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的研究进展共37页文档

合集下载

痛风研究进展

痛风研究进展

痛风研究进展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

随着人们的饮食结构在日益地改变,痛风的发病率也在逐渐地上升。

痛风的出现和人们的种族、饮食习惯、职业性质以及生活环境等等息息相关。

近年来,伴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对痛风的研究也在逐步增多。

因此,笔者现将有关痛风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痛风及其发病机制1.1痛风的相关理论痛风主要是由于单钠尿酸盐在体内所沉积从而引起晶体相关类的关节性病。

如果人体内的尿酸排泄不正常,就极易导致高尿酸症状的出现。

根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2012年,我国的痛风发病率呈现上升的趋势,普通人群的患病率约为1.18%[1]。

由于我国的地区人口分布具有地域性差异,台湾地区和北方的青岛地区痛风的发病机率远远高于其它地区。

痛风主要包括了急性发作性关节炎、痛风石性关节炎以及尿酸性尿路结石,病症严重的患者还有可能出现部分关节残疾和肾功能受到影响。

同时,痛风还会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例如高血压、腹型肥胖以及心血管疾病等等。

痛风的发生不仅和患者的年龄有关,而且还和患者的性别、身体状况有关。

患者一般为中老年人居多,男性患者患痛风疾病的概率远远大于女性。

根据不同的发病原因,痛风可以分成两种:(1)原发性,指的是在排除其他疾病影响的基础上,因为先天性的尿酸排泄不通畅所引起的。

因此,原发性痛风主要和先天性因素有关。

(2)继发性,指的是由于肾脏的原因或者其他药物所引起的尿酸排泄减少以及骨髓增生性等疾病。

1.2痛风疾病的发病机制在人体血液中大部分的尿酸主要是以钠盐的形式[2]。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主要是因为尿酸的浓度超过了标准值,呈现一种过于饱和的状态。

如果尿酸钠微结晶沉淀在关节组织中,就会出现一系列的炎症反应,从而造成关节损伤。

尤其是血尿酸一直处于超饱和状态,就很容易形成结晶状态。

有些患者虽然没有发生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但是有些痛风石患者也没有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记录。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生还和患者的饮食情况以及过度劳累有关。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与治疗演示文稿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与治疗演示文稿
第三十页,共37页。
一般治疗
• 低嘌呤饮食 • 戒酒 • 减肥——控制总热量,多运动 • 碱化尿液:尿PH 6.2-6.8 • 避免外伤、受凉、劳累 • 避免使用影响尿酸排泄的药物
第三十一页,共37页。
控制急性发作
• 尽早使用抗炎、镇痛或抗痛风药物治疗 —— 秋水仙碱
—— NSAIDs
—— 糖皮质激素
痛风的好发年龄与性别
• 男性 ---中年以上占患病率的95% ---患病高峰年龄在50岁左右
• 女性 ---约占患病率的5%左右
---多发生在绝经期后
第十三页,共37页。
嘌呤代谢和尿酸合成途径图
核酸
5-磷酸核糖 + ATP
PRPP 合成酶
PRPP + 谷氨酰胺
核酸
鸟苷酸
次黄嘌呤核苷酸
HGPRT
鸟嘌呤
首发后(年)
<1年 1-2年 2-5年 5-10年 >10
再发频率(%)
62% 16% 11% 6% 7%
第二十一页,共37页。
痛风的实验室检查
• 血尿酸增高 >420umol/L • 24h尿尿酸:正常人低嘌呤饮食5天<600mg
常规饮食<1000mg • 滑液尿酸盐结晶 • 痛风结节抽吸物尿酸盐结晶
• 药 物 诱 发: 维生素B12、胰岛素、青霉素、
利尿剂、抗痨药、环孢菌素A
• 创伤与手术: 外伤、烧伤、外科手术等
• 饮 食 习 惯: 饮食无度、酗酒和高嘌呤饮食
第七页,共37页。
对痛风的认识历史
➢ 公元前4世纪至18世纪 帝王病 富贵病
➢ 古希腊医圣Hippocrates的三句名言
1 太监不会得痛风

痛风的中医药实验研究进展

痛风的中医药实验研究进展

痛风的中医药实验研究进展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痛风的方法、疗效及进展,为临床治疗痛风提供帮助。

