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涉痛与内脏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牵涉痛区与皮部的比较研究
广西区人民医院星湖门诊部针灸科(530022) 唐胜修
牵涉痛区与皮部分属不同的理论体系,牵涉前区属于西医神经系统的范畴,而皮部属于祖国医学的经络系统,
两者均指体内脏器的生理病理变化在体表的反应区,临床上两者均能有效地指导诊疗实践。为探讨两者的区别,笔者从概念、具体划分、机制、诊断、功能、施治工具等方面进行了比较。1 概 念
某些内脏器官发生病变,常在体表一定区域产生感觉过敏或痛疼的感觉,这些区域叫牵涉痛区,牵涉痛区有助于内脏疾病的诊断。内脏患病有时表现在该内脏邻近的皮肤区,有时表现在距患病内脏较远的皮肤区。 人体的经脉、别络、络脉、经筋,大体上是分手足三阴三阳,在体表的皮肤也是按经络来分区,这些代表手足三阴三阳经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皮肤区域称做皮部。皮—络—经—腑—脏,成为疾病传变的层次,脏腑、经络的病变能反应到皮部,从皮部的诊察和施治则可推断和治疗内部脏腑的疾病。临床上的皮肤针、刺络、敷贴等治疗方法,都结合皮部理论。十二皮部上下同法,合为六经皮部,在六经辨证意义重大。从概念可以看出,二者均是皮表与内脏的对应关系,内脏有病变可反应于相应的皮表部位。2 具体划分
两者具体划分见表1。从表1可看出,牵涉痛区与皮部的划分存在相同区域,不同区域的差别也很大。3 机 制
传导患病内脏的感觉神经与牵涉痛区皮肤的感觉神经进入同一脊髓节段,脊髓后角内密切联系,故从患病内脏传来的冲动可以扩散或影响到邻近的躯体感觉神经元,从而产生牵涉性痛。一个脊神经节神经元的周围突既分支到躯体部,又分支到内脏器官,这就是牵涉痛机理的形态学基础。
经络作为运行气血的通道,是以十二经脉为主,其“内属于府藏,外络于肢节”,即不同的脏腑通过所属经络与体表相联系,将人体内外连贯起来,成为一
个有机的整体,皮肤也按经络的走向分布分为十二皮部,合而为六经。
可以看出,牵涉痛区与内脏以神经相联系,皮部与脏腑则以经络内外相联。但神经与经络却不是同一物质,分布走向也不一样,但都是内外相联的信号通路。
4 牵涉痛区与皮部用于诊断
根据体表牵涉痛区部位,可推测是哪一脏器罹患疾病,Boas 和小野寺诊断法就是根据牵涉痛区的原理进行疾病诊断的。另外,体内各脏器发生病变,会在相应的皮区出现感觉过敏区,在该区内皮肤电阻也发生变化(即成为良导点),可通过探测皮肤电阻良导点来诊断特定的脏器疾患。如在脊椎左侧第10~11肋间出现良导点,反映胃、十二指肠疾患;右肩背部出现良导点时,反映肝及胆囊疾患。皮部与诊断关系见表2。
现代经络研究中也发现与病变脏腑相应的皮部出现良导点。可以看出,牵涉痛区与皮部有某些相同的物理特性。
5 牵涉痛区与皮部的主治功能
牵涉痛区在主治功能方面基本是空白,但皮部的主治功能全面且具体,详见表3。6 牵涉痛区与皮部施治之常用工具和方法
目前还没有依据牵涉痛区理论进行施治的措施和方法。根据皮部理论进行施治的工具及方法全面且具体(见表4)。
从以上几方面的比较来看,经络皮部理论更加完善,可从皮部诊断和治疗疾病,但理论显得粗略;牵涉痛区理论具体,但不全面,仅用于诊断,局限性大。临术上应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地用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及基础研究。从事西医工作者,基本上对皮部理论不甚了解,而从事中医工作者对牵涉痛区也知之甚少,若对二者均有所了解,则能全面考虑异常皮肤表现,这极有益于疾病的准确诊断和治疗,现代的皮部研究如果借鉴祖国医学的理论,相信会有新的发现。
432Guangx iM edical Journal ,Feb 12002,V o l 124,N o 12
表1 牵涉痛区与皮部划分(1、2、3)异同比较
位置牵涉痛区 皮部
