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鼓和小鼓音乐教案.doc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大鼓和小鼓》奥尔夫律动教育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大鼓和小鼓》奥尔夫律动教育1. 教学目标1.学会区分不同大小的鼓,并了解大鼓和小鼓的不同声音特点。
2.通过进行拍打鼓面的律动练习,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3.通过合作练习,提高幼儿的协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4.激发幼儿的音乐兴趣和创造力。
2. 教学准备1.大鼓和小鼓各一架。
2.音乐播放设备。
3.耳塞和耳机(备用)。
4.带有奥尔夫律动元素的节拍器或视频教学辅助设备。
3. 教学内容3.1 游戏热身老师可以引导孩子们一起做一些音乐和运动的游戏来进入氛围,例如:跑圈、唱歌、做面部表情、挥舞双手、体验麦克风等。
3.2 引入故事老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引出今天要学习的大鼓和小鼓。
例如,故事情节描述一个动物森林里的小伙伴们,不知道如何调换他们自己内心的节奏,老师带了一只大鼓和一只小鼓前来解决这个困难,他们一起拍打鼓面,发现大鼓发出的声音比较低沉,而小鼓则发出的声音比较明朗轻快。
故事的情节结束后,老师可以问孩子们关于故事内容的问题,帮助孩子们加深对大鼓和小鼓的认知。
3.3 奥尔夫律动教育接下来,老师可以引导孩子们一起进行奥尔夫律动教育的练习,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播放带有元素律动性质的配乐,并简单地讲解音乐元素的一些基本知识,例如:节奏、旋律、和声、乐器等。
同时,老师可以进行模仿、呼唤、跳跃和体验等活动来加强练习效果。
3.4 拍打鼓面在孩子们较为熟练掌握大鼓和小鼓的使用后,老师可以让幼儿们分成小组进行练习,每组分别拍打大鼓和小鼓,老师引导孩子们跟着音乐的节奏进行拍打和鼓面的变化,让孩子们感受音乐的魅力,并在互动中激发出小小音乐家的创造力。
3.5 总结在教学结束时,老师可以让孩子们轮流演奏大鼓和小鼓,互相表演刚才的节拍练习成果,同时指导孩子们学习在表演中加入自己的创意元素,创造出更多精彩的表演形式。
4. 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孩子们做一些针对性的游戏和活动,例如:音乐聆听、观察细节、讨论合作等,以评估他们的掌握程度和表达能力。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大鼓和小鼓》奥尔夫律动教育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大鼓和小鼓》奥尔夫律动教育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识别大鼓和小鼓,理解其节奏和音响效果。
2.提高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准备
1.大鼓和小鼓
2.音乐伴奏
3.教具:手鼓、沙槌、铃鼓等
三、教学内容
第一课:了解大鼓和小鼓
1.利用图片或活地板等方式,让学生认识大鼓和小鼓,并且辨别它们的大小和形状。
2.演奏音乐伴奏,鼓掌形式让学生与音乐节拍同步,理解音乐的基础节奏。
3.利用大鼓和小鼓,教师演示两种不同的鼓声,使学生听到不同的鼓声,理解不同的音响效果。
第二课:奥尔夫律动教育
1.教师使用各种教具如手鼓、沙槌、铃鼓等,演示敲打不同节奏的鼓点,让学生能够听出不同的鼓点节奏,有分别鼓奏的能力。
2.教师依据音乐伴奏,让学生用手鼓模仿教师的鼓声,使学生掌握基本鼓奏技能,提高学生手部动感和音乐感知能力。
第三课:练习与巩固
1.学生使用教具和鼓点,按照音乐节奏跟着教师演奏音乐,巩固掌握的敲奏技能。
2.教师搭配不同的音乐伴奏,让学生使用手鼓、沙槌、铃鼓等,模仿不同的鼓点节奏,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和音乐表现能力。
四、教学效果评价
1.学生能够根据音乐节奏敲奏出鼓点。
2.学生能够听出不同的鼓点节奏,并有模仿的能力。
3.学生能够理解大鼓和小鼓的音响效果,能够识别两种不同的鼓声。
4.学生能够协作配合,演奏搭配不同音乐的敲奏节奏。
《大鼓和小鼓》教案
《大鼓和小鼓》教案(唱歌课)一、教材分析这是一首日本儿童歌曲,不仅有音色、音高的模仿,还有力度的模仿。
可以在演唱中引导学生用拍手、跺脚以及演唱来表现力度变化,增加歌曲学习的趣味性。
歌曲中有五度、六度的跳进,在教唱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设计动作表演,再按节奏朗读歌词,之后跟音乐边表演边哼唱,便于把歌曲唱准。
歌曲学习完,还可以鼓励学生用与教材要求不同的,自己创造的声音为歌曲伴奏。
二、教学目标1. 学生初步感知声音的高低与强弱。
2. 学会演唱歌曲《大鼓和小鼓》,能用声势和力度变化丰富音乐表现。
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准确、自然地演唱歌曲。
(二)教学难点用教材中的声势和力度变化丰富音乐表现。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欣赏《大鼓和小鼓》音色区别:提问:谁知道这两种乐器是什么?能模仿它们的声音。
学生回答问题,模仿出大鼓和小鼓的声音。
教师评价及总结,大鼓声音低沉,小鼓声音清脆。
2.学生再次模仿:大鼓:小鼓:加入大鼓和小鼓的伴奏及跺脚、拍手的声势(二)歌曲学习1.初听歌曲导言: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歌曲就是《大鼓和小鼓》,你能在歌曲中听到他们的声音么?2.再听:(1)教师带领学生在“咚”和“嗵”的地方用拍手和跺脚模仿乐器不同音色。
(2)教师播放音乐,个别学生带领其他人做动作。
教师评价后,再次个别或集体听音乐做动作。
3. 学唱歌词:(1)再听歌曲,播放《大鼓和小鼓》简谱动画:学生跟着动画学习歌词,教师指导学生注意大鼓——擂起、小鼓——敲起。
教师评价及总结后集体按节奏读歌词。
(2)再跟动画,学生自由创编擂起和敲起的动作。
教师评价,学生集体表演,边做动作边读歌词。
(3)分句学唱:学生在教师带领下用听唱法分句学唱。
教师评价。
4. 学生完整演唱歌曲。
学生完整演唱,播放《大鼓和小鼓》动画。
5. 聆听《大鼓和小鼓》伴奏音频,学生背唱歌曲。
(三)歌曲表现1.再次欣赏《大鼓和小鼓》音色区别,学生认真聆听,分辨大鼓和小鼓的力度区别并模仿。
大鼔小鼓教案
