖尿病神经病变筛查
建议每年进行一次神经电生理检查,以及时发现并治疗神经病变。
糖尿病足筛查
建议每年进行一次足部检查,包括足背动脉搏动、皮肤颜色、温度、 感觉等,以及时发现并治疗足部并发症。
治疗效果评估指标
血糖控制目标
根据患者的年龄、病程、并发症等情况,制定个 体化的血糖控制目标。一般来说,空腹血糖应控 制在4.4-7.0mmol/L之间,餐后2小时血糖应控制 在10.0mmol/L以下。
糖尿病并发症
长期高血糖可导致多种并发症,如心 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 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寿命。
指南制定目的与重要性
规范诊疗行为
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实用的糖 尿病诊疗建议,规范诊疗行为, 提高治疗效果。
促进患者自我管理
通过指南的宣传普及,提高患者 对糖尿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促 进患者自我管理。
持续葡萄糖监测(CGM)
CGM可以连续监测患者的血糖变化,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对于需要精细调整 治疗方案的患者,可以使用CGM进行监测。
并发症筛查项目和时间安排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
建议所有糖尿病患者每年进行一次眼底检查,以及时发现并治疗视网 膜病变。
糖尿病肾病筛查
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尿常规检查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以评估肾脏功能 。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年版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年版](https://img.taocdn.com/s3/m/61cceebb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78.png)
1.诊断标准:按照国际糖尿病联合会发布的标准,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包括空腹血糖值、口服葡萄糖耐受试验和随机血糖值。
2. 防治目标: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制定合理的血糖控制目标。
标准化管理的控制目标要求空腹血糖不超过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不超过7.8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不超过6.5%。
3.饮食控制:着重强调合理膳食,减少能量摄入,控制脂肪和盐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
推荐适量的饮酒和戒烟。
4.运动疗法:推荐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90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
建议在运动前测试血糖,以便调整运动前的餐食和胰岛素剂量。
5.药物治疗:指南中列举了多种口服药物和胰岛素的选择和应用情况。
治疗应根据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和个人情况进行个体化选择。
6.血糖监测:指南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天测试血糖控制情况。
病情稳定的患者可以每天测一次空腹血糖,用于调整胰岛素剂量和饮食。
7. 血压控制:降低血压是2型糖尿病患者防治的重要方面。
指南提出了血压控制目标,建议将收缩压控制在<130 mmHg,舒张压控制在<80 mmHg。
8.肺结核筛查:糖尿病患者是肺结核感染的高危人群之一,指南建议定期进行肺结核筛查。
9.爱心计划:指南强调建立完善的2型糖尿病健康教育和管理机制,鼓励建立爱心计划,提供糖尿病健康教育,并进行患者管理和随访。
10.并发症的防治:指南着重强调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防治。
早期识别和干预是预防和控制并发症的关键。
总之,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提供了全面的2型糖尿病防治方法和策略,对于指导临床实践和促进患者健康至关重要。
但需要指出的是,指南只是一种参考,应结合患者个体情况进行具体操作。
《2023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新指南》要点解析
![《2023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新指南》要点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05320c3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31.png)
《2023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新指南》
要点解析
2023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新指南要点
