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课堂PPT)

合集下载

经络(课堂PPT)

经络(课堂PPT)
这是人类第一次发现 “经脉线具有高度敏感性”的 物质基础。
26
9. 1986年,祝教授等首次发现人类经脉线的高振 动声现象(PAP)和肌层中特殊的结缔组织有密切关系, 从而在1988 年国际经络生物物理研究会上第一次宣 布经络是一种多层次、多形态、多功能的立体结构 的理论。
10. 1983年,将所发现的经络LPSC、LIP、和PAP三 种生物物理特性线用于临床取得了惊人疗效,从而 第一次提出实验经络针灸疗法,使针灸临床工作进 入新的时期。
2
第一节 经络的基本概念
一.经络的涵义: 经:即经脉,经含径(路径)之意。经脉是经络
系统的主干。 络:即络脉。络有网络之意。络脉为经脉的分支,
象网络一样遍布全身。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从分布上讲,经脉和络脉内连脏腑,外络肢节, 有规律地循行,错综复杂的交合,形成一个纵横 交错的网络系统即经络系统。
5
(1) 是体表反应点和针刺感应路线的归纳:
远古时代人们就发现:当人体内脏有病时,按压 体表某部位的反应点后,病痛会随即缓解。另外, 针点人体一定部位时,会出现酸痛麻重(胀)的 感觉,并沿着一定的径路放散,此路径被后人称 为针刺感应路线,这种现象称感传现象。人们将 (体表)反应点和(针刺)感应线路逐步加以总 结,便归纳成了经络系统。
一 经络现象的基本特征
(一) 循经感传现象的调查
循经感传现象(简称PSC):指经穴受刺激后产生一种 特殊的感觉,如酸、麻、痛,这种感觉沿经络传导, 宽1-3mm,称为PSC线。
国内1972年,309医院、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北
京大学生物系、保定地区中医院等单位协作,对全
国二十几个省、市、自治区,应用统一的方法和标
24
7. 1983年,祝教授等首次发现在脱离了真皮层的 表皮层和角质层上,原有的隐性循经感传线仍然具 有低阻抗性;于次年(1984年)又发现循经低阻线下 的角质层具有较非低阻线的角质层为薄的特性。从 而第一次发现了经脉线低阻抗特性的物质基础。

中医经络完整ppt课件

中医经络完整ppt课件

血压高或低 39
完整版ppt课件
40
手厥阴心包经
时 间:19:00—21:00
(戌时)
起止穴位:起于天池穴,止于
中冲穴 左右各有9个穴位
功 能:可控制心脑血管疾

失调时症状:心悸、高血压
完整版ppt课件
41
完整版ppt课件
42
手少阳三焦经
时 间:21:00—23:00
(亥时)
起止穴位:起于关冲穴,止于
失调时症状:胃部不适、乳房不适、
头痛、瘦、肤色黄、腿 痛酸麻、膝盖无力、退 化
完整版ppt课件
29
完整版ppt课件
30
足太阴脾经
时 间:9:00—11:00
(巳时)
起止穴位:起于隐白穴,止于
大包穴 左右各有21个穴位
功 能:调节消化、免疫系