关键词:中医药;痛风;综述痛风是由于体内嘌呤的物质的代谢发生紊乱,尿酸在体内的合成增加或排出减少,造成高尿酸血症,当血尿酸浓度过高时,尿酸就以钠盐的形式沉积在关节及皮下组织而致的一种疾病.其临床特点是高尿酸血症、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特征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常累及肾脏引起尿酸性肾结石、痛风性肾病甚至尿毒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1]。

痛风,属中医痹病的范畴,亦称痛风,又名历节、白虎历节.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痛风的方面已取得较好疗效,现将其综述如下.1 病因病机早在梁代,中医文献即有痛风的记载,陶弘景《名医别录》在论述独活功效时提到: “独活,微温,无毒。

主治诸贼风,百节痛风无久新者。

”《外台秘要》中有类似痛风病症的描述: "其昼静而夜发,发即彻髓酸疼不歇,其病如虎之啮,故名白虎之病也。

”《备急千金要方》也有类似介绍: "热毒从脏腑出,攻于手足,手足则热、赤、肿、痛也。

”对于痛风有较深入认识并作深刻地论述的,允推元代医家朱丹溪。

名医在《格致余论》中对痛风作了专题讨论。

其书《痛风论》说: "彼痛风者,大率因血受热已自沸腾,其后或涉冷水,或立湿地,或扇取凉,或卧当风,寒凉外搏,热血得寒,污浊凝涩,所以作痛。

”《丹溪心法》中载有丹溪痛风方。

《金匮钩玄》、《丹溪法治心要》等还有关于痛风的医论、医案等内容。

凡此反映了医家对痛风的认识与实践。

韩亚兰等[2]认为痛风属中医痹证的范畴,其病机多因先天禀赋不足,加之饮食不节,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尤其脾肾二脏,脾的健运功能失调,其升清降浊的功能就无权.肾的气化功能下降,分清泌浊的功能就失调,水谷不能正化,浊毒随之而生,湿热之邪蕴结于经脉肌肤之间,导致气血不通而发本病.谢明等[3]认为痛风是先天脾肾功能的失调,导致痰浊内生,而发为痹证.其体内过多的尿酸是中医所谓的痰浊、湿浊。

痛风病的研究进展

痛风病的研究进展

痛风病的中西医研究进展摘要:近年来痛风症及其前期的高尿酸血症发病率逐年上升,人们对其病因、病机和治疗手段的研究也日益增多,本文将从中、西医的角度对近年来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关键词:痛风;高尿酸血症;The western medicine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earch progress of gout ABSTRACT: The incidence of gout and hyperuricemia the early stage of gout are increased steadily in recent years, the study of its etiology,pathogenesis,and treatment is also increasing,this text reviewed the recent studies on gout and hyperuricemia of western medicine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KEY WORD: Gout;hyperuricemia;痛风一词起源于拉丁文(gutta)意为“一滴”侵害衰弱关节的恶性体液,是嘌呤类物质代谢紊乱,血尿酸浓度持续增高导致尿酸盐结晶沉积软组织所致的一组代谢性疾病。

临床上表现为高尿酸血症、痛风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沉积、特征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炎畸形,常累及肾,引发慢性间质性肾炎和肾尿酸结石,痛风性关节炎常为该综合征的首发表现。

痛风的生化标志是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肥胖、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密切相关,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代谢性疾病[1],据统计我国普通人群中高尿酸血症患病率约为10%[2],它已成为当今社会最常见的代谢病之一。

因此,其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和新药研发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加之近年来尿酸重吸收及分泌的分子机制被阐明,针对该靶点的药物开发引起许多学者的兴趣。

痛风的发病机制与治疗研究进展

痛风的发病机制与治疗研究进展

痛风的发病机制与治疗研究进展阐述痛风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研究的进展,从中、西方医学两个方面对近几年有关痛风的治疗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中医药在痛风的治疗方面呈现出独有的优势,由此认为中医和西医结合治疗痛风极具发展价值。

标签:痛风;尿酸;关节炎;高尿酸血症痛风是由于人体嘌呤代谢过程失调或尿酸的排泄异常而引起的一种晶体性关节炎,临床表现主要包括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等,严重者甚至会导致肾功能残缺、主要关节残疾[1]。

