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鼓和小鼓》教案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大鼓和小鼓》奥尔夫律动教育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大鼓和小鼓》奥尔夫律动教育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识别大鼓和小鼓,理解其节奏和音响效果。
2.提高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准备
1.大鼓和小鼓
2.音乐伴奏
3.教具:手鼓、沙槌、铃鼓等
三、教学内容
第一课:了解大鼓和小鼓
1.利用图片或活地板等方式,让学生认识大鼓和小鼓,并且辨别它们的大小和形状。
2.演奏音乐伴奏,鼓掌形式让学生与音乐节拍同步,理解音乐的基础节奏。
3.利用大鼓和小鼓,教师演示两种不同的鼓声,使学生听到不同的鼓声,理解不同的音响效果。
第二课:奥尔夫律动教育
1.教师使用各种教具如手鼓、沙槌、铃鼓等,演示敲打不同节奏的鼓点,让学生能够听出不同的鼓点节奏,有分别鼓奏的能力。
2.教师依据音乐伴奏,让学生用手鼓模仿教师的鼓声,使学生掌握基本鼓奏技能,提高学生手部动感和音乐感知能力。
第三课:练习与巩固
1.学生使用教具和鼓点,按照音乐节奏跟着教师演奏音乐,巩固掌握的敲奏技能。
2.教师搭配不同的音乐伴奏,让学生使用手鼓、沙槌、铃鼓等,模仿不同的鼓点节奏,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和音乐表现能力。
四、教学效果评价
1.学生能够根据音乐节奏敲奏出鼓点。
2.学生能够听出不同的鼓点节奏,并有模仿的能力。
3.学生能够理解大鼓和小鼓的音响效果,能够识别两种不同的鼓声。
4.学生能够协作配合,演奏搭配不同音乐的敲奏节奏。
《大鼓和小鼓》教案
《大鼓和小鼓》教案(唱歌课)一、教材分析这是一首日本儿童歌曲,不仅有音色、音高的模仿,还有力度的模仿。
可以在演唱中引导学生用拍手、跺脚以及演唱来表现力度变化,增加歌曲学习的趣味性。
歌曲中有五度、六度的跳进,在教唱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设计动作表演,再按节奏朗读歌词,之后跟音乐边表演边哼唱,便于把歌曲唱准。
歌曲学习完,还可以鼓励学生用与教材要求不同的,自己创造的声音为歌曲伴奏。
二、教学目标1. 学生初步感知声音的高低与强弱。
2. 学会演唱歌曲《大鼓和小鼓》,能用声势和力度变化丰富音乐表现。
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准确、自然地演唱歌曲。
(二)教学难点用教材中的声势和力度变化丰富音乐表现。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欣赏《大鼓和小鼓》音色区别:提问:谁知道这两种乐器是什么?能模仿它们的声音。
学生回答问题,模仿出大鼓和小鼓的声音。
教师评价及总结,大鼓声音低沉,小鼓声音清脆。
2.学生再次模仿:大鼓:小鼓:加入大鼓和小鼓的伴奏及跺脚、拍手的声势(二)歌曲学习1.初听歌曲导言: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歌曲就是《大鼓和小鼓》,你能在歌曲中听到他们的声音么?2.再听:(1)教师带领学生在“咚”和“嗵”的地方用拍手和跺脚模仿乐器不同音色。
(2)教师播放音乐,个别学生带领其他人做动作。
教师评价后,再次个别或集体听音乐做动作。
3. 学唱歌词:(1)再听歌曲,播放《大鼓和小鼓》简谱动画:学生跟着动画学习歌词,教师指导学生注意大鼓——擂起、小鼓——敲起。
教师评价及总结后集体按节奏读歌词。
(2)再跟动画,学生自由创编擂起和敲起的动作。
教师评价,学生集体表演,边做动作边读歌词。
(3)分句学唱:学生在教师带领下用听唱法分句学唱。
教师评价。
4. 学生完整演唱歌曲。
学生完整演唱,播放《大鼓和小鼓》动画。
5. 聆听《大鼓和小鼓》伴奏音频,学生背唱歌曲。
(三)歌曲表现1.再次欣赏《大鼓和小鼓》音色区别,学生认真聆听,分辨大鼓和小鼓的力度区别并模仿。
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大鼓与小鼓》
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大鼓与小鼓》教学目标:1.能认识大鼓和小鼓的形状及名称。
2.懂得节奏的基本概念,并通过鼓点的节奏感领悟音乐的基本节奏。
3.能跟着节奏击打大鼓和小鼓,提高音乐节奏感。
4.通过互动游戏,合作交流,增强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1.大鼓、小鼓各一架。
2.鼓棒若干。
3.音乐师或教师演奏乐曲。
4.画有大鼓小鼓形状的图片。
教学步骤:1.教学导入教师能为幼儿讲述打鼓史及鼓子种类,让幼儿了解鼓子是人类伴随文明走过的乐器,且又有很多的种类,有了解大鼓和小鼓的区别。
2.科学活动环节教师出示画有大鼓和小鼓图样的卡片,让幼儿辨认。
提醒幼儿,大鼓音调底沉,声音浑厚,而小鼓则高亢清脆。
然后,分别演奏大鼓和小鼓,让幼儿听音判断哪个是大鼓,哪个是小鼓。
3.活动实践环节教师对幼儿说:“现在,我给你们介绍一下鼓点和节奏,然后我们一起来打鼓。
”接着,现场演奏一段旋律,引导幼儿听觉感知节奏并说出节奏的相应口型。
如:tak-ka-ta是三拍子的口型。
再让幼儿跟着节奏来回摇晃身体。
教师带动幼儿一起击打大鼓和小鼓,让幼儿根据节奏击打,随着乐曲的旋律来回击打。
让幼儿随着乐曲作出腰部转圈、上下起伏等动作,以此增强活力。
4.总结活动环节教师问幼儿:“我们今天学了什么?”再进一步让幼儿分享自己打鼓的感受和想法。
同时,教师鼓励幼儿要持续联系练习,提高他们的音乐水平。
最后,可以让幼儿播放自己击打鼓的录像,并分享自己的成果。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幼儿们能够鉴别大鼓和小鼓,并已初步掌握鼓点与节奏,并能跟随乐曲击打大鼓和小鼓,并熟知音乐节奏感。
教学过程中,通过多次的互动游戏和活动练习,让幼儿了解了鼓子的基本形式,懂得音乐节奏。
通过合作交流,增加了合作意识,培养了幼儿的动手创作和音乐性发展,教学效果较好。
大鼓和小鼓小班打击乐教案
大鼓和小鼓小班打击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大鼓和小鼓这两种打击乐器。