大鼓小鼓教案引言:打击乐是一门丰富多彩的音乐形式,在各种音乐会和表演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其中,大鼓和小鼓是两种常见的打击乐器,它们在音乐中能够产生出富有节奏感和动感的音色。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演奏大鼓和小鼓,本教案将为教师提供一些教学指导和活动建议。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理解大鼓和小鼓的基本知识,包括乐器结构、演奏技巧等;2. 学会正确使用大鼓和小鼓的技巧,演奏简单的乐曲;3. 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1)大鼓的基本知识:- 乐器结构:大鼓由鼓面、框架和支撑物组成;- 演奏技巧:正确握持鼓槌、击打鼓面的力度和节奏掌握等。
(2)小鼓的基本知识:- 乐器结构:小鼓由鼓身、鼓膜、调节螺丝等组成;- 演奏技巧:正确使用鼓槌、击打鼓膜的力度和节奏掌握等。
(3)合奏技巧:大鼓和小鼓的合奏,如何协调节奏、互相配合等。
2. 教学方法本教案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和实践,来达到学习的目的。
具体的教学方法包括:(1)示范演奏:教师向学生示范大鼓和小鼓的演奏技巧;(2)分组练习: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一人演奏大鼓,一人演奏小鼓,进行协作练习;(3)合奏演练:让所有学生一起演奏大鼓和小鼓,培养学生们的合作精神。
三、教学活动1. 大鼓的演奏练习(1)示范演奏:教师向学生示范大鼓的演奏姿势和技巧;(2)分组练习: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一人演奏大鼓,其他同学一起拍节奏;(3)合奏演练:让所有学生一起演奏大鼓,根据指导老师的节奏进行演奏。
2. 小鼓的演奏练习(1)示范演奏:教师向学生示范小鼓的演奏姿势和技巧;(2)分组练习: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一人演奏小鼓,其他同学一起拍节奏;(3)合奏演练:让所有学生一起演奏小鼓,根据指导老师的节奏进行演奏。
3. 大鼓和小鼓的合奏练习(1)分组合奏: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一人演奏大鼓,一人演奏小鼓,其他同学一起拍节奏;(2)合奏演练:让所有学生一起演奏大鼓和小鼓,根据指导老师的节奏进行演奏。
大鼓和小鼓音乐教案
大鼓和小鼓音乐教案【篇一:大鼓和小鼓教案】大鼓和小鼓教材分析:这是一首二拍子的日本儿歌,旋律共有两句,歌词内容为大鼓和小鼓一强一弱的敲击,体现音乐中力度的对比,歌曲简单易学。
从第一册开始,器乐学习的内容已经从打击乐器的个人敲击到相互配合,经过了循序渐进的过程。
器乐学习初步进入培养学生参与小乐队配器和多层次演奏的阶段,《大鼓和小鼓》一课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学生参与多层次演奏活动的起承转合的切入点。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大鼓和小鼓》(2)过程与方法:结合生活中的经验,用敲击、动作等方式探索、感知、体验音的强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快乐的音乐学习,通过进行各种音乐游戏和活动,发展大脑与身体运动的协调性。
教学重点:学习歌曲《大鼓和小鼓》,能用强弱对比的手法来边唱边演奏歌曲。
教学难点:分辨音的强弱,并用唱、拍、舞、奏等不同形式来表现音的强弱。
听唱法示范法启发联想法表演法学法:游戏律动法模仿表现法综合活动法自主活动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大鼓、xx、音响设备新课教学:一、导入新课:1、律动师:小朋友们你们好,让我们一起动起来吧!(播放音乐《快乐小天使》教师带领学生做律动)2、导入新课:师:小朋友们表现的真不错,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个谜语:圆圆一只大木桶上下肚皮都是空娃娃见了爱打它一打就说咚咚咚请同学们猜一种乐器,谁能猜出来?师:对,小朋友们可真聪明,在古时候“鼓”字是这样写的,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像不像一个人在打鼓。
(课件出示)师:今天老师还给同学们带来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鼓。
打击乐器的一种,我们来听一听它的声音是什么样的。
腰鼓:是我国汉族古老的民族乐器,我们来听一听它的音色。
定音鼓:打击乐器的一种,一般多在交响乐团中出现,我们来听一听它的音色----听过之后有什么感觉?架子鼓:同学们比较熟悉的一种鼓3、新课教学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种鼓,看,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两种鼓(出示大鼓和小鼓)师:大鼓和小鼓想成为好朋友,我们能帮帮他们吗?让我们先来听听他们是怎样介绍自己的。
大鼓和小鼓教案3篇
大鼓和小鼓教案3篇大鼓和小鼓教案1设计思路:主题活动进入了《好听的声音》,其目标是喜爱听辨四周的各种声音,区分不同声音以及所代表的意义。
作为本次主题活动的开始,我选择运用歌曲《大鼓小鼓》作为引入部分,主要是由于本班幼儿对于音乐活动非常的喜爱,结合上一个主题《学本事》中幼儿对于各种动物的声音的听辨以及仿照非常感爱好,以此作为切入点较为适合。
本次活动运用音乐这一幼儿喜爱的形式,通过猜声音、运用瓶宝宝为音乐配乐,激发幼儿对四周声音产生初步的爱好,从而达到快乐、开口、开窍的目的。
目标:1、体验歌曲中大鼓小鼓不同的音乐形象,尝试用相宜的声音配乐。
2、初步探究声音的轻响与能量、物体多少的关系3、预备:声音ppt、大鼓、小鼓、装有黄豆的瓶宝宝、歌曲音乐过程:1、引入部分,猜猜声音运用情节的方式,让幼儿来猜猜生活中的声音。
提问:听听这是什么声音?2、感受鼓声,进行伴奏老师范唱,感受大鼓小鼓的声音不同。
提问:听听这又是什么声音?大鼓小鼓的声音有什么不一样?老师小结:大鼓的声音响,小鼓的声音轻3、运用瓶宝宝表现大鼓小鼓。
〔幼儿分角色扮演大鼓小鼓〕幼儿和老师一起为歌曲配乐:“我们用瓶宝宝来做大鼓和小鼓。
”沟通共享:提问:你是怎么发出大鼓小鼓的声音的?老师小结:力气大声音就响、力气小声音就轻。
再次来为歌曲配乐,〔分角色〕运用相宜的声音为歌曲配乐。
发觉问题,查找缘由。
提问:力气很大可声音还是很小,为什么?小结:声音大小还和装的多少有关。
