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课堂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感传能回流:当感传发生后,走到任何一方向的
终点,均发生回流现象,这种回流感走到原刺激点 时即自行消失。
8 感传有停顿点:许多受试者反映,感传行进时,
不是匀速行走,而是存在一个个的停顿点,即停顿 一下再走,这种停顿点多为穴位所在处。
18
9 感传有趋病所性: 许多病人反映,当感传自四
肢发生后,进入躯体有趋病所性。例如:曾有患心 脏病的病人反映,于不同经线发生感传后,都有趋 向心脏的集中现象,这与古书的“气至病所”相等 同。
4 感传的宽度有粗有细: 在四肢多较细,在0.2—
0.3mm之间,多数反应为琴弦状或电线状,进入躯干后, 可变宽达10cm/s左右。
5 感传速度较慢:一般来说感传速度较植物神经、躯
体神经都慢(大多数经络敏感人的自感速度为10cm/s 左右)
17
6 感传可阻性:当感传自刺激点双向感传时,对任何
方向一点施加压力,多数可阻断感传自压迫点继续 前进。例如:刺激曲池发生感传后,压迫手五里, 感传即终止于手五里,不再走向合谷。
3
从功能上说,经络是动物体内运行气血、传递 信息、联络全身脏腑肢节、沟通内外、上下、 表里,调节体内各部分功能的系统。是经脉和 经络的总称。它们把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关 节、五官九窍、皮肉筋脉等紧密地连接起来, 使机体构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4
二.经络的起源
“经络”一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内经》 中关于经络的叙述非常丰富,但关于经络的起源 并无详细记述。经过后人研究整理,认为经络的 起源一般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途径:
一 经络现象的基本特征
(一) 循经感传现象的调查
循经感传现象(简称PSC):指经穴受刺激后产生一种 特殊的感觉,如酸、麻、痛,这种感觉沿经络传导, 宽1-3mm,称为PSC线。
国内1972年,309医院、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北
京大学生物系、保定地区中医院等单位协作,对全
国二十几个省、市、自治区,应用统一的方法和标
1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感受和传导针灸的刺激作用
针刺体表穴位之所以能够治疗内脏疾病,就是因为 穴位基本分布在经络上,而经络能够感受和传导针 灸的刺激作用。对特定的经络俞穴,给予不同程度 的刺激,借助于经络的感受和传导作用,达到调理 气血或振奋脏腑的功能,从而使遭受失调的阴阳重 新趋于平衡而发挥治疗作用。
13
第三节 经络现象及其现代研究
10
二.在病理和诊断方面
经络在正常生理情况下,具有运行气血,传导感觉 作用,但当各种致病因素侵袭机体时,经络就可能 成为传递病邪和反应病变的途径。
11
三. 在治疗方面
1.传递药物的治疗作用:中兽医学认为,某些药物 对经络有亲合作用,如麻黄入肺、膀胱经,作用是 发汗、平喘、利水。可见药物治疗也要以经络为渠 道,通过经络的传导传输,才能使药到病所。
9
第二节 经络的主要作用
一.在生理方面
1.运行气血,温养全身: 气血之所以能够通达周身,
发挥其温养脏腑组织的功能,正是通过经络的传注。
2.协调脏腑,联系周身:由于经络内连脏腑,外络肢
节,四通八达,所以它是周身信息的传导网。
3.防卫体表,抗御外邪:经络外络肢节、皮毛,营
养体表,所以经络是调节防卫机能的重要系统。
10 有隐性感传: 由于感传显著者只占4—13%,因此,
5
(1) 是体表反应点和针刺感应路线的归纳:
远古时代人们就发现:当人体内脏有病时,按压 体表某部位的反应点后,病痛会随即缓解。另外, 针点人体一定部位时,会出现酸痛麻重(胀)的 感觉,并沿着一定的径路放散,此路径被后人称 为针刺感应路线,这种现象称感传现象。人们将 (体表)反应点和(针刺)感应线路逐步加以总 结,便归纳成了经络系统。
6
(2) 是穴位主治性能的总结
经络的形成,与古人对穴位主治性能的认识是分 不开的。由起初偶然的触碰、砸伤、灼伤或抚摩 而使疾病减轻,逐步发展到有意识地刺激体表某 些部位来医治疾病。随着人们对穴位主治性能知 识的积累,发现主治性能基本相同的穴位,往往 成行地分布在一些部位上,这些部位正好是针刺 感应路线,于是便逐步形成了经络理论。