失调时症状:免疫力下降、过
敏、拉
完整版ppt课经件 不调
肚子、便秘、月
31
完整版ppt课件
32
手少阴心经
时 间:11:00—13:00 (午时)
起止穴位:起于极泉穴,止于少冲穴
左右各9个穴位
功 能:控制肺的功能
失调时症状:胸闷、消化不良、气管
症状、眼睛干涩、脸部 肌肉充血
完整版ppt课件
33
完整版ppt课件
34
手太阳小肠经
时 间:13:00—15:00 (未时)
完整版ppt课件
64
在耳屏与下颌关节之间微张口呈凹陷处取听 宫,闭口取下关等; 下颌角前上方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 处取颊车; 握拳掌横纹头取后溪; 风市、曲池、列缺……
完整版ppt课件
65
完整版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第四章-经络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第四章-经络ppt课件
分支2:从掌中分出, 沿无名指出尺侧端,交 于手少阳三焦经。
完整版ppt课件
30
手少阳三焦经
起于无名指尺侧端,向上沿 无名指尺侧至手腕背面,上行 前臂外侧尺、桡骨之间,过肘 尖,沿上侧向上至肩部,向前 行入缺盆,布于膻中,散络心 包,穿过膈肌,依次属上中下 三焦。
分支1:从膻中分出,上行 出缺盆,至肩部,左右交会于 大椎,分开上行到项部,沿耳 后直上出耳上角,然后屈曲向 下经面颊部到目眶下。
表里:彼此之间无表里配合关系
完整版ppt课件
35
(二)、奇经八脉的功能
十二经气血满溢 注入奇经、蓄以备用
调节经
保持气
脉气血 十二经气血不足,奇经气血给以补充
血恒定
冲—— 通行上下前后
督——总督一身之阳经

任——总任一身之阴经
统摄气血
能 加强经脉联系 带——约束纵行诸经
协调阴阳
阴阳跷— 主宰一身左右
完整版ppt课件
前——太阴 中——厥阴 后——少阴 前——阳明 中——少阳 后——太阳 7
脏为阴、腑为阳: 每一阴经分别隶属于一脏,每一阳经分别隶属 于一腑,各经以所属脏腑命名。
上为手,下为足:
分布于上肢的经脉——手经 在经脉前冠以“手”“足”
字 分布于下肢的经脉——足经
完整版ppt课件
8
(二)具体名称
系统 络脉 浮 络——浮于浅表部位的络脉
孙 络——最细小的络脉
十二经筋——十二经脉循行部位上分布的筋
连属部
肉体系
十二皮部——十二经脉在体表一定部位的反
应区
完整版ppt课件
6
第二节 十二经脉 一、名称分类
十二经脉的名称有一定的意义 (一)命名原则 内为阴、外为阳:

2024版《中医基础理论经络》ppt课件完整版

2024版《中医基础理论经络》ppt课件完整版
刮痧 通过在皮肤相关部位刮拭,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从而起 到醒神救厥、解毒祛邪、清热解表、行气止痛、健脾和胃 等作用。
注意事项 艾灸和刮痧等操作前需了解患者体质和病情,选择合适的 部位和方法,注意防止烫伤和感染。同时,对于孕妇、心 脏病患者等特殊人群需谨慎操作。
19
05
临床应用举例与案例分析
2024/1/28
气血流通原理
中医认为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和源泉,经络则是气血运行的通道。气血 在经络中运行,周而复始,如环无端,以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当经络气 血运行不畅时,就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2024/1/28
6
02
经络与脏腑关系探讨
2024/1/28
7
脏腑功能在经络中体现
2024/1/28
脏腑功能通过经络实现相互联系
小儿消化不良
通过经络刺激,调整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改善小儿营养不良。
2024/1/28
产后缺乳
依据经络理论,采用针灸、推拿等方法,刺激乳腺分泌,增加乳汁 量。
22
运动损伤康复中经络应用
肌肉拉伤
运用经络穴位按摩或针灸,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肌肉修复。
韧带扭伤
通过经络治疗,调整关节稳定性,促进韧带修复,缓解疼痛和肿胀。
《中医基础理完论整经版络》ppt课件
2024/1/28
1
目录
2024/1/28
• 经络概述与基本概念 • 经络与脏腑关系探讨 • 常见穴位分类及其功能解析 • 针灸、拔罐等操作方法介绍 • 临床应用举例与案例分析 • 现代科技在经络研究中应用前景展望
2
01
经络概述与基本概念
2024/1/28
3
经络定义及作用

