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八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遵守社会规则做守法的公民第2框预防犯罪课堂导学新人教版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2框预防犯罪教学设计新人教版(2021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2框预防犯罪教学设计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2框预防犯罪教学设计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2框预防犯罪教学设计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预防犯罪课题:预防犯罪科目:道德与法治教学对象:八年级课时:1课时提供者:单位: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学习内容、这节课的价值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预防犯罪》是第五课的第二框题,在对违法行为有初步了解后,介绍最严重的一种违法行为,在认清违法犯罪危害后,解决如何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研究、学习《预防犯罪》,有利于增强学生法治观念,树立防患于未然的意识,提高其心理品质、道德素养,有利于推动学校德育工作、维护家庭和谐与社会稳定。
二、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该课题预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做出一个整体描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负责的积极情感;感受法律的尊严,增强法治观念,防微杜渐。
知识与技能:能够准确把握犯罪行为,表述其基本特征和刑罚的种类。
通过理性分析、辨别案例,全面认识违法犯罪的危害。
过程与方法:本节课以案例设疑导入,采用层层深入的方式释疑解惑,通过观看视频、合作交流、自我反省等活动,引导并帮助学生加深对本课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三个方面的学习准备(学习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2框预防犯罪学案新人教版

预防犯罪学习目标1.掌握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2.知道刑事处罚的含义和种类。
3.认清犯罪的危害。
4.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什么是刑法?2.什么是犯罪?3.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①。
②。
③。
4.什么是刑罚?5.刑罚种类:①主刑:。
②附加刑:。
6.我国《》是为保障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培养其良好的品行、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而制定的。
7.怎样做到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我们应,,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我们要,,,防患于未然。
二、课时达标1.为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养其良好的品行、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而制定的法律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罪孽本自微末始,陷身囹圄悔方迟”的诗句给我们的启示是( )A.犯了错误就会有牢狱之灾B.有错不改,就可能跌入犯罪的深渊C.小错可不断,大错不能犯D.犯罪不一定违法,违法一定是犯罪3.“一个具有拾金不昧高尚品德的人,一般不会为贪图钱财而最终走上贪污、盗窃、抢劫等违法犯罪道路。
”这句话表明( )A.提高道德水平,有助于公民守法B.道德调整的范围比法律调整的范围广C.提高道德水平,有助于公民护法D.法律调整的范围比道德调整的范围广4.高中生王某曾因偷同学的小额钱物被学校处分,但他仍然执迷不悟,不思悔改,最终因持刀抢劫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
这一案例说明( )A.有不良行为若不加以改正,有可能走向违法犯罪B.王某持刀抢劫属于一般违法行为C.一般违法行为必然会发展为犯罪D.王某偷同学的小额钱物的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5.七年级学生小胡沉迷于游戏机,一放学就到网吧打游戏,后来,干脆旷课打游戏,甚至整夜不回家,学习成绩直线下降。
家长、班主任多次耐心劝导,他却认为:网吧就是让人打游戏的地方,它能开,我就能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你认为小胡的想法对吗?为什么?(2)请你对网吧老板说几句话。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2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5课做守法的公民第2框预防犯罪教案新人教版

预防犯罪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犯罪的特征。
教学难点:加强自我防范。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阅读教材P52“运用你的经验”:我国刑法对四百多种犯罪行为分别规定了刑罚。
查阅刑法,分析图片中行为的性质和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
(1)砸破汽车玻璃偷盗车内物品属于盗窃罪。
《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罪】: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在食品生产过程中添加非法食品添加剂,属于犯罪行为。
《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条: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患,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致人死亡或者对人体健康造成特别严重危害的,依照本法第一百四十一条的规定处罚。
(3)为了逼对方还债而绑架他人属于犯罪行为。
《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条: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致使被绑架人死亡或者杀害被绑架人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教师过渡:这三则事例说明当事人的行为不属于一般违法行为,而是触犯了刑法,构成了犯罪。
什么是犯罪、犯罪应受什么处罚、如何预防犯罪,是我们本课即将学习的内容。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五课第2课时:预防犯罪。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了解罪与罚(一)刑法与犯罪的含义1.什么是刑法?2.什么是犯罪?教师明确:1.刑法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2框 预防犯罪备课资料 新人教