2
第一节 经络的基本概念
一.经络的涵义: 经:即经脉,经含径(路径)之意。经脉是经络
系统的主干。 络:即络脉。络有网络之意。络脉为经脉的分支,
象网络一样遍布全身。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从分布上讲,经脉和络脉内连脏腑,外络肢节, 有规律地循行,错综复杂的交合,形成一个纵横 交错的网络系统即经络系统。
准进行调查,发现感传出现率在5.6%-45.2%不等,
其中感传显著者,出现率约为4-13%。
14
(二) 循经感传现象的特点
1 感传线与古代经络线的一致性与不一致性:多数
人认为,古代经络路线是根据感传现象描绘出的, 但研究表明:一般说来,在四肢部,感传线与古代 经络线大体一致,在胸腹部不大一致,头部则大半 不一致。国内部分学者认为,如果古代经络路线是 根据传感线画出的,那么有必要根据现代人体的感 传线路,重新画出新图。
7
(3) 是解剖、生理和病理知识的综合
形成经络学说的另一途径,源于古人对机体解 剖和生理现象观察的结果。如古代有关解剖的 知识,是经络“内属脏腑”的部分依据;血管 分布在体表的描述,是经络“外络于肢节”的 部分依据。
8
三、经络的组成
经络由以下四部分组成:即经脉、络脉、内属 脏腑部分和外连体表肢体部分。
15
2 不同的刺激源产生不同性质的感传感觉
(1)针刺:一般产生酸、麻、胀、抽动、冷、热 等感传;
(2)指压:一般和针刺类似 (3)电脉冲刺激:一般和指压同,还可有流水感、
虫跳感、蠕动感; (4)艾灸:多见热感和麻感
16
3 双向传导: 在躯体(除四肢末端)上任何一穴位给 予刺激时,一般均可自该穴发生两个相反方向的感传。
第三章 经 络
概述 第一节 经络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经络的主要作用 第三节 经络现象及其现代研究 今日话题:饮食调理与中医保健
1
概述
经络与脏腑学说密切相关,它们都是祖国兽医 学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内容。经络学说对临证 诊断、用药、针灸治疗都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清代喻嘉言说:“凡治病不明脏腑经络,开口 动手便错”。
终点,均发生回流现象,这种回流感走到原刺激点 时即自行消失。
8 感传有停顿点:许多受试者反映,感传行进时,
不是匀速行走,而是存在一个个的停顿点,即停顿 一下再走,这种停顿点多为穴位所在处。
18
9 感传有趋病所性: 许多病人反映,当感传自四
肢发生后,进入躯体有趋病所性。例如:曾有患心 脏病的病人反映,于不同经线发生感传后,都有趋 向心脏的集中现象,这与古书的“气至病所”相等 同。
4 感传的宽度有粗有细: 在四肢多较细,在0.2—
0.3mm之间,多数反应为琴弦状或电线状,进入躯干后, 可变宽达10cm/s左右。
5 感传速度较慢:一般来说感传速度较植物神经、躯
体神经都慢(大多数经络敏感人的自感速度为10cm/s 左右)
17
6 感传可阻性:当感传自刺激点双向感传时,对任何
方向一点施加压力,多数可阻断感传自压迫点继续 前进。例如:刺激曲池发生感传后,压迫手五里, 感传即终止于手五里,不再走向合谷。
3
从功能上说,经络是动物体内运行气血、传递 信息、联络全身脏腑肢节、沟通内外、上下、 表里,调节体内各部分功能的系统。是经脉和 经络的总称。它们把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关 节、五官九窍、皮肉筋脉等紧密地连接起来, 使机体构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4
二.经络的起源
“经络”一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内经》 中关于经络的叙述非常丰富,但关于经络的起源 并无详细记述。经过后人研究整理,认为经络的 起源一般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途径:
一 经络现象的基本特征
(一) 循经感传现象的调查
循经感传现象(简称PSC):指经穴受刺激后产生一种 特殊的感觉,如酸、麻、痛,这种感觉沿经络传导, 宽1-3mm,称为PSC线。
国内1972年,309医院、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北
京大学生物系、保定地区中医院等单位协作,对全