十二条经络及功能详细课堂PPT

十二条经络及功能详细课堂PPT
42
小贴士
• 心包经是成年人的救命经。为了更好去利 用它,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来说,天泉 穴下四指处(臂正中),虽无穴位,但常 会很痛,这个痛点是个救命点,用拇指按 揉两、三天后,通常会揉出个青包来,等 青包吸收后,心里发憋,难受的感觉就会 减轻了。
43
手少阳三焦经
由手走头,起始于关冲穴,结束
44
20
手少阴心经
• 心经的循行置
21
心经始于极泉穴,结束于少冲穴
治疗疾病
• 治疗心血管病的冠心病、心绞痛、心动过 缓;神经及精神疾病的失眠健忘、神经衰 弱;
22
心经主要的穴位
• 极泉穴 位置腋窝下正中 作用调节心律,探知心血管方面的问题(探知方
法:用拇指去拨动,电麻感到手指即这条经络是通的,拨 动只痛不麻,不传导,就是有淤阻,不痛不麻为心血严重 供血不足) • 少海 位置肘横纹内侧边缘处
38
手厥阴心包经
• 从胸走手 起始于天池穴结 束于中冲穴
39
主治疾病
• 主治心血管近病的心慌、心动过缓、心动 过速;其他的恶心、中暑、休克、小儿中 风、呕吐。
40
主要的穴位
• 天泉 位置腋内横纹、臂中心下2寸 作用胸痛、心悸、突然害怕、心跳很快
• 曲泽 位置肘内横纹中间 作用胸闷、憋气,高血压、头旋晕,胸口发憋
10
足阳明胃经
功能 • 胃主消化,胃为后天之本。
11
足阳明胃经
由头走脚,起始于四百穴,结束于厉兑穴
12
主治疾病 :
• 主治胃肠疾病的小儿腹泻、胃下垂、胃痛、 胃胀;头面疾病的头痛、眼痛、牙痛、面 神经麻痹;其他疾病的白细胞减少症、中 风偏瘫后遗症。
13
胃经主要的穴位

经络ppt课件优选全文

经络ppt课件优选全文

肾经在胸中线旁开2寸,腹中线旁开0.5寸处
10 膀胱经行于背部,分别于背正中线旁开1.5寸和3寸
足少阳胆经在躯干分布
足厥阴肝经在躯干分布
足少胆经:分布于身之侧面
足厥阴肝经循行规律性不强。
11
足太阴脾经
足阳明胃经:
脾经:行于胸中线旁开6寸, 腹中线旁开4寸处;
足阳明胃经:分布于胸中线旁开4寸, 腹中线旁开2寸;
18
19
20
十二正经(手三阳)之——手阳明大肠经
1、循行路线
起于食指桡侧商阳穴,从手走头行于上肢 外侧前缘经缺盆、大椎,止于鼻旁迎香穴
2、运行时间:
卯时(5_7点)
3、主要生理功能:
吸收津液 排泄糟粕
21
22
23
大肠干净的四个标准
1、黄 润 2、成 形 3、顺 畅 4、无恶臭
24
十二正经(手三阴)之——手少阴心经
足少阳胆经 23:00-1:00 子鼠 助消化、主决断
足厥阴肝经 1:00-3:00 丑牛 主疏泄、藏血、主谋略
17
十二正经(手三阴)之——手太阴肺经
1、循行
起于胸部中府穴,从胸走手 行于上肢
内侧前缘止于大拇指桡侧少 商穴
2、运行时间:寅时(3-5)
3、主要生理功能:主气、司呼吸、
外合皮毛、开窍于鼻
序号 时辰
1
卯时( 5点至7点 )
2
辰时( 7点至9点 )
3
巳时(9点至11点 )
4
午时(11点至13点)
5
未时(13点至15点)
6
申时(15点至17点)
7
酉时(17点至19点)
8
戌时(19点至21点)