2. 培养学生对打击乐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 培养学生合作演奏的能力,培养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大鼓和小鼓的认识:介绍大鼓和小鼓的名称、特点和演奏方法。
2. 打击乐曲目:学习一首简单的打击乐曲目,如《大鼓和小鼓》。
3. 合作演奏:分组进行合作演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大鼓和小鼓的演奏方法,能够合奏曲目。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合作演奏的能力,保持节奏的稳定性。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大鼓、小鼓、鼓槌、乐谱架、音乐教材。
2. 场地:宽敞的教室或音乐厅。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5分钟):a. 教师向学生介绍大鼓和小鼓的特点和演奏方法。
b. 学生试奏大鼓和小鼓,熟悉乐器。
2. 学习曲目(10分钟):a.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打击乐曲目《大鼓和小鼓》。
b. 学生跟随教师学唱乐谱,熟悉曲目。
3. 分组练习(10分钟):a. 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包含大鼓和小鼓演奏者。
b. 各小组按照乐谱进行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课堂展示(5分钟):a. 各小组轮流进行课堂展示,展示学习成果。
b. 教师点评各小组的表现,给予鼓励和建议。
b.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经验。
注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他们在合作演奏中体验到音乐的乐趣。
六、教学延伸(10分钟)1. 学生自由创作: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自由创作打击乐曲目,可以使用大鼓、小鼓以及其他打击乐器。
2. 创作展示:学生将自创曲目进行展示,其他同学欣赏并给予反馈。
七、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重点强调大鼓和小鼓的演奏技巧以及合作演奏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和收获,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大鼓和小鼓音乐教案
大鼓和小鼓音乐教案【篇一:大鼓和小鼓教案】大鼓和小鼓教材分析:这是一首二拍子的日本儿歌,旋律共有两句,歌词内容为大鼓和小鼓一强一弱的敲击,体现音乐中力度的对比,歌曲简单易学。
从第一册开始,器乐学习的内容已经从打击乐器的个人敲击到相互配合,经过了循序渐进的过程。
器乐学习初步进入培养学生参与小乐队配器和多层次演奏的阶段,《大鼓和小鼓》一课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学生参与多层次演奏活动的起承转合的切入点。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大鼓和小鼓》(2)过程与方法:结合生活中的经验,用敲击、动作等方式探索、感知、体验音的强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快乐的音乐学习,通过进行各种音乐游戏和活动,发展大脑与身体运动的协调性。
教学重点:学习歌曲《大鼓和小鼓》,能用强弱对比的手法来边唱边演奏歌曲。
教学难点:分辨音的强弱,并用唱、拍、舞、奏等不同形式来表现音的强弱。
听唱法示范法启发联想法表演法学法:游戏律动法模仿表现法综合活动法自主活动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大鼓、xx、音响设备新课教学:一、导入新课:1、律动师:小朋友们你们好,让我们一起动起来吧!(播放音乐《快乐小天使》教师带领学生做律动)2、导入新课:师:小朋友们表现的真不错,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个谜语:圆圆一只大木桶上下肚皮都是空娃娃见了爱打它一打就说咚咚咚请同学们猜一种乐器,谁能猜出来?师:对,小朋友们可真聪明,在古时候“鼓”字是这样写的,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像不像一个人在打鼓。
(课件出示)师:今天老师还给同学们带来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鼓。
打击乐器的一种,我们来听一听它的声音是什么样的。
腰鼓:是我国汉族古老的民族乐器,我们来听一听它的音色。
定音鼓:打击乐器的一种,一般多在交响乐团中出现,我们来听一听它的音色----听过之后有什么感觉?架子鼓:同学们比较熟悉的一种鼓3、新课教学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种鼓,看,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两种鼓(出示大鼓和小鼓)师:大鼓和小鼓想成为好朋友,我们能帮帮他们吗?让我们先来听听他们是怎样介绍自己的。
大鼓和小鼓教案3篇
大鼓和小鼓教案3篇大鼓和小鼓教案1设计思路:主题活动进入了《好听的声音》,其目标是喜爱听辨四周的各种声音,区分不同声音以及所代表的意义。
作为本次主题活动的开始,我选择运用歌曲《大鼓小鼓》作为引入部分,主要是由于本班幼儿对于音乐活动非常的喜爱,结合上一个主题《学本事》中幼儿对于各种动物的声音的听辨以及仿照非常感爱好,以此作为切入点较为适合。
本次活动运用音乐这一幼儿喜爱的形式,通过猜声音、运用瓶宝宝为音乐配乐,激发幼儿对四周声音产生初步的爱好,从而达到快乐、开口、开窍的目的。
目标:1、体验歌曲中大鼓小鼓不同的音乐形象,尝试用相宜的声音配乐。
2、初步探究声音的轻响与能量、物体多少的关系3、预备:声音ppt、大鼓、小鼓、装有黄豆的瓶宝宝、歌曲音乐过程:1、引入部分,猜猜声音运用情节的方式,让幼儿来猜猜生活中的声音。
提问:听听这是什么声音?2、感受鼓声,进行伴奏老师范唱,感受大鼓小鼓的声音不同。