幼儿做大鼓老师做小鼓再次为歌曲伴奏。
3、引发思索老师将豆子装满后再来尝试。
提问:我的黄豆装了许多,为什么声音很小。
老师小结:原来声音的大小除了和力气大小、东西多少有关系,还有其他的缘由。
大鼓和小鼓教案2教学目标:1、培育同学对声音的'感受力。
2、使同学逐步建立起对声音的联想,并能积极参加声音的探究。
3、认识乐器:大鼓、小鼓、琵琶、二胡等。
教学重难点:1、感受并仿照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声音。
一年级音乐上册第三课时《大鼓和小鼓》教案(通用6篇)
一年级音乐上册第三课时《大鼓和小鼓》教案(通用6篇)一年级音乐上册第三课时《大鼓和小鼓》篇1教学内容: 会唱歌曲;认识鼓。
教学目标:1 、通过教学,让学生产生对鼓的兴趣与喜爱,有进一步探索学习的求知愿望。
2 、让学生初步感知声音的高低与强弱。
教学重点:感受大鼓与小鼓的声音及强弱力度特点。
教学难点:创编简单的节奏鼓点。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鼓种类若干。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学生听民乐合奏《丰收锣鼓》音乐片断。
二、话说鼓:( 1 ):圆圆一只大木桶,上下是皮肚里空,娃娃见了爱打它,一打就说咚咚咚。
(学生猜—乐器)(鼓)师: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们去参观鼓的世界。
( 2 )趣说“鼓”字。
(图片)●同学们,你见过“鼓”字吗?它是我国古代文字(甲骨文)里的“鼓”字,离现在至少有三千多年了。
●传说最早的鼓是用泥土蒙及做成的鼓槌是用草扎成的,鼓下有脚、鼓上还插着羽毛呢?●“鼓”是象形文字,左半边的“士”,中间“日”是鼓身,下面“一”是鼓脚,上面“ 八”是插着的羽毛。
●右半边的“及”就像一个人的执槌去鼓。
●小朋友们再仔细看看,“ 鼓”字多像一个人在敲鼓呀!提问:请问你在什么时候,什么场合下,看见鼓,听到鼓声的?生:过年、过节、开庆祝会、少先队鼓号队……师:鼓即是乐器又是道具,人类从大自然的风雨雷电声中得到启示并创造了鼓,鼓的种类很多,具说能叫出名字来的就有上百种。
( 3 )鼓的种类名称:图片生:铃鼓、手鼓、腰鼓、长鼓、堂鼓、花鼓、战鼓、八角鼓、爵士鼓、架子鼓、定音鼓……( 4 )击鼓方法:设问:在一个鼓上,你们能敲击出多少种不同的声音和节奏?生:在鼓上尝试并感受不同的部位,不同的敲击法,及不同的声音效果和节奏。
师:用不同的速度和力度敲击大鼓与小鼓,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声音的强弱高低与音色。
三、学唱歌曲《大鼓和小鼓》( 1 )听赏歌曲范唱,感受歌曲其情绪。
并随音乐律动。
( 2 )学唱歌曲,并模仿打鼓的姿势。
( 3 )感受大鼓与小鼓的强弱力度特点。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大鼓和小鼓》奥尔夫律动教育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大鼓和小鼓》奥尔夫律动教育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大鼓和小鼓》这首歌曲,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表达能力。
2.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协调能力,通过使用大鼓和小鼓等乐器进行奥尔夫律动教育。
3.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通过合奏的形式进行音乐表演。
二、教学内容1.歌曲欣赏:《大鼓和小鼓》2.乐器演奏:大鼓和小鼓3.音乐律动教育:奥尔夫律动体操三、教学准备1.CD或播放器2.大鼓和小鼓3.音乐律动教育道具:彩色圆形图案做的手绢、小球等四、教学过程第一步:歌曲欣赏1.让幼儿先静听《大鼓和小鼓》这首歌曲,观察他们的反应。
2.播放歌曲时,引导幼儿观察歌曲的速度、节奏和旋律。
第二步:乐器演奏1.引导幼儿认识大鼓和小鼓,并观察其外形和音响特点。
2.分发大鼓和小鼓给幼儿,让他们自由发挥,探索乐器的声音和演奏方式。
第三步:音乐律动教育1.准备音乐律动教育道具,如彩色圆形图案做的手绢和小球。
2.引导幼儿用手绢进行律动,模仿音乐的节奏进行舞动。
3.引导幼儿用小球进行律动,跟随音乐的节奏进行抛接。
第四步:合奏表演1.将幼儿分为大鼓组和小鼓组,指导他们分别演奏大鼓和小鼓的节奏。
2.引导幼儿按照音乐律动教育的方式,合奏表演《大鼓和小鼓》这首歌曲。
五、教学反思通过《大鼓和小鼓》这首歌曲的教学,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在乐器演奏环节,幼儿通过自由发挥,探索了大鼓和小鼓的声音和演奏方式,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协调能力。
在音乐律动教育环节,幼儿通过手绢和小球的律动体操,培养了他们的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
最后,在合奏表演环节,幼儿通过分组演奏大鼓和小鼓,展示了他们的音乐表演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整个教学过程中,幼儿积极参与,充分展示了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表达能力。
《大鼓与小鼓》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大鼓与小鼓》教案范文适用年级:幼儿园中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鼓和小鼓的特点,知道它们发出的声音不同。
2. 培养学生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发展学生的音乐节奏感。
3.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大鼓和小鼓的正确演奏方法。
2. 培养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让学生能够准确地跟随音乐节奏击打大鼓和小鼓。
2. 培养学生在大鼓和小鼓演奏中的协调能力。