中医---经络ppt课件

中医---经络ppt课件

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指导针灸治疗
• 腧穴的选取——循经取穴 《四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 针灸方法的选用
针灸、按摩、刺血、拔罐、刮痧 • 预防疾病 灸足三里、按摩大椎、灸关元
第二节 腧穴
概念: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 腧 —— 通 “输”—— 输注、转输 穴 —— 孔隙——经气所居之处
中医 经络
一 、经络概论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肢节、 沟通上下内外的通道。
经:路径 经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
——主干,深,里(经络的主体部分)
络:网络 络脉——经脉别出的分支,较经脉细小,纵横交错,遍布全身
——分支,浅,表。
经脉与络脉的比较
经络系统的基本组成
脏腑 (五官九窍)
足阳明等有联系
故称“十二经之海”
小腿内侧,并足太阴、厥阴上行至咽喉合于任脉 调节六阴经经气
阳维脉• 足跗外侧,并足少阳经上行,至颈后会合于督脉。 调节六阳经经气
阴跷脉 足跟内侧,伴足少阴等经上行,至目内眦与阳跷 脉会合
调节肢体运动,司 阳跷脉 足跟外侧,伴足太阳等经上行,至目内眦与阴跷 眼睑开合
脉会合
别名 节、会、气穴、气府、骨空等——《内经》; 孔穴——《针灸甲乙经》; 穴道——《太平圣惠方》; 腧穴——通称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穴位——俗称
腧穴与经络、脏腑
生理 脏腑化生气血,通过经络运行,输注气血到
腧穴 病理
脏腑气血异常变化通过经络反映于相应的腧 穴部位,疾病的反应点 治疗
刺激腧穴可调理经络气血从而对相应脏腑的 功能活动进行调整,针灸的施治之处
“阿是”的称谓,最早见于唐代《千金方》。

经络讲座ppt课件

经络讲座ppt课件
经络是由十二经脉、十二经别、 奇经八脉、十五络、孙络以及其 联属部分的十二经筋、十二皮部 所组成。
4
十二经脉
经脉 奇经八脉 十二经别

别络

络脉 浮络

孙络
统 外连 十二经筋
十二皮部
连属部分
内属 五脏六腑
5
三、经络的生理功能:
联系 联系脏腑与肢节、脏腑与官窍、 脏腑之间、经脉之间。
传感:对于针刺或其他刺激的感觉传递 和通导作用。 濡养:气血通过经络循环传注而通达全 身,发挥其作用。 调节:协调阴阳,使人体机能活动保持 相对平衡。
6
四、 十二经脉简介
(一)命名原则 1 上为手,下为足:
行于上肢者为手经,行于下肢者为足经。 2 内为阴,外为阳:
四肢内侧前中后依次为太阴、厥阴、少阴; 四肢外侧前中后依次为阳明、少阳、太阳。 3 脏为阴,腑为阳: 阴经属脏,阳经属腑。
7
(二)具体名称
上肢——手
内侧—— 手三阴经
外侧—— 手三阳经
至阴
位置:在足小趾末 节外侧,距趾甲根 角0.1寸。 主治:头痛,鼻塞, 鼻衄,目痛,胎位 不正,难产,胞衣 不下。现多用于神 经性头痛,偏瘫等。 刺灸法:浅刺0.1寸。 可灸。
34
8.足少阴肾经
【主治病症】以生殖、泌尿系统疾病为主。 如月经不调、阴挺、遗精、小便不利、大 便秘结、泄泻等,以及咽喉、胸、肺疾患 和经脉循行部位病变。
37
9.手厥阴心包经
【主治病症】治疗心、胃、胸部和神志疾 患为主。如心痛、心悸、胃痛、呕吐、胸 痛、癫狂、昏迷等,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病 变。
38
起于胸中,出属心包 络,向下穿过膈肌, 依次络于上、中、下 三焦。