目前对痛风的临床治疗秉持一个新观点:痛风虽然临床治疗极其困难,但是仍可以治愈[2]。

痛风虽可以治愈,但是绝大多数患病者仍病情反复发作且久治不愈。

其原因主要包括:部分临床医生没有重视高尿酸血症对人体的重大危害,未将降血尿酸治疗作为临床主要治疗中的重要环节,且患者本身缺乏痛风的相关临床知识,导致治疗不规范[3]。

因此,对痛风患者实施规范化治疗,及早治愈病症来避免更多严重并发症在临床上极其重要。

1 痛风的发病机制1.1 高尿酸血症形成原因高尿酸血症可能由两种原因导致:(1)尿酸产生异常增加:人身体里的尿酸产生的途径有两种,外源性和内源性,内源性部分的尿酸大部分来自于核苷酸的大量分解,大概占体内总含量的80%,外源性的则来自于食物居多,占20%[4];(2)尿酸排出异常减小:尿酸主要经过肾脏的排出过程包括肾小球过滤、重吸收等环节。

由尿酸生成的盐是极性分子,穿越肾小管需通过离子通道,迄今发现的离子通道里,阴离子交换器至关重要,能够推进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对尿酸排泄量的大小也有影响[5]。

1.2 尿酸钠盐结晶积聚导致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尿酸在人体里的存在形式大多为钠盐,而钠盐在经过循环之后在软骨、关节腔、肾脏及软组织等处沉积并形成结晶。

自从在患有痛风的患者体内发现异常尿酸钠盐结晶后,便认为尿酸钠盐结晶和痛风的临床发展有关系。

也有学者发现患有痛风的患者体内关节腔的滑液能调节尿酸至更小,且尿酸变小会使被吞噬细胞吞噬的可能性增加,表现为高度致炎性[6]。

中医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摘要】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关节疾病,中医在治疗这一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通过对中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历史、辨证施治的理论基础、临床研究、针灸疗法以及推拿治疗的应用进行探讨,总结了中医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方面的研究进展。

研究表明,中药治疗在临床中显示出显著疗效,针灸、推拿等治疗手段也逐渐得到重视和应用。

结合当前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中医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有望在未来取得更大的突破,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关节炎、痛风、中医、治疗、历史、理论基础、临床疗效、针灸、推拿、研究进展、现状、发展前景。

1. 引言1.1 痛风性关节炎的定义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疾病,通常发生在关节周围组织因尿酸晶体沉积而导致的关节炎。

痛风性关节炎的主要症状包括突发性关节炎症、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最常见的发生在大脚趾关节,随着病情进展,其他关节也可能受累。

痛风性关节炎主要与尿酸代谢异常有关,尿酸浓度升高导致尿酸晶体在关节内沉积,引发炎症反应。

痛风性关节炎的发作往往与饮食、生活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如高嘌呤食物摄入、酒精过量、肥胖等。

痛风性关节炎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容易导致残疾,因此及时有效地治疗至关重要。

中医传统药物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疗效,具有独特的优势,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

中医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和突破。

1.2 中医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中的作用1. 调节体内阴阳平衡:中医认为痛风性关节炎是由于体内阴阳失衡,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而引发的疾病。

中医药可以通过调理体内阴阳,恢复气血正常运行,从而减轻关节疼痛和炎症。

2. 清热燥湿:痛风性关节炎通常会伴随热湿聚结在关节部位,导致炎症和疼痛。

中医药能有效清热燥湿,减轻炎症和疼痛症状。

3. 活血化瘀:痛风性关节炎的病因中也包括气滞血瘀,关节受到损伤而引发疼痛和红肿等症状。

中医药可以通过活血化瘀,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瘀血,减轻关节疼痛和肿胀。

痛风的发病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痛风的发病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痛风的发病危险因素研究进展摘要]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痛风的患病率在逐渐提升,中国痛风患病率逐年增高,而伴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均寿命的延长, 痛风已成为威胁中老年健康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本文就痛风发病的危险因素加以探讨。