提问:听听这又是什么声音?大鼓小鼓的声音有什么不一样?老师小结:大鼓的声音响,小鼓的声音轻3、运用瓶宝宝表现大鼓小鼓。
〔幼儿分角色扮演大鼓小鼓〕幼儿和老师一起为歌曲配乐:“我们用瓶宝宝来做大鼓和小鼓。
”沟通共享:提问:你是怎么发出大鼓小鼓的声音的?老师小结:力气大声音就响、力气小声音就轻。
再次来为歌曲配乐,〔分角色〕运用相宜的声音为歌曲配乐。
发觉问题,查找缘由。
提问:力气很大可声音还是很小,为什么?小结:声音大小还和装的多少有关。
幼儿做大鼓老师做小鼓再次为歌曲伴奏。
3、引发思索老师将豆子装满后再来尝试。
提问:我的黄豆装了许多,为什么声音很小。
老师小结:原来声音的大小除了和力气大小、东西多少有关系,还有其他的缘由。
大鼓和小鼓教案2教学目标:1、培育同学对声音的'感受力。
2、使同学逐步建立起对声音的联想,并能积极参加声音的探究。
3、认识乐器:大鼓、小鼓、琵琶、二胡等。
教学重难点:1、感受并仿照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声音。
一年级音乐上册第三课时《大鼓和小鼓》教案(通用6篇)
一年级音乐上册第三课时《大鼓和小鼓》教案(通用6篇)一年级音乐上册第三课时《大鼓和小鼓》篇1教学内容: 会唱歌曲;认识鼓。
教学目标:1 、通过教学,让学生产生对鼓的兴趣与喜爱,有进一步探索学习的求知愿望。
2 、让学生初步感知声音的高低与强弱。
教学重点:感受大鼓与小鼓的声音及强弱力度特点。
教学难点:创编简单的节奏鼓点。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鼓种类若干。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学生听民乐合奏《丰收锣鼓》音乐片断。
二、话说鼓:( 1 ):圆圆一只大木桶,上下是皮肚里空,娃娃见了爱打它,一打就说咚咚咚。
(学生猜—乐器)(鼓)师: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们去参观鼓的世界。
( 2 )趣说“鼓”字。
(图片)●同学们,你见过“鼓”字吗?它是我国古代文字(甲骨文)里的“鼓”字,离现在至少有三千多年了。
●传说最早的鼓是用泥土蒙及做成的鼓槌是用草扎成的,鼓下有脚、鼓上还插着羽毛呢?●“鼓”是象形文字,左半边的“士”,中间“日”是鼓身,下面“一”是鼓脚,上面“ 八”是插着的羽毛。
●右半边的“及”就像一个人的执槌去鼓。
●小朋友们再仔细看看,“ 鼓”字多像一个人在敲鼓呀!提问:请问你在什么时候,什么场合下,看见鼓,听到鼓声的?生:过年、过节、开庆祝会、少先队鼓号队……师:鼓即是乐器又是道具,人类从大自然的风雨雷电声中得到启示并创造了鼓,鼓的种类很多,具说能叫出名字来的就有上百种。
( 3 )鼓的种类名称:图片生:铃鼓、手鼓、腰鼓、长鼓、堂鼓、花鼓、战鼓、八角鼓、爵士鼓、架子鼓、定音鼓……( 4 )击鼓方法:设问:在一个鼓上,你们能敲击出多少种不同的声音和节奏?生:在鼓上尝试并感受不同的部位,不同的敲击法,及不同的声音效果和节奏。
师:用不同的速度和力度敲击大鼓与小鼓,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声音的强弱高低与音色。
三、学唱歌曲《大鼓和小鼓》( 1 )听赏歌曲范唱,感受歌曲其情绪。
并随音乐律动。
( 2 )学唱歌曲,并模仿打鼓的姿势。
( 3 )感受大鼓与小鼓的强弱力度特点。
中班音乐活动教案活动《大鼓与小鼓》含反思
中班音乐活动教案活动《大鼓与小鼓》含反思活动介绍活动主题本次活动主题为《大鼓与小鼓》。
活动目标通过本次活动,让孩子们了解大鼓和小鼓的区别,并学会演奏简单的鼓点。
活动准备1.准备一对大鼓和小鼓。
2.准备一些简单易学的鼓点。
3.准备音乐播放器和一些适合教学的音乐。
活动过程第一步:介绍大鼓和小鼓的区别首先,教师在班级中介绍大鼓和小鼓的外形和不同之处。
让孩子们观察两种鼓的大小、形状和颜色,并询问他们发现了什么不同点。
通过此环节,增强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认知能力。
第二步:展示鼓点演奏视频教师通过音乐播放器播放鼓点演奏视频,向孩子们展示大鼓和小鼓演奏的不同效果。
同时,让孩子们听取音乐,欣赏鼓点奏鸣。
第三步:学习简单鼓点教师向孩子们演示如何演奏简单的鼓点,并让孩子们跟随演示进行练习。
在此环节中,要注意措辞和口语表达,让孩子们易于理解和模仿。
第四步:分组比赛将孩子们分成小组,进行鼓点比赛。
每个小组轮流上场演奏,评选出最佳鼓点表现的小组。
反思活动亮点1.通过活动,增强了孩子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演能力。
2.采用分组比赛的形式,活跃了孩子们的课堂气氛。
活动不足1.活动时长较短,未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鼓点种类单一,不能完全满足孩子们的学习需求。
活动改进1.增加活动时长,给孩子更多的时间听取和学习鼓点演奏。
2.增加鼓点种类,增强活动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结语通过本次活动,孩子们不仅能够认识大鼓和小鼓的区别,还学会了如何演奏简单鼓点。
同时,通过分组比赛的形式,增强了孩子们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优化和改进活动,为孩子们带来更丰富多彩的教学体验。
《大鼓与小鼓》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大鼓与小鼓》教案范文适用年级:幼儿园中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鼓和小鼓的特点,知道它们发出的声音不同。
2. 培养学生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发展学生的音乐节奏感。
3.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大鼓和小鼓的正确演奏方法。
2. 培养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让学生能够准确地跟随音乐节奏击打大鼓和小鼓。
2. 培养学生在大鼓和小鼓演奏中的协调能力。