解析
根据新的2023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新指南,以下是一些要
点解析:
1. 糖尿病定义和分类:
- 糖尿病的定义:高血糖是糖尿病的主要特征,血糖水平超过
正常范围。
- 糖尿病的分类:分为2型糖尿病和1型糖尿病。
2. 2型糖尿病的预防:
- 饮食控制:合理安排饮食结构,限制糖分和高脂食物的摄入。
- 控制体重:保持适当的体重,减少肥胖对糖尿病的风险。
- 运动锻炼: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
- 戒烟限酒: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降低糖尿病的发生风险。
3. 2型糖尿病的治疗:
-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口服药物或胰岛素注
射治疗。
- 血糖监测:定期监测血糖水平,调整治疗方案。
- 饮食管理:控制饮食结构和热量摄入,避免过度饮食。
- 运动疗法:根据医生建议,进行适量的运动,有助于控制血
糖水平。
4. 并发症的防治:
- 心血管并发症:控制血压、血脂、血糖水平,进行定期体检。
- 眼部并发症:定期眼部检查,早期发现和治疗眼部病变。
- 肾脏并发症:定期检查尿常规、肾功能,控制血糖和血压。
- 神经系统并发症:控制血糖水平,避免长时间的高血糖状态。
总之,2023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新指南强调了饮食控制、体重管理、运动锻炼、药物治疗和并发症的防治。
患者应积极采取这
些措施,合理管理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风险。
防治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中国指南(2024年版)
![防治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中国指南(2024年版)](https://img.taocdn.com/s3/m/99ac1e41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b2.png)
防治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中国指南(2024年版)防治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中国指南(2024年版)引言本指南旨在为医务人员提供关于预防和治疗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指导。
酮症酸中毒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对患者的健康造成重大威胁。
通过遵循本指南,医务人员可以有效地管理这种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预防预防是防治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关键步骤。
以下是预防酮症酸中毒的策略:1. 管理血糖水平:确保患者的血糖水平保持在正常范围内,避免高血糖和低血糖的发生。
2. 健康饮食:推荐患者采用均衡的饮食,包括低碳水化合物和高纤维食物。
避免过量摄入脂肪和蛋白质。
3. 规律运动:鼓励患者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和促进健康。
4. 定期监测:建议患者定期进行血糖监测,以及其他相关指标如血酮体和酮症酸中毒相关的生化指标。
治疗当患者发生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即刻采取以下治疗措施:1. 确认诊断:通过临床症状、血液检查和尿液检查来确诊酮症酸中毒。
2. 补液治疗:给予患者静脉输液,纠正体液和电解质的紊乱。
3. 胰岛素治疗:根据患者的糖尿病类型和血糖水平,适当调整胰岛素的用量和给药方式。
4. 监测和观察:密切监测患者的血糖、血酮体、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情况。
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和体征。
后续管理治疗结束后,患者需要进行后续管理以预防再次发生酮症酸中毒。
以下是一些建议:1. 教育患者:向患者提供关于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等方面的教育,使其能够有效管理糖尿病并预防并发症。
2. 定期随访:定期与患者进行随访,监测其糖尿病控制情况和酮症酸中毒的风险。
3. 多学科合作:医务人员应与其他专业人员如糖尿病教育师、营养师等密切合作,共同制定患者的管理计划。
4. 疫苗接种:鼓励患者接种相关疫苗以预防感染,因为感染是导致酮症酸中毒的常见诱因之一。
结论本指南提供了关于防治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简明指导。
医务人员应当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定期评估治疗效果。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1版)解读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1版)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108f1974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86.png)