[关键词] 痛风;发病危险因素;研究进展痛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代谢病或风湿病,是长期嘌吟代谢障碍、血尿酸增高引起组织损伤的一种疾病,尿酸在血尿酸浓度过高时会以钠盐的形态沉积在相关器官及组织[1],逐渐引发组织异物炎性反应,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

一、高尿酸血症目前已经证实,HUA是痛风性关节炎(GA)的发病基础,GA的发病比例在发达国家1%~2%,在中国大陆地区,一项2000 年至2014年的调查显示,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发病率分别为13.3% 和1.1% [2]。

关于GA目前观点认为当UA浓度大于6.8mg/dl时,血液中就会出现尿酸盐结晶,引起一系列免疫炎性反应,从而表现为相应关节的炎性反应。

痛风是临床诊断,高尿酸血症是生化检查的结果,两者密切相关。

高尿酸血症发展为痛风的先决条件是持续的高尿酸血症和尿酸盐结晶沉积。

二、年龄与性别痛风的高发年龄男性在50-59岁(平均48岁),女性在50岁之后,男性的患病率远高于女性。

目前大量研究显示,痛风/高尿酸血症在人群中发病有明显的性别差异,男性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可能原因:(1)男性饮酒频率和饮酒量明显高于女性;(2)雄性激素可能促进肾脏尿酸重吸收,抑制肾脏对尿酸的排泄,而雌激素的作用正相反[3]。

三、种族和遗传美国的研究发现,黑人痛风的发病率高于白人,国人血尿酸水平普遍低于西方人。

多数学者认为痛风的发病有家族史,且发病年龄越小有家族史的比例就越高,一般35%痛风病人有家族史。

四、环境与地域分布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痛风的患病率也不相同。

相关调查显示新西兰的土族人毛利族和库克岛的Pukapukans族的患病率最高,印尼80%的痛风患者在农村。

痛风治疗药物及其研究进展

痛风治疗药物及其研究进展

痛风治疗药物及其研究进展一、概述作为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带来了严重影响。

痛风的主要病理机制在于体内尿酸代谢紊乱,导致高尿酸血症,进而引发尿酸盐在关节、软组织甚至肾脏中的沉积,形成痛风石,触发炎症反应。

痛风的治疗主要围绕调节尿酸代谢、抑制炎症反应两个方面展开。

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痛风治疗药物不断更新换代,治疗效果也日益提升。

传统的痛风治疗药物主要包括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和秋水仙碱等,这些药物在痛风急性发作期能够迅速缓解疼痛、消除炎症,但长期应用可能带来一定的副作用,如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损伤等。

寻找更加安全、有效的痛风治疗药物一直是医学界的研究热点。

随着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型痛风治疗药物不断涌现。

这些药物通过抑制尿酸生成、促进尿酸排泄、调节免疫反应等多种途径,实现对痛风的综合治疗。

新型药物的研发也更加注重药物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以减少副作用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痛风治疗药物的研究还涉及个体化治疗方案的探索。

由于痛风患者的发病机制、病情严重程度和合并症情况各不相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组合和剂量,是实现痛风有效治疗的关键。

痛风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迅速,新型药物的不断涌现为痛风患者带来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不断创新,痛风治疗药物将更加安全、有效,为痛风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保障。

1. 痛风定义及流行病学现状作为一种古老而又日益普遍的疾病,其定义主要围绕高尿酸血症和由此引发的关节炎症。

痛风是由于长期高尿酸血症所引发的一种单钠尿酸盐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关节病。

它与嘌呤代谢紊乱、尿酸排泄减少等因素直接相关,属于代谢性风湿病的范畴。

痛风的典型病理过程是尿酸盐结晶在关节、滑膜、滑囊、软骨及其他组织中沉积,进而引发反复发作的炎性疾病。

从流行病学现状来看,痛风在全球范围内均有一定分布,且其发病率受到地域、民族和饮食习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预防和治疗痛风的最新进展

预防和治疗痛风的最新进展

预防和治疗痛风的最新进展痛风是一种由尿酸代谢紊乱导致的疾病,近年来痛风的患者数量呈现上升趋势。

预防和治疗痛风是目前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不断有新的进展和发现。

本文将介绍痛风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预防和治疗方面的创新方法。

一、预防痛风的最新进展1. 饮食控制:过去,痛风患者被告知需要限制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如肉类、海鲜等。