二、教学准备教具:1. 两个大小不同的大鼓和小鼓2. 鼓槌若干3. 音乐CD4. 音乐乐谱环境:1. 宽敞的教室,以便学生自由活动2. 音响设备齐全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大鼓和小鼓,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基本技能学习:教师示范大鼓和小鼓的演奏方法,讲解鼓槌的使用技巧,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
3. 节奏训练:教师播放音乐,学生按照音乐节奏击打大鼓和小鼓,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4. 团队协作: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大鼓和小鼓,共同完成指定的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5. 创意表现: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学生用大鼓和小鼓展示自己的创意。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掌握大鼓和小鼓的演奏方法。
2. 学生能够准确地跟随音乐节奏击打大鼓和小鼓。
五、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在家中练习大鼓和小鼓的演奏,家长可参与评价。
2. 教师可组织学生参加鼓乐比赛,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
3. 学生可尝试学习其他乐器,丰富自己的音乐素养。
六、教学反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反馈。
通过观察学生的演奏,教师可以评估学生对大鼓和小鼓演奏技巧的掌握程度,以及他们在团队协作中的表现。
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和问答环节,了解学生对音乐节奏感的理解和创造力的发展。
七、教学调整根据教学反馈,教师应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例如,对于节奏感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增加节奏训练的时间,或者采用更直观的教学工具,如节拍器,来帮助学生感知和稳定节奏。
2024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大鼓与小鼓》
2024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大鼓与小鼓》一、教学目标引导幼儿在敲击大鼓和小鼓的过程中,感受声音的大小与节奏的变化,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动手能力。
帮助幼儿认识大鼓和小鼓,熟悉《大鼓与小鼓》的音乐旋律,初步学会演唱这首歌。
培养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规则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并大胆表现。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让幼儿能够准确掌握大鼓和小鼓的敲击方法,并能够通过敲击表达出节奏的变化。
难点:在歌曲演唱过程中,能够跟随节拍准确唱出歌词,并能够理解歌词中的形象表现。
三、教学过程导入:教师用谜语的方式引出大鼓和小鼓,引起幼儿的兴趣。
随后教师出示大鼓和小鼓,让幼儿通过观察和触摸,感知两种乐器的不同。
基本部分:教师示范并讲解如何正确敲击大鼓和小鼓,幼儿模仿并尝试自己敲击出简单的节奏。
随后,教师播放《大鼓与小鼓》的音乐,让幼儿初步感受歌曲旋律和节奏。
教师再分句教唱,让幼儿逐步学会演唱这首歌。
在学唱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幼儿理解歌词中的形象表现,如“大鼓咚咚响”、“小鼓嘣嘣响”等。
结束部分:教师播放完整的《大鼓与小鼓》音乐,鼓励幼儿跟随音乐自由敲击大鼓和小鼓,感受乐曲的旋律和节奏。
教师对幼儿的表演进行点评,总结活动。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示范法:教师在教学中通过示范正确的敲击方法,让幼儿模仿并掌握。
观察法: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大鼓和小鼓的形状、颜色等特征,帮助他们认识这两种乐器。
讲解法:教师在教学中对歌曲旋律、节奏等进行了讲解,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练习法:在教学中安排了多次的练习环节,让幼儿通过反复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游戏法:在教学中融入游戏元素,如猜谜语等,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课堂练习:在活动过程中安排了多次实践练习环节,包括敲击大鼓和小鼓、学唱歌曲等,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巩固所学内容。
作业:布置家庭作业,让幼儿在家中继续练习敲击大鼓和小鼓以及演唱《大鼓与小鼓》这首歌曲。
评价方式:根据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中班音乐:《大鼓与小鼓》教案及反思
幼儿园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大鼓与小鼓》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大鼓与小鼓活动目标:1.区分音的强弱。
2.学会唱《大鼓与小鼓》这首歌。
活动重点:辨别区分声音的强弱。
活动难点:会正确表现声音的强弱。
活动准备:大鼓、小鼓。
活动过程:1.用身体动作表现强与弱。
如:拍手和点手心,拍手心和拍手背,拍腿和拍肩等。
2.认识强弱记号。
教师准备两幅图片,上面画有f和p,告诉小朋友f表示强,p表示弱,并用动作表示出来。
3.学习歌曲《大鼓与小鼓》(1)小朋友敲击大鼓、小鼓,进一步感知音量的变化。
(2)欣赏并学唱《大鼓与小鼓》,小朋友用声音的大小来表示大鼓、小鼓的强弱变化。
4.用节奏乐器演奏,注意声音的强弱并表现出来。
活动延伸:1.在活动室里放置强弱记号f、p。
2.表演唱《大鼓与小鼓》。
评量:能用动作、音量表现声音的强弱。
中班音乐活动《大鼓与小鼓》反思《大鼓与小鼓》这首歌曲以鲜明的节奏对比和生动的歌词,让孩子们能够轻松地区分大鼓和小鼓的不同特点。