第5章 经络 ppt课件_

第5章 经络 ppt课件_
2020/8/4
主要分布在 上肢外侧前 缘。起于食 指桡侧端止 于鼻旁迎香 穴,与足阳 明胃经相交 接
2020/8/4
主要分布在 头面、胸腹 及下肢外侧 前缘。起于 鼻旁(迎香 穴),入足 大趾内侧端 (隐白穴), 与足太阴脾 经相接
2020/8/4
主要分布于 胸腹和下肢 内侧前缘。 起于足大趾 内侧端(隐 白穴),流 注于心中, 与手少阴心 经相交接
2020/8/4
[奇经八脉的特点] 1、上肢无奇经 2、无表里关系 3、无特定脏腑络属 4、循行不如正经有规则
主要功能:调节十二经气血
2020/8/4
[督脉]
总督诸 阳, 为阳脉 之海
2020/8/4
[任脉] 1、任脉 为阴脉之 海,总督 阴经。 2、任主 胞胎。
2020/8/4
[冲脉] 通行上下, 渗灌三阴三 阳,有"十 二经脉之海 "之称。
2020/8/4
主要分布于 上肢内侧后 缘。起于心 中,至小指 端(少冲穴), 与手太阳小 肠经相连接
2020/8/4
主要分布 于上肢外 侧后缘。 起于手小 指外侧端 (少泽穴), 至目内角, 与足太阳 膀胱经相 交接
2020/8/4
主要分布于腰 背部及下肢外 侧后缘。起于 目内眥(睛明 穴),至足小 趾外侧端(至 阴穴),与足 少阴肾经相连 接
2020/8/4
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经络 十二经脉 奇经八脉
二、简答题: 1、简述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规律 2、简述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3、简述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4、简述经络的生理功能
2020/8/4
2020/8/4
[带脉] 约束诸经, 沟通腰腹部 的经脉
2020/8/4

中医基础理论10经络-PPT

中医基础理论10经络-PPT
分支:从腰部分出,沿脊柱两旁下行,穿过臀部,从 大腿后侧外缘下行至 腘窝中(委中穴)。
分支:从项部(天柱穴)分出下行,经肩胛内侧,从 附分穴挟脊(旁开3寸)下行至髀枢(大转子部,当环 跳穴),经大腿后侧至腘窝中与前一支脉会合,然后 下行穿过腓肠肌,出走于足外踝后,沿足背外侧缘至 足小趾外侧端(至阴穴),交于足少阴肾经。
分支:从手腕的后方 (列缺穴)分出,经手 背走向食指桡侧端(商 阳穴),交于手阳明大 肠经。
手太阴肺经主治
肺系疾病:咳嗽,气喘,咽喉肿 痛,咳血,胸痛。 外经病:肩背痛,肘臂挛痛,手 腕痛。
2.手阳明大肠经
起于食指桡侧端,经过手背行于 上肢伸侧前缘,上肩,至肩关节前 缘,向后到第七颈椎棘突下(大椎 穴),在向前下行入缺盆,进入胸 腔,络肺,向下通过膈肌下行,属 大肠。
至阴
[属性]井穴 [定位]足小趾外侧趾甲跟角旁0.1寸。 [主治]头面五官疾;胎位不正,滞产。 [操作]浅刺0.1寸。
胎位不正用灸法。
8.足少阴肾经
起于足小趾下,斜行于足心 (涌泉穴),出行于舟骨粗隆之 下,沿内踝后,分出进入足跟部, 向上沿小腿内侧后缘,至腘窝内 侧,上股内侧后缘入脊内(长强 穴),穿过脊柱至腰部,属肾, 络膀胱。
中医药学基础
经络
▪ 《灵枢·经脉》:“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 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 《扁鹊心书》:“学医不知经络,开口动手 便错。”
经络
概述 十二经脉 奇经八脉 经别、别络、经筋、皮部 经络的生理功能 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概述
经络的基本概念 经络系统的组成
一、经络的基本概念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形体 官窍,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导 信息的通路系统,是人体结构的 重要组成部分。

经络ppt课件

经络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
三、十二经脉
(一)十二经脉的循行与分布
手足阴经 手三阴经 足三阴经
经脉名称
手太阴肺经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阴心经 足太阴脾经 足厥阴肝经 足少阴肾经
手阳明大肠经 手少阳三焦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阳明胃经 足少阳胆经 足太阳膀胱经
手足阳经 手三阳经 足三阳经
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
(二)十二经脉表里关系
足阳明胃经 (距腹正中线四寸)
(距腹正中线半寸) (距腹正中线二寸)
足厥阴肝经
(从少腹斜向上至胁)
背、腰部 足太阳膀胱经 足太阳膀胱经