然而,最新研究表明,控制饮食中的高嘌呤食物并不能完全预防痛风发作。

相反,低脂肪乳制品和水果蔬菜摄入增加对痛风的预防作用。

2. 控制体重:肥胖是痛风的危险因素之一,因为肥胖会导致尿酸排泄减少。

最新研究表明,通过减少体重可以有效降低痛风的患病风险。

推荐采取健康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以帮助控制体重。

3. 饮水:适量的水分摄入有助于稀释尿液中的尿酸浓度,减少尿酸结晶的形成。

最新研究建议,痛风患者每天应该饮用足够的水,保持良好的水化状态。

二、治疗痛风的最新进展1. 药物治疗:传统的痛风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非甾体抗炎药和尿酸降低药物。

然而,最新的研究发现,一些新型的药物可以更好地控制痛风发作和尿酸水平,如尿酸转运抑制剂和尿酸合成酶抑制剂等。

2. 抗炎治疗:痛风发作时,关节会出现严重的炎症反应,导致疼痛和肿胀。

最新的研究表明,使用一些抗炎药物,如白芍、紫草等中药,可以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3. 关节保护:随着痛风的进展,尿酸会形成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中,导致关节损伤。

最新研究发现,使用一些关节保护药物,如胶原蛋白等,可以减少尿酸结晶的沉积,保护关节健康。

三、结语随着对痛风机制的深入研究,预防和治疗痛风的方法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发展。

本文介绍了预防和治疗痛风的最新进展,包括饮食控制、体重控制、药物治疗、抗炎治疗和关节保护等方面的创新方法。

痛风是一种需要长期治疗和管理的疾病,患者应该积极参与自身的治疗,遵循医生的建议,以达到预防和控制痛风的效果。

2022高尿酸血症和痛风临床研究进展(全文)

2022高尿酸血症和痛风临床研究进展(全文)

2022高尿酸血症和痛风临床研究进展(全文)痛风是由于血尿酸水平而升高导致的尿酸单钠(MSU)晶体沉积在滑液和其他身体组织中引起关节炎。

痛风发作常常伴有不可预知的疼痛、关节肿胀和红肿,以及频繁发作导致的关节损伤[1-2]。

除了自身带来的临床症状外,痛风发作往往伴随着各种严重的并发症,如高尿酸血症,慢性肾脏疾病,过早死亡和许多代谢性疾病[3-4]。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含嘌呤食品的摄入量不断增加,痛风的患病率逐年上升。

目前世界上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

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痛风治疗药物不断取得进步。

本文将简单阐述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流行病学状况、痛风发病相关的机制和治疗药物的分类。

1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流行病学状况目前,西方国家痛风患病率为2.7%~6.7%,发病率为每千人每年0.58 ~2.89[5-8]。

更严重的是,这些数据可能低估了痛风的真实患病率,因为可能存在诊断不足[9]。

随着医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各种痛风动物模型的成功,痛风治疗药物的发现得到了推动[1]。

不幸的是,目前世界范围内还没有有效的治疗痛风的方法[10]。

痛风发病率的增加和有限的痛风管理策略大大提高了门诊就诊率和住院率,导致总体经济成本增加。

另一方面,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RQOL)低的患者由于长期服药和活动受限而引起痛风的发作。

目前,痛风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和沉重的经济负担[11-12]。

血清尿酸(SUA)水平长期的升高或高尿酸血症一直被认为是痛风的主要病理状态[13]。

因此,减少体内尿酸一直是治疗痛风的主要手段[14-16]。

虽然最近的多项研究表明,单纯的高尿酸血症不足以引起痛风[17]。

只有9%的高尿酸血症患者(7.0~8.9 mg/dL)(388~494 umol/L)在15年内发生痛风发作; 即使SUA 水平超过10 mg/dL(555 umol/L),也只有50%在15年内发生临床上明显的痛风[17-19]。

痛风性关节炎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痛风性关节炎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痛风性关节炎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近年来,我国医药工作者对痛风性关节炎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从痛风性关节炎的病因病机、治疗方法2个方面综述了痛风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标签:痛风性关节炎;发病机制;治疗方法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而致血尿酸增高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其中痛风性关节炎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