在本次中班音乐活动中,我选择了这首歌曲作为教学内容,旨在通过学习和表演,增强孩子们对音乐节奏的感受力,培养他们的音乐兴趣和表现能力。
活动结束后,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深入的反思。
首先,在活动准备阶段,我精心挑选了这首富有对比性的歌曲,并准备了大小不同的鼓作为教学道具,为孩子们创造了一个直观而有趣的学习环境。
同时,我也对歌曲的节奏和旋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以便更好地指导孩子们进行学习和表演。
在活动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孩子们通过听觉和视觉来感受和理解大鼓与小鼓的不同。
首先,我播放了歌曲,让孩子们在聆听中感受大鼓和小鼓的节奏特点。
接着,我展示了大小不同的鼓,并让孩子们亲自尝试敲击,从而更直观地感受两者在声音和节奏上的差异。
在歌曲学习的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模唱、节奏拍打等,帮助孩子们熟悉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同时,我也设计了一些互动环节,如让孩子们分组扮演大鼓和小鼓,进行角色扮演和合奏表演。
中班音乐教案:大鼓与小鼓
中班音乐教案:大鼓与小鼓教案:中班音乐教案:大鼓与小鼓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小学音乐教材,具体章节为第三单元《打击乐器的魅力》,其中第一课时为《大鼓与小鼓》。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并区分大鼓和小鼓的音色、音高等特点,通过聆听、演奏、模仿等环节,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打击乐器的基本技能。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鼓和小鼓的音色、音高等特点,能够正确区分两种鼓。
2.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提高对打击乐器的兴趣。
3.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能够正确区分大鼓和小鼓的音色、音高,并能够用打击乐器进行演奏。
难点:让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打击乐器的演奏,并能够与他人合作,形成和谐的音乐效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大鼓、小鼓、鼓槌、音乐教材。
学具:鼓槌、音乐教材、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大鼓和小鼓,让学生初步感受两种鼓的音色、音高差异。
引导学生进行试听,让学生说出自己对两种鼓的感受。
2. 讲解与示范(10分钟)教师讲解大鼓和小鼓的特点,包括音色、音高等方面。
然后进行示范演奏,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两种鼓的演奏技巧。
3.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分组,每组由一名组长负责组织成员进行打击乐器的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并给予鼓励。
4.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选取一首简单的歌曲,让学生用大鼓和小鼓进行演奏。
教师逐句讲解,引导学生正确运用两种鼓的音色、音高,形成和谐的音乐效果。
5. 小组合作演奏(5分钟)学生分组,每组自选一首歌曲,用大鼓和小鼓进行合作演奏。
教师巡回指导,对学生的演奏进行评价,给予鼓励。
6.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练习演奏一首歌曲,要求用大鼓和小鼓进行合作演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大鼓特点:音色低沉,音高较低2. 小鼓特点:音色清脆,音高较高3. 演奏技巧:正确运用鼓槌,保持节奏稳定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同学们课后练习演奏一首歌曲,要求用大鼓和小鼓进行合作演奏。
《大鼓和小鼓》教案(通用3篇)
《大鼓和小鼓》教案(通用3篇)《大鼓和小鼓》篇1课型:唱奏综合课课题:体验音乐感受快乐——大鼓和小鼓课时:一课时完成教学内容:1.歌曲《大鼓和小鼓》2.音的强弱教材分析:这是一首二拍子的日本儿歌,旋律共有两句,歌词内容为大鼓和小鼓一强一弱的敲击,体现音乐中力度的对比,歌曲简单易学。
从第一册开始,器乐学习的内容已经从打击乐器的个人敲击到相互配合,经过了循序渐进的过程。
到第三册第七课,器乐学习初步进入培养学生参与小乐队配器和多层次演奏的阶段,《大鼓和小鼓》一课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学生参与多层次演奏活动的起承转合的切入点。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大鼓和小鼓》(2)能力目标:结合生活中的经验,用敲击、动作等方式探索、感知、体验音的强弱。
(3)情感目标:体验快乐的音乐学习,通过进行各种音乐游戏和活动,发展大脑与身体运动的协调性。
教学重点:学习歌曲《大鼓和小鼓》,能用强弱对比的手法来边唱边演奏歌曲。
教学难点:分辨音的强弱,并用唱、拍、舞、奏等不同形式来表现音的强弱。
教法:听唱法示范法启发联想法表演法学法:游戏律动法模仿表现法综合活动法自主活动法教学准备:多媒体、大鼓、小军鼓、动物头套、贴图、音响设备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创设情境1.猜圆圆一只大木桶上下肚皮都是空娃娃见了爱打它一打就说咚咚咚以生动有趣的形式抓住儿童好奇的心理,在有效引发其对课程的兴趣的同时,清晰、直观的让学生初步认识乐器—鼓。
2.玩乐器(1)认识乐器:大鼓和小鼓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鼓朋友,他们来和大家一块玩呢一个叫大鼓。
×××嗨你好!一个叫小鼓,也叫小军鼓。
××× ××你好小朋友(2)通过敲击、观察正确分辨大小鼓在声响、形状、敲击方式上的区别。
师:大鼓小鼓真有礼貌,小朋友要不要也和他们问好呢?运用生动的语言邀请学生进行乐器的敲击。
大鼓和小鼓音乐教案
大鼓和小鼓音乐教案