(距背正中线 1.5 寸) (距背正中线三寸)
面 肩胛部
手三阳经
侧 腋下 面 胁、侧腹
手三阴经 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
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
四、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 脉、阴跷脉、阳跷脉的总称。
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
前面
部位 面额部
面颊部
侧面 后面
耳颞部
头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项部
经脉分布 手足阳明经 手太阳经
手足少阳经
足太阳经
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
部位
第一侧线
经脉分布 第二侧线
第三侧线
胸部
足少阴肾经
足阳明胃经
足太阴脾经
(距胸正中线二寸) (距胸正中线四寸) (距胸正中线六寸)

足太阴脾经
面 腹部
足少阴肾经
十二经脉分为六条阴经、六条阳经。阴经属里,阳经属 表。十二经脉中的一条阴经与一条阳经配合关系,即为 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相为表里两经的循行特点:都在四肢末端相交接,都分 别循行于四肢内外两个侧面的相对位置,分别络属于相 为表里的脏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感传的宽度有粗有细: 在四肢多较细,在0.2—
0.3mm之间,多数反应为琴弦状或电线状,进入躯干后, 可变宽达10cm/s左右。
5 感传速度较慢:一般来说感传速度较植物神经、躯
体神经都慢(大多数经络敏感人的自感速度为10cm/s 左右)
17
6 感传可阻性:当感传自刺激点双向感传时,对任何
方向一点施加压力,多数可阻断感传自压迫点继续 前进。例如:刺激曲池发生感传后,压迫手五里, 感传即终止于手五里,不再走向合谷。
5
(1) 是体表反应点和针刺感应路线的归纳:
远古时代人们就发现:当人体内脏有病时,按压 体表某部位的反应点后,病痛会随即缓解。另外, 针点人体一定部位时,会出现酸痛麻重(胀)的 感觉,并沿着一定的径路放散,此路径被后人称 为针刺感应路线,这种现象称感传现象。人们将 (体表)反应点和(针刺)感应线路逐步加以总 结,便归纳成了经络系统。
准进行调查,发现感传出现率在5.6%-45.2%不等,
其中感传显著者,出现率约为4-13%。
14
(二) 循经感传现象的特点
1 感传线与古代经络线的一致性与不一致性:多数
人认为,古代经络路线是根据感传现象描绘出的, 但研究表明:一般说来,在四肢部,感传线与古代 经络线大体一致,在胸腹部不大一致,头部则大半 不一致。国内部分学者认为,如果古代经络路线是 根据传感线画出的,那么有必要根据现代人体的感 传线路,重新画出新图。
6
(2) 是穴位主治性能的总结
经络的形成,与古人对穴位主治性能的认识是分 不开的。由起初偶然的触碰、砸伤、灼伤或抚摩 而使疾病减轻,逐步发展到有意识地刺激体表某 些部位来医治疾病。随着人们对穴位主治性能知 识的积累,发现主治性能基本相同的穴位,往往 成行地分布在一些部位上,这些部位正好是针刺 感应路线,于是便逐步形成了经络理论。
7
(3) 是解剖、生理和病理知识的综合
形成经络学说的另一途径,源于古人对机体解 剖和生理现象观察的结果。如古代有关解剖的 知识,是经络“内属脏腑”的部分依据;血管 分布在体表的描述,是经络“外络于肢节”的 部分依据。
8
三、经络的组成
经络由以下四部分组成:即经脉、络脉、内属 脏腑部分和外连体表肢体部分。
15
2 不同的刺激源产生不同性质的感传感觉
(1)针刺:一般产生酸、麻、胀、抽动、冷、热 等感传;
(2)指压:一般和针刺类似 (3)电脉冲刺激:一般和指压同,还可有流水感、
虫跳感、蠕动感; (4)艾灸:多见热感和麻感
16
பைடு நூலகம்
3 双向传导: 在躯体(除四肢末端)上任何一穴位给 予刺激时,一般均可自该穴发生两个相反方向的感传。
3