二、教学准备教具:1. 两个大小不同的大鼓和小鼓2. 鼓槌若干3. 音乐CD4. 音乐乐谱环境:1. 宽敞的教室,以便学生自由活动2. 音响设备齐全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大鼓和小鼓,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基本技能学习:教师示范大鼓和小鼓的演奏方法,讲解鼓槌的使用技巧,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
3. 节奏训练:教师播放音乐,学生按照音乐节奏击打大鼓和小鼓,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4. 团队协作: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大鼓和小鼓,共同完成指定的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5. 创意表现: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学生用大鼓和小鼓展示自己的创意。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掌握大鼓和小鼓的演奏方法。
2. 学生能够准确地跟随音乐节奏击打大鼓和小鼓。
五、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在家中练习大鼓和小鼓的演奏,家长可参与评价。
2. 教师可组织学生参加鼓乐比赛,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
3. 学生可尝试学习其他乐器,丰富自己的音乐素养。
六、教学反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反馈。
通过观察学生的演奏,教师可以评估学生对大鼓和小鼓演奏技巧的掌握程度,以及他们在团队协作中的表现。
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和问答环节,了解学生对音乐节奏感的理解和创造力的发展。
七、教学调整根据教学反馈,教师应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例如,对于节奏感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增加节奏训练的时间,或者采用更直观的教学工具,如节拍器,来帮助学生感知和稳定节奏。
2024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大鼓与小鼓》
2024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大鼓与小鼓》一、教学目标引导幼儿在敲击大鼓和小鼓的过程中,感受声音的大小与节奏的变化,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动手能力。
帮助幼儿认识大鼓和小鼓,熟悉《大鼓与小鼓》的音乐旋律,初步学会演唱这首歌。
培养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规则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并大胆表现。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让幼儿能够准确掌握大鼓和小鼓的敲击方法,并能够通过敲击表达出节奏的变化。
难点:在歌曲演唱过程中,能够跟随节拍准确唱出歌词,并能够理解歌词中的形象表现。
三、教学过程导入:教师用谜语的方式引出大鼓和小鼓,引起幼儿的兴趣。
随后教师出示大鼓和小鼓,让幼儿通过观察和触摸,感知两种乐器的不同。
基本部分:教师示范并讲解如何正确敲击大鼓和小鼓,幼儿模仿并尝试自己敲击出简单的节奏。
随后,教师播放《大鼓与小鼓》的音乐,让幼儿初步感受歌曲旋律和节奏。
教师再分句教唱,让幼儿逐步学会演唱这首歌。
在学唱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幼儿理解歌词中的形象表现,如“大鼓咚咚响”、“小鼓嘣嘣响”等。
结束部分:教师播放完整的《大鼓与小鼓》音乐,鼓励幼儿跟随音乐自由敲击大鼓和小鼓,感受乐曲的旋律和节奏。
教师对幼儿的表演进行点评,总结活动。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示范法:教师在教学中通过示范正确的敲击方法,让幼儿模仿并掌握。
观察法: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大鼓和小鼓的形状、颜色等特征,帮助他们认识这两种乐器。
讲解法:教师在教学中对歌曲旋律、节奏等进行了讲解,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练习法:在教学中安排了多次的练习环节,让幼儿通过反复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游戏法:在教学中融入游戏元素,如猜谜语等,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课堂练习:在活动过程中安排了多次实践练习环节,包括敲击大鼓和小鼓、学唱歌曲等,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巩固所学内容。
作业:布置家庭作业,让幼儿在家中继续练习敲击大鼓和小鼓以及演唱《大鼓与小鼓》这首歌曲。
评价方式:根据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大鼓和小鼓教案
大鼓和小鼓教案篇一:人教版音乐一年级上册《大鼓和小鼓》教学设计我的“大鼓和小鼓”——《大鼓和小鼓》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歌曲《大鼓和小鼓》。
【内容分析】《大鼓和小鼓》是一首日本儿童歌曲,由两个乐句组成。
由于采用了五声音阶,风格与中国歌曲非常相似。
歌曲不仅有音色、音高的模仿,还有力度和节奏的模仿。
教材在呈现方式上,在“咚咚”和“嗵嗵嗵”下面,分别添加了跺脚与拍手声势,学生可以借助简单的声势动作表现力度的变化,以增加演唱时的情趣。