教案:大鼓和小鼓音乐教学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大鼓和小鼓的区别,并能够正确辨认;
2. 学会演奏大鼓和小鼓的基本节奏;
3.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创作简单的鼓乐曲。
二、教学准备:
1. 大鼓和小鼓;
2. 音乐播放设备。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向学生介绍大鼓和小鼓的基本概念,并播放一段包含两种鼓乐器演奏的音乐。
2. 演示:让学生观察老师演奏大鼓和小鼓的方式,注意其不同之处。
然后,老师再示范一次,带领学生一起拍打节奏,使学生能够模仿老师的动作和节奏。
3. 分组练习:
a. 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演奏大鼓,另一组演奏小鼓;
b. 让学生轮流演奏大鼓和小鼓的节奏,注意掌握节奏和协调演奏。
4. 创作演奏:鼓乐曲
a. 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的节奏,创作一个简单的鼓乐曲;
b. 让学生分小组编排鼓乐曲,并演奏出来;
c. 学生们可以结合不同的节奏和音调,添加一些其他乐器的演奏,使整个演出更加丰富多样。
5. 汇报演出:每个小组依次汇报他们编排的鼓乐曲,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欣赏。
四、教学延伸:
1. 向学生介绍一些著名的鼓乐曲和鼓乐表演,鼓励他们进一步学习和欣赏。
2. 鼓乐器的演奏不仅仅局限于大鼓和小鼓,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其他鼓乐器的演奏技巧,如钢鼓、铜鼓等。
中班音乐教案:大鼓与小鼓
中班音乐教案:大鼓与小鼓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大鼓与小鼓的基本特点和演奏方法。
2.带领学生感受鼓声的韵律美感,提升听觉感知能力。
3.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准备
1.大鼓与小鼓各一架。
2.音乐教学素材。
3.茶几或板凳用作表演台。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
第一步:介绍大鼓与小鼓(15分钟)
1.通过展示大鼓与小鼓的图片,让学生认识两种鼓的外形和区别。
2.向学生简单介绍大鼓与小鼓的演奏方法和音色特点。
第二步:示范演奏(20分钟)
1.教师向学生展示大鼓与小鼓的演奏技巧,让学生感受鼓声的节奏和力量。
2.关键要点:击鼓的力度、频率、节奏。
第三步:学生练习(30分钟)
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架大鼓与小鼓。
2.让学生自由练习击打鼓,并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提高演奏水平。
3.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对每个小组进行点评和指导。
第四步:合奏表演(20分钟)
1.各小组进行合奏表演,展示他们的演奏成果。
2.教师可以挑选优秀的表演进行点评,并鼓励其他学生互相学习。
四、教学反思
1.大鼓与小鼓教学能帮助中班学生培养合作能力,促进团队意识的培养。
2.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注意力集中,提高学生的听觉感知能力。
3.可以通过增加音乐游戏等趣味活动,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
以上是关于中班音乐教案:大鼓与小鼓的教学内容,希望可以为教师们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
《大鼓与小鼓》音乐教案
《大鼓与小鼓》音乐教案•相关推荐《大鼓与小鼓》音乐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鼓与小鼓》音乐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鼓与小鼓》音乐教案篇1活动目标:1.区分音的强弱。
2.学会唱《大鼓与小鼓》这首歌。
3.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重点:辨别区分声音的强弱。
活动难点:会正确表现声音的强弱。
活动准备:大鼓、小鼓。
活动过程:1.用身体动作表现强与弱。
如:拍手和点手心,拍手心和拍手背,拍腿和拍肩等。
2.认识强弱记号。
教师准备两幅图片,上面画有f和p,告诉小朋友f表示强,p表示弱,并用动作表示出来。
3.学习歌曲《大鼓与小鼓》(1)小朋友敲击大鼓、小鼓,进一步感知音量的变化。
(2)欣赏并学唱《大鼓与小鼓》,小朋友用声音的大小来表示大鼓、小鼓的强弱变化。
4.用节奏乐器演奏,注意声音的强弱并表现出来。
活动延伸:1.在活动室里放置强弱记号f、p。
2.表演唱《大鼓与小鼓》。
评量:能用动作、音量表现声音的强弱。
分析:此次活动通过身体的动作来感知强弱,通过学唱歌曲辨别强弱,使小朋友在游戏中学会了区分声音的强弱,从而发展了小朋友的音乐感知能力。
教学反思:在活动中,我为了避免孩子从头唱到尾,在解决难点四分音符与感情技巧处理部分,我采用了谈话的方法,让孩子稍微休息了一会,使活动能够动静结合,孩子们的表现基本上完成了我预设的目标。
当然了,本次活动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和专家多加指点。
《大鼓与小鼓》音乐教案篇2活动目标:1、帮助幼儿感受歌曲的强弱变化,掌握× ×∣ ×× ×∣的节奏型。
2、引导幼儿学唱歌曲,体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1、大鼓、小鼓各一面,鼓槌;图谱;乐曲《春天》、《春天在哪里》录音磁带。
大鼓和小鼓小班音乐打击乐教案参考
大鼓和小鼓小班音乐打击乐教案参考第一章:认识大鼓和小鼓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鼓和小鼓的基本特征和用途。
2. 培养学生对音乐打击乐的兴趣。
教学内容:1. 介绍大鼓和小鼓的形状、材质和演奏方式。
2. 讲解大鼓和小鼓在不同音乐作品中的表现效果。
教学活动:1. 展示大鼓和小鼓,让学生观察它们的特征。
2. 邀请学生尝试演奏大鼓和小鼓,感受不同音乐作品中的表现效果。
第二章:节奏训练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节奏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2. 提高学生演奏音乐打击乐的技巧。