从功能上说,经络是动物体内运行气血、传递 信息、联络全身脏腑肢节、沟通内外、上下、 表里,调节体内各部分功能的系统。是经脉和 经络的总称。它们把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关 节、五官九窍、皮肉筋脉等紧密地连接起来, 使机体构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4
二.经络的起源
“经络”一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内经》 中关于经络的叙述非常丰富,但关于经络的起源 并无详细记述。经过后人研究整理,认为经络的 起源一般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途径:
10 有隐性感传: 由于感传显著者只占4—13%,因此,
10
二.在病理和诊断方面
经络在正常生理情况下,具有运行气血,传导感觉 作用,但当各种致病因素侵袭机体时,经络就可能 成为传递病邪和反应病变的途径。
11
三. 在治疗方面
1.传递药物的治疗作用:中兽医学认为,某些药物 对经络有亲合作用,如麻黄入肺、膀胱经,作用是 发汗、平喘、利水。可见药物治疗也要以经络为渠 道,通过经络的传导传输,才能使药到病所。
7 感传能回流:当感传发生后,走到任何一方向的
终点,均发生回流现象,这种回流感走到原刺激点 时即自行消失。
8 感传有停顿点:许多受试者反映,感传行进时,
不是匀速行走,而是存在一个个的停顿点,即停顿 一下再走,这种停顿点多为穴位所在处。
18
9 感传有趋病所性: 许多病人反映,当感传自四
肢发生后,进入躯体有趋病所性。例如:曾有患心 脏病的病人反映,于不同经线发生感传后,都有趋 向心脏的集中现象,这与古书的“气至病所”相等 同。
一 经络现象的基本特征
(一) 循经感传现象的调查
循经感传现象(简称PSC):指经穴受刺激后产生一种 特殊的感觉,如酸、麻、痛,这种感觉沿经络传导, 宽1-3mm,称为PSC线。
国内1972年,309医院、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北
京大学生物系、保定地区中医院等单位协作,对全
国二十几个省、市、自治区,应用统一的方法和标
9
第二节 经络的主要作用
一.在生理方面
1.运行气血,温养全身: 气血之所以能够通达周身,
发挥其温养脏腑组织的功能,正是通过经络的传注。
2.协调脏腑,联系周身:由于经络内连脏腑,外络肢
节,四通八达,所以它是周身信息的传导网。
3.防卫体表,抗御外邪:经络外络肢节、皮毛,营
养体表,所以经络是调节防卫机能的重要系统。
2
第一节 经络的基本概念
一.经络的涵义: 经:即经脉,经含径(路径)之意。经脉是经络
系统的主干。 络:即络脉。络有网络之意。络脉为经脉的分支,
象网络一样遍布全身。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从分布上讲,经脉和络脉内连脏腑,外络肢节, 有规律地循行,错综复杂的交合,形成一个纵横 交错的网络系统即经络系统。
第三章 经 络
概述 第一节 经络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经络的主要作用 第三节 经络现象及其现代研究 今日话题:饮食调理与中医保健
1
概述
经络与脏腑学说密切相关,它们都是祖国兽医 学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内容。经络学说对临证 诊断、用药、针灸治疗都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清代喻嘉言说:“凡治病不明脏腑经络,开口 动手便错”。
12
2.感受和传导针灸的刺激作用
针刺体表穴位之所以能够治疗内脏疾病,就是因为 穴位基本分布在经络上,而经络能够感受和传导针 灸的刺激作用。对特定的经络俞穴,给予不同程度 的刺激,借助于经络的感受和传导作用,达到调理 气血或振奋脏腑的功能,从而使遭受失调的阴阳重 新趋于平衡而发挥治疗作用。
13
第三节 经络现象及其现代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