国二十几个省、市、自治区,应用统一的方法和标
1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感受和传导针灸的刺激作用
针刺体表穴位之所以能够治疗内脏疾病,就是因为 穴位基本分布在经络上,而经络能够感受和传导针 灸的刺激作用。对特定的经络俞穴,给予不同程度 的刺激,借助于经络的感受和传导作用,达到调理 气血或振奋脏腑的功能,从而使遭受失调的阴阳重 新趋于平衡而发挥治疗作用。
13
第三节 经络现象及其现代研究
10
二.在病理和诊断方面
经络在正常生理情况下,具有运行气血,传导感觉 作用,但当各种致病因素侵袭机体时,经络就可能 成为传递病邪和反应病变的途径。
11
三. 在治疗方面
1.传递药物的治疗作用:中兽医学认为,某些药物 对经络有亲合作用,如麻黄入肺、膀胱经,作用是 发汗、平喘、利水。可见药物治疗也要以经络为渠 道,通过经络的传导传输,才能使药到病所。
9
第二节 经络的主要作用
一.在生理方面
1.运行气血,温养全身: 气血之所以能够通达周身,
发挥其温养脏腑组织的功能,正是通过经络的传注。
2.协调脏腑,联系周身:由于经络内连脏腑,外络肢
节,四通八达,所以它是周身信息的传导网。
3.防卫体表,抗御外邪:经络外络肢节、皮毛,营
养体表,所以经络是调节防卫机能的重要系统。
10 有隐性感传: 由于感传显著者只占4—13%,因此,
5
(1) 是体表反应点和针刺感应路线的归纳:
远古时代人们就发现:当人体内脏有病时,按压 体表某部位的反应点后,病痛会随即缓解。另外, 针点人体一定部位时,会出现酸痛麻重(胀)的 感觉,并沿着一定的径路放散,此路径被后人称 为针刺感应路线,这种现象称感传现象。人们将 (体表)反应点和(针刺)感应线路逐步加以总 结,便归纳成了经络系统。
6
(2) 是穴位主治性能的总结
经络的形成,与古人对穴位主治性能的认识是分 不开的。由起初偶然的触碰、砸伤、灼伤或抚摩 而使疾病减轻,逐步发展到有意识地刺激体表某 些部位来医治疾病。随着人们对穴位主治性能知 识的积累,发现主治性能基本相同的穴位,往往 成行地分布在一些部位上,这些部位正好是针刺 感应路线,于是便逐步形成了经络理论。
2
第一节 经络的基本概念
一.经络的涵义: 经:即经脉,经含径(路径)之意。经脉是经络
系统的主干。 络:即络脉。络有网络之意。络脉为经脉的分支,
象网络一样遍布全身。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从分布上讲,经脉和络脉内连脏腑,外络肢节, 有规律地循行,错综复杂的交合,形成一个纵横 交错的网络系统即经络系统。
准进行调查,发现感传出现率在5.6%-45.2%不等,
其中感传显著者,出现率约为4-13%。
14
(二) 循经感传现象的特点
1 感传线与古代经络线的一致性与不一致性:多数
人认为,古代经络路线是根据感传现象描绘出的, 但研究表明:一般说来,在四肢部,感传线与古代 经络线大体一致,在胸腹部不大一致,头部则大半 不一致。国内部分学者认为,如果古代经络路线是 根据传感线画出的,那么有必要根据现代人体的感 传线路,重新画出新图。
7
(3) 是解剖、生理和病理知识的综合
形成经络学说的另一途径,源于古人对机体解 剖和生理现象观察的结果。如古代有关解剖的 知识,是经络“内属脏腑”的部分依据;血管 分布在体表的描述,是经络“外络于肢节”的 部分依据。
8
三、经络的组成
经络由以下四部分组成:即经脉、络脉、内属 脏腑部分和外连体表肢体部分。
15
2 不同的刺激源产生不同性质的感传感觉
(1)针刺:一般产生酸、麻、胀、抽动、冷、热 等感传;
(2)指压:一般和针刺类似 (3)电脉冲刺激:一般和指压同,还可有流水感、
虫跳感、蠕动感; (4)艾灸:多见热感和麻感
16
3 双向传导: 在躯体(除四肢末端)上任何一穴位给 予刺激时,一般均可自该穴发生两个相反方向的感传。
第三章 经 络
概述 第一节 经络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经络的主要作用 第三节 经络现象及其现代研究 今日话题:饮食调理与中医保健
1
概述
经络与脏腑学说密切相关,它们都是祖国兽医 学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内容。经络学说对临证 诊断、用药、针灸治疗都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清代喻嘉言说:“凡治病不明脏腑经络,开口 动手便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