2023/10/18
我国2型糖尿病患病率
要点二:糖尿病诊断标准
在有严格质量控制的实验室,采用标准化方法测定的HbA1c可以作为 糖尿病的补充诊断标准。(B) 今年CDS开展的“中国糖化血红蛋白一致性计划(CGSP)”就是为了 优化中国的HbA1c标准化,以便将其用于糖尿病诊断。选择 HbA1c≥6.5%这个切点,应该是符合NGSP和IFCC标准,但只有通过一致
要点七:血糖监测
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R)纳入血糖控制目标(B)
2019年发布的TIR国际共识推荐1型及2型糖尿病患者 的TIR控制目标为>70%,但应高度个体化,同时关 注低血糖以及血糖波动。
2023/10/18
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 (TIR)纳入血糖控制 目标(B)
2023/10/18
2019年发布的TIR国际 共识推荐1型及2型糖尿 病患者的TIR控制目标 为>70%,但应高度个 体化,同时关注低血糖 以及血糖波动。
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R)
要点八:低血糖分类
Ⅰ级低血糖:血糖<3.9 mmol/L且≥3.0 mmol/L;
Ⅱ级低血糖:血糖<3.0 mmol/L;
Ⅲ级低血糖:没有特定的血糖界 限,伴有意识和/或躯体改变的严 重事件,需要他人帮助的低血糖。
2023/10/18
低血糖 分类
参考ADA标准
更新CKD进 展风险及就
2023/10/18
பைடு நூலகம்
1 新版概述
目录
2 新版指南更新的九大要点
3 总结
2023/10/18
1
2023/10/18
新版概述
糖尿病指南修订背景
朱大龙教授介绍指南更新要点
2024版全文:中国2型糖尿病预防及治疗指南
![2024版全文:中国2型糖尿病预防及治疗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06214013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dd.png)
肾脏疾病
定期监测尿蛋白,并采取措施 预防糖尿病性肾病,如控制血 压和血糖。
足部疾病
定期进行足部检查,预防糖尿 病足,如避免足部损伤,保持 良好足部卫生。
特殊人群的糖尿病治疗
1 1. 孕妇
妊娠期糖尿病风险增加,需密 切监测血糖,并根据情况调整 治疗方案,确保母婴安全。
2 2. 老年人
老年人更容易出现低血糖,需 格外注意血糖控制,避免药物 副作用,并提供必要的支持。
支持小组
参加糖尿病支持小组,与其他患者交流经 验,互相鼓励,可以帮助患者缓解压力和 焦虑。
放松技巧
学习放松技巧,如冥想、瑜伽等,可以帮 助患者减轻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糖尿病教育的重要性
1 1. 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患者了解病情,掌握自我管理技能 ,提高依从性,预防并发症发生。
2 2. 促进健康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干预的重要性
生活方式干预是预防和控制2型糖尿病的关键策略,也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可以有效降低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患者 的生活质量。 生活方式干预包括饮食调整、运动锻炼、戒烟限酒等方面。
饮食治疗的原则与方法
饮食治疗是2型糖尿病管理的核心,以控制血糖、改善血脂和血压为目标。治疗原则包括控制总能量摄入,调整食物构成,并根据患者具体情 况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
3 3. 儿童青少年
儿童青少年糖尿病治疗需重视 心理健康,积极配合治疗,并 关注其生长发育情况。
4 4. 伴发其他疾病
如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等, 需综合考虑相关疾病治疗方案 ,避免药物相互作用。
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
发病率上升
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发病率近年来明显上升,与不良生活方式密 切相关。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3ce5fd48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7e.png)
常用剂型剂量
禁忌症 心力衰竭[纽约心脏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以上] 活动性肝病或转氨酶升高超过正常上限2.5倍以上 严重骨质疏松和骨折病史者
常用剂型剂量
未使用过罗格列酮及其复方制剂的糖尿病患者 只能在无法使用其他降糖药或使用其他降糖药无法达到血糖控制目标的情况下,才可考虑使用罗格列酮及其复方制剂 已经使用罗格列酮及其复方制剂者 应评估其心血管疾病风险,在权衡用药利弊后决定是否继续用药
1型糖尿病在蜜月期阶段,可以短期使用预混胰岛素每日2~3次注射
每日1次预混胰岛素
起始的胰岛素剂量 一般为0.2U/(kg·d),晚餐前注射 剂量调整 根据空腹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用量 每3~5天调整1次 每次调整1~4U直至空腹血糖达标