预防犯罪知识点一了解罪与罚1.刑法的含义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2.犯罪的含义和特征根据刑法规定,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3.犯罪必受刑罚处罚(1)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任何人的犯罪行为都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
犯罪的法律后果是刑罚。
(2)刑罚的含义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
(3)刑罚的分类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
知识点二加强自我防范1.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
尽管法律规定人到了一定年龄实行严重危害社会行为才可能构成犯罪,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年龄小实施犯罪行为也不要紧。
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2.杜绝不良行为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作了明确的规定,给我们划清了是非的界限,标示了生活中的“雷区”。
3.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出题点一犯罪的基本特征【例1】甘肃省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甘肃某公司非法集资案作出一审判决,其中被告人于某犯集资诈骗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这样判决是因为于某的行为()①违反了民法②触犯了刑法③具有较小社会危害性④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剖析】本题考查对犯罪的基本特征的认识。
题干中于某受到严厉的刑罚处罚,说明其行为触犯了刑法,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②④符合题意;①③不符合题意,排除。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2框预防犯罪教案新人教版(2021年整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2框预防犯罪教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2框预防犯罪教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2框预防犯罪教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预防犯罪一、学习目标1。
知道犯罪的基本特征、刑罚的涵义和刑罚的种类.2。
了解犯罪的危害。
3.掌握加强自我防范的要求.二、评价任务1。
了解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2.如何预防犯罪。
三、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防微杜渐的故事:东汉和帝即位后,窦太后专权。
她的哥哥窦宪官居大将军,任用窦家兄弟为文武大官,掌握着国家的军政大权.看到这种现象,许多大臣心里很着急,都为汉室江山捏了把汗。
大臣丁鸿就是其中的一个.丁鸿很有学问,对经书极有研究。
对窦太后的专权他十分气愤,决心为国除掉这一祸根.几年后,天上发生日蚀,丁鸿就借这个当时认为不祥的征兆,上书皇帝,指出窦家权势对于国家的危害,建议迅速改变这种现象.和帝本来早已有这种感觉和打算,于是迅速撤了窦宪的官,窦宪和他的兄弟们因此而自杀。
丁鸿在给和帝的上书中,说皇帝如果亲手整顿政治,应在事故开始萌芽时候就注意防止,这样才可以消除隐患,使得国家能够长治久安。
出自《后汉书·丁鸿传》:”若敕政则躬,杜渐防萌,则凶妖消灭,害除福凑矣。
"成语解释:防微杜渐是指当错误的思想和行为刚有苗头或征兆时,就加以预防与制止,坚决不让它继续发展。
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二框预防犯罪(二)自主预习1.填空(1)刑法是惩治________、保护_______和________的有力_______。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2框预防犯罪课件新人教版

D. 没收财产、有期徒刑
4. 未满16岁的王某沉溺于网络游戏,经常把虚拟世界中 的暴力行为带到现实生活中。一天王某因一点小事与 同学发生口角,一怒之下,抡起椅子砸向对方,导致对方 重伤,最终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由此可 见,王某的行为属于( ) C A. 民事违法行为 B. 行政违法行为
预防犯罪,需要我们____ 杜绝 不良行为。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
罪法设专章规定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对严重不良 行为的矫治,给我们划清了明确的是非界限,标示了生活 中的“雷区”。 3. 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 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_____ 法治 观念,依法自律,做 一个自觉 _____的人。 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 守法
C. 犯罪是刑事违法行为
D. 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2. 2017年5月3日,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公开 宣判安徽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长杨振超受贿、贪污、 滥用职权一案,对被告人杨振超以受贿罪判处无期 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人民法院对杨振超作出如此判决,是因为杨振超的 行为是( ) D A. 一般违法行为 C. 民事违法行为 B. 是行政违法行为 D. 刑事违法行为
为开始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3.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对12个省份的调查显示,未成年 人犯罪率有所下降,但低龄化、暴力化趋势却很明显, 14~18周岁未成年人罪犯中,14周岁人群所占比重达 20.11%,而在2001年这一比例仅为12.3%。这警示我们 ( D)
A. 社会风气在影响,消除犯罪无良方
据显示,从他们曾有的行为看,有打架行为的占
57.9%,有旷课行为的占49.8%,经常光顾网吧的占
44.9%,有赌博行为的占44.3%,看过黄色书籍和淫秽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2框预防犯罪课件新人教版