【学情分析】本课面向的是一年级的小学生,这个学段的孩子活泼好动,模仿力强,喜欢活动和游戏。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将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融入孩子们喜爱的音乐活动中,他们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在聆听感受、对比体验、模仿表现等音乐活动中获取知识、提高技能、表达情感。
【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对比,能初步分辨出声音的强弱、音色、节奏、高低。
2.能积极自主地参与活动,体验音乐。
3.能用强弱不同的力度,自然完整地演唱歌曲《大鼓和小鼓》,以更好地塑造歌曲音乐形象。
【重点难点】1.用强弱不同的力度表现“大鼓和小鼓”。
2.歌曲中音程的跳进较多,如“1~5”“1~5”“5~1”的准确演唱。
((【突破策略】1.借助跺脚和拍手等声势动作表现力度的变化,增加演唱时的情趣。
2.采用柯尔文手势等方法把握音准,辅助歌曲的学唱。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按音乐课堂常规要求,做好上课准备。
2.听辨声音听一听敲击大鼓和小鼓的声音,说一说它们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大鼓——咚咚 ; 小鼓——嗵嗵嗵(声音的对比:音色、强弱、节奏、高低等)3.模仿声音 ?? ?? |? ? |?? ?? |?? ? | ?? ?? |?? ?? |? ? |?? ? ||按和ta 的节奏模仿大鼓“咚咚”和小鼓“嗵嗵嗵”的声音,变换多种方式练习。
4.歌曲学唱(1)聆听范唱A.初听,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
中班主题优秀教案:大鼓与小鼓(精选3篇)
中班主题优秀教案:大鼓与小鼓(精选3篇)教案一:大鼓与小鼓的形状和音色比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鼓和小鼓的形状和音色特点。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音乐欣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1. 大鼓和小鼓。
2. 鼓槌。
教学过程:1. 展示大鼓和小鼓,并让学生仔细观察它们的形状。
2. 询问学生大鼓和小鼓的形状有什么不同之处,并帮助他们理解。
3. 给学生示范如何击打大鼓和小鼓,并让他们试着模仿。
4. 让学生一起演奏大鼓和小鼓,观察它们的音色有什么不同。
5. 引导学生讨论大鼓和小鼓的音色特点,并记录下来。
6. 继续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演奏大鼓和小鼓,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7. 结束教学,并让学生分享他们的体验和感受。
教案二:大鼓与小鼓的节奏体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大鼓和小鼓的节奏感的体验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教学准备:1. 大鼓和小鼓。
2. 鼓槌。
教学过程:1. 在黑板上写下几个简单的节奏,如“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等。
2. 模仿教师示范,用大鼓和小鼓演奏这些节奏。
3. 让学生观察并听音,体验大鼓和小鼓演奏的节奏感。
4. 学生跟着教师一起演奏这些节奏。
5. 引导学生发挥创造力,自行编创一些简单的鼓声节奏。
6. 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编创的鼓声节奏,并互相欣赏。
7. 将节奏组成一个完整的乐曲,让学生一起演奏,并进行录制。
教案三:大鼓与小鼓的节奏合奏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习和掌握大鼓和小鼓的基本奏法和节奏。
2. 培养学生的合奏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教学准备:1. 大鼓和小鼓。
2. 鼓槌。
教学过程:1. 给学生介绍大鼓和小鼓的基本奏法和节奏。
2. 给学生示范以大鼓为主导的节奏,让他们模仿。
3. 给学生示范以小鼓为主导的节奏,让他们模仿。
4. 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一个大鼓和一个小鼓,进行合奏练习。
中班音乐教案:大鼓与小鼓
中班音乐教案:大鼓与小鼓教案:中班音乐教案:大鼓与小鼓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小学音乐教材,具体章节为第三单元《打击乐器的魅力》,其中第一课时为《大鼓与小鼓》。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并区分大鼓和小鼓的音色、音高等特点,通过聆听、演奏、模仿等环节,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打击乐器的基本技能。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鼓和小鼓的音色、音高等特点,能够正确区分两种鼓。
2.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提高对打击乐器的兴趣。
3.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能够正确区分大鼓和小鼓的音色、音高,并能够用打击乐器进行演奏。
难点:让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打击乐器的演奏,并能够与他人合作,形成和谐的音乐效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大鼓、小鼓、鼓槌、音乐教材。
学具:鼓槌、音乐教材、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大鼓和小鼓,让学生初步感受两种鼓的音色、音高差异。
引导学生进行试听,让学生说出自己对两种鼓的感受。
2. 讲解与示范(10分钟)教师讲解大鼓和小鼓的特点,包括音色、音高等方面。
然后进行示范演奏,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两种鼓的演奏技巧。