每日2次预混胰岛素
起始的胰岛素剂量 一般为0.2~0.4U/(kg·d) 按1:1的比例分配到早餐前和晚餐前 剂量调整 根据空腹血糖和晚餐前血糖分别调整早餐前和晚餐前的胰岛素用量 每3~5天调整1次 每次调整1~4U直至血糖达标
NPH(中效低精蛋白锌胰岛素 )
速效胰岛素
长效胰岛素类似物
24
0
长效胰岛素
相对胰岛素作用
时间(小时)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二. 胰岛素起始治疗
预混胰岛素:包括预混人胰岛素和预混胰岛素类似物
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可选择每日1~2次的注射方案。当使用每日2次注射方案时,应停用胰岛素促泌剂
空腹血糖 胰岛素敏感性 胰岛素分泌
胰岛素敏感
正常胰岛素分泌
正常血糖
高血糖
Β细胞衰竭
胰岛素抵抗
晚期2型糖尿病
2024版全文: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实用指南
![2024版全文: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实用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118cd3a6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c8.png)
2024版全文: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实用指南前言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其中2型糖尿病(T2DM)占据绝大多数。
为了更好地指导我国T2DM的防治工作,提高诊疗水平,我们组织专家编写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实用指南》。
本指南基于最新的研究证据,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一套全面、实用的T2DM诊疗方案。
1. 糖尿病定义与分类1.1 糖尿病的定义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慢性高血糖,伴随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缺陷,或两者兼有。
1.2 糖尿病分类糖尿病主要分为4类:- T1DM:胰岛β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
- T2DM: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分泌不足。
- 特殊类型糖尿病:病因明确,如胰腺炎、药物诱导的糖尿病等。
- 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间发生的暂时性糖尿病。
2. 糖尿病的诊断与评估2.1 诊断标准根据我国《糖尿病防治指南》,T2DM的诊断标准如下:- 空腹血糖≥7.0mmol/L- 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 有高血糖症状,随机血糖≥11.1mmol/L2.2 评估内容糖尿病评估应包括:- 病史采集:了解病情发展、症状、治疗经过等。
- 体格检查:身高、体重、血压、心率、皮肤检查等。
- 实验室检查:血糖、HbA1c、血脂、肾功能、肝功能等。
- 并发症评估:眼、肾、神经、心血管等并发症的检查。
3. 糖尿病治疗策略3.1 生活方式干预生活方式干预是T2DM治疗的基础,包括:- 饮食管理:合理膳食,控制热量摄入,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 运动治疗:规律运动,增加身体活动量。
- 体重管理:减轻体重,减少腹部脂肪。
3.2 药物治疗T2DM药物治疗包括:- 胰岛素促泌剂:磺脲类和非磺脲类。
- 胰岛素增敏剂:双胍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
- 胰岛素:起始治疗、联合治疗、强化治疗。
- GLP-1受体激动剂:口服、皮下注射。
- SGLT2抑制剂:降低血糖、减轻体重。
3.3 并发症治疗糖尿病并发症治疗包括:- 眼底病变:激光治疗、药物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二甲双胍为一线用药
• 对于新上市的药物需要时间进行安全性的观察, 以保证糖尿病患者的最大利益
2010年版本
生活方式干预
如血糖控制不达标(HbA1c >7.0 %),则进入下一步治疗 主要治疗路径 备选治疗路径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解读
(2013版,征求意见稿)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修改要点介绍
• 中国2型糖尿病的及其并发症的流行病学 • 糖尿病诊断与分型 • 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和高血糖的治疗路径 • 妊娠糖尿病与糖尿病合并妊娠 • OSAS与高血糖 • 糖尿病与感染 • 高血糖的药物治疗 • 2型糖尿病的减重手术治疗 • 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 • 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脑血管疾病防治 • 代谢综合征
25-64 25-64 ≥18 ≥20
