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的核心是大爱(教师第一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德的核心是大爱
什么是师德?师德是一种职业道德,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正所谓“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每个教师都应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并能给学生以很好的引导和示范作用,从而对学生的言行及至一生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一、永不褪色的职业精神
职业精神就是与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精神。教师职业精神涵盖的范围很广,具体而言,就是形成明确的职业意识、专业的职业素养、坚定的职业信念、良好的职业信誉、深厚的职业情感、高尚的职业道德、尊贵的职业尊严和不可推卸的职业责任等等。一个人一旦从事教师这一职业,也就同时恪守着与之相应的职业精神。
(一)、教育,是个良心活儿。
民营教育家沈国松先生有段座右铭:“教育是一项良心工程,来不得半点马虎。一条路修不好,可以重新来过,如果人的时间被耽误了,那是无法弥补的。”教书育人,就要坚守师德最起码的底线,就要恪守教育的良心。做个有良知的教育者,让教师这个职业重新闪烁出它的光芒,迫切需要做好以下三点:
首先,要有一种淡泊宁静的精神。
其次,要有自觉积极投稿的境界。
第三,要尊重教育常识。
(二)、无悔的奉献精神。
“奉献”就是恭敬的交付、呈献,“奉献精神”就是对自己事业不求回报的爱和全身心的付出。教师的奉献精神有着悠久而深厚的文化传统,是教师这一职业神圣与崇高的体现,是师德的直接诠释。
教师的奉献精神,不是要弱化,而是要大力弘扬。
一谈起“教师要有奉献精神”,很多人会不满意,甚至会发牢骚:为什么单单是教师?为什么教师就应该奉献?有这些牢骚是正常的,因为在人们的心目中,一味地强调“奉献”似乎已经过时了,“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这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许是人们对崇高精神境界的一种奢望了,但是不管你愿意与否,教师是需要有奉献精神的!
奉献是我们教师的职业底色。让我们重温一下李镇西老师在《人民教师誓词》中所写的:“面对国旗,面对学生,这宣誓: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用人格引领人格,让智慧点燃智慧;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孩子;呵护生命,尊重个性,激发创造;发展德智体,弘扬真善美;做学生爱戴的师长和真诚的朋友;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将通过每一天平凡
的工作,培养具有世界胸襟的现代中国人,行使一名知识分子推动中国文明进步的神圣使命!”
多么渴望这段话能永远回荡在我们教育者的心里啊!
(三)、自觉的担当意识。
“担当”,有承担、负责任和承受的意思。“担当意识”,则是指敢于负责并能负责的最起码的职业道德之一。教师的担当门口,就是立足于教师岗位职责,做好应做的事情,承担的责任,履行应履行的义务,完成应完成的使命,并在整个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自己的全部能量。
教师怎样培养自觉的担当意识呢?
首先,要做好当下教育的小事、实事。立足当下,以教育的情怀担当当下,是务实教育的担当本色。
其次,要有一种由小见大的审美和反思意识。
(四)、做个堂堂正正的真人。
专业素质过硬、品德端正、真诚可靠的教师,就是“真人”。“真人”是教师治学目标和育人标准的高度概括,正所谓“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教师要教学生求真,首先自己要做真人。
做“真人”,是社会转型时期教师发展的重大课题。
我们不得不感慨,在这个浮躁而功利的社会中,说“真话”,做“真事”,成“真人”,做“真教育”,用自由之思想、独立之人格、批判和创造之精神,做一个“不跪着教书”的堂堂正正的教师,真难啊!说违心的假话、空话和大话,弄虚作假,做违背教育常识的事,似乎都可宽容。但是,学生不会买我们所谓教育的账,他们会因叛逆而抵啎我们,他们会继承着我们虚伪的精神,他们会痛恨和排斥我们的教育,他们的心底会回响着“告诉你吧,世界,我——不——相——信”的声音。
唤醒真我,做真的教育,我们太需要一场深切到骨髓里的反省,不是一个两个人,而是整个教育。
二、在真爱中一起行走
教育是充满感情、充满爱的事业,是爱的艺术。师爱是教师对教育的浓厚情感,是教育的灵魂,是师德的核心。它具有表率性、传递性、无私性、恒常性、共生性等特点。它既源于对教师这一职业的理解、责任、理想,也源于教育初中的爱的体验和教育的爱的反馈。教师如何在真爱中行走?
(一)、爱,需要拎出个心来。
作为师德的原核,师爱是真粹的。它真实而纯洁,健康而强大,质朴而深邃,不虚假,不做作,不标榜,不自私。
只有真粹的师爱,才能收获教育过程的幸福和成就。
只有真粹的师爱,才能以情感人,以情育人。
付出真爱,教师才能尽享教育的幸福。我们不由自主地去亲近学生,了解他们,帮助他们,并乐于为他们做一切。在与学生的亲密相处中,他们给予我们永远值得回味的甜蜜,他们每个人的点滴成功,都将是我们最大的满足。我们倾注心血,促进他们健康而自由的成长,他们用暂时的成功一次又一次地回报着我们,证实着我们是世界上最幸福的教师。他们一天成长,我们与之既为师又为友,真是美妙的事情。
(二)、爱,需要智慧。
师爱需要智慧。智慧,是教育艺术的制高点。一方面是感到现在的学生真是越来越难教了。另一方面,教师既受到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的禁锢,又易受到利益的驱动,不能对学生一视同仁,或者强制施爱造成学生的逆反。
1、从“人”出发;
教育的爱的智慧,需要从“人”的角度,发扬教育的人文精神,始终关注“人”的成长,关怀“这一个人”的一生的全面持续的发展。
教育的爱的智慧,需要教师明确一个个学生内在的发展需求到底是什么,需要反思自己是否真正理解了爱,以及自己的爱的教育是否有些霸道蛮横,特别是在甚嚣尘上的应该教育下,亟须反思除教育的GDP外,是否丢弃掉了更重要的东西。
2、追求精神共振;
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是,在今天应试教育的桎梏下,爱的教育如何突围?或者说,如何达到这种境界——学生幸福地获取高分,教师也幸福地发展,两者同融共进?
首先,教育应以其固有的伟大精神魅力和道德力量来满足学生的精神需要,提升他们的精神力量。
其次,我们所追求的幸福绝不是限于教师自我的感觉良好,而应充分体现在对学生精神世界的积极影响上,也应不可回避地体现在取得高分上。
师生在精神生活背景上追求高分,彼此因爱皆幸福。教师和学生都需要这种醉人的幸福,这种感觉会渗入灵魂,成为信仰和习惯。这才是一条真正光明的路,路上荆棘密布,充斥着苦恼、不解、失望、孤寂,但是,踏上这条路,其实也就是选择了一条教师自我成长的康庄大道。
3、惩戒机智。
师爱,没有惩戒是不完整的,惩戒过度则又是扭曲的,都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理性发展和社会化成长。
先说代偿惩戒。代偿惩戒能够产生的效果往往出人意料:播种的是惩戒,收获的是成功。使用这种方法的关键是“代偿媒介”。值得注意的是,使用“代偿媒介”时,如果不小心,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