常表现为跖趾关节、踝关节等处红肿热痛反复发作,甚至活动障碍和关节畸形,迁延难愈,令人苦不堪言。

过去认为本病是欧美地区的常见病,在我国发病较少,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发生很大的变化,其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

针对痛风性关节炎发病率逐年提高的趋势。

近年来,中西医药对痛风性关节炎作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本文就痛风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如下。

1发病原因痛风(GOUT)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痛风患者有不足1%为酶缺陷所致,如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苷酸转换酶完全缺乏造成的,余大都病因不明。

继发性可由肾脏病、血液病及药物等多种原因引起。

现代医学认为痛风发病的先决条件是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是指37℃时血清中尿酸含量男性超过416μmol/L(70mg/L),女性超过357μmol/L(60mg/L)[1]。

超过此浓度时尿酸盐可沉积在组织中造成痛风组织学改变,导致痛风性关节炎的发作。

导致人体内尿酸增高的主要原因(1)嘌呤代谢紊乱导致尿酸生成增加。

正常人体内尿酸的生成与代谢处于一个动态平衡,排泄主要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以及肾小管的分泌来进行,肾小球的滤过减少和肾脏排尿酸阈值增高以及肾小管尿酸排泄的减少都会导致体内尿酸的增高[2]。

(2)继发性高尿酸血症。

某些血液病,如白血病、淋巴瘤及恶性肿瘤防化疗后;慢性肾病,因肾小管分泌尿酸减少等都可使尿酸增高。

中医认为,痛风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于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嗜食膏粱厚味,日久伤脾,或年老脾肾功能失调,并与饮食、劳倦、外感、环境等诱因有关。

痛风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痛风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痛风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激素也是痛风急性发作的常用治疗药物,如糖皮质激素。

激素能够迅速缓解疼痛和炎症,但副作用较大,如易出现代谢紊乱和免疫抑制等。

激素的使用应谨慎,并且需要用于
短期治疗。

尿酸降低药物是痛风长期预防和控制的关键。

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尿酸降低药物是促尿
酸排泄剂和抑制尿酸生成剂。

前者包括丙戊酸(probenecid)、苯溴马隆(benzbromarone)等,它们通过增加尿酸的排泄来降低血清尿酸水平。

后者包括丙酮酸(allopurinol)、尿酸酶(uricase)等,它们通过抑制尿酸的合成来达到降低血清尿酸水平的效果。

促尿酸排泄剂可能增加尿酸肾结石的风险,而抑制尿酸生成剂可能引起肝脏损害。

寻找更安全、更
有效的尿酸降低药物是研究的重点。

近年来,研究者们对其他治疗痛风的新药物进行了广泛的探索。

X线结构调节剂(XOIs)是一类通过抑制尿酸氧化酶来降低尿酸水平的药物,如费布莫酮(febuxostat)。

这些药
物与传统的尿酸降低药物相比,具有更高的选择性和效能。

一些新型生物制剂,如利拉鲁
肽(pegloticase)、四尼索肽(rilonacept)等,也显示出对痛风治疗具有潜在的疗效。

痛风治疗药物的研究正在持续进行,旨在寻找更安全、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尽管目前
存在一些局限性和副作用,但新药物的研发和临床研究为痛风患者提供了新的希望。

相信
未来会有更多的创新药物问世,为痛风的治疗带来革新。

浅析中医药治疗痛风的研究进展

浅析中医药治疗痛风的研究进展

浅析中医药治疗痛风的研究进展摘要:近20年,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发病人群日趋年轻化并且痛风可能引起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和高脂血症等病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

痛风发病机制复杂,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急需解决。

目前,中医药治疗痛风展现出强大的优势。

本文将对痛风在发病机理、作用机制、临床研究等方面进行系统阐释,为中医药治疗痛风的研究提供一定基础。

关键词:痛风;中医药治疗;发病机制;治疗作用Research progress of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of goutAbstract: In the past 20 years, the incidence of gout and hyperuricemia has been increasing. The onset age is getting younger and gout may cause hypertension, diabetes, coronary heart disease, hyperlipidemia and other diseases, which affect people's quality of life, and then bring huge burden to the society. The pathogenesis of gout is complex, and there is a lack of effective treatment methods, which needs to be solved urgently. In the new er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gout diseases and other aspec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emerged a strong advantage.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have gradually improved, and the number of people troubled by gout has gradually increased. This paper will elaborate the pathogenesis, mechanism of action and clinical study of gout. Then we can hav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rol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gout.Key words: Gout;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Pathogenesis; Therapeutic effect痛风是一类代谢性疾病,多因尿酸排泄异样或嘌呤代谢混乱造成单钠尿酸盐结晶沉积于组织所致,常并发于肾脏,严重者多伴发关节破坏、糖尿病、冠心病等[1]。