1.刑法与刑罚的区别。 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是国家的 基本法律之一,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的总称。具体说来,就是 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并对犯罪人以何种刑罚处罚的法律的总和。 刑罚:是指刑法规定的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 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刑罚 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
的人。我们要从小事做起 ,避免沾染上不良习气 ,自觉遵纪守法,防患 (1) 小强的经历说明了什么问题 ? (2) 小强的经历给青少年哪些警示? 于未然。
解析 答案
2.怎样预防犯罪,远离犯罪? (1)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 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2)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明确是非界限。 (3)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 守法的人。 (4)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 未然。
3.刑罚又称为 刑事处罚 、 刑事处分 ,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 犯罪分子 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 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刑罚分为 主刑 和 附加刑 两大 类。
4.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 不良行为 。我国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法对未成年人 不良行为 的预防、 严重不良行为 的矫治作了明确的规定,给我们划清了是非的界 限,标示了生活中的“雷区”。 5.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 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法治 观念,依法 自律 ,
1
2
3
4
5
6
7
8
1.下列关于刑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是对犯罪分子进行处罚的法律 ②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 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③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 ④它规定 对犯罪处以什么样的刑罚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制上册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二课时《预防犯罪》教学课件(共30张PPT)

(2)为解决资料反映的社会问题,同学们查阅了相关法律,围绕“是否应 该降低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展开了辩论,你支持哪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答:支持降低刑责年龄,理由:凡是触犯刑法的,不论年龄大小都必须承 担刑事责任;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违法必究。
不支持,理由: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还不成熟,是非辨别能力还不强, 应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如果小小年纪接受刑罚处罚,会影响到他未来 的健康成长。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知识点2 加强自我防范 7.以下对犯罪年龄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①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就会承担刑事责任 ②已满14周岁的人犯罪就会担 负刑事责任 ③已满18周岁的人犯罪才会担负刑事责任 ④已满14周岁的人 犯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放火投毒等严重罪行的,才会承担相应刑事 责任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不良诱惑的危害、如何预防违法犯罪、自觉遵纪守法等 内容。解答此题时,要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色情信息”“非法有害出 版物”等,然后对照选项,对材料分析后得知:违法犯罪的诱因是沉迷网络 游戏与色情网站信息等,这是一种不良行为,也是一种不良诱惑。因此①② ④正确。上网有弊有利,不一定导致犯罪,因此③要排除。在解答本题时, 也可采用排除法,直接排除③。该题正确答案为C。
【答案】C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对应训练 2.某中学生因在网上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造成严重后果,受到 刑罚处罚。据此判断该中学生( B ) ①已年满16周岁 ②触犯了刑法,其做法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③没有自觉 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④缺乏法治观念和意识,没有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3.下列属于未成年人的严重不良行为的是( C ) ①吸食、注射毒品 ②参与赌博,屡教不改 ③偷窃,故意损毁财物 ④ 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k12精品]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2框预防犯罪教案新人教版
![[k12精品]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2框预防犯罪教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3f9cb3cc700abb68a982fbca.png)
预防犯罪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犯罪的特征。
教学难点:加强自我防范。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阅读教材P52“运用你的经验”:我国刑法对四百多种犯罪行为分别规定了刑罚。
查阅刑法,分析图片中行为的性质和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
(1)砸破汽车玻璃偷盗车内物品属于盗窃罪。
《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罪】: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在食品生产过程中添加非法食品添加剂,属于犯罪行为。
《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条: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患,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致人死亡或者对人体健康造成特别严重危害的,依照本法第一百四十一条的规定处罚。
(3)为了逼对方还债而绑架他人属于犯罪行为。
《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条: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致使被绑架人死亡或者杀害被绑架人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教师过渡:这三则事例说明当事人的行为不属于一般违法行为,而是触犯了刑法,构成了犯罪。
什么是犯罪、犯罪应受什么处罚、如何预防犯罪,是我们本课即将学习的内容。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五课第2课时:预防犯罪。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了解罪与罚(一)刑法与犯罪的含义1.什么是刑法?2.什么是犯罪?教师明确:1.刑法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2框预防犯罪课件新人教版