3.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分组,每组由一名组长负责组织成员进行打击乐器的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并给予鼓励。
4.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选取一首简单的歌曲,让学生用大鼓和小鼓进行演奏。
教师逐句讲解,引导学生正确运用两种鼓的音色、音高,形成和谐的音乐效果。
5. 小组合作演奏(5分钟)学生分组,每组自选一首歌曲,用大鼓和小鼓进行合作演奏。
教师巡回指导,对学生的演奏进行评价,给予鼓励。
6.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练习演奏一首歌曲,要求用大鼓和小鼓进行合作演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大鼓特点:音色低沉,音高较低2. 小鼓特点:音色清脆,音高较高3. 演奏技巧:正确运用鼓槌,保持节奏稳定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同学们课后练习演奏一首歌曲,要求用大鼓和小鼓进行合作演奏。
《大鼓和小鼓》教案(通用3篇)
《大鼓和小鼓》教案(通用3篇)《大鼓和小鼓》篇1课型:唱奏综合课课题:体验音乐感受快乐——大鼓和小鼓课时:一课时完成教学内容:1.歌曲《大鼓和小鼓》2.音的强弱教材分析:这是一首二拍子的日本儿歌,旋律共有两句,歌词内容为大鼓和小鼓一强一弱的敲击,体现音乐中力度的对比,歌曲简单易学。
从第一册开始,器乐学习的内容已经从打击乐器的个人敲击到相互配合,经过了循序渐进的过程。
到第三册第七课,器乐学习初步进入培养学生参与小乐队配器和多层次演奏的阶段,《大鼓和小鼓》一课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学生参与多层次演奏活动的起承转合的切入点。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大鼓和小鼓》(2)能力目标:结合生活中的经验,用敲击、动作等方式探索、感知、体验音的强弱。
(3)情感目标:体验快乐的音乐学习,通过进行各种音乐游戏和活动,发展大脑与身体运动的协调性。
教学重点:学习歌曲《大鼓和小鼓》,能用强弱对比的手法来边唱边演奏歌曲。
教学难点:分辨音的强弱,并用唱、拍、舞、奏等不同形式来表现音的强弱。
教法:听唱法示范法启发联想法表演法学法:游戏律动法模仿表现法综合活动法自主活动法教学准备:多媒体、大鼓、小军鼓、动物头套、贴图、音响设备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创设情境1.猜圆圆一只大木桶上下肚皮都是空娃娃见了爱打它一打就说咚咚咚以生动有趣的形式抓住儿童好奇的心理,在有效引发其对课程的兴趣的同时,清晰、直观的让学生初步认识乐器—鼓。
2.玩乐器(1)认识乐器:大鼓和小鼓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鼓朋友,他们来和大家一块玩呢一个叫大鼓。
×××嗨你好!一个叫小鼓,也叫小军鼓。
××× ××你好小朋友(2)通过敲击、观察正确分辨大小鼓在声响、形状、敲击方式上的区别。
师:大鼓小鼓真有礼貌,小朋友要不要也和他们问好呢?运用生动的语言邀请学生进行乐器的敲击。
《大鼓和小鼓》教案
《大鼓和小鼓》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故事《大鼓和小鼓》,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的情感变化。
2. 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交流的能力,能够用语言描述故事情节。
3. 教育学生学会珍惜友谊,懂得关心他人。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的情感变化。
2. 能够用语言描述故事情节。
三、教学难点:1. 学会珍惜友谊,懂得关心他人。
四、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或黑板。
2. 大鼓和小鼓道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大鼓和小鼓道具,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兴趣。
提问:“你们看看这两个鼓有什么不一样?”2. 讲述故事:教师有感情地讲述故事《大鼓和小鼓》,引导学生感受故事中的情感变化。
提问:“故事中的大鼓和小鼓为什么会哭?它们为什么会笑?”3. 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用语言描述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提问:“你们觉得大鼓和小鼓为什么能够成为好朋友?”提问:“我们从故事中学到了什么?”5.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培养学生的倾听和表达能力。
6.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故事情节和道理。
六、教学策略:1. 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故事情境,引导学生感受故事中的情感变化。
2. 运用分组讨论法,让学生在讨论中用语言描述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3.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从而让学生理解故事中的道理。
七、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故事情节的掌握程度,通过提问和讨论,了解学生对故事的理解情况。
2. 评价学生在表达和交流中的表现,观察学生在描述故事情节时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
3. 评价学生对故事道理的领悟程度,通过作业和课堂表现,了解学生是否学会了珍惜友谊,懂得关心他人。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分别扮演大鼓和小鼓,生动形象地展现故事情节。