颏颐颧额、明堂阳明胃、大肠面额无下级、阙、囟、颠太阳膀胱、小肠
颥、颞、蔽、鬓、曲角少阳胆、三焦
颠、枕骨太阳膀胱、小肠后枕肠角、完骨少阳胆、三焦
正中少阴心、肾颈肺两侧阳明胃、大肠
项中太阳膀胱、小肠项肺、支气管
两侧少阳胆、三焦左胸部、左肩、左臂 心脏胸骨少阴心、肾前胸缺盆 肺膺、乳阳明胃、大肠右肩 胆囊膺外太阴肺
右肩背 肝胆左右肩少阳三焦后背膂脊 胰胃背腰太阳膀胱膂外侧、胁、季胁 肝胆胁、季胁少阳胆剑突下 胃(胰)正中少阴心、肾上腹上腹阳明胃胁肋 肝胁肋厥阴肝、心包中腹 小肠正中少阴肾中腹委胁、眇 肾两侧阳明胃
季胁、眇太阴脾丹田 膀胱正中少阴肾下腹右下腹、脐周 阑尾两侧阳明大肠、胃腹股沟及会阴部 睾丸、肾脏气街厥阴肝
腰太阳膀胱腰泌尿生殖器
髀枢少阳胆尻、尾子宫太阳膀胱
内厥阴肝、太阴脾腹股沟下输尿管中阳明胃
外少阳胆桡侧 C3~C8桡侧太阴肺
上肢内侧面中厥阴心包尺侧 T1尺侧少阴心
桡侧阳明大肠
上肢外侧面 C3~C6中少阳三焦
尺侧太阳小肠
髀阳少阳胆
伏兔阳明胃胃腹股沟下 L2股前内侧太阴脾
股前内外侧 L3股阴、鱼腹厥阴肝
下肢前面膝下胫内侧 L4股后内侧少阴肾膝下腓侧、足背 L5膝胫外侧阳明胃
胫前内侧厥阴肝
胫内侧太阴脾
胫后内侧少阴肾臀内侧、股后内侧、磌内侧
磌臀后、股后、磌后、腓肠后、踵太阳膀胱臀外侧 L3 股磌腓肠内侧少阴肾
下肢后面股后外侧、磌外、腓肠外 S2
臀股磌、腓肠外侧、跗少阳胆腓肠以下 S1532
广西医学 2002年2月 第24卷 第2期
表2 皮部与诊断的关系
皮部名关枢害蜚枢持关蛰枢儒害肩六经名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症状恶寒、发热、头痛恶热、烦燥往来寒热、吐、下利清谷、里热气逆项强、身痛、腰痛、谵语、不大便、胸胁苦满、利、里寒外热手足厥冷
骨节疼痛、鼻鸣、腹满痛等心烦喜呕满、痛
干呕、汗出、恶风
无汗而喘
注:三阳三阴的排列次序可表示热病从始盛到终衰的发展趋势。
表3 皮部穴位的主治功能
皮部腧穴功 能
头面颈项部局部病症,个别能治全身性疾患或四肢疾患
胸腹部脏腑及急性疾患
背腰部局部病证,脏腑和慢性疾患,少数能治下肢病
少腹部脏腑疾患、全身疾患
四肢肘膝以上局部病证
四肢肘膝以下至腕踝局部病证、脏腑疾患
腕踝以下局部病证,头面、五官病证,以及发热、神志病等全身性疾患
表4 经络皮部治疗的常用工具及方法
工具及方法应用治疗作用毫针应用最广,用治寒热痛痹扶正祛邪,治疗常见病证
皮肤针丛针浅刺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使机体恢复正常
三棱针刺出血治经络痼痹
火针用烧红的针尖刺入穴内温络散寒、通经活络,治疗虚寒痈肿
钩针挑断皮下白色纤维组织治疗多种顽固性疾病
芒针特制长针疏通经络,调节人体脏腑功能
皮内针以特制的小型针具固定于皮下治疗多种痛证及慢性疾病火罐(刮痧)利用罐内负压吸住皮肤来治病祛除痧气水针选用中西药物注入穴位治疗多种急慢性、顽固性疾病
小针刀特制针形刀具治疗顽固性痛证
穴位埋线将羊肠线埋入穴位治疗多种反复发作性顽疾
穴位磁疗动用磁声作用于人体的穴位来治病镇静,止痛,消肿,消炎,降压等作用激光穴位照射利用激光束照射穴位能经活络,消炎止痛艾灸直接灸、间接灸、天灸等风寒湿痹、虚寒性疾病
敷贴药物外治内外妇儿各种病症
参 考 文 献
1 于 频.系统解剖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309 2 李 鼎,肖少卿.经络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4:12
3 赵 俊,李树人,宋文阁.疼痛诊断治疗学.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887
632Guangx iM edical Journal,Feb12002,V o l124,N o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