教学内容:1. 学习基本的节奏符号和拍子。
2. 练习用大鼓和小鼓演奏简单的节奏。
教学活动:1. 讲解基本的节奏符号和拍子,让学生认识并理解。
2. 引导学生用大鼓和小鼓演奏简单的节奏,逐步提高演奏技巧。
第三章:音乐欣赏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
2. 让学生了解大鼓和小鼓在音乐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1. 欣赏经典的音乐作品,感受大鼓和小鼓在作品中的表现。
2. 分析大鼓和小鼓在音乐中的节奏和音色特点。
教学活动:1. 播放经典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欣赏并感受大鼓和小鼓的表现。
2. 引导学生分析大鼓和小鼓在音乐中的节奏和音色特点,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第四章:集体演奏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2. 提高学生演奏音乐打击乐的协调能力。
教学内容:1. 学习集体演奏的技巧和协调性。
2. 排练简单的集体演奏曲目。
教学活动:1. 讲解集体演奏的技巧和协调性,让学生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2. 组织学生排练简单的集体演奏曲目,提高学生的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第五章:创意打击乐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
2. 提高学生演奏音乐打击乐的自信心。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发挥创意,创作打击乐曲目。
2. 学生展示自己的创意打击乐作品。
教学活动:1.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创作打击乐曲目。
2. 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创意打击乐作品,互相欣赏和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鼓和小鼓音乐教案【篇一:大鼓和小鼓教案】大鼓和小鼓教材分析:这是一首二拍子的日本儿歌,旋律共有两句,歌词内容为大鼓和小鼓一强一弱的敲击,体现音乐中力度的对比,歌曲简单易学。
从第一册开始,器乐学习的内容已经从打击乐器的个人敲击到相互配合,经过了循序渐进的过程。
器乐学习初步进入培养学生参与小乐队配器和多层次演奏的阶段,《大鼓和小鼓》一课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学生参与多层次演奏活动的起承转合的切入点。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大鼓和小鼓》(2)过程与方法:结合生活中的经验,用敲击、动作等方式探索、感知、体验音的强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快乐的音乐学习,通过进行各种音乐游戏和活动,发展大脑与身体运动的协调性。
教学重点:学习歌曲《大鼓和小鼓》,能用强弱对比的手法来边唱边演奏歌曲。
教学难点:分辨音的强弱,并用唱、拍、舞、奏等不同形式来表现音的强弱。
教法:听唱法示范法启发联想法表演法学法:游戏律动法模仿表现法综合活动法自主活动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大鼓、小军鼓、音响设备新课教学:一、导入新课:1、律动师:小朋友们你们好,让我们一起动起来吧!(播放音乐《快乐小天使》教师带领学生做律动)2、导入新课:师:小朋友们表现的真不错,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个谜语:圆圆一只大木桶上下肚皮都是空娃娃见了爱打它一打就说咚咚咚请同学们猜一种乐器,谁能猜出来?师:对,小朋友们可真聪明,在古时候“鼓”字是这样写的,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像不像一个人在打鼓。
(课件出示)师:今天老师还给同学们带来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鼓。
铃鼓:打击乐器的一种,我们来听一听它的声音是什么样的。
腰鼓:是我国汉族古老的民族乐器,我们来听一听它的音色。
定音鼓:打击乐器的一种,一般多在交响乐团中出现,我们来听一听它的音色-- --听过之后有什么感觉?架子鼓:同学们比较熟悉的一种鼓3、新课教学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种鼓,看,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两种鼓(出示大鼓和小鼓)师:大鼓和小鼓想成为好朋友,我们能帮帮他们吗?让我们先来听听他们是怎样介绍自己的。
大鼓︱咚咚小鼓︱嗵嗵嗵师:我们现在知道了大鼓的名字是咚咚,小鼓的名字是嗵嗵嗵,当我们听到大鼓和小鼓名字的时候我们用拍桌子来表示。
(老师示范方法)大鼓的声音很大,我们拍的声音要大一点,说到小鼓名字的时候声音要小一点师: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大鼓和小鼓》我们来听一听。
师:小朋友们是不是听到了熟悉的声音?对,小朋友们说的真不错,我们再来听一遍这首歌曲还是用拍珠子的方法来表现。
师:同学们听的真认真,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曲,不过老师需要你们的帮助,你们愿意帮助老师吗?老师来演唱前半句,同学们来接唱咚咚和嗵嗵嗵师生交换唱男女交换唱4、课堂小结师:最后,老师要告诉小朋友们,鼓象征着我们的团结精神,鼓声鼓舞人心,鼓舞斗志,给人勇气和力量,我们中华民族的鼓文化源远流长,希望小朋友们踏着雄壮的鼓点茁壮成长,同学们再见!青堆子中心小学李雪【篇二:人教版音乐一年级上册《大鼓和小鼓》教学设计】我的“大鼓和小鼓”——《大鼓和小鼓》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歌曲《大鼓和小鼓》。
【内容分析】《大鼓和小鼓》是一首日本儿童歌曲,由两个乐句组成。
由于采用了五声音阶,风格与中国歌曲非常相似。
歌曲不仅有音色、音高的模仿,还有力度和节奏的模仿。
教材在呈现方式上,在“咚咚”和“嗵嗵嗵”下面,分别添加了跺脚与拍手声势,学生可以借助简单的声势动作表现力度的变化,以增加演唱时的情趣。