2. 让学生画出自己心中的大鼓和小鼓,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中班音乐教案:大鼓与小鼓
中班音乐教案:大鼓与小鼓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大鼓与小鼓的基本特点和演奏方法。
2.带领学生感受鼓声的韵律美感,提升听觉感知能力。
3.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准备
1.大鼓与小鼓各一架。
2.音乐教学素材。
3.茶几或板凳用作表演台。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
第一步:介绍大鼓与小鼓(15分钟)
1.通过展示大鼓与小鼓的图片,让学生认识两种鼓的外形和区别。
2.向学生简单介绍大鼓与小鼓的演奏方法和音色特点。
第二步:示范演奏(20分钟)
1.教师向学生展示大鼓与小鼓的演奏技巧,让学生感受鼓声的节奏和力量。
2.关键要点:击鼓的力度、频率、节奏。
第三步:学生练习(30分钟)
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架大鼓与小鼓。
2.让学生自由练习击打鼓,并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提高演奏水平。
3.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对每个小组进行点评和指导。
第四步:合奏表演(20分钟)
1.各小组进行合奏表演,展示他们的演奏成果。
2.教师可以挑选优秀的表演进行点评,并鼓励其他学生互相学习。
四、教学反思
1.大鼓与小鼓教学能帮助中班学生培养合作能力,促进团队意识的培养。
2.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注意力集中,提高学生的听觉感知能力。
3.可以通过增加音乐游戏等趣味活动,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
以上是关于中班音乐教案:大鼓与小鼓的教学内容,希望可以为教师们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
《大鼓与小鼓》音乐教案
《大鼓与小鼓》音乐教案•相关推荐《大鼓与小鼓》音乐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鼓与小鼓》音乐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鼓与小鼓》音乐教案篇1活动目标:1.区分音的强弱。
2.学会唱《大鼓与小鼓》这首歌。
3.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重点:辨别区分声音的强弱。
活动难点:会正确表现声音的强弱。
活动准备:大鼓、小鼓。
活动过程:1.用身体动作表现强与弱。
如:拍手和点手心,拍手心和拍手背,拍腿和拍肩等。
2.认识强弱记号。
教师准备两幅图片,上面画有f和p,告诉小朋友f表示强,p表示弱,并用动作表示出来。
3.学习歌曲《大鼓与小鼓》(1)小朋友敲击大鼓、小鼓,进一步感知音量的变化。
(2)欣赏并学唱《大鼓与小鼓》,小朋友用声音的大小来表示大鼓、小鼓的强弱变化。
4.用节奏乐器演奏,注意声音的强弱并表现出来。
活动延伸:1.在活动室里放置强弱记号f、p。
2.表演唱《大鼓与小鼓》。
评量:能用动作、音量表现声音的强弱。
分析:此次活动通过身体的动作来感知强弱,通过学唱歌曲辨别强弱,使小朋友在游戏中学会了区分声音的强弱,从而发展了小朋友的音乐感知能力。
教学反思:在活动中,我为了避免孩子从头唱到尾,在解决难点四分音符与感情技巧处理部分,我采用了谈话的方法,让孩子稍微休息了一会,使活动能够动静结合,孩子们的表现基本上完成了我预设的目标。
当然了,本次活动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和专家多加指点。
《大鼓与小鼓》音乐教案篇2活动目标:1、帮助幼儿感受歌曲的强弱变化,掌握× ×∣ ×× ×∣的节奏型。
2、引导幼儿学唱歌曲,体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1、大鼓、小鼓各一面,鼓槌;图谱;乐曲《春天》、《春天在哪里》录音磁带。
中班音乐教案大鼓与小鼓
中班音乐教案大鼓与小鼓教案:中班音乐教案——大鼓与小鼓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材,章节为《大鼓与小鼓》。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大鼓和小鼓,了解它们的特征和演奏方法;学习简单的打击乐演奏技巧;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大鼓和小鼓,了解它们的特征和演奏方法。
2. 培养学生基本的打击乐演奏技巧,提高节奏感。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大鼓和小鼓,学会基本的打击乐演奏技巧。
难点: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协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大鼓、小鼓、鼓槌、音乐教材。
学具:鼓槌、音乐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大鼓和小鼓,让学生近距离观察它们的特征,然后简要介绍大鼓和小鼓的演奏方法。
2. 讲解与示范(10分钟)教师讲解大鼓和小鼓的演奏方法,并进行示范。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掌握基本的打击乐演奏技巧。
3. 小组合作练习(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有一张大鼓和一个小鼓。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演奏,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4. 课堂展示(5分钟)每组学生进行课堂展示,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