痛风病的研究进展

痛风病的研究进展

痛风病的研究进展痛风病的中西医研究进展摘要:近年来痛风症及其前期的高尿酸血症发病率逐年上升,人们对其病因、病机和治疗手段的研究也日益增多,本文将从中、西医的角度对近年来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关键词:痛风;高尿酸血症;The western medicine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earch progress of gout ABSTRACT: The incidence of gout and hyperuricemia the early stage of gout are increased steadily in recent years,the study of its etiology,pathogenesis,and treatment is also increasing,this text reviewed the recent studies on gout and hyperuricemia of western medicine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KEY WORD: Gout; hyperuricemia;痛风一词起源于拉丁文(gutta) 意为“一滴”侵害衰弱关节的恶性体液,是嘌呤类物质代谢紊乱,血尿酸浓度持续增高导致尿酸盐结晶沉积软组织所致的一组代谢性疾病。

临床上表现为高尿酸血症、痛风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沉积、特征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炎畸形,常累及肾,引发慢性间质性肾炎和肾尿酸结石,痛风性关节炎常为该综合征的首发表现。

痛风的生化标志是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肥胖、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密切相关,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代谢性疾病[1],据统计我国普通人群中高尿酸血症患病率约为10%[2],它已成为当今社会最常见的代谢病之一。

因此,其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和新药研发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加之近年来尿酸重吸收及分泌的分子机制被阐明,针对该靶点的药物开发引起许多学者的兴趣。

痛风的研究进展

痛风的研究进展
青春期后,女性血尿酸值上升不明显,于更年期后 才迅速上升达到与男性相似的血尿酸值,这可能是 由于雌激素对肾脏排泄尿酸有促进作用。
原发性痛风多见于中、老年人,大多在40岁以上发 病,男性占95%以上,女性多见于更年期后发病, 常有家族遗传史。
(3)痛风的发病率与地区和种族有关
在西方国家,痛风是40岁以上男性最常 见的炎性关节疾患,而在我国人群中本 病所占比例相对要小。
(二)流行病学
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的最重要的发病因素,其 他因素尚有:种族、性别、年龄、遗传、饮 食、社会生活、文化状况和精神应激等,一 般认为上述危险因素都是通过血尿酸浓度或 通过改变关节局部条件,有利于尿酸结晶在 关节内形成而起作用的。
(1)痛风发病率与饮食密切相关.
约半数痛风患者超过理想体重或肥 胖,3/4患者伴有高脂血症,特别 是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蛋白饮食可 增加尿酸合成。
核酸
核酸
鸟嘌呤核苷酸
次黄嘌呤核苷酸
腺嘌呤核苷酸
鸟嘌呤核苷
次黄嘌呤核苷
HGPRT
鸟嘌呤
次黄嘌呤
XO
XO
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呤
腺嘌呤核苷
尿酸
1、PRPP(1-焦磷酸-5-磷酸核糖)合成酶活性 增高。
2、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换酶部分 缺乏,使鸟嘌呤转变为鸟嘌呤核苷酸及 次黄嘌呤转变为次黄嘌呤核苷酸减少, 以致对嘌呤代谢的负反馈作用减弱。
酗酒影响较饮食更为明显。常食海 鲜、嗜酒者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为 不食者的2.25和2.37倍。尤其是嗜 酒可能是男性尿酸水平和发病率较 高的相关因素之一。
(2)性别及年龄对血尿酸值的影响
青春期前的男子血尿酸平均值为198umol/L, 青春 期以后,男性血尿酸值增加较女性快,维持高峰恒 态,为312umol/L。中年后逐渐增高,于50岁达到 顶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