1.04
2.28 城市4.5 农村1.8
9.7
0.68
2.12 IFG 2.7
1.6 15.5#
筛选方法
尿糖+馒头餐 2hPG
筛选高危人群 馒头餐2hPG 筛选高危人群 馒头餐2hPG 筛选高危人群 FBG筛选高危
人群
OGTT一步法
注:*诊断标准为空腹血浆血糖≥130mg/dl或(和)餐后2h≥200mg/dl或(和)OGTT曲线上3
目前不推荐在我国将HbA1c作为诊断标准
7
妊娠糖尿病的诊断
• 2013年WHO发表了《妊娠期新诊断的高血糖诊断标 准和分类》。将妊娠期间发现的高血糖分为两类:
• 妊娠期间的糖尿病 (Diabetes mellitus in pregnancy ) • 妊娠期糖尿病(GDM)
• 妊娠期间的糖尿病诊断标准与1999年WHO的非妊娠 人群糖尿病诊断标准一致, 即空腹血糖≥ 7.0mmol/l,或OGTT 2h PG≥ 11.1mmol/L,或有明显糖尿病症状者随机血糖 ≥11.1mmol/l
中国最新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2型糖尿病在成年人群中高度流行
糖尿病患病率
糖尿病前期患病率
年龄标化的总糖尿病患病率为9.7%,据此推算,我国9,240 万成年人有糖尿病男性5,020万,女性4,220万。 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15.5%。
Yang WY, et al. NEJM 2010;362:1090-1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妊娠期糖尿病诊断 2011
妊娠糖尿病的血糖控制的目标
• 空腹 ≤ 5.3mmol/L • 餐后1小时 ≤7.8 mmol/L • 餐后2小时血糖 ≤6.7mmol/L • HbA1c尽可能控制在6.0%以下
降糖药物的选择和治疗流程图
• 国内已经上市的各类降糖药物都列入指南 • 药物安全性和费用仍然是选择治疗时的关键因素。
调查年份 (诊断标准)
1980* (兰州标准)
2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
调查人数
年龄范围 (岁)
DM患病率 (%)
IGT患病率 (%)
30万
全人群
0.67
—
1986 (WHO 1985) 1994 (WHO 1985) 2002 (WHO 1999) 2007—2008 (WHO 1999)
10万 21万 10万 4.6万
39.5%(475/1204) • 475例糖尿病截肢患者男性65.9%,平均年龄66岁,
平均糖尿病病程130个月 • 糖尿病截肢患者合并神经病变者为50.1%、下肢
动脉病变74.8%、肾病28.4%、视网膜病变25.9%
•王爱红,许樟荣,纪立农. 中国城市医院糖尿病截肢的临床特点及医疗费用分析 中华医学杂志 2012;92(4):224-227.5
点超过诊断标准(0′125,30′190,60′180,120′140,180′125;其中30min或60min为1点;
血糖测定为邻甲苯胺法,葡萄糖为100g)。#糖尿病前期,包括IFG、IGT、IFG/IGT
4
中国城市医院糖尿病截肢的临床特点
• 2010年39家医院共有1684例患者截肢 • 糖尿病足截肢者475例(28.2%),占非创伤性截肢的
OGTT,如果FPG<5.8mmol/L,且OGTT 2小时血糖< 11.1mmol/L,则视为血糖正常,并纳入研究,最后共有 23316 例孕妇入组
HAPO. N Engl J Med 2008, 358(19):1991-2002
母儿不良预后随空腹、餐后1h、2h血糖增高而增加
The HAPO Study Cooperative Research Group. N Engl J Med 2008;358:1991-2002.
我国对GDM诊断标准的意见和理由
• 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了《妊娠期糖 尿病诊断》,推荐的GDM筛查方法有两种:
• 一步法: 直接行75g OGTT,适用于有GDM高危因素的孕妇 或有条件的医疗机构进行
• 两步法: ① 空腹血糖检查,若 FPG≥5.1mmol/L,则诊断 GDM;若4.4mmol/L≤FPG<5.1mmoI/L者进行第 二步 ② 75g OGTT,如果OGTT结果异常者则诊断为GDM
一线药物治疗 二甲双胍
胰岛素促分泌剂或-糖苷酶抑制剂
生 活
二线药物治疗
方 式
胰岛素促分泌剂 或
-糖苷酶抑制剂
干
预
三线药物治疗
基础胰岛素, 或
预混胰岛素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或DPP-IV抑制剂
HbA1c诊断糖尿病?
• ADA、WHO:HbA1C ≥6.5%作为诊断切点 • 我国:
– HbA1C诊断糖尿病切点的资料相对不足 – HbA1C测定的标准化程度不够
6
HbA1c诊断糖尿病?
• ADA、WHO:HbA1C ≥6.5%作为诊断切点 • 我国:
– HbA1C诊断糖尿病切点的资料相对不足 – HbA1C测定的标准化程度不够
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75 g OGTT)
空腹
血糖(mmol/L) ≥ 5.1
服糖后1 h 服糖后2 h
≥ 1于上述标准可确定诊断
我国卫生部2011年7月1日发布的行业标准中采用了这一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HAPO研究
• 目的:探讨孕妇不同血糖水平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 共有15个中心的25505例孕妇在妊娠24~32周进行了7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