六、板书设计1. 大鼓与小鼓的特征2. 打击乐演奏技巧3. 团队合作意识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课后复习大鼓和小鼓的演奏方法,加强练习。
2. 学生分组进行打击乐演奏,拍摄视频,下节课进行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同时,引导学生拓展学习,了解其他打击乐器,提高音乐素养。
本节课通过认识大鼓和小鼓,学习打击乐演奏技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实践情景引入、讲解与示范、小组合作练习、课堂展示等环节,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课后作业设计合理,有助于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我认为需要重点关注的教学难点与重点是:培养学生基本的打击乐演奏技巧,提高节奏感,以及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协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鼓和小鼓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大鼓和小鼓》
能力目标:结合生活中的经验,用敲击、动作等方式探索、感知、体验音的强弱。
情感目标:体验快乐的音乐学习,通过进行各种音乐游戏和活动,发展大脑与身体运动的协调性。
教学重点:
学习歌曲《大鼓和小鼓》,能用强弱对比的手法来边唱边演奏歌曲。
教学难点:
分辨音的强弱,并用唱、拍、舞、奏等不同形式来表现音的强弱。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大鼓、小军鼓、动物头套、贴图、音响设备。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创设情境
1、猜谜语
圆圆一只大木桶上下肚皮都是空
娃娃见了爱打它一打就说咚咚咚
以生动有趣的形式抓住儿童好奇的心理,在有效引发其对课程的兴趣的同时,清晰、直观的让学生初步认识乐器—鼓。
2、玩乐器
(1)认识乐器:大鼓和小鼓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鼓朋友,他们来和大家一块玩呢
一个叫大鼓。
×××
嗨你好!
一个叫小鼓,也叫小军鼓。
×××××
你好小朋友
(2)通过敲击、观察正确分辨大小鼓在声响、形状、敲击方式上的区别。
师:大鼓小鼓真有礼貌,小朋友要不要也和他们问好呢?运用生动的语言邀请学生进行乐器的敲击。
(3)找出合适衬词,为歌曲学唱做好准备
让学生通过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为大小鼓在声响和击奏方式上分别找出合适的衬词。
鼓励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选择一个最合适的词语,运用于歌曲的学唱而并非完全一致的按照书本上的来进行,这样做的目的是尊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同时有效的提升了他们对于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积极性。
(二)新课教学
1、歌曲的学唱
(1)通过使用教师设计的课件,让学生用互相合作的方式,运用听唱法、模唱法进行歌曲旋律的学习。
(2)教师进行歌曲的范唱。
(3)学生将自己在前一环节选择好的衬词便成歌曲的歌词,并进行演唱,教师协助学生完成学唱的过程,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充分的给予其个人发挥的空间,并适时帮助学生解决在练唱时的困难。
(4)完整的演唱所学习的歌曲,分组合作来进行演唱。
可由一个组演唱歌词,一个组演唱衬词。
轮流来。
(5)教师对所有同学的表现进行肯定。
2、音的强弱—游戏、演唱、演奏环节
(1)节奏律动游戏——“我的大鼓和小鼓”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分辨音的强弱,并且通过唱、拍、舞、奏等形式来表现音的强弱。
通过律动游戏“我的大鼓和小鼓”来引入
× ×× ×│×××│
小鼓响来我拍肩
让学生通过节奏律动游戏在加深对大小鼓音响、强弱对比的概念,并且能正确地区分和表现强和弱这两种不同的音乐力度的同时,加强了学生的节奏表现能力。
(2)音乐律动游戏“大鼓、小鼓唱”
在学生对强弱对比有一个初步认识的时候,引入音乐的律动。
请学生围成圆圈,听音乐律动。
当听到大鼓
和你问好的时候,用脚有节奏的敲击“1、2、3”;当听到小鼓和你们说话的时候,用你的双手拍肩。
让学生体会强弱规律在音乐中的体现。
(3)请学生对所学歌曲进行边演唱边演奏的活动。
用生动的语言暗示学生表现出强弱规律。
让学生自由发挥他们想要表达的音乐和为音乐进行动作伴奏。
让他们的音乐同时具备演唱、演奏和舞蹈的性质。
教师组织大家一起来进行“我们是快乐的小乐手”歌曲表演环节,并请大家相互评价,表扬所有同学。
3、律动、创编
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物体进行歌词的创编。
如发现学生在创编的过程中有困难,可启发他们观察生活中的小动物,模仿动物的叫声来改编歌词。
(例:公鸡在唱歌喔喔,小鸡在唱歌叽叽叽……)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歌词后,教师拿出动物的头套,让学生模仿动物的律动,边唱,边表演。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选择用乐器为他们伴奏。
在唱唱、奏奏、跳跳中完成本课。
(三)课后总结
本节课通过和大鼓小鼓一起学唱歌曲,使同学们认识了大鼓、小鼓,并能边演唱,边运用大鼓和小鼓来进行伴奏。
同学们的表演能力、音高节奏能力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对于音乐中力度变化的处理也做得十分恰当。
请大家不要忘记了大鼓和小鼓,还有他们和我们一起表演的歌曲,下节课我们再见!(播放歌曲《大鼓和小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