③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④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随堂检测
3.我们正处于未成年阶段,要学会认清犯罪的危害性,
你认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任何人的犯罪行为都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
B.犯罪的法律后果是刑罚
C.我们年龄小,与犯罪无关,即使犯罪也不受法律处罚
D.我们要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1 社会危害性 2 刑事违法性 3 应受刑罚处罚性
探究分享
对比分析这两种行为
殴打他人,造成轻微伤害 的,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
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vs
殴打他人,导致其重伤甚 至死亡的,触犯了刑法,
属于犯罪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的区别
对社会危害性不大, 情节轻微
对社会危害性很 情节严重
违反了刑法以外的 法律
②小恒放学后经常堵住低年级的同学索要钱物
③小聪经常到迪厅去K歌,为了唱歌跳舞时更带劲,就吃“摇头丸
④小新放学后经常到牌桌上赌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随堂检测
2.青少年要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
的权益,就应(
)
①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
②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
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
刑
罚 益为主要内容。
刑罚
主刑
管
拘
有
无
死
制
役
期
期
刑
徒
徒
刑
刑
附加刑
罚
剥
金
夺
政
治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2课时预防犯罪课件新人教版

第2课时 预防犯罪
王某及其同伙冯某在地铁站谎称钱包被盗 需要回家,通过微信转账的方式向他人借钱, 承诺回家就还钱,后将他人拉黑。2018年1月 30日,北京市东城区检察院以涉嫌诈骗罪将犯 罪嫌疑人王某提起公诉。为什么王某的行为是 犯罪行为?他会受到怎样的惩罚?
目标导航
1.知识目标:知道犯罪的危害性,懂得不良行为 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1)材料中的未成年人是否应负刑事责任?理由是 什么?
材料中十四周岁以下的不必负刑事责任,十四周 岁以上的应负刑事责任。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 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 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 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 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2.能力目标:逐步形成分辨是非、辨别善恶的 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加强自身修养,增 强法治观念,防微杜渐。
运用你的经验
➢ 我国刑法对四百 多种犯罪行为分 别规定了刑罚。 查阅刑法,分析 图片中行为的性 质和应该承担的 法律责任。
(1)砸破汽车玻璃偷盗车 内物品构成盗窃罪,应受 到刑罚处罚。
A.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有期 徒刑
√B.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
C.剥夺政治权利、罚金 D.罚金、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驱逐出境
2.(2016·四川广安)如图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我们的周围还存在不良诱惑 ②青少年要学会自律和“慎独”,自觉抵制不 良诱惑 ③要提高警惕性和分辨能力,预防违法犯罪 ④中学生吸毒属于犯罪行为,抽烟酗酒属于一 般违法行为
课堂小结
刑法的作用和内容
了解罪与罚 犯罪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预防犯罪
新编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2框预防犯罪学案

预防犯罪一、学习目标1.了解刑法与刑罚,认清犯罪特征,知道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
2.能够判断犯罪行为,能够明辨是非,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二、自主预习1..........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2.严重..............、刑事违法性和.....................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3.犯罪的法律后果是..........。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罚分为.........和附加刑两大类。
4.........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
三、合作探究黄某在小学和初中期间经常欺负小同学,勒索小同学少量财物,因而多次受到老师的批评。
高二时自行辍学,放弃了学业。
走上社会后,他不务正业,曾因打架斗殴、小偷小摸等行为被公安机关罚款、拘留多次,但他仍不思悔改,后又作案20多起,最终被人民法院以流氓罪、诈骗罪、抢劫罪、盗窃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1.黄某不同阶段所受惩处的性质是一样吗?说明理由。
2.在人民法院给予黄某的刑罚中,哪个属于主刑?哪个属于附加刑?3.根据刑法的规定,我国刑罚中的附加刑包括哪几种?4.黄某从一般违法走上犯罪道路的过程告诫我们,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四、随堂演练1.某中学生在小学时就有偷拿别人东西的习惯,老师批评后他不以为然,后来发展到在社会上偷拿钱物。
一次趁人不备拿走商店数码相机一台。
这说明,违法犯罪行为都是(....)A.从小偷小摸开始的.B.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C.从占小便宜开始的.D.从结交坏朋友开始的2..哈尔滨“天价鱼”事件专项调查组经过调查,针对已核实的该饭店存在不以真实名称提供服务等问题,松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责令其停止经营活动,并依法依规按程序进行行政处罚。
该饭店的行为(....)A..属于一般违法行为..B..触犯了刑法..C..属于严重违法行为..D..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3.安徽省砀山县刘某因虐待女童被判有期徒刑两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