【学情分析】本课面向的是一年级的小学生,这个学段的孩子活泼好动,模仿力强,喜欢活动和游戏。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将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融入孩子们喜爱的音乐活动中,他们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在聆听感受、对比体验、模仿表现等音乐活动中获取知识、提高技能、表达情感。
【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对比,能初步分辨出声音的强弱、音色、节奏、高低。
2.能积极自主地参与活动,体验音乐。
3.能用强弱不同的力度,自然完整地演唱歌曲《大鼓和小鼓》,以更好地塑造歌曲音乐形象。
【重点难点】1.用强弱不同的力度表现“大鼓和小鼓”。
2.歌曲中音程的跳进较多,如“1~5”“1~5”“的5~准1”确演唱。
..【突破策略】1.借助跺脚和拍手等声势动作表现力度的变化,增加演唱时的情趣。
2.采用柯尔文手势等方法把握音准,辅助歌曲的学唱。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按音乐课堂常规要求,做好上课准备。
2.听辨声音听一听敲击大鼓和小鼓的声音,说一说它们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大鼓——咚咚;小鼓——嗵嗵嗵(声音的对比:音色、强弱、节奏、高低等)3.模仿声音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 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按和ta 的节奏模仿大鼓“咚咚”和小鼓“嗵嗵嗵”的声音,变换多种方式练习。
4.歌曲学唱(1)聆听范唱a.初听,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
b.复听,随歌曲在“咚咚”“嗵嗵嗵”处跺脚、拍手。
(2)学唱歌曲a.分句学唱歌曲。
b.歌曲中的“1~5”“1~5”“大5~跳1”音程,可用柯尔文手势辅..助唱准。
c. 在学唱过程中要注意正确的演唱姿势,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
(3)表现歌曲a.为歌曲设计强弱不同的力度,表现歌曲音乐形象。
b.边唱歌曲,边用声势动作参与表现。
c. 模仿大鼓和小鼓的演奏动作,边唱歌曲边进行表演。
【教学评价】1.能否自然、完整、准确地演唱歌曲《大鼓和小鼓》。
2.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体验音乐。
3.能否用强弱不同的力度表现“大鼓和小鼓”。
【教学反思】通过引导学生聆听、对比、模拟大鼓和小鼓的音色、节奏、强弱、高低等活动,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而且兴致很高,能很好地把握和表现歌曲。
【篇三:《大鼓和小鼓》教案3】《大鼓和小鼓》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大鼓和小鼓》。
(2)能力目标:结合生活中的经验,用敲击、动作等方式探索、感知、体验音的强弱。
(3)情感目标:体验快乐的音乐学习,通过进行各种音乐游戏和活动,发展大脑与身体运动的协调性。
教学重点:学习歌曲《大鼓和小鼓》,能用强弱对比的手法来边唱边演奏歌曲。
教学难点:分辨音的强弱,并用唱、拍、舞、奏等不同形式来表现音的强弱。
教法:听唱法、示范法、启发联想法、表演法。
学法:游戏律动法、模仿表现法、综合活动法、自主活动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大鼓、小军鼓、音响设备。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创设情境1、猜谜语圆圆一只大木桶上下肚皮都是空娃娃见了爱打它一打就说咚咚咚以生动有趣的形式抓住儿童好奇的心理,在有效引发其对课程的兴趣的同时,清晰、直观的让学生初步认识乐器—鼓。
2、玩乐器(1)认识乐器:大鼓和小鼓。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鼓朋友,他们来和大家一块玩呢。
一个叫大鼓。
(2)通过敲击、观察正确分辨大小鼓在声响、形状、敲击方式上的区别。
师:大鼓小鼓真有礼貌,小朋友要不要也和他们问好呢?运用生动的语言邀请学生进行乐器的敲击。
3、比较两个鼓声有什么不同?师问:同学们,谁知道大鼓和小鼓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呢?让我们来听听它的介绍吧。
[出示课件“鼓的自我介绍”引导学生说出大鼓的声音强,小鼓的声音弱](二)新歌教学1、歌曲的学唱(1)通过使用教师设计的课件,让学生用互相合作的方式,运用听唱法、模唱法进行歌曲旋律的学习。
(2)教师进行歌曲的范唱。
(3)学生将自己在这一环节的衬词进行练习,并进行演唱,教师协助学生完成学唱的过程,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充分的给予其个人发挥的空间,并适时帮助学生解决在练唱时的困难。
(4)完整的演唱所学习的歌曲,分组合作来进行演唱。
可由一个组演唱歌词,一个组演唱衬词。
轮流来。
(5)教师对所有同学的表现进行肯定。
2、音的强弱—游戏、演唱、演奏环节(1)节奏律动游戏——“我的大鼓和小鼓”通过唱、拍、舞、奏等形式来表现音的强弱。
让学生通过节奏律动游戏在加深对大小鼓音响、强弱对比的概念,并且能正确地区分和表现强和弱这两种不同的音乐力度的同时,加强了学生的节奏表现能力。
(2)请学生对所学歌曲进行边演唱边演奏的活动。
用生动的语言暗示学生表现出强弱规律。
让学生自由发挥他们想要表达的音乐和为音乐进行动作伴奏。
让他们的音乐同时具备演唱、演奏和舞蹈的性质。
教师组织大家一起来进行“我们是快乐的小乐手”歌曲表演环节,并请大家相互评价,表扬所有同学。
3、歌表演引导学生对歌曲动作表现的创编,边唱边表演,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选择用乐器为他们伴奏。
在唱唱、奏奏、跳跳中完成本课。
三、课后总结本节课通过和大鼓小鼓一起学唱歌曲,使同学们认识了大鼓、小鼓,并能边演唱,边运用大鼓和小鼓来进行伴奏。
同学们的表演能力、音高节奏能力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对于音乐中力度变化的处理也做得十分恰当。
希望你们继续努力,下节课我们再见!(播放歌曲《大鼓和小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